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世子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薛芳显然对二者都不满,面无表情不答话。

    李星洲只好提醒他“如果再过两月,到酒楼倒贴钱时,你就是想卖,也没人会要了。”

    薛芳无奈,最终决定将望江楼交给王府经营,他则坐享分成。

    李星洲愉快的与薛芳签下文契,然后画押,从此,京城的高档酒楼,几乎尽在王府手中。

    那边绸缪出征,王府好消息不断,镗刀图纸放出后,各地前来的工匠已经多达十八人,大多是南方来的,其中有五人见识过王府的潇钢强度之后放弃了,李星洲也送来他们盘缠,让他们回家。

    剩下的暂时安排在王府后山住下,开始用自己的创意打造镗刀。

    而第一把镗刀,经过王府工匠一个多月的精心打磨,眼见就要成功了。

    上天予以人类最大的恩赐除了头脑,还有灵巧的双手。

    很多人可能难以相信,世界上最高的线膛枪,线膛炮的膛线,是靠手工拉出来的,一门炮的膛线,工匠们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去慢慢雕琢。

    可他们依旧成功做出了线膛炮,这就是人类发展出高度文明的重要原因,也是李星洲想要的精神。

    近年来,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对海洋的研究越发深入,惊讶的发现海洋哺乳动物动物中也有智慧几乎可以与人类媲美的生物。




五百二十六、王府发展
    海豚科中的一些海洋哺乳动物有着高智商。

    海豚科中的佼佼者,称霸世界各个大洋,从巨型鲸类,到大白鲨,再到小鱼虾都是盘中餐的虎鲸,大脑容量是人类的四倍,智商等同人类七岁到十五岁之间,会与渔民合作捕猎,会抑郁而主动搁浅自杀,也会像人类试图与他们交流那样,试图模仿人类的语言与人类交流。

    尝试与人交流时它们模仿的是船只的马达声,因为它们误以为那是人类的语言。

    但就是这样的生物,依旧无法进化出人类一样的高度文明,原因可能多样,但其中一样是可以肯定的,它们没有人一样灵巧的双手,可以用于制作工具。

    它们的生存和杀戮只能靠自身身体素质,所以虎鲸的杀戮技术一直在发展变化,在学习中进步,日新月异,让它们轻而易举到达食物链顶端,在各大洋里横着走,但是之后就不能再进一步。

    可人可以,靠着灵巧的双手,靠着创造工具。

    就跟手工拉膛线一样,手段打磨镗刀也十分困难,但是只要工匠们下定决心,或者以巨大利益诱导,就没什么做不到的。

    到五月中旬,秋儿高兴的告诉他,第一台蒸汽机已经组装完成了,当然使用寿命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

    这点在意料之中,镗刀就是为解决蒸汽机寿命问题而制造的。

    他也和秋儿秉烛夜谈了好几晚,就是关于下一代蒸汽机的问题,气缸将会采用圆形来消除四角应力,同时气缸内部孔径将由第一代蒸汽机带动的镗刀床镗出,这样就能解决使用寿命问题。

    当然,这些都是讲建立在镗刀打磨出来的基础上。

    另外一边,赵四带着铁牛,关仲等人,新炮弹的研究却进入瓶颈,原因很简单,锥形弹头无法控制炮弹的飞行姿态,会导致炮弹脱离预定目标很远,一旦上了距离就打不准了。

    这几天赵四天天住在后院,都快一个月没回家,人也瘦了一圈。

    李星洲去看了好几次,都让他不要有太大压力,慢慢来,可赵四这人跟自己较真起来居然十分认真,硬是死磕在那不走了,连他都说服不了。

    新军那边,有魏雨白的帮助,骑兵的训练终于进入正轨,魏雨白起初也被王府的全身板甲吓了一跳,毕竟工具钢水准的钢铁打造的铠甲,那可不是开玩笑的,若是五十米之外,就连王府的遂发枪也没法确保击穿,更不用说弓弩。

    李星洲还专门让王府工匠照着魏雨白的尺寸为她打造一套独特的板甲。

    三千骑兵,对于景国来说已经是不小的数目了,而且这次留新军守京城,也让魏雨白有更多训练骑兵的时间。

    王府的骑兵全是按照轻骑兵来训练的,所谓骑兵轻重,并不是靠装备重量区分,而是看作战时的功能。

    轻骑兵负责袭扰,包抄。重骑兵则需要正面冲散敌人阵型。

    新军的骑兵不需要冲击正面战场,如果正面冲击,反而会阻碍火器射击。

    所以新军骑兵虽然装备防御力好,却是当成轻骑兵来训练,这点他也和魏雨白交代清楚。

    蒙古铁骑最后的落幕就是败在法兰西的抵近射击中惨败。

    火枪兵,炮兵完全能够接管正面战场,如今李星洲完全相信,天下没有哪只军队敢跟新军正面硬钢。

    新军怕的是对方打不过就跑,难以扩大战果,而这也就是新军三千骑兵存在的意义。也是十八世纪世纪火器战场上活跃着众多胸板甲骑兵的原因。

    狄至也看得很透彻,曾经向他建议不要留八百全板甲骑兵,应该全部改成半重装的胸板甲骑兵。

    李星洲听后很欣慰,显然狄至已经逐渐理解新军的作战理念,但他还是拒绝,八百全身板甲骑兵是最后的保险。

    王府一切照常,在李星洲准备去康王府赴约的时候,宫里又发生一件大事,翰林大学士陈钰再次跟皇上在御书房内争执,理由还是老生常谈的话题。

    反对孟知叶,程禁等人奉命著书的事,结果这次皇上真的生气了,震怒之下将陈钰贬为庶民,除去翰林大学士之位。

    这次风波没有冢道虞那么大,而且因为很多人早有心理准备,陈钰顶撞皇上已经不是一次两次。

    李星洲听闻后心里叹气,这老头就是死认真,不松口

    明明那么大年纪,都快善始善终,却还不惜身,就算舍去一身功名利禄,也要坚持自己的真理。

    陈府就在隔壁,没有大将军府那么避讳,当晚李星洲就去看他。

    陈钰倒是面色如常,还说什么他早料到如此之类的话。

    李星洲笑道“要是早料多,陈大人就该脱身。”

    “脱身不了,脱不了”他摇摇头“老朽只认理,王爷是认事,所以有做事的人,就要有认理的人,功名利禄,不过过眼云烟。”

    李星洲不再多少,说了一会儿话,然后放下礼物离开。

    来到门口的时候,送他的是陈钰的长子陈文习,他脸色犹豫,似有所求,李星洲就道“陈叔若是有事,不妨直说。”

    陈文习犹豫再三之后,不好意思的道出实情,因为父亲罢官,没了俸禄,加上顶撞皇上,众多亲朋好友,官场同僚也不敢与他们往来,如今陈府已经逐渐入不敷出。

    加上还要经营生意清冷的咏月阁,更加难以为继,他想将咏月阁转卖出手,想问问王府买不买。

    李星洲一下也不好做决定,因为如果要买咏月阁,至少也是几万两的生意,还有后续能不能赚钱的问题。

    于是推脱之后回去找诗语商量。

    第二天一大早,与康亲王约定的日子到了,李星洲已经迫不及待。

    一大早在阿娇服侍下梳洗打扮,吃了早饭,然后去王府马厩喂好眉雪,后山也接连传来赵四试射火炮的生意。

    随后,他派人去城外新军大营把狄至叫回来。

    狄至骑快马到王府见他后听说要去康王府,也是一脸懵逼。

    “王爷去王府寻常不过,可可这和属下有什么关系”狄至问。

    “关系大了,你与我随行。”李星洲对一脸懵逼的狄至道,然后将准备好的一些礼物挂在他的马鞍上“等下到了康王府,就说这些是你送的。”

    “哈”狄至一脸懵逼,但还是点点头,虽然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



五百三十、口碱
    下午,王府后山,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王府工匠中重要工匠都汇聚于此。

    一个时辰前,康亲王带来了他的爱妾周丽,还有永明郡主随行,诗语安排了隆重的招待。

    康亲王大概对他的七奶奶说了什么,这次见面显然比昨天拘谨了很多,大概是关于他身份之类的东西。

    李星洲也没太在意,带着阿娇和诗语热情招待他们夫妇。

    随后周丽准备在后山为他们展示了自己家传的制琉璃制造技术。

    她只是带了一桶细腻的河沙,还有一个白色小袋子,一根奇特铁管,好几个不大的陶瓷深炉,呈褐色,圆柱形,很深。

    李星洲亲自为她提东西,众人来到后山的窑口,初春的天气很好,在场之人很多。

    赵四一门心思还在改良他的大炮,秋儿则在专心于蒸汽机的制造,所以都没来。

    祝融负责这些窑,铁牛,关仲等匠人都听了风声好奇的赶过来,到场观看,后山这些窑都是祝融总管,为烧制钢的石墨坩埚,还有生产将军酿的玉净瓶,还有香水专用瓷瓶。

    这工作不仅稳定,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到处想着去抢活,而且工作量还很足,王府生意好,他们就有干不完的活,为祝家大大小小几十口人解决吃饭问题。

    最主要的是,王府已经慢慢把祝融当做自己人,每次管事开“圆桌会议”都会叫上他,也让他倍有归属感。

    不一会儿,祝融在周丽吩咐下用木炭生火,随后在众人瞩目中将圆柱形的小炉子用黑色铁制三脚架固定在炭火上方。

    李星洲突然想起什么,小声靠过去问道“七奶奶,这么多人看着没关系吧。”这毕竟是家传手艺,还是琉璃制造术,极为隐秘,很多人人并不喜欢被外人看到。

    周丽却摇摇头“没有事,我的技巧在王府也没用,只希望有人能继承这种技巧。”

    李星洲点头笑道“他们都是王府里最厉害的工匠。”

    周丽说着看陶瓷炉差不多,就向着其中一个加入细沙,然后又加了一些白色粉末,用干净的木棍搅拌均匀。

    众人都专心看着,包括康王和永明郡主,李星洲伸长脖子,好奇的小声道“这白色的是什么东西”

    周丽还没回答,旁边的月儿抢着道“王爷,是口碱啊。”

    “口碱”李星洲不解,他还真没听说过这东西。

    月儿抱着他的手臂,用清脆的声音高兴为他解释“就是平时洗衣服用的东西啊。”

    李星洲还是有些懵逼,不过说来惭愧,他堂堂七尺男儿,到这个世界两年,衣服都是月儿和秋儿帮他洗的,平时也各种照顾,实在惭愧

    这生活真是太堕落了,不过很喜欢。

    祝融哈哈大笑,补充道“王爷你千金之躯,不懂那些也正常,这口碱也不贵,市面上买卖得多,还便宜,洗什么都好用。不过今年价格长了二三成的样子,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祝融说着大家都看过来,也引起康王的感慨“是啊,老夫也奇怪呢,口碱这东西从小到大不知用了多少,今年怎么就涨价了。

    我那府中人多,再便宜的东西,买的量一多就不便宜,涨的两三成可不是笔小数目。”

    听他们说着这些生活趣事,像是拉家常,居然有点邻家老头的感觉。

    不过这“口碱”是什么东西他还是不知道。

    旁边刚好今天休息从军营回王府的严申凑过来看了看“王爷,这东西你不如问问狄将军,他肯定知道的多。”

    “为什么”

    “因为军中也要很多口碱,上次在泸州他就要了很多,如今军中每月都要用到,还不只是浣洗。”严申道。

    李星洲好奇心一下上来了,“那还能干嘛”

    严申一脸懵逼的摇摇头摊手道“不知道,我只管练军,军中大事都是狄至管的。”

    “那他在王府吗”李星问,

    “在啊,跟我一起回来的。”严申点头。

    “我怎么没看到他”

    “不知道,王爷和郡主来之后他突然说有事,就去后院帮赵先生测试火炮去了。”严申没想那么多,说话不知道想想,口无遮拦,果然这话让旁边的永明郡主听到了,脸色变得不好。

    李星洲张口想说这么,最终还是挥挥手道“你去把他找来。”

    严申点头,连忙去叫狄至。

    李星洲明白,狄至这是避着他小姑永明郡主。

    不一会儿,狄至来了,拱手向众人行礼,李星洲随后问起“口碱”的事。

    他问,众人都看过来。

    狄至见大家都看着他,拱拱手说“王爷,口碱这东西在军中是用来制皮的。”

    “军中所有的甲胄都需要皮革,可从猎户手中收上来的皮不能直接用,我们都叫生皮,需要用口碱加工后才能制成熟皮,这种皮革才能缝制成甲胄,军中甲胄修补也需要皮革,所以也需要大量口碱。”

    李星洲听了狄至的话,顿时恍然大悟,心里也对这“口碱”的成分有了些猜测。

    “刚刚祝融说今年口碱价格涨了,你知道怎么回事吗”他接着问。

    狄至笑道“王爷,这东西虽我景国也有产,产的不多,它本来是结块,跟矿藏一样,不过大多裸露在地面,一般西北有水积蓄的地方才有。

    多数是白色或灰白的块状,街市上能买到的都是加工过的,铡切成规整方块。像王妃用的这种是最纯的口碱块再碾成粉末,看起来跟盐一样,都差不多是纯白如雪,品质最好,也最贵。”

    大家都听得入神,有种开眼界的感觉。

    “没想到你还知道这么多。”李星洲大笑,狄至毕竟是他属下,这是给他长脸。

    狄至只是拱拱手,又接着说“王爷,属下是年幼时恰好见到过产地,加之要管理全军,用到的也多。

    我景国内产口碱的地方大多在淮河上游,不过更多的口碱是从西北的诸多吐蕃部落,还有北面的辽国买进的,特别是吐蕃各部的商人,口碱在他们那边没什么人用,却很多,但他们发现带来景国就能卖钱。

    所以每年都有很多吐蕃商人甚至没事干的民众,采集口碱块,扛着走川蜀入景,然后便宜买个景国商人换活命钱。

    辽国的北部也有很多口碱矿藏,也会卖到景国,所以今年辽国战乱,辽商人没法往南运输口碱,口碱自然就涨价了。”
1...194195196197198...29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