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北宋当大佬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祝家大郎
这回,甘奇倒是把国书送到了汴梁城。辽人陈兵的消息,也是瞒不住的。
汴梁城里,自然又是一片哗然,民间喊打喊杀的人不少,更知道甘相公就在河北,有许多文人士子也热血非常,四处奔走相告,不能卑躬屈膝,不能教人欺辱……
当然……在汴梁城里喊打喊杀的人不少,只是这汴梁人真愿意上战场去打去杀的人,可能就找不出几个人来了。
不过,年轻的读书人,总有一些是真的满怀一腔热血的,竟然还真有一些士子到处拉人结伴,要到河北去支持甘先生,就如昔日随着甘先生出征邕州一样。
要说这大宋朝的儒家,其实还真有许多教育得极好,就如南宋灭亡之时,崖山殉国跳海的文人成千上万,军民一起,跳海殉国之人十万之多,那场面,当真感天动地。
也如文天祥,终究还是留取丹心照汗青了。
(ps:所以后来的日本人,为了打击国人抗日之心,还特意编出来一系列的理论,最著名的莫过于:崖山之后无中国。说中国的历史传承,在崖山之后就断绝了,中国有脊梁的人,都在南宋崖山十万军民跳海殉国之后死绝了。
在日本崛起开始对中国起野心的那一段时间里,日本人写了大量关于中国历史的论述文章以及书籍,特别是关于华夏的传承以及华夏被外族统治的历史,日本人最喜欢研究,出的论述也是最多的,比如还有五胡乱华,那段时期的日本人比中国人更喜欢研究这几段历史。
其中原因,就是为了打击国人的抗日之心,加强华人对日本人统治的认可,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日本人需要加强自己在崛起之后的文化自信,观点集合在一起,就是在说中国人早已不是以前的中国人了,早已成了劣等人,需要得到中华文化正统传承的日本人来拯救。
在那段时期许多研究中国历史的日本人中,以所谓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最为有代表性,终其一生兢兢业业,关于中国历史的研究可谓是“著作”等身。这些理论在清末民国时期在中国流传甚广,特别是敌占区的一些汉奸文人特别喜欢这种论调,也忽悠了一大帮中国的文人,比如著名的汉奸汪精卫的曲线救国,汪精卫身边还有一大批亲日文人,他们是真的相信这些论调的。只是没有想到百十年后的现代社会,这种论调依旧还能甚嚣尘上,拥趸无数,着实有些可悲。)
言归正传。
东京汴梁的朝堂之上,皇帝赵曙还是有点吓到了,看着国书,问着满朝文武:“辽军当真有七十万”
一人当过百万兵的富弼,此时老神在在,倒是显出了老臣的沉稳,慢慢答道:“陛下,辽人不过只是虚张声势而已,最多不过十几万人。”
赵曙闻言大气一松,说道:“那就好,河北两路,有近三十万禁厢军,倒也不怕他。”
富弼又道:“此事既然因甘道坚而起,这出使斡旋之事,当也由甘道坚去,想来也是不在话下的。”
富弼自然是没安好心。这种求和的事情之难,富弼是有亲身体会的。甘奇惹事,甘奇赔上身家去解决,回来还得让甘奇落一个惹是生非陷国家于危难的罪名。谁叫甘奇当初在朝堂上大包大揽,该他吃些苦头。
皇帝赵曙倒是对甘奇信心非常,答道:“此事甘卿去河北之前,朕就有安排,使节本就是他,他自会解决此事。”
富弼微笑着点点头,表示同意。
曾公亮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脑中不断乱想,甚至都猜过甘奇是不是想与辽国开战,但是这个念头转瞬即逝,没有理由,站不住脚。
曾公亮出言说道:“陛下,当派个人再到雄州去传达陛下圣谕,让甘经略心中有个底气。”
“对,派人去告诉甘卿,割地不行,再加岁币也不行,定然不可辱了大宋脸面。”赵曙倒是有些骨气,反正国格不能丢。
富弼却听出了一些言外之意,这命令,岂不就是让甘奇自己私下里花钱解决富弼脸上笑意更甚。
不过,其实赵曙并没有这个意思,他就是想强硬一把,因为他知道辽国要生内乱,甘奇是有谈判筹码的。这内乱本就是甘奇制造出来的,所以赵曙对甘奇真的有信心。
心中一直有疑惑未解的曾公亮,此时说道:“陛下,那就派臣之犬子孝宽去传旨意吧”
“允了。”这事赵曙倒是无所谓。
曾公亮为什么要让自己的儿子去传这道旨意因为他知道事情一定有问题,一定会有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他真的想弄清楚甘奇到底要干什么,回家他还得好好嘱咐曾孝宽一番。
曾孝宽得了曾公亮的一番嘱咐,拿着圣旨坐车上了官道,往雄州急赶。
只是见到甘奇的曾孝宽,也没有想到,甘奇拿着圣旨,却闭口不谈出使之事,依旧到处忙碌不止。
对于此时的甘奇而言,出使那是不可能出使的!
虽然如今辽宋这种格局,出使一定不会有危险,但是甘奇依旧不会出使。与其费那时间去出使,甘奇还不如多做几番开战的准备。
辽人还几番派人来催促,甘奇都是百般惊恐的推脱着,甚至当着辽人的面,表现得惶惶不可终日。
春节都到了,辽人又派人来催,萧扈亲自而来,恐吓着甘奇:“怎么不敢到我北朝去吗还是你家皇帝吓得六神无主了,不知如何是好”
甘奇一脸惊恐模样,无言作答。
“若是开春再无使节到我燕京,我陛下有言,立马发兵开战,先打雄州!”萧扈一脸厉色。
甘奇点点头:“还请辽使息怒,过两日就是除夕,除夕一过,半月之内必然有大规模的使团抵达燕京!”
“为何除夕过了,还要半个月啊”萧扈厉声问道。
甘奇抬头看了看窗外的天空,答道:“因为那个时候,雪就要停了。”
“雪停了下雪还赶不了路了”萧扈又问。
“财物颇多,车队数百,下雪赶路,怕是难以成行。”
萧扈闻言大喜:“车队数百哈哈……你们宋人倒是……”
笑出声的萧扈,陡然觉得自己不该这么笑,又把笑容止住了,换了一脸厉色,说道:“不跟你家皇帝说,不必送什么财物,吾皇有言,只要土地,否则就开大战!”
“辽使息怒息怒,我这便再奏报陛下,把萧使之言送达。”甘奇脸上的为难,演得极好。
“哼,识时务者,俊杰也。不识时务,教你南朝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家国沦丧。”萧扈大袖再拂,对一个国家说出这种**裸的威胁之语,实在爽快。
“辽使放心,以和为贵,辽宋乃是兄弟之国,当以和为贵。”
萧扈一边往外走,一边说道:“不要再等本使来催,若是还让本使下次再来,那就不是本使带着一队护卫来了,便是百万大军兵临城下!”
“祝萧使除夕安康!”辽人早已开始过除夕这个节日了,该祝福一下。
“哼!”萧扈已然出了厅堂,水都没喝甘奇一杯的,饭就更不吃了。
这次甘奇一直把萧扈送到了城门口,方才停住脚步。
转头的那一刻,甘奇眉宇之间,杀气外露!
还有话语:“演了这么多戏,就他妈这场戏最难演!终于算是演完了。”
第四百六十一章 开战!
甘奇的戏终于演完了,哪怕是除夕夜,甘奇依旧在为备战而忙碌着。
雪真的停了,除夕夜就停了,正在融化着,天气依旧寒冷。
想来燕京城的春节,一定也是热闹非凡的。只是雄州春节,并不那么热闹,按照以往的惯例,官府也会组织许多庆祝活动,今年却都没有了。
临渝山,就在后世秦皇岛市,燕山到渤海的最后余脉,这里也是关口所在地。
年节才刚一过,大年初二,从山上就下来的七八千号贼寇。
往西去,几十里就是安喜县城,这里是后来唐山的迁安市附近。
脚步踩在已经开始融化的积雪上,泥泞不堪,七八千号人,到处都是骂骂咧咧的抱怨声。
也有人给这些抱怨的人鼓舞着士气:“弟兄们,咱们这回去是打县城,只要冲进了安喜县城,那是要什么有什么,金银财宝要多少有多少,正是过年,吃的喝的都不用愁,都给大家备好了,只等大家去享用,大家加把劲,还有五六十里就到了。”
“弟兄们,到时候大家跟着寨主与军师冲就行了,安喜县城只有几百驻军,此番我等上万人马,探囊取物一般,简单得紧。”
“弟兄们,加快脚步啊!”
“他娘的,还是军师想得周到,知道咱们年关难过,招待咱们进城里过年去。”
“这回得抢个娘们儿回去……”
贼寇,终究是贼寇,摆脱不了贼寇的想法。
狄咏此时倒也没有想过要制止这些贼寇不合理的想法,能动员这些贼寇卖命的条件,就是银子与女子,若是把他们这些想法压制住了,也就真没有几个人会卖命了。
有些事情就是这么残忍,什么思想工作,什么大仁大义,那些事情都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而今狄咏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建设这些人的思想,所以狄咏只有一条规矩,那就是不得滥杀无辜,其他的劫掠抢夺什么的,都随他们去,这是这些人卖命最真实的动力所在。
这也是古代贼寇成不了大事的原因所在。大宋朝几乎每年都有揭竿而起的贼寇,但是终两宋近三百年,小规模的几百人,大规模的几万人,就没有一个能成事的。
安喜县城,一个小县城,万人口,整个县加在一起也不过十来万人口。一个上百年不闻战事的地方。
虽然城内许多人都听说了临渝山附近来了一伙贼人,却也没有几个人当回事,因为附近也来了大量的官兵,在滦州的官兵听说就有上万人。对于官兵而言,一些贼寇自然是不在话下的,燕云之民对于辽**队还算比较信任。
倒也是因为临渝山的贼寇来了好几个月了,从来没有听说过他们有下山肆虐乡里的事情,连拦路劫道的事情都没有听说过,人们便也更不把这伙贼人当回事了,大概也猜想这些贼人怕了官兵,躲在山里不敢露面了。
面都不敢露的强盗,反倒成了最近几个月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只觉得这活贼人胆小如鼠,有些可笑,想来不得多久都会饿死在山里。
过年的喜庆,依旧还弥漫在安喜县城之中,从燕云一直到南方邕州,只要是有汉人的地方,都在过年。不论是当兵的,还是贩夫走卒,都得过年,这个年会过很久,一直过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才会到达**,然后才开始新一年忙碌的劳作。
艳阳高照,这个冬天难得的好太阳,晒被子,晒家具,过年要吃的腊肉咸鱼之类的也要拿出来晒一晒。
厨房里袅袅炊烟,妇人们忙碌不止。院子里,门口处,街边墙角下,到处都是坐着晒暖阳的人群。
过年上值的士兵,有些倒霉,抱着兵器坐在城墙垛口之下,面对太阳,也在享受着寒冬难得的舒爽。
忽然一个把双手收进袖笼里的士卒看了看东边,然后愣了愣,连忙把袖笼里的手脱了出来,擦了擦眼睛之后,立马惊慌失措起来,开口大喊:“有……有……有贼人!”
他身边的城垛下还坐着一个老军汉,撇了撇嘴说道:“胡说八道!”
“真有贼人!”
“我看看……”老军汉站了起来,看向东边,倒也真看到了大队人马,乍一看,最头前的人刀枪甲胄还都比较精良,老军汉不以为意:“这是官军,自己人,想来……”
“不对不对……”老军汉陡然机警起来,因为那些人的甲胄与兵刃样式不对,还有一杆大旗映入眼帘,一个大字“麻”。临渝山上的贼人已经传说了几个月了,贼寇麻牛的名字,老军汉听得耳朵都起了茧子。
老军汉扯着嗓门就喊了起来:“敌袭,敌袭,快关城门,快!”
“关城门!”
“临渝山上的麻牛下来了!”
“麻匪来了!”
“击鼓,击鼓!”
“咚咚咚……”
急促激烈的鼓声打破了小城春节的喜庆,绝大多数人一脸不解的看向正传来鼓声的城楼,那城楼虽然破旧不堪,与别的大城比起来也有些低矮,但那里依旧是整个县城最高的建筑。
“麻匪来了!”
“贼寇下山了……”
安喜知县,是一个叫做萧达的契丹人,他还有一个契丹名叫做特里木,他不是进士出身,而是契丹贵族。
萧达被一众惊慌失措的军汉急匆匆拥到城头之上,城外的贼寇漫山遍野,正在慢慢摆着阵型,还有十几个骑马的汉子来回奔跑,不断呼呵着命令,让那些贼寇站在自己应该站的地方。
“快,快去求援!”萧达大声呼喊着,自己却也在往城头而下。
然后只见萧达自己上了一匹马,转头喊道:“本官去滦州求援,你们顶住了。不要怕,滦州驻扎了上万官军,晚间就能赶到这里,定能救得大家。”
说完萧达打马快走,直往南城而去。
契丹贵族,似乎失去了他祖先的血性,在这花花世界里迷失了祖先的荣耀。
城头上的军汉看着打马飞奔而走的知县,都愣愣看着。
城外忽然呼喊大作,牛皮鼓也敲得咚咚作响。
一个铁甲汉子打马站在头前,开口喊着:“长梯都搬上来,听鼓声命令,随我冲上城头去。”
“军师威武!”
“军师无敌!”
又不得多久,鼓声陡然急促起来。
贼人攻城了。
城墙上的军汉们一个个六神无主,有人大声喊着还击,有人抄起弓弩已然在射。
有人站着依旧在发愣。
有人频频回头,大概也在想逃跑的事情。
甚至还有人直接带着哭腔大喊:“怎么办怎么办”
零星的羽箭射在狄咏的重甲之上,叮咚的响声留下一些印记,狄咏已经来到了城头之下,亲自带着人竖起长梯。
狄咏第一个爬到了长梯之上,转头大喊:“弟兄们,随我冲上去!”
麻牛就在狄咏身后,接着踩上了长梯,也在大喊:“弟兄们跟上。”
一个长梯若想让敌人难以推倒,就得快速往上上人,越多越好,用人的重量堆在长梯之上,让城头上的人难以把梯子推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