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孤独麦客
此时太阳刚刚升起,对面的明人正围坐在一起吃早餐。早餐是水煮玉米棒子,外加一小条秋刀鱼佐餐,军官们还能额外享用半杯啤酒。这种奢侈的伙食引得他们议论纷纷。在磨蹭半晌后,一个看起来似乎是顺军小军官的明人挪到了赞帕里尼身边,一边看着他手上锋利雪亮的军刀,一边小声问道:这位军爷,敢问你们每天两顿饭都吃得这么好么?敢情跟过年似的。
每天两顿?赞帕里尼先是一愣。然后很快反应了过来:不,这不是事实。我们东岸人每天吃三顿饭,早上五点中午十一点晚上六点各一顿;如果晚上还有作战任务的话,夜里还会有一顿夜宵。一天两顿饭是无法保证我们有充足的体能进行训练的,这不嗯,科学!
虽然赞帕里尼的口音有些古怪。虽然他的话里有很多东西听不明白,但顺军小军官仍然明白了大致意思:天爷!真的一天吃三顿,还有鱼肉吃!呃,对了,你们有饷银拿没?拖不拖欠?
饷银?你说的是军饷吧?那当然有了!赞帕里尼奇怪地看了小军官一眼,然后说道:我们为何而战?我们为了国家为了亲人为了前途而战。当然也了军饷而战,毕竟我们也要生活。军部支付了我们军饷,我们就要为军部奋勇作战,这事关职业道德。其实不光军饷,还有战场上缴获的战利品,战斗结束后后勤参谋都会在士兵代表的监督下将其一一登记造册,然后折算成现金。按比例发放到每个人的手中,这叫奖金。除了奖金外,海外驻守还会有补贴,开战时还会发放相当于一倍基本工资的补助。总之名目繁多,谁如果搞不清楚的话可以去问连里的司务长或者莫长官身边的后勤参谋,他们会详尽解答的。至于说拖欠军饷,这种情况不多见,一般都是常年在外作战的时候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但是战斗结束后会立刻发放到你的手中,绝不会再以任何理由拖欠。谁如果真的胆敢拖欠军人军饷。一旦被士兵告发的话,这个人恐怕会受到军事法庭的严厉审判,很可能会被吊死。
顺军小军官听了后与他身后的其他人面面相觑。顺军虽说一直在拷掠缙绅宗室富商以获取军费,但这种方式毕竟不是正道,能获取的军费其实也没想象中那么多。能足额领取饷银的也就老营那些部队而已。至于郭升手下这种二线部队,能隔三差五地领个几两银子乐呵乐呵就不错了。在这个饭都吃不饱的年代,谈军饷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大伙最大的愿望还是吃饱饭活下去。
不过此刻在听到这些东岸夷人竟然坚持给士兵足额发放军饷,并且从无拖欠之后,他们是真的感到震惊了。而且更为关键的是,据说眼前这位东岸人的排长在大明期间每月最少也能领到67两银子的军饷,如果有仗打的话,收入可能还会翻倍都不止。想想大明边军的收入,步兵每日五分银,一月才一两五钱;马兵每日两钱银,一月六两,不过得自己负责马料花销,剩下的有限。令人崩溃的是,大明的这些军饷这些年基本很少足额发放过,陕西某些边军军饷甚至已经积欠了两三年了,也难怪人家要去投农民军,实在是没法活了。
赞帕里尼刚准备再说些什么,突然见排里的老兵安大海一边挠头一边拿着纸笔过来了:排长,这个这个我忘了怎么填了,你帮我填一下吧。
汇款单?你要给家里汇钱?赞帕里尼摘下了头上的大盖帽,诧异地说道:好吧,知道你家里弟弟妹妹多,用钱的地方多,但你也太节省了。说吧,汇多少?
五十八元五角。安大海掏出了一张装在盒子里的西北垦殖银行黑水分理处的伍拾圆存单以及一些硬币。存单上面盖着银行的公章,还有着安大海的手印,存单边缘还写着一行字,大意是某年某月某日某人存款几许。这些字被一撕两半,用做取款时的凭证;当然光凭这些还不行,你还得知道你留存在银行那边的密码,密码可以是一串数字,也可以是一段话,总之看你和银行之间如何约定了。
赞帕里尼摇了摇头,用惊奇的语气说道:老安,难道你这半年来一直没怎么花钱吗?竟然攒了这么多钱寄回去,啧啧,本连最抠门的兵非你莫属啊。
安大海也摇头失笑。他和赞帕里尼是同一年的兵,都在陆军第4连服役。后来陆军部在平安县新组建陆军第104连,从第4连现役及复员老兵中抽调了一批人担任第104连的骨干,赞帕里尼和安大海又双双入选,其中号称平安县煤河乡第一美男子的赞帕里尼甚至还混了个排长当当。因此,他们之间的私人关系其实是非常好的,生性乐观的赞帕里尼经常会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而比较腼腆的安大海也不以为意。
赞帕里尼刷刷几笔填完了汇款单,然后让安大海过来签了个字按了下手印,接着递给他说道:去连部找林司务长签字,签完字后再上报后给勤参谋批准,然后就不用你管了。后勤参谋会将你的汇款单提交给黑水港那边处理,不出意外的话,明年这个时候你家里人就会收到西北垦殖银行平安分行煤河分理处的现款了。
两人说说笑笑间旁边已经围了一圈顺军官兵,他们虽然有些地方不是太明白,但总算也听懂了这是在往家里捎钱,还一捎就是六十多两银子。军官竟然没有克扣!经手的文吏貌似也不会拔毛!这世上竟有这等好事?
军排长,你们还收人不?俺叫利群,河南新乡的,打老了仗了。只要你们管俺吃饱饭,时不时地再关两个饷钱,俺这条命就卖给你们了?一名顺军小军官突然说道。
赞帕里尼还没来得及说什么,旁边又一名顺军军官说道:莫大人也是咱大顺的官,郭大帅要领兵西撤追随闯王,嘱我们在此地襄助李(振纲)大人,而李大人又是莫大人手下的官,那我们也就是莫大人的兵了。
对,对!我们也是莫大人的兵,咱给莫大人卖命!郭帅没让我们跟老营一起西撤,就是让我们听莫大人节制的。顺军基层军官们的热情渐渐有些高涨了起来。郭升的部队在顺军里面一直就是二线部队,待遇相当一般;而他们这伙人包括目前正在青州艰难支持着的赵应元部更是二线中的二线,原因无他,只因他们都是罗汝才的旧部。罗汝才被李自成杀死后,部众被兼并,其中高级将领的日子可能还好过一点,但普通士兵就有些艰难了,平日里受一些歧视和刁难是难免的。
不过就是他们这些人,历史上一直转战到最后一刻都没有向满清投降,从气节上来说比南明那些狗屁军队强到不知道哪里去了。此次随李振纲来的共有三百骑兵,都是打老了仗的老兵了,这对缺少骑兵的东岸人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除了他们之外,还有几名被追杀狼狈逃来的大顺地方官吏,他们手头少的带着几十个人,多的有上百人,加起来一共也三百多人了。他们虽然战斗技艺一般军事素养也很低,但难得的是意志较为坚决,好好整训一番的话也未必就不能战了。
赞帕里尼正思考间,却听城门口一声尖利的哨响,只见104连的连长茅德胜骑着高头大马在士兵们的簇拥下走了出来。
集合!集合!准备登船,去接运物资和人口!茅德胜的副官扯着大嗓门喊了起来。
第一百五十章 乱局(十二)
五艘蒸汽机帆船正停泊在烟台港的码头内,蒸汽机已经开始缓缓加压,水手们正在岸上码头工人的协助下将最后一批物资装运上船。赞帕里尼与他的同乡——海军中士罗塞蒂打了个招呼,然后便坐在了船头甲板处,一边吹着清新的海风,一边默默看着那些正在快速登船的士兵与军夫们。
不知道老家怎么样了,现在应该已经是冬天了吧,家里的葡萄藤应该已经都枯掉了。安大海挪过来坐在赞帕里尼的身侧,从兜里取出了一包连部发放下来的免费劣质烟丝,然后抓起一撮朝烟斗里塞了起来,旁边一名有着稚嫩面庞的新兵忙不迭地给安大海点上了烟。
说真的,林小虎,你确定你满十七岁了?赞帕里尼也给自己点上了烟斗,然后斜觑着正给安大海点烟的新兵问道:听说连部林司务长是你的叔叔?该不会是走了后门来参军的吧?你让我想起了刘大有那个可怜的家伙。
我有一阵子没想起刘大有了。安大海吸了一口烟,眯起了眼睛看向远方,似乎陷入了某种回忆之中。
得有好几年了吧,那时节我们还都是第一年的列兵呢。安大海低声说道,那次是去攻打科萨人的部落。科萨人很勇猛,我们被迫陷入了肉搏战,刘大有就这样战死了。他是个好小伙儿,对人总是和和气气的,真的可惜了。对了,前年的时候我还去他家看过呢。
他家现在怎么样?赞帕里尼突然也来了兴趣,出言问道。
还不错。安大海倚在栏杆上,此时船只已经开始发动,慢慢离开了码头。正在调转方向,准备越过崆峒岛朝外海驶去。他母亲的眼睛完全看不见了,安达老长官曾经带她去过县医院,可惜医生们也没什么办法,目前就在家里休养着。她那个你的同乡姐夫现在找到了工作。安达长官介绍的,去玻璃厂当了一名杂工,收入还可以。他的姐姐现在还在家里种大豆,他们用刘大有的抚恤金将那些地都赎买了下来。平时再放放羊,收入也还马马虎虎吧。他们现在有了两名儿女,大儿子很可爱。虎头虎脑的,我给他买了把木头军刀玩具,小家伙似乎很喜欢
这就好,这就好。赞帕里尼吐出了一口气,安心地说道:大家出来打仗,谁知道哪天就没命了。今天是别人。明天可能就是自己,看到他家里过得很好,我也就安心了。喂,林小虎,听见我说的没有,上战场的时候机灵点,别他妈的再冲在最前面了。好像不这样不能证明自己的武勇似的。我可不想有一天把你的骨灰交给林司务长,那样我接下来恐怕都没什么好日子过了。
林小虎的脸庞一下子涨红了,但摄于长官的威势,一时间也没说什么,不过那倔强的眼神似乎表明着他的不服气。安大海哈哈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没说话。
船很快就开走了,这次海军停留在港口内的五艘机帆船全体出动,前往与郭升约好的莱州湾一带运人,同时也把武器装备交给他们。要不是另外几艘船已经载着102连及部分八旗武士挺身队士兵们前往朝鲜西海岸借粮,那么估计莫茗还会将所有船都带上。因为按照约定。郭升需要为东岸人交给他的大量武器装备装具行囊等支付五千石粮食(约350吨),以及大约一万名壮男壮妇。
郭升这家伙在山东这两个多月来,几乎将济南东昌青州兖州这四个府的缙绅们拷掠了一个遍,很多人都交过五千两到三万两不等的捐饷。此外,他还进占了临清济宁济南青州德州等地的府库。尤其是青州衡王的内库,更是被起出了大量的银两和粮秣。东岸人只向郭升索了五千石的粮食,这已经很给面子了,没有狮子大开口。要知道,山东这几个府还是很富庶的,明末时运河沿线的山东大地主年收租动辄十万石以上,令人咋舌。当然,山东的地主们还是没法和江南的同行相比,史载明末时期苏州某地主钱某,岁收租97万石(约六七万吨),而不交一两银子的税,山东的地主缙绅和他们比起来还是远远不如的。
虽然眼下山东局势混乱,各地存粮收获有限。但郭升手头的粮食肯定不会少,不然他也不会在收到李自成的消息后仍然又逗留了大半个月,并搜集骡马大车以便将这些粮秣及金银都运回陕西了,实在是收获太多了啊!李自成已经决意将主力撤到陕西与山西河南交界处,然后与清军对抗。他手头收拢起来的十来万军队,再加上正在甘肃青海一带平定回人叛乱的十余万人,这些人的粮秣消耗单靠地瘠民贫的陕甘汉中等地可养不起,眼下撤退前多收拢一些物资,以后在陕西就能多坚持一段时间。因此,莫茗向郭升开口索要五千石粮食,还真的不算什么,据参谋们分析,郭升手头的粮食总量很可能超过五万石,也许有十万石之多,总之五千石对他来说是小意思。
船队在海上一直航行了两三天,然后终于在6月26日这一天抵达了莱州湾海上某处,乘坐小艇上岸的联络参谋很快便在李振纲的协助下与郭升派来的人接上了头。事实上郭升的人很好找,因为郭升派了足足一千两百人护送着一些大车前来装运他梦寐以求的武器装备。为此,郭升甚至离开了临清附近的油方,带着主力撤往青州一带,以全力保障能够安全拿回这批至关重要的武器,哪怕放弃对临清的攻打也在所不惜——历史上他最终也没能攻下临清。
郭升裹挟着万余精壮往青州府而来,吓得刚刚驱逐了青州大顺势力的地主缙绅们魂不附体,纷纷闭门自守,驱使城内民壮上城守备。不料郭升却对这些人置之不理,直接带着大量人车越城而过,往莱州湾方向而去,让这些缙绅们庆幸之余也不由得疑惑自生,郭升此獠不是前阵子一直在筹划着撤回陕西么,现在又赶着往那个方向去干嘛?真是奇哉怪也。
赞帕里尼穿着浸满泥水的皮鞋走上了沙滩,然后迅速招呼着排里的20个弟兄在岸边持枪警戒了起来。不一会儿,更多的104连的士兵们也登上了海滩,他们稍稍整理了一下队形后,便持枪排成了三行横队,面向内陆方向。与他们一同登陆的还有军夫队的数百人,他们带着棉布手套,肩上扛着扁担麻绳,在金吾圭的率领下准备开始运粮。
海岸内陆驰来了几十名骑兵,站在第一排的赞帕里尼等人立刻在茅德胜的命令下将上好了刺刀的32丙型燧发步枪向前方斜举了起来。对方的骑兵在离东岸人约一两百米的地方停了下来,然后几名军官越众而出,与东岸人的联络人员交涉了起来。因为距离太远,赞帕里尼始终听不清他们在讲些什么,这让他略微有些失望。
不过答案很快就揭晓了,这些顺军的军官们需要检查他们的货物。军夫队的金吾圭带着人将一箱箱的物资从船上卸了下来,每卸一箱便和顺军的军官们一起检视。火枪步弓皮甲军刀盔甲长矛,顺军军官们看得满心欢喜。当军夫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两门4磅炮四门6磅炮四门8磅炮从松软的沙滩泥地拖曳到平地上后,顺军军官们顿时嗡地一声,围着这些从东岸人炮兵部队里除役的旧火炮热烈地讨论了起来。
他们可从来没接触过这么轻便的火炮,这些火炮只要一匹或两匹挽马就能拖曳着行走,非常方便,绝对是行军打仗的必备利器。郭升的部队中也装备了几门火炮,不过那些火炮以东岸的标准只能算是大口径的火枪,离火炮的标准还差得远了,不过就这种小口径且随时会炸膛的货色郭升仍然视若珍宝,轻易不会使用。如今有了东岸人的这种轻型陆军野战炮,郭升部队的战斗力必将直线上升,对付满清骑兵也不再是束手无策了。
东岸人除了火炮以外,还将他们编制出来的每门火炮的射表也一同交给了他们,并详细向他们的炮兵军官解释了射表每个数据的含义。此外,大量的爆炸弹实心铁球包锡铅弹(加热后做炽热弹)桶装火药炮刷通条火药称量器具等物品也一齐转交给了他们。为此,顺军的炮兵不得不派了十几个人留在此地,专门接受东岸炮兵军官的紧急培训。
与此同时,水手和军夫们也开始将顺军带来的约五千石粮食,以及万余名壮男壮妇装船。由于人数和物资太多,东岸人可能需要运23次才能将这些全部运完。6月27日,第一批四千余名明人登船完毕,然后五艘机帆船开足马力,直朝大泊港而去。
第一百五十一章 乱局(十三)
赞帕里尼有些无聊地踢着脚底下的石子,今天已经是7月4日了,最后一批顺军也于昨天消失在了远方的地平线上。他们也许是撤退回那个叫陕西的地方了,也许是去攻打其他明国的城池了,总之他们看起来不会再回到这个荒凉的海岸边了。他们撤离的时候,还将大约历次战斗中受伤生病而无法跟随大部队行动的两百多名士兵留给了自己这方,并宣布他们受宁海防御使莫茗节制。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大约三四百名拖家带口的降顺的明军士兵,他们也不愿意离开山东跟随郭升转战河南陕西去。郭升也不勉强,将他们一股脑儿丢给了东岸人。
可怜这些明军士兵还不知道他们落到了谁的手里。赞帕里尼用幸灾乐祸的眼神看着他们,这些人以为陕西就已经够远了,那么他们是否知道这个地球上还有个比陕西远得多的东岸呢?真想看看他们那时的表情啊。
返回的五艘蒸汽机帆船在昨天再次装载了四千多名明人离开了海岸,他们的目的地据传还是大泊。大泊西北方的那片夹在群山间的河流谷地,土地非常肥沃,野牛驼鹿驯鹿数量极多。也许上头看中了这条肥沃的黑土地带,准备将这些搜罗来的流民全部安置在那里,烧荒种地放牧牛羊捕捉鱼虾,将这片谷地变成东岸人坚实的大后方。
海岸边还有两三千名明国流民,他们都是郭升用来支付那批军火的货款。看得出来这些人不是自愿前来这边的,也许那位顺军将领郭升采用了和东岸人一样的方法,即强迫他们离开自己的居住地,到一个新的地方去屯垦。这些日子以来每到夜间。都会有数量不少的明人趁着夜色逃跑,他们忍着剧痛,翻越满是倒刺的铁丝网,在狼犬撕心裂肺的吠叫声中仓皇远遁。
事实上赞帕里尼很不理解这些人的行为。在他看来,如今的山东地区是整体性缺粮。他们即便逃走也很难弄到吃的。除非那些富裕的地主们肯与他们分享宝贵的粮食,但这显然不可能。他不明白这些人还有什么可失去的,难道是自由吗?他们都快饿死了难道还在乎所谓的自由?东岸人有高产的玉米红薯土豆等粮种,有组织大批人手开挖的灌溉沟渠,大家可以安心地在烟台附近种庄稼。更何况平时大家还有丰富的鱼肉补充营养,因此他想不通这些人为什么会逃走。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有人逃走,却也有人逃了过来。除了少数消息灵通而又一无所有的难民外,还有一些遭到当地地主们通缉的顺国官吏,这些人有的只身前来,有的带着少量随从,甚至还有带着一百多个兵前来避难的——不过他们的武器似乎大多丢失了。
赞帕里尼不认为他们丢失了军人应有的荣誉。因为当你面对数量占了极大优势的同等级敌人时,一切都将变得很困难。他们遇到了地方叛乱,然后进行了战斗,最后被迫撤退,事情就这么简单。
关于对这些人的安排,赞帕里尼也有所耳闻。这并不是秘密,上级军官们闲聊时已经将很多消息透露给了赞帕里尼这些基层军官们知晓。事实上莫长官准备对这些人进行重新编组。目前逃去烟台的大顺零散兵马已经达到了六百多人,这些人中大部分都有马,而且似乎还都有多年的战斗经验。因此,他们是有一定的战斗力的,而且意志也颇为坚决。对于烟台要塞接下来一年内可能面临的情况,东岸人从上至下都有了清醒的估计,即他们要做好被数倍乃至十倍于己清军围攻的准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