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快穿之不当炮灰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林喵喵
这样的家庭,礼亲王其实是挺替安然担心的,倒不怕谢家人敢闹到礼亲王府,而是怕安然担心家里的事,操心。
所以这时听说谢大老爷倒下了,安然以后不用担心母亲弟弟被谢大老爷欺负,然后谢五郎也改好了,安然不用担心弟弟没养好,将来谢家别被谢五郎败光了,心里自然替她高兴,当下便笑道:“我听说你弟弟变好了,这我可真要恭喜你,以后能省点心了。”
这样说完,礼亲王不由意犹未尽地补了句,道:“所以说然然是有福之人,本来该操心的人,这会儿也不用然然操心了。”
“是啊!弟弟能变好,我自然也放心了。”
安然表面上附和礼亲王的话,心里暗道,哪不用操心哟,全是我扳正的好嘛,要不然这会儿估计可以看到谢大夫人上门要钱了。
不过礼亲王说的也是真的,解决了谢大老爷和谢五郎之后,她可以松一口气了。
接下来,对在原身世界欺负过原身的孙皇后、太子、谢三娘,以及背叛过原身的杜鹃等,有时间她就可以收拾一下,没时间也没关系,反正只要皇帝不死,孙皇后等人就要苦逼死了,尤其是杜鹃,估计看礼亲王没死,自己过的很好,而她跟着张轩,不但怀孕无望,连宠都难争到,只怕真是要后悔死了。
安然猜的没错,看安然混的不错,杜鹃心里的确很不舒服,但因再找回去求安然收留她不可能,所以只能心里面暗恨了。
要说杜鹃是后悔,是暗恨,那孙皇后等人看着皇帝身体一直好好的,太子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能即位,那就是快急死了。
尤其是孙皇后,眼看着自己快五十岁了,是真怕自己走在弘文帝前头,那样的话,她岂不是还没享受当至高无上的太后一天,只能一辈子当被太后和皇帝两座大山压在头上,小心翼翼活着的皇后?
皇后听着好听,但儿子还没即位,做什么都得夹着尾巴,生怕做错了什么,连累了儿子,导致儿子的太子位没了,再加上头上还有皇帝和太后两座大山,说实话,其实不好做。
孙皇后和太子急,谢三娘则就是气了。
她还一直想着等太子即位,自己好比谢安然风光呢,结果呢,窝在太子府都窝这么长时间了,皇帝还一直没驾崩的迹象,而因太子现在才是太子,储位不稳,太子怕被废,让府里上下收紧点皮,放老实一点,不要在外面惹了什么事,害皇帝不喜欢他。
正因太子经常强调这个,所以太子府的妃妾们,都老实的很,包括谢三娘都是这样,不听不行啊,不听的话,太子会直接赶人。
因为这样老实,所以哪来什么风光。
正因如此,谢三娘才盼着皇帝过世,丈夫好赶紧即位,她能在谢安然跟前摆摆谱。
按理说,弘文帝有五十岁了,按历史上皇帝平均寿命来算,他该驾崩了才对,毕竟她在现代可是看过一个数据的,说皇帝平均寿命才四十岁,现在弘文帝都有五十岁了,算是超长待机了,还没死,让她着急也很正常,毕竟这都多少年了,她一直被谢安然压着一头,自己姨娘也被谢大夫人压着过的不好,还有自己兄弟,同样过的不好。
说起来谢大老爷也真是的,中风了那么多年,竟然一直没死,害的她兄弟不能分家出去,姨娘不能跟着出去享福,在谢家一直被谢大夫人收拾,真是事事不如人愿啊!想想就气。
——她哪知道这是安然做的手脚呢,故意不时帮谢大老爷调理一下身体,让谢大老爷就算中风多年,也没挂掉。
安然之所以不喜谢大老爷,还帮谢大老爷调理身体,自然是有原因的。
谢大老爷在原身世界,那样对待原身,中风,过两年就死,也太便宜他了,所以安然便帮他调理身体,让他活了许多年,让他看看所有的一切,都没如他所愿。





快穿之不当炮灰 第1397章 宫斗赢家63
让谢大老爷看看自己以前宠爱的姬妾,以前天天搞事,现在天天被人收拾;想将所有家业留给谢大郎谢四郎,现在家业全落到了谢大夫人手中;在原身世界中,依靠他跟谢大郎谢四郎撑腰,在夫家过着滋润日子、风光无限、经常跟她姨娘一起搞事、欺负原身三姐妹的谢三娘,现在在太子府低调老实,查无此人。
这样的日子,对只是不能下地走路,无法说出完整话,但大脑清醒的谢大老爷只怕刺激不小,足可以替原身受的委屈,出口气了。
谢大老爷确实被刺激的不轻,但……他现在都躺倒了,今天不知明天事的人,就算看到了这一切,又能如何呢,只能将谢大夫人恨死了——他不知道这一切是安然弄的,所以只恨谢大夫人——想着要是一切能从头再来,他肯定会弄死这贱人,看她敢这样对他的爱妾和子女!
——其实谢大老爷也就是放狠话罢了,要真能从头再来,他敢对联姻对象如何么?不怕周家收拾他?不反省一下自己怎么对人的,还好意思怪别人反击,自私自利的人都这样。
谢三娘不但盼着弘文帝和谢大老爷死,还盼着太后和礼亲王死,这样一来,就算谢安然有儿子,礼亲王死了,她有儿子能继承王府,不会像她之前想的那样,没儿子下场凄惨,但没了太后和礼亲王撑腰,如果连弘文帝也死了,连大伯子撑腰都没有了,那谢安然的下场也不是很好了,反正肯定比到时太子即位了,当上了四妃的自己差。
可惜的是,谢三娘的盼望一直不能成真。
被谢三娘、杜鹃等人盼着死的太后和礼亲王,礼亲王就不用说了,他还是年轻人呢,在被安然调理的差不多后,活个七八十岁不成问题,自然一时不会死。
而太后呢,安然接手的时候六十岁左右,在安然的调理下,一直活了八十多岁,快九十岁,也就是说,从安然嫁过来后,她还活了三十年。
三十年,这是什么概念,太子这会儿都快五十岁了!
哦,对了,太子,都五十岁了,太子还是太子!
因为被孙皇后、太子和谢三娘盼着死的弘文帝,这时也还好好的呢,有近七十岁了,但在安然的调理下,身体还很健康。
倒是孙皇后,一直没盼到弘文帝死掉,又不敢像有些宫斗小说中那样,下毒害弘文帝——幸好没下,要不然被安然发现了,估计会死的更早,儿子的太子之位还会被废掉——如此心中郁郁,不过五十多岁就过世了。
翘首以盼多年,仍然遥遥无期,让谢三娘快气疯了,觉得自己这趟穿越之旅真是窝囊死了。
还有更窝囊的呢。
之后弘文帝也一直活到了八十多岁,而早在弘文帝八十岁、太子六十岁的时候,太子就过世了。
六十岁其实也不算小了,但,比起弘文帝和太后的高寿,显然不够看了。
要说孙皇后是含恨离世的,那太子就更是含恨离世的。
要知道他一直惦记着等当了皇帝就收拾截了他胡的礼亲王呢,结果呢,人家还活着好好的,倒是他,皇帝没当上,为了不被废,当了一辈子低调忍让的太子过世了,这让太子能不比孙皇后,更含恨离世吗?
而且更重要的是,太子过世了,太子的儿子却没被弘文帝立为太孙。
弘文帝倒是动过这个念头,但是,他那十几个成年儿子不让啊,他这会儿年纪大了,自然斗不过成年儿子,于是最后,在几方角力之下,只得立了个四十岁左右的儿子为太子。
这对谢三娘来说,就觉得像是晴天霹雳了。
因为,要是太子的儿子当了皇帝,自己儿子就是皇帝的兄弟,不说亲王,好歹封个郡王应该不成问题。
但,现在是太子的兄弟当了皇帝……人家顶多封自己的兄弟为亲王,太子的儿子,还不知道能不能封到呢!毕竟对前太子的儿子,指不定人家还忌惮着呢,没将前太子一家废了或杀了斩草除根,免得朝中一部分大臣想利用前太子子嗣搞事算不错了,给他们家高位怎么可能。
而事实也正如谢三娘想的那样。
立了太子的弘文帝,不过两年,便过世了,新太子即位。
即位后,按照跟自己关系的亲疏远近,将十几个兄弟,封了亲王或郡王。
至于前太子的儿子……像谢三娘想的那样,对方大概对他们有些忌惮,毕竟可是有不少人,曾说过要立太子的儿子为太孙的,所以这会儿分封,借口亲王郡王太多,朝廷开支太大,就不像对兄弟那样,全封亲王或郡王了,而是说按亲王的子嗣继承制度来,顶多在官田俸禄方面多给一点,以示区别。
而亲王的子嗣继承制度,在本朝为,亲王嫡长子继承亲王爵位,其余嫡子封郡王,庶子封镇国将军,于是,前太子嫡长子封了个亲王,还有一个嫡子封了个郡王,包括谢三娘的儿子在内的庶子,只封了个镇国将军。
其实弘文帝在死前,也曾想过给太子的儿子分封的,毕竟太子的儿子年纪也很大了,不比这个新太子小,也该分封了,以前没分封,是因为他们的老爹还活着,弘文帝想着,等他们父亲即位了,到时由他们父亲封就行了。
现在前太子过世了,他要不管他们,等着新太子即位,到时给他们的分封可能不会太好。
但等他处理好立太子之事,再准备给前太子那么多儿子分封时,因为年事已高,很多事已不由他作主,他想给他们一个不错的分封,朝廷上的反对声太大,说是给的亲王爵位太多,到时新太子即位,那么多兄弟也封亲王,京中的亲王太多,开支太大,要负担不起。
于是到底给个什么样的分封较合适,朝廷上吵成了一团,弘文帝年纪太大,实在是没精力跟他们扯皮,于是只能不了了之——就算他强行通过他自己搞的分封,等他过世,继任者为了所谓的开支大计,也会撤了的,所以他就不做无用功了,免得费心费力,结果还没用,想来,新太子即位,也不会对前太子儿子太差,免得被人说的。
于是便出现了这会儿,前太子儿子老大,还一直没分封,等新帝上位,才给他们分封的事。




快穿之不当炮灰 第1398章 宫斗赢家64
看自己的儿子只封了个镇国将军,虽然比谢三娘以前准备嫁英国公二公子的待遇还要好一点,毕竟英国公二公子的话,除非英国公二公子有出息,自己科举当上大官,要不然荫封的话,只能荫封个六品闲职,这镇国将军虽不如郡王亲王,但好歹是一品的,虽然没权,她出去身份还是有的,况且新皇还给他们多给了五百亩官庄和五百两俸禄,她该满足了,尤其是英国公二公子只考了个秀才,没考中进士当大官的情况下,她现在这个身份地位很不错了。
但,一对比安然的长子全封了亲王,其他儿子全封了郡王,谢三娘还是不满意的——凭什么她混了一生,就是混不过谢安然啊!所以她当然不满意了!
但就算不满意又能如何,她难道还敢找新皇的麻烦不成,连前太子妃都忍气吞声,不敢找新皇的麻烦,更何况她了。
当然更重要的是,她这会儿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了。
这也很正常,虽然她才六十岁出头,但在这个时代,就算她如何精心保养,这么大年纪,不像安然有修真手段,身体也扛不住了。
于是才刚分府,还没享受几天没有正妻压制的自由生活,谢三娘就觉得一肚子遗憾地过世了。
不遗憾是假的,毕竟她最讨厌、一直想攀比的谢安然,不光荣华富贵一生,还身体倍棒,六十出头的人,看着像四十多岁的样子,精神得很,而她丈夫礼亲王也照样好好的,这让她自然遗憾极了,毕竟她一直嘲笑安然嫁了个身体不好的丈夫,结果,人家丈夫还好好的呢,她那比人家还小两岁的丈夫倒先不在了。
谢三娘这样,至于杜鹃,却因张轩太过花心,后院女人太多,她年轻时没捞到张轩进几次房,没怀上孩子,等后来年纪大了,张轩更不来了,于是一生也没生个孩子,等张轩过世,正妻说养不起这么多人,于是她们这满院子的女人,就被正妻打发去了庙里,庙里的日子很难过,很快就贫病交加而亡。
她在安然嫁进礼亲王府时,觉得安然以后没丈夫没孩子会凄惨,结果,安然丈夫孩子都有,顺顺当当的,倒是她,丈夫孩子都没有——说是有丈夫,但丈夫一个月也见不到一次面,有也跟没有一样。
最后还贫病交加而亡,让杜鹃不由暗道,要是老天能再给她一次机会,下一次她一定会跟紧小姐,绝不会嫁什么不但废还花心的张轩了。
而谢家这边,也是一地鸡毛。
要说当年谢大夫人和谢大老爷本来还觉得安然嫁给礼亲王,没嫁给太子有点可惜了,现在看皇帝和太后一直没死,罩着礼亲王,相反,太子从少年太子变成了中年太子,甚至老年太子,就是没当上皇帝,不由无语。
谢大老爷也就罢了,还没看到老年太子就过世了,倒是谢大夫人在安然的偶尔调理下,活到了七十多岁,看到了老年太子。
看太子蹉跎了一生还是太子,谢三娘还是太子侧妃,想着,看来礼亲王是有福气的,安然嫁给他,倒也不错了,好歹,比当一辈子的老太子妃好,要知道,太子可是高压职业,很辛苦的,同样太子妃也很辛苦,就怕说错了句话,做错了件事,就会被人捋掉这个身份,哪像亲王妃,还是最悠闲的礼亲王府亲王妃,有太后和皇帝罩着,那过的实在是太滋润了,反正比太子妃过的舒服。
安然之所以偶尔帮谢大夫人调理下身体,主要是因为谢五郎不着调,后来娶的老婆也一般般——虽然谢五郎改正了,但他十三四岁时的荒唐,还是让京中不少夫人不看好,所以一些聪明的小姑娘便没考虑他,只娶到了个脑袋一般的老婆。
这样的两个人管家,安然实在不放心,所以即使不喜欢谢大夫人,还是偶尔帮谢大夫人调理下身体,让她尽量活长一点时间,毕竟谢大夫人除了宠儿子,做事还算靠谱。
等谢五郎的儿子长大了,能支撑门面了,谢大夫人才过世,也好一点。
谢五郎有三个儿子,因为有三个,这东西多了就不稀罕了,人也一样,所以谢大夫人就不像对唯一的儿子那样,一味娇宠孙子,也因此谢五郎的三个儿子,倒比谢五郎这个爸爸要靠谱多了。
至于连姨娘一家,因谢大老爷虽被安然调理了身体,但到底中风了,也只活了五十多岁就过世了。
谢大老爷过世后,连姨娘自然跟着两个儿子分府出去过了。
本以为分府出去过会很好,但是,事情却不像他们想的那样美好。
首先一点,因当初家业被转回去了,之后不久谢大老爷又中风了,没来得及给谢大郎和谢四郎买宅子,所以谢大郎和谢四郎,都没住的地方,这一出去,自然就要买宅子。
他们这些年,手头就只有当初连姨娘给他们的那一点钱,这些年,这些钱搁在他们手上,不但没增加,还减少了不少,原因也很简单,他们成家了,妻子,姬妾,儿女,好大一群人,虽然府里养着他们,但在谢大夫人手下讨生活,没了谢大老爷罩着的他们,吃穿用度,自然跟谢大老爷好好的时候不一样。
这样的待遇,他们也受不了,毕竟他们就算不像当年谢五郎那样奢靡,但因连姨娘得宠,谢大老爷宠爱,日子过的并不比谢五郎差到哪儿去,也因此,等谢大老爷倒台了,他们在谢大夫人手下讨生活,生活水平立马降了一大截,由奢入俭难,就受不了了,于是自然就将连姨娘给他们的财物花了不少,姬妾孩子越多,花的也越多,于是当初连姨娘给他们的两万两田契和银票,如今只剩两三千两了,想买个好点的宅子,安置他们那一大家人,都够呛。
加上谢大老爷过世,他们分家时分得的那些家产,倒是够买一个大宅子,但,买了宅子后,可就没钱生活了。




快穿之不当炮灰 第1399章 宫斗赢家65
虽然谢大老爷过世,谢大郎和谢四郎在族老的主持下分了家,但,这些年谢大夫人转移走了不少钱,明面上的家业只剩三十万两——这还是安然提醒了下,让谢大夫人不要太过分,免得到时分家,族里看不过去,彻查,她会出丑,谢大夫人才没全部转移光,只转移了一半——其中不少还是些库房里没用的东西,田地、现银都不多,然后有四个庶子,只能分其中的两成,摊下来,一人只能分个一万五千两,其中差不多有五千两,都是库房里那些笨重家伙,什么屏风、桌椅、拔步床之类,虽然当年东西都是好东西,但因好多都是府里淘汰下来不用的东西,再加上时间久了,旧就不算了,有些还坏了,所以哪里值五千两,偏偏谢大夫人还一副好心的样子,说是他们分家,带到新家里用得着。
于是分家,全部加在一起,手上也没两万两,其中一些还是些破烂,还没宅子,要买宅子,还要买大宅子才安置下来人,再加上他们也不想去不好的地方买,没个上万两,是根本买不下来一个不错的宅子的。
连姨娘有心想说可以去差一点的地方买,但看儿子们不愿意,再加上她身无分文,这会儿要靠儿子养老,所以也不敢说什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儿子们都买在了好地方,一花花上万两,手头只剩两三千两银子了,不由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恐惧。
之所以会恐惧,是因为她知道,儿子们在府里还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因为谢大夫人对他们再差,好歹衣食住行都给了的,他们不用操心。
但现在分了家,他们就要自己操心自己的衣食住行了,而这一大家子,就这两三千两,成什么事?
要是谢大郎和谢四郎当了官,有出息了也还好一点,那好歹有生活来源,但他们全都没当官,没收入来源,这些年唯一的职业就是当米虫,现在陡然要自己生活,他们知道他们一个月最低花销会有多少吗?就敢将那些田契卖了,买这样大的宅子,只留两三千两生活?
她本以为分府后能过好日子,现在看儿子们这样不会当家,然后她又没有发言权,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以后会过苦日子,能不恐惧吗?
她猜的没错,很快谢大郎和谢四郎就开始生活没着落,比另外两个年幼的庶子还不如。
两个年幼的庶子当年年纪小,又不被谢大老爷喜欢,再加上不多久谢大老爷就中风了,他们被生母带着,老老实实的,虽然在府里时,一直没什么收入,只有分家时谢大夫人分给他们的一万五千两。
但他们不受重视,导致他们就老实了不少,生活也不像谢大郎他们那样奢靡,出府后,那五千两东西也就罢了,那一万两田契加现银,他们只花了两千两买了个宅子(因在不怎么好的地段,所以便宜),其余的,都换成了田契,加上他们姨娘的私房,倒也有上千亩的田地,一年落个上千两的收入,生活倒也还过得去,不像谢大郎和谢四郎,很快就开始喝西北风。
谢大郎和谢四郎日子不好过,连姨娘便被人当累赘,踢来踢去了,要不是谢三娘一直挺连姨娘,要不然只怕会被谢大郎和谢四郎的老婆赶出家门。
看着这样的日子,连姨娘不由悲伤的不能自抑,想着,那时候是不是没勾引表哥,正正经经嫁人更好?有谢家做靠山,嫁的人就算比不上表哥,起码也是大富之家,这会儿自己应该也是锦衣玉食养着的老太太,而不是,衣食无着、被儿子们扔来扔去的累赘。
只是年轻的时候,哪知道将来的事呢,那时候,只看到表哥是谢家长子,继承着百万家业,又喜欢自己,自己嫁给他,他将来将家业全转给自己的儿子,自己就算不是正妻,将来也是有身份有地位的,比嫁到普通富家翁家里,要体面多了。
哪知道后来,会这样发展呢。
谢大郎和谢四郎没钱花后,就开始骚扰谢三娘,在他们看来,谢三娘好歹是太子侧妃,听说还挺受宠,肯定是有钱的。
但谢三娘可不是谢元娘和谢四娘那样会给兄弟钱用的傻子,毕竟给她撑腰的,不是谢大郎和谢四郎,而是谢家这个家族,所以看谢大郎和谢四郎来要钱,她根本不用管。
不过为了不让人说嘴,在他们第一次上门的时候,她还是一人丢了一百两银子,但说了,自己有三个孩子要养,也没钱,让他们自己想办法。
谢大郎和谢四郎答应的好好的,但心里已将谢三娘当成了提款机,不两天就花光了,又来要钱,这下谢三娘就不再见他们,怕他们会在太子府门口闹,让自己丢脸,便通知了族里。
族里生怕谢大郎和谢四郎在太子府门口闹事,会搞僵太子府和谢家的关系,所以一听说这事,马上就将谢大郎和谢四郎拉走了,并警告他们以后不许去太子府闹,要不然别怪族里收拾他们。
这个时代家族的力量是很厉害的,况且他们的孩子还在族学里免费读书呢,所以谢大郎和谢四郎也怕了,自然就听话地没去继续要钱了,怕继续闹,族里收拾他们不算,还不让他们的孩子在族里免费读书,那他们家的未来都没有了。
不敢去太子府闹,他们倒也试探着找过安然、谢元娘等嫡出的姐妹。
不过无论是根本不会搭理他们的安然,还是心软善良的谢元娘和谢四娘,都没给他们钱。
谢元娘和谢四娘再心软善良,也不可能对当年欺负她们的人心软善良,当年他们过的多好,穿着最好的衣服,戴着最好的佩饰,她们呢,只能穿着公中的衣服首饰,羡慕极了,他们可帮过她们?没有,甚至还欺负她们,哦,现在他们落魄了,就来找她们帮助?难道她们是圣人不成?自然不会搭理他们。
谢大郎和谢四郎最后没办法,为了生活,只得卖了那上万的宅子,买到了其他两个庶子家附近,将多余的钱买了些田地,收点租子过活。
虽然日子过的差了,但因为经历了前一段时间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终于能捱下去了。



1...404405406407408...8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