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北宋当大佬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祝家大郎
而李定,被司马光一贬再贬,在王安石死后一年,也病死了。
恩怨情仇,谁又能说得清楚,兴许苏轼,是真正做到了君子和而不同。苏轼其实并不恨那些贬他的人,这一点是很明确的。
李定这种出身,让他对家族里这些争夺的事情格外敏感,鼓着勇气也要到甘奇这里来把甘正的真面目戳穿。
甘奇听得这件事情,笑了笑,上下打量了李定一会,开口问道:“资深近来可有复习功课”
李定把小报告打完了,好似去除了一个心病一般,也就舒心了,听得甘奇发问,答道:“近来正在复习功课,只等明年贡举。”
甘奇点点头,说道:“我最近也在
第二百九十七章 天下第一书院
甘奇二十岁了,及冠礼。
胡瑗自然被请来了,来观礼之人无数,甘奇的几百号学生,太学的先生与同学,吴承渥,赵宗汉来了,连赵宗实也来了,还有王安石也准时赶到了。只是包拯没有来,刚刚当上御史中丞的包拯,实在太过忙碌,还亲自带人出城去查探三司使张方平购买巨额产业的事情,所以错过了,来不了,却也派人送来了一封勉励甘奇的信。张方平,要倒霉了。
人生四大礼,开笔礼,婚礼,冠礼,葬礼。开笔礼就是蒙学儿童开始读书的礼节。当然,这是读书人家的讲究,穷苦百姓就没有这么多讲究了,破布包一下头就可以了。
今日可不仅是甘奇的冠礼,更是道坚书院开门的日子,所以甘奇的冠礼也在书院内举行,好几百人参与,也算得上是人山人海。
往后讲学,就不必再用梨园春的剧院了。
甘奇带着众人,从胡瑗亲笔手书的门楼沿着阶梯而上,青石铺就的阶梯与地面,一进一进的大学堂,左右一排一排的学生宿舍,林木花草点缀其中,还有从别处移来的假山景观,回廊与亭台,刷着崭新的朱漆。
胡瑗一边跟着甘奇到处看,还不断发问:“道坚,如此巨大的书院,花费几何啊”
甘奇笑道:“只为继往圣之绝学,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
戏精甘奇,忽悠胡瑗,百试百爽。连带身后一大帮人,都一个个肃然起敬。
胡瑗笑得嘴都合不拢了,一个劲说:“好好好,如此书院,当为汴梁城第一书院也。道坚这求学束脩之礼,可不能太高了。”
“高先生说笑了,教化之道,岂能说钱免费入学,一律免费入学,学舍也免费入住,书院里每个月还给学生提供免费的笔墨纸砚。不仅提供免费的笔墨纸砚,连餐食都免费提供。”甘奇大义凛然,胸脯拍得震天响。
胡瑗脚步都停住了,看着甘奇发起了愣,几欲老泪纵横,拍着甘奇的肩膀,连连说道:“老夫果然没有看错人,老夫果然没有看错人呐……”
满场众人,肃然起敬都不足以形容此时的心情,这甘先生,莫不就是圣人转世不成
甘奇很是享受眼前这些人的表情,享受了片刻,然后说道:“诸位请看,这第一进学堂,平常里请学院中的学生来此开讲,什么人都可以来听课,只要坐得下,哪怕是山野村夫,也可入学堂听讲,圣人云,有教无类,便是这个道理。这第二进学堂,招收孩童进学,十里八乡,哪里的孩童都可以来进学,不收一钱,吃住皆管。当然,入学得考试,考上的方可在此求学。再往上,便是第三进学堂了,十二岁要大考,考上者,入第三进学堂,备考解试,依旧免费。上方还有第四进学堂,那里便是举子及第之人读书之处,为内院,依旧免费……”
甘奇早已想好了这些东西,免费也有个免费的道理,资源得花在有用之人身上。
胡瑗还有什么话能说口中只有:“好好好,旁人开学院,要么是族学,只收同族子弟,要么是私学,花费不菲。唯有道坚你,如此大公无私,只为后进学子,当真是好啊,圣贤之道,被人读在口中,唯有你读进了心里……”
胡瑗一个劲在夸,这种事情,是讲学几十年的胡瑗心中的梦想,奈何他没钱,甘奇好像实现了胡瑗实现不了的梦想一般。
“先生,这书院里有些事情,还要请先生多多帮衬。”甘奇要压榨劳动力了。
正在激动的胡瑗,看着这座雄伟的书院,拍着胸脯就道:“只管说来,做得到的不在话下,做不到的,老夫也舍命去做。”
“可不要先生舍命,都是小事。一来是学院里缺教习,先生四处游学几十年,想来认识许多
第二百九十八章 这事,做得不亏
冠帽,带在头上其实不舒服,但是时间久了,戴着戴着应该也就习惯了,以后若是当官了,帽子更是必不可少的,宋朝正式的帽子,称之为幞头,“幞”音同“府”。
戴帽子的传统,其实很久了,但是幞头这个式样,大概是从隋朝开始的,古画里明朝之前的汉人,都会戴幞头,有软幞头,圆幞头,也有硬壳方幞头。
宋朝在官帽的形制上,又有区别,官帽多会在左右加很长的帽翅,就是画像中帽子上左右出来的那两根像翅膀一样的东西,走起路来还会左摇右晃的那种。
之所以宋朝有了这么长的帽翅,那是因为皇帝不想看到朝堂上的官员左右交头接耳,所以加了长长的两根东西,朝堂上列班站好,若是左右交头接耳,帽翅就会打到别人,皇帝在上面也会一眼就看到哪个人在交头接耳。乌纱帽这个词,也是从这里来的。
君子要行得端走得正,为了这一点,古人的礼节有很多,可不仅仅是帽翅这么简单,比如古人佩戴的环佩,就是腰间挂一串玉佩,如风铃一样,若是走路走得端正,环佩的声音就会有节奏而好听,若是走快了,或者左摇右摆了,环佩就会一通乱响,这就失了礼节,环佩就是在提醒你好好走路。
因为腰间环佩还发生过一些好玩的事情,明朝曾经有一个臣子,不知怎么的,自己的环佩就与皇帝的环佩挂在了一起,解都解不开,又是朝会之时,又不能失礼去解,吓得这个臣子差点当朝昏过去了,也因为这件事,这个臣子差点命都没有保住,不过最后还是没怎么样。
乃至于皇帝冠帽前后珠帘,也是这个作用,时刻提醒皇帝要端正姿态,不能左歪又斜,要一直保持威严,否则帽子前的珠帘也会左右摇摆,还会叮当作响,这也就失礼了。
可见在古代当一个君子,要求是多么的高。
冠礼,就是成人礼,带着幞头出门的甘奇,从此就是成人了,也就因为这么一个帽子,许多事情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是甘奇自己内心的变法,还有被人对他态度上的变化。
乃至于对甘奇的称呼上,下人们也会少用公子或者少爷这种称呼了,甘奇从此成了主人,成了爷,甚至成了老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以往汴梁城外甘家村后的这座小土丘,连名字都没有,如今被人取了一个名字,叫作“书院山”,似乎还称了景区。
报名进学的人,不可胜数,除了那些世家大族里的族学,哪里还有对所有人都开放的免费学校
只是这学校的考题有些奇怪,经史典籍倒也考,但是除了这些之外,竟然还考算术,考算术还不止,还考一些奇奇怪怪的题目。
比如:衙门里抓来了一个嫌犯,却发现这个嫌犯竟然是一个聋哑之人,但是此人嫌疑重大,捕头说了一句话,就试出了此人乃是装聋作哑,请问捕头可能说的是什么话语
这题的答案不必很严谨的去考虑太多,只问衙差可能说出了什么话语让装聋作哑之人露馅,答案当然也不会只有一个,这一题是第三院的考题。
逻辑推理能力,是甘奇很看重的,这也是鉴别一个人是否迂腐最简单的办法之一。
李定在一旁,看到甘奇出得此题,笑道:“先生,此题学生有一答。”
“说来听听。”甘奇笑道。
李定答道:“若学生来问此人,当在其不注意的时候,忽然在他身后大声呼喊吓唬与他,看看他会不会在没有防备的时候被声音吓到。”
甘奇点点头:“也是妙计,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此题只言这衙差一句话语就试出了破绽,该是一句什么话语”
李定闻言想了想,忽然欣喜说道:“先生,学生又有一答。学生若是那捕头,当把此人解除绑缚,带到衙门堂前,然后与之说上一句,你已无嫌疑,可以走了。说话之时不加任何动作与表情
第二百九十九章 嘿,屋里怎么有两个娘子?
修了一个诺大的书院,还得养活几百人的吃喝用度以及读书的花费,甘奇第一次因为钱的事情犯起了愁。
相扑场也好,梨园春也好,这些都是日进斗金的产业,但是照甘奇这么花钱的速度,头前还给王府下了聘礼,也是大笔花销,后山还在建温泉酒店,更是需要不断投入,甘奇也开始为钱犯愁了。
不过甘奇倒是明白一个道理,钱赚来就是要花的,不花出去的钱,放在家中,其实没有什么意义。得把钱换成其他的东西,换成其他的资源,赚来的钱才有意义。
只等温泉酒店建起来之后,开始营业了,甘奇才能摆脱此时略微拮据的局面。
温泉酒店,可能会成为甘奇收入的最大来源,比相扑场还要赚钱。东京汴梁这座城市,就是一个消费服务型的城市,真正顶级的消费者,就是那些读书人了,整座城市主要的服务对象,其实也是读书人。读书人,不仅是说那些士子学生,更包含朝堂上那些当官的,乃至于官员的家眷。
这座城市,就是为这些人服务的。这些人又为皇帝服务。
结婚,汝南郡王府的小县主,嫁给开封府解元公,是一桩美谈。
甘奇骑着高头大马,胸前戴着大红花,迎亲队伍绵延一里多长,彩礼无数,前后吹拉弹唱,乐音震天。
汝南郡王府里,更是张灯结彩,众多男丁们,忙碌不止,赵宗实带着赵宗汉等人在大门口等着迎亲的队伍。
后院之内,却是哭声一片。赵大姐哭,赵小妹哭,拉着哭,搂着哭,抱着又哭。
重病缠身的赵允让,看着哭声一片,还笑得极为开心。
其实甘奇家中,也有人在哭,吴巧儿一边忙碌安排着厨房里的大小事情,却又时不时躲进房内抹几把泪水,抹完泪水,强忍着出门,又到处安排着酒宴之事。
甘霸狄咏等人,站在门口,迎接着客人。最大的客人莫过于包拯了,然后就是胡瑗,王安石。
迎亲队伍庞大,跟着迎亲队伍的人更多,汴梁城里的热闹,总有人山人海跟着看,看热闹有看热闹的好处,松果蜜饯与铜钱,时不时会从迎亲队伍里抛出来,立马就会有无数孩童趴在地上哄抢。
若是有些大人不顾脸面,倒也会挤在孩童群里抢着这些东西,妇人居多。孩童们抢到了东西,吃的就直接塞进嘴里,铜钱就会拿回去给大人。
“恭喜解元公!”
“解元公今日好生昳丽。”
甘奇左右拱手致谢。
汝南郡王府到了,赵宗实赵宗汉等兄弟,早已上前来迎接。
酒宴早已备好,一顿老酒是少不了的。
喝完酒,请新娘。新娘在盖头内,依旧抽泣不止。
嫁妆不断往外在抬,金银盒子都直接打开盖子,让所有人看到那金光灿灿的东西,这就是王府家的脸面了。
宅院之外,看热闹的人,不断发出惊呼。
“哇……这么大的金镯子……”
“这一对玉兽,不知要值多少钱……”
“娃啊,好生读书进学呀,往后也考个解元公,娶得大户人家的小娘子,也有今日这般的气派。”
“嗯,娘,我以后一定考个状元,娶官家的公主。”
“官家公主不能娶,就得娶大户人家的小娘子。”
“娘,我以后也考状元。”
“好孩子,都考状元,将来都出将入相,光宗耀祖。”
“我要当宰相,我要当宰相!”
“我也要当宰相。”
当娘的,已然乐开了花,未来是美好的,哪怕
只是想一想,也足够美好。
旁边还有更美好的老娘,开口说道:“我儿争气,不过九岁,就考上了道坚书院,往后乃是甘先生的弟子,不仅吃喝用度不花钱了,连笔墨纸砚都不要钱,不得十年八年的,定能在东华门外唱名。”
“嗯,娘,我一定好好跟着甘先生进学,考个状元回来。”
“好孩子,以后也与甘先生一样,如此风光娶个好妻,为娘这一辈子,也就满足了。”
新妇上车驾了,新郎官也翻身上马了。
回去的队伍,成了两里。
甘家村里,拜堂成
第三百章 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
甘奇洞房花烛夜的事情,老祝也看不见,就不一一赘述了,只能凭借想象,自己脑补一下,这样子。
第二天大早,日上三竿,甘奇起床吃早饭,饭桌之上,吴巧儿坐在甘奇左边,张淑媛坐在甘奇右边,还有春喜站在一旁,如今这个家,算是热闹起来了,人丁也会慢慢兴旺起来,具体人丁会兴旺到什么地步,这就得看甘奇的努力程度了。
赵小妹并未出来吃饭,是由吴巧儿亲自送到主厢房之中。甘奇家中并无长辈,否则赵小妹即便身体有恙,也得早起去拜见长辈。
过几日,甘奇还要带赵小妹回门,回到王府去做客,到时候大概又是一顿老酒,实在是王府里的男人太多了,赵允让这一辈子竟然能生出二十多个儿子,算得上是男人中的极品。
活成赵允让这样子,大概是所有男人的梦想,地位不凡,所有人的尊敬他,还有权柄,又有豪富,而且……年轻时候花丛中过,身体还这么好。又没有什么繁重的公事劳累,一生潇洒。
真要这么论起来,当皇帝的赵祯,这一辈子远远不如当王爷的赵允让活得值得。
今日甘奇家还真没有什么客人,连甘霸都没有过来。
快到中午的时候,却来了客人,这个客人还是甘奇没有想到之人,甘三爷。
甘三爷在厅前落座,吴巧儿可没有好脸色,端茶倒水都有些不乐意。
不过甘奇倒是脸色不错,对三爷并不怠慢。
“不知三爷今日上门,可是有什么事情”甘奇问道。
三爷难得露出了一个笑意,开口说道:“倒也无甚要紧事情,只是听闻你中了解元,所以也该来庆贺一下,你也别怪三爷来得晚,实在是这个消息一直没有收到,头前才刚刚听人说起,说开封府头前贴了新告示。你也算为我们甘家争了光,三爷如何也要来为你庆贺一番。”
“三爷客气了,一个解元算不得什么,来日若是能考中进士,才值得庆贺。”甘奇倒也谦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