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技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扬镳
    “圣人言,君子坦荡荡。我与人交,不想考虑这人的身份地位,也不想考虑这人有无钱财。意气相投,便是朋友。或许义父所虑是对的,但我不想那么累。”

    李牧长叹一声,道:“义父,你是知道我的。孑然一身来到长安,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上天垂爱。就算有一天,我全部都失去了,我也不觉得有什么可惜。只愿身边的人还在,这便是我最大的满足了。”

    “思文有句话说得对,男儿生于天地之间,当建功立业。”他看向李绩,认真道:“思文有他想走的路,我也有我想走的路。我想尽己所能,让大唐变得更好,也不负我来这世间一遭。我会尽力去做,但能做到什么程度,就听天由命了。若是真有义父担忧的那天,大不了我就辞官归隐,回定襄种地去。我想着,陛下的心也是肉长的,不会恁地绝情,到时我放弃一切,他还能不让我走么?”

    李绩心里头苦笑,他还是觉得李牧太过于天真了。

    人心是肉长的,这话不假。但帝王的心,真的是肉长的么?帝王之绝情,不是常人所能及,也不是常人所能想象的。李世民若是不绝情,他能干的出弑兄杀弟的事情来?

    当年玄武门的事情,李绩虽然没有参与,但他作为当时屯卫的大将,手里握着重兵,这件事几乎就是在他眼皮底下发生的。论武力,李建成和李元吉俩人捆在一起,也不是李世民的对手。论谋略,他俩更是白给,这还没算上秦王府的一众谋士。可以这样说,当李世民躲过那杯毒酒之后,李建成和李元吉就再无一点机会。而李世民决定下手的那一刻,事情就已经出了结果。

    他有百步穿杨之能,若他不想杀李建成,李建成不会死。若他不想杀李元吉,已经负伤的李元吉也不会死。他完全可以效仿前朝,幽禁兄弟,但他没有,而是选择来个干脆,以绝后患。

    这样的人,心是肉做的?

    李绩可不这么认为。

    虽说事出有因,李建成和李元吉也是想置李世民于死地,李世民动了杀心,也无可厚非。但人之善恶,往往就在一年之内。善大于恶,以德报怨,恶大于善,以直报怨。不能说李世民错了,但也可以看得出,他并非一个善念之人,而且他的度量,也没有他表现出来的大。

    李绩今日的提醒,还有一个愿意,那便是他知道了王鸥的事情。

    王鸥和李世民的事情,李绩也有所耳闻。李世民对王鸥有多爱慕,李绩不清楚,但他清楚的是,没有一个男人愿意看到自己的女人被他人染指。

    李牧之于李世民,是子侄,是臣子,他送李世民这顶绿帽子,得是多大的度量,才能接受?

    李绩用脚指头想,都能猜到李世民有朝一日得知细情之后,会是怎样的龙颜大怒!届时,李牧的千般好,也抵不过这一个坏,盛怒之下,抄家问斩都是没准的事情。即便李世民冷静下来,后悔了,又有什么用?坟头的草都两尺高了,世间哪里还有李牧这个人?

    女人啊,祸水!

    李绩没法挑明说这件事,所以借李孝恭的事情,想要点李牧两句。李牧果然听懂了,但他的回应,却让李绩心都凉了。

    这小子糊涂啊!为了一个女人,竟什么都豁出去了。哪有那么容易全身而退,自古以来的宠臣,不是位极人臣,就是身死族灭,哪有折中的结果!

    还太年轻了!

    李绩叹了口气,剩下的话也都没再说了。李牧适时把话题岔开,聊到了扶助突厥的事情上。

    “义父,你打算什么时候回并州?”

    “陛下的意思是让我和思摩将军一起走,这就要看你了。”李绩笑道:“他说找不到你的人影,还托我的人情,想让我跟你说说,早点抽出时间来,把他的事办了。”

    “这不能着急。”李牧认真了起来,道:“义父,秦将军,关于突厥人的事情,我有一些问题想要请教。”

    “你说。”

    李牧肃然道:“义父,秦将军,你们都与突厥人正面作战过。你觉得,若以战力论,突厥人强大么?”

    “这……”李绩和秦琼对视了一眼,秦琼先开口道:“我们已经战胜了突厥人,这不已经给了答案了么?”

    李牧摇摇头,道:“秦将军,我曾作为运粮的乡勇被突厥骑兵俘虏过。对于突厥人的战斗力,我是有直面的感受的。当时俘虏我的突厥人,其实不过就是一个突厥牧民青壮罢了。在突厥部落中,只要是一个成年健康的男子,马术和箭术都非常好。而我们的骑兵,需要训练很多年,才能达到他们的程度。”

    李绩接过话,道:“李牧说得没错,突厥人、胡人、回鹘等部,他们是马上的民族。天生便精于骑射,但这并非是绝对的天赋,最主要的原因,在我看来,是因为咱们的马少。突厥人生下来,无论贫贱,都有马骑。而在中原,马是富庶的人家才有,寻常百姓买不起马。”

    “程咬金的大儿子程处默就是一个例子,他的马术和箭术,丝毫不弱于同龄的突厥青壮。由此可以说明,我大唐男儿,在天赋上并不落后,只是缺少基础的条件而已。”

    李牧点点头,道:“那么义父觉得,我们能战胜突厥,最大的依仗是什么呢?”

    李绩微微蹙眉,想了一会儿,道:“打仗若想取胜,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去年的仗,天时来说,突厥遭遇暴雪,天气寒冷,牛羊冻死无数,乃是突厥部族最虚弱的时候,这便是天时。而地利,则在于颉利把行宫选在了定襄。定襄距马邑不过几十里,为迅速袭击提供了便利。说到人和么,这要归功于颉利这几年贪恋享受,穷凶极奢,不但抢夺大唐边城,还压榨本族百姓,导致怨声载道……”

    李绩分析得头头是道,但李牧却摆手打断了他:“义父,你说得都对,但我看待这件事的角度,却有些不同。”

    “我们大唐缺少马匹,骑兵少,两军对战时,骑兵的作用要大过步卒,明显对我大唐不利。但为何大唐最后还是赢了?我觉得还是赢在了步卒上面。”

    “我在突厥大营的时候,一心想要逃跑,为此我观察了很久。我发现突厥骑兵在马上虽然厉害,但他们下了马,战力便会大打折扣。他们的步卒,远不是大唐步卒的对手。这一点在打仗的时候,也表现的非常明显。我们的陌刀队,只要抵抗过了敌军的箭矢,便丝毫不惧他们的骑兵。陌刀阵势排开,或斩人,或斩马,都是无往不利。”

    “突厥人还要一个重要的问题,那便是他们缺少铁器。突厥骑兵的可怕之处在于,他们精准无比的箭术,但他们的箭,质量却没有咱们的好。咱们的箭,箭头是铁,还有倒刺,可以造成更大的杀伤,而突厥人的箭,多是骨刺狼牙,距离稍远便无法破甲。”

    李牧看向李思文,道:“我与思文刚刚认识的时候,思文在军中担任录事参军,我看过他写的战损册子,发现了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那便是,突厥人对我们造成的杀伤,很多都是在我们齐射了几轮过后,他们捡了我们的弓箭,再回过头来攻击我们的时候,由我们的铁箭头,刺破了我们的皮甲才造成了致命的杀伤。”

    “再说回我刚刚说的陌刀的事情,义父,秦将军,联系这两件事,我发现了一个共同点。那便是,战争,第一个打的是人!咱们大唐的骑兵不够,步卒来凑,虽然不占优势,但有好的兵法,好的将领,找到一个合适的时间,我们依然能赢得战争。第二个,则是比物资。我们的将士在外作战,后方顷全国之力供给粮草。而突厥人死了牛羊,他们便没有了着落,肚子都填不饱,哪里还有心思打仗?”

    “他们的铁器少,我们的铁器多,我们就占优势。陌刀如今在军中,也是稀罕的东西,若是我们有足够的铁,打造无数把陌刀,每个人都有一把,再打仗的时候是不是就更轻松了?”

    “陛下和朝中的一些人,一直在担忧,若是内务府帮助突厥部族,让他们富裕起来,他们会不会反过来背叛大唐。陛下更是给我出难题,他既想让突厥成为大唐的屏障,抵挡崛起的薛延陀,又不想突厥成气候,威胁大唐的安全。”李牧叹了口气,道:“这是两件自相矛盾的事情,当时陛下问我有什么主意,我只说自己会尽力,没敢给出肯定的答案。但是过了这么久,我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首先,若想抑制突厥对大唐的威胁,我们要拿走他们的战争资源。皮革,铁器,马匹,都是非常重要的战争资源。马匹的事情,我早就已经有所安排。西市有一个马贩,叫做阿尼罗。几个月前他来投靠我,答应愿意为我从突厥部落贩马。这个人有些背景,他是颉利之子叠罗支的娘舅。颉利虽然已经是阶下之囚了,但他毕竟身负突厥黄金血脉,在突厥部族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叠罗支是颉利唯一活着的儿子,也算是黄金血脉,有他出面,远比我派一个汉人过去好得多。”

    “我会支持叠罗支和阿尼罗,建立起一个庞大的马帮。做一些见不得光的生意,这就需要义父的配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必要的时候,还要帮着他们,瞒过思摩将军。”

    李绩蹙着眉头,思虑了一会儿,道:“你的意思我懂,只是此事,你与陛下商量过了么?”

    李牧笑道:“义父太过于谨慎了,此事对我大唐百利而无一害。我走私过来的马匹,也是为了陛下的万人骑兵,陛下岂有不准的道理。”

    李绩微微颔首,道:“你有分寸就行。”

    李牧继续说道:“关于皮革,我已安排下去了。我会找很多商人,让他们以个人的名义,拍下突厥部族的皮革预售订单。但实际上,这些订单是由内务府经营突厥部族的生意所得的利润来支付。这些皮革,其中的大部分,会被制成皮甲,而这些皮甲也会优先下放给边镇的将士。”

    李绩听懂了李牧的意思,他是想用跟突厥部族做生意赚的钱,来为大唐边军做装备。而皮革就那么多,他把皮革从突厥人手里买走之后,突厥人自己就没有了,此消彼长之下,防御上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这第三点,关于铁器。”李牧弯腰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一个简单的地图,标注了几个主要地点。在河套以北,前隋时期,突厥王庭牙帐所在的区域,李牧画了一个圈儿。

    李绩认了出来,道:“李牧,你把这里画出来,是什么意思?这里是突厥的牙帐所在!”

    “这里有铁矿!”




第504章 毕业考核
    “铁矿?”

    李绩深深皱眉,道:“李牧,你是不是搞错了。我与突厥人打交道多年,还从未听过突厥王庭附近有铁矿,这怎么可能?若突厥人有铁矿,他们也不会缺铁器了。”

    “义父不知也是正常,这个消息目前还只是我的推测,但也**不离十了。”

    李牧画出的这个位置,在他的前世,被称为“白云鄂博”。白云鄂博,又名为“白云博格都“,意为“富饶的神山“,是北方游牧民族世代繁衍生息的圣地,不止突厥、在其后的契丹,鞑靼等,都是在这里设置王庭牙帐。

    李牧第一次听说这个地方,是在初中的地理课上,在讲述中国矿区分布的时候,特意点出了白云鄂博矿区。白云鄂博矿区主要分布的是铁-氟-稀土综合矿床,含有丰富的铁、萤石和稀土。尤其是稀土,白云鄂博矿区的稀土存量超过一亿吨,独占全球五分之一,在国际享有稀土之都的美誉。

    所谓“稀土”,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土”,而是是化学周期表中镧系元素和钪、钇共十七种金属元素的总称。稀土被称之为“工业的的黄金”,由于其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能与其他材料组成性能各异、品种繁多的新型材料,其最显著的功能就是大幅度提高其他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例如造航母的特种钢,航天飞机的钛合金板材等,都离不开稀土。

    它还是一种天然的催化剂,在石油和冶金工业中,也少不了稀土的作用。

    稀土的氧化物,是制作不同等级超导陶瓷、压电陶瓷、导电陶瓷、介电陶瓷及敏感陶瓷的必备原料。可以这样理解,稀土就像是人体的维生素,虽然用的不多,但是没有绝对不行。

    在大唐这个时代,稀土的作用几乎为零,李牧几乎用不着。甚至在李牧的前世,在稀土被广泛应用之前,白云鄂博矿区也是主要作为铁矿来开发的。李牧也在看中了铁矿的价值,才打这里的主意。

    白云鄂博矿区的铁矿有一个特点,这里的铁矿石大部分可以露天开采。这是李牧选择这里的决定性原因,在这个时代,没有任何大型设备,钻井和地下开采根本不具备条件,唯有能露天开采的矿,才是真正能利用上的矿。

    至于矿藏枯竭的问题,李牧根本就没有担心过。如今大唐满打满算,才一千多万人。这个人数,在他的前世,也就是一个直辖市的人口。这么点人,就算每一户都配齐了刀枪剑戟,也根本用不掉多少。诸多限制在这儿摆着呢,又不是他前世,触目可及的地方全是铁制品。

    但这些话,却不是能对李绩说的,因为没法解释,所以李牧为此编了个故事。

    “义父,有一段时间,我一直想不通一件事。那就是突厥人,明明缺少铁器,而我大唐也明令禁止,不许出口铁器给突厥,但为何突厥人还是有铁器使用?即便是走私,我计算过,也绝对没有这么大的数量。那么便只有一个可能性,就是突厥人还有自己的铁器来源。”

    “我又追溯突厥人的历史,在一本北魏年间的野史中,找到了一处记载。书中记载突厥汗国的诞生,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突厥部,曾为柔然部附庸,为柔然部提供铁器。”

    “这段记载,让我摸不着头脑。突厥人从哪里来的铁器提供给柔然部?为此,我又做了一番调查。”

    “正是这次调查,让我大吃一惊。”

    李牧一本正经道:“我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这个秘密便是铁矿。突厥人的冶铁技术不好,却能够为柔然部提供铁器,也是因为这座铁矿。因为这座铁矿的矿石,含铁量高,也就是行话中的“铁精”,是“软铁”,无需多么高深的冶铁技术就能提炼出来。土门可汗也正是因为发现了这座铁矿,他才能够带领突厥部,在柔然部的压榨下迅速崛起,并取而代之!”

    “土门可汗本想把这个秘密,世世代代传下去,让子子孙孙都享用不尽。但天不遂人愿,他暴病而死,这个秘密没有传下来。”讲到这里,李牧停顿了一下,道:“义父可曾听过一个传说?关于突厥王庭的传说?”

    李绩蹙眉想了想,缓缓点头,道:“倒是有所耳闻,相传突厥王庭牙帐所在,乃是一个风水宝地,也是突厥龙兴之地。土门可汗曾有话传下来,牙帐所在,即为突厥正统。正是这个原因,东西突厥分裂后,一般都视东突厥为正统。西突厥壮大之后,心心念念东征,也是为了夺回王庭牙帐”李绩恍然,道:“你的意思是,他们是为了铁矿?”

    他们未必知道铁矿的事情,至少我可以确定,颉利是不知道的。若颉利知道,这十几年他不可能没有动作。去年的大战,突厥人也不会吃没有铁器的亏了。所以,我还是坚信我的推断,土门可汗应当是没有把这个秘密传下来,或者言语不详,只透露了地点,却没有透露出这个秘密是铁矿!”

    李绩已经听明白了,也清楚此事的干系有多大。若李牧推断得正确,在突厥王庭牙帐所在,真的有一个可以露天开采的“铁精”矿,那么对于大唐来说,绝对是天大的好处。为了这个好处,付出任何代价都值得!

    “你跟陛下说过这件事么?”

    李牧摇头,道:“这只是我的推断而已,没有确定的事情,我怎么能向陛下禀告。我与义父提起此事,便是想让义父回去的时候,带上我的虞部司,让他们实地踏查一番,若我推断是真,再禀报陛下不迟。”

    李绩赞许点头,道:“这件事你做得倒是极有分寸,正该如此,若让陛下空欢喜一场,他又该记你的不是了。”

    李牧笑了起来:“义父总是这样谨慎。”

    “不谨慎又能如何”李绩叹了口气,却没有再多说什么。眼看着天色不早,正事也谈完了,便张罗着回城。李牧忽然想起,今日是《窦娥冤》的首演日,便邀众人捧场。

    李绩对歌舞之事,从来都是不感兴趣。秦琼也是一样,二人都推辞了。只有李思文愿意捧场,便没有跟二老一起回城,打算再待会儿,吃了晚饭后,跟李牧一起回去。

    瞅着天黑还有点时间,李牧也没闲着,让长孙冲拿来了大唐技校的第一期学员名册,看过一遍之后,把学生们都叫到了西山的山坡上。

    经过了李牧的几轮摧残之后,大唐技校的第一期学员,只剩下了七十二人。这七十二个人,能力赞且不论,现在都已经是干活的一把好手了。无论是砌墙抹灰,还是开槽吊线,全都是有模有样,虽不能跟几十年的老木匠老瓦匠相比,但在系统标准的评定下,也都有初级技能的水准了。
1...280281282283284...4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