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砚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沧海惊鸿
 宇文睿没见过自己的亲生母亲,她的养母云夫人也早在她记事前故去了。她从八岁起入宫,虽然大多数时候都由景砚教养,但这十余年间,尤其是在她幼年的时候,太皇太后确是给予过她许多不曾体味过的母爱。
 从衣食住行,到日常的用度,太皇太后无不忖度着小孩子的喜好,尽力由着她的性子来。每每一同用膳时,也都慈爱地看着宇文睿大嚼特嚼,仿佛自己得了极大的满足似的。
 隐隐地,宇文睿早已经视她为母。即便后来,宇文睿违逆了太皇太后的意思,强与景砚在一处,又惹得太皇太后暴怒,但那是另一码事,并不妨碍宇文睿打心眼里敬爱她。
 如今,这个曾经善待她,曾经疼爱她,亦曾经因为感情的事对她大发雷霆的人,就这样永远地走了。宇文睿的心里着实很难受,她跪在太皇太后的梓宫前,通红着眼睛,看着案上硕大的牌位,上面繁繁复复写着太皇太后的谥号
 可是,再多、再华丽的谥号又能如何呢?这寿康宫,从此便空荡荡的了。
 景砚跪在距她近一丈远的地方,这样的距离令宇文睿愈发地气闷。
 自太皇太后薨逝的那日,景砚推开那扇沉重的大门,宣布了这一噩耗时起,她整个人就像被抽去了神魂。
 那一刻,宇文睿的身体比她的思维快,她几乎要冲出去抱住景砚可能跌到的身躯了。然而,庆幸的是,景砚嘶哑着嗓音说完那句话之后,并没有因为体弱或者情绪失控而昏倒在地。
 宇文睿虚惊一场,由太皇太后薨逝而引起的痛苦与难过便瞬间侵袭了她。等到她定下神的时候,惊见景砚已经经吩咐宫人有条不紊地准备丧仪了。
 宇文睿暗骂自己“年少无知”。
 她是皇帝,在太皇太后的丧仪上自然是最该担当起来的那个人,无论出于礼法还是出于私心,她都没有让景砚替她承担的道理。
 她的本意是以自己为主,和景砚一同治丧的。没想到却屡屡被景砚无视
 景砚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宫人做这做那,宇文睿每每与她搭话的时候,她都淡淡的。两个人之间倒是有一种莫名的气场,可宇文睿一点儿都不喜欢这种被景砚冷脸相对之下的“默契”。
 连着两日了,宇文睿偷眼旁观,发现景砚的脸色愈发的灰白没血色,那原本娇俏的身形快消瘦成了一张纸片儿了。宇文睿都担心风太大,没吹灭了灵堂里的烛火,倒把景砚给吹跑了。
 按照大周仪礼,孝子守灵期间只可用冷食,以示丧亲的悲痛之情。然而,就是每日三餐的冷食,景砚也不过吃个三两口意思意思,便停箸不吃了。
 宇文睿都怀疑,连着几日几夜下来,她是靠什么顶下来的。
 初时,被景砚冷落,宇文睿还疑心是否太皇太后骤然薨逝令景砚措手不及,以至于心神不属,毕竟她自己就被这件惨事打击得发懵。可细思下来,又不是的。
 宇文睿于是不得不怀疑,那日太皇太后临终前是否说了什么让景砚承受不住的话,且那话和自己有关。
 这事儿不经想,越细想宇文睿心里越坐实如此,心神难安,连举哀的时候都不知道心里胡思乱想些什么。
 总算忍到三日之后,按大周仪礼,孝子不必夜夜守灵了。
 天光大亮,景砚便由秉笔和侍墨搀扶着,要离开寿康宫。
 宇文睿见她说走边走,已经到了连招呼都不和自己打半个的地步了,心里的愤懑更甚,也站起身,紧跟了出来。
 寿康宫外,申全早领了太后的仪仗候着了。他眼尖得很,老远就瞧见太后被侍女搀了出来,不止如此,后面还跟着一脸“朕不高兴
 
倾砚 分卷阅读282
 ”的皇帝陛下。
 申全缩了缩脖子,他自幼侍奉宇文睿,对这主儿的脾气再了解不过。他眼瞧着太后这几日对皇帝爱理不理的,就猜到这小祖宗心里必定不痛快。两位主子的事儿他掺和不得,但他也不好明明看到皇帝紧追出来,还不提醒太后一声啊。
 “主子……”申全小心翼翼地措辞,“陛下她……在后面呢……”
 在后面跟着您呢!
 景砚像压根儿没听到这句话,也压根儿心里没宇文睿这个人似的,淡淡道:“回宫。”
 申全:“……”
 您自求多福吧,陛下!
 宇文睿眼睁睁看着太后上了辇,脚不沾地地走了,仪仗紧随其后,转眼间便消失在了转角处。她几乎要气得跳起来。
 一腔愤懑登时化作了无明业火,她于是甩开步子就追了上去。
 不远处的魏顺都看傻眼了,张了半天嘴,都忘了自己该说什么,内心咆哮着一个声音:陛下陛下!你的仪仗在这儿呢!
 宇文睿武功修为高,教程快,景砚的凤驾刚到坤泰宫,她就追到了。
 坤泰宫门前当值的宫人也都呆住了:这是什么状况?太后主子刚进去,皇帝就……跑着追来了?
 鉴于宫中的某个传言,更鉴于天子威仪,他们哪里敢阻拦?
 宇文睿如入无人之境,直接闯入了坤泰宫,还老实不客气地直奔景砚的寝殿。
 寝殿之中,景砚刚刚换下一身重孝,气都没喘匀呢,门一开,就见宇文睿这小冤家拧着眉头站在门口,一言不发地瞧着她。
 景砚被她瞧得心里发紧,索性转过身去不看她。
 秉笔和侍墨对视一眼:怎么有种剑拔弩张的感觉呢?
 “你们都先下去吧。”景砚对秉笔和侍墨道,她的神情依旧淡淡的,看得宇文睿揪心。
 二婢应“是”,小心地退了出去,退到门侧,没忘了对宇文睿施了一礼。
 “做什么急三火四的?母后新哀,人心不稳,该多注意仪节才是。”景砚扫一眼宇文睿,声音听不出波澜起伏。
 都什么节骨眼儿上了,还在意什么仪节不仪节!
 宇文睿咬着牙,死死地盯着她。
 可一旦面对面端详着,她发现景砚比她以为的还要瘦得厉害,一张脸灰苍苍的,仿佛大病未愈。宇文睿瞧得心疼,满腹的怒意也不由得消散了几分。
 “这几日累坏了吧?”宇文睿的声音不禁柔和了下去。不论之前心里多气景砚对自己的淡漠,当真面对她的时候,还是狠不下心肠责怪她。
 景砚默然一瞬,摇了摇头:“有施然在用药调理,不妨事。”
 宇文睿眉头拧得更重,“还说用药!你每日吃的药,比饭都多!再忙再难受,也不能耽误了用膳啊!”
 她口气中满满都是心疼,仿佛利刃刺穿了景砚的胸口。景砚登时觉得呼吸都艰难了许多,一边是无忧油然不做作的关怀,一边是……
 那句诅咒,就像是越越紧的紧箍,箍在景砚的头上,每每思及,都令她头疼欲裂,心脏更是紧缩成了一团。
 “只是没胃口,不妨事。”景砚强压下心中的不适,还是淡淡地道。
 不妨事!不妨事!就知道你会说不妨事!
 宇文睿气极又心疼极了她不拿自己的身体当回事,更恨她什么事都憋在心里,宁可一个人默默忍受着,也不肯与自己言说一二。这难道就是所谓的“结发”!
 景砚惊觉腕上一紧,宇文睿已经欺身到她面前,擎了她的手腕。
 “无忧!”景砚疾呼一声。
 源自宇文睿的身体的热力,太具侵略性,何止让景砚猝不及防?离得这样近,景砚觉得自己的心理防线崩塌只在瞬间。
 宇文睿愤愤然盯紧了她,实则手上并没用多大的力度,只保证景砚不能挣开就好。
 “我要亲自查查,你的身体到底如何!”宇文睿说着,又不甘心地追上一句,“看你脸色都成什么样了!还说什么‘不妨事’!”
 景砚心尖儿上一软,胸口酸胀得厉害,几乎要潸然泪下。
 她强自镇定,吸气,正色道:“无忧,母后新哀,你不可以……”
 宇文睿快被她气歪了鼻子,心道你能不能找个好一点儿的理由啊!
 若景砚还说“不妨事”之类的,宇文睿或者只是为她诊了脉,便放开她了。然而,听了这句话,宇文睿原本平静下去的火气再次腾了起来
 “我在你眼中,就是这样的人!嗯?”她替自己愤愤不平。
 捏着景砚的手腕,看着她眼中的无措,宇文睿的心中划过一丝恶念,口无遮拦道:“那我便违背个仪礼来给你瞧瞧,你道如何?”
 “不可!”景砚不知哪来的力气,拼着被宇文睿伤到,挣脱开了她的束缚,却不防一个趔趄,扑倒在地。
 宇文睿也是出乎意料之外,忙抢过来搀扶她。
 “别碰我!”景砚怒喝道。
 宇文睿的双手停在半空中,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像不认识景砚似的,看着她,眼中渐渐地,漾满了委屈。
 景砚看得心酸不已,轻轻别开脸去,缓了缓,“无忧……让我一个人静静,可以吗?”
 她无助的模样,宇文睿看得也觉心酸,想对她说自己并不是有心伤她,可话到嘴边,却变成了被忽略的不甘心:“你就非得闷在心里!就不能同我说说吗!”
 景砚一滞,平静道:“并没有什么话要对你说的……我只想一个人安静会儿……”
 宇文睿甩袖而去。
 许久,景砚方缓过神来,抬头,发现秉笔、侍墨、申全都恭敬地立在她的身前,竟有种恍若隔世之感。
 “主子,”申全小心道,“陛下离开时,令奴婢们好生侍候着,不许……惹您生气。”
 景砚无声叹息:无忧,终究是疼着她的……
 如此想着,心中的无助与痛苦似乎也减轻了几丝,只是胸中块垒依旧。
 她看向申全,道:“去请英国公来。”
 第195章并蒂
 从坤泰宫出来时,英国公景子乔面上的忧色难掩。想到太后方才对自己说过的话,他心中更觉愁云惨淡,不由得暗自叹息。
 小内监引着他出了坤泰宫的正殿,很快便拐到了宫外的甬路上。
 坤泰宫建得轩敞,宫外有大片大片的花木,郁郁葱葱的,在这初夏时节群芳吐艳,勾惹得蜜蜂、蝴蝶竞相扑来,好不绚烂多姿!
 就在这繁花的边缘,立着一抹素色身影,不远处,穿着近侍服色的魏顺低眉顺眼地候着。
 在前面引路的小内监先瞧见了宇文睿,他神色一凛,忙规规矩矩地跪下行礼:“陛下!”
 他俯下。身的一瞬,景子乔也觉察出来了,心里面“咯噔”一声,暗道皇帝何时出现在坤泰宫外的?
 他虽然心中疑惑
 
倾砚 分卷阅读283
 ,但经年的历练造就了一丝不乱,他一板一眼地也俯下。身去,拜道:“臣景子乔参见吾皇!”
 宇文睿原本立在花间,正捻着一支并蒂百合轻嗅。听得小内监的拜见声倒是无动于衷的样子,可乍闻景子乔的声音,俊眉微展,露出一抹淡笑,唤魏顺道:“还不快搀起景卿来?朕有热孝在身,景卿莫怪。”
 后一句则是对景子乔说的。
 魏顺早“噔噔噔”地跑过来搀起了景子乔。
 皇帝说得客气,景子乔却不敢承了她的客气,忙恭恭敬敬道:“老臣不敢当!”
 “爱卿乃国之柱石,景氏一门皆是忠良,自然当得起,”宇文睿顿了顿道,“母后新哀,朕与太后都是心中悲痛难抑,爱卿是几朝元老,该为太后与朕多多分忧才好。”
 皇帝年纪越长,心思越深,景子乔饱经世事,都越觉得有些看不通透她似的。皇帝前一句话显是将景家捧到了高处,令景子乔心中隐觉不安;后一句所谓的“多多分忧”明显是指向他身为外臣此刻却出现在了禁宫之中。就算他是当今太后的亲生父亲,可太后既已嫁入天家,便是天家的人了。
 可见,自己的出现,让皇帝陛下心里不痛快了。
 景子乔暗暗忖度着,皇帝究竟是为何而不痛快。是因为自己被太后召见,而她竟不知道吗?还是,另有隐情?
 景子乔想到太后方才在坤泰宫中托付自己的事,心中惴惴的。有些事,他问不得,但不代表他没有察觉……
 不论那些风闻是真是假,眼下,最稳妥的做法莫过于本本分分的,该做什么便做什么。
 景子乔脑中只几个来回就想通了其中的关窍,他再次恭恭敬敬道:“为主君解忧,是身为臣子的本分,老臣必竭心尽力而为。”
 宇文睿微微一笑,却也知道从这老油条嘴里也探不出什么口风来。她太想知道景砚请了景子乔入宫所为何事了,她强烈怀疑那同太皇太后的临终遗言有关。
 会是什么事儿呢?宇文睿百思不得其解。
 “因为给母后尽孝,朕几日辍朝,前朝无甚大事吧?”宇文睿边说着,边轻抚着百合的嫩边。嗯,虽是全然白色的花,并蒂而开,也格外娇艳。
 前朝有什么大事,您能不知道?景子乔暗道。
 皇帝对朝事把控极严,你看她之前的日子都在北郑亲征,刚一返京便是太皇太后新哀,仿佛她没功夫料理朝政似的。可满朝文武谁都不是瞎子,之前快马奔走于京城与北郑之间的内廷侍卫,近日捧着匣子在宫中匆忙往来的内监,再有那位“替爱徒看家”的裴大人,黑黢黢的一张脸,亚赛其父……试问群臣,哪一个敢懈怠半分?
 是以,当景子乔被问及前朝事的时候,他几乎可以肯定这是皇帝在试探他的忠心。
 “陛下一片孝子赤诚之心,太皇太后神明有知,定是欣慰喜欢的,”景子乔顿了顿又道,“前朝中事,有裴大人和诸位大人在,陛下也可少些忧虑。”
 宇文睿闻言,眉眼略展:“卿以为裴师傅如何?”
 “陛下是指?”
 宇文睿笑道:“卿是几朝元老,当年朕幼时还是先帝的顾命大臣,可以说是看着朕长大的。这朝中的文武,除了太后,无人比爱卿更了解他们……”
 “臣不敢当!”景子乔慌忙道。太后就姓景,若照皇帝这样说,倒是景家比皇帝都要洞悉群臣了!这还得了!
 “卿莫紧张!”宇文睿宽慰他道,“朕就是太后教养长大的,如今也不过才二十岁,今后的日子还长,需要向天下贤德习学的也还多得很。”
 见景子乔面上惊色稍缓,宇文睿又转回到之前的问题:“所以,为大周之长远计,朕才想问问爱卿眼中的裴师傅如何啊!”
 三句两句不离“裴师傅”,还能如何啊?
 景子乔知道皇帝这是想要拔擢裴重辉,在自己这儿要口供呢!
 裴重辉其人,为人、为政皆是不错的,除了……咳咳,偶尔有那么点儿跳脱不拘礼法,其他的都很好。对于这个人,景子乔还真挑不出什么刺儿来。
 他想了想道:“据臣所知,裴大人官声一向不错,素日为政,臣瞧着也是极有效率又妥当的,只是……性子有些过于洒然了些。”
 “卿总结得得当,”宇文睿夸了一句,又笑言道,“裴师傅想法独到,朕从小随他习学,深知他很有些独特的见识。卿不觉得,如今我大周正需要这等不拘泥的辅君之臣吗?”
 辅君之臣!
 景子乔心口一跳,果然是要大大地擢拔啊!
 主君什么性子,自然就喜欢什么性子的臣子;皇帝自己就是个不拘礼法的性子,怎会不喜欢同样跳脱的裴重辉?
 哎呀!景子乔恍然大悟:陛下从小跟着裴二习学,不会是裴二给教成这样的吧!幸亏啊,幸亏我儿持重,不然这朝政还不定被折腾成什么样呢!
 景子乔这会儿,突然庆幸起来景砚嫁于天家这件事了。
 “陛下若无他事,臣祈告退。”景子乔道。再聊上一会儿,这主儿不定问出什么来呢。
 “爱卿请便吧。”宇文睿颔首道。对于这位三朝老臣,她倾心之人的父亲,宇文睿从来记得尊重。
 景子乔心神一松。可他前脚刚迈出去,就听宇文睿突然想起什么似的:“悦儿的伤,怎么样了?”
 景子乔的神经再度绷紧:“已经好得差不多了。”
 他说着,俯下。身去,大礼参拜:“景嘉悦擅自妄为,当日险些害了陛下性命……陛下若有什么长短,景氏一门死无葬身之地了!”
 宇文睿忙命魏顺扶起他,慰道:“朕同悦儿是总角之交,死生关头,怎能弃至交性命于不顾?前日,爱卿已经拜谢过朕了,此事不必总挂在嘴边。”
 景子乔疼爱孙女,景嘉悦出事之后被送回英国公府,已经将他吓个半死;再一听说为了救自己的孙女,皇帝也受了重伤,惊得剩下的半条命也差点儿交代了。他深知,单单为了景嘉悦这件事,景家便欠了皇帝太多,唯有拼死效忠以报君恩了。
 “臣每每想及此事,都觉后怕……”景子乔叹息道。
 “都已经过去了,你瞧朕现在,不是好好的吗?”
 景子乔抬眼看了看皇帝脸上的浅痕,那日在太皇太后灵前初见时,他就猜想皇帝这疤是重伤那次落下的。以后啊,这疤便要时刻提醒着景家在皇帝面前欠的债了。
 “做臣子的,该为主君分忧,倒叫主君担了性命之忧……臣心里总是过意不去。”景子乔满面愧然。
 宇文睿似开玩笑道:“卿若真觉得愧疚于朕,便等着将来何时朕需要的时候帮朕一个忙,如何?”
 她说着,折下一直把玩的并蒂百合,塞给了景子乔,笑盈盈道:“初夏景致,与卿同赏。”
 景子
 
倾砚 分卷阅读284
 乔看看皇帝明媚的脸,再低头看看手里面的并蒂百合花,哑然。他总觉得似乎哪里不大对头。
 展眼间,又是几日过去了。
 宇文睿没再扰景砚,她每日安安分分地上朝,散朝后就安安分分地去寿康宫行祭。两个人日日得见,却除了打招呼之外再没了更多的沟通,虽然那份默契还是在的。
 景砚每日或在坤泰宫中,或在寿康宫中守灵。神奇的是,每当她孤零零地跪在太皇太后的梓宫前,思前想后心中隐隐泛苦的时候,恰是宇文睿散了朝,换了衣衫赶来的时候。景砚甚至怀疑宇文睿是故意的。
 可这件事,两个人根本没做过交流,又何来“故意”一说呢?
 景砚心里其实清楚得很,因为宇文睿的出现能让她觉得心里踏实,让她觉得不是一个人存活在这冷清清的禁宫中。宇文睿散发出来的热度,远远的,几丈、几十丈远她都能感受得到。
 景砚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默契。
 而她最惊异处,莫过于自那日二人争执之后,宇文睿当真就没再扰过她,好像真就乖乖地由着她“一个人静静”似的。然而,那些不经意的体贴,那些特意用心准备的膳食,还有一应的日常用度……甚至坤泰宫外新栽的花,新饲养的小动物,无不让景砚的心软成了棉花。
 就像那只在坤泰宫外花园里蹦蹦跳跳的幼嫩白兔,景砚抱它在怀时,分明能听到那颗小小的心脏“蹦蹦蹦”跳得急切热烈。她知道,这就像是宇文睿在意她的心情,亦是急切而热烈的……
 近日来,大周最大的事,莫过于太皇太后的薨逝。太皇太后素有英名,她历经大周三朝,可谓是挽救大周于危难之际的一代女杰。是以,她的薨逝,在民间的反响亦不小,民间甚至有设祭祭拜她的。
 对于皇族权贵,能够让百姓发自内心地崇敬、怀念的,也只有当年的高祖皇帝和如今的太皇太后了。
 现在北郑已灭,国家一统,南北皆无战事,百姓的日子也越发地好过起来。
 眼瞧着一代盛世近在咫尺,太皇太后薨逝的哀痛也被冲淡了些。上自臣工,下至百姓,都盼着盛世太平的好日子呢!
 京中久无大事,若非说有事的话,值得一提的,也只有北郑遗族的迁入了。
 尹贺和吴斌终于不负重托,带着十几万人马顺利回到了大周,个人自有封赏且不提,单说皇帝着户部划了一片区域,为杨氏遗族建府。百官冷眼旁观,杨氏遗族无论被赐封了什么尊位,府第都在这片区域内,皆暗自点头:这是便于监视的意思啊!
 杨氏族人也都安分守己,似乎到了大周京城,均忘了曾经是何等跋扈,都学会夹起尾巴做人了。
 一日,将散朝时,户部有奏,说“北宁郡主托臣呈书给陛下”。
 宇文睿初听一愣,还琢磨着“北宁郡主”是哪一个?再一看户部,恍然大悟:杨熙!
 这定是杨熙没有别的门路,所以才托了主持修建府邸的户部中人呈书。
 “她有何事?”宇文睿并没看魏顺接过来的书信,在五原城外惊然明了了杨熙对她的心意,这让她想想就觉得心烦。
 户部也不知道北宁郡主究竟写了些什么,可皇帝既然问了,总不好无言以对吧?他怔了怔,顺嘴诌道:“大概是叩谢陛下赐府之恩吧!”
 “朕知道了。”宇文睿淡淡的。那封信就被她丢在一旁,并没有拆开看过。
 第196章救命
 大周京师,某座茶楼的二楼,雅间里,宇文睿一人独坐。
 她面前的桌上,一盏茗茶香气馥郁,从热气蒸腾芳香四溢直到香气渐渐散尽,茶也凉得通透,她都没心思品上半口。她的目光始终放在窗外的长街上
 这里是京郊通往禁宫的必经之地。
 景砚辰时一刻微服出宫,宇文睿便得了消息,就再也没法再在宫中安坐了,她巴巴儿的领着魏顺,带了一众乔装的侍卫,也白龙鱼服潜出了大内。
 幸好今日休沐,不必上朝,不然她可要冒着被御史台的言官聒噪的风险了。太皇太后的梓宫已与仁宗皇帝合葬,宫内宫外也都除了孝服,宇文睿也没有理由“无心朝事”了。
 北郑战事已息,如今天下太平,连素日的朝会群臣奏的也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江南连年丰,黄河水患也消停了好几年,她当真做起了承平皇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