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之群英逐鹿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铭启小郎
李世民闻言当即大喜:“大师德高望重,若有大师前往,此番必然是一帆风顺!”
“那就多谢殿下吉言!”
昙宗微微一笑,当下便起身告退,回去简单地收拾了一下自己的行装,回来拿了李世民刚刚写好的亲笔书信,提棍跨马,离了虎牢关径直往北而去。
隋唐两军在虎牢关下对峙了许久,各处要道是有哪位隋将驻守早已被唐军斥候打探得清清楚楚。
昙宗出关以后便借着对地形的熟悉避开了高宠、常茂、史敬思等勇将镇守的要道,只是杀散了一队巡逻哨队便
第五百六十七章 大好人袁绍
戏志才话音刚落,旁边的大将张宪便皱着眉头说道:“我军和唐军在洛阳交战一年有余,他朱元璋始终没有出兵。如今长平郡王攻陷弘农,唐军大势已去,这个时候朱元璋会出兵吗”
“会!”
陈平也缓缓开口说道:“只有把我军和唐军主力拖在洛阳,河北才不会被战火袭扰,才能继续安心恢复实力。之前朱元璋不出兵是因为唐军和我军实力相当,他没有这个必要来淌这趟浑水。可现在形式变了,为了继续让洛阳呈现对峙的局面,朱元璋一定会兴兵南下。”
戏志才接着说道:“而且现如今突厥、女真两路南犯,幽州罗艺连战连败,困守涿郡,对河北已经起不到任何的牵制作用,朱元璋没了后顾之忧,甚至可以倾巢南下。”
这个时候,老将军杨林大步出列,朗声请命道:“陛下,老臣不才,愿提精兵一支前去支援杨业贤侄!”
隋朝的宗室人员本就不多,前几年天下大乱更是有不少人殁于王事,作为宗室中辈分最高的杨林现在就更不希望宗室人员当中再出现死伤。更何况驻守荥阳的杨业和他年岁相当,虽然在辈分上是以叔侄相称,但因为性格相像,平日里私交深厚,如兄弟相结。
“报,陛下,河北锦衣卫有紧急军情送来!”就在这时,御帐外突然响起了锦衣卫指挥使展昭的声音。
“河北的军情”杨杲闻言不由得一愣,旋即微微一笑,扫了一圈帐内众人,道:“来的还真是时候,展指挥使,呈进来吧!”
“是!”
展昭当即跨步进入帐内,将手中的情报呈了上去。
杨杲接过那一份帛纸,一目十行地看完了这份从河北传回来的情报,顿时放声大笑道:“好,太好了!苍天庇佑,天助大隋啊!”
帐下众文武大臣见状不由得好奇不已。半晌过后,陈平壮着胆子问道:“陛下,什么事情把你乐成了这样”
“好消息,朕看太皇叔也不必领军前往荥阳了!”杨杲扬了扬手中的情报,道:“本月初六,渤海人袁初(就是乱入出世的袁绍)悍然斩杀了朱元璋任命的渤海太守李平,自号为匡扶大将军,聚众十万起兵造反,河间、博陵等地纷纷响应。而原本被朱元璋打得大败的刘黑闼也抓住机会卷土重来,现在整个河北都已经乱成了一锅粥,朱元璋忙于平定治下叛乱,根本无暇分兵南下。”
戏志才为人谨慎小心,闻言当即说道:“陛下,这其中会不会有诈河北历经多年战乱,早年造反的格谦、张金称、孙宣雅、高士达等乱匪头目个个残暴不仁,百姓多遭其荼毒。
前两年窦建德被俘之后,因为其膝下无子,朱元璋和刘黑闼为了夺取大权又重开战火,恶战半年有余。
如今河北好不容易才平息了战乱,民心思定。朱元璋此人能力也是不俗,治下怎么可能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出现这么大的叛乱”
杨杲微微一笑,道:“朕也承认朱元璋此人有枭雄之资,只可惜此人出身卑微,得不到河北士族的认可。而这袁初乃是渤海高氏的女婿,所以这次叛乱十有**是河北的士族豪强在背后发力,目的就是推翻草根出身的朱元璋,拥立世家出身的袁初上位。”
“这袁初应该就是上次乱入而出的袁绍,朕记得当时
第五百六十八章 李世绩的反击
剑阁,古又称剑门,地当秦蜀要冲。据史料记载是因三国时期诸葛亮在剑门关凌空凿石修建飞梁阁道而得名,素有“蜀北屏障、两川咽喉”之称。
剑阁道全长三十余里,北去汉中,南通成都。而在三十里的蜀道上,最为险要也是防守的重中之重的便是剑门关。
剑门关位于剑门山中道,依崖而建,砌石为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美誉,是川陕交通的咽喉要道。过此南下,少险可据,因此剑门关的得失,直接关系着成都的安危,历来都是兵家必争要地。
三国时期,魏将钟会伐蜀,蜀将姜维退守剑阁,列营守险,魏军虽然有十万之众,但始终无法越雷池半步。在此之后,东晋大将司马勋、前秦苻坚、梁魏邢峦、西魏尉迟迥、北周梁睿、唐严砺、后唐李继岌、宋王全斌等人意图取川,都是先行夺取剑阁以威胁成都。
而现如今,隋军大将龙治在夺取汉川郡之后,为了策应李靖、岳飞夺取蜀中,在统帅主力大军北上抵御李隆基大军的同时又派遣大将关铃率军八千南下剑门。
凭八千军马就想拿下蜀中第一险关剑门,这无疑是痴人说梦。关铃对此也是心知肚明,因此他也没有率军强攻剑门,只是不停地在外袭扰,逼得当时还在蜀中的李孝恭和李世绩分出了五千兵马,由大将黄君汉率领,前往剑门加固防御。
黄君汉到任以后,恪守李孝恭和李世绩的嘱咐,只是加固剑门防御,而绝不出关和隋军交战。关铃年轻气盛,对唐军不由生了轻蔑之心。随着李靖、岳飞歼灭唐军主力定鼎巴蜀的消息传来,关铃心中对唐军的轻蔑更甚,不自觉间便已经放松了警惕。
这一日,剑门的黄君汉向关铃递上了降书,关铃心想如今李孝恭已死,唐军主力尽数覆灭,巴蜀大局已定。再加上本能地对黄君汉的轻蔑,不疑有他,遂带着麾下军马便大摇大摆地前往剑门关受降。
剑门关外,黄君汉已经领着剑门关守军一众偏将校尉静候在关门外,看到关铃率军到来,黄君汉当即领着身后的将校上前迎住关铃,单膝跪地抱拳说道:“罪将黄君汉愿归顺大隋,为大隋效力!”
按照常理来讲,面对新降之将主将都应该好好勉励一番。可关铃年纪轻轻哪里知道这些,只是虚空摆了摆手,毫不客气地纵马往关内走去。
黄君汉不动声色地移到了一边,给隋军让开了道路,只是当他缓缓抬起头的时候,眼神中竟然闪过一道骇人的杀机。
不过关铃此时却是志得意满,丝毫没有注意到黄君汉眼神中的杀意,更加没有发现黄君汉等将官此时不仅没有跟着他的军队入关,反而在不经意间已经和隋军拉开了距离。
“轰隆”一声,就在关铃策马进关后不久,脚下的土地竟然塌陷了一大片,关铃以及另外十几名走在前头的隋军登时连人带马往坑中坠落。
“不好,中计了!”
关铃反应极快,就在坠坑的下一瞬间,他就猛地一拽缰绳,胯下的那匹黄源马也极为通灵,当即伸出后蹄往陷坑的侧壁上一蹬,登时从坑内一跃而出。
可是和关铃一同坠坑的士卒就没有关铃这么好的本事了,坠坑之后被陷马坑中林立的竹枪刺得遍体鳞伤,鲜血淋漓,哀嚎不断。
“杀啊,活捉关铃!”
与此同时,剑门关内喊杀声大作,无数的唐军士卒从四面八方涌了出来,原本大开的关门也在此刻缓缓地合拢。
城墙上,一身甲胄的李世绩正按剑而立,指着关铃喝道:“关铃小儿,快快下马受缚,还可饶你一命!”
 
第五百七十章 绝地反击
田再彪怒哼一声,道:“关铃虽然勇猛,但并不是我的对手,我有绝对的信心可以拿下他。徐宁之死完全是因为他自己不自量力过来抢功!”
李世绩听到田再彪居然如此贬低自己战死的族弟,不由得勃然大怒,道:“田再彪,你不要忘记,这里我才是主将,我下命令难道还一定经过你的同意吗”
田再彪不屑地冷笑一声:“我田某人可没有你这种贪生怕死的主将,之所以肯跟着你那是因为郡王殿下的命令。”
“你。。。”
李世绩闻言伸手便按住了悬挂在腰间的佩剑剑柄,脸上的表情一变再变。良久,他才深吸了一口气,缓缓说道:“眼下大唐形势危如鹅卵,我没有那个闲工夫和你争吵,如果你对本将有所不满,你尽可以单独返回长安。如果你还记得赵郡王战死之前的命令的话,那就随本将出发前去夺取南郑。”
“哼!”
田再彪没有再说话,愤恨地一甩披风,背着身子走下了城墙。身后的李世绩冷冷地望着他的背影,眼中的杀机变得愈发强烈。
。。。。。。。。。。
一个时辰之后,李世绩带着五千换上隋军甲胄的精锐部曲,列队向北一路急行。在这之后又过了半个时辰,大将黄君汉和田再彪押着大量辎重以及两三千隋军战俘也离关北上而去,至此剑门关内再无一个唐军。
放弃剑门关也是李世绩的无奈之举,剑门关虽然是天险,但是现如今李世绩手底下只有不到两万兵马,而巴蜀的岳飞李靖则拥兵超过二十万,北面的汉川郡也被隋军攻占,两面皆敌,他这一支孤军就算是有天险在手又能撑到几时
唯今之计,唯有设计夺回汉川,和李隆基所部前后夹击剿灭隋军龙治部,重新和关中取得联系。可夺取汉川的隋军龙治部也有两三万人,想要尽快迅速地歼灭这支部队,就算是有李隆基的全力配合,李世绩需要动用的兵马也绝不会低于万人。
而若是只在剑门关只留下几千军队,对于人数超过二十万的李靖、岳飞军团来说那无疑是一道开胃小菜,不用一天就会被隋军破关全歼。既然如此,那何必还要牺牲这些将士,索性就放弃剑门关,说不定还能迷惑一下隋军。
李世绩率军经过三天二夜的急行军,终于赶至南郑城下。
由于李隆基和李秀宁率军大举进攻汉川,龙治和李泌已经率领主力大军北上迎战,现在的南郑城内只有不到三千的守军,被李世绩轻而易举地诈开了城门,夺取了城池。
败卒仓皇北逃至龙治军营,向主将龙治、军师李泌、副将盛彦师禀报了南郑失陷的情况。
“可恶,李世绩这贼子还真是阴狠!”身材魁梧的龙治听到南郑被李世绩攻破之后,不由得一拳砸在面前的帅案上。
副将盛彦师也是面露忧色:“南郑这一失守我军后路被断,李世绩下一步一定是率军和李隆基前后夹击,这下子情况就有点不妙了!”
龙治把头扭向一旁的李泌,沉声问道:“军师,依你之见应当如何是好”
龙治与李泌搭档许久,对于李泌的谋略已经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所以当他自己束手无策的时候便会在第一时间向李泌问计。
李泌眉头紧锁,盯着面前的地图良久。缓缓开口说道:“面对当下的局势,我有三策可用,不过每一条计策都有各自的风险。”
&nbs
第五百七十一章 复仇心切
“什么,对面的隋军趁夜全部撤走了”
唐军大帐内,主帅李隆基有些狐疑地望着面前这员向他禀报军情的大将,半晌后才楠楠说道:“玄礼,你敢肯定对面的隋军已经全部撤走了吗”
站在李隆基面前的这员唐将年纪应该在三十五岁左右,身材魁梧,孔武有力,正是随李隆基一同乱入出世、历史上马嵬坡兵变的主要人之一,禁军大将陈玄礼。
虽然在历史上陈玄礼背叛了李隆基,逼得他不得不下旨赐死了他心爱的贵妃。但是现在,随李隆基一同出世的陈玄礼却是李隆基最为信任的心腹。
陈玄礼拱了拱手,沉声说道:“殿下,这个消息末将已经是再三确认,决无差错,方圆二十里之内都已经被我军斥候查探遍了,并未发现任何一个隋军,只是不知隋军去向如何。”
“不知去向”
李隆基眉头紧锁,食指轻轻地扣击着桌面,道:“隋军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失去踪迹,期间定然是有什么变故发生,只是我们还不知道罢了!”
陈玄礼点了点头,拱手说道:“殿下所言极是。”
李隆基当即朝着帐外喝道:“来人,速去请长孙顺德将军还有平阳公主过来议事!”
“是!”
守在帐外的士兵应声而去,不过一刻钟的功夫,长孙顺德还有自动请缨为夫报仇的平阳公主李秀宁便先后进入大帐。
刚一走进大帐,李秀宁便急不可耐地问道:“皇兄,对面的隋军真的撤走了吗”
此时距离柴绍战死已经有四五个月了,但是时间并未抚平李秀宁心中的悲痛,反而让她内心的仇恨与日俱增。
李隆基点了点头,还未等他开口说话,李秀宁便继续说道:“既然如此,那皇兄还等什么,赶紧下令出击吧!”
李隆基闻言眉头紧蹙,在心底暗暗叹了一口气,往日这个皇妹何等精明,当初父皇刚刚在太原起兵的时候,她一介女流却先后收编了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义军,为李渊在关中打下了一大块地盘,就连名将屈突通都在她手底下吃过大亏。
可现如今,敌情不明她便进言出兵追击,往日的冷静沉着、胆略才识都已经见了鬼了!
李隆基也知道柴绍和李秀宁成婚多年,夫妻间伉俪情深,柴绍之死对于李秀宁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做事冲动也是在所难免。
不过理解归理解,李隆基是不可能像李秀宁这样冲动。
&nbs
第五百七十二章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真是可恶,这李秀宁实在是太可恶了,她到底还有没有把我这个主将,这个兄长放在眼里!”
得知李秀宁竟然李隆基面色铁青,在大帐内愤怒地咆哮不止。
半晌过后,李隆基才算稍稍平息了自己心中的怒火,当即出帐找来陈玄礼令道:“你立刻带领一支兵马出发去追回李秀宁,若是她不幸中了隋军埋伏,那无论如何都得把她救出来!记住,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她出事!”
陈玄礼闻言一愣,问道:“殿下,平阳公主不尊军令,就算遇到伏击那也是自己倒霉,殿下还可趁机去除军中异心者,何苦再赔上自家军马”
李隆基摇头说道:“平阳是父皇最为疼爱的女儿,当初父皇太原起兵的时候平阳是立功不少。孤虽然也是皇子,但是是庶子出身,本就不得父皇看重,若是让父皇知道孤对平阳见死不救,孤这辈子便再无出头之日!”
“末将明白了!”陈玄礼也不笨,听李隆基这么一提点顿时醒悟过来,当即拱手告去。
陈玄礼得令之后当即召集麾下的五千甲士,辞别了李隆基,离了大营,径直追赶李秀宁而去。
。。。。。。。。。。
另一方面,李秀宁率领着麾下的部曲一路马不停蹄,踩踏得烟尘滚滚,浩浩荡荡地杀奔南郑而去。
在急行军了近六十里地后,远方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两名唐军骑兵拼命地鞭策着胯下的战马,风驰电掣般地从远方赶来。
“这里怎么会有唐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