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不当炮灰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林喵喵
因为安然推的很用力,当下只听“砰”的一声响,摄政王撞上了柱子,然后脑后有血冒出来,人也慢慢从柱子上滑了下来。
看那边摄政王的侍卫看到不对劲,过了来,安然赶紧跟着冲到了摄政王跟前,一副关切的样子,道:“皇叔,你怎么了皇叔?”
说是察看,其实是对准心脏,掌中推力,将本来只是撞的头流了血,有些头晕眼花的摄政王瞬间震碎了心脏,瞳孔中闪过不可思议,然后焦距渐渐散开,却是死了。
摄政王是万万没想到,陆皇后跟那些太监学了摔跤后,竟然会有这么大的力气,竟然将他一下子推到柱子上打死了,他要早知道的话,是肯定不会答应建宁帝,今晚来赴宴。
而这时那些侍卫也来到了摄政王身边,看到摄政王情况不对劲,好像是死了,不由又惊又怒,便一个两个的拔出了剑。
建宁帝这时酒被吓醒了,看皇叔一动不动,似乎是死了,不由大喜,继而看他那些侍卫举着剑对着自己,又不由害怕,他害怕自己好不容易盼来摄政王死了,结果自己却被他的侍卫杀了,那就太得不偿失了,可不是害怕么?
安然看这些侍卫还想动手,自然也不想将有利局面打破——虽然她不怕这些人动手,但她还有孩子,真打起来,她带着孩子可不好战斗,到时会怎样还真难说——于是当下便喝道:“摄政王都死了,你们还想为一个死人赔上性命吗?只要你们不谋逆,哪怕你们是摄政王的人,本宫也能为你们向陛下求情,求陛下饶恕你们,你们以后好好活着不好吗?真要朝本宫和陛下动手,就算成功了,你以为后来者会放过你们?为了稳定民心,肯定会以你们谋逆,杀帝杀后的罪名将你们处死的,所以你们真要为一个死人陪葬?”
安然边说,边向建宁帝使了个眼色。
建宁帝还没从安然杀了摄政王的震惊走出来,看安然对他使了个眼色,这才打了个激灵,反应了过来。
他也明白,这会儿要不安抚住这些侍卫,真要被他们暴起杀了,那可要功亏一篑了,别看安然给他换的那些太监们会摔跤,但要想拦住这些摄政王的高手侍卫,那是不可能的事(他那些侍卫不是忠心于他的,他就不指望了),于是当下便附和安然道:“不错!只要你们这会儿不动手,朕就饶恕你们附逆的事,朕是天子,金口玉言,再不会更改的。”
反正附逆的人不知道多少,杀也杀不过来啊,这些侍卫不过是小角色,他真没必要杀他们。
不过……皇后的力气竟然这么大,他怎么推摄政王都推不动,皇后不但推动了,还将他推的一头撞到了柱子上,撞死了,这,皇后这么厉害,让他都有点怕了,怕自己一旦跟她有个不是,她一掌推过来,将自己弄死了,暗道她跟那些太监一起练习摔跤,竟然练的这么厉害了么?有这么大力气?
不说建宁帝心中对安然起了畏惧之心,却说安然和建宁帝这样一说后,那些侍卫明显是被说动了,本想动手的人,也停了下来。
是啊,皇帝皇后说的不错,摄政王已死,他们给个死人赔上自己的性命,不值得。
摄政王侍卫一没动手,其他人就更不会动手了,包括禁军。
虽然禁军统领是摄政王的人,但下面的人,不一定全是摄政王的人,不说别的,永定侯世子就不是。
当下安然一看稳定了局面,在跟建宁帝商量后,便马上召唤永定侯世子前来护驾。——其实安然可以自己做决定,但一来怕自己擅自作主建宁帝不高兴;二来也怕自己的命令没建宁帝有效果,所以还是跟建宁帝商量后再由建宁帝发出诏令的。
事实上,刚才她杀了摄政王,已经让建宁帝现在对她不时冒出畏惧之色了,这显然不是好事,不过,好在安然也不怕,她连摄政王这个只手遮天的人物都不怕,更何况建宁帝这个平庸的帝王了。
建宁帝要好好地对她,那自然万事好说,她肯定不会做什么弑君的事;要是对她不利,那就要另说了。
快穿之不当炮灰 第1849章 亡者归来29
不说之后的事,只说当下稳定了局面之后,安然就撒手不管,将其他事交给建宁帝了。
现在摄政王已除,该怎么做,就由建宁帝了,反正她不想插手这些,因为建宁帝这些年被摄政王压制的厉害,现在摄政王死了,建宁帝可以放飞自我了,安然有理由相信,京城要血流成河了。
既然如此,她自然不会傻到在这种时候插手,免得到时搞不好别人还要以为,是她杀了那些人,那自然不是她想看到的。
不过安然相信,能动的,都是那些没背景,不是树大根深的,好比白芷娘家等,那些树大根深的,无权的建宁帝根本动不了。
安然想的没错,建宁帝第一个收拾的,就是摄政王府。
因当时有很多人都听到了篡位等话,建宁帝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好名目,直说摄政王准备篡位,要将摄政王府满门抄斩。
其实这也不是假话,摄政王的确是准备篡位,当时建宁帝在摄政王死后,赶紧派人去摄政王府封府,搜查证据,很是搜出了不少证据,再加上当日摄政王当着许多人的面说过篡位的话,摄政王准备篡位,那是铁打的事实,谁也否认不了的。
既然摄政王篡位,那没得说了,摄政王府肯定是要满门抄斩的。
白芷从没想过自己重生归来,还不能成为人生赢家,相反,还有性命之忧,一听说摄政王死了,建宁帝要杀了自己,白芷都吓懵了。
她是从来没想过,在她眼里厉害至极,她觉得自己无论如何也斗不过摄政王,所以从前世起,她就接受摄政王的追求,用以保全富贵,是小说男主一般存在的摄政王,竟然说死就死了。
这样强的靠山死了,她以后该怎么办,刚听到消息的白芷,完全六神无主,这时再也拿不出前世当太后时那番因为身份带来的指点江山,瞧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觉得别人的能力都不如自己,自己就是厉害的霸气了,没有太后的身份,没有摄政王帮助,她完全打回了原形,连她自己都发现,自己原来是个没有多大能力的人,没有主意的她,当下赶紧向那些爱慕者求救。
她那些爱慕者还真是挺给力的,不说接到她的求救了,就是她没求救,他们也是打算救她的,这时听了她的求救,自然更愿意倾力搭救了。
不过这些人虽然保护白芷,但也没谁敢再行逼宫之事,原因很简单——在摄政王倒台后,建宁帝马上调永定侯为禁军统领,现在皇宫被忠心于皇帝的永定侯整治得像铁桶一样,想玩摄政王那套,是行不通的。
靠逼宫行不通,众人就只能靠着人多力量大那一套,逼建宁帝不杀白芷了。
甭说,这还是有点用的,毕竟,建宁帝不可能杀了所有人,且这些人都是有背景和后台的——没有大背景的人,当初也没机会见到周太后,爱慕周太后。
因阻挠的人太多了,只没了摄政王,还没得到全部权力的建宁帝没办法,只得依他们说的,没杀白芷,只抄了摄政王的家,但因摄政王谋逆之事,建宁帝已经将其贬为庶人,这样一来,白芷自然也就是庶人之妻了。
不光自己成了庶人之妻,她娘家白家,也因她的原因倒霉了——谋大逆那可是要诛九族的,现在九族建宁帝被人拦着是诛不了了,但将白家罢了官,总是不成问题的,毕竟牵连进谋大逆的案子,还想不掉一根汗毛脱身,那是不可能的。
白家之前因为白芷成为摄政王妃,然后还火箭般升官有多高兴,这会儿就有多怨恨,觉得要不是白芷非要跟摄政王搞到了一起,他们也不会丢官。
是,之前他们是因为白芷跟摄政王在一起了高兴,但,其实他们心里也一直有个小鼓在敲的,生怕摄政王要是一直不归还朝政,然后建宁帝还真的夺回了权力,那他们就要倒霉了。
但,白芷一直给他们信心,说摄政王肯定能成功的,这才让他们慢慢不害怕,再加上摄政王的势力越来越强,建宁帝根本没任何反应,他们才慢慢放下心来,享受着权力带给自家的好处。
结果,正如日中天呢,结果摄政王莫名其妙的,说死就死了,然后没了大山压顶的建宁帝就瞬间亲政了,这让白家人如何能接受得了这样的改变,自是怨恨上了白芷,觉得要不是她舌灿莲花,哄他们觉得把她嫁给摄政王没问题,他们根本不会同意的,现在好了,她当时说的那样好听,结果如何,摄政王死了,他们家受到牵连了,让人能不恨白芷吗?
当然了,他们自然不会想,当时听说白芷跟摄政王关系亲近的时候,害怕将来摄政王会出事的心情的确有,但更多的是高兴,觉得白芷攀上了摄政王,白家要发达了。
只是这会儿看摄政王死了,白芷连累到娘家了,才会当他们当日的想法不存在,只一味责怪白芷。
因为责怪白芷,哪怕听说摄政王府抄家了,她现在身无分文,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也没一个人搭把手,甚至在白芷请求回娘家住着时,以一句“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为由,况且丈夫新丧,白芷还在丧期,不允许回来住。
不错,既然没满门抄斩,那白芷现在自然还是摄政王的妻子,那摄政王刚死,按这个时代的规矩,白芷自然是要给丈夫服丧的,哪能让她回来。
其实不光是摄政王死了,白芷要服丧的问题,主要也是,白家现在可不敢再跟白芷有牵连了,生怕到时会给白家带来更大的灾祸。
白芷看好歹是父母家,竟然如此绝情,也不由恨极,心中不由恨道,等有一天我要是能爬起来,肯定要你们好看;就算这一世爬不起来了,等我再重生了,到时再收拾你们也不迟。
不错,白芷现在也知道,这一世可能又活的失败了,所以便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世了,觉得下一世自己肯定能过好。
万幸白芷还有几个爱慕者,最后白芷没有办法,白家不让她回去,她就只能去几个爱慕者给她买的宅子住。
快穿之不当炮灰 第1850章 亡者归来30
这些爱慕者对白芷还是挺好的。
虽然白芷嫁了人,但现在她落难了,那些人还是愿意帮她,这也很简单,好歹是喜欢过的人,现在对方落难了,他们就有一种要救风尘的感觉,所以自然尽力帮她。
给白芷买了宅子,还买了下人侍候,于是白芷除了需要服丧,暂时不能再嫁人之外,日子过的还是挺不错的,虽然这样的日子,及不上白芷想要的大权在握、高高在上的日子,但,现在摄政王死了,她也没办法了,只能忍受了。
当然了,这些爱慕者,做这些事,都是悄悄的,毕竟他们的家族,是肯定不会同意他们接触白芷,免得给家族招来麻烦的。
而这,也是白芷最不满意的一点了,因为被人发现过,然后那人的夫人跑过来大吵大闹,骂她狐狸精,不要脸,明明丈夫刚死,还在给人守丧,就跑去给人做外室。
她想争辩她不是外室,但,左邻右舍谁会信啊,住着人家丈夫的宅子,花着人家丈夫的钱,不是外室是什么?
于是很快白芷就在那条街住不下去了,好在她的爱慕者比较多,她又去了其他人那儿。
而其他人那儿,也会有被发现的可能,所以这便是白芷最不满意眼下状况的一点。
虽然生活似乎不错,但她因为还是前摄政王妻子的身份,她的那些爱慕者,就算想娶她,也娶不了她,倒不是因为她是别人的妻子娶不了,毕竟前摄政王已死,她现在是寡妇,按理,还是可以再嫁的,只是,她可是上了建宁帝黑名单的人,就算能娶,谁敢娶她?那些男人本来倒是愿意娶她,但因为家里会反对,根本娶不了,而只呆在外面的话,的确就是人人喊打的外室了,而这,自然让白芷不满意了。
不说白芷目前的处境非常不好,只说好在建宁帝没什么本事,这些人将白芷悄悄地接走了,建宁帝也没发现。
事实上,摄政王倒台后,建宁帝的麻烦还不少,让他没法做到,想杀哪个看不顺眼的,就杀哪个看不顺眼的。
却说摄政王被安然收拾后,建宁帝之后对安然果然起了忌惮和畏惧之心,除了初一十五,再也不来安然这儿了,而是去了新选的妃嫔那儿——自从杀了摄政王之后,感觉压力一松的建宁帝,便为自己选了许多自己中意,而不是别人强塞给他的女人,至于当初摄政王塞给他的那些女人,一般的打进了冷宫,以前曾对他有不敬言语的,全秋后算账,杀了。
这是后宫,看起来建宁帝已经是后宫最大的主人了。
但在前朝,摄政王倒台后,建宁帝并未大权在握。
这也很正常。
先帝驾崩时,建宁帝不过十岁,后来摄政王辅佐,他又有野心,想取而代之,自然不会传授建宁帝帝王之术,所以学的不过是四书五经之类无用的东西,平常国家大事,都是摄政王处理,建宁帝在朝上当个应声虫就行了,一般都是摄政王说这事这样干行不行,建宁帝则接上一句“皇叔觉得可以,就可以”,如此一来,建宁帝能懂得什么。
要换了聪明能干的,可能也会通过这些事务的处理,学到些知识,但建宁帝就不是那样聪明能干的——要真聪明能干,也不会在原身世界,毫无抵抗之力,就被摄政王夺了位。
如此一来,他所知有限,而朝廷上的那些内阁大臣,六部尚书,一个比一个老狐狸,他能斗得过这群从政经验丰富的高级玩家?于是在摄政王倒台,出现权力真空后,建宁帝固然收回了一些权力,但更多的权力,却被内阁、六部甚至武将们掌控了,根本没多少到他手里。
被人架空的滋味不好受,以前嘛,他还有个目标,可以针对摄政王,现在连个目标都找不到,只觉得满朝文武都是他的敌人,搞的建宁帝一肚子火。
唯一好的一点就是,这些人不像摄政王,准备取而代之,他的帝位还算牢靠,于是在摄政王倒台后,勤奋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无论怎样勤奋,都落不到好的建宁帝,便失去了兴趣,转而徜徉后宫。
反正不会死,那就无为而治,让那些大臣管理朝政,他吃喝玩乐吧。
他知道安然很厉害,毕竟当初安然进宫时,他们身边全是摄政王的人,后来,安然以观看摔跤为名,不两年,就将身边的人换成了忠心且厉害的太监,之后,更是通过训练,力气增大,将摄政王一掌推的撞到柱子上,撞死了,所以这不是厉害是什么?毕竟他当时推习过武的摄政王,根本推不动,安然却一推就推动了,要说安然力气不大,他是不相信的。
一个人,从毫无帮手,变得没人敢惹,这样厉害的人,要是请教她,也许能收回权力,但,他是怕了安然了,所以宁愿吃喝玩乐,也不愿意请教她,让她帮忙收回权力。
他怕哪天权力落到了安然手里,自己反而小命不保,毕竟人家可是有皇子的人,权力到了她手里,她将他收拾了,再扶她儿子上位,垂帘听政,还有他什么事?
安然看他被架空了,因为失去对朝政的控制权而对朝政失望,徜徉后宫,也没管他,反正,只要他不找她的麻烦就行了,她的任务是收拾摄政王,保住自己和儿子无事,就行了。
不过有时候,你不惹人,不代表别人不会惹你,毕竟不是任何人,都愿意井水不犯河水的。
却说因为建宁帝宠幸后宫,再加上建宁帝还年轻,精力旺盛,很快,后宫女人陆续怀孕,不少人诞下皇子。
这人有了皇子,就会生出野心。
这些妃嫔也一样。
这些妃嫔出身不高——建宁帝不敢纳出身高的人家的姑娘,怕那些重臣们会拿他斗法,毕竟重臣家族出身的姑娘,一旦有了皇子,他很担心自己会被那些重臣弄死,然后那些人扶自家的外孙上位,为了安全,所以纳的都是出身一般人家的姑娘。
快穿之不当炮灰 第1851章 亡者归来31
但,就算是出身不高的姑娘,有了皇子后,也依然有了野心,这种事,根本是防不胜防的,除非没皇子,只要有皇子,就会有争斗。
重臣家没女儿在宫中,不妨碍他们站队啊,谁不想争从龙之功,于是不久后,不想卷入政治斗争的建宁帝,还是依然卷入了。
而就建宁帝那不太聪明的脑袋瓜子,他能斗得过朝中那些千年的狐狸?很快,就被人操纵着,今天被人蒙蔽,疑神疑鬼地杀了这个妃子和她的儿子,明天又被人蒙蔽,疑神疑鬼地杀了那个妃子和她的儿子,搞的宫里三五不时就会来一场大、清、洗。
其实就建宁帝这智商,他要不想发生这样的事,那就是一个儿子都不生,那起码还安全一点,要么就是只有安然的孩子一个人,起码安然不会被谁左右,而只要他不会找安然的麻烦,安然也不会收拾他,也能保证小命,像现在这样,搞出一堆的孩子出来,就容易有人站队,然后他的地位就容易不保,毕竟他没有能力,控制不住朝廷,那些人就有可能在谁势大之后,除掉他,扶着小皇子上位,毕竟小皇帝好控制。
但让他在没有摄政王压制后,还不碰女色,建宁帝又做不到,于是便到了眼下这样两难的局面,却也是自找罪受了。
不过,建宁帝对安然表示出了敬而远之的态度后,倒是保护了安然母子不受人打扰,人人都知道他们母子不受宠,所以安然就关起门来,自得其乐,也不去管外面的风风雨雨。
当然了,就像前面说的,你不惹人,不代表别人不惹你,虽然建宁帝没立安然的孩子为太子,但身为嫡长子,总会是别人的眼中钉,总会有不识相的想加害安然母子——不是想陷害安然,想将安然废了,好让安然的孩子不是嫡长子,就是想加害安然的孩子,好让嫡长子消失。
当然了,这些下手的女人,基本上都不会有好下场。
这些敢对安然或安然的孩子下手的人,手上自然也不会有多干净,所以早在建宁帝选了很多女人进宫后,安然就一直派人对这些女人监视,所以手头会有这些女人行恶资料的安然,收拾这些女人简直不要太容易,只要将她们加害其他妃嫔或皇子的资料,拿给她们的对家,都不用安然出手,敢对安然或安然孩子下手的人,就会被其他人收拾了。
安然不想主动害人,但别人要害她的话,她却也不会做圣母,轻易放过的。
所以,表面看起来,安然和儿子过的很安逸,在自己宫里,没经历风风雨雨,自得其乐,不像其他妃嫔,三五不时就会出点事,但这样平静的背后,是安然付出了巨大努力维持的。
这些,安然在孩子长大了,有理智思考能力了,也没隐瞒孩子,将这些事都跟他说了。
她不想让孩子变成傻白甜,将来被人欺骗,所以宫里的黑暗面,她还是要让他知道的。
而时间过的很快,不久,建宁帝因为在后宫劳心劳力,操劳过度——不光是酒色让他劳心劳力,还有后宫妃嫔不停地争斗,也让他劳心劳力,再加上不时会遭遇有重臣下毒害他,好将他弄死了,扶持自己支持的皇子上位,导致建宁帝真正掌握大权,不过十多年,就被掏空了身体,还不到四十岁,就驾崩了。
建宁帝驾崩后,那些争斗的重臣们可就来劲了,觉得这下可终于轮到他们上台了,当下一个两个的,都在争该立谁为新君。
却没想到还不及他们高兴得准备行动,大皇子,也就是安然之子,跳了出来,命令禁卫军,将其他皇子全都捉了起来,然后在一干自己人的拥立下,登基称帝。
称帝之后,对其他皇子及其母妃,没做过恶事的也就罢了,只要做过了,都抖出来,该杀的杀,该封的封,搞的干脆利落,朝中众臣根本来不及反应。
原来,早在建宁帝放弃跟大臣们争斗,徜徉后宫后,安然就开始着手布置自己的势力。
她的着眼点主要是在武将那边,文臣这边,也安插了一些,但比较少,只要满足基本需要就行了。
武将那边,她早就慢慢运作,将京城大营和禁军统领换成了自己人,于是这会儿建宁帝驾崩,安然才有时机起事。
不错,怎么做,其实主要还是安然跟儿子商量的,他们早就对建宁帝一旦驾崩,他们该怎么做,有过无数预案,所以这会儿做起来,才会有条不紊。
跟儿子商量好,安然就将这事交给儿子去办了,她并未出头,毕竟这会儿正是儿子出头,打下威势的时候,她要抢了他的风头,以后再立威势就比较麻烦了,再加上她的主要目标是完成任务,也没想过在这个世界争权夺利,所以就随儿子弄了。
这会儿看事情按她设计的发展,便不由放下心来。
这会儿新帝即位后,根据之前得到的情报,将一些跟那些皇子一起作恶的大臣,也全都抄家流放了,作恶主谋者自然是要处以极刑的,但也没大肆搞满门抄斩之类——安然的儿子被她教的很好,不是那种动不动就搞满门抄斩的人——然后换上了安然和他早就布置好的人,根本不用担心没了这些人,朝廷会没法运转。
因禁军和京城大营都是新帝的人,各地重镇也都是新帝的人看守,所以新帝这样换人,没谁敢跳出来鼓动人造、反,主要是找不到人手。
自从新帝即位后,陆家这才终于扬眉吐气了。
要知道,当初摄政王死了后,陆家本以为建宁帝那么喜欢自家女儿,现在摄政王死了,肯定会对自家女儿好的,毕竟还是自家女儿推了摄政王一把,摄政王才死的,也就是说,在弄死摄政王这事上,自家女儿可是有功的,这有功就该赏,怎么也该将自家升几级官,再调到更好部门才是吧。
结果,建宁帝也太不是东西了,用完他们家女儿就扔了,开始大肆选秀,生了一堆的皇子公主,还不怎么去自家女儿那儿,至于给陆家升官,更是从没有的事,陆大老爷现在升到四品,还是他努力奋斗了十多年的结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