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求生记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名剑山庄
说句题外话。
原本在李信为李自成建立的官制之中,节度使是相当与明朝巡抚一级的官员。不过李信担任河南节度使的时候,还行。但是粱启隆担任河南节度使之后,他根本不行。以闯营现在的政权雏形,已经有了重武轻文之相。而袁时中以外系人马担任归德节度使,归德附近府县,为袁时中占据的,根本不甩梁启隆。
袁时中可以做到的,张轩也能做到。
再加上张轩不管怎么说,背后也有整个曹营在,即便罗汝才肯让张轩服从粱启隆的管理,曹营其他将领也不肯,于是乎,张轩就接任了汝宁节度使一职。闯营的官职本就粗疏,很多细节都没有规定。至于这个节度使到底有多大的权力,也没有说。
反正张轩已经准备装糊涂了。
他准备让汝宁节度使这个官职,在他手中成为,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无所不与的官职,与唐之节度使一般无二。张轩与罗汝才谈过之后,已经死了攀附罗汝才之心。只能咬着牙自己干了。
历史已经证明了,跟着李自成干,他最多成为李定国第二。但是张轩自己该怎么干他还真没有想过,他之前的所有计划全部都推翻了,仅仅凭借他五千士卒,加上一些官军俘虏,就想着远征江南。
也太不把马士英当回事了吧。
张轩还想清楚自己到底该怎么办的时候,大军却不能在汝宁久留了。
崇祯十五年十一月中旬,克汝宁城,在崇祯十五年闰十一月初一,大军离开汝
宁向南阳而去。张轩知道,李自成即将开创襄阳政权。不过,这都与张轩无关了。
首先开拔的是闯营的人马,闯营人马浩浩荡荡的走了一两个时辰,才过完,后面的是曹营的人马。不过,罗汝才没有心思来见张轩,而且径直拉着罗玉娇说话,也不知道说些什么。
“姑爷。”罗戴恩过来说道:“大帅让我来告诉你,后营之中,大批辎重不好运输,都留给你了。这是清单,你看一下。”
张轩接过来一看,顿时心中感动。却见清单之上,写着大批的粮食,与铁器,还有一些数百工匠,这都是张轩急需的物资。而张轩又不是没有在后营待过,别的不说,粮食这东西,哪里有因为不好运输而抛弃的。人扛也会扛走的。
“待我多谢过岳父,告诉他,不管事情到了那一步,我都会照顾好玉娇的,即便有一点我无能为力,也会陪玉娇一起死的。”张轩郑重的说道。
张轩明白,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从今之后,乱世之中的路就只能他自己走了,没有人再来提携他了。而他之前种种历史预知也都没有什么用了,真的要靠自己了。
罗汝才目送罗玉娇回到张轩身边,恶狠狠的看了张轩一眼,甩头离开了。
罗汝才过去之后,就是曹营的人马。先来的是罗玉龙。
“三弟。如果在汝宁待得不舒服,给我说,我去求闯王,给他调个位置。”罗玉龙打包票说道。“还有,照顾好我妹妹,否则我要你好看。”
张轩说道:“放心,有我在汝宁,汝宁就是曹营的汝宁。”
罗玉龙呵呵一笑,似乎没有听懂张轩暗示。
送走了罗玉龙之后,不一会王龙所部过来了,只是王龙却没有与张轩说话,只是冷哼一声,重重的挥了一鞭,说道:“架。”带着本部人马冲了出去。
&
第一章 汝宁
第一章 汝宁
张轩先送罗玉娇去后院后,再次从崇王府正门走过来。m.xm.x
崇王府数重大门直对承运殿。张轩在门前驻足,远远的看向承运殿的金黄的瓦片在阳光之下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与朱红色的大门,墙壁交相辉映。
在后世,张轩见识过不少壮丽的建筑,比如比这个规格更大故宫,也不觉得有什么庄严神圣的感觉,但是此刻在张轩感觉分外不一样,因为那些都是别人的,而现在这座王府是自己的。
张轩在乎的不是建筑,而是建筑之中赋予的权力。
他深吸一口气,说道:“命人将这里的牌匾撤了,换上‘汝宁节度使府’。”
“是。”立即有人去安排。
张轩大步走进承运殿偏殿之中。
虽然说是偏殿,但是在王府的规格之中,正殿很多时候都是不开的,故而大多数议事都在偏殿之中。当然了李自成从来不讲究这个,他在汝宁城之中,就是在正殿办公的。而张轩却要避嫌,他毕竟在李自成麾下混,有些规矩还是要讲的。李自成住过的地方全部封存起来,张轩绝不动用。
不过,崇王府的偏殿也不小,足够张轩办公。
张轩到的时候,张轩营中大大小小的头目也都到了。
按着左文右武的规矩。
左边最上首是张质,下面的依次是张朴,张素, 王紫绶。右边最上首的乃是曹宗瑜,下面罗岱,王进才,邓和,秦猛,王大炮,张轩得力的部属都在这里。
“拜见将军。”张质见张轩进来,立即起身行礼道。
其他人躬身行礼,说道:“拜见将军。”
张轩一摆手,说道:“何须如此。”
“礼不可废。”张质说道:“上下之别,不可混淆。”
张质既然决定辅佐张轩,有一些事情,从一开始,就要立好规矩。这是一个儒臣的基本素质。
张轩虽然不在乎,但是也不好违背张质的一片好意。
张轩落定之后,众人纷纷落座。张轩身边也站着两个人,一个是郑廉,郑廉可以说张轩的秘书,另一个是张元海,他算是张轩的护卫统领。不过他们两个在这样的会议之上,只能带着耳朵来听,没有发言权。
张轩目光一一扫过所有人。感觉每一个人脸上都有一股昂扬的气质。朗声说道:“我受闯王与大帅之命,为汝宁节度使。希望尔等好生相助,为曹营在此地立下根基。”
“属下等,必不负将军之命。”张质立即说道。
张轩不得不才承认一点,有张质在,他麾下的草台班子,变得正式起来。
“大兄。”张轩说道:“这汝宁的现状,你给大家说一说吧。”
“是。”张质起身,走在大厅之中,说道:“汝宁春秋为沈,蔡之境,战国为魏,楚之境,秦属颍川,汉置汝南。后世因之,至南北朝之时,或有改易,入隋唐之后,为蔡州。两宋因之。元升为汝宁府,本朝,”说到这里,张质忽然一顿,说道:“明因之。领州二,县十二。”
“万历年间有人论之,曰;‘府北望汴、洛,南通淮、沔,倚荆楚之雄,走陈、许之道,山川险塞,田野平舒,战守有资,耕屯足恃,介荆、豫之间,自昔襟要处也。春秋时,楚文王县申、息,朝陈、蔡,封畛于汝,与晋争郑,夹颍水而军。是时楚之强,中国诸侯皆惴惴焉,其能与楚竞者,惟有晋耳。秦汉以降,汝南皆为雄郡。及晋室多故,南北瓜分,悬瓠之地,恃以屏蔽淮、泗,控带颍、洛。宋大明中,悬瓠丧败,而淮北之地,遂成荒外,中原声闻,日以隔远。历齐、梁、陈之际,南国之势往往折而入于北者,悬瓠不复之故也。唐之中叶,淮西抗命,李希烈纵横搏噬,河、洛、淮、汉之交,诸州悉被其患。其后吴元济以申、光、蔡三州,拒天下之兵,四面攻围,四年乃克。说者谓:自希烈据蔡,以迄于元济,蔡州不被王化者,几四十年,其风俗犷戾,虽居中土,过于奚貊。此亦山川险?厄,有以致之矣。秦宗权以狼戾之资,窃有蔡州,肆其凶虐,毒螫所及,几半天下。朱温平之,遂成
第二章 授田
第二章 授田
“授田”两字一出,满座皆惊。连对这会议没有兴趣,一直在哈欠连天的罗岱,也变得正经起来了。
土地是中国人的命-根子。也是中国古代的根本问题之一。
张轩对自己麾下的将士很了解,如果真正打大仗,后面没有足够的督战队。承受十分之三的伤亡,他们比如崩溃。但是该怎么提高他们的凝聚力。张轩想来想去,只能从历史之中,找答案。
军功赏田制度,自然而然就浮现在张轩的视线之中。
在临颍的时候,张轩麾下人数不少,但是真正庶务却没有谁可以分担。张轩有自知之明,如果他亲自主持授田,恐怕弄得一团糟,但是此刻在汝宁却在合适不过。
首先的是土地问题。
虽然打土豪分田地,是起兵的不二法门。但是张轩也知道,这个时代不能太得罪士绅。毕竟将士绅给逼死了。他们的反扑也是相当的厉害。而汝宁府就没有这个考虑了。
因为汝宁府百分之八十的土地,都是崇王一系的。
对打击藩王土地,士绅从来是拍手称快。
而且崇王一系全部被李自成带走了,张轩连动手清理都不用了,空出来的土地,正好来收买人心。岂不大妙。
“不知道,将军有何章程。”张质说道。
他想得最多,此刻眼睛之中都带着神采。似乎重新认识张轩一样。
“章程什么,需大兄来定。”张轩说道:“不过,有三点需要注意,第一,就是勿夺民产。我了解过,汝宁府的土地,百分之八十都是崇王一系的,特别是在在汝阳县,几乎整个汝阳县都崇王的,所以授田所需土地,都从崇王的土地之中出来。如果有小民自己土地,就无须征来。”
“第二,先军后民。”张轩严肃的说道:“而今天下正是用武之地,不可寒了士卒之心,故而授田一事,军中有优先权。曹宗瑜。”
“末将在。”曹宗瑜起身说道。
“你与张知府协调,将授田之事,落实在每一个士卒的身上。如果军中士卒没有成亲的,给他们发一个婆娘,将这土地让他婆娘伺候。告诉全军上下,军中会供给他们婆娘伙食的。”张轩说道。
“将军,这粮食恐怕不够吧。”张质立即说道。作为张轩营中的大账房。对张轩的家底再熟悉不过了,张轩这一道命令,不知道多了多少张嘴,张轩的家底根本不够。
“这个给你。”张轩从袖中掏出一张清单,递给郑廉。郑廉随即转呈给张质,张质打开一看,却是一张清单,默默一算,说道:“这就够了,足以支撑到明年了。”
张轩这样做,也是有一点赈济的想法。
在战争之中伤害最大的就是女人。就连开封城之中,最先饿死的就是女人,女人在乱世之中没有一个男人做依靠,还真活得不如一只狗。而张轩盘算过自己的家底。如果放开赈济全城,根本不够。
而他这样做,首先让军中大批大批光棍成了亲,这年头能吃上饭,就足以让女人嫁人了。二来也安定了军心,提高士气,与士卒的归属感。张轩必须细细考虑,用最小的本钱,达到最大的效果。
“多谢将军。”曹宗瑜说道。
“第三。”张轩继续说道:“为政诸事,劝农为先。故而大兄,授田之事,也要秉承这个原则。要知道全军上下的军粮,都要靠这一县土地的产出了。”
张质说道:“请将军放心。数日之内,属下定然呈上授田,编户的章程。”
张轩点点头,他麾下得力的文官,也只有张质一人,不用张质也没有办法,张轩从不高估自己的内政属性,毕竟现代很多习以为常的事情,在古代就是惊世骇俗。下面的人难免不适应,由碍于张轩的权威,不敢向张轩报告。故而张轩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别人来,他查漏补缺而已。
这一件事情议定之后,事情进入下一个环节。张轩说道:“军中那些俘虏,还安分吗”
自从虎大威死后,跟随虎大威出战的马步兵,最少有数千士卒,被挡在城门之外了。罗汝才将这些士卒大笔一挥填补到张轩所部之中。从长远来说,对张轩所部来说,是大有好处,但是一时间却限制了张轩的军力。
 
第三章 授田二
第三章授田二
“将军,这恐怕不妥。”张质说道:“汝阳一县,恐怕提供不了这几十万亩土地,而且我听将军的意思,也要为民授田,恐怕更是不足。”
不是不足,是很大不足,汝宁农业开发的早,再加上地势平坦,水流众多,几十万亩土地倒是有。但是汝宁本地人也要吃饭,如果一古脑将所有土地都征了去了,不知道要绝汝宁城中多少人的生计。
因为汝宁城附近有很多人都是崇王的佃户。但是分给很多士卒的田地,恐怕用不了这么多的佃户。
“无妨。”张轩微微一笑,说道:“我从来没有想过,将全军士卒都安置在汝宁府城附近,我是汝宁节度使,而是汝阳县令。先安置一部分。之后的事情,先吊着也不妨。”
张质一听就明白了。
虽然张轩现在只能控制汝宁府城,但是他绝对不甘心,只坐守孤城。
什么刘洪起,沈万登之流,迟早要一一收拾。
张质思量了一会儿,说道:“即便如此,这一件事情,也不是今年可以办到的,恐怕明年才能实质性的授田。”
随即张质开始一一说明问题所在。
首先是编户,不编户,根本不知道治下到底有多少人。根谈不上为民授田了。
只有编户之后,才有授田之事。
而且张质特别说明,先编户再授田,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人手的问题。
所谓车前店脚牙,无罪也该杀。想要完成编户,授田这么大的工程,单单靠张质手下的这一点人,再加上府衙与县衙的衙役决计不够的。
特别是那些衙役,早就是老油条了,用他们做事,坏事的几率太大,以张质的意思,全部罢免,再命百姓出首,凡是民愤太大之人,全部杀了。再挑选一些身家清白的读书人做事。但是这些刚刚开始做事,经验难免不足,故而也要先易后难,先编户,再授田。
而且张轩再这里说的三十亩,五十亩,其实只是相对值,不是绝对值。田里的事情,有太多的猫腻了,比如,大亩与小亩的区别,旱田与水田的区别,如是等等。
官府文书,错漏太多。要想做这一切,必须先丈量田亩。
这又是一个大工程。
这些事情,绝对不是年前区区一两月的时间,能完成的。所以授田之事,必然放在年后了。
张轩想了想也就同意了。
会议散后,各人都去忙了。
制定一个计划,非常容易,将这件事情落实下来,却是一件难办的紧。
军中营制,三营一队的规划,张轩绝对亲手为之,绝不会假手于人。但是编户授田之事,却需要张质亲力亲为了。
议事之后,张轩就搬到了城外军营之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