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普之鹰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鲇鱼头
卡洛斯只能放下手中的油条开始翻译。
“吃饭,吃饭,怎么感觉你们都跟逃难一样。”罗克还在说风凉话。
“闭嘴吧,你们尼亚萨兰对待陌生人可真不友好”路易博塔终于忍不住反击。
“我们尼亚萨兰一向是朋友来了有美酒,敌人来了有猎枪。”罗克得意,不过遗憾的是路易博塔不明白这个梗,所以很有对牛弹琴的感觉。
“你给我准备的是美酒还是猎枪”路易博塔气得筷子都扔了,估计多半是不会用。
“那要看你的选择。”罗克态度随意的很,其实路易博塔这个人也是很不错的,只可惜路易博塔和罗克一样也有必须背负的责任,罗克是为华人拓展生存空间,路易博塔是为布尔人拓展生存空间。
路易博塔在这个问题上肯定就没有罗克这么洒脱,归根结底还是所有人都低估了华人在移民方面的优势,布尔战争结束的时候,布尔人的总人口有40万,是南部非洲第一大种族,当时华人的总人口连十万都不到,但是在1908年的人口统计中,布尔人总人口是71万,华人的总人口却已经达到83万。
83万这个数字准不准确先不说,现在南部非洲的华人肯定远远超过83万,尼亚萨兰境内的华人都不止83万,再加上德兰士瓦、罗德西亚和贝专纳境内的华人,估计两百万都不止。
现在尼亚萨兰还在想尽一切办法疯狂移民,为此甚至不惜发动战争,南部非洲的华人总数还在迅速增加,现在白人在南部非洲已经成了少数族裔,但是这个时候谁都不敢让尼亚萨兰停止移民。
民主的奥义就是少数服从多数。
路易博塔突然感觉手里的烤鸭蛋不香了。
还是把注意力集中到尼亚萨兰的国家农场上吧。
到了国家农场,路易博塔的心情更沉重。
去小石城接人的镇长回来了,书面上看仅仅是两户人,但是每个家庭都有十几口,未成年孩子四五个,再加上两三个半大小子,满脸风霜的中年夫妇还有着初到贵地的拘谨,但是眼睛里却散发着对未来的渴望。
现在每一个在尼亚萨兰落户的家庭,只能从国家农场租借十英亩土地。
这个数字在路易博塔看来很不合理,十英亩确实是少了点,对于布尔人来说完全不够用。
“少再多的话我怕这些人会被活活累死,就算是人累不死,牲口也能累死。”罗克不解释,华人对于土地的使用方式和布尔人完全不同。
具体来说,华人种地那是真的在“种”,布尔人就是完全随意的放养,这两种方式说不上哪个好,种地确实是累,放养就轻松的很,但是最终的结果差距巨大。
让路易博塔印象深刻的是凤凰镇周围的菜地,这些菜地是凤凰镇居民的自留地,每家每户都有,随便种什么农场不管,结果就都成了菜地。
“为什么要成立国家农场完全没有必要。”罗克也实在是不理解路易博塔为什么坚持成立国家农场,华人种地不存在积极性问题。
“对于你来说没必要。”路易博塔不想讨论这个问题。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如果不知道华人是怎么种地的,路易博塔也不觉得以前布尔人经营农场的方式有问题。
但是有华人经营的农场做对比,问题马上就出来了。
同样面积的农场,在奥兰治连一头牛都养不活,在尼亚萨兰却可以支撑一个家庭,考虑到尼亚萨兰和奥兰治的面积
这个差距简直让路易博塔绝望。
“洛克,奥兰治需要你的帮助。”如果有可能,路易博塔真的不想说这句话。
“怎么帮帮奥兰治从兰德银行贷款”罗克不客气,整个南部非洲,就连贝专纳州现在都可以做到财政平衡,唯独奥兰治州还需要联邦政府的财政支援。
对于这一点,联邦政府也非常不满,不过奥兰治州的财政状况确实是很艰难,开普有金伯利的钻石,德兰士瓦有约翰内斯堡的金矿,就连贝专纳都有兰德银行的资金支持,唯独奥兰治啥都没有。
奥兰治州政府最大的收入来源就是联邦政府的财政援助,税收在奥兰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农场主们卖牛卖羊的那点收入养活他们自己都困难,罗克和小斯这些大资本家又不在奥兰治州投资,贝专纳农业公司买的农场宁愿放着都不开发,整个奥兰治连个像样点的企业都没有,找兰德银行贷款兰德银行都不贷。
“贷款不能解决问题,奥兰治的农场主需要学习你们华人经营农场的方式。”路易博塔终于承认在农业这方面,布尔人确实是不如华人。
“路易斯,很难,华人经营农场的方式是很辛苦的,你确定奥兰治的农场主愿意学”罗克真不是嘲笑,布尔人要是愿意勤快点,也能把农场经营好,但是在“勤快”这个问题上,人们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华人的勤快是指全年无休终日劳作那种,所以才有吃不完的蔬菜和鸡蛋,所以才有余钱去买摩托车。
布尔人的勤快大概就是指每天早晨把牲口棚的门打开,让牧羊犬把牛啊羊啊的赶到草地上,然后一天的工作就算完事。
这压根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所以奥兰治州的财政才会一直困难。
“总会有人愿意学”路易博塔承认大多数布尔人对于工作的态度确实是有问题,不过这个事儿是可以引导的,也不是所有华人都全年无休,布尔人中间肯定也有上进的。
“路易斯,约翰内斯堡的农场从十年前就开始种苜蓿,到现在也没见奥兰治的农场学着种。”罗克不客气,华人经营的农场也有破产的,也有惨淡经营的,但是和布尔人相比,绝大部分华人经营的农场都运行良好,布尔人经营的农场问题就太多了。
大概也就是从十年前开始,罗克大量购买约翰内斯堡的土地转卖给约翰内斯堡的华裔矿工,从而开启华人向南部非洲的移民。
现在第一批购买农场的那些矿工,基本上都把家人亲戚甚至邻居都给叫到南部非洲来,尼亚萨兰大学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来自德兰士瓦,其中又有大部分都是农场主的孩子,他们是移民的第一批受益者。
德兰士瓦就在奥兰治旁边,克隆斯塔德和威尔克姆之间只隔了一条河,可以说布尔人是眼睁睁看着河对岸的华裔农场主是怎么样一步一步把农场经营起来的,真要有心,都不需要主动引导,河对岸的华裔农场主怎么做,布尔农场主跟着做就是了。
现在克隆斯塔德和威尔克姆之间的那条河,两岸就是两个不同的世界,河这边阡陌纵横鸡犬相闻,河对岸就是穷困潦倒民生凋零。
这让路易博塔真的无法接受。
573 国菜
虽然路易博塔很愿意做出改变,但是有些东西真的不是努力就能弥补的。
德兰士瓦的农场越来越好,和华裔农场主的努力固然分不开,德兰士瓦的先天优势关系更大,这些优势包括政府的政策倾斜,兰德银行的资金支持,专家团队的技术指导,最后才是华裔农场主的努力。
这些优势奥兰治都没有,所以想在奥兰治复制德兰士瓦的成功很困难,空有满腔热情是不够的。
或者说,只有路易博塔愿意改变是不够的。
明显路易博塔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接下来的行程,路易博塔就格外沉默。
罗克不在意路易博塔的态度,想发家致富哪有那么容易,约翰内斯堡的农场刚刚开始的时候,罗克为了解决技术问题特意从欧洲请来专家,为了改良牲畜品种全世界购买种牛种羊,为了提高农场收入干脆在约翰内斯堡投资纺织厂和酒厂,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兰德银行强大的融资能力,以及约翰内斯堡矿业联盟的地下黑金,还要赶上百年一遇的权力更迭,然后才有了现在的约翰内斯堡。
现在奥兰治的农场想赚钱,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资金问题,没有启动资金,再好的计划也无法实施。
兰德银行本来是可以为奥兰治提供资金的,不过在奥兰治发生过很多起农场主贷款之后直接消失的恶劣事件,之后兰德银行就停止了在奥兰治的业务。
奥兰治的布尔人和南部非洲的华人不一样,华人农场主在南部非洲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老老实实经营农场。
布尔人的选择就太多了,别忘了现在还处于世界移民的大时代,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到处都在欢迎新移民,南部非洲有新移民过来直接给房子给地报销船票,加拿大澳大利亚也一样,这就给了很多“聪明人”机会。
最常见的操作就是以农场作为抵押从兰德银行拿到一笔钱,然后前往一个新的国家从头再来,这笔钱就是净赚。
在这个过程中,兰德银行得到了农场,农场主拿到了钱,损失最大的奥兰治政府,真正的人财两空。
“所以农业部才要推广国家农场,将所有的土地全部收归国有,由国家进行分配,不允许私人之间的转卖,农场主等于是在国家农场上班,完成每天的工作,获得相应的报酬。”路易博塔午饭的时候才坦诚成立国家农场的初衷。
“这样更不行”罗克一口否决,路易博塔想的是挺好,不过怕是路易博塔不知道大锅饭。
“为什么”路易博塔确实是不知道。
“也不一定,你可以尝试下。”罗克突然意识到自己也犯了经验主义错误。
政策这个东西真的是要看国情的,要是人多地少,种出来的粮食不够吃,干多干少一个样,到最后肯定是大家都没饭吃。
但要是人少地多,地里种出来的粮食吃不完,那国家农场也不是不行。
南部非洲这种情况就是标准的人少地多,一亩地,在没有现代肥料的前提下,种粮食的话哪怕再精耕细作也是产出有限,清国北方现在一亩小麦的亩产量也就两百斤,丰年也才三百斤左右,这种情况下真的是怎么精耕细作都不够吃。
南部非洲一家人最起码一百英亩起步,一百英亩就是六百亩,都种上小麦的话就算种下去之后不管不问,亩产只有一百斤总量也有六万斤。
如果种的不是小麦而是土豆,那真的是种一年可以吃一辈子。
关键粮食这个东西的消耗量有弹性,什么都不放的面条,一个成年人一顿可以吃三碗,如果加个鸡蛋加点肉,那一碗就能吃饱。
清国的粮食连人都不够吃,自然也就没有余粮饲养家禽家畜,南部非洲的粮食多的吃不完,家家户户都有百十只鸡鸭鹅,多的能有几百只,各种禽蛋肉类供应充足的很,这样反过来又会减少粮食的消耗。
所以国家农场在清国没前途,在南部非洲倒也未必,主要还是看执行力。
“你们尼亚萨兰的国家农场就不错。”路易博塔求人的时候也会说好听话。
“尼亚萨兰根本就不是国家农场,土地都是我的,农场主都是租借的土地,关键是我还不收税,农场主挣的钱都是自己的,当然就有积极性,以前每一个家庭可以租借一百英亩,有人就不眠不休开垦土地,吃饭都是在田间地头,人累不死牲口都要累死,现在每一户家庭只有十英亩,全部开发完之后还可以再申请,所以我们要不停地扩张,要不然就没有足够的土地安置新移民。”罗克终于给自己的行为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不扩张不行啊,时不我待。
南部非洲324万平方公里,可耕地大概也就是个两三亿英亩,一个家庭一百英亩,其实也安置不了多少人,现在各州都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罗克这两年把越来越多的移民安置到贝专纳和罗德西亚,其实也是没办法。
现在的情况如果想继续移民,那就要不停地对外扩张,坦葛尼喀和西南非洲是罗克肯定要吞并的,葡属东非和刚果自由邦也在罗克的计划中,罗克现在就等世界大战爆发,到时候全世界的目光都会集中在欧洲,罗克就算把非洲搞翻天,英国法国也没心思管。
“南部非洲的人口已经够多了”路易博塔不掩饰自己的情绪。
“距离够用还早着呢,对于奥兰治来说是够用了,但是尼亚萨兰的人口资源缺口大的很,我们现在不仅需要足够的农业人口,还需要更多的熟练工人,尼亚萨兰只有十岁以下的新移民才能上学,十岁以上的新移民都要在农场里帮忙,十四岁就可以进工厂,我们要用一代人或者两代人弥补和欧洲之间的差距。”罗克志向远大,不过理想也是需要现实买单的。
现实永远是残酷的,别说南部非洲,欧洲现在也是遍地血汗工厂,法国十一岁的孩子都要去工厂工作,英国几乎所有的工厂都有童工,他们和成年人一样每天都要工作十一个小时以上。
所以南部非洲就算想给国民提供更好的福利,也没有这个现实基础,南部非洲工业的优势在于成本价格低廉,但是这个成本低廉并不是从工人身上压榨出来的,而是原材料价格成本低廉,亨利可不会给法瓦尔特的矿工开高薪,约翰内斯堡的非洲矿工平均每人每月只能挣一兰特,尼亚萨兰的企业可以给工人开高薪,那是因为尼亚萨兰企业生产的商品都有高附加值,单位利润高罗克自然也就不在乎。
至于入学年龄,罗克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这样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南部非洲现在和欧洲的差距也没到无法弥补的程度,日本都能通过世界大战成功翻身,南部非洲机会更大。
“弥补差距”路易博塔脸上终于露出惊讶的表情。
还是格局问题啊,路易博塔现在考虑最多的问题是怎样提高奥兰治农场主经营农场的水平,罗克却已经开始考虑南部非洲和欧洲的竞争,路易博塔之前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别说路易博塔,恐怕整个南部非洲,也只有罗克在试图弥补和欧洲之间的差距,连小斯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对,其实我们和欧洲之间的差距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欧洲确实是已经完成工业革命,几百年来的殖民扩张,也已经完成较好的原始积累,不过现在欧洲已经处于战争边缘,一旦战争爆发,欧洲经济就会停滞,甚至会出现倒退,到时候就是我们南部非洲的机会,至少我们周边没有可以威胁我们的势力。”罗克信心足,传统领域欧洲确实是比较强,但是南部非洲在新兴领域还有弯道超车的机会,“强风”战斗机和勋爵汽车的成功就是证明。
接下来,南部非洲还有更多弯道超车的机会,但是在那之前,南部非洲还需要更多的劳动力,以及更多的高端人才。
“很难,我们和欧洲的差距是全方位的,经济、教育、民生”路易博塔说了一半就闭嘴,经济上确实是差,这一点罗克也承认,但是其他方面真未必。
最起码英国本土现在还没有开始强制推行义务教育,南部非洲现在大学生确实是少了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招生,这方面的差距会越来越小。
至于民生上的差距那就更小了,英国本土的土地兼并情况也严重的很,大部分土地都集中在少数大贵族手中,平民的生活水平并不比南部非洲的平民好多少。
至少在南部非洲平民餐桌上经常出现的鸡鸭鹅蛋,在英国本土平民的餐桌上就很少出现,英国平民最常见的食物是炸鱼和土豆条,这两样东西现在还不是英国的国菜,只有穷人才吃。
574 爱留留、爱走走
尼亚萨兰的情况路易博塔还不太清楚,至少德兰士瓦农场主的生活水平远超英国平民的生活水平,堪比英国的中产阶级。
而英国的中产家庭,全社会占比在百分之十五左右。
这个时期的英国还没有建立社会福利制度,那要等到二战之后才会逐步建立起来,英国平民的生活水平惨得很,填饱肚子就不错了,要不然工厂里也不会有那么多童工。
在南部非洲,和英国底层民众相对应的群体是非洲人,如果没有庞大且近乎免费的非洲人可供驱使,南部非洲也不可能发展这么快,罗克所谓的牺牲一代人或者两代人,牺牲的也是非洲人,真要牺牲华人,罗克也不舍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