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三国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马月猴年
那么大宋还能有什么好?
广告毕竟是广告,光故着夸大疗效,却忘记了其实原本就是普通的酒水,而不是包治百病的仙丹妙药。
就像是考试不是目的,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才是目的一样,读书也不应该就仅仅是为了票子柰子车子……
有道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文场之上的搏杀,何尝不是如此呢?
长期的压抑,心中的执念,最终一朝得以释放,范进中举的丑态便是可见一斑。
上梁不正下梁歪,终究导致了下梁歪。
那些杀出重围的幸运儿,哪个不是付出了及其沉重的代价呢?
他们从一个小小蒙童,寒窗苦读后,参加层层淘汰率惊人的考试,想要最终考中进士,平均需要三十年时间。
三十年啊,足以让一个奶声奶气的稚子,变成胡子拉碴的猥琐大叔,人生中最美好、最宝贵的少年、青年时代,就这样蹉跎而过,代价不可谓不沉重。
这种沉重,又一代代的压在了学子身上。
前期饥渴,后期补偿的疯狂,也就越发的明显,而这种突然暴富起来的幸存者偏差,又会刺激下一批的学子疯狂的投入到这个巨大的旋涡当中……
斐潜想要『科举』这副药的疗效,但是又要明确的杜绝其中的副作用,就不得不小心谨慎,不过分的吹嘘科举的疗效,同时开辟出除了文学士之外的晋升通道,以免众人都挤在一个独木桥上,最终不可避免的形成相互踩踏的情况出现。
三个独木桥,再加上一个荆棘路,怎么也会比后世的封建王朝要好一些罢?
但是即便如此,因为大汉当下实际上各地郡县的晋升空间几乎为零,地方太守的私人征募根本无法得到中央朝廷的认可,所以这一次的恩科试,参考的人数也大大的超出了斐潜的预计。
同时,斐潜也没想到,这一次的恩科考试,便是出现了新问题。
之前的一些老问题,其实都在解决。
比如住宿。
这一次来参加青龙寺大论的学子有很多,这些学子大部分都是各地的士族子弟,多多少少都带有一些随从,平日里面分散在各个陵邑之中,去青龙寺的时候也不是同进同退,并且几场大的辩论和宣讲的时候,都有斐潜预先派遣的兵卒来维护秩序,所以在住宿和出行也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但是其他新问题便是又多了……
比如文集试棚开恩科考试的时候,因为各地的学子大量集中,这人一多啊,就自然使得事情繁杂了起来,各种匪夷所思的情况也出现了。
在这些学子之中,有在考试前夜还去寻欢的,毕竟乐子魂什么年代都不缺的;也有的是到了考场之后才发现有东西忘了带的,即便是在昨夜一再收拾一再检查也依旧忘了的;还有出门便是踩到狗屎,亦或是平地里左脚绊倒右脚的……
考试当天会发生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根本让人想都想不到。
有带着一身酒气来的,站都站不稳,摇摇晃晃,似倒非倒的样子。也有的是紧张得脸色发白,就像是小偷第一次作案现场被抓住了一样,害得检查的兵卒将其身份一再核对。还有的则是丢了铭牌,涕泪横流的苦苦哀求要进考场的。
更过分的是等到了时辰已过,通鼓已经敲响了,大部分的考生都已经进场,还有从远处狂奔而来,然后自然是不得而进,结果便是跪倒在紧闭的大门之外嚎哭,撒泼打滚控诉天地之不公,骠骑之不仁,考场的上上下下的官吏兵卒一点人情味都没有等等。
不就是差了一点么?
也就前后脚的功夫,难道不能等一下么?
至于自己的嚎哭之声会不会导致考场之中的学子受到一些负面的影响,这些家伙则是根本不考虑,表示自己都这么凄惨了,难道其他人就不能多一点怜悯之心么?没有怜悯之心,还能像个人么?
这样的事情,在参考的人数越多的情况下,便是越是繁杂。
司马懿背着手,站在高台之上,冷眼看着在考棚之外嚎哭怒骂的那些学子,皱眉对着身边的小吏说道:『速速将其轰走!若违抗者,依搅乱辕门之罪论!』
小吏迅速带着兵卒,持着棍棒将那些学子轰打而走,才使得考场门口的噪音降低了下来。
『考棚之外喧哗闹事,应循何律,应罚几许……如今这参律院,真是越发懒怠了,主公没有交待,便是全然无事乎?嗯……主公令我主持此次考试,莫非就是为了此事?』
以冲撞府衙辕门来处置,似乎也可以,但是终究不能算是很恰当。
司马懿心中暗想着。如今他是大理寺卿,自然是越发的注重律法,而骠骑大将军的考试已经举行过了许多次了,依旧没有一个成型的法律,之前屁股不坐在考场之中,也自然没有多少关注,现在担任了主考官,也就引起了司马懿的思索。
像是做到了司马懿当下位置的,基本上都不是傻子,也没有人愿意当傻子。
包括司马懿在内,骠骑大将军斐潜的政治中上层官吏,都明白了一件事情,就是这样的考试模式还将持续推动下去,最终会成为一个人才选拔的重要途径。
或许之前还有一些人有所顾虑,但是看着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个考试模式之中,并且从中获取了利益,那么即便是再蠢的人也明白,大势不可违。
这些从考试当中得到晋升,开始逐渐的走上朝堂的官吏,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要能稳定十年,甚至更短的时间,这些人当中就会有一些崭露头角的人走上中央朝堂的位置,然后这一项考试制度也就会随着这些人在中央掌控权柄而彻底稳固。
这个很好理解。
在担任这一次考试的主考官之前,司马懿就被斐潜叫去,除了说了一下上党传来的消息之外,其他的就是在说考试模式的问题了。随着当下考试模式的逐渐扩展,这种考生基础筛查考试,将会下放到郡县之中去。
也就是说,斐潜准备展开二级考试模式。
类似于县试和会试,以后还可能有更低层的乡试。
而这种准备下放到郡县一层的人才初步的筛查考试模式,将需要有一个较为规范和严禁的流程制度,还要有监管手段。
这就是司马懿这一次来的主要工作。
虽然说对于自己父亲司马防多少有些担忧,但是据称已经解除了追兵的威胁,在张济的护送之下抵达了上党之后,也就算是基本上安全了。所以司马懿对斐潜表示,他可以胜任主考官的工作,不会有什么问题。
眼见着滴漏上指示的时辰将至,司马懿朝着一旁的门检官宗立点了点头。
宗立,是荆州南阳安定县人,是在上一次大量荆州人迁徙到关中的时候来的,也是经过了考试选拔上来的文吏,颇有文学功底,在京兆尹任从曹书佐,为官正直负责,这一次就被抽调而来,担任考场『门检官』。
门检制度,是新设立的,之前虽说也有,但是基本上比较简单。
正是因为之前的监察简单,在上几次的考试之中,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就是舞弊。
随着参考人数的增加,必须要有一定的手段来进行快速的初步筛选,增加一些填空题显然就是最为恰当的模式。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随着考试之中这个填空题的简单筛查模式的增加,进行舞弊的人也同样增加了。
这在上一次的考试当中,就已经出现了。一些人试图夹带,还有一些人干脆在考场之中偷看,更有甚者还有人试图贿赂监考小吏……
办法总比困难多。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诸如此类,不一而同。
作弊,剽窃,盗版。
根据有闻司的刺探,这一次考试,有不少考生都打了些歪主意,必须及时制止,否则遗患无穷。
因为之前有好几次考试,只是考策论,甚至还有半公开的考过『论牧制』等情况,所以导致现在即便是改进了考试模式,也不再提前公布考题,但依旧免不了有一些考生打算先做好了文章,带进来抄,亦或是先押中几个题目,看哪一个接近就抄哪一个。
据说这一次就有不少考生押什么『正经正解』、『华夏四方』题目的……
有一些是自己写的,背熟了再撰写出来,这种倒是问题不大,就像是后世哪一种考试没有考前押题啊?问题大的是那些干脆就是找枪手代替,连背都懒得背的,只想着临场抄一篇完事的家伙。
作弊么,简单省事,多快活啊,多好!
华夏到了后世,依旧对于版权、专利、技术,以及相关的脑力产出物重视度不足,甚至公然支持,允许或是默许他人作弊,剽窃,盗版,并以此获利,同时还反过来讥讽原创者小气,财迷,亦或是不够有格局。
论文造假,欺诈版权,盗窃创意等等,举不胜举。
在整个国家贫穷的时候,连温饱都成问题的时候,自然是生存第一位的。
可是等到温饱问题已经没有,甚至是可以说手中有了一定量的钱财之后,脑袋之中依旧只想着作弊、剽窃和盗版,尤其是当国家已经明显要转型到开发技术,发展生产力的方向上的时候,依旧有一些人还以作弊、剽窃和盗版为荣耀,觉得自己是有本事才能作弊、剽窃和盗版,那就很有问题了。
司马懿的态度是一旦发现这些学子有问题的,就应该彻底清除,一棍子敲死……
可是斐潜表示,还是要给一点机会,毕竟人无完人,犯错了只要愿意真正的去改,总是比死活不改正还要往自己脸皮上贴金的那些家伙要好一些。
所以当宗立到了场下的时候,面对着列队准备进入考场的考生说道:『诸位!以才取贤,最重公平!入得考场,得失自凭学问,若存考场抄袭舞弊之心,定无为官辛苦为民之意!骠骑仁慈,愿给诸位一次悔改之机,诸位若当下有夹带各类文抄,企图舞弊者,可于十息之内尽数弃于地,则不以舞弊论处!若是痴迷不改者,一经查出,除现场枷罚示众之外,更是广布其姓名,通告郡县乡野,终生不得出仕!望诸位切莫自误!』
说完,宗立停一会儿,让众考生好生想想,才下令道:『考场诸位,周边兵卒,巡检,皆闭目而立,待某数十息之后睁开,再行收检入考!』
『十,九,八……』宗立率先闭上眼,然后开始缓缓的计数。
等到宗立发出睁开眼的指令之后,地面上果然出现了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
立在高台之上的司马懿冷笑了两声,问一旁的小吏道,『都记下来了?』
一旁的小吏连忙说道:『都记下了。』
骠骑大将军仁慈,司马懿可不仁慈,他打算将这些夹带小抄的家伙统统留个案底,这辈子或许当个小吏就算了,但是别想着升官了。对待自己学问,都想着造假,要当了官吏还能真的做事?
但因为骠骑之令,对于这些人,司马懿不会在现场进行追究。
宗立也对于场内的那些杂物心中有些咂舌,不过也没有再说什么,便是吩咐准备搜检。
这些考生按照要求开始列队一个个的穿过新搭建不久的通道,才发现之前宗立所言绝非是说说而已……
首先检查的就是衣物,不管是帽子还是衣袍,都必须脱下来经过两个人轮流检查,然后还要有专门的人检查身上剩下的单衣。
接下来就是搜查携带的物品,笔墨,砚台,以及一些吃食等等。
当然,比后世好一些的是,进入检查房前有个布帘子,至少脱穿衣服的时候不会被后面的一长串的人看到。
有些人很不满意,便是大叫着有辱斯文,然后被兵卒叉了出去。
但是更多的人则是低下头来,接受检查。
免不了什么时候都有侥幸者,虽然还不至于像是后世科举制度完备之时那么变态的搜查,连肛门肚脐眼都要检查的程度,但是也搜查出了几个依旧不肯放弃作弊的学子,顿时就被兵卒巡检给按倒在地,用木枷给枷了出去示众。
被抓住的时候,这几个家伙才嚎啕大哭,表示自己悔不当初,希望能网开一面,得到再一次的宽恕,自己定然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云云,但是不管是宗立还是其他官吏兵卒,都是冷冷的看着,就像是听到了几头秋蝉在末日前的鸣叫。
旋即就有查清了这几个家伙的籍贯姓名等等,便是在考场之中高声公布,连带使得同乡或是同县的也不免感觉有些被这些家伙牵连冒犯,呸了一口表示自己对于这类人的蔑视,以及自身的清白。
『这……这是要来真的啊……』
『……』
在等待队列之中,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多了一些『杂物』。
宗立看在眼里,皱着眉头,犹豫了一下,没有说什么。虽然他说十息之内不予追究,但是实际上只要还没有进检查棚内主动放弃的,都不会直接上枷示众。
毕竟收检制度,也才刚刚开始,很多规章制度也待后续的不断完善。
考试和作弊,这一对天生对头,便是在这一刻,提前了百年,展开了血腥的厮杀……
诡三国 第2579章人心如秤
邓理在考场之中。
邓氏,原本是南阳大姓,可是不是所有大姓都能世世代代安稳。
天灾人祸,使得邓理的家族走向了衰败。在荆州之战当中,邓理随着流民一起到了长安。邓理以为自己会在半路上病死,结果没有想到的是多亏了骠骑之下的医师,几贴对症的汤药,便是将他病症缓解了不少,又休养了一段时间之后,便算是活过来了。
可是人是活了,钱没了。
久病刚愈,也做不了什么重活,只能是凭着早年的读书的底子,到考场之上拼搏一把。
像他这样年龄偏大一些的考生,在考场当中也有不少。
邓理之前没想着要来考试的,可是想要举荐么又找不到人,即便是找到人,也难免要做一些舔后沟子的形态来,邓理又拉不下这个脸,再加上携带的钱财也一天天的少了,家里还有妻与子要养,琢磨了一下便是干脆来参加考试。
若是能通过,那么先有个坑位蹲着也不错。
说到坑位,考场当中的考生,就像位于一個个的坑位当中一样。
虽然有半高的木板作为间隔,但是凉嗖嗖的北风一吹,还是有些让人不仅是冷得发抖,还有些心肝乱颤。
在这种环境下答卷,简直是对精神和身躯的双重考验。
虽然说间隔上一些距离就有一个火笼,外面是铜铁为笼,里面是装了木炭来取暖,可是为了监考方便,四周都只有半截墙,所幸的是地板上铺了较为厚一些的蒲席,在加上纯天然的原木地板,不会直接冻菊花,多少也还过得去。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手的防冻。
这个就不是所有人都有的了。
穷人只能靠自己发热,时不时用手干搓,要不然等手指头冻成了胡萝卜,那就真的什么都写不出来了。
富裕一些的,基本上都是采用小熏笼居多。麻烦考场内的巡检拿块木炭添加到熏笼之中,就可以用来暖手了。
其实古代人用来保暖的方法有很多,就像是汉武帝的金屋藏娇,就是椒房殿,原本意味就是取其温暖多子。还有专门的『中央热风』的火墙,设了『惜薪司』,就是最早的供暖办,这个火墙的结构,在秦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
更奢侈的也有。毕竟在物质匮乏的古代,面对酷寒漫长的冬天,各种各样的取暖工具与熬冬方法层出不穷,其中有一种便是顶配,直至后世都难于超越。孙枟在《余墨偶谈》记述:『天宝遗事,唐申王冬月苦寒,令宫女密围而坐曰妓围。又唐歧王每冬月,于美婢怀中暖手,谓之肉手炉。』
当然,这个所谓『肉手炉』也有很大可能是杜撰,毕竟汤婆子更省事一些。
与大部分因为在收检关导致心情不稳,精神恍惚的学子不同,邓理倒是相较而言比较气场平稳一些,毕竟年岁摆在那边,有些事情已经看得比较开了。
比如宽衣解带什么的……
所以到了考场之中,邓理便是双手拢在袖子里面,抱着一个小熏笼闭目取暖,一边养神一边定心,甚至连巡检发放答题纸的时候,也仅仅是微微点头示意,然后将镇纸压上去而已,根本就没第一时间看考题。
随着答题卷的下发,周边便是传来了不少轻微的哀嚎声。
邓理眉毛动了动,但是依旧没睁开去看答题卷,等到身心都调整到了最佳的状态,邓理才睁开眼,伸出手,推开了镇纸,然后看向了考题。
这是新模式的考题,也是直接印刷在答题卷上的。
考生只需要在答题卷上写出答案即可。
只见在答题卷上面首段印着两个字『生财』,在末尾也是印了两个字『足矣』……
什么鬼?
怪不得。
半截木板遮挡着,邓理看不见其他学子的模样,但是周边一片隐隐约约哀嚎之声,还引来了不少巡检的低声呵斥。
邓理不由得摇了摇头,骠骑真是好手段。若不是之前严格的搜检,现在恐怕多少难以避免有人闹起来了罢?结果下马威一搞,当下即便是看到了这样的答题卷,也不敢放肆了。
不过这个题目……
若是汉代有度娘什么的,敲几个字一搜,基本上也就出来了,可问题是没有这么便捷的搜索工具,只能从自己脑海里面检索。
邓理看着答题卷,觉得骠骑出的题目,应该不至于太偏。
毕竟大家都是刚开始接触这样的新考题,要是一大片的人回答不上来,岂不是骠骑一巴掌打在他自己的脸上了?
邓理对于这个题目依稀有些印象,觉得这几个字他应该有看过。
闭着眼,想了半天,邓理忽然脑袋里面灵光一闪,想起来这一段时间,在青龙寺之中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议论三礼,然后立刻想到这有头有尾缺中间的四个字,就是出自于礼记当中!
出自于《礼记四十二篇》!
原句是『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这……
相信很多的考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在自家看书做题的时候好像什么都熟悉,什么都懂,什么都是小问题,可一旦进入了考场,看见考卷一发下来,便是扪心三问直撞上来,我是谁?我在哪?眼前的这个是什么玩意?
可是眼前的这个,确实是在考基本功。
后世这句话是归入了《大学》之中,但是在宋代以前,《大学》一直从属于《礼记》。尽管汉代的《大学》没有从《礼记》中独立出来,但是不管是董仲舒、戴圣,还是当下的郑玄,都对于《礼记》有相当大的贡献和推动。
尤其是郑玄所注的《小戴礼记》,更是在长安三辅的各大书坊之内刊印出售,连带着周边的郡县,甚至山东境内都可以买得到。在加上郑玄也才刚刚在青龙寺里面讲述三礼,这样的题目若是真答不上来,也就只能哀叹自己的书读得不够扎实了。
『生之者多』是创造财富的人多;『食之者寡』是消耗财富的人少;『为之者疾』是创造财富速度的快;『用之者舒』是消耗财富的速度慢。所以其实这句话是一个非常朴素的财富观念,简单阐述了富国裕民的真理道理,开源节流,多挣少花,于国于家都相通的。
邓理第一题填上,然后再看下一题……
检索到了相关信息,纯粹的填空题也就不难了,又不用展开来论述,只需要将其中的字补上即可。
与写策论的充裕时间不同,填空题的作答时间只有半个时辰,并且交完试卷了也不允许出考场,直接进入下一个环节的策论。
随着考场之内云板的报时声,考场之内齐齐又是一阵的哀嚎……
收上来的考卷,由专人进行贴封,也就是将姓名籍贯等信息盖住,然后再装订成册,送往下一个批改的环节……
后世科举之中,在贴封和批改之中,还加入了一个誊录的工作,由誊录人员用朱笔誊成朱卷,再经专人对读,确定无误后,才将朱卷弥封,然后连同原本一同送往审核处,确定红黑两卷对应无误,再将朱卷送进去批改,而墨卷则是留存备档。
当下么,试卷的主考官和审阅官,都是斐潜临时指派抽调而来的,比如像是司马懿,杜畿,宗立等等,自然也就不太可能存在什么在考卷之内做暗号的情况。
至于将来会不会出现更高级的作弊手段……
将来即便是手机屏蔽,还不是依旧有人拍照贴考题?
所以只能是不断的改进,矛越利了,盾自然就需要更强!
太阳渐渐的西沉。
和学子们紧张的考试不同,在长安城中生活的普通百姓,则是舒缓的。
五方上帝教的道观之中,缭绕的青烟混着道士们的吟诵之声,信徒在内或是祈求,或是供奉,甚是热闹。
谯并站在道观门口,笑着将手中的代表了染了颜色的杂粮炊饼分发给前来参拜的信众。他的笑容亲切友善,不管是前来领取的人是男女老少,都是一视同仁,不偏不倚。
大汉当下还没有化学染色剂,所以这一类的食物基本上都是植物染色,有些类似于后世的五色糯米饭。
『五方天尊!』
『五方天尊……』
信众施礼,谯并回应,发放一枚『善食』。
这一类的杂粮炊饼一般分为五色,但是每一天之内只会分发某一种颜色的炊饼,一方面是为了不会引起一些强迫症或者选择症的纠纷,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大量制作起来比较方便。
每月逢五发放。
这种五色的杂粮炊饼,被称之为『善食』,或是叫做『德饼』,代表了五方上帝教的善行和功德,不是很大,也就是三指大小,比市面上一般的炊饼都要小很多,用作饱腹是有些聊胜于无,但是重要的其宗教意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