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抠神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萧瑟良

    水牌子上,还写着春节从初三开始恢复的民俗艺术演出的形式。

    今天是吴东白话。

    徐婉婷不知道吴东白话是什么意思,用征询的眼神看着程煜。

    程煜挠挠头,他也不知道。

    “可能是一种本地的曲艺形式吧,我也不太懂。”

    演出时间上边没写,不过在门口张望了一下,茶楼里也没什么人,也没听到有什么表演的动静。

    这会儿俩人都还不累,也不想喝水,程煜便道:“先逛逛吧,待会儿回头要是演出开始了,咱正好也歇歇腿儿。”

    徐婉婷表示赞同,俩人便继续朝着里边走着。

    路是越走越窄,渐渐有了围墙。

    越过不高的围墙看过去,能看到右边是一片如同帝都的大杂院一般的居民区,想来就是那些等待拆迁但始终没有确切消息的人们生活的地方。

    而左手边的围墙就要高出不少了,只能隐约看到一些高出围墙的建筑顶部,以及一些树木的冠顶,也看不太出里边的状况。

    不过程煜大致心里有数,这恐怕就是他家的老宅了。

    沿着一条曲径幽深的小巷走了不远,前方是一道只能向左的拐弯,俩人便拐了过去。

    转过来,迎面居然就是一堵墙,距离二人也就是七八米的距离。

    不过从左手边倒是能看到有台阶,有大门的样子,徐婉婷已经有些望而却步了,程煜却是跨出一大步,径直朝前走去。

    徐婉婷见状,也只能跟上。

    看着那朱漆的大门,程煜依旧是没有任何的印象。

    按照程青松交房的时间,那会儿程煜还不满三岁,这老宅在他的记忆里,并没有什么特别印象深刻的东西存在,想不起来也属于正常。

    举步上了台阶,门上倒是没落锁,不过却是虚掩着。

    程煜抬手就推向大门,大门传来吱吱嘎嘎的声响,里边有人说话:“今天这里不对外开放。”

    程煜依旧坚持推开了大门,迈步跨过高高的门槛儿。

    可他只跨出了一只脚,旁边的牙房里就走出了一个人。

    “今天这里不开放,想逛汪家大院麻烦初七以后再来吧。”

    出来的人,是个五十多岁的小老头儿,身量不高,脸上略有些不耐烦的模样。

    大概是大过年的,还要到这里来值班,心里有些不痛快吧。

    程煜笑了笑,柔声说:“老先生过年好啊,这里现在改叫汪家大院了么?”

    那人抬起头,看了看程煜,可能是觉得程煜终究面善,是以也便回答说:“官方的名字是汪澹故居,不过我们本地人一般都管这里叫汪家大院。”

    程煜笑着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一盒香烟,递了一根过去。

    “您抽烟?”

    那人看了看程煜,似乎有些犹豫,但终究看着程煜手里那一百元一盒的香烟,还是接了过去。

    “既然这里春节不开放,您怎么还得值班啊?”

    那人点上香烟,深吸了一口,又看看烟身上的字迹,点点头说:“嗯,到底是五块钱一根的烟啊,味道不错。

    哦,你问我值班是吧?

    唉,上边不想让我们过轻省日子呗,非说这公园过年照样开放,要是汪家大院没有值班的人,万一有人翻墙进来,破坏了这里边的东西就麻烦了。

    没办法,我们就是这种苦命,大家轮着来,今天刚好轮到我。”

    程煜又笑了笑,往前跨了一步。

    那人其实有点想叫程煜别进来,但看在手里香烟的份上,最终还是没开口。

    “是这样啊,我这位朋友是从外地过来的,明儿就得走,心心念念就想到这汪澹故居里看看。

    反正您在这儿值班,要不您就睁一眼闭一眼,让我们进去溜达一圈。

    您要是不放心呢,就跟着我们,正好,我也有些问题,说不定还需要您帮着解答呢。

    您看您在这儿上了这么多年的班,肯定对这里很熟悉吧?”

    那人看了看程煜,又看看还在门外的徐婉婷,觉得这对小年轻可能是恋人关系,尤其是徐婉婷,长了一张小孩子的脸,自然不会让人觉得有什么危害。

    “行吧,那你俩进来吧。不过我还真是得跟着你们,倒不是我想跟着你们啊,主要是有些地方让去有些地方不让去。”

    程煜赶忙道谢,见那人的烟抽完了,又递过去……

    想了想,干脆把剩下的那大半盒烟都塞到了那人手里。

    那人假作推辞,最终也就收下了。

    徐婉婷其实无所谓,一个名人故居而已,她也不是非看不可。

    尤其是这个汪澹,她都没听说过。

    可既然程煜拿她做幌子,她也不会去揭穿程煜,跟在程煜身后,也就进了这处老宅。

    穿过一个前厅,里边是一处大大的天井,程煜站在天井当中,很是努力的想要回忆起一些什么,但脑子里着实没有半点的记忆。

    “程煜,这个汪澹是个什么人啊?”徐婉婷碰了碰程煜的胳膊,小声问他。

    程煜耸耸肩膀,说:“我也不太了解……”

    值班那人听到,呵呵一笑,说:“这不算是什么名人,你们不知道也正常。

    这个汪澹呢,是明朝时期一个官儿。

    这里呢,就是他小时候生活的地方。

    后来高中了进士,最后又当了知府,衣锦还乡就把这里好好的修缮了一遍。

    再往后呢,这家人就一直都是有人在当官,应该也没什么大官儿,都是些小官。

    不过也就因为这样,所以这个院子就一直保留下来了。

    后来呢,到了民国,那会儿流行黄梅戏。

    这家最后一个官儿,哦,是清朝的官,到了民国就算是卸任了,不过应该还挺有钱的吧。

    这个人呢,看中了一个唱黄梅戏的人,就给她娶了回来。

    解放后,这个唱黄梅戏的啊,倒是成了名角儿。

    八十年代虽然已经很大年纪了,但还是上过春晚的。”

    程煜听着,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徐婉婷却是好奇的问道:“那这宅子岂不是得有好几百年了?”

    “那可不?五百多年吧。具体的年代呢,也不可考了,但是汪澹是从小在这里长大,所以从汪澹出生开始算起,这里也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为什么从他出生开始算啊?这房子如果不是汪澹建的,至少总能有些族谱的记载吧?毕竟您都说这家人直到民国都还是官儿呢!”

    值班的人微微一笑,说:“因为这个汪澹啊,是个私生子,这个地方呢,其实原本只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别院。汪澹母亲生下他之后,就被主人家给养在了这个院子里。当然,后来汪澹翻修过。”




第五百二十一章 有人打小报告
    徐婉婷这会儿似乎对这个宅子有了兴趣,拉着那位值班的人不断的询问着。

    程煜却是皱着眉头,心说这剧本不对啊。

    按照这位值班的人所言,这宅子的原主人娶了一位黄梅戏名伶,八十年代还曾上过春晚,那这宅子什么时候到的程家手里?

    按理说,这宅子肯定应该是在解放前到的程青山手里。

    趁着徐婉婷中途停顿的空儿,程煜终于有机会开口问道:“我听说这宅子早就不属于汪家的后人了吧?并且也是由那家人捐出来开发了现在这个主题公园?”

    值班的人一愣,说:“这宅子的确不是由汪家的人捐出来的,不过你说的早就不属于汪家后人,这我倒是没听说。

    倒是也有人问起过,但这方面并没有更详细的记载,我们的推测是,八十年代末期或者九十年代初期,商品房市场开放之后,汪家的后人把宅子卖了出去。

    那位唱黄梅戏的名家早在八十年代中期就去世了,她的子女都在国外生活,这一点也是对的上的。

    然后这套宅子辗转落到了咱们吴东市的一位民营企业家手里,在八年前的时候,被捐了出来。

    并且由那位民营企业家出资打造了现在这个公园。

    不过那位民营企业家不愿意透露姓名,是以我就不方便跟你们说了。”

    程煜见状,知道这中间有段历史被抹去了,也就懒得多问,反正程广年兄弟几人肯定是在这宅子里出生,也在这宅子里成长是绝对没错的。

    那位黄梅戏名家,或许在城中另有住宅,这处住宅,早就被她的丈夫卖掉,并且落在了程家的手里。

    程青山甚至都不是程家第一任拥有这套宅子的主人,而是更早一些。

    这位值班的人所说的,只是汪家的历史,但只怕好几代人的故事都不是发生在这处旧宅当中了。

    转了转,程煜和徐婉婷也就告辞离开。

    两人回到之前的那个茶楼,听到里边已经传出些声响,便迈步而入。

    台上已经有人在收拾着,看样子是要准备开始表演了。

    两人坐下,有个穿着旧式短打扮的年轻人,挽着裤脚走了过来。

    “二位新年好,这是菜单,请二位看看。”

    程煜看了一眼,其实都是些大路货,不过倒是有些吴东本地的小吃。

    于是,点了几份小吃,又要了两杯茶。

    程煜随口问道:“这是准备表演了?”

    小伙计点了点头,说:“嗯,再有十分钟左右就开始表演了。原本还以为今儿能不演了呢,倒是托二位的福,我们也能听听这吴东白话。”

    “对了,这个吴东白话到底是什么曲艺形式?好像你很喜欢听的样子,年轻人也会喜欢这种旧式曲艺?”徐婉婷之前就问过程煜,现在总算是找到人给她解答了。

    小伙计一笑,说:“咱们这里呢,平时主要有三种表演形式。一个叫吴东白局,还有一个叫吴东评话,最后这个,就是吴东白话了。就像您说的,这白局和评话啊,咿咿呀呀的我都不爱听,但是这白话,嘿嘿,有意思。”

    程煜哑然失笑,这小伙计,居然还会卖关子。

    按照程煜的性子,是不会追问的,反正小伙计总归会介绍。

    但徐婉婷却是好奇的很,说:“这白话你为什么就会爱听呢?”

    “因为这个白话啊,其实就是用吴东本地话说的相声。

    今天是单口儿,也就是一个人说的,过年么,不可能把人家都喊来表演。

    不过这一个人说的白话,在我看来其实比两个人说的更有意思一些。”

    “哦,原来就是吴东的相声啊……”

    “说是这么说,但其实也有不同。

    我之所以说单口的更有意思一些,就是因为两个人说的吴东白话,其实跟相声真的没什么区别了。

    可一个人说的单口不同。

    相声的单口,跟评书比较像,基本上都是第三人称的,讲故事么。

    但吴东白话,是第一人称的,更像是一个人在台上讲笑话……”

    “那不就跟脱口秀更像了?”

    “也可以这么说吧。”

    徐婉婷点了点头,也有了些兴趣,又问:“那白局和评话呢?”

    “评话其实就跟说评书差不多,当然,也是用吴东话说的。”

    “评书啊,那你为什么不爱听呢?”

    “因为评话说的多数都是长篇,而且也不怎么好笑,都是以讲故事为主。讲的无非也都是水浒三国之类的故事,现代人有电视电影,谁耐烦每天听那么一段评书啊。”

    徐婉婷再度点了点头,说:“那白局呢?这名字好奇怪啊。”

    “白局的源来,有些争议,但总归都是产生于古代的织造云锦行业。

    因为主要是以自娱自乐为主,所以叫做白唱一局。

    然后简化了,就称之为白局。

    形式上其实跟多口相声也有点儿像,但以唱为主,里边有很多吴东本地的小曲儿。

    一次两次听个新鲜也挺有意思,但像我们天天在这儿工作,就觉得没劲了。”

    徐婉婷还想问,可台上却似乎已经准备开始表演了,程煜便拦住她说:“咱们还是看节目吧。”

    徐婉婷微微颔首,可小伙计却没有离开,而是眼巴巴的看着二人。

    程煜皱眉,道:“你不去帮我们泡茶么?”

    小伙子干干的一笑,伸出手说:“那个,麻烦二位把钱付一下。现在和以前不一样,都是点完单就付钱。”

    程煜恍然大悟,却又根本没有掏钱的意思,徐婉婷也没想过掏钱这件事,于是现场又僵住了。

    “呃……二位……”小伙计心说你们坐了半天,不会打算不点单吧?

    “二位,咱们这儿虽然没有要求最低消费什么的,但您二位至少也得来壶茶……”

    徐婉婷见程煜毫无动静,也就拿起手机,说:“手机支付行么?”

    “那当然可以。您扫一下桌角那个二维码,一共一百六十三元。”
1...284285286287288...49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