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重生之出魔入佛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柳明暗
“不退”。
哪怕抛开了这第七住的特殊性,只将它当作寻常的境界看待。可那也是一个境界的突破和晋升啊,净涪佛身居然就能这样全不在意地任由契机错失。
要不要这么奢侈啊?!
不过净涪佛身也确实有这个奢侈的资本。
第七住的不退住,本也就是讲究坚定追求三宝、因果、三世、佛菩萨境界,





重生之出魔入佛 分卷阅读659
坚定信心,修学路上不管出现什么恶缘,也不恐惧,不后退,要有大无畏的神。
这一点,净涪本尊到底能不能真正做到暂且不论,佛身却很有把握。更何况,在明悟佛魔一体之后,即便是净涪本尊,也能坚定不移地在这条路上迈进。
相反,如果净涪佛身真的在方才顺势一步迈出,那他修为的进展就太快了。
净涪佛身并不是惧怕修为进展过快带来的瞩目和麻烦。那些旁人眼光,不论是净涪三身的哪一位,都从来没有在意过。更不要说这些有的没的情绪了。
佛身真正顾虑的是,过快的境界提升,会不会束缚了他的眼界,令他只专注于前方的路途,却忘了探寻四周的未知。
修行或许就像是拓荒,前人从茫茫的一片荒原中摸索出适合行走的道路,为了更好的指引后来者,他们在这条道路上留下了路牌指引,也在每一个关窍上留下破关的诀窍。
这是前人的馈赠,也是前人的功德所在。
有了这一条道路之后,后人再踏上修行路,便无须花心思再去摸索其他,只要顺着前人的指引一路前行就是了。面对不确定的方向,犹豫踌躇的时候,会有前人留下的路牌指引;面对瓶颈,困顿茫然的时候,更会有前人留下的诀窍帮助破关......
他们不用多想,甚至不需要去思考为什么,只需要寻着路途,按照路途边上留下的路牌前行,那就一路通畅,顺心无阻。
他们可以顺利抵达高处,去往远方,看见前人描述过的风景,然后享受着那些被各种各样阻碍拦截在后头的同行者的赞叹、羡慕乃至嫉恨。
可是,有多少人还记得了,他们此时正在攀登的,不过是旁人的路,欣赏到的也只是旁人开辟出来的风景。他们循着这条路延展的方向前行,可这条路上,却始终没有他们留下的痕迹。
便是一时鹤立鸡群,到得最后,也不过是泯然众人,淹没在岁月的洪流里,不复为世人所知。
净涪绝不愿意自己成为那样的人。
他更不愿意自己一生矢志追求、无怨无悔的道路,仅仅只是一条旁人开辟完全没有他留下的痕迹的路。
他就是那样的骄傲。
从最初的皇甫成到现如今的净涪,他的骄傲始终未曾折损。所以哪怕他此生脱离了魔道,他的魔身依然成形,且一身修为还是快速往昔年巅峰时期的他接近。甚至如果不是背后有一个天魔童子盯着,净涪凭借他自己的魔道功果也能撇开景浩界魔道诸多传承,另开一脉。
魔身能如此骄傲肆意,净涪自也不能委屈了佛身。
佛门净涪前世其实接触得不多,别说比不上魔门,甚至连道门都比不上。好歹当年他为了应对左天行,也曾扎扎实实地研究过道门的种种理论和玄机,可佛门就......
其实这事还真怪不得他,他在魔门崛起的时候,佛门确实还是景浩界三大宗之一,能与道门、魔门相提并论。可当他真正的将魔门掌握在手中的时候,佛门的实力已经沦陷了大半。在他与左天行面前,净音的佛门根本就无力抵抗,只能龟缩。这样的佛门,他当时是完完全全没有心思去细看。
当然,也正是因为净涪还算称得上了解道门,知道道门对付他当年如同跗骨之蛆一样的魔气无能为力,他才孤注一掷,找上了佛门的。
而事实也证明了,佛门没有令他失望。
甚至到得如今,他所分化出的佛身修为境界提升的速度远超常人。看起来,只要他继续按部就班不疾不徐地走下去,可能到了以后,他的速度也不会放慢多少。
前景极其美好。
可面对如此美好的前景,净涪佛身却更愿意停下脚步来,转过身去探索周围。
他不求他现下就在他脚下的那条路上留下独属于他的印记,更不曾贪求自己能在多久多久的将来会开辟出完全属于自己的那一条路,可最起码,他能够在这一段路程上,看见那些被人疏忽了的风景。
因为这些此时映照在他眼底的风景和景观,终究会在将来的某一天,成为他铺垫他脚下道路的一块砖石、一片泥尘。
待到一切感悟沉淀,净涪佛身才又睁开眼来,再次望向案桌前摆放着的那五片贝叶。
他平静无波的目光在那五片贝叶上来回转过几圈后,最后落在了那左侧第一片贝叶上。
仿佛感应到了净涪佛身的心念一般,平平摆放在案桌上的那一片贝叶无声飘起一缕金色佛光。
这佛光轻盈似薄雾,舒展如流纱,美得华严不可方物。然而,比这缕佛光更摄人心魂,更引人沉沦的,却是伴随着这一缕佛光弥漫开去的佛意。
“法会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
佛身谨守一丝心神,任由那弥漫在这个梢间中的佛意引着那缕佛光演化昔日他接过贝叶时在那处不知名的虚空中所照见的一切。
名为祗树给孤独园的树园、坐于菩提树下的世尊以及千二百五十位追随着这位世尊的大比丘众......
他曾经所照见的一切,都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可此时出现在他眼前的这一切,又和他当日所见到的大有不同。
如果说,当日他是真的被拉入了那一处时空,真正的参与过那一场法会,亲耳聆听那位世尊与座下大比丘众解说经义的话,那么此时的他,就是翻看着某一段被抽去出来的记忆而已。
但佛身凝神察看许久,才终于确定了一个事实。
这一段他正在翻看的记忆,不是别的什么人的,而恰恰正是净涪自己的记忆。
而且佛身还发现,这一片贝叶虽则重现了净涪记忆里的那些画像、音影,但事实上,它重现的仅仅只是净涪佛身自己记下的种种,也只包括了净涪佛身自己领悟的佛理。而净涪佛身没能领悟的那些佛理佛义,就不会刻录在这片贝叶上了。
当然,佛经上的文字是不缺不误的。真正缺了漏了的,是佛身未曾悟通悟透的佛理。
佛身看着那缕佛光上映照出来的影像,以及随着影像流露出来的熟悉的佛理,慢慢地笑了起来。
他很满意。
这世上,再没有其他什么能比这样完全铭刻着他的烙印的东西来得让他满意了。
看完第一片贝叶之后,佛身又将目光挪到了第二片贝叶上。
而就在净涪佛身目光移开的那一刻,第一片贝叶上的那缕佛光沉降,缩回了贝叶中。而它侧旁正被净涪佛身凝望着的贝叶也正有一缕佛光升起,再次拉出一段记忆。
还是那座树园,还是树下的世尊,还是千二百五十位簇拥着世尊的大比丘众。
一片又一片的贝叶看过,一缕又一缕的佛




重生之出魔入佛 分卷阅读660
光升起沉降,一段又一段的记忆被拉出然后又消散......
不知什么时候起,净涪佛身闭上了眼睛,手结定印,神入冥冥去了。
随着时间一点点的推移,晚课时间很快就到了。院子之外,有几声鼓声伴着晚风传了过来。
白凌循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了一眼,便利索拾了手中的东西,转身去寻净涪。
第415章
415
白凌毫不意外地在净涪所在的那处梢间门眼上发现了那片挂着的木牌。
他随意地往那木牌上看了一眼,便转了身离开。
白凌也不真像这静安寺的沙弥、比丘们一样,得寻着路七拐八拐地转去静安寺里的法堂。他可以在这院子里完成早晚课,因为这院子里就有特设的小法堂,也因为他背后站着的净涪。
完成了晚课后,白凌也不多在小法堂停留,拾了东西就离开。在临离开的时候,白凌特意回头看了一眼那小法堂。
这小法堂以前是备给圆成罗汉,现在则是留给净涪,而不论这小法堂被留给谁,都不会是他。
他太弱了,弱到不会有人真正的看见他。
这还就罢了,看在净涪比丘的份上,他再如何,这小法堂还是能够用一用。
可是,如果有一日,他弱到连站在净涪比丘身侧的资格都没有了呢?
倘若他被净涪放弃,那他要拿什么去将林家连根拔起?他还要怎么报仇?!
那一夜,白凌屋里的烛火亮到了天明。
待到熹微的晨光替代了烛火映亮周遭的一切,待到远处早课的钟声悠悠传来,坐了一宿的白凌才眨了眨眼睛,从案桌边上站起,拉开门扉出得门去。
他垂手站在门槛前,看着远方天边旖丽的朝霞,终于长长吐出一口浊气。
是时候做决定了。
不过哪怕白凌真正下定了决心,在真正得到净涪许可之前,一切就还做不得数。
白凌还需要等。
等净涪的决定。
虽然现下净涪的态度不明,但白凌跟在净涪身边的时间不短,也勉强能够揣摩出些许东西来。他觉得,其实净涪应允他的可能性很大。
白凌望着天边旖丽灿烂的云霞,抬手,舒展五指,感受着那晨间微凉的阳光,僵了一夜的脸终于有了些笑影。
他转身掩上门扉,踱步就往小法堂那边去了。
只要白凌一日还没有离开净涪身边,该他忙活该他注意的,他就从来没有忘记过,甚至做得还挺不错的。
譬如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地当一个完美的追随者,也譬如招待那些找上门来的沙弥、比丘们。
虽然这些带着善意心思又比较纯粹的沙弥、比丘并不难打发,但要应对得周全,不影响到净涪,那还是需要花些心思的。
幸好白凌在这方面上还有些天赋,再加上他跟着净涪一路走来,这些事情也已经很习惯了,所以处理起来,白凌还算是顺手。
净涪闭关的这段日子里,白凌就是这么囫囵着过来的。
也许是因为起了心思要暂时离开净涪身边外出历练,所以偶尔的时候,白凌也会想一想如果自己真的离开了,净涪要怎么处理这些琐碎的事情。
他自己曾经想过一回,但想完之后,白凌自己也笑了一场。
他笑的不是净涪,而是他自己。他笑自己无聊,也笑自己将自己看得太重。
其实白凌自己也不想这么无聊的,但这院子里除了他之外唯一还在活动的五色幼鹿自净涪闭关之后就没了影踪了,他找了半日,无论怎么找也找不到,然后也就放弃了。
不论那只五色鹿现下在哪里,只要净涪还在,那只五色鹿就一定没有远离。
而等到净涪出关,想来那只不知道躲在哪里的五色鹿就会自己出来了。
一切,等净涪出关了就好。
事实上,被白凌惦记了片刻的五色鹿并没有去哪里,它就守在净涪所在的梢间之外。
而白凌没有发现五色鹿,一是因为五色鹿没有心情见他,二也是因为他的修为不够,看不出五色鹿的所在。
净涪佛身知道白凌和五色幼鹿在外头等着他,但他全不在意,还放任心神徜徉在冥冥虚空之中,随性而自在地参悟佛理。
到得他饱足地从定境中出来,他也不出门,甚至都不去动他面前一字排开的那五片贝叶,而是起身转到了案桌的另一侧,拿了清水、墨条、金粉过来,调出一砚台的墨汁,才提了笔,铺了纸,开始誊抄经文。
他誊抄的也正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只是他誊抄佛经并不按照经文的顺序,而是随性而为,想誊抄哪一分就誊抄哪一分,并没有什么拘束和限定。
所以待到净涪佛身停笔,被他分门别类摆放在一侧的五堆纸张就有些高低不一。如果有人一张张细看过去,他还会发现,哪怕是同一张纸张上的不同文字,都不一定会是同样的字体。
太过随性了,完全没有规律可言。
这样的纸张拿出去,不论是谁见了,怕都会被惊得瞠目结舌。而若是清镇大和尚,他怕还得会挨上一次训斥。
可是净涪佛身却没有太放在心上,他甚至还将这一张张纸张拿来,自己细细赏玩过。
见到得意之处,他还会拿手指在纸张上轻轻摩挲,慢慢回味。偶尔兴起,他更会拉了净涪魔身或是本尊来,跟他们炫耀也似地阔谈一番。
每每到得此时,他还会将自己当时的心情、心境等等状态和净涪魔身与本尊统统都交代了一遍,听得魔身和本尊连眼皮子都没往他那边撩过一眼。
可惜,这样简单的拒绝,没能真的让佛身放弃。
顶多也就是让佛身安静一下而已。
佛身安静了那么一两日之后,就会故态复萌。仍是入定神游,神游归来后又是磨墨提笔誊抄经文,誊抄完成后还仍旧拉着净涪本尊或是魔身来说个畅快说个得意。
如此循环往复,仿佛没有个尽头。
佛身是难得表现的放肆任性,而净涪本尊和魔身也是同样难得表现出来的包涵和纵容。
这样的日子过了一月有余,然后忽然有一天,自定中醒来的佛身并没有像往日一样起身去磨墨,而是低下了头,望向摆放在他身前的那五片贝叶。
贝叶上鎏金的文字仍旧金璨夺目,可比起佛身将它们取出来的那一日来,这五片贝叶上的文字还要更凝实厚重了些。
只是这样的变化,也很是微小,等闲人轻易看不出来罢了。
魔身和本尊却也顺着佛身的目光看了一眼那五片贝叶。
本尊犹自可,并不觉得如何,魔身却是微不可察地舒了一口气,眉眼也都悄悄舒展了些。
佛身没往魔身那边递过一点视线,却暗自弯了弯




重生之出魔入佛 分卷阅读661
唇角,才抬手将那五片贝叶了起来。
佛身动作确实隐蔽,但佛身、魔身和本尊三身一体,佛身的这些小动作如何又瞒得过魔身去?只是魔身若真要追究,佛身会不会如何暂且不论,他自己也必得沾上一身泥水。
所以魔身心气一运,到底紧紧关上了嘴,一个侧身,再不去看佛身。
佛身又是无声一笑,直等到本尊轻飘飘地看了他一眼后,才敛尽心头种种杂念,凝神而正色地道:‘我开始了。’
说话间,他的手上便拿出了两个随身褡裢来。
这两个褡裢大小看着都一样,但其实极不相同。
这两个褡裢,一个出自妙音寺,这一路都在净涪身上;一个出自静安寺,不久前才被清佰大和尚交到了净涪手上,自然是很不相同的。
见得佛身摸出了这两个褡裢,又听得佛身在识海中如此说话,净涪本尊和魔身也都齐齐一正神色,目光安静但专注地望着佛身。
佛身却不在意。
他打开褡裢,往里看了一眼后,探手摸出一根拇指长短的小圆棍在手。
佛身拿手掂了掂木材,见这位置不够,便从蒲团上站起,转到了书案的另一侧宽阔的位置上席地坐下,才将那一根小圆棍放在地面上。
那原本不过拇指长短的小圆棍才刚刚落地,便像是解开某层束缚一样,不断延展、拉伸、膨胀。
等到这一阵变化停止,摆放在地面上的,就是一根两人高环抱宽的金黄色木材。
木材与生俱来的金黄色极其璀璨夺目,形同黄金,而那木材上还铺展着一条条细密绵延的几近祥云一样的纹路......
‘万年份的......’
‘佛降木。’
魔身和本尊一前一后完美接洽地将他们眼前的这一根木材说了个明白。
佛身也是一点头。
魔身嗤笑了一声,‘除了这一根之外,那褡裢里还有两根一般模样的吧?呵呵,这清佰倒是够舍得的啊。’
作者有话要说:好了,亲们晚安。
最后,谢谢忘羡鸿湘亲的地雷,谢谢支持哈。
第416章
416
净涪本尊没开口,佛身也不接话,倒都叫魔身一人说完了。
‘他们静安寺下了这么重的本......’魔身转头望向那边拿着木材仔细观察的佛身,‘你到时候不会真的将剩下的材料给他还回去吧?’
佛身摇了摇头,极其坦然地道:‘剩下的,就是我们出手的酬劳。’
听得佛身这么一说,魔身反倒来兴了,他扬着唇,似笑非笑地问道:‘哦?你答应给他们静安寺雕像,不就是为了了结那片贝叶的因果么?怎么,这会儿就跟人讨要起报酬来了?’
佛身却还是表情平静,他道:‘我不是还了他们一部《佛说阿弥陀经》了么?’
说到这里,佛身顿了一顿,才继续道:‘一部完整的《佛说阿弥陀经》换一片仅有一段经文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不是很恰当么?’
是很恰当啊。
魔身满意地笑了笑。
倒是一直沉默的净涪本尊在此时抬头往他们两个身上扫了一眼。
也不去说那圆成在藏经阁那地儿留下的《佛说阿弥陀经》到底能不能与那片《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贝叶等值,单只说说《佛说阿弥陀经》与《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贝叶的去向,或者说,看看他们静安寺与净涪双方各自的获。
那片《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贝叶可是实打实地落到了净涪的手上,而那部《佛说阿弥陀经》却只是在静安寺众僧面前昙花一现,又很快隐去了。藏经阁当时的大和尚小沙弥数目不少,可别说将那部《佛说阿弥陀经》拿到手了,连摸都没有摸到过。这又怎么比?
怎么能比?
佛身似乎也有所觉,他笑了笑,双手合十,眼睑微垂,面色平和间夹杂着些许叹息。
‘到底还是缘法未至啊......’
这回,别说是净涪本尊了,连魔身都懒得理他。
既然缘法未至,那么就算他将那部《佛说阿弥陀经》放到静安寺的僧侣面前,他们也只是看一部普通的《佛说阿弥陀经》而已,看不到也窥不见更触摸不到当日圆成在誊抄这部经文时留下的种种体悟。
在这种情况下,远远地看一眼封面和拿在手上珍而重之地一遍遍翻看过,又有什么区别?
不总还得放回去,不总还是没有获?
不过对于魔身和净涪本尊的态度,佛身也没多在意就是了。他微微摇了摇头,然后敛了笑意,低头去看身前的那段佛降木。
仔细打量过这一段木材之后,佛身也不立时就动手,他甚至闭上了眼睛。
在顷刻间,净涪眼、耳、鼻、舌、身五感尽数关闭,剩余一念游离起伏。
五感的关闭,使得佛身隔绝了外间一切影像、声响,如同置身无边孤寂、无边黑暗的环境中。
如此环境,若是定力稍弱的人,怕是几息时间就能濒临崩溃。
毕竟,作为群居动物的人类,总是会尽力在世间、在同类中寻求自身的存在,畏惧被遗忘,害怕被忽视。
可佛身却不在这些寻常人中。
他甚至是享受着这种环境的。
他睁眼,世界的色随着光线入眼,投影在他心底,才有了他眼前的画像;他振耳,世界的声音随着声波入耳,震动在他心底,才有了他耳边的声音;他扇鼻,世界的味道伴着空气入鼻,浸染在他心底,才有了他鼻端的香臭;他探舌,世界的味道和着食物入喉,散溢在他心底,才有了他舌尖处的酸甜苦辣;他伸展身体,世界与他接触,映照在他心底,才有了外物的软硬厚薄。
他掌控着整个世界。
佛身沉浸在这种感觉有些久了,久得魔身都有些看不过眼,不太耐烦地掷了一句话过来道:‘醒醒吧你,世界可不止你一个人!’
佛门的佛理就是这一点麻烦。
太过诱惑人。
倘若哪个人掌控力不足,又真将自己当成世界的主宰,以为自己真能掌控这一切,就是自寻死路。同样,在这样特殊的环境里,如果有谁心境不够坚韧,怕也得在这样的无边孤寂无边黑暗中崩溃。
被魔身这话当头砸下,佛身却没什么不耐,他五识依旧关闭,意识却往魔身和本尊那边一转,带着些笑意应道:‘是,我就醒了。’
说完,佛身意念沉寂,外界所有一切映照在他心上的东西全数消失,只余他自己的心在那无边孤寂的黑暗中悠悠起伏。
不,并不仅仅只是佛身他自己,这样的可怖环境中,还有净涪本尊和魔身。
在这一种特殊环境中,净涪本尊、佛身和魔身之间的联系格外明显,明显得仿佛只要他




重生之出魔入佛 分卷阅读662
们愿意,他们就能重归一体。
可惜,他们三身都知道,这不过就是错觉。
已经分化出去了的,即便根源还在,想要圆融归一却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这一次,没有谁再来催促佛身。然而,佛身却没有再在这种玄微感觉中停留。他念动,便有一缕无量光自这无边孤寂无边黑暗的特殊环境中亮起。
说是亮起其实也不对,因为这一缕无量光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它亘古存在,却在这时候才被净涪佛身照见而已。
1...207208209210211...4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