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大宋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午后方晴
暗黑大宋 第三九六章 井田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暗黑大宋最新章节!
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王巨立即洗手,说道:“恩师,我们回去说话。”
两人回到家,也就是王巨那个草棚。
“你也虚伪。”张载看着草棚里装饰说道。
“恩师,那你就错怪我了,我想要舒服,就是在城里买一栋房子,又能花几何钱?何必这样作伪?这些装饰与我无关,乃是兵士从军营里拿来的材料,说是我即将大婚,不能太过寒酸。我又不好让兵士将它们拆掉,以免寒了他们的心,于是掏了钱,重新交给了渠库。”
“是这样啊。”
“不敢欺骗恩师,见过师娘。”
“这几年你做得不错,夫君一生师教为人,就你的出息最大,”郭氏笑盈盈道。
从这方面来讲,她也没有将关中二吕当成张载学生。
“大郎好,”张贵在边上喊道。
“不错,长高了,”王巨高兴地摸着他的脑袋说道。
但郭氏在渭州又替张载养了一个儿子,叫张因,并且在史上这一脉十分旺盛,虽然金人封了张贵与张因官职,但张贵那一脉渐渐消失了。倒是张因这一脉在金元出了不少大官。
这个王巨不知道了,就是知道了,他也不想这段历史重新上演。
“大郎,你杀了好多人,是吧?”张贵又问。
“我杀的都是坏人。”王巨笑mimi地说。
“别胡说,”郭氏拉了他一把。
李妃儿亲自过来沏茶。
王巨道:“恩师,我们到书房说话。”
因此接下来谈的都是比较私密的话了,必须单独说。
两人捧着茶杯,来到王巨的简易书房。
“恩师,这次进京,时机有些不大好啊。”
“怎么讲?”
“官家看到国家弊端丛生,决心要变法。”
“变法?”
“是一个大动作,税赋,耕地,商业,农田水利,教育,官制,兵制,等等,全部要动弹。”
应当来说,张载也不反对变法,比如他在渭州,蔡挺来了,懂军事,对张载十分看重,并且因为王巨,那就更看重了。于是与张载交谈,张载说了很多,有的蔡挺不敢同意的,比如张载说直接用边兵代替禁兵。反正禁兵不堪重用,不如取消禁兵,在陕西训练出一支能打的军队。那怎么可以呢。
不过张载重训练,蔡挺是同意的。另外张载的兵将法,让蔡挺更欣赏,后来蔡挺进入西府,在张载兵将法上修改,便有了宋朝的将兵法。
以及其他种种。
这也与张载出身有关,他为什么最后收下了王巨,固然是王巨那六拜,也与他少年时的经历有关,张载原本是开封人,父亲张迪担任涪州知州时病故,于是张载母亲带着十五岁大的张载与五岁大的张戬护送灵柩返回中原。半路上因为路资不足,又遇战乱,出斜谷行至郿县横渠后,便在这里将父亲埋葬,定居于此。
应当青少年时的张载也是很艰苦的。
这种身世使得他不会倒向保守派。
张载听了在沉思。
王巨又说道:“恩师,很是麻烦的。具体怎么变,我也不大清楚,无外乎两点,一是节流,二是开源。”
“节流开源?”
“节流就是节约不必要的开支,比如裁减冗兵与冗兵,淘汰不必要的浮费。”
“这个我知道,似乎上次那个大裁兵,也是你提议的吧?”
本来张载的官职是不可能知道的,但他与蔡挺关系亲密,蔡挺多少能听到一些内幕消息,大约是蔡挺告诉了张载。
“有点关系,”王巨轻描淡写道,又说:“但朝廷估计还会裁兵,甚至还有其他的举动。另外官员还没有裁,后面也会继续淘裁。这就是节流。开源,就是开辟财路,比如那个木棉司。这个倒无坊,关健有的财源不是开财源,而是一种重新分配。”
“重新分配?”
“桑弘羊那些手段你知道吧?”
“我知道,若是那样敛财会有争议。”
“主要就是敛财,但有的也不能纯粹算是敛财,比如免役法,或者叫募役法。朝廷差役害苦了许多百姓。特别是一些三四等户的商人与主户,他们是国家的纳税重点大户,然而因为役法导致倾家荡产,一二等户都是豪强,难以征税,国家只好将税赋往五六七等户上摊派,于是贫者益贫。所以用募役代替免役,而且它还有一门好处,是花钱雇役,有的役不是长年累月的,若是差役,就困在役上了,但是募役,官员只好精打细算,释放出更多的劳动力。”
“我懂了,就是一二三四等户出钱,官府用这个钱雇用闲人代替这些劳役。既解决了这些人的困苦,又解决了一些松散的闲人谋生的问题。”
“恩师此言中的,但没有那么简单,现在一等户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罕交纳赋税,也不会服役,即便服役,也多是胥吏,而非是真正的役或差、衙前。但国家差役不知凡几,恐怕有五六十万之众,打算一人给三十贯钱,就得要一千五百万贯钱。仅是从二三四等户上募集,那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必须往一等户身上摊派。那么一等户会不会高兴?甚至这些一等户中有许多是官户,外戚,真正的权贵豪强。”
张载又陷入沉思。
更要命的王安石敛财敛疯掉了,既然是惠政,那么做一个惠政样子吧。向上等户征可以,理由也是王巨再三说的,不征无法募集到足够的钱帛募役。
那怕向坊郭户、僧道户、单丁户与官户征也可以,但向很贫困的下五等户(五六七八等赤贫百姓)、女户(寡妇人家)征呢?特别这些女户好意思征么?
另外还要多征百分之二十免役法,说是用来防备水旱灾荒以及突发性战争,美其名曰免役宽剩钱。然后确实是宽剩了,每年付募役费用外,还盈余好多好多钱。
这岂不是给反对派找借口么?
“恩师,到时候你想一想,新党与旧党,变法与保守,南派与北派之间的争斗,恩师你往哪儿站哪?”
“我哪儿也不站。”
“恩师,你从渭州来,有没有看郑白渠的渠首?”
“看了,那个渠首建设得很好。”
“我不是指渠道,而是指泾水,主流在引导泾水东南下,我用渠首塘迫使泾水东北下而进入郑白渠,两流争水。恩师,若是你站在中间,想不东南下,也想不东北下,那可能吗?并且你声名在外,想不表态,也有人迫使你表态,到时候你怎么办?”
“实际国家主要原因还是贫富不均,如果实行井田,那就好了。”
“井田?”王巨差一点吓跌倒在地上,又问:“恩师,如何井田?”
据传夏商周时,耕地整齐规划,道路与渠道纵横交错,土地让这些道路与沟渠隔成方块,形状象一个井字,所以叫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给庶民使用,领主可以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但不得买卖与转让,同时要向王室交纳一定的贡赋。但这个井田也有区别,周边为私田,中间则是公田。
具体的,宋朝无法考证,后人也无法考证。
不过后人可能看待它时,更科学一点,肯定产生了许多弊病,不然商鞅变法时都不会提出废井田,开阡陌。
实际后来士大夫眼中的井田制已经不是上古时的井田制了,而且宋朝不是张载率先提出的井田,是李觏,可能他也意识到豪强的强大,这个井田制讲得很模糊,许多地方出现了严重的矛盾。
张载的井田则比较清晰一点。
先将所有土地收为国有,按照上古井田法,将天下之地棋布画定,分给农民。分得的田地不准出租与招佃,由国家统一征十分之一的税收。
“主户反对呢?”
“国家可以做一些谦让,按照他们原有土地多少,分给他们一个田官,这些田官可以收一定区域内的什一税。等到一二十年后,田官择贤。”
“也就是要交给国家了?”
“差不多吧,这样就能安抚他们的反对声。”
实际呢,这些思想最终目标,只是三个字:均田地。
在中国整个历史上,只有tg办到了。那死了多少人,闹出了多大的风波?而且有了主义,有了**,有了外强倭寇的入侵,内部有了施行的前提,外面压力也给了施行的可能,这才成功实现的。
但在这个皇权时代,能实行均田地?
实际真不能怪张载,都是好心,二程也提出来了,后来继续有人提,到了明朝又开始提,黄宗羲还刻意从屯田去论证井田制的可行性。实际就是对这种均田地制度的渴望。
“恩师,唐朝实行了均田令吧?”
“是啊,开始执行得很好的,后来败坏了,由是唐朝衰落。”
“恩师,不是啊,唐朝能实行均田令,那只是部分的均田令,你想一想,唐朝立国以后有多少户人口,那么大的地方,只有两百万户,多少地方人烟荒芜。空闲的土地太多了,所以才能部分实行均田令,但恩师,你再细想一下史书,唐朝没有瓜分豪强门阀的土地?没有啊。况且现在我朝户数到了一千多万户。倒有是一个地方实行了均田制,也就是恩师想要的井田制,那就是王小波张顺叛乱时,执行的政策。能实行,但实行的前提,是将我大宋推翻,重新成立一个朝廷。再将所有大主户杀死,还要立功将臣们不再贪婪耕地封赏,那才可能实行。恩师,你确信要这么做?”r1152
暗黑大宋 第三九七章 名额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暗黑大宋最新章节!
“你在胡说。”张载喝道。
“我不是胡说,不这样,根本不可能实行你那个井田制。”
“你翅膀长硬了。”张载笑骂道。
“恩师,你不是想我飞吗,现在我能勉强飞了,恩师应当很开心吧。”
“你这个浑小子,但会有这么困难?”
“土地就是这些人的命根子,不困难?如果这个都不难,那么这次官家变法,都不会有人反对了。恩师,到了京城,什么话都能说,这个井田真不能说啊。否则别人一定会奇怪,你怎么能教出我这个弟子的。”
张载又是一笑,但还有些犹豫不决。
这是他反思良久的一个办法,都想治国救民。但一下子推翻了,他心情多少有些失落的。
“恩师,我再比一个例子,朝廷让我来开修郑白渠,得到了许多新耕地。但这些耕地是用来以役换田,换取劳力,包括百姓与军士,否则施工时间太长了,募民修建没那钱帛,役民修建百姓会抱怨。但那些大主户也不是不得计,尽管这些新耕地与他们无关系,但他们原有的耕地都会得到很好的灌溉,从下田一下子变成了良田。但结果呢,我这两年来,一半精力就在与他们斗智斗法了,软的,哄骗,转移视线,劝说其利害,又鼓励他们将注意力放到商业上以便获取更大的利润。硬的,抄家,杀人。手段用尽了,但这些主户有没有甘心过?到现在都没有甘心!我发出露布,朝廷也下了诏书,凡是郑白渠的耕地除了租佃外,不得以任何手段转让买卖,即便有。官府也不承认其契约。然而下面去年就开出田价,一亩地六七贯钱。这说明了什么,转让与买卖已经秘密开始了!这样。都没有杜绝转让买卖,恩师。试问你那个井田制,能实施吗?”
“那国家无药可救了?”
“有的救,但救起来会很麻烦。”王巨说道,有人将赵顼与汉武帝相比,似乎很相似,但不是。与汉武帝相比,赵顼进取心有了,但魄力不足。掌控能力更是很差,识人方面也不行。
可是王安石自视其高,又听不见去别人的意见。
有的人还是好心的,但一律不听,甚至多说一句,马上贬出朝堂。所以这两人带着宋朝就象脱缰的野马在乱跑一气,是敛出大量钱帛,却导致许多人反对了。
实际王安石能稍稍放下架子,象张载、小苏、薛向、程师孟这些人都可以为他而用的,包括王巨很瞧不起的二程。甚至手腕再高明一点。连赵抃与张方平这两个大佬都可以帮助他,也能将曾公亮拉下水,做为坚强的后盾。
但想一想王安石的糟糕性格。王巨最后撤了。
张载有些愣神。
“恩师,进了京城后,有两人千万不要与他们卷得太深。”
“那两人。”
“二程。”
“你这孩子,怎么说出这话呢。”
“恩师,你想一想,得多虚伪的人才能说出存天理,灭人欲这样的话?整个宋朝包括大和尚在内,有没有一百人能做到?”
“虽难做到,也是一种高尚的目标。就象儒家的大同一样。”
“大同是目标不错,然而存天理。灭人欲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命题,何谓人欲。各种**,好的坏的。这才是生存的动力。比如长在田间的野草,它也要生存,所以与庄稼抢土壤抢空间。比如虎,它需要大量食物,这要一定的活动范围,所以罕有虎成群。但狼力量要弱小,所以成群扑杀猎物。这都是天理的一部分,包括人欲在内。而且人是万物之灵,所以人欲是最重要的天理,就象人一样,将心挖掉了,能活吗?”
“你这是强词夺理。”
张载与王巨可能存在一些时代差异感,比如妻子与母亲掉到河里,先救谁,换在宋朝,这个问题问都不能问,想忤逆不孝啊!
但也有许多是相通的,比如自家孩子掉到水里,别人的孩子也掉到水里,两个孩子救起来难度是一样的,然而要求这个父亲不救自己的孩子,却去救别人的孩子,那不叫美德,而叫惨忍!
能宏扬的东西太多了,孝顺,慈善,团结,英勇,仁爱……何必宏扬那些大家做不到的?
这个存天理,灭人欲,无论从那个角度来看,都是一个假得不能再假的命题。非是大虚伪、岳不群级人物,是说不出来的。
不过王巨考虑到张载感受,没有再辨了,道:“恩师,我不是强词夺理,就怕他们自己也做不到,却要求别人那样做,或者用这个来攻击别人。而且恩师,你想发扬儒学,也要有自己思想,总想着别人的思想,并且还不是圣人的思想,那行吗?别人的思想只是你的借鉴。”
张载也沉默起来,实际他对这个存天理,灭人欲同样存在着怀疑,反对的只是王巨排斥他与二程交往罢了。
“还有,恩师,你这个性格,这时候在朝堂上会很难,要么在朝堂上镀一下金,请求外放吧。”
“镀金?”
“就象佛像一样,无论泥塑或木塑,百姓不稀罕,然而镀一层金,马上就会有许多百姓来膜拜。”
张载明白了,也就是让他做一个京官,有了这层履历,以后外放必是高官。
“你这孩子。”
“真不行,这个混沌的官场混不下去了,安心回家著书立说,费用我来出。”
“凭什么你来出?”
“我自幼失父,母亲改嫁,你与师娘在我心中就是父母,为什么我不能出?”
这句话王巨没有作伪的,让他将郭氏当母亲,当不来,不过也确实将张载当成了半父。
张载有些小感动,也有些啼笑皆非。王巨话外之音,就是你不适合混官场。非得我这种腹黑之辈来混官场。
“官员就如此不堪哪?”
“有堪的,不过混得很难,范仲淹那是一个奇迹。他碰到了一个仁皇帝,否则不要说参知政事。能知庆州,就到了巅峰。但是恩师,今天我们这番对话,可不能对外泄露啊。”
“我心中有数,但老夫问你,如今国家很困难吗?”
“恩师,不瞒你,朝廷积欠一亿六千多万。”这话儿王巨只对两人说过。一个是葛少华,第二个就是张载。严格说,赵顼执政两年了,但这两年熬得紧,那有钱还这个积欠。
“这么多。”
“不能声张的,传出去,国内不稳,辽国也能虎视眈眈了。”
“韩公他……”
“韩公有过,但非是他一人之过,我听到一件事。仁宗以韩公与富公为相,庞籍进京述职,仁宗以为得人。问庞籍,庞籍隐晦地说了一句话,现在他们没有做事,所以大家都说他们好。但担任宰相,便要真正做事了,一做事,就会有人受到伤害,未必有人说他们好了。除非一条,用朝廷的赏赐收买大家。那么大家还能继续说他们好话。然后庞公便没有多讲了。后来果然大家都说韩公与富公的好话。”
不但现在说,往后去还说。
为什么呢?
写史册的不是老百姓。而是士大夫,士大夫得到韩琦与富弼好处。能不说好话吗?
甚至王巨前世认真翻看这段历史时,搜一下度娘,都是帝国天空,双子星座,名相韩琦富弼。前世是怀疑,这一世是要倒了。这是积一亿六千万,如果积三亿两千万,是不是前古贤相呢?
张载缄默了。
“所以韩公有过,富公有过,先帝当然也有过,包括晚年仁宗真正的无为而治同样有过。不要听信外面的言传,这个积欠严格说就是从韩公与富公执政开始的,加上先帝濮仪之争,以及灾害,使积欠加重,导致了这个大窟窿的产生,逼得官家不得不下定决心变法。”
“原来是这样。”
“这便是朝堂所有的背景。”王巨说道,张载是他的授业老师,也是唯一真正的授业老师,按照这时礼制,尊为父也不过,何去何从,王巨交待了,但无权干涉张载选择的。
两人走了出来。
郭氏把玩着一根精美的玉镯子,看到王巨出来,道:“大牛,你说你平生不收礼,妃儿送了因儿一个玉镯子,我当收还是不当收。”
“师娘,你拿我打趣了。普通人我不送礼的,但自家长辈还能不送礼,比如妃儿家,我虽不能回去,但礼物还能不送吗?”
“大郎,三牛哥与妞儿姐姐呢。”张贵问。
“他们去了杭州。”
“这么远啊?”
“我送你三牛哥去读书了,让妞儿姐姐陪他。”
“还别说,我这个贵儿太笨了,我与你恩师都愁死了。”
“师娘,不愁,还有我呢,以后贵儿长大了,想做富家翁,我来支持。想做官,我努力争取以后能混两个以上的恩荫名额,让一个给贵儿。”
以王巨眼前的趋势,至少以后能做执政的,那么就是朝廷裁减了恩荫名额,也有三个名额了。
忽然王巨哑然失笑。
自己人际关系眼下还算是简单的,而且二叔那边也容易满足,在那边受人尊敬,生活水平提高,二叔与二婶乐得不行了,根本就没有想过向自己讨要恩荫名额,恐怕他们现在都不知道何谓恩荫呢。朱李两家更没有提出过份的要求。
但就是这样,自己承诺出两个名额了,一个是胡谦之子胡全,一个是张载之子张贵。
况且朝堂上那些大佬们,他们关系多复杂啦。
这一裁恩荫名额,能不急吗?
ps:五更送上,好累,一天码五更真不是人干的活。(未完待续)
暗黑大宋 第三九八章 困惑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暗黑大宋最新章节!
“你是朝廷的官员,又得官家信任,就应当替朝廷多做事,以公为主。”张载说道。
但郭氏乐得眉开眼笑。
谁不想自己子女好,有了王巨的承诺,自己儿子等于有了一个强有力的保障。不说别人吧,就是若大的蔡挺,提到王巨时,也赞不绝口,说是未来大宋中流砥柱。
妃儿又替张载倒了一杯茶。
张载说道:“蔡公又加了陕西转运副使。”
“咦,他怎么调回原职?”
“你想错了,这是加职,原职不动,恐怕渭州那边太远,长安这边多少有点鞭长莫及,因此让蔡公兼任转运副使,以便于便宜行事。”
王巨想了想,恐怕还不是,总的来说,虽然赵顼开始向集权靠拢,但对边臣多少还有点防范心理的,如果边臣再兼转运副使之职,手中的权利会更大,那就向唐朝的节度使靠拢了。
这个原因还是蔡挺劳苦功高,用之安抚蔡挺。
不过蔡挺确实是一个能臣,军事民政都善长,实际象这样的能臣还真不少,不仅程师孟,薛向,比如王素,去年冬天从秦州调走的马仲甫等等,然而朝廷都没有用好。
后面几个女人在做菜。
张载呷着茶,还有些愁眉不展。
王巨有点哭笑不得,他又说道:“恩师,提到了这个井田制,我又想到了一个人。”
“谁?”
“王莽,王莽篡位后,就是仿照《周礼》制度推行新政的,具体的做法就是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以王田制度为名恢复井田制。将盐铁酒货币与山林川泽收为国有,耕地重新分配,又废除了部曲奴婢制度。推出五均赊贷、六莞政策,平衡物价。刑罚、礼仪与田宅车服也恢复到周礼模式。但结果呢?”
能说王莽改革不好吗?
如果站在两千年后看,简真太好了。
但放在两汉交替之时,那不是好,而是五雷轰顶,渡灾劫!
太超前了,当时根本就没有成功实施的土壤。
比如这个以王田制度为名恢复井田制,成功了,但在什么时候成功的。两千年后……
比如这个废部曲与奴婢,什么时候成功了?一千年后,到了宋朝才勉强消灭了部曲,只能说勉强,一些落后的蛮人地区仍有部曲,至于奴婢各处都存在,只能说宋朝的奴婢比汉唐的多了一些人身自由罢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