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技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扬镳
长孙皇后长叹一声,道:不要这么想,二十年时间不短,也许还有转机。
希望是吧李牧也叹息一声,没有否定,但是长孙皇后显然听得出来,他对此不抱希望。
正要再说些话安慰,李牧已经把话题岔开,笑道:皇后不要为臣担心了,臣今日来,是来探病的,怎么倒像是反过来了。
说着,李牧从怀里拿出锦盒,道:皇后请看,臣不是空手来的。这是臣的最新发明,昨天制成,试验过后,便拿来献给皇后和诸位贵妃。
长孙皇后刚才就看到李牧怀中鼓鼓囊囊,但是不好意思问,见李牧拿出一个锦盒来,知道必定是好东西。因为迄今为止,打李牧手里出来的东西,无一不是好东西。
宫中有规矩,皇帝和皇后是不可以随便接东西的。万一这里面藏了暗器怎么办?就像这个锦盒,打开直接飞出一把小刀,皇后岂不是就毙命了?
因此,帝后身边,都会有一个亲信之人。这个人,负责尝毒,验物,为帝后屏蔽风险。李世民身边的,自然是高公公。这长孙皇后身边,也有这样一个女官。
但是今日,长孙皇后竟不用她。直接把锦盒接在了手里,女官刚想说话,长孙皇后道:李牧便是如同本宫的儿子一样,他岂能害我?免了,退下。
李牧听得出,此言是邀买人心之语。但也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请求让女官检视。长孙皇后充耳不闻,已然把锦盒打开了。
盒子分为左右两边,中间有木条做隔断。左边是五瓶香水,右边是五块肥皂。五瓶香水,五种味道,对应的肥皂也是五种味道,分别是茉莉水仙丁香花百合蔷薇,蔷薇中的一种,便是玫瑰。李牧也是见到了实物,才知道原来中国也是玫瑰的原产地之一,自山东到甘陕到处都有分布。收购的干花之中,玫瑰也是最多的。
皇后,这是李牧正要介绍香水和肥皂,却被长孙皇后打断了,她把香水拿起来,仔细辨认,微微蹙眉道:李牧,这可是琉璃么?
啊,回皇后的话,正是琉璃。李牧这才想起来玻璃的事情,他上次跟李世民提过一嘴,说自己已经能制作琉璃,后来把这事儿给忘了,如今见到长孙皇后说起,登时十分高兴,他又有理由把香水的价格提上一提了。
你当真会造琉璃么?
是的,臣已经研究出了琉璃的制作方法。李牧一本正经道:这琉璃,制造价格高昂。娘娘手里这个小瓶,若以成本论,差不多与同等重量的白银相等。这指的是透明的琉璃,有颜色的琉璃,价格还要更高。
长孙皇后掂量了一下,一个香水瓶大约有一两重,岂不是说,这瓶子就价值一贯钱了。而这么贵的瓶子,只是为了盛装里面的‘水’,这‘水’岂不是仙露了?
李牧也拿起一个小瓶,旋动瓶口,把香水打开,顿时一股浓郁的水仙花香气蔓延开来。女人对香味都是非常敏感的,香味弥散的瞬间,不止是长孙皇后,就连殿内伺候的女官和宫女们,都下意识地看了过来。
长孙皇后奇怪道:李牧,这是何物?为何会有花香?
此物名叫香水,算是一种新的胭脂水粉,乃是臣的一个小小发明。根据所用原料的不同,拥有不同的香味,只需一滴,即可散发出芳香怡人的香气,经久不散,根据臣的测试,一滴可以留存两个时辰以上。这瓶是水仙花制成的香水,所以散发的是水仙花的香气。因香气很容易散发,所以此物只能用琉璃瓶盛装。这么小小的一瓶,成本价差不多八贯钱。且因制作香水所需的干花存量很少,制作用量又大,所以得之不易。若放在市面上卖,至少也得二十贯以上。不过拿来献给皇后和诸贵妃,便是多少钱也不心疼的,这里一共有五瓶香水,便是送给皇后和四位贵妃娘娘一人一瓶。香水气味不同,请皇后娘娘先挑,若喜欢那种,可告知微臣,等皇后用完了,臣再为皇后送来。
李牧做解释的时候,长孙皇后已经按个闻过了,最后选择了玫瑰香水,滴了一滴在手腕上,轻轻嗅了一下,满意地笑了,称赞道:这香水真是与众不同,不像胭脂等物,是粉,这是水,还经久不散。既然是你的心意,本宫就收下了。李牧,你可要记好了。五种花香,本宫独爱这种。
臣记下了。李牧见长孙皇后满意,心里的大石头就落下了,他不怕长孙皇后要他的东西,就怕长孙皇后不要。她使劲儿的用,能用的了多少。一宿做十公升香水,差她这点么。
去请杨妃她们过来,告诉她们,逐鹿侯献宝,本宫与她们分享。
女官领命而去,长孙皇后又看向了肥皂,问道:这又是何物?
这个叫做肥皂,价格相对便宜一些,这么大一块儿,若在市面上,大概价值一贯钱。使用肥油制作而成,可以代替皂角,用来洗衣,沐浴,洁面等。使用方法也非常简单,沾水涂抹即可。
长孙皇后拿起一块儿闻了闻,惊喜道:也有香味!
李牧点点头,道:因为肥油有膻味,为了去除膻味,也加入了一些香水的成分,只是碍于成本的缘故,没有加入那么多,比香水的味道要淡不少,主要在于清洁能力。沐浴使用,浑身舒爽,臣昨日已经亲自试过了。
长孙皇后把肥皂放回去,道:你发明的东西,本宫放心。她瞥了李牧一眼,眼珠一转,又道:只是这些东西如此昂贵,若本宫和诸贵妃都喜欢上了,宫中的其他妃嫔也想要,却又是一件麻烦事,本宫总不能独自享用吧?
第188章 爱心高利贷
这
李牧露出犹豫之色,但其实他的心里已经打算好了。就算宫里的每一个人,他都供给香水和肥皂,也完全够不成什么负担。但如果他真的这样做,就会把香水和肥皂的‘段位’拉低,因为太轻易送出去的东西,是没有人会珍惜的。
长孙皇后见李牧神色犹豫,猜出他心中所想,笑道:本宫的意思,不是想让你白送。而是想跟你商量商量,若宫中需要的量大,能否便宜一些。你是陛下亲封的内帑令,内帑有多少钱,你心里有数。若要每个妃子都供应香水和肥皂,实在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啊。
李牧赶忙道:臣惶恐,臣添为内帑令,却一直还未给宫中增添多少进项,实在是对不住陛下和皇后的期望这样好了,臣每个月送给皇后娘娘十瓶香水,一百块肥皂,算是臣孝敬您的。臣入了宗籍,也算是陛下和皇后的晚辈,理当孝敬,还望皇后莫要推辞。至于其他的,臣以成本价核算,断不敢赚宫钱,请皇后放心。
既如此,那本宫便却之不恭了。长孙皇后是一个聪慧的女人,她既想给宫里剩下钱,但又不想欠李牧的人情。李牧也懂了她的意思,所以半买半送,正合了她的心意。
既然谈到了内帑的事情,李牧这个内帑令,也不得不说点什么了。
禀告皇后,关于内帑的进项,臣已经想出来一个好办法了。正要禀告陛下,臣听陛下提起过,皇后有‘宫中隐相’之名,臣想把这个办法说出来,请皇后把把关,看看是否适宜,免得在陛下面前出了笑话。
长孙皇后笑道:本宫是皇后,只管着宫里面的事情,朝堂的大事,本宫不宜过问。你还是等陛下下了朝,去太极殿跟陛下说吧。所谓‘隐相’之类的话,切莫再提起,本宫只是皇后,不参与朝堂之事。
李牧忙道:皇后误会臣的意思了,臣的意思是非以逐鹿侯对皇后,而是小子请伯母为小子出出主意。
其实算起来,李牧的父亲是比李世民大几岁的。虽然在李牧的记忆中,关于父亲的印象几乎没有了,但从李牧的母亲孙氏的年纪,可以推断一二。孙氏今年三十六岁,李牧的父亲比孙氏还大,至少也是三十六。而李世民今年才三十二岁,应该称呼叔婶,但是皇室的规矩,不以此论。李牧入了宗籍,只是李牧个人,从他往后,算是陇西李氏的人。而在他之前,则要看是否推恩了。若推恩,追封李牧祖上,就又是一种称呼法了。现如今,只能称呼伯父伯母。
这样说么长孙皇后犹豫了一下,道:若是这样说,好吧,你且说来听听。
小侄前些日子,收了两百万贯的公司股份认购金,如今都存在工部的冰窖里,成立了一个有司,名为银行负责专管这些钱。这些钱在冰窖放着,也是无用。但若挪用了,恐那些股东不会答应。因此小侄想了一个办法,既能把这些钱使用起来,又能给内帑增添不少进项。
这些事情,长孙皇后都是听李世民说起过的。两百万贯钱财,即便是身为帝后,也是垂涎三尺。李世民自即位以来,就是一个穷皇帝,用钱的地方比比皆是,多少钱都不够花。若不是答应李牧,让他全权处理。李世民见到这二百万贯钱财,早就花得一干二净了。
听李牧说起,有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长孙皇后也好奇是什么方法,问道:不知你有何良策?
李牧笑笑,道:放贷。
放贷?长孙皇后听到这两个字,不由有些失望,她本以为,以李牧之神奇,真能想出一个好办法。却没想到是放贷,心中有些不悦,却没有直接说出来,委婉道:这放贷之策,虽可获利,但却极为伤民。若你问本宫的意思,本宫是不同意的。
长孙皇后之所以这样说,与隋唐时期社会环境有关。唐时有这样一首诗,是形容借贷的。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众做周知,二月的时候,蚕还没有出生,哪来的新丝。五月谷尚未熟,哪来的新谷。但是没有办法,谁让你欠了钱?
虽然蚕还没长成,但是已经把将要收入的新丝抵押出去了。虽然谷子还未丰收,但是也成了别人的仓中之物。所以说这就叫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更有那些黑心到家的高利贷放贷者,专检这个青黄不接的时候放贷,借贷者被逼无奈,只好将蚕和稻苗半价处理还贷。如果这些还不够,就得从别的地方以更高利息拆贷,以解燃眉之急。正所谓有者急卖而耗其半直,无者求假而费其倍酬。
这样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让贫者更贫,直至卖身为奴,甚至自杀。
会造成这样极端后果的缘由,是因为贷款的利息太高。借贷作为一种商业形式,自古就有。相传发明出这种方法的人,是春秋时期娶了大美女西施,帮助越王勾践复仇的商圣范蠡。借贷分正常借贷和高利贷两种。范蠡干的是正常借贷,所谓十一之利,也就是年利率十分之一,超出这个标准,就是高利贷了。隋唐时期,无论是民间还是官府,搞的都是高利贷。
唐朝的高利贷分举和质举两种,分举就是后世的信用贷款,不用东西抵押,但是需要有偿还能力的担保人作担保。质举就是抵押贷款,需要以借贷人的不动产或者实物作抵押。
相对于唐朝,后世贷款的人是幸福的。后世在银行贷款,最高也不过百分之五或者六的年息。而在唐朝贷款,利息高的可怕。
李牧为了搞贷款的事情,曾去民部查阅卷宗。
历朝历代,都有官贷。唐初虽然朝廷很穷,但是也设有官贷机构,称之为公廨。李渊登基为帝的时候,定公廨的利息是百分之一百。这是什么概念?如果你贷款一万贯,一年后还清,你就要还两万贯!这和抢钱有什么区别?
但是,这已经是放贷最低的利息了。因为民间的放贷,利息更高!至少三倍!也就是百分之三百的利息!
李牧看到这些卷宗的时候,还以为是记载有误,特意找人问了,还真就是百分之三百的利息。与之佐证的,是一个命案。有一彭姓的贫民,五月向一个名叫高姓富户借了两石麦子,到九月还了四石。高姓富户还说他欠钱,要捉他的女儿抵账,被彭姓贫民刺死。
四个月时间利息是本钱的一倍,年利高达百分之三百,还嫌不够,可见这民间的借贷,利息多么夸张。而民间借贷,如此高的利息,还有人贷的原因,是因为公廨没有钱放贷。民部每年都入不敷出,哪有钱放出去啊!
讽刺的是,在唐朝,贷款的人基本都是贫民百姓。若不是实在维持不了生活了,谁会去借贷呀?
在唐朝,百姓一旦借贷,基本就是永世不能翻身,除了卖儿卖女卖地卖身为奴之外,就只有逃亡一条路了。
长孙皇后听到李牧说要放贷,以为他把目标锁定在了贫民百姓的身上,心中自然不喜了。
李牧是做过功课的,猜到了长孙皇后会是这种反应,不慌不忙,解释道:皇后误会了臣的意思,臣说的放贷,不是放贷给贫民,而是放贷给门阀世家,至少也得是个大户。
放贷给他们?长孙皇后皱眉,道:这些人都不缺钱,如何会借贷?
因为他们手里那点钱,做不成事情,所以他们必须得借钱。面对长孙皇后,李牧不敢过于吊胃口,赶紧解释道:前些日子,组建大唐盐业和大唐矿业之时,臣见识到了各门阀世家的踊跃。不少人因为没能入股,甚至以头抢地,来求臣通融。但是股份有限,臣无法通融,就想着是否能想出一个办法来,帮一帮他们。
某日,臣昏昏欲睡之时,忽然就想到了办法。大唐盐业和大唐矿业的出现,会催生出很多行业。比如说,煤矿,挖出的煤,要运到大城售卖,这运输需要车马行,路上也许会有危险,也需要组织人保护。这些行业,都要有人去干。如此问题就来了,想干这个买卖的人,也许没有那么多钱周转,他即便有心,却也只能错过了。这个时候,臣就出来助他们一臂之力,臣把银行的钱借给他们,让他们把生意做起来,等到赚了利润,再把钱还回来。名头臣都已经想好了,陛下是天子,臣作为陛下的内帑令,便是天子的使者,臣来代陛下投资,称呼为‘天使投资’恰如其分。
长孙皇后摇了摇头,道:李牧,你是否把事情想得简单了?放贷的利息那么高,那一项生意能赚得回来?本宫觉得,恐怕你这次要失策了。
不不不,臣以为,天使投资必将大行其道,因为臣放贷的利息,只在一分到三分之间!如此低廉的利息,可谓是爱心借贷,他们还不趋之若鹜吗?
第189章 稳赚不赔
长孙皇后懵了一下,她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莫不是听错了?李牧说什么,他只要一分到三分的利息?这怎么可能?!
李牧,你说只要一分到三分的利息,意思可是,若贷款一万贯,年息最高只需三千贯?
李牧点头道:皇后算的一点也不差,就是这个意思!
长孙皇后看着李牧,像是在看一个傻子,道:李牧,你可知道,公廨放贷的利息的多少?你这样放贷,若有人把钱都带出去,随便再转手贷出,那么这个人获的利润,将比你获得的利润更大,如此岂不是为他人做嫁衣了么?
请皇后容臣细禀。
李牧脸上挂着自信的笑容,他最喜欢的就是这个环节,像是一个讲解员一样,为一张白纸一样的唐朝人做科普。
臣是了解过如今我大唐的借贷情况的。恕臣直言,如今的借贷情况,无论是官府还是民间,都处在一种不正常的状况下。皇后所言分毫不差,如此借贷,盘剥的肯定是百姓,这种事情臣是绝对不会做的。
可是你放贷给门阀大户,为何利息却如此低?你这样岂不是纵容他们盘剥百姓吗?
臣绝无此意,皇后请细思之。臣借贷的目的,一,是想要有人来做事。因为做的事情,需要的本钱太高,很多人,即便是有想法,也拿不出这么大一笔钱。臣借钱给他们,他们就能做这件事。把事情做成,这是主要的目的。而利息低的原因是,既然是一门生意,就要有利润。臣若正常放贷,利息太高,他们所获得的利润,全部给了利息还不够,谁也不会做这种蠢事。而臣只要一分到三分的利息,则让渡出来了利润的空间。他们把欠钱还上之后,利润会更大,这会激励他们踊跃贷款。
还有,做一件事,总要有人来挑头。比方说,车马行。指望一个百姓去做车马行是不现实的,因为他既无钱,也无人。但若门阀世家或者大族来挑头,他们有本钱,贷款也有质押之物,就可以做这件事了。重要的是,做任何事情,都得用人。他们的人手不够,就会雇佣伙计。这些伙计,可能是流民,也可能是贫民,他们得了这份活计,就能糊口了,那么臣让渡出来的利息,就会变成他们的月例钱,养活百姓,是臣的第二个目的。
第三个目的,便是为内帑增添收入了。若放贷出一百万贯,以平均二分的利息算,一年就是二十万贯的收入。以内帑目前的花销来算,二十万贯基本就够了。何况,如今银行有二百万贯,若进行得顺利,一年四十万贯的利息,宫中的开销,必定能宽裕不少。
长孙皇后闻听此言,确实心向往之。她也是一个人啊,谁不想日子过得好一些呢?宫里有了更多的钱,妃嫔们也不会总找它来抱怨了。但李牧说的事情,真的能顺利实施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