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帝国海权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星光破裂
‘船长的自然速度23.27节
在极速下消耗于波浪形成的动力51%
调整(最大稳定性=0,最大坚固性=100)50
首舷角(船头朝前为正)10.00度
船尾外伸0.00英尺/0.00
干舷(%=甲板长度所占水线长度的比例)
前段,后端
-首楼17.50%,27.89英尺/8.50,26.25英尺/8.00
-前甲板30.00%,26.25英尺/8.00,26.25英尺/8.00
-后甲板35.00%,16.40英尺/5.00,16.40英尺/5.00
-船尾甲板17.50%,16.40英尺/5.00,16.40英尺/5.00
-平均干舷21.19英尺/6.46
船舶空间、强度和评论
空间-船体水下部分(弹药舱/机械舱,越低越好)99.9%
-水上部分(生活空间/工作空间,越高越好)152.5%
水线面积28,400平方英尺或2,638平方米
排水量系数(排水量/装载量))114%
船体结构重量/表面积135磅/平方英尺或者660千克/平方米
)船体强度(相关的))
-横向0.93
-纵向2.00
-全部1.00
足够的机械,存储,舱室空间
优秀的住宿和工作空间
船只缓慢从容的摇动,是一个不错的火力平台
不错的海船,恶劣天气容易控制1153
.





帝国海权 第365章 奥斯曼土耳其革命
.
“约翰你准备继续完善你的全自动步枪是吗?”其实这个问题根本不需要问,以勃朗宁的性子自然是不能接受一个失败的结果的。
“是的,陛下,我希望可以继续完善我的设计。”勃朗宁的回答一也没有出乎约亨的预料。
其实勃朗宁的减装弹已经能算的上是中间威力弹了,如果担心和全威力弹混淆,那么缩短弹壳变成7.62短弹技术上一难度都没有。
当然这种简单粗暴的缩短对弹药的精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不过勃朗宁有时间去修改弹形优化弹道,相信用上几年时间,搞出43弹应该没什么问题。
甚至约亨也可以提醒勃朗宁以更小口径的6.5毫米弹药为基础进行研究,毕竟现在的德国也不是完全没有6.5毫米弹药的制造经验。
斯泰尔公司研制的1892型6.5x54r步枪弹还是在荷兰和罗马尼亚得到了采用的,要求斯泰尔公司协助研究新的6.5毫米口径中间威力弹也肯定会得到对方的支持。而且这样还能一步到位,7.62毫米的43弹弹形并不算出色,k精度不佳也不全是枪本身的问题。而之后美国人引领的小口径高速弹风潮下出现的6毫米以下弹药,虽然重量降低,士兵携带量增加,但是在中远距离上的表现却十分尴尬,美国人在阿富汗的特殊地形下就吃够了5.56毫米弹药的苦头。
如果不是因为现有的各国弹药体系已经基本定型,全面换装新弹药乃至新枪根本是傻缺行为,那么6毫米以上,7毫米以下的通用弹药是有可能散发出自己的光彩的,如美国的6.8x43s弹、6.5x39格伦德尔弹、瑞士的6.45x48x弹等等都曾经以其优良的性能成为“埋葬小口径的理想弹药”的候选。
所以如果让约亨选择,那么一开始就选择6毫米以上。7毫米以下的通用弹作为突击步枪的弹药可以算得上是一步到位。但是可惜的是现在的德国同样面临着21世纪的美俄等国一样的问题,那就是,使用一种全新的弹药对整个后勤乃至装备体系都造成巨大的影响。
倒不是德国的弹药产能供应不了全自动武器的需求,约亨穿越前就曾经看到过一战各国无法支撑全面自动武器化的论调,原因是全部使用自动武器的弹药消耗太大,各国的弹药产能不足。
然而现在当约亨真正自己了解过德国的军工产能后发现这根本是无稽之谈。德国军队现在一共使用2种手枪弹和2种步枪弹,由于手枪只有军官和少量精锐部队配备,消耗量极低,因此导致手枪弹的储存和生产量是个天文数字,如果只是让手枪使用的话,那根本是用上几十年都用不完,所以使用冲锋枪那是毫无压力。
而两种步枪弹一种就是7.62步枪弹,作为德国军队目前所有步枪,大部分机枪的弹药。产量同样是惊人的,而且长期生产这种弹药使工艺、工序都得到了极大的优化和精简,工人的熟练度也几乎达到最高,因此根本不用担心产量。
倒是少量装备重机枪使用的12.7x99勃朗宁弹药倒是真的产量和储量都不多,不过随着12.7毫米重机枪的用途和需求量越来越多,增加产量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因此也不用担心。
真正部队全面自动武器化要面对的问题是后勤运输压力,再增加一种6.5毫米弹药倒不是担心产量不足。而是担心前线弹药需求量成几十倍的增加,运输能力更不上导致的士兵手中的武器全面断炊。
另一个问题则是班组内弹药不通用。战友之间的主武器弹药不同,这又会在战斗中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7.62毫米弹药在德国军队内使用时间已经几十年了,如果再给约亨几十年时间,用新的6.5毫米通用弹药全面换装倒也不是不可以,像sks这样的半自动步枪不也同样是使用43弹这种中间威力弹的吗。
但是约亨现在没有几十年的时间。因此勃朗宁现在的研究注定没有在一战中散发光彩的机会。
“好,未来士兵手中的武器的自动化程度必然越来越高,你的研究方向没有错,我支持。”虽然约亨对于一战中使用突击步枪并不抱希望,但是他也不准备泼勃朗宁冷水。勃朗宁肯研究自己就支持,反正这也花不了几个马克。
“基于一种基本枪型,在其基础上研究不同的变形,尽可能的做到结构相同,零件通用,并且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需求,这种思路很好,这就像一个家族一样,你们开创了一个武器设计的新概念,枪族的概念。请各位继续你们的研究,让这种概念真正体现出它的优势来。”约亨一遍鼓着掌一边称赞到。
约亨的话让4为枪械设计大师眼前一亮,枪族这个概念对他们来说也是全新的,而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概念,这足以让自己在武器设计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皇帝陛下的肯定,4人自然感激万分,纷纷表示愿意全力将枪族这个概念完善起来。
随着长达2周的贵族聚会的结束,帝国的王公贵族们纷纷离开柏林,约亨终于可以摆脱了持续不断的应酬可以清闲一下,然而这样的好心情却没能持续多久。
“奥斯曼发生了革命?”仅仅2周后从伊斯坦布尔传回来的消息就让约亨的心情变得一塌糊涂。
“是的,陛下,奥斯曼的一名军官宣布反对苏丹政府,引起了马其顿地区的起义。”比洛将报告恭敬的递到约亨的手上,然后回答到。
“奥斯曼现在的情况如何?哈米德二世没有控制住局面?”约亨并仔细没有翻开比洛递上来的报告,而是直接问到。
“陛下,此次奥斯曼爆发革命是从军队中开始的,奥斯曼国内的统一进步党在马其顿地区进行起义,得到了驻扎在马其顿地区的奥斯曼陆军第2、第3军团的大部分士兵的支持,统一进步党已经基本控制了马其顿地区,哈米德二世想要控制局面恐怕是不可能了。”比洛汇报到。
“也就是说,奥斯曼土耳其可能会爆发内战?”约亨记不太清历史上奥斯曼土耳其革命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了,但是历史上奥斯曼土耳其再怎么闹对德国影响都不大,但是现在不同,3b铁路正在建设当中,如果因为政局变更从而造成不利影响,那问题可就大了。所以奥斯曼土耳其这个时候出乱子让他头疼不已。
“现在就判断可能爆发内战为时过早,陛下。”比洛分析到“统一进步党能快速得到军队的响应,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控制马其顿地区,说明他们有相当的基础,而且考虑到奥斯曼的特殊情况,我想随着马其顿地区的失控,其他地区也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哈米德二世恐怕难以组织有效的力量对马其顿地区进行镇压。”
“也就是说,有可能双方谈判相互妥协,或者起义军高歌猛进,一路攻进伊斯坦布尔?”一旁的马沙尔问到。
“是的,首相下,我认为这种可能性很大,统一进步党是坚持奥斯曼帝国完整统一的组织,因此是不可能要求马其顿地区分裂的,而哈米德二世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镇压的话,双方僵持不下的话那么可能会进行谈判,而如果起义在其他地区也得到响应的话,那么他们就有可能选择进军伊斯坦布尔。”比洛向马沙尔说到。
“那么他们现在有没有提出什么政治要求?比如让自己成为奥斯曼帝国第一大党派什么的?”约亨想了想后问到。
“目前他们还没有提出任何政治要求,陛下。”比洛回答到。
“没有提出要求就很难判断他们的目的和接下来的行动,这样我们也很难做出应对,这真是最糟糕的情况。”约亨按了按太阳穴头疼道。
“陛下,我们现在最好什么都不要做,只能等待奥斯曼的局面更加明朗化以后在做行动。”马沙尔建议到。
“我明白,阿道夫,现在我们无论做什么都是被动的。首先向哈米德二世传达我们希望奥斯曼帝国的局势稳定的态度,另外命令我国派遣的军事顾问团禁止做出任何表态和行动,我们不能做出插手奥斯曼政局的行动来,至少现在不行。”约亨了头。
德国派遣到奥斯曼土耳其的军事顾问数量可不少,奥斯曼陆军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说是德国陆军一手推动的,因此德国军事顾问团在这种紧要关头的一举一动都是被人紧紧的盯着的,任何不适当的行为都可能给自己招来麻烦。
虽然具体的细节记不清了,但是约亨印象中这次革命好像是成功的,虽然哈米德二世接受德国军事援助,本身处于亲德立场,但是支持失败者这显然并不明智。
“另外,盯紧英国人和俄国人,他们也会同样盯紧我们,我们现在什么都不做,但是不能让英国人在里面推波助澜。”
亲德的哈米德二世也许会失败,但是一个亲英的奥斯曼土耳其也是德国所不能接受的。(未完待续……)r1292
.




帝国海权 第366章 英国人的橄榄枝
.
就在约亨要求警惕英国人在奥斯曼土耳其做小动作的时候,英国人自然也有着自己的小算盘,不过奥斯曼土耳其这种对英国人来说只能算是连结盟资格都没有的下等国家,自然不会让高贵的英国绅士放下身段去拉拢。◎
“奥斯曼帝国发生革命,现在局势不稳,我看巴尔干地区恐怕又要蠢蠢欲动了。”在大选中打着平衡财政预算,减少政府债务压力的旗号击败保守党,从而坐上英国首相之位的自由党领袖阿斯奎斯此时并不轻松。
自己的前任批准的海军造舰计划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间的疯狂情绪,但是自己在明年能否真的实现自己在大选中所宣称的目标实在是未知之数。
然而想要降低财政压力就不得不对海军经费动手,然而削减海军经费的举动是否会让暂时平静下来的民众再次反应过激依然没有什么的底。
在种种烦恼之下,阿斯奎斯现在是对任何可能的麻烦都是一种想要敬而远之的态度,奥斯曼土耳其这一大滩浑水,自己真是不想去趟。
“首相下在担心奥斯曼的局势?”格雷倒是对此很是轻松“我认为没有必要太过担心,虽然奥斯曼政局动荡可能会让巴尔干的一些人有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不过这并不会对我们造成什么影响。”
“如果只是巴尔干那些人想要闹事我是不担心,不过是跳梁小丑罢了,就算奥斯曼帝国现在局势动荡,但是光凭他们自己就想要对奥斯曼帝国动手那完全是不自量力,我主要担心的是德国。”阿斯奎斯叹了口气到。
“德国?德国在巴尔干能干什么?”格雷有些诧异,自从奥匈解体后。德国人主动将触手从巴尔干半岛收回后已经十几年过去了,没听说德国人在巴尔干有什么布置啊。
“但是现在德国人通往巴格达的铁路正在修建中,奥斯曼政府可是对德国人的工程非常配合,因此铁路建设进度很快,但是如果哈米德二世就此倒台,那么新政府能否像原本一样配合可就不得而知了。”阿斯奎斯同样有些头疼“如果那些德国人想要在这里插一手的话。那么我们就不能坐视不理了。”
德国人那边不想动手,却担心英国人抢先下手,英国人这边怕麻烦懒得动手,又同样担心德国人下手主动给自己找麻烦,双方都是脑洞太大想得太多,不过现实就是这样,往往都是因为想太多才会导致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的确不能坐视不理。”格雷沉吟到“现在虽然哈米德二世亲德,但是在奥斯曼的势力依然是我国和法国略占上风,如果德国人借此计划增强自己在奥斯曼的势力。并且排挤我国和法国,最终让奥斯曼政府完全倒向德国,那么我们就十分被动了。”
“然而现在无论是我国还是法国,都不太适宜在现在这个时候在奥斯曼问题上和德国人针锋相对。”阿斯奎斯捏了捏鼻梁,海牙国际和平会议过去才几个月,英法在这次会议上可一便宜没占到,而且还被德国人抓住把柄一顿狠批,现在这个时候在奥斯曼问题上向德国发难很容易被人看成是恶意报复。
“啊。如果我们不方便直接插手的话,那么让俄国人出面如何?”格雷突然想到了什么。然后立刻一副有了主意的表情笑着建议到。
“俄国人?他们可不是我们这一边的,恐怕那个尼古拉陛下不会为了这种事情去找他的表兄的麻烦的。”阿斯奎斯对此不怎么看好“俄国人现在还没从远东战争带来的影响中走出来呢,现在他们哪有心思和力量来管巴尔干的闲事?”
“下,您是否还记得奥斯曼的波黑地区现在还归属于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托管中?”格雷献计到“而俄国人现在控制的塞尔维亚却一直希望获得波黑地区以获得出海口,如果我们能在这里挑起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之间的矛盾,那么作为两方后盾的德国和俄国之间相互牵制。就能让德国人不敢轻举妄动。”
“这个主意倒是不错,这样我们就可以置身事外,让德国人和俄国人相互堤防了。”阿斯奎斯头赞许道。
“如果计划顺利,那么我们恐怕不仅仅能在奥斯曼问题上让德国无法占到便宜,更重要的是。我们也许能够让俄国更快的倒向我们这一边。”格雷的目的可不仅仅只是一个奥斯曼土耳其“俄国人现在一直在德国和法国之间摇摆,一边希望维持和德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一边又要从法国那里获得经济支持,我们和法国在外交上的数次被动都是因为俄国人的态度暧昧乃至支持德国导致的,但是想要将俄国人彻底拉到我们这边却并不容易,不过这次倒是一个好机会。”
“挑拨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之间的矛盾,以此制造德国和俄国之间的不信任,然后让法国再出手拉上一把,哪怕俄国不和德国翻脸,那位德意志皇帝恐怕也无法继续相信他的表弟了!”阿斯奎斯满意的笑到。
自从外交部高级官员埃尔克劳相内提出《克劳备忘录英国对法德关系现状》后,随着英德关系的全面恶化,其中的核心观已然被英国政府全盘接受,在英国人的眼里,英德矛盾已经不可调和,维护英国的生存就必须全方位的挫败德国,因此为了实现在政治上丑化、军事上包围、外交上孤立、经济上打击的遏制政策,英国政府为此可以付出在以往根本不能接受的代价。
“首相下,如果仅仅只是制造巴尔干争端,以及让法国在经济上支援俄国,对那个贪婪的国家来说恐怕并不够啊。德国应该同样能够拿出相应的对策,毕竟波黑地区的归属在德国和俄国眼中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德国人让俄国人支持克罗地亚继续掌控波黑地区需要付出的代价恐怕并不会太高昂。”
格雷的猜想很正确,历史上俄国支持奥匈吞并波黑要求的交换条件就是奥匈支持俄国修改《柏林条约》,以放宽黑海海峡的通行权,只不过奥匈在俄国人还在和英法谈判之际抢先下手,吞并波黑之后在德国的支持下决定不再履行承诺,而吞并波黑的行为遭到了塞尔维亚的反对,俄国也因此以奥匈违背承诺为由支持塞尔维亚,从而导致了波斯尼亚危机。
虽然最后因为俄国实力不足,奥匈有德国撑腰最终退让,但是对于现在的德国来说,让约亨支持俄国获得更自由的黑海海峡通行权并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事情,毕竟德国只需要在国际会议上表个态就行,具体和英法周旋那还是俄国人自己的事情,英法不同意反而会得罪俄国。
然而现在的情况不同,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的实力远不如历史上的奥匈,塞尔维亚当年被奥匈教训了一顿后又被各国联手卖给了俄国,现在和保加利亚一样完全是俄国人的跟班,更是不会再没有俄国人的受益下去挑拨克罗地亚,毕竟克罗地亚的背后站着德国这是谁都清楚的。
而俄国在日俄战争中的损失比历史上更大,而且在远东并未完全失败的结果也让尼古拉二世无法甘心将整个远东拱手让人,而且现在克罗地亚也没有资格去支持俄国人修改《柏林条约》,所以俄国人也没想到要去获得更自由的黑海海峡通行权。反而就这样在蝴蝶效应下,巴尔干地区相安无事。
但是这也让英国人有了在其中周旋的空间,因为无论是克罗地亚提出要吞并波黑,还是俄国提出要修改《柏林条约》,约亨都会想到借这个机会拉拢俄国。
但是在现在巴尔干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的情况下,自认为德国全面退出巴尔干,奥匈帝国解体,再没有可以在巴尔干的确和俄国发生矛盾的可能的情况下,将自己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奥斯们土耳其的革命上去了,这就成了约亨犯下的巨大错误。
“那么我们就拿出让俄国人无法拒绝的交换条件来。”阿斯奎斯笑着说到,英国可不是德国,手中能拿出来交换的牌要多少有多少“我们可以支持俄国海军重建波罗的海舰队,除了俄国人的黑海舰队想要进入地中海这个条件外,任何帮助其恢复海军实力的条件我们都可以答应。波罗的海舰队的实力恢复也能让那些德国人不会那么安稳了。
而且只要俄国人和我们在中亚、远东和西亚问题上能达成共识,那么我们和法国都向俄国提供建造无畏型战舰的技术和设备也不是不可以,我想这要的条件对于尼古拉陛下来说应该很有吸引力吧?”
英国人决定抓住机会出手了。(未完待续。。)
s上两周的更新实在一塌糊涂,这里说抱歉了,一个就是上两周人身体不太好,也不是生病了,就是感觉身体不太爽利
另一个就是捞滑稽橡树遭报应了,6-2bss捞船有毒,捞的资源个桶倾家荡产也没捞到。
两个一结合,就没什么心情了更新了。
这周开始恢复正常更新,不敢说天天更(比如昨天就被朋友叫去看大圣归来了),一周5更非特殊情况应该是没问题的。
.




帝国海权 第367章 咬钩
.
“法国愿意再次向我国提供贷款,支持波罗的海舰队的重建?”圣彼得堡冬宫内金碧辉煌的奢华书房内,尼古拉二世一脸莫名其妙的向着恭恭敬敬的站在自己面前的心腹大臣们问到“法国人怎么会突然这么热心?”
在俄国现在已经欠了法国一屁股债,而且不久之前法国还为了帮助俄国加强防御,专门借出了一大笔军事贷款的情况下,现在又热心的上门送钱让尼古拉二世感到十分奇怪,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尼古拉二世总觉得背后有阴谋。∮
“陛下,从巴黎大使馆传回来的消息称,我国在波罗的海地区的海上力量空缺是十分危险的,法国政府从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以及现在密切的经济和军事合作关系考虑,愿意帮助我国消除在海上的安全隐患,就像之前愿意的军事贷款用于我国加强防御力量那样。”外交大臣伊兹沃利斯基说到“不过我想这不并不是法国人的真正目的。”
“哦,你有什么看法?说来听听?”尼古拉二世饶有兴趣的问到。
“现在虽然德卡尔塞下台,罗维埃掌控着法国政府,但是德卡尔塞的政治影响力还存在,法国政府内部的反德政策虽然被打压,但是不会消失。而罗维埃虽然并不希望和德国矛盾激化,但是德国接连对法国采取的强硬态度和军事威胁也让罗维埃不得不考虑法国的安全问题。
而法国虽然和英国结盟,但是英国人在法国这几次危机中都没有起到威慑德国的作用,而且与英国结盟只能获得海上安全的保证,在陆地上法国依然没有办法抗衡德国陆军。因此法国只能寄希望于我国。” 伊兹沃利斯基分析到“正式基于这种需求,法国才会在经济上对我国大力支持,就是为了让我国能够保持住现在的陆军力量。以达到牵制德国陆军的作用。
不过我国虽然与法国交好,但是法俄并未结盟,我国和德国的关系现在还算稳定,我认为法国现在是出于对自身安全的担忧,希望能够彻底拉拢我国,与我国结盟。这样他们才能够安心,为了这个目的才异常主动的提出要帮助我国重建波罗的海舰队。”
“嗯,我想也是这样,法国人现在有求于我们,才会这么主动。”尼古拉二世了头。
1...155156157158159...21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