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不加思
    所以,满大街都是穿女装的男人。
    搞得道学先生们哀叹:满街女装者,尽是读书人。
    这也的确没有办法,在明朝末年的社会环境里面。
    你要是年纪轻轻,却按照老规矩给自己弄一身黑缎子道袍,反而会让人家以为你是哪个大户人家的奴才。
    为了不至于引来旁人的围观,柳保泰也就从流俗了。
    “这会儿,衣服应该到家里了吧”
    柳保泰其在枣红马上正出着神,却看见柳福跌跌撞撞地跑了过来。
    凑到跟前道“少爷,不好了,老爷发疯了。”
    这一句话差点吓得柳保泰从马上滚下来。
    于是急急忙忙把马给了马倌,自己随着柳福往家里走,白绫袄子因为他走得很快,发出了悦耳的摩擦声。
    刚进家门,就看见自己赚回来的银票放在桌子上,地上则是堆满了绫罗绸缎的箱子。
    刚一进门,迎面就飞来了一个茶壶,柳保泰躲闪及时才没有被打中。
    柳保泰定睛一看,却是父亲最爱的紫砂壶。
    心里也心疼了起来道“父亲大人,不知道儿子做错了什么!”
    柳庆站起身来,跳着冲到了柳保泰脸前道“你一个朝廷命官,怎么敢穿女装!逆子啊,你好大的胆子。”
    原来快到了年关,柳府上下打扫卫生,发现了柳保泰藏在仓库里的绸缎和银票。
    柳庆生平没有见过这么多钱,一下子慌了神,便发怒起来。
    那柳保泰一脸尴尬的看着这个在封建社会官僚体制中被压迫的心理变态的父亲发完了怒火,坐在凳子上喘气的当儿,一五一十的把这两千两银子和大批绸缎的的来龙去脉说了一个清楚。
    柳庆听完了点点头道“你倒是很谨慎。”
    看着柳保泰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柳庆心里又冒出了火道“这些钱,通通没收,来年找几处上好的田庄。”
    柳保泰大惊失色道“买田庄这可万万不妥,放印子钱都比买田庄靠谱啊。”
    柳庆勃然大怒道“有钱不买田庄,买什么还放印子钱,你也不怕让人家弹劾了。多说无益,你去见你母亲吧。有事情商量。”
    因为之前替绸缎行老板打官司,家里颇有些积蓄。
    柳刘氏花三两银子买了一个十七八的丫头当了使唤下人。
    这会儿,一边让那女孩揉着腿,一边看着话本小说,在那里乐呵着。
    见柳保泰进了门,脸色马上一变道“逆子,你可丢了人了。”
    早先,为了给柳保泰解决婚姻大事,柳庆给青州左卫的王家下了婚书。
    一百五十两银子的彩礼,按理说那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
    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柳保泰在济南府的风流韵事传到了王千户耳朵里。
    王千户立即断定柳保泰不是什么好人,趁着还没过年,就把婚给退了。
    柳保泰满脸不在乎道“孩儿,如今是武举人,又当着屯田千户,可谓是年少有为;还会愁这个”
    柳刘氏道“那是,所以为娘和你父亲做主,给你找了一个读书人的女儿;就是前街孙举人家的孩子。”
    孙举人,虽然有举人功名,但却是一个花钱如流水的人,在外面可谓是债台高筑。
    听说柳家给的银子多,毫不犹豫就把女儿推进了火坑。
    “虽说是续弦生的,但也是人家嫡亲的女儿,行三,
第十七章 突变
    做媒的媒婆,早就在那里等了很久了。
    在众人说话的大厅一旁,有一个小小的屏风。
    封建社会,虽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多少还是要征求女方的意见。
    一会儿,孙家的三小姐就会在这屏风之后,窥探自己的如意郎君。
    这里面套路满满,如果孙小姐相中了,那么就回答全凭父母做主,如果孙小姐没有相中。
    那么就会娇滴滴地说:“孩儿年纪尚小,还想多伺候父母几年。”
    当然,事情已经布置熟络了,发生第二种情况的概率极其小。
    显示媒婆在那里夸奖柳保泰,什么年少有为,官宦之家;什么钟鸣鼎食,什么世代缵缨。
    更是暗示柳保泰家里很有钱,听的举人老爷连连点头。
    聊了半天,大舅子、小舅子也看着柳保泰顺眼,竟然主动地端茶倒水起来。
    坐在屏风后面的孙小姐也呵呵笑了两声。
    柳保泰猜想那姑娘是一个瓜子脸的女孩,眉目很是清纯。
    就在双方商量怎么办事的时候,却听见外面吵骂声不断。
    一个穿着绿倭缎袄子的矮小男子,带着一个长相庸俗的女人并十几个流氓,大吵大闹的往孙举人这里走来。
    孙举人满脸惶恐,以为是债主找上门来,可是仔细想想,自己何曾欠过这等人的钱。
    却见这一行人冲进门来,那孙家老大毕竟是见过世面的。
    骂道“何处的下三滥到这里来讨打。”
    那矮小男子上前行了个礼道“不敢不敢,在下是来找贵府的女婿柳保泰要风流债的。”
    说罢那浓妆艳抹的女子就嚎哭起来道“左所舍人柳保泰和奴家一夜风流,欠债跑了!快来看啊。”
    孙举人气的涨红了脸,也不管一百两银子了;怒气冲冲的责怪媒婆
    “你不是说这个年轻后生清白么这哪里清白。”
    随后背着手走了。
    孙小姐吃了一惊,正想往前观瞧观瞧,却不小心推倒了屏风。
    只见这孙三姐双目湛湛有神,修眉端鼻,樱桃小口,直是秀美,只是年纪幼小,身材尚未长成,掩不住容颜中的稚气。
    那龟公看见孙举人的小姐露了相,脸上满是得意之色,坏心顿起。
    开始编排起孙淑杰来了。
    说的都是语带双关的的下流话,羞的孙小姐顿时哭着躲到了屋后。
    方才那两个还端茶倒水的舅子,这个时候也恼羞成怒,把礼物一件件扔了出去。
    那龟公和婊子乐的拍手叫好。
    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一家人被围在中间,任人指点。
    柳庆带着家人拂袖而去,因为龟公和无赖知道这家的老爷有官身,不敢多加阻挡。
    但是却把柳保泰围在中间,进行羞辱。
    柳保泰倒是怡然自若,但是看热闹的人却起了个哄。
    不多时,来了几个巡城的兵,带头的是一个五短身材的军汉。
    “都在这儿干什么等着挨刀吃吗”
    那龟公张牙舞爪道“咱是春香楼的,你们济南卫的舍人吃花酒,欠下了风流债!”
    柳保泰手里握着一两的银锭子,走上前去道“这里说话不方便,咱们回去说。”
    那军汉拿了银子,面不改色道“都带回去。”
    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郭省城;恶贯满盈,附郭京城。
    过来巡逻的并不是历城县的,而是山东巡抚的巡标。
    那领头的叫做郭三省,是巡抚标兵的
第十八章:年关难过
    柳保泰自打被赶出了柳府,便在城东花六十两银子,买了一个小宅子,自己惶惶然的躲了起来。
    自己手头现在只有七百两银子了,虽然仍旧是个大数字,但是却不好大手大脚的乱花。
    他这几天和吃了苍蝇一样,辗转反侧。
    过了没几天更是听说那个孙小姐被许给了城西范镇抚的儿子,就更加的败兴。
    饶不了他可是又能怎么办自己手里到底是没有人家的把柄。
    不要小瞧这些从八品、从九品的人物,在很多人眼里,这种绿豆芝麻大小的官儿能有多少能量。
    实际上,这种小官却比文官难对付多了。
    文官们只是来干四五年就走了,这些小官们却是世袭在这里干着,各种关系盘根错节,根本就是难以撼动。
    年前,和今年中举的同科们一起聚餐。
    得知众人纷纷另有差遣,就连三等的都派遣去当了营兵百总。
    而自己却还干着这个有名无实的屯田千户。
    好在自己花银子花的比较及时,前些日子的丑事,大家伙并不知道。
    柳保泰的事情很多,当然不能把时间全都浪费在忌恨霍山亭身上。
    他只是找了几个半大孩子,让他们盯着那个驿丞家的公子,柳保泰就不相信,这小子是一个无缝的蛋。
    被赶出家以后,每天只能枯坐在屯田千户所的衙门里面看戚继光写的纪效新书和练兵纪实。
    爱看书这点,倒是得了副千户徐秋来的赏识,当然,他赏识不赏识,说到底也没什么用处。
    但是消息却传到了郑崇俭耳朵里面。
    老郑是当推官起家的,身为一个曾经的法务工作者,他当然是耳聪目明,稍微的打探了一下。
    竟然哈哈大笑,让亲兵给闷闷不乐的柳保泰送去了一套新刻的武经七书。
    《武经七书》是北宋朝廷作为官书颁行的兵法丛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它由《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著名兵书汇编而成。
    收到了郑崇俭的兵书,按照规矩,当然得上门感谢。
    但是挑选什么礼物,却犯难了,最后只能挑了上好的南京绸缎,略作薄礼。
    郑崇俭住在按察使司街上,也就是他办公的地方。
    柳保泰这会儿可不敢穿什么女装了,老老实实的穿了一身直裰。
    这种衣服其实是脱胎于道袍的,大户人家年老的下人多数是穿道袍,年轻的则多是穿直裰。
    柳保泰今年不过十八岁,穿上这一身,简直是如假包换的小伙计样子。
    雇了两个人抬着绸子,一行三人,在后门递上手札。
    门房老头,翻开看见上面写着:门下沐恩小的柳保泰。
    哈哈一笑道“你且等着吧,于是让仆役收了礼物,在内厅看了茶。”
    那郑崇俭却在屏风后面,观察柳保泰。
    见他穿了一身直缀,心说好端端一个后生,不就是见我么,至于把自己打扮得和个跑堂的一样么
    又看见手札,更是觉得滑稽,心说“这也谦卑过了。”
    郑崇俭虽然是按察副使,能够弹劾山东省绝大多数的武职,但是却并不主管柳保泰的升迁问题。
    主管柳保泰升迁的是兵部、兵备道和山东都司,他的意见只能是仅供参考。
    就比如说这次武举考试,柳保泰得了个一等,按照道理来说,早就可以签派到营兵里面去;但是却因为他没有靠山。
    最后只能让他去当这个无田可屯的屯田千户。
    门下沐恩小的,当然可以用,但是用在郑崇俭这里,却有点冒冒失失了。
    等了一炷香,郑崇俭还没有出来,柳保泰开始有点着急了。
    他四处看了看,见一个人也没有。
    想要站起来,又觉得有点不恰当,于是索性拿出兵书看了起来。
    这倒不是他故作姿态,而是多年养成的习惯;毕竟曾经是历史学系的研究生。
    虽然学习历史并没能给她带来任何现实的好处。
    郑崇俭悄悄地绕到柳保泰身后,看看这小子是故作姿态,还是真的在看书。
    只见柳保泰,一边看书,一边拿着木炭笔在书上划来划去,有几页还给他窝上了角。
    郑崇俭心下有些恼,他们这些知识分子,从小就被教育了要敬惜字纸
第十九章:县主下嫁了
    柳保泰的信还没有寄出去,柳庆就找上门来。
    原来德王府下的清平国县主要下嫁了。
    而下嫁的对象则是济南卫某个千户的幼子,据说是年少有为,为人儒雅。
    “前年刚刚考上了秀才,是济南府学的秀才。”
    济南卫的子弟能够结此良缘,上下都觉得与有荣焉。
    “县主的婚事,就在明年的正月十八,根据圣上的意思,大家都要出席;朝廷里面教授礼仪的公公已经到了,从明天起就彩排。”
    德王府是明英宗的后代,距离当朝皇帝已经隔着很远了。
    但是皇家的体统不能丢,而这次县主下嫁,又是德王府十年来的头一次。
    所以上下都很重视,朝廷拨出了三百五十两银子营建仪宾府;老德王拨出来了三百两银子,专门办理这项盛事。
    济南卫千户以上人员都要出席,考虑到柳保泰风流成性、恶名远播、指挥使特别交代让柳庆好好的管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