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综]仙路归途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紫莜dxm
这一路,杨若惜就是七妹和两个婢女的主心骨,她们身上的钱财不敢多用,整日学着那些混江湖的人那样吃喝,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她们的身体其实很不适应这样粗糙的吃食,就连布衣穿在身上都引起皮肤过敏,但为了活下去,她们忍了,忍了几天,四个人虽然不到面黄肌瘦的程度,但已经越来越像那些逃难的人们了。
杨若惜盯着床帐思考,该如何才能平安到达长安?这一路不太平,她们作为女子更不安全,虽然已经丑化了自己,但杨若惜心中那深深的不安感从未消失,要不要与人搭伙前往长安?
与人搭伙自然安全,但是前提是同伙不是奸杀掳掠之人,否则她们一样危险,那么该怎样选择同伙呢?现在这个小镇看起来还很安全,她明天观察一下,看看有没有一起前往长安的商队或者车队,能不能与他们搭个伙?
清晨,长安城里的人们逐渐起床做事,沉睡的城市被唤醒,焕发生机活力。
离邪起床之后,有些没打采,他很想撂摊子不管,策马扬鞭前往洛阳的方向接云瑶,考虑到现实,又考虑到混沌珠,云瑶不会出事,他才耐着性子等在长安。
他在床沿坐了一会,当即抽出一把剑,来到院子里练剑,不一会隔壁院子里也响起练武的声音,除了李元吉别无他人。
李玄霸别看名字这么霸气,其实这丫是个文弱书生,上战场的话,可以做个军师,做不了冲锋陷阵的战士。
李智云身板不强,这两人其实如果不是离邪,他们都应该早亡的,现在能活着已经很不错了,还想要有一副健康的体魄,那是痴心妄想。
李元吉力气较一般人大,所以他的武器是两把重锤,不过现在重锤力道不算大,也就两百斤,随着他的成长,力气会变得更大,以后他的武器也会炼。
当然李元吉这会晨练的武器不是他自己的,离邪这府上有各种各样的武器,重锤而已,并不缺少。
离邪晨练完毕,天色还未亮,但现在基本上已经是六点钟了,该上朝的时候了,作为光鲜出炉的第一皇子,他自然不能缺席上朝。
其实现在上朝并不能解决各项事务,而是要先确立规则,所以现在上朝基本上都是讨论各项规则,如大唐律法,大唐文化,大唐礼仪等等。
这一上午就讨论各方面的条规了,午时所有大臣饥肠辘辘地离开皇宫。
离邪在





[综]仙路归途 分卷阅读1113
这简陋的皇宫中有自己的办公场所,他现在人员配备简单,历史上李建成身边的那些出名的谋士还未到他身边来,他身边的人都是自己看上眼的。
其中韦挺是他的发小,比他年长一岁,他和李建成成婚的年纪差不多,但子女缘分比李建成好多了,三十岁的韦挺已经是有五个儿女了,都是嫡妻所生,最大的十岁,最小的两岁,他的妻子和父母也已经被接到长安来了。
窦明知,李建成的亲表弟,李建成大舅舅的嫡长子,比李建成小一岁,李家在晋阳起兵时,他就已经跟在他身边做事。当然窦明知也已经成婚,嫡妻一人,妾室两人,生有五个子女,其中长子次子长女是庶出,三子、次女是庶出。
窦明轩,也是李建成的亲表弟,不过是二舅舅的嫡长子,他比李建成小三岁,年过二十五岁,自然也是早就成婚,家中嫡妻一人,妾室一人,生有四个儿女,长子长女都为嫡出,次子次女都为庶出。
贾廷,也是离邪来到这里之后,无意中救下的人,发现他年纪小小,却非常有才,他又想跟着他,离邪就下了他。
柳东林,他是毛遂自荐的,年纪是这套文人班子里最为年长者,再过两年,他就四十岁了。
丁蒲,柳东林引荐的,柳东林当过丁蒲的授课先生,丁蒲从学堂结业之后,一直在各处谋生,遇上了柳东林,就投效了离邪,他比柳东林小五岁。
薛泰,比李建成小六岁,他是自个毛遂自荐的,不过他之前和柳东林、丁蒲相识,也是无意中在茶楼听到柳东林和丁蒲探讨某些事情,与他观点相同,知道柳东林和丁蒲投效了何人,他打听过后,直接拦着离邪自荐了。
周文柏,比李建成小一岁,遇难被离邪救了之后,和薛泰他们接触了几天,也留下来了。
陆修明,和薛泰同龄,他是窦明知引荐的,在李渊大军攻入长安之前就投效离邪了。
这九人就是离邪的文人班子,除了贾廷、丁蒲之外,其他人都来自名家,当然不是什么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这样的世家大族。
窦明知兄弟出自李建成外家窦家,窦家虽然不是清河崔氏这样的世家大族,但也是有名的世族。而韦挺韦家不算世家,但韦父好歹也是隋朝官至二品的大官。柳东林来自河东柳氏,不过因为年少与家族闹了矛盾,一直流亡在外,柳氏一族虽然不算全国范围内的大族,但在当地还算小有名望。薛泰也是来自河东薛氏一族,与柳氏一族即是抱团合作,又是互相牵制,薛泰也是投效离邪之后,才认出柳东林的身份来的。周文柏来自江南义兴周氏一族,是一个小家族,只在当地有声望,放眼全天下,毫不起眼。陆修明来自江南吴郡陆氏一族,也是吴郡小有名望的小家族,他投效离邪后,就和周文柏互相认出来了。
现在缺乏书籍,大部分书籍都还是竹简,离邪来了之后,虽然把印刷术改进了,但李渊严格控制书籍流露出去,之前只在晋阳一带流传,来到长安之后,李渊当了唐王,算是实际的掌权者,这才逐渐把书籍发行量放大,旨在以书籍网络天下人才。
不过这年头交通不便,所以长安乃至于在唐军控制下的范围内书籍增加了,但还未扩散到全国范围内。
现在离邪的诸多事务都是韦挺他们在做,离邪只给总纲,就连许多时候与朝中那些老大臣打交道都是韦挺他们在做,这事原本让好些老大臣有些不爽,但随着与韦挺他们的接触,老大臣们发现,这些家伙也不是吃素的,而且他们代表着离邪的意思,久而久之,韦挺、贾廷他们得到了锻炼,不论是哪方面的能力都突飞猛涨,而离邪在老大臣心目中的印象就变成了高深莫测,毕竟下属都这么厉害,作为老大,岂不是更厉害?
“公子,我们与陛下讨论过科举的事情,陛下没有反对,但是其他大臣反对,他们都想推举自己看中的人才。”
贾廷作为寒门出身,他最为推崇科举制度,只可惜推出科举制度的前朝并未实行科举制度,被世家阀门阻断了,他希望新朝新气象,一定要把科举制度推行下去,不让天下寒门学子举步维艰。
丁蒲自然也是科举制度的推崇者,而薛泰、柳东林他们经过慎重思考之后,表决实行科举制度,也就是韦挺、窦明知、窦明轩三人心有疑虑,因为这三人出身于有名望的家族,他们两家的子弟不会缺少出仕的机会。
薛泰他们虽然出自江南大家族,但在朝廷中心是说不上话,使不上力,这些官位全部都被世家阀门占据着,薛家、柳家他们也只是比像贾廷、丁蒲这样的真正的寒门子弟好一点而已。科举制度推行下去之后,那就代表着所有读书人站在同一条判决线上,即便暂时不能完全公平,但总有一天,他们寒门子弟也能当上一二品大官,甚至官拜丞相。
离邪听了之后点头:“这个无妨,科举选拔人才制度是一件长期的事情,我会说服父亲推行下去。”
李渊求稳,暂时不想得罪这些世家门阀,但当唐朝一统天下之后,他就会开始考虑世家门阀对大唐的桎梏,科举制度一定会推行下去。
不过离邪打算等他有爵位之后,朝廷不大张旗鼓地以科举选拔人才,那么他自己来选,然后推举到各个岗位,看那些老大臣们又能怎么办?
第495章隋朝公主vs唐朝太子03
唐朝初立,李渊除了建立大唐的秩序之外,就是封赏有功之臣,当然对朝臣的封赏全部都排在他对诸位皇子的封赏之后。
午时早朝结束之后,李渊便叫了刘文静、刘弘基、裴寂、封德彝来商议册立太子、犒封诸皇子之事。至于公主和后妃,李渊一个人做主就成了,朝臣不会有意见。
之所以只召见这四个人,是因为李渊身边这几个立下汗马功劳的文臣武将当中,只有这四个人与李渊没有亲戚关系,另外几个人或多或少都与李家有点亲戚关系,李渊的大小舅子窦文殊、窦招贤,李世民的岳父长孙顺德,还有就是李渊的连襟裴弘策,他根本不会过问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李渊现在只有五个儿子,五个女儿,儿子除了老二已经成婚,膝下有了孩子之外,另外四个儿子全都还没有订婚,尤其是老大,这是个刺头,想起来李渊就觉得头疼。
“陛下,五郎君封为楚郡王,四郎君为齐郡王,三郎君为卫王,二郎君为秦王,圣旨臣等已经写好。”
刘文静带头说罢,四个人一人呈递上一封奏折,只要李渊盖好章,这四份圣旨下发下去,那么就代表四位皇子身份明确。
现在还没有玉玺,用的是李渊的印鉴,当然圣旨上面不会只是有李渊这一个章,还有这四位大臣的印鉴。




[综]仙路归途 分卷阅读1114
李渊闭着眼点头,裴寂四人静默无声,半响李渊睁开眼:“起草立太子的诏书,大郎就算有隐疾如何,咱老李家不缺孙子!”
如果离邪在场,他心中会默默地滴汗,李渊能说出这话,这证明他平时给洗脑洗得很成功。
这五年来,离邪与李渊经常在日常生活闲谈当中聊一些话题,某些观点潜移默化就根植在李渊的心目中,对于古人而言,传承子嗣是一件大事,他能说出这样的话,可见被洗脑不清。
裴寂他们心中默默地想着,老李家是不缺孙子,但陛下你会甘心把堂兄弟的儿子培养成下一任皇帝?这谁都做不到,大郎君成为太子乃至于皇帝之后,他就甘愿自己无后,要从弟弟们那里过继,而且过继弟弟们的孩子,不会和弟弟们产生矛盾?尤其马上要成为秦王的二郎君可是野心勃勃,他会甘心屈人之下?
当然这是大臣们心中想的,但面上他们不会讲出来,他们只需要揣测陛下的心思,从而达成他们的目的就行了。
册封皇子的诏书之后,便是对后妃和五位公主的册封,后妃当中皇后已经仙逝,嫔妃下发诏书给个封号就是了。而五位公主依次册封,大公主为长沙公主,二公主为襄阳公主,三公主为平阳公主,四公主为高密公主,五公主为长广公主,其中平阳公主是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同胞姐妹,她比李建成小三岁,现在不在长安,她带兵驻守在外,从李渊起事,她手上就有一支女兵,而后慢慢地发展为手中有一支两千来人的军队,女兵一半,男兵一半。
等到四位大臣离开皇宫,已经是下午申时了,四个人心情其实很好,因为皇子爵位分封下去之后,就代表着要将对他们大臣进行封赏了。
四个大臣走出皇宫不久就被同僚拦住了,同僚何意?都是想打听陛下对皇子的册封爵位是怎样一种情况。
不过刘文静四人三缄其口,同僚询问也只是含笑以对,所谈话题并不涉及有关皇子的任何问题。
当然私底下他们回去之后,会不会向某些人互通有无,这就不知道了。
离邪有自己的消息渠道,这不前脚李渊把儿女的册封诏书准备好,半个时辰之后,他就到了消息。
他心情有点复杂,历史上李渊这个人就是更为喜欢李建成,可能这也是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闹得不可开交的原因之一,手心手背都是肉,当一个人付出太多,而获太少,心中就会有怨言,久而久之,就成为死敌了。
李世民的消息来源也不少,虽然晚于离邪到消息,但还是在傍晚左右到了消息,一时间李世民心情非常复杂。
因为大哥是嫡长子,所以他就算身体有隐疾,父亲还是选择了他做太子。
李世民呆在书房久久不回卧室,长孙无忧见都过亥时了,他还没有出来,这才让人提着灯笼来到书房处,她在门口站了站,让婢女提着灯笼站远一点,书房里有灯光透出来,但一跳一跳的,方才她从长廊一路过来,就看到窗户纸上清晰地迎着人影。
“二郎?”长孙无忧敲了敲门,等了一会,没有等到李世民的回应,犹豫了一下,她还是推开了房门。
......
离邪这边,他还没有休息,石崇、谢冲分别就内外事务汇报工作,他先询问府里的事情,然后把石崇按照他写的计划书点评了一下,提了意见和建议,让石崇继续修改,随后随口问了石崇是否有其妻子、儿女的消息?
石崇好计划书,回道:“多谢公子关心,已经有一点消息了。”虽然最后再一次失去了他们的踪迹,但至少确认了,他的妻子、儿女还活着,那么他就会继续找下去,现在军阀割据,不太/安全,也不好找人,但他相信等公子统一天下之后,他就能大张旗鼓地寻找妻子和儿女,那么定然就会容易许多。
府内事务并不复杂,主要是离邪让石崇把府里的商业班子搭起来,石崇以前就是商人,虽然没有管理过大型的生意链,但做生意嘛,一通百通,离邪把点子说到了,他自然就该明白如何执行下去,如果这都做不到,那最好早点让贤。
谢冲管理的事情就是离邪的军务,他有四个军团,每一个军团人数两千来人,四个军团就是一万人,他的军队后勤全归他管,而军队耗军需、粮草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现在他还不能自给自足,必须由李渊拨款,这要钱的事情就由谢冲和李渊的账房协商,以前等于是李渊的个人账房,但现在李渊是皇帝了,库房就是户部,账房就是户部尚书,只是这些千头万绪,不是一日之功。
现在军队基本上花得多,进得少,一般情况下,任何一个账房都不喜欢看到这些花钱的人,哪怕现在大唐要依仗军队统一天下,管钱的人恨不得化身个守财奴,只进不出。
“无妨,等一切进入正轨,哪怕天下统一了,我也不会让文人小瞧军人。”乱世打仗的时候,军人吃香,太平时期,需要军人打仗的时候少了,而要靠文人治理天下,这就导致军人的地位渐渐地变低,文人的地位渐渐地抬高,等到一个王朝军队都被腐朽了,那么离亡国也不远了。
谢冲非常平稳地点了点头,他跟着离邪的时间很长,知道自己主子本事显示出来的本事只怕只有九牛一毛,他一点都不会觉得主子在说大话。
谢冲十年前就跟在李建成身边了,那时候李建成刚刚弱冠,李渊对嫡长子寄予厚望,而十年前,隋朝各地已经开始出现动乱,不过还不太明显,但有远见的人都看得出来,李渊让李建成自己组建班子,谢冲就是那时候来到李建成身边的,其实他还是李建成的妻子陆氏推荐给他的,陆氏离世后,因为没有孩子,陆氏的嫁妆全部返回陆家,陪嫁自然也跟着回陆家了,谢冲不是陆氏的陪嫁,自然不会跟着陪嫁回陆家。
接下来几日时间,离邪上午上朝,中午吃过午饭,过问一下贾廷他们的情况,下午去郊外的军营检阅军队,五日后,天色刚亮,还不到早晨六点钟,离邪进宫上朝,刚进宫就被一群内侍围着前往另一处地方,离邪不知道李渊要做什么,直到来到更衣室,看着致讲究的冕服和冕冠,冕服玄衣裳,少了日月星三种元素,为九章,而冕冠也依从天子冕冠减少一些元素,冕旒亦是减少到九旒。
婢女和仆从服侍离邪换上这一身冕服,离邪随口问于内侍:“二郎君、三郎君、四郎君、五郎君现在何处?”
于内侍不是李渊身边第一仆从,他是正经皇宫内侍出身,是净了身的,现在正努力表现,争取成为陛下身边第一内侍。
“回禀殿下,四位郎君就在不远处,如殿下一样正在换衣裳。”于内侍带着笑意恭敬地回答,他只称呼了一声殿下,并




[综]仙路归途 分卷阅读1115
没有额外再加其他尊称。
离邪点了点头,然后闭上眼,任由内侍和婢女服侍。李渊虽然诏书已经写好了,但其实后面还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所以不会这么快落实,只是没有想到速度还是挺快的,尚衣局的绣娘们速度这么快,五天时间就把皇子、公主、后妃的冕服、冕冠赶制出来了吗?
穿戴好,离邪被内侍们簇拥着前往太极殿,太极殿便是朝臣上朝大殿,现在离着卯时正已经很近了,上朝的大臣全部都到齐了,大殿中气氛肃穆,但不少大臣眉来眼去,眼神交流得不亦乐乎,空气中眼波流转,不知道的还以为在传媚眼呢!
这当中当初长孙顺德和长孙无忌心情有些复杂,当初他们嫁女/妹给李世民,还没有想到李渊会登顶,长孙无忧和李世民的娃娃亲是各自夫人起意,然后双方男主人觉得可行,就这么定下来的,而窦夫人久病不治,怕耽搁李世民的婚事,这才提前成婚的,否则他妹妹何必十三岁就嫁给了二郎君呢?
现在妹妹的公爹成为皇帝,妹婿成为皇子,对那个位置,长孙无忌心中起了想法,如若妹妹成为皇后,那么长孙家将更进一步,这样一想,长孙无忌心底更火热了。但考虑到实情,长孙无忌心中微微叹了口气,但是现在说什么都为时过早,就算当上太子也不一定能当上皇帝,没见历史上那么多太子被皇帝忌惮,导致最后未能登上皇位吗?只要功夫深,铁杵能磨成针,他会好好为妹婿谋划的。
离邪一路走来,愣是没有碰上李世民他们,他不得不佩服于内侍等人,这是把时间卡得刚刚好啊。但他刚刚在太极殿门口站住,穿着冕服带着冕冠的李世民就被另外一群内侍簇拥而来,紧随其后的是李玄霸、李元吉、李智云。
而后,后宫嫔妃五人以万贵妃为首也穿着冕服带着冕冠被内侍和婢女簇拥而来,离邪兄弟五人站在殿门口左侧,后妃们便站在右侧。
在其后,长孙无忧身着亲王妃冕服冕冠被宫中婢女簇拥而来,她和万贵妃分据太极殿后边两侧,她在前,万贵妃在后,其他嫔妃紧紧挨着万贵妃。
唐朝初立,百废待兴,太子和诸王、嫔妃的册立就不单独举行仪式,就在太极殿宣召,当然这也是考虑大花的问题,单独册立太子的仪式那可是非常繁琐的,李渊登基为帝的仪式都弄得非常简单,离邪这里也不多功夫了,一切从简。呃,更多的经要留给军队,各军正嗷嗷叫着,等着冲锋陷阵荡平河山。
这其中平阳公主的诏书由其长子柴哲威代领,他和其弟柴令武站在李智云后面。
一天时间,唐皇册立太子、诸王、公主、后妃的消息犹如长了翅膀一样从长安城里飞出去,飞向四面八方。
又是一天过去,离着长安城只有一百多里的一处稍微繁华的县城,临近傍晚时分,一队行商车队经过城门口的侍卫检查,进入了县城。
这座县城已经隶属于唐朝管辖了,不过因为就在长安和洛阳的中间地带,之前占据洛阳的王世充反应过来,就在离着这个县城很近的一处小镇屯了一支兵,而这个县城驻扎的唐军也有一支,在两千人左右,这两天双方发生过摩擦,所以县城对进出的商人检查得较为严格。
商队熟门熟路来到了一处不算落寞,也不算繁华的街道,入住了这条街上的一座客栈,而分给杨若惜四人的房间不好不坏,但杨若惜却松了口气。
进了房间,杨若惜惯性地叮嘱妹妹:“七妹,记住三姐的吩咐,在外不要多言,不能跟任何人接触,等到我们到了长安,就不会像这般小心翼翼了。”
七娘子,也就是杨若梅郑重地点了点头,她才只有十岁,因为同样没有生母护着,其实她很懂事,但又因为是帝女,所以没有见过外面的黑暗,这段时间所见所闻已经让她后怕,三姐姐让她怎么做,她不敢置喙,何况她现在也只有三姐姐可以依靠了。
杨若惜又看着七娘子的婢女,表情严肃地道:“瑛儿,你也记住我的吩咐,万不可多言,明白吗?”婢女瑛儿十二岁,比七娘子大两岁,不过主仆两个都不是沉默寡言之人,本性活泼,所以杨若惜不得不每日叮嘱一遍。
婢女捂着小嘴连连点头,三娘子说怎么做,她就怎么做,绝对不能让三娘子和七娘子陷入危险当中。
上回那个小镇,杨若惜第二天并未离开,她在小镇逗留了一日,观察那些停留在小镇上的商队,到傍晚时分才选定了一个商队,因为这个商队请了一个江湖剑客做护卫,这个剑客虽然穿着粗布麻衣,但腰上的剑从不离身,且自有一番气度,不过这个剑客酒不离手,她观察了一个时辰,商队歇在客栈,其他人都进了客栈大堂喝酒吃肉,他就在客栈门口喝酒,唯一的下酒菜就是一旁猪肉脯,猪肉脯吃完了继续喝酒,直到酒葫芦空了。
杨若惜心思一转,当即花钱到酒坊买了一壶酒,带着妹妹和婢女战战兢兢地接近他,结结巴巴地请求跟随他一起到长安。
剑客一脸络腮胡子,除了那双炯炯有神,但偶尔略显悲伤的眼睛之外,他的长相并不能够看清楚。
君无邪其实早就发现这四个年轻女子在偷窥他,不过他无所谓,所以没有想着驱赶她们,却不想这为首的女子胆子这么大,竟然想以一壶酒交换他护她们安全到长安?
“到长安?”这女子挺聪明的嘛,竟然打听出了商队要到长安,只是到长安的商队不少,她何以选择他?
杨若惜紧张地点头,柳荷、瑛儿、杨若梅眼巴巴地望着君无邪,生怕他拒绝。
“家里发生了意外,我带着妹妹和婢女去长安投靠表叔。”杨若惜心中想着,她没说错,她确实是去投靠表叔的。
君无邪心中嘀咕,就算家里发生了意外,何以只有四个年轻女子,家里的男子呢?就算父亲去世了,那些男仆呢?
不过君无邪没有探究的**,想着这样的乱世,能帮一把就帮一把,他点了点头:“可以,每天供我一壶酒。”
1...329330331332333...4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