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三帝国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龙灵骑士
现在赫鲁晓夫的心情非常的不好,毕竟他不是一个纯粹的军事指挥专家,让他鼓舞士气还算是勉强可以胜任,不过让他去部署作战那就只能算是外行了。他现在连如何指挥剩下的部队心中都没有多少办法,更谈不上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了。
几个政工人员有的大声要求率领部队突围,与伏罗希洛夫元帅的刻赤方面汇合之后再做打算,还有几个则是叫嚣着坚守阵地到最后一兵一卒,绝不让出祖国的任何一寸领土。当然是突围还是死守,最终都要赫鲁晓夫这个最高指挥官来拿主意。
无线电里伏罗希洛夫元帅用密码请求赫鲁晓夫向东突围,他可以出动部队接应这一次的军事行动,放弃塞瓦斯托波尔死守刻赤。不过连赫鲁晓夫自己都不相信,他能够集结部队做出一次击退德军的战术反击。
他现在能做的就只有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发脾气,对前线指挥官一次又一次丢失不该丢失的防御阵地大发雷霆,可是谁都知道,在优势德军的进攻下,想要守住这些阵地,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曼斯泰因手里的装甲部队并不多,实实在在能算是力量的,只有一个第13装甲军,这个军下辖的坦克数量并不多,主力是党卫军第8装甲师,剩下的就是一些机械化步兵师里所属的突击炮部队,他将这些部队集结起来,作为拳头砸向了刻赤与塞瓦斯托波尔之间的空旷地带。
原本的时空中,曼斯泰因就是德军中少有的战略战术大师,这位带领德军走向了最辉煌顶峰的将领,是真真正正的才华横溢。他一眼就看出了塞瓦斯托波尔还有刻赤是两个硬骨头,要想一个一个啃下来,是要付出相当代价的。所以他用手里有限的装甲力量,从中间将两个方向上的苏联红军切割开来,完成了一次中规中矩的分割包围。
越是有实力的名将,他们的打法就越趋于简单实用,月简单的攻击手段就越少破绽,而得胜的最重要条件,就是自己方面不出破绽听上去就是这么简单,可是如果那么容易做到,历史上就不会有那么多光彩夺目的经典战例了。
纵观二战历史,无数名将其实说白了都是利用优势兵力在碾压自己的对手。盟军的大多数将领都是在用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兵力在和德军作战,将战术上的劣势推给后勤与生产等优势环节去负担。
具体分摊到战术上,无非就是迂回包抄,中央突破,分割包围等等几个手段而已,重复使用几次之后,就没有什么所谓的创新可言了。所谓的名将,其实也就是能够综合天气情况、地理环境、军队装备,去拟定出最适合自己军队的作战方案的指挥官而已。
恰巧,曼斯泰因就是这么一个精密的计划拟定机器。他善于根据自己部队的实际情况拟定进攻或者防守计划,能够将自己的每一分力量都利用起来,打出整个部队最好的状态,运用整个部队最熟练最适合的战术,来最大程度的完成自己的战略目标。
至少在克里木半岛之战中,曼斯泰因的攻击是非常有效的,他的主力装甲部队直接撞向了苏联红军防守最薄弱的地段苏达克,夺下那里之后,刻赤方向的苏联红军就在陆地上断绝了增援塞瓦斯托波尔的可能。
就在赫鲁晓夫还没想好是死守防线,还是展开反击,夺回苏达克的时候,曼斯泰因已经帮助他选好了自己的选项。这位德国指挥官一点儿耽搁的意思都没有,直接命令部队开始南下,向阿卢什塔展开了猛攻,就在赫鲁晓夫举棋不定的几个小时之内,就夺下了那里。
“反击!我们要夺回苏达克!刻赤方向的部队可以给我们提供掩护,只要我们向前进攻十几公里,就能重新夺回那里。”赫鲁晓夫端详着地图,觉得自己硬着头皮指挥部队展开进攻,还是可以做到的。到时候人人都为了逃命奋勇向前,击溃德军逃到刻赤去,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至于塞瓦斯托波尔要塞,这里也快要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对面的德军为了尽快抽出兵力威胁刻赤,已经对这里展开了疯狂的进攻,赫鲁晓夫也不是白痴,他知道德军先打他的计划,是典型的“柿子要捡软的捏”。
下达了反击的命令之后,塞瓦斯托波尔防线内的苏军就开始抽调兵力,大约3000人被集结起来,准备向东发起反击,夺回丢失了几个小时的苏达克。
“同志们!我相信你们是我麾下最勇敢最无畏的士兵。”赫鲁晓夫站在准备出发的士兵们面前,开始了他最擅长的战前激励讲话:“只要你们夺下苏达克,并且守住那里的防线。我们整个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内的部队就可以和刻赤附近的友军汇合,到了那个时候,德军将因为兵力不足退去!”
“为了祖国!同志们。为了祖国!战斗到最后一刻!”最后,赫鲁晓夫挥舞着拳头大声的吼叫道。士兵们在他的鼓舞下已经热血沸腾,他们决定不惜任何代价夺回重要的苏达克。
一名苏联指挥官急匆匆的走到赫鲁晓夫身后,轻声对赫鲁晓夫说道:“赫鲁晓夫同志,大约一个小时之前,德军向阿卢什塔发起了进攻,在那里的我军士兵全部阵亡,无一人幸免于难,阵地已经丢失,罗曼科什山防线上来电,请我们派出增援部队,加强那里的防线。”
“什么?”赫鲁晓夫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一愣,然后皱紧眉头看向了来传递消息的军官:“你说什么?你说罗曼科什山防线丢了?怎么可能丢了?”
“赫鲁晓夫同志,我不是说罗曼科什山丢了,而是说一个小时之前,阿卢什塔丢了。”那名指挥官小声的回答道。他现在也知道情况危急,不过没有赫鲁晓夫的首肯,谁敢随便调动防御兵力啊?
“阿卢什塔丢了?你是说,德军在攻占了苏达克之后,继续南下,攻占了阿卢什塔?”赫鲁晓夫这才意识到有一座重要的防御节点丢了,而且丢的稀里糊涂。如果不夺下阿卢什塔,就无法夺回后面的苏达克,如果不夺回苏达克,那么集结兵力还有什么实际意义?
“是的,赫鲁晓夫同志,阿卢什塔丢了。”前来报信的军官又重复了一遍。
“那就让部队赶紧出发,夺回阿卢什塔,我给你们1个小时,必须夺回阿卢什塔,然后继续向东进攻……对,没错,向东进攻!从德国人手里夺回苏达克。”赫鲁晓夫有些语无伦次的下达了继续进攻的命令,不过这次进攻的路途变成了原来的二倍,沿途还不知道有多少可恶的德军士兵阻拦呢。
“……”依靠3000名步兵,反击德军的装甲部队,把刚刚丢失的防线夺回来,再向前进攻,一直打到更远的地方。那名指挥官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他不得不再一次强调了一次自己带来的消息:“赫鲁晓夫同志,现在的战局对我们非常不利,加固罗曼科什山已经刻不容缓了,这种时候派人反击,并非是什么好主意。”
“你……在质疑我?滚!给我滚!我下达的命令必须执行!给我夺回阿卢什塔!给我夺回阿卢什塔!不管付出什么样的代价!给我夺回来!”赫鲁晓夫暴跳如雷,他感觉到了害怕,他觉得自己正在失去对周围的控制,他想起了倒在血泊里的叶若夫,想起了那双绝望的眼睛。
当一名叱咤风云的统治者出现了恐惧这种情绪的时候,他就距离自己的末日不远了。恐惧是对失去控制的一种延伸情绪,而对于一个高位者来说,失去控制就意味着所有人的背叛,这是任何一名上位者都不能容忍,也无法妥协的事情。
赫鲁晓夫立刻命令自己的护卫将那名可怜的军官抓了起来,然后送到刑场上去执行枪决。一场好端端的誓师大会变成了一场闹剧,可怜的是已经士气全无的3000名苏联红军最终还是要向着目标进军,去挑战强大的德军装甲部队。
“这不是一场反击,这是命令自己的部队去自杀!”刚刚接管了这支部队指挥权的苏联红军指挥官咬牙切齿的抱怨道:“即便是最愚蠢的政工人员,也从没有下过如此颠三倒四的命令。”
“指挥官同志,我们可以到罗曼科什山防线上驻扎下来,反正他也不会知道前线的战斗打没打响。”他的副官轻声说道。
指挥官一愣,然后看向了自己的副官:“这能行么?万一他知道了呢?”
副官冷笑了一声回答道:“现在谁还会通知他前线的作战情况?”
我的第三帝国 第773章 774山崩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我的第三帝国最新章节!
人类一直以摧毁见长,这是历史已经证明过无数次的。历史上最辉煌的文明都经历过无数岁月的沉淀与积累,但是当人类摧毁这些文明的时候,往往只会用短短的一瞬间。
大炮打出的炮弹落在了一处碉堡的旁边,巨大的爆炸将这座碉堡周围布置的伪装还有松软的泥土都掀飞到了空中,那碉堡钢筋混凝土的顶部顿时裸露在外,靠近弹坑的一侧,深埋在泥土里的碉堡主体建筑,也显露出了相当大的一部分。
德军进攻的非常聪明,或者说节奏把握的非常好,在动如雷霆一般,轻轻松松拿下了苏达克还有阿卢什塔之后,德军的进攻却一下子变得缓慢起来,步兵开始步步为营的向前推进,大规模的炮击也变成了抽奖一般的冷不防一下。
十几名苏联士兵从碉堡后面的战壕里走进了昏暗的碉堡内部,里面的两名执勤的士兵已经倒在地上,他们的口鼻流出了鲜血,显然是因为炮弹落下的距离实在太近了,才震死了这两名在碉堡内部的士兵。
默默无闻的,活着的苏联士兵将这两具还温热的尸体抬出了碉堡,沿着战壕走向塞瓦斯托波尔的方向。这里的地形不利于德军坦克的进攻,所以他们幸运的不必应付难缠的德军装甲部队。
“2连,又有两名士兵阵亡了,今天的第17个人了。”一名老兵背着苏联步兵标志性的莫辛纳甘步枪,站在统计部门的掩体门口,对拿着笔记本记录的一名军官木讷的说道:“补充兵员什么时候能到?我们的连没剩下几个能打的人了。”
“兵员已经枯竭了,除了总司令部之外,所有的军方行政部门都已经被削减到了正常情况下的30%,从今天开始,除了弹药之外,不会有任何补充了。”那名负责统计的军官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说道:“药品也快见底儿了,所以你们最好祈祷,不要负伤……不然的话,会很痛苦。”
“自从我们跟着那几个领头的,来到这里之后,哪一天不痛苦?”老兵撇了撇嘴抱怨道。如果放在正常的情况下,没有苏联士兵敢这么说话,不过在这种极端的环境之中,似乎也没有政工人员有闲心去找一线战斗士兵的麻烦了。大家都知道,也许这些士兵几小时之后,就再也没有机会去抱怨了。
那负责统计的军官一脸的无奈,跟着点了点头说道:“好端端的,带着我们往南面跑,结果进了这个死胡同。我还听人说……只是听说啊……听说斯大林同志对咱们总指挥非常不满,不只是不给我们过冬的物资,连船都不让来这里营救我们一下。唉。”
他越说越是灰心丧气,毕竟其实被围困在克里木也并非是没有办法逃走的,如果赫鲁晓夫没有与莫斯科方面闹翻,苏联组织一次营救,运走几万人还是有可能的。结果现在闹成这个结局,几十万人打到最后,都要背着叛国罪在异乡等死,这就让人不免有些不甘心了。
能活着谁愿意去死?有机会活下去,又有哪个人愿意真的献出自己的生命?被困在克里木里血战到底的苏联红军一直喊的为国献身,对于多数人来说,也只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口号而已。说到底,又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做到?
“狗屁的为国而战。在祖国那边,搞不好我们已经是跟着赫鲁晓夫那家伙叛逃的罪人了。”老兵皱着眉头,恨恨的说道:“结果到最后,我们的家人要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去,而我们这些人,却要稀里糊涂的死在这么一个该死的地方!真让人……不甘心啊。”
“听说昨天,那家伙发神经枪决了一名军官,还逼着好多士兵去反击送死?是不是真的啊?”负责统计的军官显然对八卦非常好奇,他看了看周围,发现没有人注意自己之后,就走出了掩体,在门口点了一支香烟,吐了一口烟雾之后问道。
老兵把肩膀上的步枪又往上挪了两下,以免从肩头掉落下来,然后悄声说道:“军官是枪毙了,不过我听说,那些士兵根本就没按照命令反击,前线的指挥官们也都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根本没有人上报。”
“这也行?预计的反攻没有打?这么说我们还有3000人的预备队?”那军官一脸的难以置信。这种前线军官隐瞒作战执行情况,拒绝执行上级任务的性质是非常恶劣的,一旦发现就是要出人命的,平时可没有人敢这么乱来。现在不仅仅是有人拒绝执行命令,还能如此简单的隐瞒下来,足见那位总指挥官已经对整个局势失去了控制。
老兵看了一眼周围的情况,有些神秘的凑到军官的耳边,轻声说道:“我们团的团长已经和手下的军官都商量好了,一旦德军进攻,我们就投降……被德国人抓去当苦力,总比莫名其妙死在这里好。”
“……这!”提到投降,那军官显然也颇为意动,毕竟自己已经被国内当成叛徒了,家人该死的也已经死了,该流放的也已经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去了,自己孤身一人,不为自己谋划谋划,也确实说不过去了。
“咳咳!”不远的地方,一名军官走了过来,显然他听到了一部分谈话,走过来的时候刻意咳嗽了两声,提醒了谈话的两个人,有人过来了。
不过当他走到两个人身边的时候,只是悄声的说道:“没事不要乱说这些流言蜚语,小心被人听见了。那些政工人员里万一有几个一心想跟着那位一起死的,没准就真的把你们给就出去正法了。”
两个人立刻闭嘴,互相点了点头,就各自散去了。那名负责统计的军官甚至连嘴上的香烟都没来得及抽完,就丢在地上急匆匆的回去干活了。
上午十一点左右的时候,对面的德军发起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在一轮炮火准备之后,大约300名德军士兵向着这座海拔1500米的山峰发起了进攻。他们小心翼翼的接近苏联守军的阵地,然后却发现对面的苏联士兵根本就没有开枪的意思。
“怎么回事?团长同志。德国人已经完成排雷,开始破坏铁丝网了,你的人为什么还不开火?”苏联红军在罗曼科什山的前线指挥部里,一名负责监督的政工军官皱着眉头质问起身边的团长来。
“距离太远,这么早开火,不是暴露了我军的火力点了么?”团长斜了一眼那名监督他的军官,缓缓的开口搪塞道:“军事方面的事情,还是我负责的,你最好不要插手。”
不对!如果是平时的话,这个团长可是低声下气惯了的,断然不会如此阴阳怪气的与自己说话。那政工军官也不是傻子,立刻就意识到了指挥部里的气氛不对。下意识的,他就把手按在了腰间的手枪上。
手心触碰到枪柄,心中的底气也就大得多了,这名政工军官立刻厉声质问道:“你什么意思?之前都是在敌军接近雷区就立刻开火还击的,今天却按兵不动等着敌人越过雷区和障碍,你……”
刚说到这里,他就发现自己的阵地上竖起了一面接着一面的白旗,眼睛立刻瞪得老大。现在他即便是个白痴,也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问题。
于是他没按在枪上的手指向了那名团长,破口大骂道:“好啊!你敢投降!你就不怕被赫鲁晓夫同志知道了,枪毙你……”
“呯!”他的话还没说完,身后就有一名军官对着他开了枪。子弹打穿了他的胸膛,在他的身上留下了一个不小的窟窿,鲜血一下子涌了出来,染红了他身上穿着的浅绿色军用大衣。
这名政工人员低头看了看胸前还冒着鲜血的窟窿,然后缓慢的移动自己的眼珠,回过头去看向了开枪的那名军官。他伸出了自己的手,指了指对方:“你……”
“呯!”没等他继续说话,第二发子弹已经打穿了他的肚子,于是这名政工军官不甘心的倒下,灵魂一点一点离开自己的身躯。
“呯!”随着他倒下,指挥部里其他的军官也都开了枪,几个愣在原地的政工人员很快就都被打成了筛子。一个人刚喊出了“我也投降”,就被人打穿了脑袋,满脸不甘的倒在了地上。
很快,心惊胆战的德军终于闹清楚了苏联人的想法,更多的德军士兵进入了苏联人的阵地,双手高举的苏联士兵,开始井然有序的被端着枪支的德军掷弹兵,押送出了自己的战壕。
“不好了!不好了!赫鲁晓夫同志!罗曼科什山,罗曼科什山主峰!”一名军官连滚带爬的冲进了赫鲁晓夫的办公室,把正在看着地图发呆的赫鲁晓夫吓了一跳。
等赫鲁晓夫来到观察掩体内,端起望远镜的时候,看见一面硕大的德国国旗,正在望远镜视野里的山顶上,迎着风咧咧飘扬——
今日两更完毕,大家表再等了
我的第三帝国 第774章 775一道选择题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我的第三帝国最新章节!
投降……这个词汇对于赫鲁晓夫来说,有些遥远,有些生涩。他曾经用这个词汇,枪毙了成百上千的士兵,现在轮到他自己的时候,本能的就让他充满了敬畏。
在开战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里,成千上万名苏联士兵成了德军的俘虏,这些士兵那些远在苏联复地的家属,也成了劳力被送到了天寒地冻的西伯利亚,为苏联工业设施的向东迁移,拼命的劳作着。
赫鲁晓夫的眼中,这场战争的一切似乎他都有参与其中,是斯大林命令他督战第一次进攻,在波兰境内进攻德军的那条该死的边境防线。
那有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防线了,预设了突破口,预设了伏击区,整条战线就是一个巨大的绞杀机器,谁进攻那里就会被反噬攻击,遭到灭顶之灾。可笑的是苏联的部队冲进了这些伏击区,还以为他们自己突破了德国人的防线,兴高采烈的钻进了德国人留给他们的口袋。
是赫鲁晓夫他自己亲手把那些精锐的苏联军队赶进了那些可怕的包围圈,这些部队缺乏油料,没有多少吃的东西,甚至连弹药都不足,就这么被德国的军队断了后路,子弹从四面八方打来,轻而易举的就把优势的苏联红军切割包围了起来。
一场原本的大胜变成了一场单方面的溃败,赫鲁晓夫还没弄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就有上百万的苏联部队被德军包围了起来,尽管他们英勇无畏的在包围圈里顽强抵抗到了最后一刻,却依旧挽救不了苏联军队失败的命运。
接下来他在苏联俨然一副二号人物的幸福时刻就被终结了,他被迫带着残部向南退却,来到了坚固的克里木半岛要塞,企图在这里过渡一些时间,再图将来的发展。不过天不遂人愿,德*队一口气突进到了乌克兰复地,他战败的罪责也随着德军占领的土地越来越多而跟着越来越大。
现在,他不得不考虑一下自己将来的事情了,毕竟德军的进攻显然不会因为祈祷之类的原因停止下来,这一次德国人是要彻底占领克里木,然后在漫长的战线上抽出m集团军来,为下一步继续进攻做好准备。
可以说德国方面,阿卡多手里的东线反击剧本早就已经写好,而他赫鲁晓夫,就是那个最倒霉的用来祭旗的家伙。德军势必会先干掉孤立无援被斯大林所厌恶的克里木,以求在未来的战争中可以进一步集中自己的兵力。
结局对于赫鲁晓夫个人来说,早就已经注定了,只不过他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个结局来的如此之快,毕竟在克里木半岛上,加上原本的外围防线中,可是实实在在的45万大军。
不过从南部的克里木战役开始以来,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差不多就有25万苏联军队被歼灭或者投降,这还是在拥有坚固防线的基础上,苏联士兵勉强打出来的成绩,而为了消灭这25万苏军,德军也伤亡了整整4万人,阵亡高达11000余。
如果不是德军在空中优势明显,如果不是苏联已经断绝了支援克里木的一切行动,如果不是克里木从夏季开始就再没得到过任何补充,想必曼斯泰因现在的进攻将变得更加艰难。不过历史没有那么多如果,现在曼斯泰因赢了,而且赢的颇为轻松。
事实上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是一个城市周围无数个要塞连接成的要塞群总称。以塞瓦斯托波尔市区为参照,整个市区北靠细长的塞维纳亚湾南岸,塞维纳亚湾北岸和别别克峡谷之间是防御重点。在这片绵延360公里的矩形地带,配置了12个永久要塞群,占全部克里木要塞数量的75%,每个要塞都有一个典型的苏联式名称,不过德军更喜欢用自己给它们起得外号来称呼它们。中心地带由“莫洛托夫”、“契卡”、“柯别乌”这三个巨大的要塞群把守,西南靠海的角形突出部配置了“列宁”和“北堡垒”这两个要塞,正东有五个联合要塞:“斯大林”、“西伯利亚”、“伏尔加”、“顿涅茨克”和“乌拉尔”,在四条防御线的最北也是最容易被突破的隘口,是可以说全世界最强要塞的“高尔基1号”联装炮塔要塞,它拥有1934年制造的双联装305毫米巨炮,射程达到44公里,外部防御层形状酷似当时的战列舰炮塔,由200~300毫米厚的装甲板全体包裹,炮塔下面有3层永固工事,每层永久混凝土天盖都厚达3000~4000毫米。
此外,在“高尔基1号”要塞的东侧还设置了“巴斯季昂1号”要塞作为前瞻。所有要塞周围都被永久混凝土装甲板覆盖,用地下通道和小型铁路连接,在山地部分更设置难以数计的暗堡、火力点,所有的要塞炮塔都是下沉式安装且具有绝对优势射界,理论上不可能对该防御地带进行地面攻击。而且设计者将要塞的基本弹药存放在塞维纳亚湾南岸地下深达30米的“库拉贝”主弹药库中,可谓万无一失。
相对的,塞瓦斯托波尔市区南部及西部防御力量就没有这么集中:沿正东到东南只配置了“巴斯季昂2号”、“库贝”和“巴勒库勒瓦”这三个要塞,在它们中间穿插着五个主要的一线步兵防御阵地;一线阵地西侧只有3个二线步兵阵地:“上坡高地”、“秃鹫高地”和“风车高地”。为防止南部海上威胁,在克里木半岛南端突出部设置了“高尔基2号”联装炮塔要塞。在二线阵地和塞瓦斯托波尔市区之间是“苏联山脉阵地”,这是最后一道屏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