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大明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荆洚晓
但也有人问道:“哥哥为何要保这朱家的江山?”声音不大,并且立时被边上人踹倒,狠狠踩上好几脚,还骂道,“哥哥是做大事的人。他这么做,自然是有道理,还要你这腌臜货来嚼舌头?”至于什么道理,大抵这些打人的。看怕也是讲不出来。
“住手。”丁一看着,连忙开口制止,又教文胖子给这些人松了绑,只不过黑暗之中,十几把弩弓上着弦,依然瞄准着这里的人群。而在李云聪手势下退入黑暗的十几个学生,也是已把子弹装好,铜质底火装好,机头扳开。
但在火光之下,丁一站在一张饭桌上。七八根火把的光芒将他照亮,看上去他就象这个黑夜里的神祗,是大海之中唯一的灯塔,特别当丁一开口向那二百多个江湖汉子问道:“学生为何要保这朱家的江山?诸位可曾想过,到底是为了什么?”
便这一句话。就吸引了所有的江湖汉子的注意力,这是一个让他们感兴趣的问题,鸦雀无声不单单是因着丁一的敬仰,更是因为他们想知道这问题的答案,便连那几个先前叫喊着:“丁一哥哥,不如和侯哥哥联手,掀翻了那皇帝。夺得那鸟椅子,两位哥哥轮流坐!”而被人打了一顿的家伙,也静了下来,期待着丁一的答案。
“只因这世上,好皇帝最多也就一个!”丁一便给了他们,与这些热血的江湖说话。引经据典是没有用的,“太祖皇帝是苦出身,对百姓好吧?谁有不平的事,顶着《大诰》,就能上京去告御状!这样的皇帝。好不好?”
“那是,太祖那年月,听说是日子比现时好过……”便有人在下面点头,也有人说道,“那时当官的,说不准哪个就拎出来杀了,倒是不敢跟现在一般,欺负人……”其实当官的是否有欺压百姓的劣迹,只不过那官在当地呆的时间更为重要一些,当时,明太祖剥皮实草的反腐,也是有着很强的震慑意义,这倒不容否认的。
丁一却站在饭桌上,向着下面的那些江湖汉子问道:“现在,还有听说剥皮实草的贪官么?没有吧?难道天下就没有贪官了吗?”这下大家都哄堂大笑起来,天下之间无贪官?三岁小孩也知道那是扯蛋吧?
“为什么太祖一去,那些照顾贫苦人的法子,不论是顶着《大诰》上京告状,还是剥皮实草整治贪官,还有许多的办法,就都行不通了呢?”丁一停了下来,望着那些江湖人,过了半晌才接着说道,“把这皇帝掀下椅子,换个人来坐,就算他一心给贫苦人活路,等他死了,还不是一个球样?大伙说说吧,是不是这道理?”
“对,对!太祖对贫人不错的!”这倒是说到这些江湖人心坎上,话说要是家里富足,千田万地的,谁愿意来江湖上,过刀口舔血的日子?也许个别人是有,但至少场中这二百多人,谁不是穷苦的出身?
“丁家哥哥,那这咋整啊?”便有人这么问道,这个问题,立时也成了其他人所关心的事,丁一说了,换个皇帝也不成,的确是太祖的好多法子,到了这年月,都成了形式上的存在了,“太祖那年月,卫所的兵也没这么好打!俺村里有个老梆子,就是太祖那年月的兵,七八十岁还凶得要死,要都跟那老头一般,侯大哥的人马,只怕也不这么好弄。”不知道是谁,还举一反三冒出这么一句。
这却就是丁一所要的捧哏了,听着他便笑道:“得有个规矩!朝堂上,要是没有穷人说话的声音,你们说,穷人的日子怎么能好过?卫所的兵,得有粮草,得有操练,要不知道,鞑子都打进关来了!你们要想跟着我干,咱不是为了龙椅上给换个人,而是为了朝廷上,有穷人的声音,我们要立宪,不论谁当皇帝,都不能全让大老爷说了算,穷苦人得有自己的代表,全听读书人的,你说都中举进士了,还有几个人能记得自己的本分,给老百姓说话?代老百姓说话,他官都升不上去啊!”
下面那些人听着,无不纷纷点头称是:“是!给穷苦人说话,官升不上去,谁干啊?”、“对,指望穷苦人的孩子当了官,给咱们说话,也是白搭的!”他们开始渐渐进入角色了,开始跟丁一的思路走了。
“得有声音!穷苦人的声音!要怎么收税,税率怎么订,得听听交粮的人怎么说!”丁一挥动着手臂,激动地叫喊起来,“而不是朝廷想要多少钱粮,咱们穷苦人就交多少钱粮,交不出就卖儿当女!读书人,凭什么不交税不纳粮?越来越多的读书人有功名,越来越多的人不纳粮,而朝廷总得养兵,得给官员发俸禄,这笔钱是少不了的!那就是穷苦人,要交的粮,要出的役,就越来越多,这么弄,换谁当皇帝,咱们穷苦人,也好不了!”
“对!对!”
“这么弄,穷苦人终归好不了!”
道理很浅白,也没什么引经据典的,读书人越来越多,那就越来越多的人不纳粮不出役了,大明还是要收那么多税,不就是穷苦人交多一些么?大家都听得懂,这会愈加激动,纷纷地喊叫起来。
丁一平伸出双手压了压,对他们说道:“话就说到这里,今晚,想走的人就过桥去,要去让怀集县里的军兵打过来也好,要回家去也好,丁某人绝不阻拦,大伙也别拦,让他们走就是;想跟着丁某,为穷苦人在朝廷里,挣个说话的位置,立个穷苦人能出声的规矩,那便留下,不过这条路不好走,只怕会流血,会死掉!一切,自己想清楚……但若天亮了还没离开,以后要是再想走,那可就不行了……留下来的弟兄,丁某有一口吃的,便不会亏了兄弟们!”
这场临时起兴的演说,丁一不但没有事先准备,而且简直就是大杂烩,开始说着政治纲领,接着又煽动民情,最后来了个江湖大哥的结语。但丁一不得不这么干,他不得不在一场漂亮的演说,与一场有效的演说之间去做一个选择:跟这些江湖人提一二三四五六点?跟他们详细分析君主立宪的意义?
就扯吧,这可是一群以武犯禁的侠。
这年头的侠,可不是什么好词。
跟这些人讨论立宪的意义?兴许在丁一的名号下,他们能耐着性子听着,但要能听得进去,才见鬼呢。
丁一说完抬手一拱,撩起衫裾就跃落那张饭桌,对着黑暗中叫道:“走!都是自家兄弟,守着干什么?想走就走。”话虽如此,但跟着丁一离开的人里,李云聪和文胖子,还有其他两个军士,都没有出现在丁一的身后,他们依旧在黑暗里。
因为丁一在跃下桌子之前,就很隐蔽地做了一个手势。
也许有人想走,便让他们走,但丁一不可能一个人不留,若有人走,总要有人回报。
但对于李云聪和文胖子他们来说,他们却觉得黑暗之中,总有一些事是不在亮光下的。
而这些事情,总归得有人去做。
他们愿意去为丁一做这样的事,而让丁一,在光明之中,洁白无瑕。
.全部章节
重启大明 第八十四章 虎脱柙(十八)
. .
在这一夜,没有人意识到什么。就连丁一自己,也不过是希望不要在同胞之中制造太多不必的杀伤,争取一些可以争取的人员罢了。连那场演讲,也是胡拼乱凑,怎么合适怎么来,但是往往燎原的,便是这么无意之间洒落的星火。
没有人离开,直到第一缕曙光出现,也没有人离开或是走出那北面的庄子。并非他们都有着极高的觉悟,有一部分的人是为着丁一的名号,毫无疑问在他们冷静下来之后,就发现一个问题,不是丁一所提出的穷人的声音,或是立宪什么的,而是丁一的名声:在江湖上,名动天下的丁容城,要比偏居一隅的侯大苟,名号响亮得多!
打过鞑子,考了进士,千军万马救出上皇的丁一,比起造反的侯大苟,也靠谱许多。
按着他们的想法,侯大苟是造反,要是弄不成,到时要杀头连坐的啊;丁容城这听着不是造反——跟着丁容城,就算最后那啥穷苦人的声音弄不成,大约也能混个官做吧?丁容城的弟子,不是个个都有官身了么?就这么平庸,就这么俗气的理由,他们留了下来。
而那些死去的侯大苟军兵,已在天黑的时候,由丁一领着人,用马运到了东南边的房屋里。这时候从怀集方向,便有七八人骑着马过了桥来,昨夜的喧嚣让怀集县城里的守将,在天亮之后马上就派人过来询问查勘,到底这边发生了什么事。
“丁家哥哥,小弟入云龙柳三强,愿领人过去,把这队人结果,作个投名状!”这位就是原来桐油坪里,军兵原来的领头,听着他的话,那二百多条汉子。无不纷纷地和应起来,入伙,交投名状,于江湖上本就是常有的事。
丁一微笑着摇了摇头。对柳三强说道:“咱们不是土匪,不是江湖上的帮派,大伙是为了天下穷苦人谋个出路,才跟着丁某人来做这档事,咱们是堂堂正正的大义,不用搞投名状这等东西的。”
他去见了那队骑兵,在入云龙柳三强带着那班江湖汉子,突然出手把那伙骑兵制住之后。
“我姓丁,叫丁一,我要找侯大苟说话。你们能把话传给侯大苟么?”丁一微笑问着那被拿下的那几个骑兵。那几个听着,茫然摇了摇头,他们哪里能见得了侯大苟?丁一点了点头道,“那你们把马留下来,回去吧。叫怀集的头领来见与我说话。”便对柳三强说道,“放这些弟兄回去,莫要为难他们。”
于是这队被制住的骑兵,就这么昏头昏脑地往回走了,走到一半突然有人回过神来:“丁一?丁容城?”立时有三四人奔了回来,纳头便拜,口中称道。“小弟拜见哥哥!方才有眼不识金镶玉,险些错过了哥哥当面!”
更让人无语的,是其他几人,犹豫了一下,居然也一起奔了回来,还有人埋怨入云龙柳三强:“丁家哥哥在此。你这厮竟也不跟我等提点一句!真真是可恼!”不单如此,这七八个来探查的骑兵,有两人死活是不愿回去怀集了,一定要留在这边跟着丁一。
其他五六人原也是不愿走的,却是丁一劝他们道:“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正是所谓一诺千金重,无论如何,便是要投过来,也总需要把事情交代好啊。”方才劝了这几人回去报信。
那回去的人里,甚至有人这么说道:“怀集里的兄弟们,听着哥哥在此,只怕都不愿跟着柴头领了!”其他人也附和着道,“那是二千余人里,与我等一同来投的兄弟便足足有四五百人……”于是便商量着,如果带着那数百江湖好汉,来投丁一,是破城而出,还是拿下怀集来献与哥哥?
只可惜这话他们走远了方才说起,若是丁一听着,必定是劝他们绝对不能这么干,或者压根就不让他回去了。因为能被侯大苟委来守卫这怀集县的,绝对不是弱者,这处便是广西、湖广、广东,三地结合部,占据了怀集,东可以沿江直下,挥兵广东,也可以北上杀入湖广,这所在的守将,哪里会是庸才?
尽管这位柴真戈,丁一并不知道是什么人物,江湖上也没怎么听过他的姓名——其实在京师是见过的,只不过丁一着实很难去记住,只有一面之缘的每个人,但正如侯大苟,甚至有人说他叫侯大狗,苟字是造反之后方才改的,但若以他名字粗俗就小看他,大约下场总归是不太好的。
但丁一没有听见那些人的话,他在忙碌安排那二百余人回乡去。
“我等是为生民请命,是为开万世的太平,这等大事同是天下穷苦人的人,不是你我这二百多兄弟能肩负得起的……若是学生能平定广西,至少这广西地界上,必定就能让百姓有个说话的位置……诸位回去乡里,要把这道理与江湖上的兄弟,家乡中的父老讲清楚……”
丁一不厌其烦地跟着那二百多人,一次次的分说,又再让他们复述了,大致上是无误的,便取出银子来,分发下去:“这点盘缠大伙不要推辞,却不是学生与诸家兄弟的,是天下穷苦的百姓,凑将出来,教我等为他们请命……”又叫诸般人等报了自己江湖绰号,姓甚名谁,什么门派,方便日后联络,这倒是无人作伪,因为他们本是一伙,若是作伪,立刻就被他人揭穿。
拜别之下,这两百多汉子,无不含泪哽咽,纷纷冲着丁一磕头,称道是:“此去必定不负哥哥所托,不负这天下穷苦百姓的托付!只教活着一日,便要把这道理说与人听,教兄弟朋友,父老乡亲,都不要迷迷糊糊地活着!”
等得他们走尽了,文胖子却略有些微辞:“侄少爷,这些货色,几十个同伴让我们杀了,硬没人提过一句,也没人问过一声,只怕这些人,却是势利得很,见高就拜,见低就踩的货色,如何信得过?”
丁一却笑了起来:“那我们就永远站于高处就好。”
“只是他们传扬出去,虽然方才叮嘱了,不要太过提起侄少爷的名号,只是这些人哪信得过?到时各地衙门、厂卫听着风声,万一这伙人真的去说与人知,有人来军务总督衙门投军之类,只怕不单厂卫,就连风闻奏事的御史,也会弹劾侄少爷……”文胖子在东厂做到颗管事的,这些东西他是想得清楚。
“若有人要以莫须有治我的罪,我是不听十二道金牌的。”丁一的笑意依旧在脸上,并没有什么担忧,“若不是怕做岳武穆,先前又何必辞官?”他就是因为后勤的问题无法解决,才会广积粮,辞官回容城的,至于进士,这其实是意外之喜的锦上添花罢了。
丁一这二年之中,所完成的是工场和书院。
这解决了装备生产和基层骨干的问题,只要再给他一两年时间,那些书院的几千学生,就有十六七岁,那便是足能济用、受过正规操典培训的军人。而占城等地的海上粮道,经过这段时间,在广东已然有所储备;何况关外还有丁如玉的朵颜卫与陈三统领的都音部落,若是景帝敢以莫须有来弄他,他就敢于两广自治!
黄萧养的一些骨干手下的家眷,都让丁如玉悄悄养在南海卫呢,只要丁一决心起事,至少在军事上,席卷半个广东,不见得就有什么难处。当然,如何治理,如何防守朝廷的攻击,那是另外的一回事了。
不过丁一清楚,景帝是不会在这个时间问他的罪,只要广西的战事略有进展,局势没有再度恶化下去,几百年后,崇祯都能忍得了袁崇焕杀毛文龙了,别说这当口还是一些江湖人,无凭无据的言语,他真的一点也不担心。
文胖子听着丁一分说,笑道:“侄少爷心里有数便好,胖子这嘴就是贱……”
“不,你做得对,一个参谋军士长的职责,你的确应该提醒我,如果到时成为千人级别的队伍里的参谋长,你应该在主官决定放这二百多人走之前,就履行你的职责,提醒这么做的后果。”丁一郑重地对文胖子说道,“切记,切记!”
“唯!”文胖子难得规矩地应了,却又问道,“侄少爷,接下来怎么办?”
丁一的笑意愈浓了:“侯大苟不是这些江湖人,他不会就这么出来跟我谈的。那么,我们得让他明白,他有出来跟我们谈的必要,例如是……”
可惜他没有听到刚才回去那几个江湖汉子的对话,否则的话,也许他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至少不会在这时候去出击。但丁一没有想到,那几个江湖人,对于政治和军略上的觉悟,如此的幼稚。
这不是丁一的错,他不是全能全知的神,尽管他要去承受这结果。
但所谓英雄,从不畏惧风浪,从不畏惧敌人。
“过桥,拿下怀集县城。”丁一对着李云聪和文胖子他们,毫不犹豫下达了命令。
.全部章节
重启大明 第八十四章 虎脱柙(十九)
. .
而刚刚散了的朝班,正准备回去自家公事房或是归家的大臣里,却就听着于谦于大人朗声叫道:“元德,借一步说话。”李贤听着,皱了皱眉头,他以为于谦又要找他吐槽老王直怎么还不自己申请退休?
这玩意很无奈,尽管他跟于谦有许多观点一致,但也有许多东西看法是不一样的。例如对于王直便是这样,他可不觉得老王直就是如于谦所形容的,贪恋权位不去之辈。不过于谦叫着,李贤也只好过去,抬手打揖道:“见过先生。”
“老夫昨夜查阅往昔军报,广西那边的景况,是不太好的。”于谦的眉头也是紧皱着,边说边摇头道,“老夫担心如晋的性子,在君前许下了快则三五年的话,到时贪功急进,却便是失策了。这等话,由老夫来说,只怕太重,元德是彼义结金兰的长兄,依老夫看,不若来往书信中,提点一下,应以十年平乱的章程来做,进退当有法度,莫使国家空耗钱粮,战士热血白流方是啊!”
李贤听着不是吐槽王直,却便恭恭敬敬行礼道:“是,贤回去,就按先生说的,给他写信。”于谦便又问了一些相关的部务,又勉励了李贤几句,便就冲李贤点了点头,示意可以自行离去,又叫了另一官员过来说话。
虽然李贤是个爱好喷人的性子,但他历经官场这么些年,于谦这话他是听得明白的。这事已经到了比较危急的地步了,于谦哪里是怕丁一冒进?这是在叫丁一养匪自重啊!
于谦有这么好心?于谦当然有这么好心了,保护自己的弟子,大明能督军的文臣……或是从最阴暗的角度来出来:丁一是他的亲传弟子,若是景帝或石亨对丁一不利,他身为授业恩师,是绝对脱不了干系了;所以他会想插手雷霆书院,会想控制丁一,但别人要把丁一送到火架上烤,于公于私,于谦绝对不会看着人家把绳套放到他自己脖子上的。
再结合着今日殿上,景帝对于武清侯石亨的奏对,看似无意的那一句话,把石亨憋得就要当场辞官了。要知道丁一就领着五百亲卫去广西,这边景帝就把他拎出来与手掌兵权的石亨来打对台,这要是说景帝真心对丁一好,鬼才信吧!
李贤暗暗也认同丁一现时的处境,是不太好的。所以也不再迟疑,赶紧就修了书,想了想,只觉一些东西,丁一不一定看得明白,他和商辂,始终对于丁一用典的水平,是很不放心的,于是又添了一句:“弟当精忠报国,不负君恩,若他日平乱功成,或能在而立之年总督两广,也未可知!”然后便教心腹立刻出京,把这书信送到广东。
而的的确确,当丁一收到这封信时,他马上就明白了李贤和于谦要表达的意思。
因为这不必涉及到什么典故出处的解读,也没有什么七拐八弯的隐晦,李贤已写得很明白“或能以而立之年总督两广”就是三十岁左右成为两广总督,“也未可知。”也是有这种可能的啊。
“则是说,或平定广西,也不一定便会授两广总督。”丁一微笑着抖了抖信纸。
事实上,景帝只让丁一总督广西军务,本身就有问题的了。
因为广西本身就是处于几乎全境沦陷的地步,丁一又不是带着十数万朝廷军马南下平叛的,身边只有五百亲卫,委他总督广西军务,他怎么督?从何督起?而现时把总督行辕放在广东承宣布政使司肇庆府,就是一个很滑稽的事:广西军务总督的治所在广东。
当然,现时这总督行辕还有一个名目,就是平叛募兵练兵衙门,也就是说,二万军兵征募完了之后,丁一就要滚出广东了。这是极为不公的,正常来说这样的情况,应该让丁一总督广东广西军务才对。
毕竟总得有个后方可以退啊,这又不是评书。但景帝就这么下旨,丁一也就这么听着。
因为丁一从景帝告诉他,如果平叛成功,就让他依着沐家的例子——沐英是马皇后的义子,丁一是孙太后的义子,然后平定了广西,就如沐英一般封王,再让丁某人从此为大明永镇广西之时起,丁一就不觉得,自己和景帝可以有什么共存或妥协了。
此时能和明太祖朱元璋的年代相比?扯吧,那时朱元璋大将随便杀,徐达就不要说了,常遇春也不要提了,刘伯温也不要提了。但是,蓝玉也好,汤和也好,邓愈也好,傅友德也好,郭英、郭兴兄弟,李文忠,包括燕王朱棣……真的还有许多,根本数不完啊,随便扯出一个,就闪耀的将星名帅!
现在呢?都到了要开恩科让丁一来平叛,要不然按原来历史轨迹就得等到成化年才能有气力来管广西的事,这能跟明太祖年代一回事?在这个时候,景帝都不肯下达让丁一永镇广西的旨意,还指望平叛以后?得了吧,要是坐龙椅上的是宣宗、英宗倒还信得过,就算是崇祯也还靠谱,景帝这位?丁一是真信不过。
何况于有李贤这封书信?
不过丁一只是笑笑把这书信引着了火,便看着它化为灰烬。
“文胖子你不要闹腾了,总得有个人在这看着。”丁一没抬头,看着那封信渐渐地燃烧,一边对边上的文胖子说道,“以后,还有的是机会啊,你这胖厮,何必在这当口跟小孩一样来纠缠?”
文胖子也不害臊,胖脸上堆着笑:“侄少爷,您也不必哄胖子,这机会以后怕是随着家业越来越大,那是越来越逮不着了!这会要是杜展之还是王世昌在这里,咱看连侄少爷您都捞不着这机会,他们都是名帅的胚子,必定不会放任您这么干的!哈哈哈!要您不让胖子跟着,胖子也长进一回,学学展之跟世昌,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您老人家以身试险啊!”
说着文胖子就七情上面,撩开袍襟当场跪下,一把抱住丁一的大腿,那胖脸一副死了爹娘的表情,开口嚎道:“侄少爷啊!千金之子不坐垂堂啊!何况您身系广西安危,多少百姓翘首以待王师,安能弃生民于不顾!……这成不?不成给您换一个!这门下多少弟子,书院多少学生,或是侄少爷您有什么不忍言之事,立时烟散云散……”
丁一受不了了,一把踹开文胖子:“停!带上你便是了,别嚎!”
文胖子利索地爬了起来,胖脸上马上就堆起了谄媚:“是、是、是!咱不嚎,全听侄少爷的!”
“行了,赶紧下去,把人员装备都点齐了。”丁一没好气地对文胖子吩咐。
后者乐呵呵地行了礼下去,丁一不禁笑骂了一声:“文胖子,你也是当过多次硬探的人,能不能有个正型啊?”文胖子听着立时腰板笔直,目不斜视,手按刀柄,昂首阔步好不威风,只是行了几步出了丁一视线,立时如同漏了气一般,又恢复原状了,这便是老兵油子了,要他行,他便行,但若没人看着,便是怎么舒服怎么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