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求生记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名剑山庄
当初在临颍的时候,张质不过是刚刚丁忧在家的一三甲进士,小知县而已。
而张轩也不过,刚刚提拔的小将领,刚刚打了自己平生第一场胜战,对行军用兵之道,刚刚才入了门。
而多年之后,张轩已经有统率一方的枭雄气度,而张质也胸有平湖的宰相胸怀了。
人才与时势从来是相互促进的,如果单单看结果的话,刘邦身后的沛县功臣集团,朱元璋的身后的淮西功臣集团,一个个都人才鼎盛之极。似乎是天意要两人成就大事,故而有这么多人才辅佐。
其实不然,而是与他们同一等级的人才从来不少,而是没有机会显露而已。之所以知道他们,是因为他们走到最后了。
张质与张轩也是如此。
如果没有这一番历练,即便是太平时节,按明朝的体制,最多不过地方巡抚总督而已。决计不可能有如今,大权独揽,几乎名为学士,实为丞相。
张轩回到武昌之后,在西宫之中,召集众将。
文官就以张质为首,之后各级官员都鱼行在后,这一段时间之内,张轩在北方奋战,而张质也一直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在武昌重建一套朝廷体制。
虽然武昌有西京之名,但是这个名头不过是虚的。就具体官职分配之上,根本不是明朝南京之于北京那样,有一套完整备用体系,甚至可以说,西京留守这个官职,与湖北巡抚,或者总督的官职相差不大,不过高配而已。
可以说,在南京失陷之后,张轩在武昌以监国的身份统合大权。但实际上他麾下的一个空架子。不过用张轩身边的幕僚与各级地方官对接而已。可以说名不正言不顺。
其中各种纰漏实在是太多了。
别的不说,中枢所有的账册都付之一炬了,地方各种款项,收了没有,收了多少,全然没有记录了。其中地方官上下其手的地方,就再多不过了。
而不同地方的地方官
,也要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比如在清军与夏军之间,可以来回摇摆的地方官,该怎么处置,是一种办法。对于在夏军控制范围之内的府县又是一种处理方法。而且不同官员也要用不同的办法处置,既让他们心悦诚服,尽心尽力将各种该收的宽限收齐。又不能让他们横征暴敛。
又要补充六部,以及各种朝廷的职能部门。
这种种事情,绝非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张质也是一来武昌,没有回过几次自己的府邸,直接在原本的楚王宫内的内阁值房,一住就是好几个月。还好以张质待遇,在值房之中安置一张床,还是可以的。
就这样日以继夜的工作,从湖北各路官员,与前明的旧臣之中,挑选出一个个合适的人选,搭建中枢政权。
而武将这一边,却是以袁时中为首。其次乃是王龙,之后,依次是许都,高一功,有名有姓的将领,大抵有几十号人。可以说他的军官集团,都在这里了。
张轩虽然说是监国,但是在规格之上并不是皇帝。但是在实际上依旧有皇帝的权力了。下面的人都是毕恭毕敬的将张轩当成皇帝来看。
行礼过后,张轩目光一扫,说道“坐。”
或许在明朝,或者说罗玉龙那边。大臣奏事,或许要站着。但是在张轩觉得,这种大朝会,并非是摆样子的,是要解决问题的。就好像是办公会议一样。一开会,吃饭的时间都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了。
怎么可能让人一直站着。
张轩一声令下,所有人都分别落座。
这个大殿,乃是楚王府正殿,所谓的银銮殿是也。
大殿空间很大,中间有一道走廊。而在两侧都有三排座位。正是文武双分列两侧,在最外面的文官是六部尚书,武将是袁时中,王龙,许都,邓和,等大将。第一排人前面都有一张大桌子。武将这边桌子上面,都是干干净净的。而文官前面桌子上,都有一叠书册。都是大夏的机密文书。
其他的官员将领都在后面。
其实不要看参加会议的人有这么多人,但是实际上,真正能有发言权的,也就是第一排这些人,后面的人,文官那边要么是为上官准备资料,而武将那边,张轩是有意让他们多听一耳朵。。
说实话,张轩的统治根基就在武将这边,武将这边虽然张轩学生这一代,还没有多少个有资格在这个大殿之中,有得话,也只有周辅臣,秦猛
两人。但是张轩还是想让他们多听听而今朝政状况。
让他们心里有个底。
张轩一向认为,能独挡一面大将,就是一个政治家。如果没有对政治格局,没有充分的认识,没有对大夏体量的充分了解,他们不足以担当方面大将。
所以他们即便没有什么认识,也要了解一些。
张轩说道“张卿,开始吧。”
张质说道“是。”
张质起身说道“诸位大人,而今户部存银只有二百三十万两,乃是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四省赋税。而各方大军,共计近百万。其中云贵二十万,不列入朝廷开支。重庆万余,襄阳,信阳一线,而今有五万,金华有张先壁,许嘉应将军五万。而江西,广东与福建相连的地方,驻军多则数千,少则数百,最多的乃是潮州府,有万余驻兵,总结有七万有余。而南昌巡抚张素有标兵三万。高一功将军驻守安庆,锁在清军西进之路,与清军对峙,共有大军七万有余。湖南一省,只有长沙府有驻军万余。而广西亦有大军十二万。不过都是新兵。”
张轩皱眉说道“广西有兵十二万可曾核实”
两广军务都是曹宗瑜负责的,张轩并非不相信曹宗瑜,而是对于曹宗瑜再信任不过了。只是这个数字,有些让他有些吃惊。
张轩从两广北上的时候,几乎将两广兵力给裁撤干净了。这是从地理冒出来的十万大军吗
张质说道“陛下,”张质将桌子上一文书翻开一册,说道“曹将军依陛下之令,征召广西土司兵,入伍,杂以汉民,本想支援贵州,但是滇王大胜孙可望,这些兵力就留下来了。”
“而今曹将军,已经训练了三月有余,以广东制造局兵器装备好,其中七成刀盾长枪弓弩,二成火铳,一成火炮。”张质又在卷宗之上看到了什么,随即抬起头来,说道“陛下,曹将军最近的一封上书,说道,训练以足,全部达标,十万广西士卒可以出省作战了。”
张轩听了,心中一暖,暗道“在大事之上能够为我后盾的,只有曹兄了。”
张轩军中的训练标准,是曹宗瑜与他一起订下来的,曹宗瑜既然已经训练达标了,那一定达标了。张轩很清楚他定下的标准,既然达标了,自然是可以用来一战了。即便是新兵,打上几仗,就能当老兵来用了。
在双方盘弓卧马之时,平添十万大军。那作用可就大了。
第九十八章 大朝会二
第九十八章大朝会二
另外,张轩正是明白训练标准,就更知道,曹宗瑜在数月之内,训练出十万合格的士卒,是要消耗多大的精力。张轩估计,曹宗瑜这几个月之内,将自己的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这上面了吧。
虽然而今曹宗瑜远在桂林,但张轩却觉得,他似乎就在眼前一般。
这种默契的感觉,足以让张轩心中一松。
张轩说道“继续。”
“是。”张质说道“陛下从襄阳,信阳带来的士卒共有,二十三万,再加上武昌本部七万新兵,共有三十万人。再加上长江水师,共有三万余,这就是这一次,东征的主力了。”
张轩说道“粮食够吗”
张质说道“臣已经设了武昌,九江,安庆,三大粮仓,足以储存千万石粮食,不过而今,只有二百万石在帐,还要供应大军持续数月,或一年的战事,有些不够。不过,江西,湖广都水师产粮区。在秋收之后,大抵可以足够支撑大军。”
张轩沉吟一会儿,说道“也就是说,大战在秋收之后”
张质说道“这倒不用,只是在五月之后,就可以了。有臣在,决计能保证大军粮草。”
张轩转过头来对着这些武将说道“诸位,大体情况就是这样了,五月之后,大军东征。至于从何处下手,就听大将畅所欲言。”
许都站起来说道“陛下,以臣之见,应该兵分两路。”
“一主,一辅。”
“大军水陆并进,沿江而下,直扑长江。这是一路由陛下统领,乃是主攻,另一路,从广信府,解金华之围,挺进浙江。迂回清军后方,与郑氏汇合,从东南方向,反攻南京。”
“这辅,臣请命,统率这一路大军。”
“哼。”邓和忽然开口说道“许将军此言,我看有私心吧,惦记乡亲,我也理解,只是这是军国大事,容不得一点私心。”
许都说道“不错,我是有私心,但更多是公心。清军都打过了,对清军的实力,大家都知道了。清军实力之强,大家觉得大军东进,可以一战决胜负吗”
这一问出来,所有人都一阵沉默。
这也是张轩一直担心的,看张质的安排,让张质准备了持续数月,或者年余的粮草,就足以说明在张轩心中,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事。绝非一日两人可以决定的。
说时
候,这一战有数十万大军参与进去的大战,张轩心中也有些发憷。
首先虽然是顺而下,但是张轩也知道,数十万大军根本不可能在同一个战场。张轩揣摩,恐怕这一场战事要分成江南战场,江北战场,还有长江战场,如细分的话,恐怕要分出更多的战场来。
彼此犬牙参差,想一战而定非常难。
“所以,这一战不能聚集在长江一线,出偏师入浙江,汇集郑氏残余人马。分清军之兵势。是最好的办法。”许都说道“此议,臣固然有私心,但却非全为私心。”
“金华子弟,为陛下抛头颅洒热血。而今金华百姓依然为大夏死守金华孤城。陛下岂不念金华子弟之心。”
“出广信,解金华之围,金华子弟都可以为陛下所用。臣只需五万人马出广信,陛下撤比邻福建之军,臣愿意从中挑选数部人马,再加上臣本部人马足矣。”
“望陛下圣裁。”许都将话又递到了张轩这里。
这就是许都,一开口,就不让别人有开口的机会,要将事情定下来。那种带着几分骄傲的猖狂。谁也代表不了。
但是张轩却不能让下面的人没有开口的机会,说道“诸位以为如何”
算起来,袁时中王龙两人的地位在许都等人之上。但是袁时中,王龙都有自知之明。他们都知道,他们不是张轩的嫡系人马。在这样的大会之上,秉承少说话,只带耳朵而已。面对这样的事情。自然是不多说话。
而邓和倒是想说一点,但是他说不出来了。
邓和不得不承认一件事情,在张轩旧部之中,他在谋略之上的水平,实在是欠了一些。面对许都提出整体战略,根本没有反驳的话要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一时间他怀念起曹宗瑜了,知道曹宗瑜在的话,这一次大会上的话语权,决计不会这么轻易被人夺取。
作为在张轩旧部之中,河南一系的人代表邓和都没有话说了。其他人自然也没有话说,有话的人,没有资历。毕竟这种场合。并不是谁都有开口说话的资格。
下面哑口无言。但是张轩并没有确定下来,说道“此事再议吧。不过,金华府那边,我们不得不有所表示,许都既然说了,孤命你为浙江总督,总理浙江军民政务。即日带领本部人马去广信府,前线之事,浙江之事,孤就交给你了。孤不会辜负金华儿郎的鲜血的。”
许都听了,出列行礼说道“臣谢过陛下。”
张轩说道“而今与清军大动干戈,力有不逮,但是在金华府上与清军掰掰手腕,却是可以的。只是大军出动之前,孤能给你的帮助有限。只能靠你自己了。”
许都说道“臣明白。”
张轩说道“好了,张卿,继续说,大军东进,水路为上,船只够吗”
许都入坐之后,张质说道“这一件事情,是由周辅臣长江水师负责管理。这些事情,他最清楚。”
周辅臣听了张轩的话,立即说道“而今长江水师的船只不够,必须征召民船。民船数量不定,大军如果分成数批的话,是足够的,如果大军一起东进的话,臣就不大清楚了。”
“为什么吗”张轩说道。
周辅臣说道“陛下虽然因为清军占据下游,航运不通,但是这些船只还能跑有限的航道,这些民船不管是渔船,还是商船。都是一日不能停息的,而今距离出兵之时。尚有一段时间,故而到时候能在武昌一带征召多少船只,陛下让我现在说一个数,实在不可能的。”
张轩沉吟片刻,说道“两件事情,第一是再造一批船只,反正距离大军出战还有一段时间。第二,就是将长江沿岸的所有船只,都编号造册。这一件事情,张卿,这一件事情,你也要关注一二。”
对长江船只的登记造册。对长江的统治能力,有极大的好处,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有用处。
不仅仅是军方要用,故而张轩也让张质参与进去,而且他也担心周辅臣做不好这样的事情。
周辅臣麾下能打能杀的人不少,但是能做文书工作的人却不多。这种事情,还是张质来办要好得多了,而且要确定船只管理制度。这件事情,张轩私下也要与张质商议一二。
“是。”张质说道。
张轩说道“清军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
郑廉在张轩身边站了起来。
郑廉在大殿之中的位置有一些特殊,几乎所有的人都是东西对坐,唯有郑廉就坐在张轩身侧。微微靠后的地方,这个地方除却郑廉之外,还有几个书吏了。他们比郑廉的地位还要敌,一个个奋笔疾书,将大殿之上所有花都一一纪录下来。
郑廉说道“清军十王多铎,已经统领大军东进浙江,一路之行,攻城略地,对背叛清廷的人,手段酷烈之极,牵连各方名族,强制推行剃发令。所到之处,可以说是民不聊生。百姓不堪重负,纷纷反抗,以至于”
第九十九章 血色江南
第九十八章大朝会二
另外,张轩正是明白训练标准,就更知道,曹宗瑜在数月之内,训练出十万合格的士卒,是要消耗多大的精力。张轩估计,曹宗瑜这几个月之内,将自己的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这上面了吧。
虽然而今曹宗瑜远在桂林,但张轩却觉得,他似乎就在眼前一般。
这种默契的感觉,足以让张轩心中一松。
张轩说道“继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