重生农门小福妻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风十里
“小鱼,这是娘特意给你做的,快吃吧,要不该坨了。”顾锦绣在旁边说道。
顾锦里看向崔氏,对她笑道:“谢谢娘。”
虽然她不是很喜欢吃面,崔氏做的面也不太好吃,但她还是很快就把面吃完了。
两个红鸡蛋也吃了。
秦三郎此刻才知道,今天是顾锦里的生辰,他很是惋惜,要是早点知道,他就能给顾锦里准备一份生辰礼。
“原来咱们今天不单单是给二郎三郎、武哥儿践行,还是给小鱼过生辰呢。”顾大林笑着道:“那必须得喝一碗。”
说着,已经端起碗,对顾大山道:“大山哥,来,咱们走一个。”
顾大山笑得憨厚,跟顾大林喝了一碗酒。
几家人欢欢喜喜地吃了一顿饭,吃完之后,又跟秦家兄弟、罗武说了一番话,交代他们需要注意的事情后,才开始算今天出摊的账目。
如今顾锦安忙,他知道顾德兴想要跟他一起算账,便在作坊开张当天说了,让顾德兴算镇上豆腐摊的账儿。
以后镇上豆腐摊的账目就由顾德兴来算,而顾锦安只管着作坊的账目。
这样一来,顾德兴高兴了,顾锦安自己也没有那么累,能有更多的时间来念书。
顾大富对此很是感激,私下里给顾大山谢了一回。回到家后,又把顾德兴教训了一回,让他好好跟着顾锦安学,别浪费这样的好机会。
顾德兴应下了,这两天顾锦安一回家,他就来顾家,跟着顾锦安学着做账,如今也学出点头绪来,不再像前两天那样手忙脚乱。
几家人分完钱后,便各自回家。
罗武不太想回去,好几次都想找顾锦绣说话,却被楚氏给拉住了。楚氏瞪着他,让他别做傻事。
这么多人呢,他要是明晃晃的去跟绣姐儿搭话,要是以后事情不成,岂不是坏了绣姐儿的名声?
罗武忌惮着楚氏,忍着没去跟顾锦绣说话,悻悻然地回家去了。
几家人明天要去送秦家兄弟跟罗武,早早就睡下了,顾锦里兄妹四个在院子里耍了一套拳脚后,也洗澡睡下。
可夜半的时候,顾锦里听到一阵奇怪的鸡叫声。
那声音,乍一听像是公鸡打鸣,可仔细一听,就能听出是人声,还是个熟人。
她起身穿好衣服,出了家门,绕到秦家屋后,果然看见秦三郎。
她打着哈欠道:“秦小哥,你大半夜的不睡觉,学鸡叫做什么?”
秦三郎闻言,有些犹豫,拽着手里的东西,不知道该不该给她?
顾锦里借着天上的月光,看见他手里似乎拎着什么东西,便朝他伸出手,道:“你手里拎着什么?是给我的生日礼物?”
来送生日礼物就直说,这么吞吞吐吐的,还怕她不收吗?
而那袋子看着挺大的,估计送的礼不小。
秦三郎听到这话,只得抬头看向顾锦里,低声说道:“确实是来给你送生辰礼的,但这礼物有些特别,我不知道该不该送给你?”
“没想好你就把我喊出来,我刚要睡着。”顾锦里抱怨一声,又问他:“到底是什么礼物?让你送得这么为难?”
秦三郎解释道:“是一块铁卷,能钳制我家。”
“要是我家富贵了,你把这东西拿出来,能从我家换走无数金银;若是我家遭殃,你拿这东西到衙门去,还能立个不小的功劳。”
这算是他利用她,把他们几家拉进泥潭的补偿。
“什么礼物这么神?”顾锦里听到眼睛亮晶晶的,盯着秦三郎手里的袋子道:“别废话了,把袋子打开,让我看看。”
重生农门小福妻 第214章 藏东西
秦三郎看看四周,确定附近没有藏人后,把袋子打开。
袋子是个粗麻袋,麻袋里是一个棉布做的白色袋子。
秦三郎从棉布袋子里带出一块东西,那东西用红绸布包着,看着就很宝贝的样子。
秦三郎把红绸布的结解开,再把一层层的红绸布掀开,露出一块弧形的铁板来。
说是铁板也不尽然,这块铁板的表面带着点铜绿……
“这是青铜。”顾锦里的眉头越皱越深,秦三郎是打算送她一块青铜器?
“正是青铜所铸。”秦三郎点头,把那块青铜板递给她:“这就是我想送给你的礼物。”
顾锦里接过青铜板,这枚青铜板弧形,长有将近一尺,高有一掌,很是不小:“这么大块东西,你一直带着?”
“嗯,逃荒的时候,一直绑在腰上。”秦三郎小声说着。
顾锦里借着月光,眯着眼睛,看着这块弧形的青铜板,青铜板上镌刻着不少文字,有拇指大的字,也有绿豆小的字,那些小字很多,密密麻麻的。
月光不够亮,她眯着眼睛看了一会儿,只能把拇指大的字给看清楚,小字是一个没看清。即使这样,也把她吓得不轻。
一等侯。
世袭罔替。
不会是她想的那样吧。
“这是……丹书铁卷?”顾锦里问道。
秦三郎颌首:“嗯,家传之物。”
顾锦里呵呵,她竟然见到了传说中的丹书铁劵!
“你把这东西送给我,你家祖宗晚上不会来梦里掐死你吗?”顾锦里小小声的问着,怕问得大声了,他们几家会被抓去砍头。
秦三郎闻言一顿,说道:“这是我如今能拿出来的,最好的礼物。”
“那你还不如不送,你这礼物烫手知道不?”送她一块封爵的丹书铁劵,这是嫌她活腻了,要帮她一把,送她上天吗?
秦三郎安慰她:“你把丹书铁劵埋起来,不会有人发现的。等用到的时候,你再把它挖出来。”
只要他们祖孙三人的身份不暴露,别人就算来查她,也查不出什么来。她一个逃荒来的小姑娘,家里父母祖父母身份具详,往前五代都有谁,皆能查得一清二楚。
顾锦里听到这话,看向秦三郎……月光下,少年五官分明的脸上带着认真,嘴巴一开一合,正在跟她说话,剑眉下的一双眼睛略微深邃,正在一眨不眨的看着她。
“要是运气不好,被找到怎么办?”她问。
“不会,皇帝如今正忙着找我跟二哥的叔父,不会想到这块铁卷藏在南边的乡下。”秦三郎把声音压得很低很低:“我跟二哥家没有故交旧部在南边,皇帝不会跑到南边来找人。”
这也正是当初二哥抗拒来南边的原因。
南边没有故交旧部,来了是浪费时间,无法联系旧部报仇。
顾锦里闻言沉默,看着眼前的少年,眯着眼睛问了一句:“你送礼是假,想把这东西藏在我这里才是真的吧?”
“为什么我觉得自己被利用了?”顾锦里问着,心情突然很不爽!
这块丹书铁劵确实是块好东西,要是秦三郎家起来了,她能用它换来无数金银财宝。要是秦三郎家被抓了,她也能拿出这块东西,告发秦三郎家,运气好的话,确实能换来一个功劳。
可怕就怕,秦三郎家没起来,也还没被抓的时候,京城突然来人,找到这里。要是这块铁劵被找到,她们几家,甚至整个大丰村的人都得死!
秦三郎愣住,看着她,摇着头道:“我没有这个意思,只是想把自己手头上最贵重的东西送给你。”
又补上一句:“我没有想要再利用你。”
再,利用你?
顾锦里呵呵,指着他的手腕道:“你的手好了吗?”
秦三郎知道她问的是什么,回道:“没有。”前天刚咬的,哪会那么快好,刚结痂。
顾锦里笑了:“没好就好。”
她的脸色一变,指着他的手道:“把袖子给我撸起来!”
秦三郎怔愣半会,乖乖的把袖子撸起来,把那只被她咬过的手,递到她面前:“洗过了,你咬吧。”
顾锦里冷笑一声,抓起他的手,就着先前的那个伤口,狠狠咬了一口。
“嘶~”秦三郎不是个怕疼的,但她这次咬得比上次还狠。
顾锦里把秦三郎的手腕又咬得流了血,要不是她的牙齿还没换完,她能把他的手给咬废咯!
咬完之后,顾锦里的心情总算没那么郁闷了。
“这东西我收了。”顾锦里把那块丹书铁劵包好,放进麻袋里:“虽然是个烫手山芋,但还算有点价值,且你们祖孙给我们几家找的麻烦够多了,不差这一件。”
秦三郎被她说得有些无地自容。
顾锦里看他一眼,见他低着头,也不好再骂他,便道:“走,去老井,趁着半夜没人,把这东西藏起来。”
她原本打算把这块丹书铁劵藏到山里,或是家里地下的,但想想,万一被人挖到就惨了,只有老井的井壁最安全。
秦三郎点头,两人猫着身子,借着夜色,轻手轻脚地来到村尾的那口老井。
秦三郎解下腰间的绳子,把绳子的一头绑在老井的轱辘上,另一头绑在自己腰间,对顾锦里道:“你先蹲下,我下去藏铁劵,很快就上来。”
言罢,握着绳子,双脚蹬着井壁,一点一点往下跃去。
顾锦里则是蹲下,躲在老井旁,默默地等着,两刻钟后,秦三郎终于从井下上来。
他的身上还很干燥,就是衣摆有些湿了,头上、手上带着泥土跟青苔。
他解下绳子,把绳子收好,再次绑回腰间,对她道:“藏好了。就藏在左边井壁,离井水有个三尺高的地方。是撬开井壁的青砖,挖开里面的泥土后,再把铁劵藏进去的。用泥土跟青砖封好了。”
秦三郎身上带着匕首跟砍刀,想要撬几块青砖不难。
顾锦里点头:“放好了就回吧,出来太久,会被人发现的。”
秦三郎道:“你放心,二哥不会怀疑的,他在作坊守夜,我最近在跟他生气,今晚没有去作坊,他不会发现我来找过你。”
要是二哥在家,或者是他跟二哥一起看守作坊,他都不可能逃过二哥的眼睛,来这里找她。
重生农门小福妻 第215章 送人来
顾锦里听罢,放心不少。
两人藏好东西后,便各自回家休息。
他们以为这件事做得神不知鬼不觉,但秦老还是知道了。
秦老虽然老了,却是耳聪目明,听到一些声音,知道三郎去找小鱼,把家传的东西送给了她,算作补偿。
原本他想要去阻止,却又忍住了。
把那东西放在小鱼手里,比放在三郎手里要安全……
第二天一早,几家人是天没亮就起来,一起去送秦三郎他们。
何村长也来了。
何村长很激动,对三爷爷跟秦老道:“你们几家的孩子是出息了,这进了县衙当差,是一辈子都不用愁咯。”
村里有人在县衙当差,对于他们村来说,可是大好事。
秦老道:“还要比试,能不能进衙门还不知道呢。”
何村长笑呵呵的道:“比试怕个啥?二郎三郎跟武哥儿都是有真本事的,一定能赢。”
几家的长辈跟秦二郎、秦三郎、罗武说了几句话后,把他们送出村尾,直到看不见他们的身影后,才转身回家。
顾锦里兄妹、顾大山、三爷爷、顾大富他们则是回作坊,给何大仓他们拿豆腐。
如今作坊做的豆腐已经达到两千八百斤,再过几天,等何老锅他们上手之后,磨出的豆浆会更多,作坊做出的豆腐也会更多。
半个时辰后,顾锦里他们忙完早上的这一波,顾锦安把账目记好后,回家吃完早饭,背着布袋去上学。
何老锅他们磨出的豆浆还没有那么多,顾大山吃完早饭后,三爷爷让他去喊顾大富、顾大林、以及几家的半大孩子,一起去地里浇水、施肥、除草。
顾锦里也带着莫春月下地,跑到那亩药田除草,洒草灰肥地。
莫春月问她:“小东家,这些药材收了能卖多少钱?比白米值钱吗?”
顾锦里道:“这要看你种的是什么药材,有些药材比白米值钱,有些药材很便宜,价比黄豆。”
不过,她还是很看好药材种植的,这是个稳妥又能传家的营生。
且种药材不需要水田,山地荒地都能种,要是种好了,有些药材能卖到几百文钱一斤,可比种稻子划算。
莫春月想跟着顾锦里种药材,她觉得这个小东家是个有福气的人,似乎她做什么都能赚到大钱。可听到顾锦里的话,心里又开始没底,不知道要不要跟着种?
顾锦里一眼就看穿她的心思,直接对她道:“值钱的药材都是几年一收,你要是想种药材,就得有钱砸,要是想要半年一年就来钱,那你就不要种药材。”
“且你家现在又没地,先干活挣钱买地再说吧。”
何三癞子家以前有地,可被他祸祸没了。如今家里是半亩地都没有,还欠着何家族里的债,拿什么买地种药材?
莫春月听到这话,便把种药材的心思给歇了,想着先赚钱,把剩下的债还完后,买了地再说。
一亩药田不多,顾锦里跟莫春月在地里忙活一个时辰,到中午的时候,就把一亩药田给侍弄完。
“二姐、爹、三爷爷、回家吃午食啦。”程哥儿迈着小短腿,蹬蹬蹬地跑到田里,边跑边喊着。
顾大山从黄豆田里上来,把跑得正欢的程哥儿抱住:“别跑了,小心摔跤。”
程哥儿抬头冲着顾大山笑道:“爹,我有力气了,不会摔倒哒。”
二姐老是给他们做好东西吃,把他都给吃胖了。
又道:“爹,我上午有练字,把大哥教的字都练了十遍。”
程哥儿只有四岁,还没有进学,但顾锦安每天回家都会教他写字,连顾大山也被他抓来认字。
家里的日子会越来越好,顾大山作为一家之主,不认字不行,得多认字,以后才能管好家里的营生。
顾大山黝黑的脸上满是笑容:“我们程哥儿真乖。”
以前在老家的时候,程哥儿都不怎么说话,被顾老太给打怕了。如今离了老顾家,程哥儿是越来越开朗了。
想到老顾家,顾大山不由得呢喃一句:“也不知道他们还活着不?”
“大山,回家了。”三爷爷跟顾大富他们从地里上来,抓了几把野草,把脚上的泥土擦干净后,大家伙一起回家吃午食。
吃完午食,各家男人去了作坊煮豆浆,做豆腐。
顾锦里整个下午都在作坊里待着,生怕邹玉振兄妹会再来。但奇怪的是,他们兄妹却是没来,也没有去几家做客。
顾锦里并没有因此放心,而是交代顾锦绣,让她关好院门,陆家邹家要是有人上门,千万别开门。这两家跟他们几家的仇不是一般的深,她不相信邹玉振兄妹是真心来道歉。
当晚,秦三郎他们没有回来,老骆驾着骡车来给他们送消息,说是秦三郎他们过了第一轮比试,还要再比两回。要是输了,会提前回来,要是比试过了,起码要第三天才能回家。
几家人得到消息,心里稍稍放心,一边记挂着秦三郎三人,一边忙着作坊里的事儿。
三天后的中午,五辆骡车驶进大丰村,打头的那辆骡车,驾车的正是秦三郎。
“秦小哥回来了!”田二强正在家里的院子里配制香料,看见驾车的秦三郎后,急忙跑出来,冲着四周吆喝一声,算是通知几家。
村尾的小路太窄,秦三郎后面还跟着四辆骡车,不好停下,只冲着田二强道:“诶,我们回来了。我跟二哥、罗武哥都考过了。”
田二强闻言,又大喊一声:“秦小哥、秦二哥、罗武哥都考过了,如今是吃衙门饭的官家人了!”
田二强太高兴了,在老家的时候,他家是外来户,在村里过得唯唯诺诺的。他奶还活着的时候就常说,要是他家能出个在衙门吃饭的官家人,家里的日子就好过咯。
田二强一直记着这事,如今见秦三郎他们进了县衙做事,是高兴得不行。以后他们几家在村里的地位会变得更高,村里人想要欺负他们,都得掂量着点。
姜角也来了,他是给顾锦里家送人来的。
三月十七那天,顾锦里他们去尚秀才家,说了要买人看作坊的事儿。姜县尉把这事儿告诉姜角,让他去府城的时候,按照顾锦里的要求,给她带几家人回来。
重生农门小福妻 第216章 熟悉的脸
姜角坐在第二辆骡车里,不多时就来到顾锦里家。
刚下车,姜角就喊道:“顾老爷子、大山哥、小鱼侄女,我给你们送人来了。”
顾锦里一家正在吃午食,听到声音,除了顾锦绣以外,全都出来了。
顾锦里带着程哥儿跑出院子,打开院门,看见姜角后,笑道:“姜二叔,人买回来了?可真够快的,赶紧进来。”
姜角笑道:“这都几天了,要是再不回来,那豆油作坊还开不开了?”
从田福县到河安府府城,走路需要五天左右,可他们家有马车、骡车,都是跑得快的,赶一赶,少睡两个时辰,一天就能到府城。
顾锦里赶忙夸了姜角两句。姜角更是高兴,对着身后的三辆骡车道:“赶紧的,都别磨叽了,快点下来。”
一会儿之后,三辆骡车里的人就爬下骡车。
这群人足有二十来人,有男有女,年纪从壮年到几岁孩童不等,一个个瘦骨如柴,穿着破烂的粗麻衣,没有鞋子,全都光着脚。头发乱糟糟的,脸色黝黑,脸上还带着一片片暗红色的血痂,是冻伤后结的痂。
他们一个个佝偻着身子,不敢正眼看人,可又对这个新环境好奇,眼神不由自主的往旁边瞟去。
估计是被训过,瞟了两眼后,又赶忙低头,不敢再乱看。
三奶奶看着那些人,立刻抹起眼泪:“这瘦的,估计得有大半年没吃过一顿饱饭了。”
三奶奶想起他们几家逃荒的日子,又想到女儿福丫一家。她的福丫如今不知道在哪里?是不是跟这些灾民一样,瘦得跟骷髅差不多?
三奶奶想着这些,是哭着跑去厨房,想把家里能吃的东西都拿出去,给他们吃。
顾大山跟崔氏也红了眼圈,在三个多月前,他们几家也跟这些灾民一样。
三爷爷看着这些灾民,心里直叹气,都是旱灾给闹得,要是没有这场旱灾,农人也不用受这苦。
“阿角,辛苦你了,把他们带进院子来吧。”三爷爷侧身,让出一条路来,让姜角把这二十多个灾民带进院子里。
“诶。”姜角应着,把灾民们带进院子里,指着他们道:“都排队站好,这就是你们以后的主家。想要留下,想要有饭吃,就得规规矩矩的,问你们什么就答什么,让你们做什么就做什么,懂不?”
“懂。”灾民们齐齐应着,大多数的声音都很弱,只有几个的声音比较高。
三奶奶已经把吃食端到院子里,对着他们道:“先别站着……”
“三奶奶,一会儿再给他们吃。”顾锦里知道三奶奶是好心,可这个时代就是这样,作为主家,想要镇住下人,就不能对他们太好。
对下人太好,会把他们的心养大,以后别说偷奸耍滑,就是做出谋害主家的事情也不稀奇。
顾锦里虽然来自现代,可她知道,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规矩,要是坏了规矩,最后被害的,可能就是自己家。
三奶奶听到这话,犹豫半会儿,点头同意了。
顾锦里转头看向姜角,问他:“姜二叔,这些人里可有会拳脚的。”
姜角道:“有,特意给你们买了会拳脚的人,但不多,只有三个,这会拳脚的人太少。”
他指着灾民里的三个人道:“老朱、柳大光、王勇夫,你们三个站出来。”
被点到名字的三个灾民往前一步,站了出来。那个叫柳大光的比老朱、王勇夫慢了一步,犹豫着才站出来的。
顾锦里见状,没说什么,只是对他们三人说道:“我们家也是逃荒来的,不会看不起你们,现在有几句话要问你们。”
柳大光听到这话,先是愣了愣,原本低着头的他,立刻抬头,俯视着顾锦里,先前的卑微全没了。
顾锦里心下冷笑,看着老朱跟王勇夫,见他们两人依然低着头,还紧张的拽着衣角后,心里满意不少。
她指着柳大光,对姜角道:“姜二叔,这个人我家不要,让他滚吧。”
柳大光听到这话,一点也不担心,反而松了口气。他以前是个衙役,在县衙里吃官饭的,可后来他老家的县城遭了兵祸,他怕死,带着妻儿跑了。
原本是想到府城去安家,没想到兵祸那么厉害,他带着妻儿是一路逃,路上妻儿被流矢误伤,熬不过死了。
他一人逃到河安府,户籍在路上的时候掉了,补办户籍要钱,他没有银钱,又饿得实在是不行了,只能卖身。
他看姜角不错,听他跟下人说话,这人还是个县尉的儿子,想着卖去他家,先到县尉府上做个几年,跟县尉一家混熟后,再赎身,靠着县尉的关系,进县衙当差,过以前在老家的日子。
谁能想到,这个姜角买他竟然是送到乡下。
这破烂乡下,能有啥前程?
这户主家还是逃荒来的,一家子泥腿子,打死他也不愿意在这家干活。
姜角把柳大光的表情看在眼里,心里也是气得不轻。他原本是看这个柳大光会拳脚,在县衙当过差,路上很懂规矩,还很有义气,看着是个不错的,这才把他带来顾家。
没想到,他这回是看走眼了,买了个心思多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