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赢家培训指南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舟自横
葛洪没做声,他虽是聪明绝顶,但是却也受世情影响,觉得医道属于小道,不愿将一生立于医道之上,但是如果真的是牧守一方,那么到时可以实现自身抱负。
游鸿吟见他动摇,同时说出了手中底牌:“其实青州境内尚有不少新奇技艺,其中一项便是‘印书’,未来先生若是有著作,流传于世,教化众人,完全不是问题。”
这是一件大杀器,无论是从文人秉性,还是从道统考虑,传播自身学说都是葛稚川无法拒绝的东西。
葛洪听闻此语,也明白郭溪并非信口开河之人,心中情绪有些激动,稍稍平复了一下,他施了一礼,道:“主公纳才之心令洪动容,承蒙不弃,愿为主公分忧。”
游鸿吟连忙将人扶起,道:“先生客气了,详细情况,便请稚川随我回到青州再说吧。”
两人谈论至天明,随后便也不休息了,一干人吃过朝食,便匆匆上路,直奔青州而去。
游鸿吟出门的这辆马车并非寻常马车,即便路途不太好走,速度又快,却也并不是太过颠簸,再加上所有护卫均是骑马而行,一行人急行速度非常快,很快便脱离了江东地界,路过徐州,抵达青州边界了。
无怪胡归请示疾行,在江东之时,路上一点都不太平,自那陈敏真正举起反旗,他手下那些兵将便不□□分起来,经常拦截路途上的商队,还会抢夺当地居民的粮帛财物,很是恶劣。
纵然胡归不断派出护卫查探前路,他们这一队人马也遭遇到了好几次乱兵拦路,好在那些乱兵人数不多,一般也就十几个人聚众闹事,完全不是胡归和二十护卫的对手。
陆云见护卫队对阵陈敏手下乱兵之时,不吹灰之力,杀人好比砍瓜切菜,顿时赞叹道:“之前我还觉得从越你太过托大,如今这种局面,不好好待在青州城内,却带着二十个人就到处乱跑,如今看来,并非你太过疏忽,而是身边护卫太过厉害,才给了你如此大的信心。”
“胡归虽只是我的护卫队长,实际却是我一手培养的弟子,他培养挑选出来的护卫若是这一些本事都没有,我这个老师的脸怕是要丢尽了。”游鸿吟笑道:“我可从不笨蛋做弟子,所以信心难多了些。”
葛洪说:“主公也是出身世家,但好似并不讲究门户之别?”
要知道,胡归是鲜卑与汉人的混血,但是外貌却是地地道道的胡族,在如今这种情况下,就连普通汉人也看不起胡人,更不用说是世家子了。
“虽然这么说可能两位不太赞同,”游鸿吟看着陆云和葛洪,说道;“但是我从来都是认为,士族、寒族、庶民、胡人,并无多少分别,有道是有教无类,只要才能得用,品性良好,我便会给予机会。”
葛洪虽是士族出身,但是多年孤苦贫寒,也早已看清此间世情,对于寒族之人出头艰难更是感同身受,但是对于胡人总归有些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念头在其中,不过这种感觉并不深,所以他很容易就接受了游鸿吟的理念。
陆云却有些不同看法。
一者,他是世家阶层,天然就站在世家的层面和角度去看问题,二者,陆云一眼就看出这种任才理念背后的危机。
所以,他开口道:“虽然世间规则并未明文规定,但是从越如此做,实际上是将自己推到了世家的对立面。”
游鸿吟点头:“如今垄断天下绝大多数权利的,都是世家,我明白。这种一视同仁的态度的确给了许多寒门之人机会。如今的九品中正人才举荐制度,造就了‘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的状况,世家联手一同将寒族拒之于门外。而我这种用人态度出来,便是打破此种状况,世家定然是不肯的。”
陆云皱了皱眉头,说:“从越此语,有些偏颇,对于人才,世家还是非常有纳贤之意的。”
其实当世有不少人是出身寒族的,而只要这些人出人头地,耕读传世,多参加参加世家品级,跻身世家也不是很难。
所以陆云才说世家也不似那样不近人情,自己吃肉就连汤都不给人喝。
游鸿吟说:“我明白,世家中有才之士,都挺愿意提携后进之辈,也不会刻意在乎门户,但是,士龙,那只是部分人,绝大多数的士族对待寒士的态度,其实并不用我多说。”他长长吸了一口气,道:“我并非是排斥世家,其实从本质上来说,任用世家有才之士,要比任用寒族更好些。但是,人手不够,如今豪门之人糜烂成性,无论是服散酗酒,还是荒诞不羁,将清谈空想当做人生追求,他们都是担不起责任,做不了实事的。这种时候,只能启用寒族之人。”
说到底,寒族养上个几代,便成了世家,世家这种东西灭是灭不了的。而官员任职使用世家之人,这些世家子一般不缺钱,反倒不会出现贪墨剥削之事,对于世家子来说,名要比利更为重要。而寒族之人就不太好说了,要把他们养肥了之后,这些人才会不再思考利益,而是考虑名声。
仓廪足而知礼节,这句话不仅适用于黎民百姓,同样也使用与官场之上。
说来说去,就是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完美的制度,只有符合世情,最为平稳的政治权利制度。
陆云与葛洪听完后,均陷入了思考,算是明白了如今青州之主的人事态度。
当世世家的风气,让这位一点都不满意,他比较喜欢实干类型的人,不喜欢太过脱离实际的狂士,所以在用人之时,才会以才为主,品性次之,不论出身。
陆云苦笑:“我总算知道从越为何与兄长不太对付了。”
葛洪说:“士龙所说兄长,可是江东第一名士,陆机陆士衡?”
“正是。”陆云说:“兄长推崇分封制,认为此法已经行使了上千年,最为稳固,只是推行之时,需要仔细修改其中细节。兄长喜欢结交各个世家名流,固执的认为,唯有传承长久,自小培养弟子心性的世家,才算得上是久经风雨,可承担重任之辈。”
游鸿吟接过话头:“而以上两项,都是我不太认同的。”
陆云道:“所以,你就把我拐来了。”
游鸿吟说;“噫,怎可如此说。士龙兄若非同样不赞成士衡兄的论点,怎有可能与我相谈甚欢,我们不过是志同道合而已。”
马车渐渐停下,似乎是遇到了关卡,游鸿吟掀开了马车车帘,发现他们已经到了青州,那关卡正是青州军所设,关卡背后,却是已经快成熟的,色泽红艳的大批高粱。
“这
人生赢家培训指南 分卷阅读294
里,便是青州。”
第207章名士风流(三十四)
幽州容城。
一架牛车缓缓而行,车上是两位书生打扮的人。
这两人一者年纪稍大,一者尚且不及弱冠,双方面容看上去有些相似,显然彼此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
“叔父,你真的要离开老家吗?”年少的那个嗓音细腻,语气之中带着满满的担忧。
那个被他称呼为叔父的人摸了摸少年的头,说:“追儿,你守制期满,也是时候离开此地了。”
此少年名为吕追,与他一道的正是少年的叔父吕易,三年前,吕追之父、吕易之兄突然因病染疾,撒手人寰,他的妻子也悲痛不已,随之而去,吕氏本就不是子息繁茂的家族,家主与家主夫人双双离世,竟然惹得吕家门庭衰败。
吕家只剩一位平日里并不理俗事、备受兄嫂溺爱的吕易,他虽然受世家教导多年,却当真不曾接触过俗务,最感兴趣的却是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数学、地质等等。因此兄长一离世,他独木难支,在后头一次世家评级之时,竟然让吕氏掉出世家范围,从士族变成了庶族。
失去了士族身份庇佑,吕氏叔侄两人艰难维持家业,吕易倒是曾经想谋求一官半职安身立命,但是幽州乃太原王氏一家独大,如今王氏当家的人乃王浚,此人虽是王家嫡脉出身,却是婢生子,只因为父死之后并未留下嫡子,故而继承了家中的爵位,但是此人因幼时教育有些歪,并不看重寒门之士。
王浚最后凭借家族势力,在朝廷之中博得一席之地,居于幽州刺史这样的高位,但是其心胸却与本身权利完全不匹配,实际上此人性子并不怎么宽和,大概是因为他自己出身低,便十分看不起庶族,平日里将贱民挂在口上,好似生怕别人把他这个幽州刺史和口中的低劣之人挂钩。
王浚脾气大性子执拗,自诩高人一等,这种性格哪怕是他已经人过中年,却依旧没有变。照理来说,有个性的人都应该是手中有些真货才有自傲本事,这王浚治下却是一片混乱,税目繁杂混乱,各个岗位上排着的不是亲信,就是当地那些文名广为人知的名士,但是这些人让他们写诗作赋还能胜任,面对着繁杂的政务,又怎有可能耐下心来处理。所以原本就不怎么平稳的幽州,至此更是风雨交加。
平日里幽州的中正评选倒是做的花团锦簇,雅集文会是接连不断的开,搞得好似幽州文风鼎盛,繁华难掩一样。但实际上,这几年天灾大旱,幽州早已变成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极限之境,无数流民宁愿顶着胡人的铁骑,也要逃离这处再无生机之地。
不过,王浚明白,没有民心没关系,自己却不能疏忽军务,失去军权傍身,即便王家有部曲,却也无法阻止数量众多的流民。先秦之时,就有乱民暴动,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王浚对待军务还算是上心。幽州境内,除了王公贵族、世家子弟,便是这些成分十分复杂的幽州军过的还算是个日子,至少不用像路边的流民一般,一不留神就死了。
谁给他们一口吃的,他们就跟着谁,如今天下大多数参军之人,大致上都是这种想法,甚至有不少流民,为了一口吃的,很容易就会加入某个地方势力,然后这势力就靠着这些零零散散的流民,拉起了一支队伍,看似浩浩荡荡,但实际上这种队伍只能充当炮灰或者是以多胜少打几次胜仗。当然这种乌合之众是没有办法被委以重任的,一旦战场出现混乱或者是战事挫折,这些人也不会有什么忠诚之心,怕是溜得比谁都快。
而对于吕易来说,大势环境是这样的幽州,他是待不下去了,虽然吕氏尚有积蓄,但是这些钱帛不过是空中楼阁。更何况,幽州地理位置不佳,夹在叛臣刘渊和鲜卑之间,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变成战乱之所。有道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吕易在侄子守孝结束后,便立即变卖家当,带着一车竹简帛书,离开幽州。
可,天下之大,哪里又是安居乐业之地呢。
“叔父叔父,听闻那青州开了取吏考试,只要能考过,便会被录取做官府官吏呢。”少年人力昌盛,一点都没有离开故乡的悲情,反倒是兴致高昂,颇有一番闯荡天下的豪情。
“那是取吏,非是官。”吕易轻声纠正了侄子的错误:“做吏非是如何光之事,一旦做了,怕是我吕氏就再无回归士族之列的机会了。”
吕追却言:“叔父怎知青州今日以科考举吏,明日不会以科考举官,做什么事情总要试试才行。”说道此处,少年眼中目光越来越亮:“更何况听闻那青州刺史能得江东双陆之一的陆云青眼相看,定然本事不差。”
谈到这个话题,叔侄两人都想起了自己家乡那位高高在上,却昏庸固执的王浚牧守,心中都是一股悲痛羞恼之意。
其实谁愿意背井离乡呢。
“青州有泰岳作为天然屏障,比起幽州也安全许多,叔父,我们就去那里试试看吧。就算是不出仕,在那里安家置办产业也不错,听闻青州颇出产了几样稀罕的特产。”吕追叽叽喳喳了一路,终于说动了原本摇摆不定的吕易。
其实,司马越带着皇帝迁都广陵,因为陈敏之乱暂时尚未完全平复,便先将行宫建在了建业城。
按照吕易原本的想法,自然是去天子脚下,虽然当今天子是个傻子,但是几位诸侯王爷都不差,是值得效忠的。但是想到吕氏如今已经不是士族了,按照那些大人物的用人思想,自己怕是连做个门客的资格都没有。
吕易想到此处,顿时改变了自己原来的想法,选择去青州。
去青州碰碰运气,就算是运气不好,自己也该置办产业,安安稳稳的将追儿抚养成才,只要吕氏再出一位优秀的人物,重归士族完全不成问题。
叔侄两人跟着流民,一路上驾着牛车小心谨慎的向着青州前进。
说来也是奇怪,刚从容城出发的时候,盗匪猖獗,骑着马匹,来无影去无踪,即便是流民结阵对抗,亦是有人被害被杀,可是慢慢走出幽州,步入翼州,这种肆无忌惮的盗匪反倒是少了许多。
而流民经过重重关卡的时候,盘剥也少了许多,虽然依旧要些钱帛,但是那几个人头钱大家都出得起。
要知道在外头做流民,最怕的便是遇到关隘或者关卡,有时候关卡太严太黑心的话,流民宁愿绕上一大段远路,也不愿从这种地方走。
吕易心中有数,这些关隘怕是被人关照过,或者干脆就是青州的手笔。
显然,青州实力不容小觑,此地属于翼州,却已经有了青州的势力延伸过来了。
顿时,吕易心中的期待值更高了。
在四处游荡的过程
人生赢家培训指南 分卷阅读295
中,有的流民见翼州有些地方尚且安宁,便不愿再行走的更远,便挑了某些地方安顿下来,对于他们来说,离开幽州是因为旱情严重,偏偏一州官府,从上下到下,并不关心这些事情,日日服药行散,寻欢作乐,吟诗作赋。而这翼州看上去,还是有人管的。
吕易自然比那些目不识丁的普通农人看的更为清楚,翼州地处四州交界之地,西有并州刘渊对中原虎视眈眈,北有幽州边防恍如纸糊,而翼州本身所处之地乃一马平川的平原区,最易受铁骑侵扰,未来,未来怕是此地将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不平稳。
所以吕易继续和那些听闻青州各种传闻,已经将青州作为自己唯一目标的流民们,继续将路程走下去。
离开翼州,刚入青州不久,便来到了泰岳关,此处借助泰山地势而建,扼守青州与翼州的来往通道,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关卡。
而的确和它的地理位置重要性相配,泰岳关建的颇大,在此驻守的青州府兵人数也不少。这种豪迈之气扑面而来的感觉,让众多想入关的流民迟疑了起来。
那道关卡的背后,到底是人间乐土,还是与其他地方一样,不过是被人以讹传讹后的美化。就算真的是乐土,入关进入又要付出什么代价?
但谁知道,他们在关外呆了没多久,便有文书小吏在兵士的陪同下来到他们跟前。
吕易一路颇受流民照顾,便是因为那些流民希望这时候能够有个识字的人能出面交谈。
那小吏笑语晏晏的说;“大家不用紧张,在下乃泰岳关户籍书记赵德,专职负责梳理记录和重新登记各位的户籍名帖。”
然后那人便开始询问,他们这批人都是来自哪里,有哪些是相互认识的,说是流民安置点整个青州有好几处地方,如果是老乡便尽量安排在一起,将来彼此也好有个照应。
一边问,那赵书记一边拿出了一叠十分美,却有些怪模怪样被线缝在一起的白纸,然后拿着一根似笔非笔的东西,开始在白纸上重新登记流民户籍名帖,此人还特别询问了众人有何擅长之事,说是有特长还可以安排工作,可以在农闲之时赚些养家糊口的粮食。
赵德使用的笔十分便于书写,他口中不断问着,手中的笔便刷刷刷将东西都记录了下来。
吕易见状,心神便全被那支怪模样的笔给吸引走了。
第208章名士风流(三十五)
赵德听到吕易和吕追这对叔侄都是读书人,脸上便带了些笑意,说:“在下看小郎君年岁还小,我青州府有很好的学馆,里面有不少德高望重或者是闻名天下的才子坐馆,小郎君可也去试着考一考,如果考进去了,将来从学馆里面结业出来,必然才学匪浅。”
旁边的有流民忍不住怯怯的问:“不知那学馆入学条件几何。”
显然哪怕是不识字的流民,都知道念书与不念书之间差了多少,自己没法读书,却总想着自己的孩子能读书。吕易也曾听到某些流民说,自己一家原本在家乡还是能勉强活下去的,但是听闻青州此地开设了有名的学馆,只要有心向学,便有机会能够送孩子上学,这才下定决心搬来青州。
赵德显然应对这些事情应对习惯了,早已明白这些流民关心的是什么,他稍微有些歉意的说:“学馆分了好几个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子有不同的做法。但是如果是考不上,却想上学的话,是需要恩荫名额的。”
然后他讲了什么叫做恩荫名额。
青州的学府的确分了好几种,比如扫盲班,没有固定上学地点,授课的老师也不是什么文学大家,其实就是一部分先识字,之后带动其他人也识字,只要你有空学,没有任何门槛。
比如培育英,算得上是深造的进益班,士族无需考试,寒门弟子需要经过测试方可。但这是无可奈何之事,因为授课老师都是士族之人,不可能一点特权都不给士族。这种班有点类似于导师制,班中学生虽然某些时候一起上课,但是更多的时候其实是跟着自己的专属老师学习的,所以寒门学生入学考是无法避的事情。
再比如启蒙班,都是的些启蒙儿童,与进益班一样,也有入学考,并且是一视同仁的,但终究是家教有差别,启蒙班中,还是士族多一些。
另外一个班级就是所谓的恩荫班了。
想要考启蒙班是不太容易的,考试中还有年龄限制,所以一些才智并不妖孽的寒族弟子就被刷下去了。
但是孩子想读书怎么办?
可以恩荫。
虽然游鸿吟想要做到有教无类,但是如今的情景摆明了不可能,师资力量有限,推行扫盲运动已经是极限了。
那么只有设立门槛,集中力量培养优质资源了。
所以才有恩荫这个东西。
其实这种政策是严重倾向于青州兵将的。游鸿吟需要大量士兵,但是强行征上来的兵丁,不是他想要的,所以才有了兵士各种优惠政策,无论是他们本身享受到的后勤粮饷和军衔荣耀,还是身后的抚恤亲族和荫蔽后人等等,几乎都考虑到了,青州是花了很多的物力在这一方面的。
虽然每个人花的钱有点多,但是游鸿吟却觉得很值得,他不需要大量滥竽充数、充作门面的垃圾军队,而是选择了走锐路线。
而这种大力的刺激之下,无论是青州本土男丁,还是流民,无数人踊跃想要进入军队。
这样,青州几位将领才有了挑选手下兵丁的机会,而不是随便来个人都只能手下充人头。
修生养息至今,如今青州家底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那流民听赵德讲解,便面露喜色的继续到后头排队,等待登记户籍名帖。
进入了青州,吕易手上却多了一支笔,正是之前那位赵书记所用的‘炭笔’。
这笔写字简单,也不用墨水,青州玉纸出来的时候,这炭笔便随即风靡起来,大家都随身带着纸张和炭笔,如今那扫盲班里有许多人学会的写字,平日里要记个账什么的,掏出来就能用,很是方便快捷。
吕追见自家叔父的心思有粘到一些奇怪东西上头去,心中不着急,拉了拉吕易的袖子:“叔父,你又把心思钻到这些小道上了。快看青州的景色,不比那支怪模怪样的笔好看啊。”
吕易这才回过神来,他天生喜欢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在兄长死之前,他一直都在研究蜀汉丞相诸葛孔明的水牛木马,可惜,未曾等自己研究出些东西,兄长便去了。
他看来看周围的景色,心中暗暗吃惊。
青州之地多山石,肥沃良田并不多,所以理论上荒地应当很多才对,但是这条异常平坦,不知是何种材料所铺就的道路两旁,有
人生赢家培训指南 分卷阅读296
不少人正在整田。
此时正值秋结束,农人并没有如同寻常那般好庄稼后,就将田地往那里一丢,而是不断的深耕,同时往地里撒些东西,吕易猜测,那些可能是和塘泥一般的东西,是用来补充田地肥力的。等地都翻过一遍了,农人便到田埂的水渠旁,开口将水灌进田地中。
这是在做什么?
吕易比普通的读书人更加关心农事,虽然管理产业他的确比不过大哥,但是吕家佃户如何种田的,他大哥可就比不上他了解了。
吕追最后无奈的看着他叔父,兴致勃勃的和路旁的农人交流起来,他觉得,自己还是早日考上那学堂,然后早日学成出来找份活儿养活自己和自家叔父吧。
但谁知道,后来的事情却完全脱离了吕追的想法。
他叔父被青州刺史郭溪大人直接封了个官衔,然后丢进了天衍院做了首席院士,工作?工作就是继续叔父感兴趣的各种奇怪东西的研究。
而自己则直接被进益班录取,拜在一位饱学之士门下继续深度学习。
比起青州之外的颠沛流离,吃了上顿没下顿,比起幽州家乡时的朝不保夕和被人鄙视,如今的生活,不知道轻松了多少,吕追也暗暗下定决心,尽量早日结业,然后能够帮上主公的忙。
就算是他这个新来的,也能很快发现青州的日益壮大,但是这种急剧的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可以说,如今的青州,许多人都是一人身兼数职,忙得不得了。
吕追没说出口的是,他一直暗自祈祷,主公能快快的占下幽州,他能看见青州治下百姓的生活到底如何。虽然说大家干活都干得很辛苦,但这种辛苦背后是触手可及的希望,所以整个青州的神面貌一直都散发着积极向上的味道,生机勃勃的好似能感染外界,吕追到底与幽州这个家乡很有感情,他希望幽州百姓也能活的这么幸福安康有奔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