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朝阳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无语的命运
或许,作为穿越者,唐浩然需要付出穿越者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但是现在,作为父亲责任却驱使着他把这一切做的更好,人总是自私的。自己同样也不例外。
转过身后,唐浩然看了看李幕臣,自己的这位情报负责人,连续抽了几口雪茄烟。然后夹着雪茄烟,然后定到桌前,头向文件卷宗点了一下,问道:
“源友,你说。这就是情报局的方案吗?”
提及“方案”时,唐浩然的唇角微微一扬,看似的笑意,实际上却是有些不满,准确的来说,是对于这个“方案”的不满,在他看来,这个方案根本就是……一无是处。
“老、老师……”
尽管老师没有直接道出他的不满,但李幕臣又岂会没感觉到老师的不满?于是便神情窘迫道:
“对于这,这种行动。我们也没有什么经验,甚至完全不知道如何下手……”
窘迫归窘迫,从事了两年多的情报工作,李幕臣早已明白,面前的老师对于情报的理解远非他人想象的那么简单,情报工作并非仅仅只是收集情报,情报的收集,最多只是一个方面罢了。
就像情报局在日本展开的情报一般,从最初策划刺杀,挑动战争。再到欧洲方面的舆论掌控,战争期间的军火走私,甚至还有现在的抵抗力量扶持,涉及如此之广的情报攻略。表面上出自情报局,实际上整体的策划却是出自眼前的老师。
而现在老师只不过是布置了一个简单的“作业”,考察一下情报局在这一工作上的能力,情报局依然还是让其失望了。之所以会失望,倒不是说李幕臣不想把事情办好,而是因为对于这种“布局”他依然显得有些陌生。
“嗯……”
瞧着满面窘态的李幕臣。唐浩然的心底不禁长叹口气,同时又看了一眼那份报告,之所以会对那份报告不满,完全是其根本不理解什么是这种谋略的核心,虽说计划中模仿自己于日本推动的谋略,但他们却忽视了一点——势。
可以说,无论是从最初的策划到结局,与其说是唐浩然自己在推动事件的发展,倒不如说是借着势态的发展,不断的推动事件的恶化,这才是成功的根本,而现在李幕臣拿出的这个方案,却压根就看不到对“势”的利用,或者说其根本就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借势。
“源友,对他地的谋略,绝非简单的死搬硬套,我想问你,这个刺杀,在那里应该刺杀何人?刺杀何人,能够挑动事件?进而推动事件发展?”
接连几声反问之后,唐浩然便陷入了沉默之中,不是李幕臣无法理解自己的想法,而是他直到现在还无法理解情报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可如何向他解释这一切呢?
“源友,你会打牌吗?”
这一声反问让李幕臣不由一愣,先是点头,而后又摇头。
“既然会打牌,那么就应该知道千术吧!你说说什么是千术?”
抬起头,唐浩然看着李幕臣,举了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老师,就是在打牌的时候通过换牌等不正当手法赢牌的方法……”
“你说的那是最低级的,源友!”
唇角微微一扬唐浩然继续说道。
“千术只是一种简单的手法,真正的千术是什么呢?千门……嗯,应该是这样,你回头可以了解的一下,了解一下千门八将的作用,这八将嘛具体名称“正提反脱、风火除谣”……”
唐浩然并没有继续解释下去,在某些方面情报工作与千门有着一定的联系,两者之间有其相似,甚至可以说有很大的共通之处,学习仿效一下,也是不错的选择。毕竟现在的情报工作不过只是刚起起步,应该放下身段向江湖的下九流学习的一下,毕竟很多时候,情报工作离开不开所谓的江湖,而所谓的江湖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早就发展出一套能够为情报工作借鉴方法。
就像所谓的“千门”实际上也就是“骗”,所谓“八将”,也就在一场骗局中的角色,都可以为情报工作借鉴。
“这所谓的八将,各有各的角色,放于情报工作中,如正,可以是情报工作中的主持者,如提可以是策划人,至于火,就是干“脏活”的,总之各有各的角色,我们可以借鉴江湖中人的设立骗局的方式,展开某一项情报工作,当然只是借鉴……”
设立骗局是一些情报事务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就像眼下的这个“方案”一样,与其说其是“攻略”,倒不如说是一个策动各方参与其中的“骗局”,只不过这个“骗”所骗取的并非只是几百数千两的银子,而是升级成国家层面的骗局。
“你去了解一下,如果有必要的话,可把人请回来!鸡鸣狗盗之徒,亦可用之!”
点点头坐新坐在椅上的唐浩然,将雪茄烟往烟灰缸旁边一放,把那份文件拉了过来,然后又扫视一眼,随后才继续说道。
“好了,现在时间非常紧迫,我希望下次你来的时候,能够给我一个成熟的方案!”
直到离开老师的办公室时,李幕臣的脑海中依然带着诸多的问题,什么是千门,什么是所谓的“千门八将”,对此他完全是一片空白,但隐约的他能够感觉到,所谓的千门或许当真能够给情报局一些帮助,就像局里向那些“江湖中人”讨教诸如开锁、伪妆、骗术以至审训等各个方面的“技术”一样,鸡鸣狗盗之术,亦可用之法,对此,李幕臣自然极为了解。
“看样子,等回到局里一定得好好的补补课……”
心里这般思索着,李幕臣又想到方案递给老师时,老师表现出来的不满,想到这,他的眉头不禁猛然一皱,他深知老师的信任对于情报局而言意味着什么。如果没有了老师的信任……
“时间非常紧迫,我希望下次你来的时候,能够给我一个成熟的方案!”
皱眉思索着老师的吩咐,李幕臣的脑海中反复浮现出另一个念头。
“什么样的方案才会让老师满意呢?”(未完待续。)
帝国的朝阳 第88章 “偷鸡”(第一更,求月票!)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帝国的朝阳最新章节!
热门推荐:、 、 、 、 、 、 、
窗外的雨依然下着,宽敞到空旷的办公室内,只显得静寂非常,只能听到一阵阵钢笔的铂金笔尖与纸张间的摩擦时的“沙沙”声。
从李幕臣离开办公室之后,唐浩然一直在处置着待办的公务,在桌上的文件筐内放满了各部门的报告,各部门的报告各有不同,有大事,也有小事。
时针慢慢的转动着,直到两三个小时后,唐浩然才按动了桌上的电铃,很快门外的秘书便走了进来,就一些事项对其进行吩咐之后,其便将那些文件取出,然后按部门分配之后,会送到传递室,经由铺设于市区的气压传送文件管道利用压缩空气传递到各个部门,这种“文件管道”是借鉴欧美的成熟技术,这种传递方式是最快的方式,即便是相隔最远的部门,传送一份文件亦只需要两三分钟。在没有传真和网络的时代,这种用管道构成的“网络”或许是速度最快、效率最高的传送方式。
处置完桌面上的工作之后,在秘书取出那些文件的之后,闲来无事的唐浩然,又一次继起了方才的那根雪茄烟,在雪茄烟雾于口间回味,品味着古巴雪茄所特有的悠香时,唐浩然又一次想起最近一段时间一直牵挂的那件事情。
“嗯……”
思索中,拿着钢笔的右手却在便笺上又一次写了的两个词。
橡胶、石油!
在写下这两个词之后,唐浩然继续吸着雪茄烟,但透过烟雾可以清楚的看到脸上的一丝愁容。
这两个看似互相没有联系的词汇,实际上最近一段时间困扰唐浩然的问题所在。无论是橡胶也好,石油也罢,都是与未来工业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性支柱资源。或许,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们来说,橡胶只有胶鞋、雨衣以及自行车车轮等“无关紧要”的用途,至于石油嘛,似乎除了炼取点灯用的煤油。也没有旁的用处,嗯,顶多也就是多出一项可作润滑。
但作为一个穿越者,唐浩然却清楚的知道。这两个看似毫不起眼的东西,在未来的重要性。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汽车业的大发展,橡胶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同时橡胶也成为众多工业产品的新兴材料,十分热门。现在人力车、自行车都已经换上了橡胶轮胎。人们在布鞋、皮鞋外套一双胶鞋,再穿上涂胶雨衣,暴雨天也可照常出门。至于其它各种橡胶制品更是不计其数。非但如此,造船业同样离不开橡胶,军舰更是离不开橡胶。而更重要的是,现在中国的汽车工业随着东三省兵工厂的试制汽车的成功,已经显现了曙光,而橡胶是保证中国未来汽车工业不至短脚的基础。
为了解决橡胶供应的问题,唐浩然已经授意扩大位于海南岛南繁基地扩大,并招募劳工建设橡胶园。从而保障未来的橡胶供应。而按照橡胶树的生产期,十年后海南的种植园会进入产胶期,而那时正是诸如汽车等产业大发展的时期,如若在海南岛、甚至雷州半岛、云南、广东等地开辟种植园,尽管有些地区并不适合开辟橡胶园,但基于橡胶战略安全方面考虑,在这些地区建立橡胶产业,完全可以满足中国对橡胶的需求,甚至还可能对外出口。至少在合成橡胶工业建立之前,本土天然橡胶产业是必须推动的产业。
橡胶的问题看似解决了。实际上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无非就是开辟种植园,把原始森林变成橡胶种植园。
可另一个问题如何解决?
相比于橡胶,石油无疑是更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尽管现在对于许多人来说,石油最重要的用途是提取用于照明的煤油。其它诸如汽油、柴油等大都是作为废油处理,甚至现在那些废油大都任由其自然挥发——在汽车普及之前,石油最大的用途就是炼制煤油。
但是在大量的“废油”被“浪费”的同时,从戴姆勒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燃油引擎的那天起,尽管汽油发动机依然还有各种不足,可是其潜力已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不过现在。对于石油的重要性以及其未来的潜力,仍都局限于科学家等少数人的呼吁或者对未来的“幻想”文章中——一个燃油的世界,当然只存在于小说中。而作为此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英国,也是等到十一年后,也就是费舍尔出任英国海军大臣后,英国才在其督促下认识到这种新型燃烧的重要性,开始考虑并确保英国海军的石油供应。
作为一个穿越者,在这个时代没有任何人比唐浩然更清楚石油的潜力,在未来的一百余年中,石油将是压倒一切的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对于工业化国家而言,石油不但是用来驱动战争机器以自保的手段,也是用来润滑工业机器以自强的装备。
在随后的百余年间,作为最重要的战略物资的石油,一直与国家的安全和经济的繁荣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石油是重要的能源,日常经济生活,工业生产,航天军工都需要石油作为能源和原料。经过石油分离出的汽油、沥青等化工产品广泛应用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说,谁掌握的石油的供应权和定价权,就可以掌握世界的经济命脉。
而中国呢?
尽管在另一个时空中“大庆油田”把中国的“贫油国”帽子甩到了太平洋中,可到了21世纪之后,但凡是稍微清醒的国人都明白,作为甩掉帽子的代价是持续数十年高负荷式的开采,而这一代价实际上非但没有甩掉那个帽子,而是真正的戴上了那个帽子。中国原本并不多的石油资源在高负荷的开采中,到了二十一世纪已经陷入如开采成本过高等困境之中。而对石油的需求的不断激增,使得中国越来越多的依靠进口石油。
百年后的中国是依赖进口石油,现在的中国,更是依赖进口石油。虽说东北有大庆油田,按道理来说是不需要考虑石油的问题。但是开采大庆油田的深井技术,要等到20世纪30年代初才被发明出来。
在这一石油供给困境之下,未来四十年,更准确的来说是前三十年中国的石油安全如何保障?中国从那里获得充足的石油?
尤其是二十年后的一战,那是第一场彰显石油具有重要军事意义的战争。随着战争的展开,其军事意义变得越来越明显。石油并不只是海军舰队的必需品,在欧洲和中东战场上,到处都需要石油。燃油卡车取代了马匹。用于运送军人、武器和供给物资。卡车不但速度快,而且效率高。马匹对军队来说是一种负担,马的食量是士兵的10倍。这种新型燃油汽车需要储存的燃料相对较少,内燃机使如坦克和飞机新型战争武器成为可能。
协约国依靠从国外进口石油,主要是从美国标准石油公司进口。从而保证了自己的石油供应。而德国自己没有石油,战争期间使用的石油多半来自罗马尼亚的油田。为了解决石油供给的问题,其向罗马尼亚宣战,但在国家陷落前,罗马尼亚点燃并破坏了油田,从而使得直到战争结束,德国都未能恢复油田的生产,最终,德国因为石油供应无法保证而输掉了战争。
正后战后的总结一样,协约国是被石油的洪流带进胜利的……在战争开始时。石油和石油产品开始被列为协约**队必需的主要物品,靠石油才能打仗,靠石油才能赢得战争。没有石油,怎么能保证舰队的机动能力、军队的运输和各种工业的生产呢?
石油就是胜利的血液!
也正是从那时起,这句话成为了左右世界进程的至理名言。二十后的二战,轴心国的惨败再一次验证了这个道理。因为石油的不足,纵横驰骋的坦克部队变成了废铁,翱翔蓝天的飞机被摧毁于地面,破浪航行的舰队被迫留存于港口。
没有石油,就没有战争的胜利!甚至可以说。没有石油,就没有中国的未来!
如何保障未来中国的石油供应呢?
尽管这个时代英国人用其强大的舰队去保证并于全世界各国推行“自由贸易”,在“自由贸易”的框架下,中国可以通过外贸解决石油的问题。但是。战争爆发之后呢?记忆中于战争中被英美的石油海“淹没”的德国以及日本的教训,就是再清楚不过的例子。
正如同日本喜欢开一个苦涩玩笑:“为了石油去打仗,却又因为没有了石油而败战”。
没有什么比建立安全的石油供给更重要的事情了。也正因如此,唐浩然才会把视线投向东南亚,甚至早在制造出汽车之前,而之所以会盯上东南亚。完全是因为“夏威夷危机”,正是那一危机,令唐浩然意识到自己对历史并没有那么了解。
有些部署必须要提前展开,在竞争对手出手之前,就完成整个战略布局。否则等待自己的必然是另一个“夏威夷危机”,甚至结果可能远不如“夏威夷危机”后的均势,毕竟这个时代的美国不同于其它任何国家,其国内力量限制了他的海外扩张,而相比之下欧洲的那些老牌列强却往往更乐意通过强硬手段解决问题,那种实力讹诈完全没有任何用途,与欧洲的那些老牌列强打交道,必须要以实力作为基础。
这个丛林法则的时代,一切都很简单,要么做为别人口中的猎物,要么摇身一变成为豺狼,在这个帝国列强最后的余辉中撕咬属于自己的猎物!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那么,作为一个虚弱的,在这个时代甚至连“猎犬”都算不上的中国,又将如何挑选属于自己的“猎物”呢?
“婆罗洲!”
在纸上写下这三个字,唐浩然的眉头微微一挑,或许,对于中国而言,这是唯一适合的“猎物”了,因为掌握那里的荷兰,根本就没有力量挑战中国或者说,没有力量维持他们在东南亚的利益,若非是英国人的因素,也许,早在几十年前,荷属东印便已经改换门庭。
英国……
相比于荷属东印的主人,对于中国而言,英国才是真正的顾虑,如果排除英国的因素,别说是婆罗洲,即便是整个荷属东印,中国都有机会拿下来。
但问题在于,英国,英国有可能默许这一举动吗?
实际上,在这个“不列颠治世”的时代,任何国际事物,英国都是一个无法排除的因素,而荷兰海外殖民帝国,更是在英国的“谅解”下得以保全,不至于因虚弱的国力,而为其它列强所乘。
“中国并不是列强,更不是西洋列强,而且……”
思索中,唐浩然来回的在办公室中踱着步子,一边走,一边为自己的尝试寻找着种种借口,在这个“地缘政治”尚未成为理论的时代,唐浩然却能够通过“地缘政治”的基本理论去分析中国染指荷属东印,英国人可能做出的反应。
英国之所以维持荷兰利益,与其说是因为两国王室之间的“亲近”,更重要的是基于现实利益的选择,现在的东南亚除非去英国、荷兰之外,还有控制着法属中南的法国以及控制菲律宾的西班牙,后者是个虚弱而落后的帝国,完全不会对英国在东南亚的利益构成任何威胁。
而作为欧洲主要列强的法国,在过去的数百多年间,一直都是英国的眼中刺,其自然不能容忍法国在东南亚的扩张,甚至暹罗之所以能够在殖民大潮中维持独立,正是因为其特殊的位置——位于英属海峡殖民地与法属中南之间,作为两国势力的缓冲,通过灵活的外交,游走于英法之间,方才保持着独立。
为了避免法国进一步扩张在东南亚的殖民地,英国自然愿意给予荷属东印以“外交保护”,其保护荷兰是基于本国利益,而非所谓的“天然盟邦”,而这也就意味着,在这一前提下,中国有“偷鸡”的机会。
(多谢毗沙门天99、panzertank、天下纵横有我、玉苍山大当家、五陵先生 、哈虎陆压、k88yrd、李子丘、烦躁de燕子、天差水长听风雨、最终解决等书友的打赏,昨天是书友毗沙门天99(龙套陆战队李子渊)的生日,无语拼命码字,也只能在今天两更……祝毗沙门天99生日快乐!ps:顺求月票、求订阅!帝国的朝阳读者交流群:150536833欢迎你的加入)(未完待续。)
帝国的朝阳 第89章 眼界(第二更,求月票!)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帝国的朝阳最新章节!
热门推荐:、 、 、 、 、 、 、
“偷鸡……”
念叨着这个词,唐浩然的唇角微微一扬,同时轻轻抽了一口雪茄。
没有比这个词语更适当的了,所谓的“偷鸡”就是在西洋列强反应过来之前,把鸡吃进嘴里,接下来说是外交了。但问题在于……如何把鸡吃进肚子里,更重要的是如何在英国人的理解下,把鸡吃下去!
相比于其它这才是最重要的!
走到窗边,凝视着府邸街的唐浩然,又一次将视线投向南方,婆罗洲正是保证中国石油安全的一个选择,或者说最现实、最实际的选择。在1893年的现在,作为二十世纪前半叶世界四大油田之一的婆罗洲的油田还未被发现。但在十几年后,婆罗洲油田这座位于东南亚热带雨林中的油田,甚至成就了所谓的“石油七姐妹”之一的皇家壳牌,为其成为左右世界能源格局的企业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尽管唐浩然有意于婆罗洲开采石油,以保证未来中国的石油安全,可在经历了南非金矿投资的苦涩之后,他反倒变得谨慎起来,没有国家的力量作为后盾,任何在海外的原材料投资或许可以短时获利,但不可能长期拥有,从来就没有所谓的什么“文明人游戏”,无非只是吃相更为好看一些罢了。
而且,在别; 人家里的投资,总受制于他人,谁能战争爆发时,于婆罗洲投资的油田不被对方破坏?有些东西只有放在自己的家里才安心啊!正因如此,唐浩然才想“偷这个鸡”!把这只鸡偷回到自己的家里。
“石油啊……”
默默的吸着雪茄烟,唐浩然的眉头紧皱着。为了保障中国未来对石油的需求。自己授意情报局制定一个南洋攻略。而“夏威夷事件”的前车之鉴,使得自己不得不加快脚步,可问题是……方案并不成熟,按照那个方案来办,很难取得英国人的谅解。
“这个问题,非得解决不可啊!”
沉吟一声,唐浩然吐出一口烟雾,那烟雾于眼前飘荡着。那眉头却依然紧蹙着,投向南方的眼神也变得越发凝重起来,是时候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了。
“希望情报局那边不至于让自己失望吧!”
心有所想中,唐浩然的视线转向了另一个方向,那是情报局所处的方向。相比于其它任何机关,情报局所处的大楼,显得极不显眼,其甚至并不是位于市区,在某种程度上,其是位于郊区。准确的来说是大连一期工程与未来的二期工程之间的那片由大面积的公园组成的绿色地带之间。也正因为其过于偏僻,才使得自情报局大楼投入使用以来。除非局内的雇员以及特工之外,再也没有其它的访客。
不过话说回来,恐怕并没有多少人会对“东亚经济调查局”产生太多的兴趣,毕竟其在名义上是属于“东亚经济基金会”,作为“民间机构”,其主要从事“经济调查”,而其调查的内容涉及到城市、乡村、农村与农业、工商业、地理资源与风俗等各个领域。这些资料由调查局组织完成,目的无疑是为东北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扩张服务。打着“农业基金会”或者“经济促进会”的调查人员队伍庞大而专业,其有组织、有目的地对关内的城市、乡村、农业、工业、商业、军事、资源、物产、地理、风俗等各个领域进行了或粗或细的摸底。
而在另一方面,其却又是东北最重要的“情报机构”,所以在总督府内部才会有“情报局”的编制,不过“情报局”却只是总督府内部的称谓。这正是它诡异之处,尽管总督府有情报局的编制,但是其在总督府内,仅只有一间联络办公室,除此之外,再也没有情报局的踪迹,甚至就连同其经费,都是通过其它方式划拨,其表面上的经费,仅只能够维持那间办公室的的正常运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