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孤独麦客
马拉塔势力的继承人拉贾拉姆在将领达纳吉、桑塔吉的支持下,以金吉城为最后的抵抗基地,吸引了大量莫卧儿帝国的主力军队。奥朗则布的人马通过从第乌岛及圣乔治城堡(属于英格兰东印度公司)采购来的武器进行攻城,但最终失败。金吉城实在是太坚固了,莫卧儿人持续围攻了六个月,什么成果也没有,反倒是自己因为雨季带来的疫病而死伤了一大堆人前几个月攻不下,基本上就很难攻下了(历史上莫卧儿人围攻了九年才最终得手)。
而在吸引了敌人大量主力后,马拉塔人在外围发起了一连串的攻势。他们的轻骑兵行动迅速,战意坚决,不断袭击莫卧儿王朝军队的运粮队,使得前线大军始终面临着弹药、食品、药物补给不足的困境,士气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军中不断传言奥朗则布已死,以至于莫卧儿军队的指挥官们放缓了攻势,甚至开始与拉贾拉姆谈和。
根据与交战双方都有密切来往的法国殖民者透露出来的消息,金吉城下的莫卧儿军队统帅正在等待确切的奥朗则布的死讯,他已经不想再在攻城战中消耗士兵生命了。
与此同时,由拉姆昌德拉尼尔坎特指挥的马拉塔军队在马哈拉施特拉一带十分活跃。他收拢了很多马拉塔人散兵,同时拉拢了一些其他民族,共同反对莫卧儿王朝的统治。在1692年的时候,他得到了桑塔吉和达纳吉军队的援助,他们发起了反击,收复了很多之前被莫卧儿帝国占领的土地。不少帝国派出的征粮队、运输队被袭击,任命的官员被杀死或驱逐,在地方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第二战场的开辟,
第五百二十九章 拉杰普特的谋划(八)
“人口!人口!只有更多的人口,我们才能在印度取得更大的发展。”1695年6月2日,第乌守备队司令姚同中校正在会议室内给诸位官员讲话。
第乌守备队员额已经扩大到了一千人,正式名称是第乌守备队第一大队,下辖三个步兵中队及一个骑兵中队,主要是原登莱军户、印葡人士兵及新近吸收的部分日本浪人组成,是第乌管委会辖区唯一的正规武装力量。
不过,随着第乌管委会辖区的逐渐扩大及任务的日渐增多,一千人似乎又有些不够用了。最近姚同中校酝酿着,是不是再次向本土打报告申请,新建第二大队,员额同样定为一千人,以更好地维护东岸人在印度西北部的利益。
只不过这个计划能不能获批还很难说。毕竟本土才刚刚支援了一批器械和兵团堡学兵过来,帮助他们完善第一大队,提高战斗力。这才刚刚走上正轨呢,就又想着扩建第二大队了,难度确实有点大。当然他们的理由也是现成的,即第乌县刚刚展界,浅岛县也有展界的计划,附近的局势还很不明朗,刚刚花费十五万元买下的巴林岛也暂时需要陆军过去协防,因此这点人根本不够用,急需扩军以保证兼顾各方。
姚同中校当然也做好了无法扩军的后备计划,那就是好好整顿第乌、浅岛两县的民兵保安团系统,保证他们合格的训练,以减轻主力部队的压力。目前第乌县的人口已经超过了一万,浅岛县也有差不多五千人的样子,但对于组建两个保安团(满员一千人)来说,还是有些不太够。尤其是浅岛县,其保安团至今才不过三百来人,器械也不是很全,无法发挥大的作用。
所以,说来说去,还是得拉更多的移民过来。只有人口基数上去了,民兵保安团才能维持,各项产业才能蓬勃发展,财政上也能更宽裕。当然第乌管委会也不是什么人都要,以后控制的拉杰普特人地盘不管,至少第乌、浅岛两县的直接辖区,必须不能是印度人,否则东岸人将没有一支可靠的核心力量。
就像后世大英帝国把直布罗陀的西班牙人都换种了一样,随便西班牙王国怎么折腾,哪怕是公投,当地的英国裔居民也能把票投给英国,你一点办法都没有。
或许有人会说,如果未来印度人集结大军攻过来强行夺取怎么办呵呵,别开玩笑了!印度次大陆不能统一,存在许多小国的话,你拿头来夺取啊随随便便一个经济制裁,就能让你三思。更别说那么多的华人政权存在,所谓的“国际社会”也不会同情你,“国际舆论”把你往死里黑,东岸的航空母舰在外海巡弋,几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基本上就杜绝了这种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当然了,话是这样说,谁都知道弄人的好处,但问题是怎么弄来人口,却是个大问题!东岸人建立的远东诸藩已经多年没有发动战争了——好吧,这样说也许不太对,因为在满洲小规模的战事始终没有断过,问题是那里没人——没有战争哪来的人口相对人多地少的宁绍地区移民也不太会来印度,他们更喜欢去东岸本土或南洋,愿意来第乌和浅岛的多是生意人,数量实在有限。
也就廉梧管委会辖区有一些人了,但那里海军影响力非常深,他们拉了不少人去新得的巴林岛。比如原来高州府的邱家,家主邱麟被东岸人联合广东李氏夹击而兵败,其后他就卧床不起(毕竟七十岁的人了),寻而一命呜呼。邱麟死后,高州府回到了兴福帝朱弘桓的控制之中,邱家日子很难过,一度有家破人亡的危险。后来,在东岸海军的“劝说”下,邱麟长子便带着全族男女老少三百余口人,登上了海军的运输船,前往巴林岛定居了。
与邱家类似的廉、高、雷、琼、梧诸府的人还有很多。他们要么是被东岸人征服的土司,要么是残余的旧势力,要么是降兵降将,总之都是在当地混不下去甚至出现很大生存危机的人。正常情况下,他们可以跑去广东、福建生活,但东岸海军“劝说”得厉害,廉梧管委会也很配合,因此基本上都被一股脑儿打包运到了巴林岛,一座归海军管辖的岛屿。
巴林岛的气候,无疑是极为干旱、炎热的,说白了其实不太适合人类生活,也就战略位置重要了一些,不然海军怕是也看不上。但谁让这些要移民过去的人都是“戴罪出身”呢
,他们其实已经没太多选择了,只能到这个遥远、荒凉的岛屿上去生活,靠种植小麦、放牧牛羊兼打渔为生。未来的话,海军可能会在这里设一个船舶维修基地,令其多一些工业元素,不然怕是日子不好过。
&nb
第五百三十章 苦难的行军
手机同步阅读 wap..com
1695年6月17日,中雨,赞比西河口附近,船只云集。
聚集在这儿的船只,除了少数护航的风帆战舰外,大部分都是装满了各类商品的货船,当然也包括出售海产品的捕鱼船了。事实上,国营南海渔业公司在这里投资设了一个海产品加工厂,专门生产各类耐储存的罐头食品,他们基本上是自产自销,即自己在南非东西海岸捕鱼,然后运到这里来统一加工。考虑到渔获冷藏及加工的费用,这些罐头食品的成本并不低,销量也不怎么样,大多数是供赞比西河流域及通过这段区域的移民大军里的有钱人消费。
除了国营大厂之外,这里数量更多的是密密麻麻的小规模海产品加工作坊。无数跑单帮渔船船主甚至是中小型渔业公司的船队在这里卸货,然后以倾销一般的价格快速处理货物,卖给这些小作坊加工成咸鱼、鱼干、鱼露等供普通人消费的食品。西门渔业公司和诚信渔业公司是其中的佼佼者,而今天两家公司的老总西门孝及朱诚东也来到了这里。
西门孝和朱诚东是多年的老朋友了,之前一直在南非西海岸及纳米布沙漠一带捕鱼和捕猎海兽。两家公司的规模都不大,但也不小,截止目前前者拥有七条渔船,后者拥有八条,在纳米布沙漠一带近海算是比较知名的人物了。
在南海渔业公司在南非近海也发展捕鱼业务后,两家公司一度合并,以更好地整合资源。但后来,在两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之间爆发了一些经营理念方面的争执后,合并后的公司又迅速分开,重新分头经营各自的业务。万幸,两家公司的分裂并未影响到两人的私交,他们依然是非常不错的朋友,这次相约到印度洋一带发展,也是两人通气后最终做出的决定。
西门孝和朱诚东的打算,是两人各出资十万元,在本土采购设备、雇佣人员,然后到赞比西河口附近择址开办一家海产品加工厂,向下游进军。毕竟,光靠捕鱼,局限性还是太大,从企业经营角度来说,风险也高,不如趁着现在积累了一点资金,开始搞下游产品。
他俩之前已经来过两次了,并且考察了一下新华夏岛的情况,在综合对比之后,还是决定在葡萄牙人的地盘上设厂更好。因为现在新华夏岛已经不允许使用黑人奴工了,但葡萄牙没这方面的限制,再加上东岸投资者在这里几乎不用缴纳什么税收,因此该怎么选择就一目了然了。
他们初步选定的地方在后世莫桑比克的欣代附近,东岸人称之为跃进港,即通过这个港口向内陆地区跃进的意思。跃进港这边原本几乎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规模不大的葡萄牙殖民者庄园,孤零零地矗立在那里。而当东岸政府选定此地为通向内陆地区的移民港口时,这位葡萄牙人的庄园一下子就紧俏了起来,他们先是通过出售大量存粮、水果和棕榈油发了一笔小财,然后不断招募人手——好吧,其实是捕捉黑人——开辟荒地,试图生产更多的粮食出售给东岸人,因为现在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港口的繁荣不是一次性的,而将是长期的。
跃进港更多的荒地在随后被开发了出来,这主要得益于东岸商人的涌入。他们通过购买土地的方式置办各类产业,杂货店、修理铺、食品厂等等,各种店铺几乎每天都在增加,瞄准的就是那些上路的印第安人、梅斯蒂索人、马来人乃至阿拉伯人手头由东岸人资助的路费。当然他们的存在也客观上方便了这些分成一股股的移民队伍,节省了东岸政府运输各类货物的成本,加快了移民效率。
西门孝和朱诚东打的主意和这些人一般无二,只不过他们资本更大,所图更大而已。他们都不是没有见识的人,在本土稍微和人打听一下,就知道待运移民数量的庞大。而且这还只是现阶段需要移民的数量呢,往后难道就没有了吗怎么可能!巴拉圭、查尔卡斯、秘鲁等等,哪个不是人口稠密之地,天知道要移民多少年才能清空那些土地,更大可能是那些土地可能永远也清不空。
“听说葡萄牙人打算将跃进港开辟成自由港,这帮家伙,几个月前还屁颠屁颠过来收了一笔税呢,怎么突然就转性了”西门孝走在目前还是一片荒草的厂址上,奇怪地问道。
“转性哼哼,还不是咱们政府施压了。上头希望这里成为自由港,葡萄牙人不要特别干涉,将这儿的各项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有利于未来可能持续几十年的移民大业,所以才有了这么一出。不然的话,你以为就葡萄牙人那守财奴的德行,会做出这种事”朱诚东拍了拍西门孝的肩膀,哈哈笑着说道。
自由港,大家都明白是什么意思。最低水平的经营税、零关税、没有繁文缛节,几乎没一项都让投资者们喜不自禁。不过跃进港能不
第五百三十一章 苦难的行军(五)
辽阔的非洲地盾,自前寒武纪起即已成陆。大约在侏罗纪早期,便呈现出现在的轮廓。在这一亿四千万年左右的漫长岁月中,该地盾持续地沿着垂直方向运动,形成了凹陷与隆起的构造型式。隆起者沿东部耸立,从阿比西尼亚绵延到南非,形成一个高原毗连高原的地带。沿着东非隆起的南北方向,有一系列裂谷纵贯其间,形成了一些大湖泊。
那些高原上升以后,在连续不断的侵蚀旋回的剥蚀下,造成了广大地区后期沉积物与松软岩层的剥离,使得前寒武系岩层组成的古地盾裸露出来,其中有些岩层原来是埋藏得很深的。这些前寒武纪的片岩与片麻岩,构成了马拉维湖一带大部分土地的基础。
“我和马虎谈过了,他有三个要求。第一,他想沿着大龙河(希雷河)河谷及火焰湖(马拉维湖或尼亚萨湖,因为阳光落在湖面上,湖水产生耀眼的火焰般光芒,故得名)湖滨地区发展;第二,他需要贷款,之前新大陆友好互助银行允诺建国成功后提供一笔五十万元的长期贷款,他想要尽快落实;第三,他不想建立共和国,事实上他想当国王。”美林城郊外的马拉维湖畔,一名东岸陆军少尉参谋正在欣赏着笼罩在细雨中的湖泊。
“呵呵,要求还不少呢。”另外一位穿着黑色制服的官员啧啧称奇,说道:“第一点其实没什么,第二点麻烦了些,不是说不给他,但现在就要有点困难。这个第三点嘛,哈哈,他当国王,法统承自何处呢”
“自然是咱们给他撑腰,自建一个了。远东的四位蒙古大汗怎么来的自古帝王,兵强马壮者为之,咱们说他马虎行,他就行,不行也行!好吧,说重点,我觉得这个可能执委会还是会答应的。管你想当什么,给我在当地牢牢扎下根来,把黑人向北边驱逐,才是他们最重要的工作。我估摸着上头的意思呢,建立的几个国家,如果内部有一个政治强人或军事强人的,就允许他们用封建君主制。如果内部大家互相不服,没人占有绝对优势的话,那么就用相对和缓的共和制,由我们压着,他们只能斗而不破,出不了大事。汤科长,你们情报总局内部应该也有章程的吧,你可以回去问问喽。”
汤科长名叫汤承志,今年三十岁,国家情报总局下面的一科长,目前专门负责跟踪马拉维湖一带建国的马虎所部的各项事务。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父亲是刚刚从军界退役的汤墨羽中校,传言此人即将接替姜云帆担任廉梧管委会主任一职,算得上是鲤鱼跃龙门了。
“算了,不谈这个了,他爱当什么就当什么吧,总之是咱们国家的附庸就是了。对了,唐参谋,这一路上你也看过了,对于马虎所部建国的经济或者说物质基础,你怎么看这关系到咱们国家给他发放的贷款的用途呢,我想听听你的意见。”汤承志问道。
“没什么太多的建议,还是先从最基础的农业搞起吧,先养活自己,繁衍人口,再谈其他的。”唐参谋说道:“马虎想沿着大龙河谷及湖滨地区发展,其实是合理的。我看过,这里是冲积土,很肥沃,看看那些茂盛的白花金合欢树就知道了,比高原上那些砖红壤要强得多。这里有从葡萄牙那边流出来的玉米,黑人部落种植得很多,几乎已经成了他们除木薯外的第二主粮。但有个问题,根据我们的经验,最好自然条件却不一定能够带来最高的生产效率,往往是不太肥沃的土壤能够生产更多的玉米。因此,其实在那些高原红土区,可能比河谷地或湖滨地更适合种植玉米。毕竟,这是一种亚热带农作物,过多的降雨、过高的温度、过高的湿度都可能使其减产,新华夏岛的玉米种植就不是很成功,虽然那里有很多砖红壤。我认为,我们应该正式给出建议,等他们以后占领了更多的砖红壤、贫瘠的沙地时,再大规模种植玉米,而不是浪费的宝贵的肥沃河谷地。玉米是天尊赐给生活在贫瘠土地上人们的宝物,但不适合所有地区。”
“有道理。或许应该让他们更多地种植水稻,反正那里水系发达,高温、高湿、高降雨量,一切都很完美。”汤承志点头道:“那么,说说经济作物吧,这价值更高一些,靠种植水稻、玉米可发不了家,偿还债务的过程也会很漫长。”
其实,正如汤承志所说,靠卖粮食确实速度有点慢。现在东岸粮食可是富余的呢,政府高层都在想办法让殖民地尽量用东岸体系内部的农产品——也就新库尔兰和葡属莫桑比克可以卖一些粮食、棕榈油、腰果什么的,但有数量限制——你马拉维王国突然大量倾销粮食,虽说是为了还账,但总不是个事。而且,粮食特么的也卖不上价啊,你以为是咖啡、可可、茶叶、橡胶呢
其实吧,后世的马拉维在种植经济作物上历史还是比较悠久的。早在1888年的时候,殖民的非洲湖区公司就引进了两棵阿萨姆茶树,主要在高原的布兰太尔种植,1908年第一次出口英国2.3万磅茶叶。到了20世纪中叶,马拉维的茶叶出
第五百三十二章 苦难的行军(六)
1695年7月1日,希洪城,晴。一支扛着第三纵队大旗的规模庞大的梅斯蒂索人移民队伍刚刚抵达,生活在这里的大量东岸“口袋商人”们立刻行动了起来。
所谓的“口袋商人”,其实是从口袋船演变过来的。口袋船指的是跟在大群渔船后面提供补给、销售商品同时收购他们渔获的船只,这种船只的存在,极大方便了广大出海捕鱼的渔民,同时自己也通过这种转口贸易小赚一笔,可谓是双赢。
口袋商人们销售的商品五花八们,除了东岸政府垄断的军事物资之外,他们可以提供包括从食品到药品、从劳动工具到建筑材料之类的千余种商品,种类之丰富,实在让人叹为观止。而他们从移民们手里收购的东西也同样五花八门,粮食、皮革、兽脂、药材、金块、羊毛甚至是黑人奴隶,只要你能提供,且有一定价值,那么他们都会进行估价收购,有效解决了移民行军过程中的经济问题。
希洪城是由著名的移民领袖何塞莫雷诺建立的,以他妻子的祖籍命名,位置就在后世林伯伯河北岸、津巴布韦的拜特布里奇城附近。而在南面,还有一座卢戈城(位于后世托霍延杜城附近),则是以莫雷诺本人的祖籍命名的。
卢戈城现在已经移交给了东岸政府,希洪城则还没有移交。按照计划,得在1695年底,粮食收获并处理完毕后,才会完整得交由东岸政府来控制,以确保北上移民队伍的经济能力。再往北,就是津巴布韦高原了,莫雷诺团队的行军路线可不是很好走,他们需完整地穿过整个高原,最后抵达赞比西河流域,整段路程可能超过一千公里,因此需要事先集聚足够的“能量”,不然怕是不好走。
当然东岸政府也没指望光靠移民队伍自己积攒家当,事实上大部分的物资还是得靠东岸政府提供的援助。由于南非及新华夏岛政府的告状,本土财政部的老爷们不得不加大拨款力度,援助的总金额已经从1692年的60万元提高到了80万元(包含物资折算),河中、义成及新华夏岛三方应承担的50万元钱物也到位了33万元,虽然距离150万的总额还是缩水了不少,但已经相当不错了。毕竟,你不能指望官僚们真的信守承诺,让别人拿出钱来给你用总是很肉痛的。
东岸政府发放的援助,目前主要是分五笔,即第一到第五纵队瓜分这些援助。每个纵队1-2万人,拿到20万元出头的钱物,虽然仍然不太足够,但紧巴巴过日子,把钱拿来买武器弹药和劳动工具,却也勉强可以混下去了。希洪城是何塞莫雷诺的第一纵队建立的,而在其西边,另一支由首领豪尔赫马丁内斯率领的队伍,也正沿着沙谢河(津巴布韦与博茨瓦纳的界河)前进,打算前往后世赞比亚一带,第三纵队因为前阵子经历了一场疫病,人员大减,今天刚刚抵达希洪城,有传言说东岸政府将撤换其首领,并责令其与随后赶来的其他移民队伍重组,恢复战斗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