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当家不好了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雨天下雨
根据南海州的官方报道,林子然今年二十六岁,这个年纪如果是放在普通人身上,那么自然是没啥问题的,甚至在其他方面取得成功的话也很正常。
但是放在一个南海州州令,二十余万大军的统帅身上,这就显得年轻的过分了。
大恒的诸多藩镇,绝大部分都是年纪比较大的,四十五岁甚至年纪更大一些的才是标配,也有一些比较年轻的,但是大多都是继承父业。
然而林子然,这却是他自己打拼下来。
这些成就和他的年龄比起来,完不搭调。
但是惊讶归惊讶,但是杨钧也不会因为对方的年纪轻,自己将近五十岁了就把自己放在长者的位置上。
这一进去,他就是恭恭敬敬的献上了自己的军刀和配枪,同时口呼“卑职拜见州令大人!”
听到这自称,倒是让林子然多留意了一番此人,投诚后直接自称卑职的他不是没见过,但是和杨钧这样级别的人还真没有过。
之前的杜志宽等人哪怕是投诚了,后来见到林子然的时候,往往也不会第一时间就自称卑职,以下属自居。
甭管此人出于什么动机,既然人家的姿态摆出来了,林子然自然不会摆脸色给他,乃至恶语相向。
哪怕在几个小时之前,双方麾下的军队还在打生打死,但是林子然是胜利者啊。
胜利者拥有对失败者的怜悯权力!
所以他上前两步,面带微笑接过了杨钧的佩刀和配枪,紧接着道“我代表大恒人民,欢迎杨将军加入大恒统一的伟大事业中来!”
这场面话说过了,林子然也就没有留他多久,这后续的事情自然有其他人安排。
根据林子然的指示,杨钧投诚过来后,将会被授予中卿军爵,任职南海军司令部高级顾问一职。
给军爵,虚职,这一向来是林子然对那些重要角色的投诚反正的安排。
杨钧对这样的安排也没什么意见。
败军之将,林子然肯给他一个中卿军爵,并给予虚职,留他继续在现役就不错了。
这还是林子然为了后续的影响考虑,而不是杨钧真的有什么价值。
杨钧率军投诚后,骑兵部队也是很快封锁了罗河峡谷,并等到了第一军第三师的增援,进而收复罗河峡谷,重新建立了罗河峡谷防线。
接下来北线这边的事也就不是作战为主了,而是以接受整编战俘为主,这前后接受的投诚曲阳州第二军团的部队,总数超过十万人呢。
。
(iishu)是,,,,!
第四百四十六章 南返
【】(iishu),
杨钧当初南下,率领了十五万人,罗河峡谷一战就死伤大几千,后来在广安城战役里又死伤了大几千,不过杨钧后来也调集补充了不少人,总体上维持了十五万人的规模。
反击作战里,杨军所部战死以及重伤的将近五千人,普通伤员约两万人,投降或反正约十万人,还有两万多人失踪。
这些失踪的大部分都是崩溃的时候,直接溃逃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后续兴许还能继续收拢一些,但是那是以后的事了。
现在嘛,摆在徐中书面前的就是协助司令部,对现有的十万曲阳州第二军团的将士们进行整编。
还是按照老规矩,军官和士兵区别对待,中高级军官和低级军官又区别对待,最后挑选出来若干中低级年轻军官,送入罗安军官学校进行速成学习,学习结束后再安排职务。
士兵方面,先是择优选取了部分士兵补充到第一军和第二军各部里,让现有部分满员。
随后将会挑选合格人员,用于组建第十二师、第十三师、第八重炮团、第八骑兵师。
次一等的人员则是挑选编为第七守备师。
至于剩下的人员,一律编入工程兵部队,挂着现役部队的名头,但是干的是工程建设的事,主要是修路铺桥,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城市的基础设施。
当这些部队进行整编的时候,第二军等部队,却已经是开始迅速撤离广安,乘坐船只南下了。
至于林子然本人,更是先一步就带着警备旅乘坐军舰南返。
林子然顺利抵达罗海城后,作为他亲卫部队的警备旅,立即开始协助第六师在罗海城西郊构筑防线。
此时,宁禹州大军的部分前锋部队,已经距离罗海城不足三十公里了。
第六师如果再退下去的话,可真就退到罗海城了。
警备旅的先一步南下增援,极大的缓解了第六师的压力,并主动发起了一次中等规模的反击,杀伤了宁禹州前锋部队两千余人,迫使敌军停下了快速挺进的步伐。
使得战线缓和了下来。
两天后,第二军第一批南下部队抵达罗海城,随后每一天都有船只运输着第二军的部队南下。
仅仅是五天时间,第二军下属三个主力步兵师,两个重炮团、一个骑兵师就尽数抵达罗海城。
这个时候,西线的安已经是可以得到保障了。
但是林子然想要的不仅仅如此,他想要的更多,比如和北线反击战一样,重创宁禹州敌军,彻底斩断他们东进的念头,乃至收复清源郡,改变西线无险可守的尴尬局面。
为此,林子然开始动用刚整编完成的第十师、第十一师、第七骑兵师、第七重炮团这几支部队了,这几支部队都是原河台郡部队,经过初步整编后,已经初步形成了战斗力。
为此,他调第十师入河台,加入第三军的作战序列,同时把第三军内原辖有的两个骑兵师,也就是第二骑兵师、第三骑兵师抽调回来加入第四军作战序列。
调第十一师奔赴安隆北部、罗安东部,改为参谋部直辖,以防备宁梅郡异动,同时把驻防当地的第四师一旅抽调回来,并和原本驻防安隆地区的第四师本部汇合,最后投入西线战场。
这样一来,林子然就能够在西线集中五个步兵师,四个骑兵师,三个重炮团的主力部队。其中还不包括警备旅。
上述部队有第二军所辖之第二师、第五师、第九师、第四、第六重炮团,第一骑兵师。
第四军所属之第四师、第六师、第七重炮团、第二、第三、第七骑兵师。
上述部队总兵力超过十万人,和之前北线反击战的兵力相当。
调集了超过十万的兵力,自然不可能让他们单纯的防守,如果只是防守的话,根本不用这么多兵力,有四五万人兵力的话,依靠南海军的火力优势,就足以阻挡当面大约十万宁禹州军以及两万清源郡军队的进攻了。
调集了这么多兵力,自然是为了反攻的。
林子然要让这些敢杀入罗海城内的宁禹州军有来无回,重创宁禹州,让他们在后续无法阻止大规模的兵力东进。
宁禹州在周边数州里,面积虽然不小,不过人口以及工业规模都是属于比较弱的州,根据收集来的情报,宁禹州虽然维持统一,但是州兵力也就二十多万而已。
同时宁禹州北边还和中洛州以及西北边的秦阳洲接壤,他们也需要留出一部分兵力在上述区域进行防守。
这能够抽调十万兵力进攻南海州,这几乎已经是他们的极限了。
只要打掉他们这十万兵力,接下来的宁禹州别说想要进攻南海州了,连自保都难。
哪怕是林子然不趁机继续进攻宁禹州,北边的中洛州以及秦阳洲的藩镇们,估计也不会放弃这种机会的。
大恒的诸多藩镇,可不是说只有一个敌人的,很多都是多面临敌的,这一打起来往往就是牵一发而动身。
南海州自身的情况就是典型例子,周边的几个州都是敌人,唯一算得上是没有直接外地威胁的,也就只剩下临海这一面了。
但是这也是建立在南海州舰队本身实力不弱,其他藩镇无法从海上直接进攻南海州的前提下的。
如果南海州舰队实力弱小,其他沿海藩镇,比如说宁禹州,他们可不介意直接在海军的掩护下强行登陆罗海郡的。
多面临敌,这是大恒内诸多藩镇的常态。
这也意味着,只要林子然把宁禹州的这十万大军干掉,接下来宁禹州怕是要忙着自保了,根本不可能再出兵南海州复仇之类的。
这样,林子然就能够腾出手来进行东线作战,稳固东部防线。
只要把东线也稳住,那么已经多次大范围机动,持续作战数月的南海军就能够获得极为宝贵的休整补充时间。
同时缓解目前压力极大的财政压力。
到时候,南海军能够迎来极为宝贵的喘息时间。
而一旦让南海军喘过气来,那么就是南海军对外扩张之时!
。
(iishu)是,,,,!
第四百四十七章 一面倒的反攻
【】(iishu),
这一点,南海军上下很多将领们都知道,所以哪怕是短时间内面临多线作战,不少部队是跑来跑去,打的很辛苦,但是一个个也是咬牙支撑着。
哪怕是州令府的内政官员们,也是知道如今到了紧要关头,撑过来了,未来就是一片坦途,撑不过去一切休提,为此前线打仗的时候,实际上后方的内政官员们也是想尽办法筹集军费,维持前线部队的作战。
没办法,如今南海军使用了大量的先进武器,耗费的弹药昂贵无比,打起仗来固然战斗力强悍,但是耗费的军费也是非常多。
五月十二日,林子然正式批准了东线反击作战计划,当天晚上向预定参战之各部队下发作战动员令。
次日凌晨时分,临时抽调出来的三个骑兵师组成骑兵兵团,从北翼进行超大范围的战略迂回!
于此同时,正面部队发起了大规模的反攻!
整个反击套路,实际上和北线反击作战区别并不大,都是正面兵力牵制,一部分步兵轻装快速推进,进行小范围的突破、迂回包抄、迫使敌军正面防线的崩溃。
同时派遣大量骑兵进行大范围战略迂回,以切断敌军的增援以及后勤。
整个战术严格上说起来很简单,甚至当初宁禹州东进的时候,他们自己也是这么干的,不断的利用兵临优势,进行战略迂回试图包抄第六师。
迫使第六师不断的进行撤退,一直等到警备旅增援抵达后,这才是初步稳住了战线,等到第二军抵达后,整个战线才是进入了对峙阶段。
不过对峙了没两天,林子然就下令发动面反攻了。
当大量的南海军在密集火炮的掩护下发动面进攻的时候,对面的宁禹州军队也是遭到了当初曲阳州第二军团的困局。
对拼火力他们根本拼不过,他们的滑膛火炮一开始就被南海军的线膛后装火炮死死的压制乃至摧毁。
当己方的炮兵无法支援步兵的时候,那么己方步兵就只能单方面遭到南海军的炮击了。
而这几乎可以直接宣告步兵的溃败。
别说现在了,哪怕是五十年前甚至更久以前的战争里,火炮也是极为重要的战略力量,当一方的炮兵部队占据了优势之后,对面单纯依靠步兵根本无法抵抗。
而早期的滑膛枪炮时代里,炮兵们使用的火炮还是早期滑膛炮,炮弹也是以实心炮弹以及散弹为主,步兵们还可以把纵队变成横队,加大士兵之间的间隔来降低火炮所带来的杀伤,同时对方也可以直接用骑兵快速突击敌军的炮兵阵地改变战局。
但是现在,火炮的威力更强大了,不说南海军使用的碰撞引信圆柱形炮弹的威力巨大,就是之前滑膛炮使用的球形榴弹的威力也不小了。
由此炮击对步兵的杀伤更大。
此外更关键的是,线膛火炮的有效射程极大,作战的时候根本就不会靠前部署,往往是在步兵战线后方,动不动就是几千米之外。
如此也是到导致了敌军如果没有相应的后装线膛火炮的话,连反制手段都没有。
最终形成了一面倒的情况。
这一情况,几乎在南海军大规模应用后装线膛火炮以来,几乎所有敌军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宁禹州军也不例外。
遭到了大量的火炮,尤其是重炮团的大量一百五十毫米的重炮轰击后,他们的步兵防线根本无法抵抗。
崩溃,也就成为了自然。
五月十四号日,南海军的进攻部队已经突破了敌军北翼防线,南海军以第二军的第二师为核心,辅以第五师,快速撕破北翼防线,然后快速向西南方向挺进。
将近三万兵力如同一个巨大的右勾拳一样,狠狠的打向了宁禹州的软肋腹地。
这种情况下,宁禹州根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是被动撤退,要不然的话,留下来只能陷入包围圈然后等死。
但是撤退这种事一向来都是不容易做到的事,尤其是敌军重兵压境,并且后路随时会被切断的情况下,想要保证有组织、有秩序的撤退这是非常困难的事。
再加上南海军的目的也并不是为了逼迫他们撤退,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歼灭这十万宁禹州以及两万清源军。
因此第二师以及第五师进行迂回进攻的时候,第四师以及第六师等部队也是发动了面的正面进攻。
正面战场上的激烈程度,甚至还要超过北翼那边的迂回进攻呢。
这本来抵抗起来就是非常的艰难,整条防线摇摇欲坠了,这个时候还要组织撤退,其难度不亚于登天。
不过就算再难,宁禹州军还是冒着南海军的炮弹以及子弹进行了撤退。
好在他们的南边也没有什么罗河阻挡,无法直接笔直西行撤退,但是他们还可以朝着西南撤退的。
趁着南海军的右勾拳还没有到位的情况,他们果断放弃了两万清源军,在这两万清源军不知道真实展开的前提下,让他们死守顽抗,以拖延南海军的突破速度。
饶是这两万清源军几个小时后就知道了不妙,士气跌落,并在南海军的打击下直接崩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