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农圣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爱吃鱼的胖子
在菜还没有端上来之前,舞台上就先演了起来,看来姚红袖和李香蝶两人排的节目还比较多,毕竟,这场酒宴,通常会吃到下午,甚至黄昏时分。
“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绕天涯······”
舞台上演的可不是后世某国民电视剧的剧情,只是孙享福把这首歌拿出来给虞秀儿怀孕期间,无聊时编写的一个故事做了主题曲,这个故事的整体剧情还在编排之中,主题讲的是一个汉人将军与草原公主相恋故事。
草原的可汗因为想着侵汉,与汉人将军是死仇,不同意这对在意外情况下邂逅,从而相爱的恋人一起,在民族大义面前,两人即便是爱的死去活来,也不得不面对各种苦难和分离,当然,最终的结局就是两人通过各种努力,化解了两族之间的战争,使两族人融洽相处,最终结为夫妻,皆大欢喜。
改变两族人民之间的仇视,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除了虞秀儿之外,孙享福还给所有演艺组的人员都下过命令,类似主题的故事,哪怕是换汤不换药,也要多编,多排,多演,只要看的多了,百姓们心里就会自然而然的接受。
“此歌虽然有点靡靡之音的味道,却也甚是好听,也是正明所作的吗?”
“呵呵,正是,不过,靡靡之音,也有靡靡之音的用处,善男信女会更加容易喜欢上它,这个故事会很催泪,让人欲罢不能,但它的最终主题,却是促进民族融合,陛下您懂的。”
利用这种歌舞戏剧推动民族融合的点子,在李世民看来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具体的效果如何,李世民在漠北已经看到了。
然而,这些见效很慢的功绩,李世民却不好现在就封赏孙享福,看到了舞台上一个选段式的表演,却是让李世民更加期待,渭南那边专门给工人们演艺的节目会是个什么样子,马周最近可是忙的一步都没有离开过工地,所以,即便是李世民给他连升几级,他也没有回长安谢恩,更加没有来参加孙府的酒宴。
孙享福今天是主家,不仅要陪好李世民,还要陪好诸位大臣们,所以,他的酒喝的最勤,半斤多下肚之后,已经有了六七分醉意,借着酒劲,一些平时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却是当众说了出来。
“陛下,众位朝廷大臣,此间之乐,动听否?”
“动听······”
比孙享福酒量差的大有人在,像在平时酒宴中,必定会被人当成主角敬一杯的李世民,现在只怕比孙享福的醉意还深一两分,此时,他也和群臣们一样,举着杯子,仰着头,冲着酒桌前的孙享福,略微大着舌头回复着。
“此间之舞,动人否?”
“动人······”
舞者的节奏好,会让人不自觉的想跟着扭动起来,尤其是唐初这种胡风文化流行的时代,所以,大家都用动人这个词,来形容舞的好坏。
“此间之菜,美味否?”
“美味······”
“此间之酒,甘醇否?”
“甘醇······”
“然而,我们却没有将这么多美好的东西利用起来。”孙享福突然画风一转,语气有些暗淡的道。
“正明此言何意?”李世民虽然被酒麻了舌头,但脑子还是很清醒的,放下酒杯追问道。
“陛下,臣闻龟兹国,那是个方圆不足六百里的小国,然其乐曲,却是让我整个大唐风靡,受百姓追捧,纷纷学习。
康国,方圆同样只有不到八百里,其国所盛行的胡旋舞,诸位府上的千金,都会学跳吧!
还有高昌国,方圆不足千里,其所产的三勒浆,一度霸占我大唐的酒业市场多年,至今,许多酒肆都在以昂贵的价格,大量的售卖。
区区小国,都可以让自己的文化,自己的产品,走出去,让天下百姓喜欢,模仿,使用,为何我巍巍大唐,如此多美好的东西,不能走出去,让他们都学习我们,仰慕我们,使用我们制造的东西?”
孙享福的话说到这里,即便是场上许多脑子还算清醒的人,也开始反思起来,尤其是李世民,他已经听出了孙享福这些话里,更深层次的东西。
大唐农圣 第385章 给百姓的未来铺路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大唐农圣最新章节!
相比于那些西域人来说,汉人一直就缺乏走出去的勇气,或许是过早的进入农耕社会的原因,让汉人的恋乡情节十分严重,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把一个人流放到另外一个地方去,都是朝廷惩罚罪犯的主要手段,这在后世经常会出门的人来看,有些理解不了。
其实,一个国家是否强大,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它走出去的能力,在后世,很多国家很小,却拥有众多全球知名品牌,它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都不差,相反,像印度,国家大,人口多,却只是贫穷国家。
所以,见识过这种发展成例的孙享福,对于大唐现在这种被动发展商业的局面,是持否定态度的。
大唐的智者,商贾,比西域的那些胡人聪明很多,为什么不能走到西域各国去做生意,更大幅度的赚取利润呢!
你不走出去,就不知道他们需求什么,就不能制造更多他们稀缺的东西,来赚取他们的利益。
这还只是在商业方面,文化方面的,就更重要了,想想这个时期的印度,就早已把语种和文字传到了交趾林邑国,这就会无形中加大中原王朝统治哪里的难度。
反之,如果是汉语和汉字传到了那边,并且盛行的话,就会让中原王朝很轻易的统治哪里。
大唐有两个将文化传播出去的途径,一个是大幅度的让别人来学习,一个是自己人大幅度的走出去传播。
历史上的李世民,就是让别人来学习,所以,很多技术就这么流传到外国人手中,让他们少走了很多弯路,快速的强大起来了,在孙享福看来,这是不可取的。
而自己走出去就不一样了,你可以有选择性,有目的性的传播自己的文化,在防止他们快速成长的前提下,将一些东西根深蒂固的植入他们的思想,像儒家思想,绝对是可以在那些开化程度不高的国度站住脚,并且发扬光大的。
不能被动的让人家外国的教派,如佛教,基督教,***教来中土传播,要让中土的道教,儒教,向别的国家传播,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正明说的在理,来来来,且跟朕与诸位大臣们说说,如何能让外邦仰慕我中土文化,心向大唐。”
李世民的舌头有些大了,却并没有像以往那样化身话痨,说个没完,此刻,他更想听听孙享福的想法,他知道,大唐如果要打破下一个发展瓶颈,就不止内部改革了,因为内部发展的计划,大致框架已经商定,慢慢执行下去就好。
一个王朝能否持续安稳,繁荣强盛,外部因素也占很重要的比例,接下来,孙享福要说的,只怕就是处理外部因素的一些构想。
“陛下,汉朝的张骞,出使西域诸国,开辟了丝绸之路,引进了多种对于我中原大地有用的农作物,功在千秋。
然而,这样的千秋之功,还有很多,只是没有人想去立而已,我大唐不能坐等别国前来贸易,取走他们自己所需,还需要遣使出访他国,将咱们产出的东西,推销出去,同时,将他们拥,咱们稀缺的好东西,引进过来,长此以往,则我大唐物产越丰,他国将无以望我大唐之项背也。”
闻言,李世民精神一震,他想到了花椰菜,还有之后善阳可能种出来的蓝莓等作物,像善阳冶炼作坊里面堆积的大量镔铁矿,就是大唐稀缺的好东西。
把贸易,上升到了国家程度,才能最大化,自己如果派出使臣,去跟那些西域的国王们谈生意,那么,是不是能更多的卖出本国所产,获得本国所需呢?
毕竟,一个小小的商贾,最多只能代表一个国家的一小部分群体,他所掌握的资源,也不可能在一个国家占到很大的比例。
同时,李世民也想到了高昌国,争对高昌国的一系列计划,今后是不是可以在其它西域小国那边上演呢?
这应该是行的通的,那些国王的智慧,未必会比麴文泰父子强。
“正明为何突然想到要说这些?”
李世民心中还在千回百转,房玄龄则是用一种探究的眼神看向孙享福道。
“因为,作为当政者,咱们应该为百姓的未来铺路了。”
“为百姓的未来铺路?”
李世民回过神来,与房玄龄异口同声的问道。
“正是,随着田地转换,和新的农耕技术逐步的推进,大唐的所有物产,都会再上一个台阶,你们有没有想过,两三年以后,上千万亩棉花田产出的棉花,咱们大唐的百姓用不完怎么办?上亿亩良田产出的粮食,咱们大唐的百姓吃不完怎么办?······”
孙享福才说到一半,李世民和房玄龄,萧瑀等智者的表情就呆泄了。
确实,这种情况就要出现了啊!两三年,可是转眼就会过去的。
哪怕不算善阳的田地,光是今年关中的百万亩棉花,就能制造出上千万件棉衣,明年,种植面积和产量,起码要翻几倍,那么,制造出来的衣服,岂不是好几千万件?大唐总共才多少人口,后年,大后年······
不能往后面继续想下去,因为更恐怖的点在粮食上,江南只需要两季的余粮,就能轻易的供应近三十万大军,而江南,一年可产三季粮食,实际上,大唐现在的粮产,已经有能力长期供养三十万职业军人了。
而到了明年,安北大都护府地界的千万亩良田也开始产出,随着稻种的普及,各地的余粮都会呈爆发式增长,这些粮食,大唐的百姓压根吃不完,难道都拿去喂猪?关键是,猪也有可能多到吃不完啊!
关中,洛阳等地的猪场,现在一年就能出栏几十万头猪,望后两三年,突破百万头不成问题,安北大都护府,每年都能往中原输入上百万头牛羊,而且,数量会曾阶梯式增加,渔场,好吧!那个数字,估计可以达到十几位,再过个几年,大唐的百姓即便每餐都吃一半的肉食,也未必消耗的了这么多产出,因为,产出的增加比人口的增加要快,越往后,囤积的越多。
这就是地广人稀,可分配资源太多,容易出现的现象,一块可以供养十几亿人民的土地,只养一两千万人,只要这些人不是太傻太懒,都不可能穷。
这两个特性,在汉民族百姓身上,都不存在,所以,一旦在生产能力方面开始快速进步之后,基础的生活物资,根本不是困扰这个国家的因素,东西太多,才会是将来可能遇到的烦恼。
这是一种幸福的烦恼。
“正明还请说说,咱们如何给百姓铺路?”
孙享福没多想,便指了指望江楼的顶棚道,“陛下,诸位同僚,你们可知道,当年我修建这望江楼的初衷?”
闻言,大多数席间之人用一种你小子还有脸说的眼神看向他,心里的台词恐怕就是‘还不是为了赚钱?’
然而,经历过武德九年孙享福舌战群臣的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却是一脸正色,最后,由长孙无忌开口道,“正明可是为了卖出皇庄和各位股东田地里的产出?”
孙享福点了点头笑道,“正是,如果不是这望江楼,当年皇庄和各位股东田地里的产出,就不能卖出这样好的价钱,如今,咱们大唐各方面的产出眼看就要放大到咱们自己都消耗不完的程度了,是时候考虑布局,在大唐之外,为整个国家,制造更多个产品输出端。”
‘产品输出端’这个词,根本不需要孙享福过多解释,大家就都懂了。
不将工作做在前面,事到临头,就会有很多烦恼,只是这简短的一番话,便叫诸位大唐的智者有很多想法,最先有想法的还是孙享福的太丈大人虞世南。
“老臣建议,派礼部左侍郎唐俭为使,出使西域各国,为正明说的这个‘产品输出端’铺路,为大唐百姓的未来,铺路。”
老人家学词还学的挺快,大家此刻,也都觉得这些词用的恰当。
由于十部二把手的品级都得到了提升,原本的鸿胪寺卿唐俭也从四品升到了从三品,三品以上,都是大员,坐的靠皇帝自然近,听到虞世南举荐自己,唐俭感动万分,孙享福之前不是说了么,这可是捞取千秋之功的机会。
“臣也愿往,请陛下许之······”
千秋之功,谁不想沾上一点?
不光是礼部,各个部门的高级官员,也都想加入进使团里,即便是分润不到多少功劳,但肯定能分润不少利润,他们看那个所谓的‘产品输出端’,就像看到了望江楼在大唐有多赚钱一般。
“此事,明日上朝之后,咱们好好的拿出来议一议,具体怎么做,还需要有周详的计划才行。”
李世民的酒意逐渐清醒了之后,觉得孙享福提的这个建议,可能还有另外一个作用,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那就是化解朝堂上因为改革带来的一些矛盾。
可不是所有人一瞬间就能习惯现在这一套的,甚至,不习惯的人占了多数,不过,好在大唐现在处于快速上升期,随着地盘越大,需要的官员就越多,跟着李世民混的前景比较好,即便是不习惯,他们也得忍着。
这种不习惯的别扭情绪需要得到一种释放,将他们引到为大唐建立功勋的轨道上来,让他们有奋斗进取的目标,很重要。
强国之路,也像逆水行舟一样,不进则退,想要进步,就要找到进步的路,没有路,那就自己开辟路,汉朝开辟了丝绸之路,大唐,可以在汉朝的基础上拓宽这条道路,甚至,比汉朝做的更进一步,以西域为转折点,往更遥远的地方探索。
或许目前的大唐,因为人口基数的原因,还无法彻底的统治欧亚大陆,但是,做不到武力统治,先实行经济统治也是可以的啊!
大唐农圣 第386章 广场商城游乐场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大唐农圣最新章节!
孙府的酒宴无疑吃的是宾主尽欢,李世民走的时候还不忘跟孙享福说了句,自己有个皇子也快满月了,到时候他一定要来,自行车和三轮车他看着就不错,非常适合做贺礼,让他无论如何,叫幸福村打造几辆舒适的,到了日子,送到宫里去做贺礼。
请客还指定客人送什么礼物,这也是没谁了,可李世民就是做的没有心理负担,难道皇帝不应该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吗?可能就是因为皇帝总是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才让那么多人做梦都想做皇帝吧!
送走了宾客,已是黄昏时分,孙享福回到了府中之后,先是喝了两碗醒酒汤,才在德叔的要求下,翻看起了礼单,他老人家之所以这么慎重,是因为许多人的礼,送的有些过于丰厚了,像秦琼,独孤谋,尉迟恭这样,送些小衣服,小玩具等东西过来的,才是正常的礼尚往来。
但某些孙享福连名字都叫不出的官员,没有收到请帖,却主动前来贺喜,还送来价值千贯以上的贺礼,就让人不得不多想了。
“德叔,您老于世故,说说看,这些人都图些什么?”
德叔意味深长的笑了笑道,“大树底下好乘凉呗!您与亲家太爷可是掌着朝廷两部,又身兼安北大都督和东征总征调的职务,陛下对您也是言听计从,用外面那些大臣们的话来说,朝廷的家,您现在就能当三成,未来几年,宰相的位置,也是跑不掉的,到时候,只怕半个朝堂都是您说了算,他们自然是提前来巴结了。”
闻言,孙享福有些意外,忙问道,“官员之中有这样的流言了?”
原本听德叔说自己已经混成大树了,孙享福还有些得意,然而,越往后面听,孙享福就越发觉得不对劲了,在李世民这样强权君主的手下,权力太大可不是好事,尤其是年纪轻轻的时候,说不定二十多年后,他走的时候不放心,会想办法把你带走,那可就遭殃了。
“是的,秦福总管今日跟老奴喝酒的时候,隐晦的提点了几句,只怕是翼公怕打击您为朝廷出力的积极性,不好当面跟您说,便叫老奴时常提醒您几句。
这一两年,朝廷但凡有新政,皆是出自您的建议,朝廷各部主官,往往因为您的一个建议,忙的脚不沾地,事情干成了,功劳还是您占大头,这些人表面上不说,心底指不定会憋着什么心思,用软手段把您拱下去的可能不是没有。
再一个,您此前跟陛下说了,要将一些上田跟那些贫瘠之地的百姓置换,只怕今天送礼的人,都是有心思的,他们可都是地方士绅的代表,谁不想把自家的下田换成更好的上田呢!”
被德叔这么一说,孙享福懂了,大唐的社会构架,除了上层的世家门阀和底层百姓之外,还有一个非常大的群体,那就是不入流的地方小士绅,他们或许只控制着三五百亩地,在一乡一里之间,过着不错的生活,家里若是有子侄上进,读了书出来,在朝廷做个小官,或者攀上一个当官的亲戚,便能让他们在地方上横行乡里了。
这种情况在古代任何时期都大面积存在,所谓的乡法,就是这样的阶级弄出来的产物,他们这些人的代表,想跟自己扯上关系,除了谋取利益之外,只怕是想求自己手下留情。
目前,在朝廷能左右皇帝和魏征的想法的,也就只有孙享福了,而魏征修法,刑部改革,第一目的就是废除乡法,禁止地方小士绅对于乡间小老百姓的各种剥削手段。
稍微想了一下,孙享福便道,“除了虞家,杜家,和一些正常的礼物,其它的都按照礼单上记录的,退了吧!就说我孙府最不缺的就是金钱物质,他们人能到场吃顿酒,心意咱们府上就领了。”
“呵呵,老奴就知道您会这么处理,那些东西,可都还没入地下的库房呢!只是,夫人那边,还需要您去说一声。”德叔笑着点了点头应承道。
孙享福点头道,“嗯,左右不过是几万贯的小事,我自会跟她说,对了,夫人现在那里?”
德叔答道,“酒宴结束回来,就去了书房。”
闻言,孙享福再度点了点头,示意德叔不用伺候了,便起身往书房而去。
他大袖一挥,几万贯的贺礼就被退了回去,这是一种非常败家的行为的,然而,相比于他的败家媳妇,几万贯,那真是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了。
“怎么地,秀儿你何时对于商事这么感兴趣了。”
书房的大桌上,一张大大的图纸摊开着,虞秀儿,正在灯光下,仔细的观看上面的标注,孙享福一眼就看到了上面写有‘现有商铺’‘可建商铺’等字样。
闻言,虞秀儿抬头一笑道,“这是皇后娘娘临走时,叫人拿给妾身的,她说要建几个游乐场,顺道把周边的商铺归整归整,学善阳的样子,开一些普通百姓能够消费的起的店面。”
善阳的商业模式,跟望江楼的高端化不同,就是走低端市场,平民化路线,在任何时期,大众消费,其实才是最大的市场,长安做高端的商铺,已经足够多了,做低端的空间却还很大,然而,也就虞秀儿看不出来皇后娘娘的真正打算而已,这可是长安的改革红利啊!长孙皇后是要提前出动,吃下最大的一口。
“哎哟我的傻媳妇诶,皇后娘娘这哪里是要建游乐场顺便开商铺,分明是要建商铺,顺便把游乐场开起来吸引人气,你都答应了她什么?”
听他这么说,虞秀儿娇嗔的白了他一眼,答道,“游乐场的地归皇后娘娘出,咱家负责建,商铺也是,建好之后,用全套善阳的商业模式开小店,皇后娘娘说,咱家到时候只需要派人教导经营,就分给咱们两成利。”
孙享福听完,一捂额头,有点不想说话。
“那个,秀儿啊!以后这样的事,就让为夫跟皇后娘娘谈吧!咱们要派人建这些商铺,还要派人主管经营,就给两成利?”
“夫君缺钱吗?”
“不缺啊!”
“那又何必在乎几成利?”
突然感觉虞秀儿的话说的好有道理,孙享福一时之间竟无言以对,愣了一会,他才指着图纸道,“话是这么说,但要是都像这么投资下去,夫君我就是再能,也是会缺钱的,在长安整条街整条街的建商铺,投资那可是几百万贯起,你叫为夫从哪弄来那么多钱?”
长安的什么都贵,做投资项目,比在善阳的成本要高三倍以上,而且城市又大,一条街建下来,工程量可不小,偏偏还不用担心没有市场,因为这里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都多,未来还会更多,从长远来看,这笔投资,肯定是会赚钱的,但初始投入资金也会十分巨大,一时半会,回不了本。
“岭南不是送了很多金银来吗?都可以兑成钱啊!”
“那是护卫和咱们共有的,为夫我只是占一份大头而已。而且,这些金银兑换的钱,为夫打算投到渭南那边建商场,开商铺的。”
渭南的人口未来会很快超过百万,而且都是需要日常消费的工薪阶层,与长安城内很多自给自足的家庭不一样,商业潜力巨大。
而且,现在投建的话,成本会非常低,是比在长安投资回报率更高的项目,孙享福一早就让赵龙将这些年在海外弄到的金银钱财分批次运送到了长安,足有三四百万贯,就是想在渭南投资,给护卫们的家属,找一条可以长期富贵下去的财路,让他们在海上搏命的时候,也安心一点,而现在,只怕要挪用了。
“夫君且放心,也不是我们一家出钱,皇后娘娘当着众人说出了这个项目,除了咱家占两成,还会放三成的股份出去,回头各家就会给宫里送钱去。”
“谁把你家夫君我的本事学的这么溜?皇后娘娘这项目还没做呢!就先把钱赚了,秀儿,后面咱家就只负责找些人来建就好,千万别出一文钱买材料之类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