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孤独麦客
他这会正站在玄武港的码头上。这里是整个群岛最大的城市,总计五千多人口里有超过三千生活于此。
玄武港是东岸本土前往澳洲、大溪地、拉包尔三大管委会辖区的必经之地,也是从智利地区出发的船只前往中国大陆的必经之地。船长们一般都会选择在这里最后一次保养船只,采买一大堆的商品,因为接下来的航程中他们很难再获得这样的补给——即便有,数量也多有不足,且价格会贵得让你牙疼。
地理位置方面的优势,有时候也能够成为资源,一种非常有用的资源。龟岛群岛的居民们充分利用了这一点,他们凭借着有限的耕地和水资源,发展出了非常高效的农业,同时在本土给予的一些免税特权,发展了一些转口贸易(主要是针对秘鲁和新西班牙的)。这些产业利润丰厚,同时对环境的压力非常小,非常适合龟岛群岛的现状,对当地百姓的增收是一个重要助益。
另外,与宁波定海港、克里米亚哈吉港类似,龟岛群岛的玄武港的金融业也非常发达。东岸农业银行、联合工业信贷银行、大众储蓄银行、商业清算银行这四大商业银行全部在这里开设了分支机构,甚至就连新大陆友好互助银行这种政策性银行都在这里开设了分行,主要用于国家对秘鲁、新西班牙的一些政策性贷款的使用监督情况。
这类政策性贷款总额加起来大概有二百多万圆之多,如早年秘鲁总督卡斯特罗家族建在卡亚俄港的一座海产品加工厂,东岸渔民捕获的海产品在此就地加工成罐头或饲料,以利用当地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最终出口市场是东岸);再比如,智利圣地亚哥新建的大型贸易市场,以方便两国商人进行贸易(同样,当地政府可以更有效率地征税)。总体而言,这些项目对两国都有利,新大陆友好互助银行出贷款,并约定只能从东岸聘请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建设,为此他们只征收5%的低息,但要监督贷款的实际使用情况,以防被挪用。
说起来有些讽刺的是,至少在这些事上,东岸人的监督极大保障了西属美洲殖民地人民的利益,因为这些钱大部分都实实在在地落实下去了。不然的话,就凭那些半岛来的官员的德行,怕不是早被瓜分一空了。
所有这二百多万圆的贷款都是从玄武港贷出的,但其中超过六成的现金甚至从未被从本土运到这里来。因为项目由东岸公司承建,很多当地不能生产的设备、材料也由东岸采购,因此大部分资金都在内部划账抵消掉了。西班牙人实际上只拿到了不足百万的现金(但身上背负的贷款却是实打实的二百多万),大部分资金只在纸面上转了一圈,实际没有流入西班牙当地,没有对当地的经济产生正面影响,这让当地很多土生白人家族诟病不已,认为这是东岸人提供的债务陷阱。
新大陆友好互助银行最新一笔贷款是在几个月前。那笔总额达到35万法币的贷款将用于修缮布埃纳文图拉港的旧码头,添置起重、调运设备,同时在其附近扩建新码头,以增大港口的吞吐量。
这笔贷款之所以得到批准,是因为最近几年来经内陆地区运到该港口的物资变得越来越多,如粮食、木材、干果、牲畜以及极具价值的宝石、黄金。
毋庸置疑,圣菲波哥大检审法院区现在成了秘鲁总督区又一个热门黄金产地——不得不感叹,人家这资源真的太丰富了——安提奥基亚、托利马、纳里尼奥、乔科、卡尔达斯、考卡山谷等地均发现了大量金矿或含金河流。这些金矿中一部分在西班牙人征服之前就有程度不一的开采行为,有些则是在16世纪西班牙殖民时期开采的,目前年产量大概在80多万比索的样子。
这些黄金基本都被运到了加勒比海沿岸的港口,然后等待宝船队抵达后运回西班牙本土。不过,经布埃纳文图拉港走私到东岸的黄金近年来与日俱增,在1696年时已经达到了六十多万比索,且增速十分之高。
走私黄金都是由当地的土生白人家族经营的。他们或者瞒报了黄金的实际产量,或者私自开采了不在政府记录内的矿,总之生意十分兴隆。东岸地质部、贵金属管理总局及南智利地区行署曾经联合派出了一个考察队,前往圣菲波哥大检审法院区的产金地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考察,结论是西班牙人的开采方式十分落后,浪费颇多。而且由于交通运输的关系,很多黄金没有被运到布埃纳文图拉港。总而言之,他们认为如果出口一些先进的采矿、冶炼设备给西班牙人,并把当地的道路、港口设施整修一番的话,经布埃纳文图拉港输送到东岸的走私黄金数量可以在短期内达到二百万比索以上。
事实上后世哥伦比亚的黄金开采主要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因为引入了外国技术的缘故,其黄金年产量达到了65万盎司(此为金衡盎司,非常衡盎司)以上,即一年二十吨左右。而且就这个数字,还是被认为压低了的,因为当地金矿出产的黄金必须低价卖给哥伦比亚的共和国银行,金矿的生产积极性不高,不然怕是还能大幅度增长。
&nb
2324.第2324章 拉包尔掠影
第2324章 拉包尔掠影
1697年3月27日,在肉痛地付完一笔钱后,“南极狼”号三桅帆船在蒸汽牵引船的拖曳下,缓缓驶进了莫图港,打算对船只进行一番彻底的整修。
“南极狼”是一艘老掉牙的船只了,这些年也跑过几次太平洋航线,去过宁波、广州、东京(越南)、拉包尔、澳洲等地,为于氏家族的生意做出过巨大贡献。今天这次前往中国大陆,大概是“南极狼”号最后一次远洋航行了,完成这趟后,这条船将被低价处理给别人,未来大概是在东岸近海跑一些短途运输,直到彻底退役拆解。
风帆木头船,即便是在造船技术日新月异的东岸依然有着极大的市场,因其建造快速、价格低廉,维修起来也不复杂,因此仍然顽强地在东岸的航运事业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要想真正淘汰风帆木船,不知道要猴年马月呢,毕竟东岸的木材资源实在是太丰富了,也太廉价了,人总是贪便宜的,尤其对那些创业跑运输的小商人而言更是如此。
目前东岸国内,基本上也就国营大型运输企业开始使用新船、新技术了。如规模最大的南海运输公司,旗下钢铁轮船的数目就在与日俱增,铁木混合类型的船只数量甚至要更多一些。排在后面的东非运输公司、加勒比航运公司的轮船只有大猫小猫两三只,远远不如前者。不过,即便是南海运输公司,旗下数量占据优势的依然是风帆木船,依然在用这些船只跑远洋,更新换代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情——即便该公司完成了更新换代,淘汰下来的木船也不可能就地拆解,国内想要接盘的公司或个人多的是,木船依然会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上这还是相对富裕、发达的东岸本土呢。在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水面上航行着的,大部分还是木头船。之前“南极狼”号曾在大溪地的金华港停靠过,就他们这身板,在当地都算大个了。作为一个人口稀少的岛群殖民地,大溪地管委会辖区充斥着数十吨、百来吨的无动力木船。有动力的船只极少,且多在政府手中掌握着,如码头的蒸汽拖轮、海军巡防舰(五十吨级,装有十门老式火炮)等等,航运力量不是很强,但对当地来说真的够用了。
拉包尔管委会辖区的情况要比大溪地稍好一些,毕竟这里人口更多,经济也更为发达一些。这个海外殖民地目前共有两座城市,分别是拉包尔港和莫图港(后世莫尔兹比港),前者聚集了大部分人口,环境也好些,后者是从土著手里买来的,环境恶劣不说,经济也很惨淡,因为过往船只都喜欢在拉包尔补给淡水、食品,维修保养船只。
不过最近一些年,本土日益认识到了拉包尔管委会在东岸各条航线中的十字中心地位,因此陆续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开发。虽然这些资源大部分都投入到了拉包尔港一带,但莫图港作为全区仅有的两座城市,自然也分到了一点汤汤水水,日子改善了不少。
就在“南极狼”号抵达莫图港之前两个月,本土才刚刚派过来一支隶属于地质部的考察队。考察队目前正沿着新几内亚岛的海岸线踏勘,尚未回返,但根据已经传回来的资料来看,不是很理想。
新几内亚这个破岛,面积大是够大了,但真的烂得可以。首先这个岛位于地壳的脆弱带,到处都是火山,地震频发,先天就不太适合人类稳定居住、发展。其次,岛上到处是悬崖峭壁和尖锐的山脊,随时随地都能看到塌方的痕迹,河谷狭且陡,水流湍急。地质断层带的存在致使许多河道上出现峡谷和瀑布,这些河流以极快的速度冲下低处,大肆切割本就不多的平原,使得本岛略具规模的平整土地非常少见。说到底,还是这个大岛太年轻了啊!大部分造山运动都是在约1500万年前的一次剧烈的地质构造及火山活动时期形成的。
到了后世,在地球的南北极地区都有一支又一支探险队穿梭了。可在新几内亚岛的中央高地,却仍然泛人问津。这里大概是世界上最崎岖的地方之一,同时遍布热带植被,形成了绿色荒漠,遍布的沼泽也给探险者带来了数量庞大的疟蚊和毒蛇,让一个又一个勇敢的探险者或者殒命于此,或者望之兴叹。
东岸人当然没有兴趣用人命去开发全岛,他们主要还是打算在岛屿四周的低矮处寻找可以开发的区域,另外沿着岛屿遍布的火山岛弧区域(后世的俾斯麦群岛、所罗门群岛等等)也是重点开发的区域,总之是挑容易的来,没必要用人命去和环境硬杠,那不值得。
东岸人挑选的主要南部的海岸,原因是北岸大片大片的都是山岭直深入海岸形成的悬崖陡岸,人们很难上岸。另外,这里也缺乏条件优良的避风港湾,海面下还隐藏着许多上升的珊瑚礁,不利于船只航行。即便有少数几处没这些劣势的地方,腹地也多半崎岖险峻,没什么价值。
总而言之,新几内亚岛是北陡南沉,南海岸比北海岸更具开发价值。而且最重要的,南海岸有一些河流可以通航到内陆地区,如塞皮克河,小船艇可以通航到上游数百公里,这就是一个巨大的优势了——要知道,新几内亚岛的大部分河流可是连小船艇都没法通航的。
东岸人选择莫图港作为开发新几内亚岛的前哨基地完全是一个偶然。首先这里有大量土著(即莫图人)生活着,与东岸商人进行过多年的贸易,东岸人对这里比较熟悉。再后来,因为一系列的因素,这些土著和东岸人闹翻,双方大
2325.第2325章 东南亚的准备
第2325章 东南亚的准备
1697年5月6日,“南极狼”号三桅帆船狼狈地开进了文莱港。没说的,这艘“老爷
船”又要维修了。高龄船只就这熊样,尤其是在穿越波涛汹涌的大洋的时候,船只损坏率非常高。相应的,维修成本也高。
“南极狼”号是在棉兰老岛以南海域遭受恶劣天气的侵袭的。当时他们刚刚在赤道无风区一带折腾了一个月左右——风帆船在过赤道时就是这么郁闷——结果刚驶出没多久,就遇到了大风浪。幸好,棉兰老岛离他们的目的港文莱已经不远,因此在一番抢修之后,船只勉强航行了过去,人员和船只都没有损失,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南极狼”号上面载有一些机械设备。这是文莱的商人订购的,主要是一些木材烘干设备,另外还有少许运输马车的散件。看得出来,这位货主比较有钱,同时也对黑水管委会制造的同类商品缺乏信心,宁愿花高价从本土订购,也不愿意买黑水的便宜货。
本土一些设备制造商就曾经嘲笑过黑水工业制品的质量,并且说他们只能捡本土淘汰的设备和技术,缺乏持续创新的能力。但不得不承认,人家因为紧靠市场的缘故,几十年来还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的,抢了不少来自本土的生意。本土那些商人们出言嘲笑,说穿了还是利益竞争的关系。
“南极狼”号帆船卸完货后,第一时间开进了船坞。修船厂的工人们熟练地用绳索将船只固定住,然后慢慢地开始排水,打算对这艘船只进行一番彻底的维修保养。对于这种工作,他们已经非常熟练了,虽然仅仅几年之前他们中的有些人还是一个农民。
码头上的商业设施也多了起来。山东人开了酒肆、客栈、茶馆,生意兴隆,吸引了许多来此交易的商人消费。曾经因为与文莱苏丹爆发战争而流失的人气,如今又慢慢地回流了。甚至于,在东岸人的苦心经营下,如今文莱港的繁荣更甚往昔。
不过,在这一连串的好消息中,也不是没有不和谐的因素存在,那就是前来文莱港贸易的马来人、阿拉伯人的商船数量急剧减少,让港口损失了不少税收。究其原因,是去年东岸人“悍然”废掉了文莱苏丹,正式将文莱港吞并所导致。
这个文莱苏丹也是憋屈,本身就是东岸人匆忙立起来的傀儡,大事小事全由东岸顾问做主,就连自己想出一下宫殿都难。结果呢,现在连这傀儡都当不下去了,东岸人直接替他伪造了一份命令,正式宣布退位,并把国土交给华夏东岸共和国管理。换而言之,文莱苏丹国就此亡国了!另外,这份命令中还宣布废除绿教在文莱的国教地位,确立东岸道教为人民所必须信仰的“正信”。
如果说退位还算正常的话,那么废黜绿教的特殊地位可谓是在东南亚一带捅了马蜂窝了。虽然与阿拉伯半岛的绿教徒有些不同,东南亚的君主们推行绿教是为了自己更好地统治——在这里,王权高于宗教权力,所有教长必须有王室成员血统,苏丹亲自任命宗教官员,裁判宗教纠纷,宣称自己是“世界之王,如真主俯瞰大地,如日中天,如月高悬,且为真主所选,是真主在人间的影子”——但东岸人的行为依然让他们很是震惊,因为就连葡萄牙人、荷兰人、西班牙人都没做过这种动摇他们统治合法性的事情。因此,各个马来人的苏丹们愤怒了,纷纷暂停了和东岸的贸易,更别提那些信仰更加虔诚的阿拉伯人了。
不过东岸人似乎对这种来势汹汹的反对局面无动于衷。他们按部就班地推行着各项工作,无视其他的指责和唾骂,专心致志发展新得的领地,想尽办法移民。他们坚信,在大陆移民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文莱当地的马来人即便不运走,未来也是被同化的命。在政权和军权的保障下,华夏文化超强的同化能力会完成所有工作。
而除了废黜文莱苏丹外,东岸人还悄然做了一件没被许多人注意到的事情,那就是用赞助武器的方式说服福建郑氏,派人派船在后世菲律宾棉兰老岛南端的桑托斯将军城一带登陆,并建立了稳固的据点。
先期登陆的郑氏武装共有五十多条船,载运了超过两千人上岸。虽然这两千人都是郑氏挑选的诸如地方团丁、巡检之流的稀烂武装(精锐部队没舍得拿出来,要保着福建老家),但这支冷热兵器混合的队伍在经历了登陆初期的小挫后,愈战愈勇,最终驱逐了当地信奉绿教的摩洛土著,粗粗建立起了一座城寨。
为了奖励郑克臧派兵进入棉兰老岛的举动,东岸人不但给福州送去了三千杆簇新的火枪和二十门各式火炮,还给已经登陆的那些人集体换了装,同
2326.第2326章 天下走向
第2326章 天下走向
“汉人何年被流徙,衣服渐变存语言……”六月中旬的定海港已经有些炎热了,新开的一间高山流水茶馆内,两位身着长衫的公子哥正在聊天。
高山流水茶馆就开在码头栈桥附近,是一幢三层木质建筑,在宁波并不多见。这会已经是下午三四点钟,一般来说闲人们应该聚过来喝茶了,但高山流水茶馆的生意似乎不怎么好,人气惨淡,远不如斜对面的那几家开了多年的老牌茶馆。
那些个茶馆,很多传自前明年间,家族世代经营,口碑好,人气足,不出现什么大的变故的话,这就是细水长流的稳定生意。从这里我们似乎可以品咂出,在一个底蕴深厚、历史较长的社会中,人们比较传统,对新事物的接收程度不是很强。反观东岸本土,因为是一张白纸,因此像联锁茶馆(高水流水)、联锁超市(国营百货商店、孙春阳南货铺)、联锁酒店(国营东方宾馆集团)的发展十分迅猛,经营模式也与大陆这边大相径庭,人们也更习惯去这些标准化服务的场所消费,说起来还是有不少区别的。
不过宁波算是如今大陆上风气最开放的区域了。儿童游乐园、动物园、现代医院、新式学校、铁路、煤气灯、火轮船、各类工厂等等,都是其他地方很难比拟的。而且这块土地还一直在进化,通过几十年时间持之以恒的教育,如今的宁波人眼界够宽,可以从报纸杂志上得到全世界的信息(虽然已经落后一两年了),对新事物的接受度够高,大街上随处可见窄袖紧身的东式服装,更别提这里的官方文字是简体汉字了,大家都已经熟悉了这种自古以来就存在的非常方便大多数人使用的文字。
唯一没变的,大概就只有语言了,宁波话依然是主流,虽然政府和企业高层都是普通话,但中下层干部和普通老百姓里面,大多讲的还是方言。不过呢,若你想上进,还是得学东岸普通话,大街上有不少方言学校,收费也不贵,学了只有好处没坏处。
这两位公子哥是从南京南边过来的。因为东、清两国关系缓和多年——如果你忽略满洲地区时不时爆发的武装冲突的话——再加上他们使钱打点,因此很顺利地跟随一艘运粮船来到了东岸,并在定海这个第一等繁华的城市闲逛了起来。
只不过一路逛下来,他们越看越是稀奇,越看越是泄气。宁波虽然只有一府之地,但打理得井井有条。城市经过多年的改造大不一样,城墙内外到处是做生意的店铺或小贩,街道上不说一点垃圾都没有,但绝对不像南京城那帮乌烟瘴气,整体还是比较洁净的,异味也不大。
另外,城内外机器轰鸣,各种物资以一种让人瞠目结舌的速度生产出来,然后运到城外港口或火车站。运输物资的力工数量很多,但看得出来生活还算不错,脸上色泽红润,身上也有几两肉,不是那种瘦骨嶙峋的模样,这就让他们大大惊奇了。要知道,在他们刚来那会,定海、鄞县、慈溪等地可是爆发了一次水灾的,当时大量乡民涌入城内,东岸政府居然没有焦头烂额,而是从容应对,一方面拨粮赈济,一方面帮他们寻找工作,以便在这段时间内可以自食其力。结果就是社会秩序井井有条,一场原本可能会动摇统治秩序的自然灾害的恶劣影响被降到了最低,不得不让人叹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