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米糕羊
每个棒状物的末端都连着粗硕的线缆,至于线缆的另一头连接何处就不得而知。
宇文温所在的房间里,还有几个身穿道袍的道士在忙碌,其中最年长的一人头发已花白,身材瘦弱,右臂已经萎缩,蜷缩在胸前。
这位五庄观的道士名叫赵敬明,是今晚实验的主持人,其余道士都是他的助手,或者说实验员。
晚上九点三十分,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结束,赵敬明和林有地交谈了一会,随后看向宇文温,坚定的点点头。
宇文温也点了点头,随后将视线转移到那罐状物。
赵敬明走到一旁,伸左手去拉墙上的闸刀,却因为力气不够,居然没拉动。
旁边几名助手见状赶紧上前要帮忙,却被赵敬明推开。
倔老道再次用左手去拉闸刀,终于将其合上,与此同时,大厅里那罐状物忽然发出奇怪的声音,嗡嗡作响。
这声音,对于在场大部分人来说都不陌生,宇文温也不例外。
这是高压电的电流声。
宇文温随后想到各种漏电事故现场的惨状,只觉后背凉飕飕,他的技术人员实际上无法有效驾驭高压电,所以不但电力设备的实用化成果寥寥无几,实验时还经常出事故,所以
他的目光随后投到眼前铁窗(铁网)。
宇文温所在的房间,除去地板,实际上就是个铁笼,以作防护设施,这铁笼就是法拉第笼,而铁窗就是铁笼的一部分。
法拉第笼可以屏蔽电流,甚至防雷击,一旦大厅里那玩意运行时出什么意外,靠着这道铁网护体,宇文温不会被电流击中,不会变成世界上第一个被电死的皇帝。
当然,这个时代没有法拉第,所以法拉第笼这一名词是不存在的,但原理却不会变。
宇文温此时要亲眼看一看,看看电弧炉如何炼铁。
两年前,他收到五庄观的申请报告,赵敬明等道士申请调拨资金,以便研究电弧炉冶炼技术,以求做到用电弧炉炼钢。
当时,宇文温对此项技术持怀疑态度。
但又不好回绝,怕打击大家研究技术的狂热之心,于是要求道长们先拿出电弧炉一些可以实用化的成果再说,因为电学研究是吞钱的无底洞,没有实用化前景的技术,他不想浪费钱继续投资。
道长们马上就拿出成果,那就是用电弧炉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无意间发现的电石。
将煤炭放入电弧炉,电过之后就获得电石,这东西会和水发生反应产生可燃气体,能够用来照明。
宇文温对这一成果感到无语,因为他还记得电石,听说过电石灯,却不知道电石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结果被道士们弄出来了。
仅以生产电石而言,所用电弧炉运行时不需要过高的电压,也就是说生产成本不高,于是第一座电石工厂在黄州出现。
之所以选址在黄州,原因自然是只有黄州巴水河段,才有天下唯一一座常备的大功率水力发电站(对外保密)。
为了维持这座水电站正常运转,宇文温每年都要自掏腰包,为水电站花掉至少五十万贯(包括实物折价),但电站在经济上的收益却寥寥无几,某种程度上来说等同于鸡肋。
在此之前,水力发电站发出来的电,因为无法有效控制电流电压,无法精细运用,除了供应光黄道的电报线外,就只用来做科学研究。
而电弧炉生产电石工艺的出现,让发电站有了用武之地。
批量生产的电石,可以用于电石灯,电石灯虽然用起来也不省心,还有异味,但却是相对低成本的灯具,大规模推广之后,照亮了无数矿井,还被用做航道灯。
夜航的船只夜行的轨道马车也可以用电石灯,所以,随着采矿业航运业的蓬勃发展,对电石的需求渐渐变大,这是宇文温事前没有想到的。
电弧炉技术,让水电站多了一个用武之地,道长们用实验成果证明,这技术看起来发展前景不错。
所以,现在他要亲眼看到电弧炉炼出液态铁,才会决定是否追加拨款支持研究,并且调拨资金扩大发电站的发电能力。
眼前,大厅里的那个罐状物就是电弧炉,炉膛里放着的原料主要是大冶出产的铁矿石,以及一些辅料,宇文温对此确认无误,那么按照电弧加热的理论,这个电弧炉应该能将炉里的物料熔化为铁水。
具体来说,是液态熟铁。
时间流逝,不知过了多久,赵敬明道长喊了一声开始,于是大厅内的几名技术员,在电弧炉边上忙碌起来。
房间里,宇文温应要求戴上了黑色的玻璃眼镜,眼前一片漆黑,只有些许灯光朦朦胧胧。
忽然,一道亮光出现在视野里,宛若一眼明亮的泉水,缓缓的向外流淌,但这明亮的泉水流得很慢,宛若胶状物一般,看上去黏糊糊的。
与此同时,一股热气迎面扑来,虽然不至于灼面,但暖暖的感觉很明显。
至此,宇文温已经知道了答案。
生铁和熟铁,当温度超过熔点之后就会熔化,生铁水的流动性不错,真的像水一般流淌,所以能够用于铸造。
熔化后的熟铁,虽然也是液态,流动性却不怎么样,所以要想以熟铁制造铁器,不好铸造,需要锻造,也就是锻打。
此刻,电弧炉炼铁完毕,于是炉体在技术员的操作下倾斜,向一旁的容器倒出铁水,这铁水是生铁水还是熟铁水,一目了然。
宇文温取下黑色玻璃镜,却见道士赵敬明眼巴巴的看着自己,其他几个道士亦是如此。
很明显,结论只有一个。
做得不错,朕很欣慰。宇文温点点头,看着道士赵敬明,又看看其他人:朕决定了,大家继续研究电弧炉炼钢吧。
听到天子的这个决定,道士们双拳紧握,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而道士赵敬明先是一愣,随后眼眶发红,忽然手舞足蹈起来,不断放声大喊。
此举过于癫狂,其他道士心中大惊,正要上前劝阻,却见赵敬明忽然冲到铁窗前,左手抓着窗格,一边摇,一边嚎啕大哭,泪流满面。
哭泣中,赵敬明似乎在呼喊着一些名字,亦或是道号,观其模样,似乎是在告慰某些人的在天之灵。
如此君前失仪可不好,林有地想要上前,被宇文温抬手制止:让赵道长哭吧,哭出来,心里舒服些。
看着这个嚎啕大哭的老道士,宇文温感动不已,眼眶竟然也开始发热。
道士赵敬明,自从见识了电流的奇妙,以及电弧灯的绚烂光辉之后,便为电学所吸引,和其他同道一起,誓要研究这玄而又玄的雷霆之力。
十余年过去,当初和赵敬明一起修道的第一批道士,就只剩下赵敬明一人。
其他人,并不是知难而退,并不是中途转到其他研究,而是死于各种电学的实验事故——电流猛于虎,杀人于无形。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电学玄而又玄,无数次实验,参与研究的道士们都是在死亡边缘不断试探,即便是幸存的赵敬明,也因为一次触电事故而导致右臂萎缩,变成残疾。
但即便如此,赵敬明没有退缩,而许多道士也不顾危险,加入了研究小组,继续去世道友们的未竟事业。
殉道者的名字,刻在冰冷的墓碑上,但更多的人总结经验教训,继续摸索着电学的荆棘之路。
可以说,正是无数人的生命,铺出了这个时代电学的发展道路,即便研究的进度不如人意,道士们依旧狂热无比。
他们不是为了研究长生不老,不是为了炼制仙丹,纯粹就是为了研究雷霆之力。
说这些人是疯狂科学家也罢,殉道者也罢,那份置身死于度外也要把探索未知的执念,让宇文温肃然起敬。
科学技术的进步,离不开这样的疯子。
所以,他不忍心为了省钱就直接否决赵敬明等人的申请,这样的做法太残酷,现在,宇文温看着嚎啕大哭的赵敬明,想要安慰一下,却不知该说什么。
他能做的,就是继续调拨资金,支持道士们研究电弧炉。
电弧炉技术再发展下去,何时能成功炼钢,最乐观的赵敬明也说不准,也许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都说不定。
道士们要想继续研究,就需要雄厚财力的人给予长期支持。
宇文温就是这个人,唯一的一个人,他的态度,决定了赵敬明及其道友们的执着,有没有成功的那一天。
看着嚎啕大哭的赵敬明,宇文温示意旁人将其扶起,好好休息,然后转身走出房间,向跟在身边的林有地说道:明日,你就带着赵道长去办手续,马上按流程申请拨款。
对于他来说,既然道长们连死都不怕,自己又有什么理由害怕烧钱?!
第二百二十四章 开局一艘船
午后,巴口港,码头上一如既往繁忙,高大的蒸汽机起重机轰鸣着,将码头边货船上的货物吊起,然后放在码头上,准备就绪的苦力们,在工头的指挥下将这些货物搬上各辆马车。
自从蒸汽起重机在港区投入使用,各搬运队的生计受到影响,因为这些庞然大物的装卸能力很强,一次性能够吊起百余斛货物,使得人力相形见绌。
但蒸汽起重机的缺点不是没有,因为动作缓慢,不适合小重量近距离频繁搬运,算起成本来,这样的活由苦力来做会比较划算,装卸效率也高。
于是,经过最初的磨合之后,巴口港和其他使用蒸汽起重机的港口一样,出现了起重机和搬运工协作的情景。
船只卸货时,由蒸汽起重机负责将货物从船场搬到码头,然后搬运工们再用蚂蚁搬家的方式,将货物装车运走。
只要指挥得当,两项工作可同时进行相互配合,确保了码头上货物的装卸效率。
不远处,宇文维乾看着码头上的一片忙碌,又看看巴口港这既熟悉又陌生的景象,感慨起时光流逝。
他从小在西阳长大,小时候父亲时常带着他和兄弟姊妹们来巴口港玩,所以对于巴口港再熟悉不过,港区边上那著名的大风车,是他童年美好的回忆之一。
现在,当年的孩童长大了,而巴口港也长大了,变得愈发繁荣起来,港区扩大许多,栈桥向江面又延伸了许多。
这都是父亲为黄州打下的基础,而父亲像他这般年纪时,就已经开始施展拳脚,励精图治。
宇文维乾想到这里,只觉信心满满,作为大周皇子,他要有一番作为,不能比兄长们差。
见着前面港区官署旁,有一门面挂着航务办事处的牌匾,身着便装的宇文维乾走了过去,几名随从紧随其后。
刚进正门,便有接待员迎上来,热情的问有什么可以效劳,宇文维乾道明来意,于是开始在这里洽谈业务。
今日,宇文维乾改头换面,以某船队少东主的身份,到巴口港的航务办事处办事,要咨询如何行事,才能参与到轮船招商局的火轮船航运中去。
接待他的是一名办事员,听得来意,熟练的将几份资料递交给他,然后问道:不知郎君之前可是黄州商会的登记船主?
不是,我们自己做行商,用自己的船跑航运。
原来如此,这样一来,郎君若是有意参与火轮船航运,须得在本处登记,然后填表办事员说到这里,解释道:当然,填表只是第一步,郎君的财力必须达到要求,而且得有保人
办事员一边指着办事章程上一边解释,宇文维乾虽然早已将办事章程背得滚瓜烂熟,但依旧做倾听状,时不时问几句,以表示他是很有诚意的。
作为皇子,宇文维乾当然不缺钱,他是皇后亲生,太子同母弟,怎么可能会缺钱。
宇文维乾如今未满十八,尚未成家,也不需要经营什么产业,之所以要如此行事,是为了完成父亲布置的作业。
作业的题目叫做《开局一条船,作业的内容,就是让宇文维乾作为一个小小船队的少东主,以租用一条火轮船为开局,要在十年内做到家财百万贯。
当然,这只是模拟创业,不是真要宇文维乾靠着火轮船航运养家糊口。
宇文维乾只需要将实现这一目标的计划制定出来,确保计划有可行性,细节经得起推敲,然后面对父亲的提问能够做出相对合理的解释,就算合格了。
听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好像也不难,但宇文维乾却知道这作业可不简单,如果不认真准备,是过不了父亲提问那一关的。
制定创业计划,需要收集大量信息,关于航运的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如此才能推算出各种成本,根据长江沿岸地区的各种特产及价格,制定自己的航运线路,然后才能以此创业。
做买卖就是低买高卖,所以一个行商对于各地价格必须了若指掌,还要想办法降低成本,以便实现利润最大化。
即便行商的运输工具由马车帆船变成了火轮船,道理依旧不变。
为此,宇文维乾光是看资料都看了半个月,这些资料可是黄州商会的特供,若换做寻常商贾,可都会将这些资料当做家传宝贝,不轻易与外人知晓。
现在,宇文维乾满怀信心,按照初步拟定的计划付诸行动,先问清楚参与火轮船航运需要何种条件,然后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拟定第二阶段的创业计划。
总而言之,按照父亲的说法,就是开局一艘船,利润全靠赚。
。。。。。。
行宫,睡了个大懒觉的宇文温正在吃午餐,这几晚他都在外面鬼混,到了早上才回来,蒙头就睡,使得尉迟炽繁有些不解。
她当然知道宇文温不是去外面沾花惹草,而是在某几个工场转悠,大概是在琢磨什么奇奇怪怪的玩意。
只是身为一国之君,经常夜不归宿,总是不好。
此时,尉迟炽繁陪在一旁,见着宇文温有些睡不够的样子,欲言又止。
怎么了?为夫是去做调查,要来个眼见为实,免得决策失误,这没什么的。宇文温笑道,三两下将汤水喝完,长吁一口气:爽!
二郎,难道工场里还有谁敢欺君么?
你说呢?
对于宇文温的反问,尉迟炽繁识相的说不会。
不会?当然不会,但文字游戏可就说不准了。宇文温笑了笑,举个例子:
譬如,一个工场,一百台机器,有三十台老是出故障,于是故障率为百分之三十,对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