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魏王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淡墨青衫

    南洋商行已经悄然成立,徐子先当然是占最大份额,第二份额是昌文侯府在内的一些权贵和世绅大商人。

    再次便是东藩的文武官员,都给予一定份额的商行股份。

    徐子先给部下的是顶身股,其实也是分红股,就算这样,傅谦在内的所有官员将士都相当满足了。

    棉花生意,亚麻,豆类,沙金,油,还有未来的茶,生丝,糖,铁,这些生意统筹在商行名义之下。

    包括将来会将一部份舰船划在商行之下,去抢占地盘,争夺海上势力,获得的好处也是在商行之下。

    可想而知,这些贸易和未来的前景会有多大,各人将会获得的财富会有多么惊人,甚至是令人恐怖的财富!

    这个商行,徐子先早就想设立了。

    在这个时代,原本就是大航海的开始,大魏已经有些落后了,天方人一直在内陆布局,在海上他们迟滞了,也是因为天方人不擅长海战,他们的船只也落后了。在海上,欧洲各国占据了主动,他们在非洲,南美都开始获得丰厚的回报,现在又将触角伸到亚洲来。

    在亚洲,西班牙人,葡萄牙人都没有殖民地,但随着力量深入,他们想要获取殖民地是迟早的事情。

    天方人则是派出了蒲行风,力图在欧洲人之前将马六甲等咽喉要道抢在手中。

    大魏则深陷于北方东胡的攻击,根本无力在南洋布局了。

    数年之内,徐子先估计自己掌握不了整个大魏,也不宜于用大魏官方的名义去做抢占殖民地和奴役当地人,抢掠当地财富的事情。

    华夏人做这些事,会感觉道义上有亏欠。

    用商行的商人做这些事无关于大魏朝廷,就算烧杀抢掠,商人在华夏人心里原本就可以做有违道义的事,不会引起太大的反感情绪。

    在这个时代,谁先动手抢,谁便是占得先机。

    英国的女王,贵族,给专门抢西班牙人运金船的海盗投资,并获得丰厚回报,他们给东印度公司投资,同样获得难以估量的巨额回报。

    在荷兰,贵族和大商人成立了股东会,以荷属东印度公司的名义在亚洲抢掠财富,抢占殖民地,同样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这些事,大魏的朝廷和宗室贵族不能做,但商行的商人们就是可以。

    大魏俗称的东洋,西洋,南洋,在未来百年内是风云激荡,谁先夺得先机,便可获得这几百万平方公里,亿万百姓的支配权,乃至获得海量的财富。

    各种物资,包括土地带来的粮食,都将会源源不断的输送回大陆,反哺大陆,华夏将会迎来飞速的发展期。

    而且主动殖民,将会与天方,欧洲碰撞,获得新的思想和技艺,这比获得财富更加重要的多。

    对傅谦等人来说,参与其中,则是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大量的财富会以商行分红的方式给予他们。

    徐子先不可能如汉唐那样,给功臣封侯,赐给州县的税赋收入,以此来赎买功臣的效力和忠心。

    这种方式在上古中古时期可以,是好办法,但到了此时此刻,已经不太适合了。

    大量的功臣成为新兴地主,他们会瓜分肥沃的土地,限制人口流动,希望百姓替他们效力,工商业只是权贵们增长财富的手段,工商永远不可能成立商会,各种手工业者也不会成立行会,大量的行会组织的出现,再出现银行业,金融业,最终发展为议会,这是对权力的再分配,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从小农经济到个体的手工业者劳作,到出现互助垄断的行会,然后是资本工商业,最终大资本家亲自或扶持代理人,干涉影响国政,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社会。

    这是必然之路,也是徐子先希望的结果。

    财富和人才不再局限于土地,而是将目光投向远方。

    借此赎买功臣武将的忠诚,使他们更愿扩张,从而成就帝国之路。

    这才是最正确的做法。

    傅谦对众人道:“将来尔等当然也是有份。”

    众多学徒,官吏,眼中俱是显露兴奋之色,似乎是大好前程,就在眼前。

    “这些胸甲可以做几批次处理。”傅谦脸色转为严肃,对将作司甲杖局的官吏们道:“铁骑兵以后就穿这胸甲,前后相合,重三十斤,加上铁盔和网靴长矟佩刀,负重不超过四十斤。又有防护,也不是太影响马速。”

    众人皆是点头,有个小吏抬起一片胸甲,手指一屈,弹了一声。

    众人都听到“当”的一声响,接着有轻微的嗡嗡声响。

    “这铁甲相当厚实。”一个都头面露满意之色。

    军方也是有代表在此,同样也是看了胸甲的厚度和铁质。

    铁质当然很好,冷锻甲原本就是大魏制甲的最高峰,禁军的步人甲,披戴之后号称铁人,也不过就是兜鍪,顿项,加铁鳞甲,佩护臂,护心,护胫和网靴,一身重达七十斤,还不包括兵器和杂物在内。

    这样的禁军,非得身强力壮者不能为之,而大将护甲,则是冷锻瘊子甲为最佳,一般的将领想得一领都并非易事。

    一体成型锻打出来的胸甲,两面一甲,重三十斤,防护能力不在铁鳞甲和扎甲之上,只在其上。以系带相连,加上铁制头盔,可以做到对要害的防护了。

    关键之处在于,铁骑兵需要与游牧骑兵交战,不光是冲锋陷阵的重骑兵,所以束甲不能太重,一旦太重,战马负担沉重不宜保持马力,可以被游牧骑兵用放风筝的办法耗光人和骑士的力气,然后从容还击,最终导致惨败。

    “重骑兵用两片胸甲加铁盔,再加顿项,护臂,护心,护胫,铁网靴,铁面具,一应俱全,与重步兵相类似。”傅谦对官吏工匠们道:“铠甲空隙处以锁甲铁环相连,一体成型,这样也免得将士们在其内再衬一层锁甲,可以减轻负重了。”

    骑营派过来的都头沉声道:“就算如此,重骑兵连杂物,背包,兵器在内,不连将士的体重,负重怕也近百斤了。”

    傅谦点头道:“是的,连同将士,负重在二百四五十斤左右。”

    骑兵将士,个头矮小,体重过轻的当然不可能入选,个头过高,体重过重的,也是不宜为骑兵。

    身高适中,体态匀称,有爆发力,也有韧性,能长时间策马赶路和冲杀,这才是合格的骑兵苗子。

    一般的重骑兵要更魁梧和高大一些,体量过轻的负担不了重甲,穿了重甲兵就无力与敌人交战,但体重也是不会超过一百五十斤,加上甲胄,佩刀或长矟,弓,弩,还有箭矢,战马的负重在二百六十斤左右,如果短途的冲刺厮杀优良的战马毫无问题,但长途驱驰赶路,就算有精料,战马也不可能长时间的负重前行。

    骑营都头道:“一营铁骑兵,最少五百匹以上的战马,还得配大量的挽马。若是重骑兵营,最少一个骑兵配两匹战马两匹挽马,一营骑兵,得两千匹马,买马,养马的费用可是真的能吓人一跟头。”

    傅谦点点头,说道:“若是不然,大魏也不至于才数万骑兵,也没有重骑兵。”

    骑营都头脸上显露兴奋之色,说道:“也就是咱们王上有这般魄力,要建重骑兵营,换了别人,万没有这般决断。”

    众人都是点头,脸上都是显露出敬服之色。

    一营重骑兵,五百骑兵得配一千人左右的从骑,帮着照料战马,甚至在上战场前照料骑士,替他们节省体能。再加上两千匹战马和两千匹杂马,一个重骑兵营,花费的钱粮物资,足可抵十个步兵营还绰绰有余。

    “还是值得。”傅谦道:“我虽不知兵,不过上回南安海边一战,铁骑营可谓是一锤定音,最终底定胜局,当时的作用,也抵得好几个步营了。”

    骑兵都头脸上的表情立刻相当骄傲的神采,海边一战,确实是铁骑




第四百五十三章 贪欲
    张明亮咪着眼,看着眼前的一座座高炉。

    四周的矿工和他们的家属聚集了好几千人,远处的群山并不高,到处都是长到人半腰深的野草,四周烧过几次荒,到稀疏的林地边缘就停止了。

    在他们身后是大片简陋的木屋区,还有用木制的栈桥和码头,几艘百吨左右的小船停靠在岸边,正在往下运送着各种物资。

    中部这边发展的极快,早前是用军队加丁壮民力开辟,军队拉练通往中部的道路是生生在荆棘灌木从中和密林中开辟出来的,此前只能容一两人行走,还有拳头大的蚊子和毒蛇为患,令人胆战心惊。

    经过这一段时间,道路还是那样的道路,但中部这里已经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部这里是有小块的平原和大片的丘陵地貌,密林较少,处于山势的平缓区,再往北才又有高山的样子,不过也是有港口和平原区。

    整个东藩岛的平原,大体就是在南部占一半以上,中部和北部加起来有三成,岛的东侧最多只有一成,那里是大片的高山环抱,根本没有大片的平原区,所以中山王府的开发计划,根本不涉及东部。

    中部这里开发的相当顺利,夯实地基,建造木屋生活区,少量的砖块被盖成了矿区的建筑和修筑了高炉。

    另外大量的人力和少量的畜力是用来修路,连通两个铁矿区和一个煤矿区。

    暂且来说,东藩还没有开挖矿井的打算,基本上就是在浅矿脉开采挖掘铁矿石,这才是需要连接两处铁矿矿脉的原因所在。

    浅表层的铁矿石储量未必有多少,两个矿就保险了,最少十年之内,不需要太担心铁矿石的储量问题了。

    再加上一条连接煤矿的道路,三条道路加起来超过五十里,动员人力过万人……主要还是这里没有充足的畜力和器械,时间又不允许慢慢经营,大规模的运送人员过来最省力。当时连港口都没有修好,府军将士和警备士动员了四千余人,直接用拉练的形式走过来,还有几千民力直接坐船到海边,当时没有码头,直接在海边下水趟水过来,包括一些基本的材料,是大船放下小船运上岸的,可谓是十分艰苦了。

    现在有了码头,虽然简陋,运输人员物资,包括牛马都方便的多,下一步如果财力允许,就是大规模的修造建筑了。

    在张明亮和众人眼前,除了靠近煤矿的高炉区外,远处还是起伏不定的丘陵,这里和北部也不同,北部的平原区有几个大社,开垦出了一些土地,种植方式和开垦方式都相当原始,不过对于土著来说,只要收成超过种子粮就算稳赚不赔,毕竟他们就算不开地,也只能打猎捕鱼和采摘野果,野菜来果腹,有一些粮食收入,总比没有的好。

    中部这里没有人丁过万人的大社,那些小的土著部落没有能力开地,所以大片的丘陵区都长满了荒草,如果从远处看,人和马车就象是在大海中漂伏不定的小船,时高时低,有时候人和马车被荒草掩住了,就象是海上的小船被海浪给挡住了,或是干脆倾覆了一样。

    靠近矿山和道路两侧的荒草已经被清理或烧荒过了,这是为了杜绝蚊虫,防止瘟疫。

    包括水源地,流入营地生活区的是重新开挖疏浚过的渠道,也是为了防疫防病。

    一切水到渠成,做这些事,前后用了三个来月左右的时间,在吕宋二盗来犯之前就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到现在都快十月了,第一座高炉终于要出铁水了。

    在张明亮的左手边三百步外,就是一座高耸的铁炉。

    两丈多高也就是八米冒头的高炉在建州也是首屈一指了,炉身已经看的出来是一个酒瓶形状,炉身有一多半是在地下,炉身如瓶,其口广丈许,底厚三丈五尺,因为要方便加料,炉身大半在坑里,坑底是用砖,上半部份是耐火泥,从炉顶下看就能看到炉身里也涂了耐火泥,这些泥都是加盐调制,可以耐受高温。

    张明亮在他们建炉时也在一边看着,很多事他只知道大概情形,真看到这些人动手时才觉得佩服,怪不得做事毕竟还是要找内行人来做,就拿这炉子来说,就算张明亮看过图形,知道每一个施工要点和细节,真要做起来恐怕也是抓瞎,倒是很多大字不识一个的工匠,做这些活计的时候十分熟手,几乎没什么困难就将炉子主体建了起来。

    与普通的高炉不同的就是在高炉的炉顶部份又挖了一个坑,砌起了一个小砖房,主体结构是用蜂窝状的耐火砖结构,再挖出一条通道,通道炉子的鼓风口,也用砖砌好,然后在砖房上面也有砖砌成一条通道,靠近炉顶,通道的中间砌起烟囱,设置了一个凸管结构,然后将风扇装在烟囱后方,用人力摇,这样重的烟尘可以从烟囱出去,而轻的热空气可以被风扇扇回蓄热室,这样的话,炉内温度足够,炼铁的热度大为增加,出铁速度快了三成。

    炉顶也改造过,加强了蓄热,从种种细节来说,傅谦设计的这个高炉,蓄能高,出铁快,另外还省了很多炭火成本,总体来说,这个铁场的利润最少要比普通的高炉多出五成。

    “要出铁水了。”

    “快了,快了。”

    杨释之站在张明亮身边,此时面色一整,也是道:“明亮兄,是要出铁水了吧”

    众人都感觉到无边无际的热力似乎是将所有人都笼罩在内,建州变乱之后,南安疏散,杨释之先到岐州港,暂且无事,又知道东藩铁场快要大规模的出铁,于是先跟着福船到南安港,再坐小船到中部港口,正巧也是赶上了眼前的这一幕。

    张家是汀州的铁业大世家,杨家则是经营铁业的大家族,此时此刻,也是不由得心情变得异常激动。

    今日就是预计开炉的日子,早晨起,整个铁场内就很忙碌,很多手头没活计的人也围拢在炉子边上,等着开泥塞出铁水,高炉下和耳室都是缭绕着火气和烟雾,扇炉的人此时是最忙碌的,张明亮和一些有经验的老矿工在一旁监管着,防止出现意外情况。

    靠近高炉几十步时就感觉热浪蒸腾,再往近些便是看到炉子中间的泥塞已经被打开,铁水自炉中滚滚流水,顺着预先设好的轨道不停的涌了出来。

    在场的都是铁矿的老手,铁水流了大约两刻钟多的功夫,待流的差不多了,杨释之一脸激动的道:“明亮兄,这一炉恐怕不止四千斤,怕有近五千斤呢。”

    杨释之又接着道:“这一炉铁出的甚好,我看铁水中杂质并不多,锻打出精铁怕也要省不少事情。”

    杨释之经营铁业最少三十年了,以他的眼光来看,虽然只是铁水,但可能因为炉子的温度高的原故,出来的铁水通红透亮,杂质确实少的多,被他这么一说,各人均是点头。

    &nb



第四百五十四章 失建州
    由于要禁军打硬仗,赵王将福建路府库中提供的钱财,七成以上给了禁军。

    就算如此也不甚放心,五十万贯钱,加上大量的粮食均是赵王亲自颁则到军中。虽然没有督促禁军将领发放,但所有将士看到钱粮入营,又是赵王亲自送到营中,禁军士气也是一振,当即俱是欢呼起来。

    “五十万贯钱,拿出来当赏钱的最多二十万贯。日常的开销使费,均是从这钱里头来……”赵德邦长揖而拜,脸上也是无可奈何的神情。

    赵王面露不满,但亦知这个转运使尽力了努力更新中----请稍后刷新访问

    此章节正在努力更新ing,请稍后刷新访问

    手机访问的帅哥美女,先注册个会员好吗!!!
1...185186187188189...2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