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深处有为家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初吻江湖
或者说,只有少数皇帝才喜欢看到文武祥和,很多都想着的是帝王之道。
只是在听了袁彬的话后,立刻就脸色不好的看向了袁彬身后的柏珍:“怎么回事?”
他允许文武不和,允许锦衣卫张牙舞爪,但是不允许锦衣卫擅自做主,在没有他的吩咐下,抓人,甚至是刑讯!
还是抓他看好的人,私自刑讯!
连锦衣卫的指挥使都不敢这么干。
袁彬直接就说了,柏珍的所作所为。
他虽然没亲眼所见,可柏珍这段日子越来越过分的行
白云深处有为家 分卷阅读478
为,他也是知道的,只不过皇上没说什么,他也就没多管闲事。
以为留着柏珍是给万通当磨刀石。
只是柏珍太过分了。
锦衣卫好不容易有了点好名声,他努力了这么多年,他竟然敢...环报复他,他就不是袁彬!
正说着呢,六部尚书到了。
科举舞弊案已经给了大明很多教训了,所以在听说了之后,他们都来了。
就连司礼监都来了王世贞这位掌印的大太监。
王世贞是最早使用太监“秉笔”一词者,《龛山堂别集》云:“中挡之久贵,无过于萧敬者。年二十余则已侍英宗为太监,成化中入司礼,自是数废数起,凡四秉笔四掌印,几五十年而退休,礼数视大臣,凡为太监近七十年。九十一而后死。
因为这个时候还没有秉笔太监一词,嘉靖的时候才有专门的秉笔太监。
在明代文献中,最早冠之司礼监秉笔太监者是冯保。
《明史》载:“冯保,深州人,嘉靖中为司礼秉笔太监,隆庆元年提督东厂,兼掌御马监事。”
所以司礼监掌印太监,现在还不叫秉笔太监,但是有“内相”之称了。
王世贞乃是英宗皇帝留下给儿子使唤的一个称职的内监。
宪宗皇帝对他也很礼遇,因为王世贞这个人不贪权,不敛财,是个真正的清心寡欲之人。
加上资历深厚,少有不服气的,他跟怀恩太监倒是很谈得来。
这次来也是因为此次事情太大了,他不得不到场,万一有司礼监的人的事情呢。
众人到齐后,也开始了扯皮。
文官集团当然不承认他们作弊了,而万安那一伙人坚持要查,那商辂他们就要证据了。
总不能你说什么是什么吧?
宪宗皇帝觉得不严重的事情,可愣是让万安跟柏珍他们闹腾了起来,心里也不舒服了。
自己的金口玉言不被人当成一回事了。
万安察觉出了皇上的不愉,但是他以为是这件事情让皇,上不高兴了,也是,谁当皇帝的时候,闹出科举舞弊案能高兴的了啊?
于是更加卖力了。
加上跟他一伙的人心思也不都各不相同。
有的是想攀上皇长子这棵大树,将来也好背靠大树好乘凉,混个从龙之功啥的,子孙后代都不用愁了。
有的是想凭借这一个惊天大案升官发财的,毕竟上头下去了几个,他们才有机会上去嘛。
也有想博得一个传世美名的,估计这种人就是家里不缺钱,自己不缺官,唯一缺少的就是名声,流芳百世大家都乐意,目标就是做方孝孺。
方孝孺尽管被绝了十族,可他在文人的心目中,是流芳百世了。
这些人聚在一起,也是一股势力了,尤其是颇有夺储苗头的时候。
你说你有理,我说我有理,双方就差打起来了。
而中间派则是趋向于取证,证据说话比什么都好使。
关键是这证据仅仅是猜测,可是某些关系也的确存在。
万通的确是只搜检了吴有为;吴有为也的确是嫁妹给了锦衣卫。
但是要他们拿出真凭实据吧,一个个又支支吾吾的全靠猜测了。
就在这个时候,万通来了,带着吴有为。
吴有为是靠人抬进来的!
那一身造型吓坏了众人,尤其是宪宗皇帝,他前些日子刚跟吴有为聊过天,知道了许多以前自己不知道的事,对吴有为的印象更好了,结果这才几日没见,整个人都变了个样子。
“这是怎么了?”宪宗皇帝当时就怒了:“谁干的?”
“柏珍,柏大人!”万通咬牙切齿的道:“臣找到吴侍读的时候,吴侍读就是这个样子了,他被关在了最后一个牢房里,而柏珍大人只带我们去了四号牢房,他私设的一间刑讯室。
万通也傻眼了,他是让柏珍不择手段的取证,可没让柏珍将人弄成这样,这在人前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
柏珍也不高兴了:“不是我!皇上,臣真的没有,没把他怎么样!
“你还敢说?”吴佣“气弱”但是“愤怒”的道:“你说我会试作弊,我说没有,你就叫人刑讯与我,不管招不招供,先一百皮鞭沾盐水抽打,随后什么拶手指、梳洗的都要用一遍,甚至是鼠宴、蛇笼的都要给我上!若不是我师父来得及时,我就要被你害死了!”
“皇上!”看到学生如此惨状,商辂受不了了:“吴佣好歹也是朝廷的官员,翰林院的六品侍读,柏珍如此行径,是想重复洪武朝时期的冤案吗?”
“皇上啊!”刘定之也开口了:“不招供就用刑,柏大人这是非要坐实科举舞弊案啊,皇上初初登基的时候开了恩科,随后二年的时候开了一科,如今这才是成化年第三科,就出了事,还是非要查的子虚乌有之事,柏珍大人,你到底是想干什么?锦衣卫不是御史台,可以风闻奏事,哪怕是浴室们,也该有个证据,而不是全靠猜测。
可是宪宗皇帝却看向了万通,万通轻轻地摇了摇头,宪宗皇帝舒了口气。
他当时的确有给吴有为放水的意思,特意让万通去给吴有为做搜检也是想有个人照顾一下吴有为,这事儿是君臣私下里说的,没别人知道。
至于两位阁老,则是因为皇帝点了吴有为的名字,才特别关注这个考生,只是这个考生不用他们提醒也不用他们照顾,人自己考上来了。
加上商辂当时是隐姓埋名跟人打交道的,跟吴有为认识好几年了,知道吴有为的才华,考个探花郎也算是实至名归。
不过随后,宪宗皇帝就注意到了一点:“是你师。父...救了你?”
“是啊!”吴有为脸大的道:“师父他老人家不想见俗人,就把臣放到了最里头的牢房里,使了个障眼法,让人看不到臣,要不是忠明来了。臣....还不知道要在那牢房里待多久...皇上啊!臣冤枉!臣没有会试作弊!”
“那你嫁妹子给锦衣卫干什么?”柏珍咆哮道:“还嫁女儿给锦衣卫!你是不是提前贿赂锦衣卫了?”
“放肆!”柏珍这么说,不等吴有为反驳,袁彬不干了:“柏珍,别忘了你的身份,你也是锦、衣、卫!”
嫁妹子、女儿给锦衣卫就是贿赂,那以后锦衣卫还能不能娶上媳妇了?
谁还敢嫁女给锦衣卫啊?
锦衣卫上下几千口子人,起码一半都得打光棍。
这不是要绝了他们锦衣卫的后么?
因为按照明朝的制度,乃是父传子、子传孙的,没了媳妇儿就等于没了儿子,没了儿子那职位就得没人接手,那么就得外招人员来顶替.....
这怎么可以?
“如果嫁妹子、女儿给锦衣卫,也算贿赂的话,你柏珍还嫁了两个女儿给江南
白云深处有为家 分卷阅读479
富商,据说聘礼就各要白银五万两。”袁彬阴沉沉的看着柏珍:“本官现在要查一查,你柏珍是不是官商勾结..你那十万两银子,没动吧?”
柏珍当时就噎住了,他那十万两银子都给大外孙子铺路了,家里如今就剩下两万两在库房摆阔,其他的都花掉了。
“大人,我们谈论的是科举舞弊案,您何必扯上什么聘礼?”万安关键时刻出声道:“柏大人家的千金聘礼几何,不也都是给女儿陪送回去了么?”
男方给的聘礼多少,女方陪送回去多少,都是有讲究的,大不了就说柏家陪送给女儿不就得了?
想查清楚可以去南方调查柏家女儿的嫁妆啊!
柏家没有陪送女儿多少真金白银,但是柏家有个女儿在宫里是皇妃,柏妃赏赐了不少东西下去,也算是给庶妹添妆了。
那些东西都是出自宫中,可能在宫里稀松平常,但是在外面就是天价了。
因为进贡的东西是不许外流的,比如说瓷器,进贡的瓷器就是单独烧制的,选上了就是进贡的,选不上的或者稍微有点瑕疵的,都要当场就砸碎深埋,一个碎片都不许拿出去。
这就是皇家的规矩。
不说别的,从宫里赏赐下来的两箱斗瓷器,就够那两个富商卖个一一两万银子的了。
当然,只要他们能拉的下脸卖自家新娶的媳妇儿的嫁妆。
不过可以说瓷器碎^了,偷拿出去卖也可以,反正五万两白银,两个富商总不会做赔本的买卖。
来迎亲可以夹带一些私货,过关的时候,只要报出柏府的名声,就能检、税的走。
这些内里的糟烂,是个人都知道,只是没说破而已。
但是柏珍突然跳出来咬人,非要弄个科举舞弊案出来,那大家肯定不干啊。
“万侍郎倒是对我锦衣卫指挥佥事家的事情,知道的很清楚啊?”袁彬不愧老而弥坚,立刻就朝万安喷了:“听说万侍郎家里美妾如云,不知道万侍郎这点薪俸够养活全家么
万安这个气呀!
他是个好色之徒,家里美妾的确多了一些,可是他有外捞啊!
这个外捞就是冰敬炭敬了。
明朝时期官员的俸禄很低,京官的年终奖金不是朝廷发,而是来自地方官员。
当时地方官员来钱渠道多,而京官就比较穷困一些,尤其是京城居大不易的时候。
地方官员为获取信息和得到京官的照应,每当冬日降临,往往以为京官购置取暖木炭为名,向六部司官孝敬钱财,此谓“炭敬”。
诗证曰:“瑞雪逍遥下九重,行衙吏部挂灯。频叩朱门门献暖炉,玉做火塘熔炭红。
实际上,炭敬就是春节过节,在地方上叫节敬。
炭敬是“馈岁”(新年礼物)的意思,所以地方官员赠送所附的信里一般不直接说数目,而以梅花诗八韵、十韵或数十韵来代替,如果是四十两银子就说是“四十贤人”,三百两就说“毛诗一部”,显得很儒雅。
实际上就是钱嘛,这不是不沾铜臭味儿么。
作为侍郎的万安,每次都能拿到很多“毛诗一部”。
一年到头靠的就是这个,才能在京城中生存下去。
可是他敢说么?
敢说他有冰敬炭敬,敢说他不缺钱花?
吴有为敬佩的看着袁彬,不愧是三朝元老,在先帝土木堡之变的时候,还能护着先帝从也先那里安全归来!
这份急智,这份嘴码子,一个武将把一屋子文官全都给问的哑口无言了。
第316章我要弹劾他
万安熄火了,袁彬却没打算就这么算了:“皇上,锦衣卫必须要整顿了,这样的事情如果再有发生,老臣真的是无颜去见先帝啊!”
袁彬都将先帝抬出来了,谁还敢说什么?
可是柏珍他们也不能就这么被压下去。
“皇上,吴佣是不是真的配做这个探花郎,有没有作弊,现在还是个未知...“刘诩是他们里头最稳重的一个,他将他们的猜测又说了一遍,着重点换成了吴佣吴有为的学问上,因为他们都知道,吴佣是没有什么好的老师教导他的,于是缓缓开口道:“不如调查一下?”
“调查?调查什么?”商辂摸着胡子道:“早在天顺八年的时候,本官就认识吴佣了,记得当年他...
商辂缓缓的跟众人说了当年的事情,尤其是吴佣写过的对联和诗词,当年也算是震惊全城了,还号称从那以后无人敢“咏春”。
“这样的人,你说他配不配做探花郎?”商辂看着刘诩:“你要是觉得他不配的话,你也在一炷香之内,写四首诗,题目就是春夏秋冬,你要是写不出来,是不是也要查一下你?当年你会试是不是作弊了?
“那要不要将历届会试都查一一下?”刘定之嘲讽的道:“也别我们大明了,翻一番史书,宋朝的再查一下?核对一下?”
“从隋唐开始吧!”尹直带着人进来了,通报都省了:“皇上,臣有罪啊,让吴侍读被人冤枉,臣敢担保,吴侍读没有作弊!”
“臣等也愿意担保!”翰林院有头有脸的人都来了,乌泱泱一大群,看起来气势十足。
“哦?”宪宗皇帝来了兴致:“你们这么有信心?”
“回皇上,臣等是跟吴侍读同科的人,当时也是在一起学习的,吴侍读学习另有一....”张升站出来,将吴有为那“模拟考试”的过程说了一遍,又有杨一清等同年做证。甚至杨一清道:“皇上若是不信,可以让人去陶文书院、去吴侍读家里看看,现在还有模拟号房在那里立着,这总不会是骗人吧?”李东阳看着柏珍他们问:“我们有证有据,就是不知道柏大人你的证据呢?科举舞弊案事关重大,没凭没据可不行。”李东阳自幼便有“神童”之称,才在翰林院三年,就已经是翰林院的侍讲了,虽然还不是学士,却也快了。
而且李东阳幼时还跟宪宗皇帝一起上过课,也给当时还是太子的宪宗皇帝讲过课,俩人亦师亦友,因为没有历史上反对万妃一党的事情,李东阳的妻子又是成国公家的女儿,倒是更亲近宪宗皇帝了。
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宪宗皇帝心里的天平早就倾向了吴有为那一方,只是,柏珍这边的人也不少。
宪宗皇帝揉了揉额角:“此事就此结束,吴佣,是朕挑选出来的人才,不是给锦衣卫练手的罪犯。”
“谢皇上。”吴有为道:“但是臣要弹劾柏珍!”
众人.......!!“
宪宗皇帝都笑了:“你要弹劾柏珍?”
他堂堂天子想息事宁人,结果这小侍读不干了。
要知道这事儿闹起来,吴有为已经在名声上有所污点了,这些文人更喜欢人云亦云,他就是
白云深处有为家 分卷阅读480
怕闹得太大,将来吴有为不好做人。
结果吴有为自己还不乐意息事宁人呢,身上还带着“伤”就开始弹劾别人了。
话说,这弹劾虽然人人都可上奏章,但是基本上能直抵御前的只有四品以上的官员,包括四品;但是以从四品,包括从四品在内的以下官员,都只能递折子到内阁。
吴有为这是当场就上奏弹劾啊!
“是的!”吴有为张嘴就来:“翰林院侍读臣吴佣谨奏;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惟其为天下臣民万物之主,责任至重。凡民生利病,一有所不....
他将当年海瑞死谏嘉靖的奏折改了改,就成弹劾柏珍的了!
这篇奏折他之所以能记住,是因为当年学历史的时候,很好奇,海瑞可是跟包拯齐名的青天大老爷,据说他,上这篇奏折的时候,是准备好了棺材的,死荐啊!
且字字珠玑,一气呵成。
吴有为当殿没用纸笔,仅靠口述,就弄了一篇佳作,将里头的反派都按上柏珍、万安、刘诩等人的名字,弹劾不死他们。
他也知道规矩,所以他没那个时间上奏折,一道一道的过关后递到御前,他当面就弹劾。
引经据典谁不会啊?
他没有急才可他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比他们早几百年的见识,用的都是经典!
吴有为将所有人都镇住了!
当年海瑞能上奏这一折指不定多呕心沥血,琢磨多久呢,吴有为当殿张口就来,谁还敢怀疑吴有为的才学?
听到一半的时候,万安心里叹了口气,不愧是钦点的探花郎,这文采!
要是没那么多家孝压制,早几年出人头地,又是第二个李东阳,都特么的是神童啊!
尹直他们是惊喜,一直听人说,不如亲眼见,不愧是皇上注意到的人才,看看人家这才华,这急智,这份反应。
就连张升他们都十分钦佩,以往吴有为读书的时候,也都是软哒哒的样子,乍一看就跟普通文人没啥两样,但是这次看样子是被逼急了,看看这一字一句,每一个都有含义,弹劾的对方不以死谢罪都不行了。
商辂他们更是如此,此子果然文采斐然!
吴有为一口气说完,眼巴巴的看着宪宗皇帝:臣都这样了,给个交代呗?
万通低头浅笑,这就是他喜欢的探花郎....
“这文采,还用作弊?”宪宗皇帝似笑非笑:“不愧是朕钦点的探花,出口成章啊。”
宪宗皇帝自觉今日也长见识了,见到了古书上所说的出口成章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也就隐士高人能教导出来。
而万安则是满头汗了,皇上说的太对了,这样的才学,还用得着作弊?
倒是柏珍,他听不太懂这些之乎者也,但是咬定一点:“万通为什么只搜检你一个?”
“你为什么嫁女儿,不嫁给同样都是官宦人家门门当户对的,反而嫁给两个江南富商呢?”万通冷声道:“这又作何解释?”
当他锦衣卫白干的呢?
柏珍要是能解释清楚,他早解释^了。
此事就连宪宗皇帝都知道他想干什么,因为自从两位庶妹嫁给了富商,柏家就没断了给柏妃送钱。
后宫之中,皇太后有皇上孝顺,不缺钱花;皇后每一年都有一万两银子的花,以及无数赏赐等等,后宫的小库房都归皇后管。
这是后宫之中最不缺钱的两位了。
其次就是两位皇妃。
万妃宫女出身,万家也没少给她送钱,加上宪宗皇帝的私库,分好几个,其中两个他就送给了万妃。
可是万妃说了,要给两个女儿存嫁妆,给儿子攒聘礼,平日里生活也很简朴,要不是万家后来跟吴有为做了买卖,赚了不少钱,送了不少好东西进来,万妃的日子过的肯定清贫。
剩下的就是柏妃了。
柏妃一开始还行,起码遵纪守法,后来就变了,心狠手辣起来,在想拾她的时候,她就有了皇长子,等生下儿子后,柏妃就彻底放飞自我了。
在后宫排挤人不算,还要在前朝找支持者,在后宫买人心,花钱如流水。
要不是太后说看在皇长子的面子上,别让柏妃得不了好,他早就拾她了,现在柏妃还看不出来么?
除了去看皇长子以外,他从来不是去后宫看她的!
大把大把撒钱就撒吧,有人想当散财童女,后宫中人也乐得有点外快可以赚。
只是自从七位皇子皇女没了之后,宪宗皇帝就已经将后宫捏在手里了,只是他总觉得还有什么势力在暗中潜伏,伺机而动,他留着柏妃,也是想查清楚那到底是什么势力或者说,是什么。人.....
眼看着两边又要再次纠缠起来,宪宗皇帝强硬的下了决定:“此事乃.....”
刚说到这里,一个太监火急火燎的进来了:“皇上,皇太后请您过去,皇长子...病危!
一共就两个儿子,一个病危了,宪宗皇帝再不待见他亲生母亲,也不可能对儿子不闻不问。
尤其这是皇长子,第一个儿子。
虽然前头也有几个,可那都不是都没了么。
“快走!”宪宗皇帝一听就站了起来,匆匆往外走,边走边吩咐:“此案交给内阁处置。
“遵旨。”阁老们一躬身,就算是恭送了。
此事颇有点虎头蛇尾,因为皇上走了,这些....还在相互瞪视,不过吴有为那边明显占优势,内阁和翰林院都站在吴有为这边呢。
万安那边都是一些皇上的宠臣,但是宠臣归宠臣,不是肱骨之臣你就只能当个“宠”臣。
一个“宠”字足以说明一切。
阁臣可以不是宠臣,但绝对是皇上看重,重视的臣子。
皇上走了,他们留下了,吴有为安然的躺在担架上,万通指挥人:“抬吴侍读回府,去请太医来!”
吴有为一惊,他这...可啥都没有,咋还要太医?一请来太医,不久露陷了么?
可是他也不能现在就活蹦乱跳的说自己啥事儿没有啊!
万通才不管那事,给吴有为盖了虎皮大氅,头上都蒙着,跟重伤号一样一路抬出了宫,直奔自家府邸,至于后面的事情,那不是还有阁老们和各位大臣们在么。
双方都是文官,他们武将就不参与了。
至于柏珍?呵呵,有袁彬大人在,柏珍算个事儿么?
一路回到自家,下了担架吴有为就想自己站起来,却被万通压着肩膀愣是躺在炕上:“你还身受重伤呢。”
吴有为眨巴了一下眼睛..“...???“
“太医!太医!”李青他们虽然也知道吴有为没啥大事,但是看着就是那么凄惨,所
白云深处有为家 分卷阅读481
以叫太医的声音都带着颤抖。
太医是个花白胡须的中老年男大夫,带着两个背着药箱子的学徒进来,一身的寒气,看样子是匆匆赶来,还有点气喘:“让老夫先看看病人的外伤。”
吴有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