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仙魔变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无罪
所以此刻只是看了一眼,林夕就有些好奇,忍不住道:“汪兄,你这柄伞可好像和别人的有些不一样,你这伞都不用‘刮青’的么?”
“想不到林大人对着制伞都有些研究。”汪不平有些惊讶的看了林夕一眼,却又微笑道:“这柄伞说好是给你的,当然和别人的有些不一样。”
“一般的竹子需要把那一层青蔑刮掉才好加工,但这是青祁山特有的青玉竹,十分奇特,泡水之后,竹质会比较柔嫩,容易切割,好做手脚,但曝晒脱水之后,我再用桐油浸过数天锁住,却是再也不可能有水沁入,竹质会极其坚韧,一般的利刃都很难切得动,以前军中甚至以这竹子制成青玉甲,但因为这种竹子生长极其缓慢,后来彻底灭绝了,只能作罢。我家中倒是收藏了少量。”汪不平看着好奇的林夕,点了点伞骨,道:“你看,这竹质从内到外都是青色的,不像普通的竹质,内里是白色的。等这几日天气晴好,我彻底曝晒干了之后,竹质便会像青玉一般好看了。”
林夕看去,果然竹子表皮和内里都是一样的青色,顿时有些惊羡,道:“这柄伞可是太过贵重了一些吧?”
汪不平看了林夕一眼,正色道:“大人您的心,才是这东港镇上最贵重的伞。”
“那就多谢汪兄了。”林夕好奇的看着汪不平手中的这伞骨,突然想到什么似的,眉头微微一跳,问道:“汪兄,我看你这伞柄足够长,不知能否加工成中通,索性当成剑鞘一般,在里面置柄长剑?”
汪不平微微一怔,明白过来林夕的用意一般,点了点头,道:“这自然可以。”
“那就多谢了。”
林夕欣喜的一笑,也不再多说,对着汪不平拱了拱手,告辞离开,朝着西边江边而行。
在离开青鸾学院前夕,徐生沫就直接用血的教训让他记住该小心的时候还是要小心,平日里带柄魂兵长剑当然有些招摇,在这东港镇多雨的时节如果能藏在伞中,自然是又方便又安全,而且还会让万一可能出现的对手在动手前就直接从兵刃上面就看出他的一些底细。
…….
天色已然大亮,东港镇上各巷之中的行人已经很多。
林夕今日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位于镇西边江岸旁的三市之一的鱼市。
这东港临近几个镇平日的主菜便大多都是鱼,而林夕此刻去鱼市倒不是想要去见识一下管鱼市的许胖子。对于他而言,不管这些人有多蛮横,只要不犯事,便都和他无关。他去这鱼市,还是为了修行。
对于绝大多数修行者而言,最重要的自然就是修行,更何况林夕知道就连张院长都始终满心警惕,对于这个世上的许多强者充满敬意。
林夕始终是把修行放在第一位。
从离开四季平原到这东港镇的漫长旅途之中,林夕白天修炼罗侯渊传给他的“明王破狱”,夜晚冥想修炼,没有一日停歇。
到这东港镇安顿下来之后,林夕也已经做好了计划,清晨修炼青鸾二十四式以及罗侯渊传给他的那些招式,傍晚便找个无人之地练习箭技,到了夜晚便再用徐生沫的那个精巧青铜小箱修炼剑技,以及冥想修炼魂力,增进修为。
而这白天若是闲暇,他便准备上午修行学院安排的新的课目“锻体”,下午修行“明王破狱”。
他现在已经到了初阶魂师修为,此次大多数青鸾一年生只是通过一门两门考核,到初阶魂师修为的并不多。便是在往年,这也相当于是青鸾二年的普通学生水准,在外面,已经算是不弱的修行者了。
初阶魂师和魂士最大的区别便是魂力已经强大到可以透到体表。
修行者的气力和耐力都十分惊人,那是因为魂力改变了综合体质的缘故。
这“锻体”和“明王破狱”一样,都是利用和引导魂力尽可能的提升身体机能的修行之法。
明王破狱是利用魂力按照特定路线在体内游走,停留,如同用魂力在体内按摩和洗伐经络,脏器一般。
而这本来青鸾二年新生必修的“锻体”,却是用独特呼吸之法,聚集魂力,聚成一个“锤子”,一点点在身体血肉中敲过去。
这“锻体”,却应该是可以让**更加结实,更加有力。
按照这“锻体”修行之法修行时,聚集魂力每冲击一处,衣内体表肌肤上都会鼓起鸽蛋大小的一个硬包,然后随着魂力的缩回而消失,那一处地方就会给林夕略微紧实一点的感觉。
明王破狱到底有什么好处,这一路修行过来的林夕还没有特别清晰的感觉,但是带来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林夕觉得自己越来越能吃了。
修行者都很能吃。
这对于和张院长一样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林夕来说不难理解。
如果说普通人是小摩托车,那修行者都是大马力破车,要烧的油自然要多不知道多少,而且身体素质的提升,本身就肯定要大量的养分来补充,不算消耗,修行者本身的筋骨,肌肉组织肯定也和普通人有着很大的区别。
先前林夕三餐加起来吃个二十几斤的东西,里面有许多结实的肉类的话,便至少不会饿着了。
但是现在林夕一餐都能吃二十斤左右的食物。
就如早上放开肚子吃时,林夕自己都会忍不住感叹自己的肚子怎么能装得进这么多东西,要是回到先前的那个世界,拿个吃汉堡冠军肯定是异常轻松的了。
先前在青鸾学院,这些吃的东西根本就不需要学生考虑,学院每日都会准备好。
但是现在在外入职修行却是不同,都要靠自己。
其实这都是任何学院学生迟早要面对的事,因为修行者也都要吃饭,而且绝大多数修行者都不会一直呆在学院里面,让学院养着,出来之后总是要自己解决每天吃的东西。
对于修行者来说,要吃饱当然也不难,但更关键的在于,要对自己的修为有尽可能多的好处。
所以林夕手中的还有一份课程就是“膳补”,就是告诉修行者吃哪些东西最有营养,怎么吃,才最有利于修行。
按照这门课程的教义综述所说,那些丹药,也不过就是对修行者最有营养的膳补食材中提取出来而已。这平日的吃饭,也就是相当于每日的点滴累积。
一路来东港镇的旅途上当然是只能凑合,但是沿途他也是一直留意着,正好看到有好东西,便都买了下来。
这早上一锅“佛跳墙”,便是他穿过半个云秦帝国的旅途上收集到的东西。
其中那几条“东渺参”可是比林夕之前那个世界的任何海参要珍贵多了,因为云秦帝国四面都不临海,这“东渺参”可是从大莽王朝的沿海通过商队过来的,在云秦国内十分稀少。
光是从吃饭上面,就可以知道,一名修行者本身就是要靠大量的钱财堆积起来的。
一两银子在云秦的购买力,在鹿林镇时林夕就有清晰的概念,价平时能买八十斤猪肉。
当时林夕觉得一两银子能买这么多,这一两银子就真是已经有够值钱的了,但是后来仔细想想,即便一斤好猪肉按他熟悉的二十块钱来算,一两银子在这个世界的价值也就相当于一千六百块。
像他这提捕因为危险性略大,所以在一般正十品官员之中的俸禄还算是高的,但即使是这样,也就相当于四万块钱不到。
对于修行者来说,这二十几两银子,连吃都是不够的。
但林夕现在还是青鸾学院的学生,三大学院的学生在正式毕业之前,每个月都有三十两银子的补贴,这说得简单点,便都是给这些帝国栋梁修行者的吃饭花销钱。
所以光是每年云秦帝国投入在修行者身上普通饮食起居的银两都是不小的数量,所以一年三大学院加起来,都只能最多培育出三四百名学生,所以这些年下来,在唐藏和大莽的修行者绞杀之中,云秦才被慢慢耗得举步维艰。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对于修行者而言有两重意思。
一重意思就是没有足够钱财支持修行时,修行者便要自己设法在修行地猎杀一些对于修行者而言大补的食物。
另外一重就是这字面本身的意思,看这修行地有什么好的,就吃什么好的。
这东港镇前的息子江是条大江,汇聚绝大多数渔户出产的鱼市上,应该也会有些学院单子上列着的大补水产。
.全部章节





仙魔变 第二十三章 女乞丐
. .
出了门不远,林夕就看到梁三思一路小跑跟了上来。
林夕知道梁三思肯定是生怕他一个人初来东港镇行动不便,所以今日肯定早在附近等着了。
因为只是要去鱼市买东西,有个捕快跟着反而不太方便,所以林夕交待了梁三思几句之后,就让梁三思先不要跟着,还是一个人朝着鱼市走了过去。
这鱼市之所以能成为东港镇三大市之一,是因为这鱼市不仅是供这一镇镇民日常所需,而是这整条息子江上渔户和鱼贩的大型集散地。
远远看去,鱼市上重重叠叠的黄油布雨棚就像一面面帆船一样,内里的固定铺位就有一百二十余个,除此之外,下方小型港湾里面还有水市,平时上午和傍晚,都会停留至少五六十条息子江上的小渔船。
这些小渔船上当天零散捕到的水产要比铺子里的略微便宜一点,只是鱼类大小不一,并不齐整,所以当地有些饭店酒肆的伙计经常会直接划着一条小船在这些小渔船间穿行,挑选些合用的东西。
林夕沿着被昨日细雨冲刷得很干净的青石板路,距离鱼市入口还有一段,一股浓厚至极的鱼腥味便直冲进鼻腔,连周围的空气都似乎粘稠了一些。
但是林夕反而是一喜。
因为此刻隔得近了,便看得更清楚,这鱼市地势并不平缓,就像一个山坡,这使得上面的铺子就像是堆叠在下面的铺子上,显得异常的拥挤,上方的雨棚更是重重叠叠,给人遮天蔽日之感。
绝大多数铺位都是斜挑着花里胡哨的锦旗招牌,只有少数十几家是挂着黑漆实木的门匾,不过所有这些铺位面前,除了摆放着的一个个深浅不一的大木桶之外,铺里铺外还都有石头砌出的池子。
有些池子一眼看上去就是极大,连千斤鱼都盛放得下,这样规模的一个鱼市,对于林夕的“靠水吃水”当然是最好不过了。
林夕主要想找的鱼有两种,黑鲟和雪花鱼,都是这息子江中独有。
息子江很深,所以下方江水很寒,里面就有一种独特的黑鲟,这种鱼不仅体型大,可以长到二三十斤以上,而且按照青鸾学院的书册上记载,这种鱼肉的营养对于修行者来说比起其余普通江鲤、青鱼等鱼肉的用处要高出三到五倍。不过对于修行者来说,最为珍贵的带籽的黑鲟母鱼。息子江中黑鲟的鱼卵每颗都有半颗绿豆般大小,通体黑色晶莹,俗称“黑金子”。这些鱼卵本身就是一些大酒楼的珍贵调味品,但这对于修行者来说,却是价值更高的大补之品。
雪花鱼是江中柳条鱼的一种,这种通常只有一指来场的雪白小鱼,对于修行者来说最有价值的却是鱼身中的一条雪白脊骨,用于熬汤甚至可以全部化开,冻住之后会变成白腻柔滑的胶冻。
这两种鱼都是价格很高,而且在渔民极有目的性的各种手段捕捞之下,数量也早已变得十分稀少。
眼下对于林夕来说,这鱼市越大,里面的鱼类越是丰富,就越有可能找到这些珍稀的东西。
也没有什么停留,林夕一边打量着,一边走进了这个鱼市。
......
就在林夕走进这东港镇三大市之一的鱼市时,远处靠近江边,一条乌蓬渔船正在捕鱼。
船头是一个年轻渔民和他的妻子,正在收网。
两人都是身穿着粗布衣,脸孔都晒得紫堂堂的,看上去都健康结实而敦厚老实。
船尾甲板上,趴着一个正呀呀学语的小男孩,手里抓着一个粗陋的木鸭子,一双乌黑天真的眼睛正盯着距离他不远的船檐外的江水,一丝都看不出害怕。
船尾这片的江面波浪中,有一大片的白沫,里面漂浮着许多菜叶油星,这应该是有某艘大船行过之时遗留下来,对于这出生在江上的渔民孩童来说,似乎也早已见怪不怪,并不觉得新奇。
但是突然之间,这名还不会说话的男孩眼睛里面露出了非常好奇的神色。
那一大片的白沫、菜叶等物的边上,漂浮着一团青白两色的死事,在一片荡漾着白沫的江水之中显得分外的肿大,这名男孩忍不住发出了啊啊的声音,小手小脚也开始敲打着甲板,想要让他船头的爹娘来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但是此时船头年轻渔民和他的妻子正在收网的关键时刻,却是根本无暇管这船尾边的事,这敲打甲板的声音,反而让两人更为安心。
这一大片白沫和那里面漂浮着的一团死物,便从他们的身后一头飘了过去,远离了这条小渔船。
小男孩看不见,也变得安静了起来。
年轻渔民夫妇没有看到这一团东西,而这一团东西,却是在江边不远处的水沫中,慢慢的沿着水流,朝着下游,朝着东港镇的最大码头东港,飘了过去。
……
“黑鲟?这玩意可不好找啊。前几天那边的王麻子倒是得了一条,不过早就被人收走了。至于雪花鱼倒是还经常见得着,下面水市船上找个十来个凑个一碗倒是不难。”
林夕站在一个铺子前,和一个拿着一把蒲扇的干瘦老板交谈着。
这里面大多数铺子的格局都是一样,大桶和池子之间还都有一个大案台,若是买了鱼要现杀,铺子里的伙计便会直接在这案台上操刀杀鱼,除去的鱼鳞和内脏都一股脑丢到下面的一个大桶里。
这鱼市大,里面对于林夕来说稀奇古怪和分外大的鱼便也多,只是走过几个铺位,林夕就看到了不止一条重量至少在三十斤以上的大青鱼,甚至还有比成人一条手臂还要长出不少的大黑鱼。
只是随便打听了几家,看来他想要找的黑鲟却是难得,平日里整个鱼市大约也是要五六天才会出这么一条。
不过找了几个好说话的随口闻询下来,林夕倒是也并非一无所获,至少知道了这鱼市里面中间都挂着十三坞牌匾的铺子都是许胖子的铺子,而这些铺子的手段比较大,收购东西又舍得花钱,所以江上一些稀少的东西,一些大的“鱼王”倒是大多都会在那里出现。
前几天里面的一间铺子就出了今年的一头蟹王,收到的一只青壳子江蟹居然足足有小脸盆大小,据说弄坏了几张铁丝网不算,在抓上来的时候都夹断了一个渔民的两根手指。
让林夕觉得有些意思的是,这许胖子的十几间铺子却都是分别一个掌柜。
这明显就是让这些掌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到时候一年下来,看哪个掌柜的铺子收成最好,这样也最刺激每个铺子掌柜的积极性。
“咦…这是?”林夕便想一路走向许胖子的那些铺子,但是走过了一家不起眼的铺子之后,他却是陡然顿住,又走回了这间小铺子,略带惊讶的看着门口小石池子里的一团青绿色东西。
他方才走过一瞥之间,原本以为这是一块水中的磨盘垫脚石,但走过之后,却又感觉是活物,此刻走到这池边,他看明白了,这竟然是一只足有脚盆大小的老鳖,鳖壳上长满了青灰色的水藻。
他的心中,顿时充满了惊喜。
深水团鳖!
这是他那本从青鸾学院带出来的册子里面也交待过的一种大补之物。
这种年份极长的团鳖,册子里面还有专门的名字,叫做“老江团!”
长到这样大小的老江团,至少要一百五十年以上,而且这种老江团消化能力极强,什么东西都是连壳连泥沙吞下,肚子里面全部都是沙石,而且肉特别老,就算煮上几天都不烂,又腥味难除,一般人根本没办法吃,但是林夕从青鸾学院里面带出的册子上膳补之法,却是可以用几味药物令这老江团吐尽泥沙,煮的时候用一些手段,也可以除去腥臭,将肉焖烂。
这样的一头老江团,恐怕是足够林夕吃上两顿,实在是意外之喜。
这间铺子的老板是一名肥肥的老板娘,一身黑布衫,套着一条防水用的围裙,看到林夕在池子边看着这头老江团,顿时就满脸堆笑的走了上来,道:“这位小哥,怎么看中这头老鳖了么?这种老鳖最适合温补,煮上几天,光是喝汤都是大补。”
“可是这老团鳖腥味难除,恐怕是吃不下。”林夕微微一笑,道。
老板娘微微一僵,却是又笑得更加灿烂:“既然小哥这么懂行,那买这老鳖是用来放生?”
“多少银两?”林夕在鹿林镇的老爹就是做生意的,自然知道表现得越好说话就越是会被砍,所以他也不废话,点了点这老团鳖,看着老板娘问道。
老板娘一听真的问价,顿时精神一振,伸出四根手指:“四两纹银。”
林夕摇了摇头,“二两。”
“我的小祖宗,你可以打听打听,今年只有一头团鳖比我这头大,我这虽然算不上江团王,但也是第二号了。这….”
“就算是江团王,也没有什么用,关键是要有用。”林夕直接打断了这老板娘的话。
老板娘苦着脸道:“三两银子,再低不行了。”
林夕看了老板娘一眼,转身道:“那就算了。”
“我的小祖宗啊,你是金口啊。二两就二两!”看着林夕走出了几步,老板娘终于叫了出来。
一副吃了大亏,无比肉疼的老板娘在心里却是十分得意,昨天才用一两银子收了,最多只能用来求神拜佛时放生用用的老团鳖,今天就大赚了一两银子。
而林夕也是在心中微笑不语。
也就是这种小地方,若是在一些修行者多的行省大城,这一个老江团的价格就不知道要翻上多少翻,又哪是这二两银子能买得下来的。
…….
按照林夕的要求,这头连壳至少有七十斤分量的老江团用草绳捆扎,然后装入透气的草麻袋里面。
就在这交了银子,开始捆扎之时,在这铺子等着的林夕又有兴趣的四下看着,这一看之下,他却是又看出了个大问题。
下面一层左侧的一间铺子,挂着乌木十三坞的牌匾,有一个赤着上身的光头精壮汉子在杀鱼。
他的背上刺着一条乌头鱼的刺青,他杀鱼的案子下方,却是没有装鱼鳞鱼内脏的大桶,他杀出来的鱼内脏等物,都是直接丢到了后方不远处的一个池子之中。
每一堆内脏血腥之物丢进去,那个池子里面的水浪就是轰隆一声翻腾,异常凶猛之感,那些内脏等物瞬间就被吞食一空。
微红的池水里面,有两条硕大的黑影在搅动。
然而也就在他的目光彻底被那处地方吸引之时,一名衣衫褴褛的女乞丐在他的身后走来,沾满污秽的纤细手指悄无声息的朝着他的衣袖内伸了进去。
.全部章节




仙魔变 第二十四章 铁证
. .
铁头狗鱼!
林夕已经能够肯定那池中两条黑影就是这种东西。
铁头狗鱼又叫铁鬼鱼,头大而黑骨外露,下颌突出,坚硬非常,是江鱼中最为凶猛残暴的肉食鱼,不仅吃别的鱼,还会袭击野鸭水鸟等物,一天能够吃两倍自己体重的食物,在水中气力惊人,就算是一些特地用于捕猎特殊鱼类的薄钢丝网,也是一撞而破,渔民要是在水中被撞上,一不小心都是肠穿肚破。
这种鱼的鱼肉在青鸾学院“膳补”课目的册上也有记载,是肉如奶脂,切片一烫就是修行者的大补之物,而且鱼骨都能够用来熬汤。
只是这种鱼类非但稀少,而且因为基本不会落网,所以很少有捕获,而且册上也没有说,息江里面有这种鱼类。
眼下从这两条铁头狗鱼的大小来看,恐怕至少都要在三十斤之上。
要是将这两条鱼买下来,鱼骨用来和老江团一起熬汤炖肉,鱼肉切下烫了吃,那对于修行肯定有很大的协助。
而且对于这种从来没有吃过的东西,林夕本身也是十分的好奇。
要知道这个几乎没有任何污染的世界,就算是一些家鸡、猪肉的味道,对于林夕来说都是又鲜又香,这种记载上肉质鲜美程度比普通肉类强出许多的独特鱼肉,他的确也很想尝尝到底是什么样的滋味。
他的注意力全部在那处池里的这两条铁头狗鱼身上,但他终究是修行者。
有人过分贴近他之时,他已经自然而然敏锐的感知到了。
几乎就在这名从他身后走来的女丐的手指伸入他衣袖中时,他已经霍然的转过了身。
这给任何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要偷窃他袖中的银两,林夕脑海之中第一闪现的念头自然也是如此。
但就在他直觉般要抓住这名女丐的手时,他的手中一冰,却是反而被塞了一样东西。
“啊!”
与此同时,这名他连面貌都还没看清的女丐,却是发出了一声惨叫,她的手从林夕的袖中飞快缩回,手上的鲜血飞洒。
虽然整个鱼市都是乱糟糟的,不断就像有无数的苍蝇在稀薄的腥气中飞舞,但是这女人的一声惨叫在其中却是显得分外的凄厉,几乎所有人都在霎时停止了动作,就连林夕看着的那间铺,那赤身杀鱼的汉都停了下来,朝着林夕和这名女丐处望了过来。
这名女丐头发枯黄纠结,三十几岁的年纪,面有菜色,衣服布满补丁,看上去十分的可怜,她此刻的身体秫秫发抖,看着林夕好像看着一个魔鬼一般,她方才伸入林夕衣袖之中的右手手背上,一条血肉模糊的伤口翻转着,显露了森森白骨,看上去异常的可怖。
林夕下意识的低头看手上。
1...6970717273...38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