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米糕羊
如今他亲自前往周国,觐见周国天子,见到了当年带兵攻入典冲的那个人,相互间谈话气氛十分融洽。
宇文温并不打算让范梵志有来无回,反而热情招待范梵志,以此向南洋诸国诸邦表明一个态度,那就是跟着周国走,好处大大的有。
林邑国国土为日南郡故地,按说周国要将其铲除,恢复故土,但两国却冰释前嫌,携手发财,这在南洋其他国家(姑且都算国家)看来,就是一个最有说服力的事实。
统一中原的周国既然容得下林邑国,那么对别的南洋国家就更不会有企图,而与周国做买卖确实很划算,所以南洋诸国对于周国的好感与日俱增。
在市舶司和南洋贸易公司的牵线搭桥下,才有了诸国使节齐聚广陵觐见大周天子的盛况。
宇文温作为东道主,带着范梵志和其他使节在广陵城里游玩参观,让对方见识到中原都会的繁华,以及强劲的航海及手工业实力。
以此让对方深刻体会到和周国做买卖会有何种美好的钱途。
宇文温不会为了给脸上贴金搞什么万国来朝的把戏,也不会为了炫富,就让人用绸缎把广陵城内所有的树都裹起来。
他就是直接让对方见识周国软硬两方面的实力,让对方脑子清醒些。
周国有庞大的贸易船队,满载各种货物到南洋开展自由贸易,周国也有庞大的舰队,可以满载士兵抵达南洋沿海地区,开展友好的访问。
宇文温觉得自己做到这两点就足够了,一上来就让对方看炮决,太简单粗暴,不和谐。
所以他今日带着太子一起招待各国使节,极尽睦邻友好之能事,还让太子给各位使节敬酒,面子可是给得很足。
对于周国天子的热情招待,范梵志和各国使节激动万分,他们没想到中原天子这么热情,见着天子甚至亲自弹奏琵琶,范梵志和使节们纷纷请求起舞助兴。
主宾关系融洽,厅内气氛愈发热闹,但在座有几位就觉得颇为尴尬。
来自极西之地波斯国的使节,此时也在座,他们见着其他使节纷纷出场起舞,知道自己不能干坐着,也该上场跳几下助兴,毕竟周国的天之子都亲自弹起琵琶了。
琵琶这种乐器在波斯也有,相应的舞蹈自然不少,但波斯使节不确定自己要是跳起舞来,周国的天之子能否接受。
若只是不会欣赏也就算了,万一不经意间有什么动作引得对方不快,进而导致此次出使失利,那可是得不偿失。
正纠结间,曲舞结束,宇文温见着波斯使者有些尴尬的样子,喝了杯酒,借助通事问道:贵国位于极西之地,方物与东方截然不同,朕未能西行一睹为快,不如在此介绍一二?
见着宇文温发问,得了个台阶下的波斯使者很识相,赶紧答道:不知尊贵的`天`想知道些什么呢?
宇文温思索片刻,问道:不知如今的沙漠国也就是有狮身人面像的那个国家,如今是贵国治下,还是罗马国治下?
第一百三十七章 教导
夜,行宫,宇文温正和儿子宇文维城宇文维宁交谈,今日他和太子宇文维城接待南洋诸国使者,席间谈起很多事情,现在,是宇文温答疑的时候了。
一肚子疑问的宇文维城,最想知道的一件事,就是皇朝如何应对林邑国,他问道:父亲,日南故地真的暂不考虑了么?
宇文温答道:那不是为父要考虑的事情,饭要一口一口吃,吃太快,会噎着的。
可是,可是皇朝水师实力强劲,要浮海远征灭掉林邑国已不算困难,更别说南洋贸易公司自己就有髡军,收复日南后靠着髡军常驻平定叛乱,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对于儿子的看法,宇文温当然要反驳:主要问题不在于此,你们看看
他指着舆图上的交州地区:欲定日南,先定交州,欲定交州,先定广州,欲定广州,那么就得控制浈水水道,以及大庾岭道,一旦岭表有变,官军便可自洪州南下,火速平乱。
问题在于洪州至广州有千里之遥,交通必须便利,沿途州郡局势稳定,官军出击才能迅速有力,然则这一线沿途多山,无数俚僚蛮部聚集,想要平靖,谈何容易。
广州不稳,交州便不稳,交州不稳,纵使在日南故地有驻军,驻军也不过是涸辙之鱼,迟早要完。
交州不稳的话,再向南扩张国土,这些国土不过是一粒粒露水,太阳出来了,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所以,经营交州才是关键,但交州想要经营好,又谈何容易。
宇文温说到这里,指着南中地区:你们看看,南中之于交州,类似哪里?
呃宇文维城沉吟片刻,答道:莫非是上游荆州之于下游扬州?
没错,还有,广州之于交州,类似何处?
宇文维宁见着父亲看向自己,想了想答道:淮南之于江南?
对,这就是重点,南朝数百年,均有荆杨之争,而淮南是为江南屏障,要想守住江南,就得先守住淮南荆州,交州亦是如此。
同样,若要平定江南,必然先取荆州淮南,如此一来,取江南便如探囊取物。
宇文温说完,伸右手去拿案上镇纸,只用拇指和食指,就将镇纸拿(捏)起来。
镇纸是交州,拇指是广州,食指是南中,你们看看,若只有一个手指,如何拿得住镇纸?
交州有事,广州驻军浮海西进增援,南朝数百年来俱是如此,然则一旦广州援军出事,交州局势便一发不可收拾,若此时,上游南中又有一军顺流而下,那么交州局面还有挽回的余地。
经营交州,来日方长,而交州稳定的好处,不止一个。
宇文温右手依旧拿着镇纸,抬起左手,用左手食指指着右手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空隙:镇纸是交州,拇指是广州,食指是南中,那么,它们围成的一个圈里,是什么地方?
兄弟俩同时回答:是桂州。
没错,桂州,桂州位于广州上游,一旦有事,下游不得安宁,而要经营桂州,就得将其包夹,那么交州和南中,便是关键。
桂州经营好了,其北洞庭湖区潭州总管府就稳了,不是么?
而桂州与广州分处岭表西东,这两处稳了,岭表局势就稳了。
宇文维城和宇文维宁听到这里,恍然大悟的点点头,宇文温继续说下去:言归正传,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只有交州稳定,日南故地才会稳定,在那之前,急着收复日南,必不得长久。
正如人吃饭需要时间消化一般,岭表广州桂州,还有交州南中,无百年之持续经营,不足为中原所属磐石之地。
宇文温放下镇纸,感慨道:人生苦短,父亲是看不到那个时候了,你们努力些,待得天下平靖,在太庙焚香祷告,让父亲知道。
这种时候必须父慈子孝,为父感慨人生苦短时日无多,做儿子的要是无动于衷,那就是大不孝,宇文维城和宇文维宁反应很快,赶紧表态:父亲春秋正盛,必然长命百岁!
嗨,人终有一死,未来,还得你们兄弟齐心协力。宇文温笑着摆摆手,他看得很开,以后世的科学技术都不能保证一个人活到百岁,在这个时代,又谈何容易。
至高无上的皇权让人迷醉,而有了权力,就有了美人,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的生活,宇文温当然甘之如饴,但重金属严重超标的所谓仙丹,他是不会吃的。
人生七十古来稀,宇文温觉得自己能活过七十岁就不错了,更别说一个皇帝若活得太久,反倒成了王朝的巨大隐患,现成的例子就是梁武帝萧衍。
收起感慨,他开始向儿子介绍国际局势,日后无论是谁继位,作为他的继承人,眼界不能和历史上的那些皇帝一般窄。
最好的例子,就是解决突厥,突厥分东西,而西突厥又和波斯及罗马有纠葛,周国若想较为彻底解决突厥及草原游牧民族的问题,找帮手是必要的。
现成的帮手就是波斯,如果两国可以东西夹击突厥,那就能事半功倍,这也是宇文温隆重接待波斯使者的原因。
提到了波斯,就不能不提波斯的宿敌罗马,虽然两国争斗和宇文温无关,他也管不了,但这两个国家鹤蚌相争,却让另一个势力渔翁得利。
正如历史上宋辽两国相争,结果便宜了金国那样,波斯和罗马的不死不休,导致的结果就是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当然,这也和宇文温无关,但他希望儿孙们能注意鹤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问题,不要走上原本历史里唐朝的老路。
唐朝灭了百济高句丽,结果便宜了新罗,辽东地区还弄出个渤海国,与此同时契丹慢慢做大。
唐朝压制南中爨氏,扶植六诏之一的南诏,结果养虎为患,最后丢了南中不说,连蜀地交州地区都饱受南诏袭扰。
唐朝灭了突厥,结果又有后突厥,后突厥完蛋,草原依旧有霸主,薛延陀回鹘等势力走马灯上场。
唐朝压制吐谷浑,结果便宜了吐蕃,随后吐蕃崛起,占了陇右袭扰蜀地不说,甚至攻破长安,之后年年进犯关中打草谷,搞得唐军年年防秋。
这就是历史教训,宇文温无法直接说出来,所以只能通过不断的教导,让儿子们意识到这个问题,吸取教训。
打铁还得自身硬,若成日里想着搞平衡,扶一派打一派,这种做法迟早玩脱,来个养虎为患。
宇文温要让儿子们知道,无论是辽东交州南中还是草原,要彻底解决问题,就只能靠自己的国富民强兵精粮足。
靠种地,那点粮食能撑得起四处开边持续数十年?当然不能,所以得靠海贸来补贴开支。
宇文温说到这里,加重了语气:父亲辛辛苦苦搞海贸,不仅要开源,还要给国家和百姓拓展一片新天地,要持续数十年的经营,收益才会越来越大,日后,你们当家做主了,若是有谁说海贸劳民伤财,建言朝廷禁海
这种人,不是蠢就是坏!
,
,
第一百三十八章 门道
洗脑,就得从小时候做起,宇文温长年累月向儿子灌输海贸的好处,不只是夸夸其谈,如今他手里就有详实的数据,来证实自己所言非虚。
但这些资料中的几组数据,却成了宇文维城和宇文维宁疑惑的来源。
兄弟俩的问题,就是交州及南洋稻米北运淮南销售的行为,实际上并不划算,为何朝廷还要如此行事。
这个问题,涉及到海贸的核心:风险和收益,实际上问到了点子上,宇文温见儿子有自己的想法,能问出关键性的问题,心里很高兴,于是进一步作出解答。
航海风险大,一艘船好不容易出海跑一个来回,就该运送一些高价值的货物,譬如香料奇珍异宝或者蔗糖等等,若是运粮食,航行里程超过一定距离后,等同于高风险低回报,对于海商来说是不划算的。
交州稻米,从龙编港启运,运到广州或者福州地区,这买卖做得,但若要继续北运,运到长江以北地区,还要以低价出售,这买卖只能说不亏。
所以朝廷才推行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海商将交州稻米运到淮南(在广陵,淮口等海港卸货),此举不是为了做买卖,而是为了压低两淮(淮水下游地区)及江南的粮价。
压低粮价之目的,不在此次讨论之列,宇文温要告诉儿子将大量交州南洋稻米北运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维持足够的货运量,养活大量船队及相关从业人员。
为什么要这么做?道理很简单,海贸的关键在海运,只有当海贸的货运需求持续增加时,才会有越来越多的船只参与到海运之中去。
只有海运业壮大,航海技术及整体水平才会有飞速发展。
宇文温先问儿子宇文维宁,问当前海贸的方式是怎样的,宇文维宁拿出笔记本,将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说出来。
传统的海贸方式,是海商自己弄一艘或者几艘船,然后招募人手,购入货物,然后用自己的税收操纵自己的船出海,运自己的货物前往目的地。
然后在目的地销售货物,换得当地特产,再前往其他地区销售,获取利润。
这种经商方式,不仅限于海贸,实际上就是传统的行商经商方式,仅就海贸而言,这样做的成本很高。
造船及船只的日常维护保养要花钱,养水手要花钱,对于船老大以及熟悉航线的老手还要加以笼络,出海后,出现人员伤亡还得给抚恤,这都要花钱。
所以海贸的关键是要有船或者船队,能够相对平安的完成贸易航行,这可不是随便谁都能做的。
但现在,因为有了南洋贸易公司牵头,海贸的方式多了一个,那就是委托运输。
就船的归属来说,就是造不如买,买不如租。
自己募集工匠收购木材造船,费用很高,如果直接买船,花费相对就低许多,而若是租船,费用就会进一步降低。
船是这样,水手船员也是如此。
源自黄州的镖行,让行商的经商方式有了变化,他们可以雇佣镖队护送自己及货物前往目的地,而自己不需要养着一支护卫队伍,节省不少成本。
基于这个道理,如今海贸也有了专门从事保镖和送货的商社,海商们可以花钱请这些商社出人出船,将他们及货物运到目的地,自己却不需要养着一支船队。
这种专门从事海上运输的行业,就是海运业。
从事海运的船队,只负责运输货物及人员,船队具备必要的武装,以便击退海寇的袭击,将货物及人员安全运抵目的地,至于船上货物如何销售,与他们毫无关系。
这样的船队,熟悉主要航线的海况,熟悉风信,熟悉沿途各处港口,安全运输的成功率高,而有偿运输服务的费用合理,足以形成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效果。
这是宇文维宁了解的结果,且不说这结果是他自己总结出来的,还是别人代为效劳的,宇文温对儿子能看到这点很高兴,他就这一现象,向儿子进一步解释。
专业从事海运的船队,自己不从事贸易活动,需要雇主雇佣他们运输货物,以此养活自己,正如镖行的镖队需要接活来养活自己那样,海运业要发展,前提是货运量要持续增加。
问题就出在货运量上,因为中原输出的货物,对于外洋诸邦国来说有多少都不嫌多,而外洋诸邦国能输入中原的货物,相比之下少得可怜。
这些邦国能拿得出手(中原需要购入)的货物,无非香药象牙等奢侈品,数量总是有限的,这样一来,中原的海船就会出现半途跑空的情况。
所谓半途跑空,就是指出去(南下)的时候满载,回程(北返)的时候船舱空荡荡。
这一情况,以前不存在,因为海商都是自己组织船队做海贸,来回时海船肯定是满载的,可现在却有些不一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