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史上第一无道昏君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猪少八

    知道有人可以背锅了,众人则齐声道:

    “圣明无过陛下,臣等附议孙大人!”

    至于说寒门有没有上升通道跟他们有什么关系呢他们早已经从寒门脱变成了“豪门”了,再说了,寒门也得有门才叫寒门,佃户算寒门嘛

    拟票自然是非常顺利且迅速的,一会儿便弄好了,跟之前几次一样,拟票批红便昭告天下了,另外还会被誊写数十份被百里加急送往大明两京十三省及刚纳入版图的部分蒙古。

    所以今天也注定是大明“邮政”最为繁忙的一天了

    大昏君则是摆了摆手,只是淡淡一笑,他知道这些渣渣怎么想的,以为自己会让孙承宗背锅,可他们哪里知道,自己现在还需要别人来背锅嘛

    朕既天子,言出法随了解下!

    只是孙承宗这番言论的确出乎了他的预料,他虽然是能臣贤臣,但终究是传统科举士大夫,不是唐以前的军功贵族,更不是秦统一六国前的“士”,甚至也不是穿越客,居然能说出这样几乎是叛经离道的大逆之言。

    看来今后一段时间他都是天下人攻击的对象了,甚至比老黄这样的奸佞小人更加遭人恨。

    不过大昏君冷静下来,一想也明白了许多,那就是这位实干家前后督师辽东六年之久,想来也知道以东林君子为首的嘴炮文官是最为没用的,而且不但没用,还经常撤前线的后腿,很多时候本来可以取胜的战役,被他们一搅和,不但胜不了,而且还大败而归,没有全军覆灭那是太祖保佑了。

    所以孙承宗必然是这段日子痛定思痛的思考了许久,最后才做出了这个大胆的决定,否则以他的为人断不会轻易说出这段话的。

    大昏君想到这里便咳嗽一声,看




第二百六十章 大昏君也有大德政(十)
    大昏君一想到跟这群渣渣尔虞我诈头就无限大了,只得心里苦笑一声,自己堂堂一个帝国皇帝,居然只能行旁门左道来中兴大明,想想都无奈啊,于是他看了一眼有点憋屈的黄立极,然后继续道:

    “朕决意在开它10个商市”

    什么

    众人都有点天旋地转的感觉了,这狗昏君还有完没完了,这昏招一个接一个,再这样下去还是大明朝嘛到时候恐怕只剩下一个大明的“皮囊”了吧

    大昏君看着下面乱哄哄的一群渣渣,心里也是无奈啊,别的穿越客想搞银子都是那么简单,君臣同心,怎么到了朕这里,各个都跟死了亲妈似的。

    而且朕不就是开个商市嘛也只是为了方便收取商税而已,怎么就那么难呢你们要是给力点,何至于朕这个堂堂帝国皇帝老子拉下身段与那些奸商为伍你们不是口口声声说自己都是忠君爱国的嘛

    君父都没有银子了,你们这些忠臣是怎么当的

    不过他却不敢下面的渣渣乱糟糟,只是给老王打了一个眼色,老王立马意会,便上前一步,挥手道:

    “肃静!肃静!”

    众人一看是厂督大人发怒了,连忙闭上了嘴吧,乖乖滴站在原位大昏君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道:

    “不过这件事也是急不来的,朕打算公开和买就是拍卖竞标,还是仿照上海商市和天津商市,每个商市都要凑齐25到36个股东,同时至少要有十个以上的行会,达到这个标准,方才有资格和买,这个就需要时间让商贾们准备了,是以朕打算在下次视察上海商市的时候公开举行和买,到时候内阁也派人跟朕一起南下吧,看看朕的商市是怎么运行的、怎么管理的、怎么收税的”

    大昏君在喋喋不休的说话时,孙承宗的脸色却难看了起来,军政分离他是可以支持的,可是陛下开商市这事,他却一直不怎么支持,毕竟他也是传统科举士大夫,有的东西还是突破底线,但士农工商这个

    不满归不满,但是他暂时不能跟天子对着干,毕竟刚刚收到了天子的好处,也不能立马出来反对,那不是打天子的脸了嘛,至于陛下会不会收拾他,他倒是不担心,因为他知道天子还是很看重他的,只要不破了天子的底线,自己无论如何都是没事的。

    想到这里他便在心里重重一叹息,随即便明白了刚刚天子重赏自己的用意,原来是想用好处封住自己的嘴巴

    这这天子居然有了这等城府

    就在他沉思的时候,老黄看到陛下已经圣训完毕了,便出班道:

    “不知道陛下打算在何处开这10个商市呢,还是沿海府县、卫所”

    老黄知道抵抗是没有用的,那就顺从的享受吧,于是第一个出来给大昏君台阶下了,说完他便恶狠狠地转身瞄了一眼角落里的东林君子们。

    大昏君道:

    “唔,先生与朕想到一起了,呵呵朕这次亲征辽东,经过参谋们勘察,在金州卫和复州卫有一个天然不冻港,这里的条件比起上海商市的入海口都要好,只是太过于靠北,而朝鲜却是个小农之国,大海对面的东瀛自不必说了,所以短期内,在这里建立商市的收益暂时不会太多,不过朕还是决意要在这里建立商市,另外这里将是未来大明海军的北方母港”

    大昏君所说的这个地方就是后世的大连了,不过这一世他并不想用这个翻译自俄语的名字,于是他也不等一群早就麻木的渣渣开口,继续道:

    “是以这个地方,朕打算从金州卫和复州卫剥离出来,



第二百六十一章 大昏君也有大德政(十一)
    商市要发展壮大,乃至促使工业化的开启,就离不开一个健康稳定的金融环境,而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大昏君自打登基之初,就不遗余力的建立忠于自己的近卫军,在政治上采取了妥协式“昏君”作为,在经济上更是利用了官商的“间隙”成立了两大商市。

    并且成立帝国银行这样的准中央银行,并催生了一大批的效仿者,建立了初步的、不太健全的金融业,但这并不妨碍大明资本主义的萌芽已经成长为幼苗的事实。

    同时崇祯利用自己的昏君行为,所触动的一系列改良并不是完整的,而且他也不认为可以一下子把所有的事情都办好了,两世为人的经历告诉他,凡是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注定不会太短。

    正所谓政治的基础是经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士绅之所以是士绅,不仅是因为他们精通儒家经典,而是因为他们身兼地主和知识分子的双重身份,所以此时大明的经济命脉中的相当一部分就在这些人手中。

    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人将大量的人口束缚在极少量的土地上,并不能使得这些人口发挥应有的价值,因为他们既不是手工业者,又不是消费人口,这就造成了商品市场的萎缩,不管是生产端也好,还是消费端,形不成一种良好的循环。

    另一个方面就是这些士绅将大明一半以上的人口隐没了,这就造成了有人无税的财政危机,同时士绅们将这些隐没的人口当成了廉价的“农奴”,但是因为长期艰苦劳作的原因,这些廉价劳动力的使用寿命往往只有1年左右。

    因而大昏君想要改革大明政治经济的下一步便是金融业与人口流动。

    大昏君想到这里,当他抬起头的时候,却发现内阁已经拟好了票,于是便笑吟吟地开口了:

    “朕收到上海商市的奏报,说是截止到今年年中旬的时候,江南出现了大量的钱业倒闭浪潮,江苏、浙江等地一共有16家大型的钱庄倒闭了,另有54家钱庄出现了周转困难”

    他说到这里便故意停顿了一下,扫视一圈一脸懵逼的朝臣们,就连黄立极等奸佞也是皱着眉头,一幅不知所以然的样子,便无奈地摇了摇头,继续道:

    “上述这些钱庄目前有一半被帝国银行接管了,另外一半则被上海商市的其他新成立的银行接管了,同时新成立的这些银行都要向帝国银行存上百分之二十五的存储准备金”

    “陛下,帝国银行是”

    大昏君的话还没有说完,孙承宗便第一个站了出来,同样是一脸茫然不过这不能怪他,因为他之前一直在辽东督师,所以并不了解江南的情况。

    在这里同样不了解情况的还有洪承畴,除此之前,大昏君这些与民夺利的事情,不管是东林君子还是奸佞小人们都是知道的。

    大昏君一笑,耐心道:

    “唔,这是朕在崇祯元年南巡时,在上海建立的银行,其实就跟钱庄差不多的意思,不过比起钱庄更加的规范”

    孙承宗道:“老臣知道了,只是为啥要向这个帝国哦,帝国银行存什么准备金呢”

    大昏君道:

    “此举只是为了担心这些银行不能承担储户存银的风险,万一出现周转困难,帝国银行会会采取两个措施,一是将保证金归还给银行,让它们将储户的存银归还上二是如果银行出现较大的问题,不足以清算所有的债务资产,帝国银行会考虑接管它们”

    听



第二百六十二章 大昏君也有大德政(十二)
    众人神情被大昏君收入眼底,尤其是角落里的东林君子们的神色,那叫一个面如死灰,杨一鹏故作阴沉,牙齿咬的咯嘣响,房可壮则是气得身子发抖......

    “呵呵,诸卿可知道,光是帝国银行目前吸收了多少存银嘛足足5000万两!”

    什么

    这下可怕殿内的重臣们惊呆了,他们今天已经是一日三惊了,再这样下去,他们迟早会心脏病发作......

    温体仁谄媚一笑,拱手道:

    “陛下,既然如此陛下何不下道圣旨,将这些银行全部抄了,以资国库岂不美哉”

    他这话再次激起了千层浪,立马就有人出来反驳道:

    “温阁老此言差矣,那不是让陛下背负与民争利的骂名了嘛”

    发出这声音的便是角落里的礼部主事贺烺,温体仁只是淡淡一笑,将此人记在心底,不过这下东林君子的战斗意志被贺烺一下子点燃了,纷纷道:

    “臣等附议贺大人.......”

    实际上温体仁就是想借此机会向天子表现一番,好让天子知道自己为了给天子筹银子什么事都可以办的,同时他自家也在帝国银行南京分行也是有存银的,一共存了50000多两银子呢。

    不过这对于温体仁来说算不得什么,跟首辅的前程比起来,50000两银子算什么

    大昏君知道温体仁是想表现自己,不过他却不想打击对方的积极性,这样的忠臣要是被打击坏了,将来谁还给自己办事

    “唔,温卿你的想法非常好,朕果然没有看错你啊.....”

    他冲着温体仁轻笑着说完,便将目光环视了一圈继续道:

    “只是朕不愿做这杀鸡取卵的事情,这银行是个会下蛋的金鸡啊,要是朕一道圣旨把它们都抄了,朕不过是爽快一时,但是过了之后呢”

    呼

    众人大松口气,只要不抄就好啊......

    实际上温体仁刚刚这一出无意中配合了一把大昏君,将众人的视线转移了一下,要不然又要在废除地方铸钱的问题上扯半天皮了。

    大昏君看着下面的渣渣,心里不住地冷哼,不过脸上却依旧是人畜无害的笑容,继续道:

    “是以,朕将大办银行和取消地方铸钱说与诸卿,就是告诉诸卿,想要国库充盈,就要办银行啊,各地所办之银行想要铸币,亦是可以的,只不过为了安全起见必须要向帝国银行缴纳百分之二十的铸币保证金.......”

    看到众人面面相觑,大昏君挥手笑道:

    “唔,朕打个比方吧,比如泉州商市办了一家银行,想要铸造100万银元,那么就必须向帝国银行存上20万的铸币......”

    黄立极摇着头出班道:

    “陛下,那您这样做岂不是百花功夫了嘛这还不是各地有了铸币权了嘛只不过是换成了银行,但是官吏依旧可以勾结掏空啊”

    大昏君赞许地点了点头,他当然知道这种事情了,不过他也知道想要一下把所有的好处都吃到嘴里是要遭人记恨的,而且也办不到。

    倒不如退一步,只是这退一步要退大多,那就是个学问了。

    “呵呵,先生所言甚是,是以朕并不打算在我大明两京十三省全部实行此政,而是循序渐进,先让12个商市先做起来了,同时再给许几个特别的府实行,诸卿以为除了十二商市以为还有几个府可以实行此政”

    还是黄立极第一个道:

    “以老臣只见,这要建立银行必然要在工商业发达的区地了,要是建在西北穷困之地,想来也是没有多少用处的..



第二百六十三章 大昏君也有大德政(十三)
    大昏君话音还未落下去,一个忧国忧民的声音响起来了:

    “陛下,眼下整个北方不是有近数百万的流民嘛即使安置了一部分,想来还是有很多的流民,怎么会缺少人口呢”

    大昏君皱着眉头朝着那个声音望去,原来是东林君子房可壮,而后者看到天子脸色不快,连忙低下了头,缩起了身子,不再言语了。

    “唔,房卿,朕问你,上海商市和天津商市现在有多少人口”

    房可壮大松口气,略加思索道:

    “启禀陛下,上海商市据说有10万户,差不多40万人的样子,天津稍微多些,有30多万户”

    大昏君闻言就是一笑,只是那笑容显得非常渗人,看得房大君子心里只发毛,连忙又缩起了相貌堂堂的身躯。

    “唔,那房卿看到其中的差别了嘛”

    众人都把同情的目光投向了房可壮,更多的是幸灾乐祸,也只有身为东林君子的十几个家伙是真的着急啊、同情啊!

    “请陛下恕臣愚钝”

    大昏君看到房可壮居然有一副孺子可教的样子,于是耐着性子继续道:

    “朕自登基以来,北方糜烂,流民近百万之多,尤其是西北酷寒之地,有大量流民百姓涌入北直隶、甚至顺天府,但朕殚精竭虑,广开大工,是以将他们安置妥帖,其中就有31万户落在了天津商市,成为了商市的建设者,他们有的从事营建、有的从事新的手工工场”

    大昏君顿了顿,继续道:

    “总之他们现在说不上富裕,但是较之以往,那日子是爽快多了,诸卿若是不信,朕可以特许尔等去天津商市视察,但不得以官身为名,只能微服,且不得影响商市民众”

    他说着扫视了一圈众人,看到除了洪承畴以为所有人都是不可置信的模样,也不去管他们,而是继续道:

    “但,为什么天津商市的人口比上海商市多呢而上海商市的条件却比天津商市好了那么多诸卿想过没”

    众人又是一副摇头连连的样子,大昏君也是气急,这帮猪一样的存在,怎么就窃据高堂了呢
1...7172737475...15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