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深处有为家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初吻江湖
“是吗?”万通没怎么看明白:“这东西你要做?
amp;
“我只是一一时兴趣而已。“”热武器这东西,还是等他研究出来后需要试验了,再说吧。
现在说了万通指不定以为他发癔症了呢!
虽然说明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火铳,可跟他的手枪模样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好吧,东西都看过了?”万通放下了手里的东西。
恩。”吴有为笑眯眯的道:“皇帝真是太客气了。”
“那是赏你的,他得了大实惠呢。”万通也笑:“当时就想让你当官了。”
吴有为一愣:“啊?
amp;
“让我给拒绝了。“万通说了一下当时情况,后怕的道:“户部那就是个坑!大坑!你可千万别过去,你看商辂大人,愁的都掉头发了,老头儿也不容易。”
吴有为更懵了:“啥?去户部?
“皇爷觉得你会赚钱,还有主意,人又古灵怪的,你要是掌管户部,会给他省钱,还能生钱,指不定指着你发家致富呢!”万通坏笑道:“我可不能让你去那地方,穷的死抠死抠的,我跟他说了‘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他还指着你将来入阁做阁臣帮他呢!”
吴有为哈哈大笑:“那他可有得等了。
华夏自古就有“资历”一说,他一个二十郎当岁的年轻人,哪怕天纵奇才,想要入阁起码四十往上,惨一点的就如商辂那样,堂堂三元及第的才子,仕途本应顺畅,却跌宕起伏不定。
三榜魁首,最早入阁的时间却是四十九岁。
年过半百,还因为如此被人称为“蚤入内阁”。
结果又被人陷害,诬间遭斥,一直到六十岁,也就是成化三年二月,宪宗皇帝才重新召回商辂,并且启用他,当时商辂已经老成谋国。
宪宗皇帝命他以原职再入内阁。
商辂,上奏推辞,宪宗皇帝道:“先帝已知你是冤枉的,你就不要推辞了。”商辂就职后,首先陈述八事,分别是:
勤学(勤奋学习)
纳谏(采纳谏议)
储将(储备将领)
防边(防守边疆)
省冗官(减省多余官员)
设社仓(设置义仓)
尊崇(崇先圣号)
广造士法(广泛制定士法)
宪宗皇帝表示赞许,并予以采纳。
奏折中所说的“纳谏”,是请求召回成化元年以后因进言而被贬斥的人,包括罗伦、孔公恂等因此得以恢复官职。
尤其是罗伦,给宪宗皇帝一个大惊喜,以至于宪宗皇帝对商辂更是倚重
觉得他会看人,也觉得自己有面子:毕竟罗伦是他第一一个钦点的状元,意义不同。
只是商辂这人的八事涉及了一些人的利益,以至于老头儿现在颇有些应付不了的架势。
每天都愁的不行,每次见到他,都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架势,以至于锦衣卫里几个好打牌的都躲着他走,怕遇到了被晦气,将来跟同僚们打牌总是输.....
四十九岁入阁都是“早”,他才二十四岁,并非四十二岁,那就更不可能了。
俩人在家好好的笑了一通,吴有为也知道万通是为了他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如果被皇帝太看重,很多人就该对他“看重”了。
尽管万通已经够低调了,无奈宪宗皇帝不着调啊!
这些东西赏赐出去,需要一个名头,随便拟了一个,可是却能看出宪宗皇帝对于吴有为的重视。
这每一年过年的时候都有赏赐,时不时的再来点儿什么,吴有为不在朝却比在朝的人还受宠。
柏珍就坐不住了,鉴于吴有为的特殊身份,他也曾想过吴有为是不是想复立吴废后。
后来又觉得是错误的,因为以吴有为与大房之间的那些恩怨纠葛,恐怕他是最不希望吴废后复立的人。
但是柏珍想的就多了,如果吴有为能在御前说上话,那他就不能得罪,甚至是要拉拢。
原来他的计划就不行了,正好吴瑛跟他也决裂了...
柏妃如今已经快要生了,只要是个男孩儿...他就得找人跟皇爷递话了。
立为太子,将来就能继承皇位。
大明就这一点好,只要是太子的就没有不继承皇位的...除非是早死。
这一点柏家也知道,所以自从知道柏妃怀孕之后,他就走通了宫里的门路,自家庄子出产的青菜蛋肉之类的,都偷偷往宫里送,宫中分配下来的那些一概不用!
亏心事做多了,也怕被别人报复啊!
万通这回休了年假了,就在莫灵山庄一直住着,直到过了二月二,吃过了猪头肉才回去。
而吴有为一过了二月二,直接带着侄子吴琼跟着万通回了京城。
他要跟张升一起,看看怎么安排吴琼科举。
明朝,古代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科举已经趋于完美了。
明代以前,学校只是为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
到了明代,进学校却成为了科举的必由之路。
明代入国子监学习的,通称监生。
国子监相当于是国立大学了,里面的条件都是最好的那种。
监生大体有四类:生员入监读书的称贡监,官僚子弟入监的称荫监,举人入监的称举监,捐资入监的称例监。
监生可以直接做官,因为监生是有出身的人。
特别是明初,以监生而出任中央和地方大员
白云深处有为家 分卷阅读376
的多不胜举。
明成祖以后,监生直接做官的机会越来越少,却可以直接参加乡试,通过科举做官。
参加乡试的,除监生外,还有科举生员。
只有进入学校,成为生员,才有可能入监学习或成为科举生员。
明代的府学、州学县学、称作郡学或儒学。
凡经过本省各级考试进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俗称秀才。
取得生员资格的入学考试叫童试,也叫小考、小试。
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院试由各省学政主持,学政又名提督学院,故称这级考试为院试。
院试合格者称生员,然后分别分往府、州、县学学习。
生员分三等,有廪生、增生、附生。
由官府供给膳食的称廪膳生员,简称廪生;定员以外增加的称增广生员,科称增生;于廪生、增生外再增名额,附于诸生之末,称为附学生员,科称附生。
考取生员,是功名的起点。
一方面、各府、州、县学中的生员选拔出来为责生,可以直接进入国子监成为监生。
一方面,由各省提学官举行岁考、科考两级考试,按成绩分为六等。科考列一、二等者,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称科举生员。
因此,进入各地学员是科举阶梯的第一级。
而吴琼还没有进入过书院,张升跟吴有为商量,让吴琼去哪个书院附读一段时间,然后争取考过童生试。
“我那里的学院盖成了,不如你去担任山长?”吴有为道:“再聘请几位博学大儒任教,那边的孩子也不少。”
“也好,早晚也得有自己的书院。”张升想了想:“让我儿也过去吧!”
在家教的再好,也得去书院上学,不如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自己心爱的弟子跟儿子,一起科举,也能一起当官,将来在官场上也能相互照应一二。
毕竟张家也不是官宦世家,在朝中没人扶持,单打独斗是不行的....
“那三月十五,就开院生!”吴有为眯起了眼睛,特意挑了跟后世“3。15
amp;
一样的日子。
书院说白了也是钱教学的地方,他得对得起消者啊!
尤其是再穷不能穷教育,他那书院绝对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地方,连火墙地暖都有。
还有上下水,专门的打扫人员。
林素管家找了附近好几个贫困户过来上工,每个月给的工钱不少,附近的村子谁不说吴佣老爷是个大善人?
而那些给吴家村干活的人,在吴家村建设完成后,又让吴有为留下,给他整理他那片杏林。
杏树在开花的时候,一片粉红,杏花春雨不为过。
山林都是需要人照顾的,挖坑栽树,看守,除虫等等,于是吴有为也没让那些人失业,反而都让林素管家跟他们签了长工契约,工钱高,待遇好,只要认真干活,工钱是月月发,逢年过节还有红包和肥肉分。
以至于莫灵山庄那一片,比哪儿都干净,那些人恨不得连片枯草叶子都不留。
“可以!”张升道:“不过我们也要准备会试,这教书的事情....。
“请三五位大儒来就行,只要有举人功名的就可以。”吴有为道:“还要聘请两位秀才,教导幼儿三百千。”
“这个可以!”张升道:“我认识两位老秀才,他们不是没有才华,就是家里........你看?
amp;
“没问题,家眷都能接过来住,我那里有给教师们预备的院落。”吴有为大气的道:“家眷可以在学院的食堂做个饭,也有一份工钱。”
张升闻言大喜:“大善!
amp;
回头张升就真的联系了两位老秀才,一个姓张,一个姓李,这俩人都带着自己的老伴儿,张老秀才有个女儿已经外嫁,女婿是个开药房的大夫,祖传的医术,已经生了一儿一女,说好了将来为二老送终;李老秀才则是因为老伴儿不生育,家里也困难,当年考中之后,就一直没能再进一步,后来岁数大了就不想那么多了,干脆找地方教书育人跟老伴儿俩相依为命。
也没个亲人,族中想给他过继个孩子他怕自己早死留下老伴儿被人怠慢,也不同意过继,就带着一点银钱跟老伴儿俩在京中谋生。
万通也给吴有为找了两个秀才,跟张升找的人正好相反,这两个秀才都很年轻,不过家境不太好,在京中以给人代写书信谋生,只是京城居大不易,他们也只能勉强糊口科举是个时钱的活儿,他们也想找个安静的地方,能消消停停的看看书。
吴有为这里正好,老秀才力不济,小秀才可以当助教帮忙嘛!
且这里才几个孩子?
活计轻松月钱又高,还能有时间看书温习。
巧的是,两个小秀才,也是一个姓李一个姓.....
大儒吴有为暂时没找到,但是他的学院可以先开学,然后他就将吴家村和家里的几个小孩子都一股脑的送进了...家村学院。
成化四年的春天,三月十五日,吴家村学院正式开学了!
第252章陶文书院
“吴家村....学院?”看到这个名字,张升他们不仅嘴角直抽抽,这也太直白了吧?
“不如改一下?”杨一清也觉得辣眼睛:“改个好听一点的名字啊!”
“这个不是挺好的吗?”吴有为觉得很有吴家村特色,尤其是这名字,一听就是吴家村的学院。
“你这要是族学我就不说什么了。”杨一清道:“可你这是学院,就得有个好名字,你看看人家翠微书院?岳山书院?白鹿洞书院....,那名字多有寓意?也有来历,你这个很容易让,人觉得只有吴氏族人或者亲眷才能来,上学的好么?”
“那要叫什么?”吴有为怂了,他是个起名废,当初给小明德起名字都够绞尽脑汁了。
“你这里周围都是杏树,不如叫杏林书院“如何?”张升提议:“也有‘杏榜高中’的意思。
“感觉像是个教大夫的地方....”吴有为不同意:“何况,我下一个书院就是专门教大夫的地方,那个叫杏林医学院还差不多。”
“你这还要盖个医学院?”张升觉得吴有为真是够厉害的,一个学院不够,弄俩!
“当然!”吴有为道:“人食五谷杂粮,岂能不生病?到时候一个好的大夫可是能救不少人命,一个庸医却祸害无穷!”
本来古代的大夫就够少的了,再来两个庸医,还活不活了?
其余的人也觉得这“吴家村书院”更像是族学,所以都要求吴有为改个名字。
“既然这里是教导学习的地方....“吴有为想了想:“不如就叫陶文书院吧!
陶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雏形在中国
白云深处有为家 分卷阅读377
的史前期以及有史早期,汉字产生前,最像是文字的符号就是陶文。
陶文已经出土的资料很多,但它不像甲骨文那样有成文的篇幅,只有单个的符号。
记得后世有研究的,据说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商代晚期,现在已出土的陶文以半坡陶文为最早,大约自公元前4800至4300年之间。
绝对是最早的文字!
“跟制陶有关系?”陶器在这个时代也是有一席之地的,只不过,那不是普通的器具么?
“不是,是因为在上古时期....”吴有为只好跟他们说了一下关于“陶文”的事情。
听的几个人神之向往:“这个合适!太合适了!”
甚至张升将书院名字的由来,写在了纸上,让吴有为找人打造一个石碑,立在书院大门口。
有未来状元阁老的字,吴有为当然乐意了。
于是,陶文书院正式被命名,还有请来的先生,也都到位了,吴有为现在有跟人合伙做买卖,自然更不缺钱了。
不吝啬花钱的下场,就是陶文书院一开门就只有一点学生,却架子拉得很大。
三月甲子,湖广被灾秋粮。
因为罗伦那里已经实行了双季稻,如今正在尝试三季稻,粮食增产了。
不过因为增产了,许多达官显贵们开始重视南方的田产,以至于很多人都想去南方弄一两个粮庄。
但是现在南方田地紧俏,达官显贵们也不想多花钱去买田地,于是开始申请,想让朝廷,或者说,是皇帝,赏赐他们的功勋田,可以是在南方,甚至是增长功勋田的数目那怎么可能?
赏赐了功勋田就是各家的了,没了田地的老百姓怎么办?
再说皇帝的田地手里头也没多少啊!
于是在三月甲申的时候,宪宗皇帝下了令,诏中外势家毋得擅请田土。
一口气全都给回绝了!
这个档口,朝鲜来使想进献海青、白鹊。
宪宗皇帝却拒绝了,只没要东西,也没赏赐朝鲜来使。
“怎么拒绝了?”吴有为跟李东阳他们在自家的海外楼中楼聚餐,他请客,吃的都是普通家常菜,就是味道不错。
土豆炖排骨,番茄炒蛋,玉米面的饼子,在吴有为的记忆里,老人们都说当年穷的时候才吃这个粗粮,现在却被尚铭的人做成细面的,装在漂亮的瓷盘里端上来,甚至还命名为“黄金饼”!
一个粗粮都卖出细粮的价格了。
再加上土豆的确好吃,还有油炸地瓜片,蒸地瓜等等。
听李东阳和刘大夏、刘健他们说朝中之事。
这几年李东阳越发的有名了,他本就诗书双绝,如今更是成了侍讲学士。
品等为从五品,该官职主要配置于内阁或翰林院,辖下有典簿,侍诏等。
别看这官职低,但是侍讲学士是可以跟皇帝直接对话的,偶尔皇帝想要读书的时候,就会宣召侍讲学士,与自己说一说诗词歌赋,这一点上,李东阳最合适。
尤其是起草诏书,这可是为皇帝代笔的光荣工作。
要不怎么说,李东阳这人是个才子呢,跟皇帝整日的朝夕相对,每日哄的皇帝开开心心的。
而刘健进入翰林院后,闭门读书,谢绝同僚们无聊的交游、会友等等活动,众人都背地里称他为木头。
只有在座的几个人知道,他熟读经书,有经世济民之志。
如今他已经升任了翰林修撰,前途肯定是有了。
刘大夏熟知兵事,又有吴有为这个外挂时不时地给他出个小主意,所奏复的大多很合宪宗皇帝的心意,被现在的兵部尚书当作左右手。
加上他人年轻,有冲劲儿,更是被很多人看好。
只是这看好,就有意外放他几年,如果京察优等的话,回来就有更高的官位、更广阔的前程了。
剩下的三个,张升和杨一清以及吴有为,都在擦拳磨掌,准备明年的会试。
三个过了会试的人也都安慰他们。
倒是吴有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考试嘛,怕什么?回去我就弄个跟贡院差不多的小格子房间,大家都在里头熟悉一下先!
应试教育出来的人,最不怕的就是考试了。
他这个主意,让张升跟杨一清也眼前一亮。
“等着,我京中有个新的宅院,咱们在秋过后就住进去吧!”吴有为道:“猫冬的时候读书最合适。”
而且他还要带着侄子,张升要带着他儿子,五个人一起读书。
更有乐趣了。
聚会散后,便进了四月,丁已,录囚。
二本该在四月便去世的陈文,陈安简,竟然还活蹦乱跳的在朝中当差,虽然已经六十有四了,依然硬朗得很,他乃是内阁首辅,两朝老臣,有他跟商辂联手镇着内阁,宪宗皇帝的日子好过许多。
皆因尚铭有好东西就往宫里送,宪宗皇帝还要依靠几位老练的阁臣辅佐,于是这东西也送了不少给阁臣们,首当其冲的便是这位陈文陈安简,陈阁老家每日的菜都是皇爷的皇庄送来的,新鲜蔬菜和干菜都出自皇庄,以至于陈文越吃越觉得自己身体好了许多,还以为自己老当益壮,返老还童了呢,办起差事来更是勤勉了。
吴有为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倒是他已经让万通照着贡院号房的样子,在他隔壁的宅子里建了一模一样的号房,里头全都模拟,甚至连恭桶都在里头放着。
万通找了人建号房,吴有为就在家除孝了。
给吴老太太守完了孝,吴有为再也没有需要守孝的长辈了,除孝办的极为隆重,也让众人都知道,吴有为以后如果考中,将“飞黄腾达,绝对不会有阻力了。
除孝之后,吴有为就将四位护院放走,让他们回去拾拾,准备成亲。
四个人,一人两天,都带着万通来莫灵山庄提亲,亲事定下之后,吴有为揣着四个妹子妹夫的生辰八字去了一趟法海禅寺,奉上自己的手抄本武侠小说给即空大师,得到了主持大师的八字批语:多子多福,多才多寿,夫妻和睦,同效于飞。
吴有为兴高采烈的回来了,带着批语,趾高气昂的宣布:从八月份开始,自家一个月嫁个妹子。
八月的就是腊八和水仙成亲;九月就是冯七跟海棠;十月是马六和月季;冬月就是小四和紫薇。
他这边刚安排完婚期,那边方红卓便带着万通和媒婆上了。
万通已经习惯了下属们一求亲就带他来充门面,如今他是镇抚使了,而方红卓这试百户,过几日也成了正经的百户了。
婚事是早就说好了的,吴有为也不矫情,定下了这个门亲事,以后方红卓见面就得叫他“岳父”了。
虽然年岁小了许多,可是礼不能废。
吴有为也很,自己才多大?不到
白云深处有为家 分卷阅读378
三十岁就成“岳父”了嘿!
方红卓也脸红,这位“岳父”可真是小啊?自己都比他年长。
但是这关系却不是以年龄记的,而是以辈分,以至于万通看方红卓的眼神都带着慈爱了...这小子以后就是自己的“女婿”了嘿!
那自己千户的位子还是给他吧!
定下了亲事,吴有为将这些都交代好林素管家,然后自己抱着吴明德去了陶文书院。
吴明德今年已经三岁半了,正是启蒙的年岁,周围也有几个三四岁的奶娃娃,这启蒙班就成立了,也不用他们学什么深奥的学问,只要会背三字经就行了。
四岁过后就是百家姓了,五岁上开始学千字文。
等到七八岁了,就可以练字;了。
吴有为抱着他去上课,启蒙班是单独的一个班级,三个房间,但是现在只有一个房间用上了,那就是“小班”,多小呢?都是没超过四岁的小奶娃娃们。
屋里的地上铺着厚实的软垫,墙壁上都贴着毡子,所有的小桌子全都包着边角,里面充诉着羽绒,不管孩子怎么撒泼打滚都不会伤到自己。
吴有为将孩子放了进去,拍了拍他的小屁股:“去吧!”
小明德就颠颠的跑了进去,跟一个差不多大的奶娃娃顿时就滚成了一团。
不一会儿,先生来了。
张老先生看着满屋乱滚乱爬的奶娃娃头都大了:“都老实点坐好,不然一会儿不给糕糕吃!
这句话的杀伤力是巨大的,尽管都是小奶娃娃可他们也都听懂了,不管是男娃娃还是女娃娃们,全都坐好了。
“来,今天我们学三字经第三段。”张老先生掏出书籍,在吴有为特制的黑板上,用白粉笔写下了“苟不教,性乃迁”六个大字....
小奶娃娃们一次也就能学这么一一点儿,还要教他们学识数,为的是给将来的数学打基础。
小班的课程十分简单,上午一节,下午一节,中午还要跟幼儿园一样,睡个午觉。
每日一节学语文,一节学数学,然后就下学了。
不过教导的成功,别看孩子小,一个个记得可清楚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