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开普之鹰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鲇鱼头

    有意思的是,尼亚萨兰大学附属小学并不是和尼亚萨兰大学一样在璇玑城,而是在小石城。

    很多人都知道亚瑟和盖文是在尼亚萨兰大学附属小学读书,所以尼亚萨兰大学附属小学的入学名额有多宝贵可想而知,谁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和现任尼亚萨兰子爵的长子以及未来的尼亚萨兰子爵拉上点关系,未必会有什么用,但是如果有用,那么就是关键性作用。

    这种情况下,亚瑟和盖文在学校里的环境可想而知,盖文还好点,有菲丽丝的严格管教,现在还很听话,亚瑟就不行,艾达因为工作要经常去外地,对亚瑟的管教就出现问题。

    对于孩子们的教育,罗克还是很重视的,不过罗克现在也实在没有时间,六月一号,东印度远东舰队终于出港,试图对棉兰港进行封锁,以断绝东印度公司的海上生命线。

    “东印度公司已经做好准备,一旦现远东舰队,马上就会对远东舰队起进攻,不过在那之前,远东舰队先要通过马六甲海峡。”保护伞公司总经理山姆现在有很多个身份,担任保护伞总经理的同时,山姆还是自由党委员会委员,南部非洲国会议员,以及南部非洲国防委员会委员。

    之所以能担任南部非洲国防委员会委员,这是因为保护伞公司拥有的那两万多名雇佣兵,一旦战争爆,保护伞公司的雇佣兵可以直接组成一个师参战,是南部非洲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别忘了南部非洲的常备军一共才四个师,总人数还不到八万人。

    “星洲那边怎么说”罗克对英国没多少期待,但是如果英国政府愿意帮忙,那罗克当然是喜闻乐见。

    星洲就是新加坡,这个地方有很多名字,新嘉坡、星洲、星岛、狮城说的都是它。

    “星洲已经封锁马六甲海峡,严禁军舰通航。”山姆哈哈大笑,英国和荷兰的真实关系通过这一举动显露无疑。

    马六甲海峡虽然一边是星洲,一边是苏门答腊岛,但是看地图就知道,东印度一方的苏门答腊岛,在马六甲海峡内几乎没有港口,往来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都要通过星洲补给,这一点本身就很能反映英国和荷兰的关系。

    苏门答腊岛有很多地方适合扩建成为港口,但是这么多年下来,东印度根本没有这方面的动作,这不是因为荷兰人不想收过路费,实际上荷兰眼馋得很,但是就因为海峡另一侧是星洲,所以荷兰人才不敢。

    和东印度一样,英国在远东地区也有舰队,而且还不止一支,即便是规模最小的舰队,舰队总吨位和火炮数量也远胜荷兰东印度舰队,所以只要英国政府愿意帮忙,东印度殖民政府就只能束手待毙。

    星洲封锁马六甲海峡的理由很简单:打击海盗。

    罗克也哑然失笑,不过对这个结果并不意外。

    1824年英国与荷兰签署《英荷条约》,荷兰撤出马六甲并放弃所有在马来亚的利益,而英国则承认荷兰对东印度剩余地区的利益。

    两年后,英国政府把槟城、马六甲、星洲与纳闽联合组成了海峡殖民地,当时海峡殖民地是由总部设在加尔各答的东印度公司管理。

    东印度公司解体后,海峡殖民地归印度总督管理。

    1867年,海峡殖民地的行政权由印度总督移交给伦敦的殖民地事务大臣。

    别忘了,菲利普在来到南部非洲之前,就在殖民地事务部工作。

    所以星洲封锁马六甲海峡实属正常操作,虽然菲利普和东印度公司无关,但这是菲利普和罗克翁婿俩的默契。

    “棉兰部队已经占领占碑,正在向巨港进攻,听说法瓦尔特男爵已经向东印度派出工作人员,准备开采东印度的矿产资源,罗德斯先生也准备在棉兰成立工厂,就地开棉兰的水产资源,克里斯蒂安已经买下班达亚齐周围百分之七十的咖啡种植园,阿丹公司是不是也可以行动了,占碑的油田还等着我们开呢。”山姆现在也是保护伞公司和阿丹公司的股东,虽然股份不多,但是也足够激山姆的工作积极性。

    资本都是逐利的,东印度现在就像是一个刚刚打开的宝库,无数嗜血巨鳄蜂拥而至。

    不过大家还是很有默契,只做自己最擅长的事,不会轻易涉足其他人的自留地,油田就是其他人留给罗克的部分,还有东印度的种植园,这是给保护伞公司雇佣兵们的福利。

    东印度公司成立后,和保护伞公司以及阿丹公司已经没有了关系,所以东印度的石油要阿丹公司去开采,东印度公司不会插手,当然开采出石油之后税还是要交。

    其实在南部非洲,因为各大企业之间的交叉持股,股份已经很难分得清楚,比如亨利的法瓦尔特矿业公司,罗克和小斯都有持股,小斯的罗德西亚食品公司,罗克和亨利也有注资,罗克名下的很多企业,亨利和小斯也有股份,刚刚成立的东印度公司,甚至直接就是罗克和亨利、小斯联手成立的,所以现在罗克和亨利、小斯之间就是直接就是巨大的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种关系。

    “不用着急,占碑的油田是咱们的储备,伊丽莎白港的石油就可以满足目前的需求。”罗克不盲目,现在全世界对于石油的需求量还不算大,目前的石油开采量足够满足全世界的需求,占碑的油田先放着不着急,甚至未来拿下婆罗洲的油田,罗克也不准备开,石油这东西,储量越多越好。

    “英美石油公司还是不死心,希望能和阿丹公司联手开半岛的石油。”山姆提起英美石油公司心情就很不好,这家企业太贪婪了,一直对伊丽莎白港的石油虎视眈眈。

    英美石油公司是一家刚刚成立的企业,其背后的股东是美国标准石油和皇家荷兰壳牌石油公司。

    随着伊丽莎白港的石油产量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目光聚集在小小的伊丽莎白港,不仅仅是美国标准石油和皇家壳牌石油,德国和法国的石油企业也对伊丽莎白港的石油虎视眈眈。

    不过遗憾的是,保护伞公司和阿丹公司已经提前完成了在半岛的布局,整个内志都是保护伞公司和阿丹公司的势力范围,标准石油和壳牌石油的勘探人员可以在也门寻找石油,但是不能深入半岛,很多人都相信半岛还有更多的油田,但是他们无法获得保护伞公司的保护,所以根本没有机会证实。

    万般无奈之下,美国标准石油和皇家荷兰壳牌石油联合成立英美石油公司,试图和保护伞公司合作,共同开半岛石油。

    这个要求同样被保护伞公司和阿丹公司拒绝。

    其实也不能说是拒绝,保护伞公司只是拒绝为英美石油公司的勘探人员提供保护,而英美石油公司又没有足够的实力保证勘探人员的安全,所以这个问题正处于僵持中。

    “这种要求不需要理会,我们不需要英美石油公司的帮助。”罗克果断,别说什么利益均沾,那都是万般无奈之下的妥协,英国会不会把印度贡献出来跟其他国家分享美国会不会放任欧洲殖民美洲

    都是不可能的。

    “伦敦希望得到更多的石油,不过却不愿意付出更多钱,我们现在每个月差不多向伦敦运输十万桶石油,如果增加供应,那就会影响到我们的计划。”山姆知道罗克的目的,在南部非洲拥有足够多的石油储备之前,罗克肯定不会卖给英国太多石油。

    “十万桶已经足够了。”罗克对英国的支持也是有限度的,有钱什么都好说,没钱什么都别说。

    “伦敦上个月刚刚通过石油储备制度。”山姆消息还挺灵通,这个消息其实罗克也知道。

    英国的石油储备制度,还是受到南部非洲战略储备仓库的启,但是和南部非洲的情况不同,英国本土也是有油田的,不过是在爱尔兰,虽然储量并不大,但是现在英国对石油的需求也不高,所以英国的紧迫感没有南部非洲这么强烈。

    这里要说明的是,现在的爱尔兰还没有独立,还是英国的一部分。

    “这和咱们有什么关系,如果伦敦需要更多石油,完全可以去伊丽莎白港购买,伊丽莎白港又不是不卖,何必一定要把油田控制在自己手里——”罗克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他现在控制着伊丽莎白港,当然不担心南部非洲没有石油用。

    “南部非洲的油田,终究不是伦敦的油田。”山姆微笑着一语道破天机,南部非洲虽然还是英联邦的一部分,但是毕竟已经开始自治,伦敦不会给予南部非洲全部的信任。




536 轻松
    有些事真的不能说的太清楚,布尔战争之后,南部非洲成为大英帝国的累赘,大英帝国需要约翰内斯堡的金矿,但是不需要南部非洲的土著和布尔人,所以伦敦才会允许南部非洲自治。

    现在的南部非洲,已经逐渐展示出越来越有前景的工业实力,伦敦可能会后悔,但是大英帝国的骄傲还在,所以伦敦不会出尔反尔。

    这种情况下,伊丽莎白港的石油就成为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伊丽莎白港现石油之前,谁都没有想到,荒芜偏僻只有无尽沙漠看似没有任何可持续性展的中东半岛地下居然蕴藏着海量的石油,当初埃及总督也是很轻易的就把伊丽莎白港卖给保护伞公司,现在肯定后悔莫及。

    但是后悔也晚了,罗克就是个貔貅,只能进不能出,英国想要石油可以,拿钱来买,没钱那就啥都别说。

    现在罗克的所有精力都在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做准备,伊丽莎白港的石油产量越来越高,南部非洲的整合是阿德的工作,东印度的荷兰人不足为虑,罗克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尼亚萨兰的建设上。

    尼亚萨兰军工集团的实力越强越好,哪怕现在的军工能力已经远远过南部非洲的需求,罗克依然再建更多工厂。

    罗德西亚农业公司的生产能力也在扩大,小斯相信罗克的判断,未来市场的需求一定是现在的很多倍。

    同样坚持的还有亨利,法瓦尔特钢铁厂现在能生产包括武器钢在内的几乎所有钢材,爱德华造船厂和朴茨茅次海军造船厂合作生产巡洋舰,所有的钢材都是法瓦尔特钢铁厂提供的,就这罗克还不满意,要求法瓦尔特钢铁厂研强度更高、更耐磨,更耐腐蚀的钢材。

    亨利现在还不知道,罗克不让爱德华造船厂研无畏舰,是在为未来的航空母舰做准备,要不然以爱德华造船厂的产能,生产无畏舰也没有任何问题。

    单纯从技术层面上,爱德华造船厂确实是不行,最起码无畏舰上的3o5毫米主炮,尼亚萨兰就无法资产。

    不过有朴茨茅次海军造船厂的帮助,这些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仅仅是区区一个3o5主炮而已,爱德华造船厂只花了不到五千镑,就获得了3o5主炮的所有技术资料。

    当然了,获得技术资料的过程不可描述,布拉德办公室居功至伟。

    同样获得长足进步的还有汽车和摩托车,尼亚萨兰生产的汽车和摩托车在欧洲销售的非常好,去年尼亚萨兰一共生产了一万五千辆汽车、过五万辆摩托车,比整个欧洲的汽车和摩托车产量加起来还要多。

    欧洲汽车企业还在买汽车送司机的时候,出售尼亚萨兰汽车和摩托车的商店已经开始实行四s模式,集整车销售、零配件、售后服务、信息反馈四位一体。

    伊丽莎白港开始向英国输送石油之后,英国国内开始出现阿丹公司经营的加油站,资本的力量这时候被展现的淋漓尽致,皇家壳牌石油公司只在十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开设加油站,很多城市只有一两个,有些购买了汽车的人加个油要穿过大半个城市。

    阿丹公司一上来就是全面铺开,在伦敦曾经出现八个阿丹公司经营的加油站同时施工的盛况。

    皇家壳牌石油还嘲笑阿丹公司不懂经营,这么多加油站肯定是要赔钱的,伦敦根本没有那么多需要加油的汽车。

    殊不知阿丹公司根本不在乎这点成本,也不在乎一个加油站七八个员工的薪水,阿丹公司要的是未来的市场,提前占据有利位置。

    为了更好的经营欧洲市场,尼亚萨兰汽车集团和总部位于约翰内斯堡的霍尔特摩托工厂都在鲸湾设置了分厂,和爱德华港相比,位于大西洋沿岸的鲸湾距离欧洲更近,生产的车辆装船可以直接送往欧洲,不需要再从苏伊士运河兜一个大圈子。

    这样一来,鲸湾和南部非洲的交通就成为一个大问题,南部非洲的各种材料虽然可以通过海运抵达鲸湾,但是罗克还是希望能修筑一条罗德市到鲸湾的铁路。

    “罗德市和鲸湾直线距离12oo公里,和鲸湾到开普敦的距离差不多,要把法瓦尔特生产的钢铁运到鲸湾,就要先从法瓦尔特通过铁路运到开普敦,然后从开普敦装船再运到鲸湾,时间需要半个月以上,如果我们修通从罗德市到鲸湾之间的铁路,那么时间就可以缩短为三天。”为了修铁路,罗克很难得的回到比勒陀利亚亲自向阿德说明。

    “修铁路需要西南非洲的配合,你觉得西南非洲会同意吗”阿德不无揶揄,去年南部非洲刚刚强迫西南非洲让出一大片领土,现在又想修铁路,想都不用想,换成阿德也不会同意。

    “修铁路对于西南非洲也有好处,西南非洲没有理由不同意。”罗克也知道有困难,要不然罗克才不会来找阿德。

    “天真!”阿德一语中的。

    “不让西南非洲掏钱,包括西南非洲境内的铁路,也由大西洋铁路公司出资,当然了,铁路修通之后,大西洋铁路公司要求五十年的经营权以收回成本。”罗克下饵,做戏就要做全套。

    这个五十年的经营权就是个幌子。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一旦世界大战爆,那么南部非洲就要出兵西南非洲,到时候别说铁路,整个西南非洲都会被南部非洲吞并。

    但是为了打消德国人的顾虑,该要的好处还是得要,要不然大西洋铁路公司辛辛苦苦修铁路图什么

    这个大西洋铁路公司,同样是罗克给德国人准备的烟雾弹。

    大西洋铁路公司的注册地是在美国纽约,总经理是一个叫赫伯特克拉克胡佛的工程师,德国人可能对这个名字很陌生,但是不要紧,过不了多久,这个名字就就会随着世界大战传遍世界。

    现在的赫伯特克拉克胡佛已经返回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任职,主讲工程学。

    凭借在清国当“人贩子”获得的利润,胡佛经常出入上流社会,正在积累声望。

    世界大战爆后,胡佛在伦敦担任美国救济委员会主席,援助那些身无分文而被困于欧洲的美国人回国,在一年之内,这个委员会共帮助12万名贫困的美国人返回美国。

    此后胡佛又对比利时和法国进行了救济,美国救济委员会的工作,使胡佛成为社会风云人物,给胡佛带来了巨大的荣誉,此后胡佛被称为“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现在胡佛就在温得和克,和罗克一样在对西南非洲殖民政府游说,希望西南非洲能同意由大西洋铁路公司修筑这条铁路。

    “如果你能让西南非洲同意,我这里当然没问题。”只要不让联邦政府掏钱,阿德怎么样都行。

    “那就行,德国人不会和我们合作,但是不会拒绝美国人的要求。”罗克不担心胡佛能不能说服西南非洲总督,抛开个人品行,胡佛还是很有能力的,要不然也不可能成为美国总统。

    世界大战之前的这段时间,正是美国和德国之间的蜜月期,美国现在已经开始展露强大的实力影响欧洲,在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左右逢源,和具有天然立场的南部非洲不同,美国从来没有倾向性,不管是德国还是英国,只要掏钱,美国人就愿意合作。

    至于世界大战后期美国参战,和德国实施的无限制潜艇战其实没有多大关系,当时全世界都知道同盟国败相已定,德国也已经耗空了国库,再也拿不出钱从美国购买物资,所以美国再做生意已经无利可图,到了要改变经营模式的时候,就算德国不采取无限制潜艇战,美国也要找理由下场亲自参战,要不然就赶不上大战过后的分赃。

    就算这样,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依然凭借遍布全球的殖民地维持日不落帝国的霸主地位,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确立的殖民体系被美苏联手彻底摧毁,日不落帝国才彻底没落。
1...266267268269270...3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