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之第二帝国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幽泠秋月
9月7日,德国通过中立的荷兰政府,向法国告知了柏林政府的停战要求。由于这场战争是因为法国率先撕毁《阿尔赫希拉斯总议定书》和《马德里条约》,派兵侵占摩洛哥全境所引发,因此法国必须为此承担战争所带来的一系列后果。
在波尔多的临时政府办公楼内,德国的停战要求已经静静摆在了总理维维亚尼的书桌前。法国需要立即从摩洛哥撤军,并赔偿德国在这场战争中所消耗掉的所有财富。在领土问题上,德国原则上可以同意恢复到战前的法德国境,但法国必须交出全部的海外殖民地,以作为当前对本土沦陷区域的补偿。由于当前对英作战并未结束,因此法国必须将北部和西部沿海的各港口都租借给德国使用。除此之外,法国的陆海军规模和装备也都要受到限制。
对于这份条件,法国政府显然是无法接受。撤军赔款倒也罢了,当前军队在战场上的失利已经让他们对此有了一定程度的心理准备:然而交出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和对军队的限制,却是大大超出了他们的心理承受底线。这些部长大员心中都非常明白,法国之所以能在1871年赔款50亿法郎之后迅速恢复元气,靠的全是身为宗主国的法兰西,对各殖民地进行剪刀差式的掠夺:通过贸易杠杆的作用,这些殖民地的土著便在为法国本土源源不断的输送着他们所创造出的几乎所有财富。如果法国丧失了殖民地,那么其瞬间就会从一个世界级的强国萎缩到地区性国家,就更遑论德国人还在军事上对法国有条款加以限制了!
眼见德国人如此不给活路,法国政府只能暂时将和谈对话给往后拖下去,期待战场上能出现有利于协约国的转变。然而在苦苦捱了一周之后,他们所收到的胜利仅限于法军在阿尔卑斯山西麓又一次挫败了意大利人的进攻,而法军几次在巴黎发动意图重新夺回北城的攻势,但都被复制了此前法军防御战术的德军给挡了下来。与此同时,此前一直被忽略的中东战场却突然传来平地惊雷般的消息:奥斯曼军队已经消灭了英国部署在科威特的力量,此刻正朝着苏伊士运河所在的西奈半岛猛扑而来!
虽然埃及是英国的殖民地,但当前的英法早已是一损俱损的共同体;对于英国而言,埃及无疑是其仅次于印度的核心利益所在。经过三十年的经营,英国本已牢固确立了自己对这一地区的统治,然而随着奥斯曼帝国的参战,这个日不落帝国的殖民地安全陡然变得恶化了起来。
历史上,奥斯曼帝国在参战后,是将主力军队用于北高加索发动攻势,以求夺回此前在历场俄土战争中所失去的领土。然而恩维尔却过度低估了高加索的崎岖山地对大军行进造成的阻碍,使得奥斯曼军队的进攻演变成了一场灾难。而在这一位面,知晓历史的清英便竭力劝说奥斯曼高层,使其先解决英国在阿拉伯半岛上的势力,而后挥师西进夺取埃及。清英撺掇小圆帽们进攻这一方向的理由也很充分,埃及从1517年起就是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却在1882年被英国人横刀夺去;之前由于无力和英国正面抗衡,只能打碎了牙往肚里吞,而现在却有德奥等列强顶在前面吸引英国人的仇恨,正是伊斯坦布尔收复失地、重现帝国鼎盛时期疆域的绝好时机!(未完待续。。)u
.全部章节





重生之第二帝国 第496章 中东战火
. .
为了让土耳其人能够乖乖听从安排,柏林政府还向伊斯坦布尔许下承诺:在攻下埃及之后,奥斯曼帝国不仅将对埃及拥有完整的主权,那条至关重要的苏伊士运河也将归奥斯曼政府经营掌握。从实际利益的角度出,攻下埃及的收益,无疑比在北高加索争夺那几块崎岖山地要好上太多了!
在德国的劝说之下,恩维尔终于决定让他的军队向阿拉伯半岛方向进攻。大军先攻取位于半岛东南部边缘的科威特和阿曼,以保证德国潜艇能畅通出入波斯湾;而后主力西转,经西奈半岛直取苏伊士运河。德国企业在战前倾心修筑的中东铁路终于派上了用场,大量士兵和物资从伊斯坦布尔源源不断地运抵东方的巴格达;在这条纽带的萦系下,奥斯曼军队的集结整备能力有了几何倍数的增加。
7月13日,就在德法两军于巴黎城中激烈搏杀之时,远在中亚的奥斯曼军队也开始了自己的行动。由和平时期驻扎在亚美尼亚的第9、1o、11三个军,部署在巴格达的一个师,和从伊斯坦布尔调来的第1军外加两个师,组成了奥斯曼第3集团军,总兵力近15万人,朝着科威特大举压去。
面对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奥斯曼军队,英国驻中东总督克莱尔顿时感到如芒刺在背:当前在阿拉伯半岛上的英军,连同紧急动员起来的当地殖民师在内一共也不过3万之众,数量上居于绝对劣势。而由于战前的英国政府,根本就没想过奥斯曼这个欧洲病夫敢来捋大英帝国的虎须,英军在科威特等地都没有修筑可堪一用的工事防线,只能靠着一些早已过时的堡垒来聊以支撑。大战爆之后,来自印度的人力兵源又被优先运到了欧洲战场;中东这片炽热干燥的不毛之地根本就是没娘养的娃,只能靠着这点部队和土耳其人硬扛了!
除了数量之外,奥斯曼军队的素质也可以说是得到了质的飞跃。经过德国6军元帅戈尔茨二十多年的苦心调教,这个腐朽国家的暴力机器获得了脱胎换骨般的翻新:基层官兵长期经受德**官顾问的训练。在现代战争下的作战技能大幅提升,而军队高层大量存在的营私舞弊、贪污盗窃的现象,也在手握大权的戈尔茨的洗旧荡涤中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改变。再加上他们所装备的几乎是清一色的德制武器,这已然是一支完全能和奥匈军队抗衡的力量。历史上的达达尼尔海峡战役中,土耳其军队在滩头上和英法联军激烈拼杀了近一年却丝毫不落下风、最终逼迫对方撤退的战绩,便是其6军完全可堪一战的最好证明!此刻,在德国6军中将奥托?冯?桑德斯的指挥下。分三路齐进的奥斯曼军队攻势如潮,很快便与守卫科威特的英军部队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这些整天都要虔诚祷告安拉胡阿克巴的穆斯林小圆帽,天生血液里就蕴含着为真主献身战斗的基因;现在他们对上的又是强行扣押了自己战舰的英国人,更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回想起全民捐款购舰时那卧薪尝胆的艰辛,以及事后英国扣押已经付完全款的战舰、并将海军袍泽一脚踢回国内的屈辱,土耳其人心中怒恨交织。在战场上冲杀起来简直势如疯魔。英国官兵虽然更是训练有素的精锐之师,但奈何众寡悬殊实在太大,面对这帮近乎无穷无尽般涌来的悍不畏死的异教徒,英国人仿佛又回到了马穆鲁克骑兵纵横阿拉伯半岛的中世纪时代;战不多时,他们便被这帮塞尔柱人杀得落花流水,向后方亡命奔逃。
7月19日,科威特城中的政府楼大门。便被一位名叫凯末尔的奥斯曼6军中校给一脚踹开了。英国总督克莱尔乘快艇从海路仓皇出逃,大量英军或逃向更东南方向的阿联酋和阿曼,或是在科威特城中成为了土耳其人的俘虏。奥斯曼军队斩断市中心广场的米字旗投入火堆中焚烧,并在重新升起的红底星月旗下纵情欢庆胜利;尽管他们在强攻中所付出的伤亡还要比英军多出一大截,但这在对英国攻城略地的成就面前已经根本不算什么了。在像牲畜栏圈一样的临时战俘营中,数百名被俘的英国官兵脸上写满了屈辱和悲痛;身为全球最强大帝国的军人,他们不仅没有收获光荣和胜利,反而沦为了此前被他们蔑视鄙夷的“病夫劣马”土耳其人的俘虏。备受讥嘲与折辱。连上帝都选择抛弃了不列颠,还有谁能够拯救这个帝国于战争的水火?
此后的一个月时间里,奥斯曼第3集团军和后续援军沿波斯湾南下征战阿联酋。尽管他们遇到了酷暑、沙漠、缺水、运输困难等重重困难,但仍是凭借着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将英军赶出了这一地区。与此同时,以内河港口巴士拉为基地的德国潜艇部队也在阿拉伯海上起了大规模的狩猎,期间击沉英国商船13艘。甚至包括一艘满载12oo名印度士兵的运兵船!在这一个多满编营葬身鱼腹之后,英国运兵船再也不敢直航这片区域,而这也更加剧了英国在阿拉伯半道上所面临的兵力匮乏的困难。虽然奥斯曼军队在进攻阿曼的过程中受阻,但其最初的战役目标已经达成:霍尔木兹海峡被同盟国掌控。德军潜艇部队得以恣意出入波斯湾,大肆猎捕在印度洋上航行的英国运输船。完成这些之后,奥斯曼军队主力随即调头折转,准备进军西奈半岛,饮马苏伊士运河。
经过两个月的动员,8月下旬的奥斯曼军队实力又较之前有了大幅度的膨胀:过25个师被铁路运往地中海东部沿岸的重镇贝鲁特,与原有的第3集团军一道组成了一个数量骇人的重兵集团。奥斯曼帝国近2ooo万人口的战争潜力得以体现,在丘吉尔和广大英国高层心目中还不如一艘军舰重要的这个国度,正一步步向世人展示出其遭受欺骗和侮辱之后的刻骨愤怒。8月27日,奥斯曼军队在9oo门大炮的火力覆盖之后开始猛攻西奈半岛,基本平定了阿拉伯半岛的土耳其人士气高昂,他们纷纷在祷告中向真主立誓,要让英国人为他们的傲慢跋扈付出最惨痛的代价。
此时,英国在埃及也已经拼凑起了一支十五万人左右的军队,然而其中英军的数量只有4万出头,其余几乎都是来自埃及、苏丹两处殖民地的廉价炮灰。这并不是英国人舍不得将自己的主力军派来保护这座海外的最大军事基地,实在是因为当前的英国已经力有不及:随着东地中海制海权的丧失,英国已经无法将军队直接用最快捷的海路投送到北非;而绕过整个非洲走红海航道,又会经过亚丁湾这个德国潜艇活动猖獗的极其危险的海域。万般无奈之下,英**队只能在西非的阿尔及利亚港口下船卸装,然后向东穿过此前已被打通的奥斯曼海外国土利比亚,长度跋涉近2ooo公里赶赴埃及,其效率可想而知。等到土耳其人都快把阿拉伯半岛打完了,第一批英国援军才累得浑身散架一般艰难进入埃及境内;此刻他们的疲累程度甚至比马恩河战役前夕克鲁克的第1集团军还要为甚,进行战斗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奢求!
因此,尽管英军已经在西奈半岛上做好了迎击奥斯曼军队的一定准备,但在经历了半个多月的连番血战之后,他们在这一地区的防线,仍是被复仇之火熊熊填膺的土耳其人给突破了。时年7o岁的德国6军元帅科尔玛?冯?戈尔茨,欣然受伊斯坦布尔政府的邀请重返奥斯曼帝国就职,并精心指挥着这柄由他所亲自磨亮的刀剑,向德国的敌人刺出了狠狠一击。5千名英军和2.5万名仆从军被包围在哈斯那附近,最终全部被歼。英埃联军损失过半,被迫全面撤过苏伊士运河,龟缩到开罗附近防守。驻扎在亚历山大港的英国地中海舰队更是早早就溜之大吉,侥幸逃到法国土伦港苟延残喘。9月12日傍晚,第一支奥斯曼军队渡过运河,伊斯坦布尔随即向世界表了热情洋溢的贺词,称“这是我们帝国中兴史上的最光辉的一页”。
来自中东的败报让英法大为震动。奥斯曼军队根本不是他们想象中的菜鸡劣马,而是在德国将领的指挥下完全具备了和他们抗衡的力量;而得益于主场的地利优势,他们能将大量军队投放到北非战区,这无疑对英法的非洲殖民地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威胁!为了挽回局势,英法被迫调整原有的部署,将原定用于6地正面战场的不菲兵力投放到非洲战场,以保护这些个殖民地“血库”的安全。不过,这一举动注定将是饮鸩止渴。
ps:作者现在新疆工地,上网码字极为不便,还望大家谅解则个....
.全部章节




重生之第二帝国 第497章 达契亚之伤
. .
“戈尔茨元帅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他指挥的奥斯曼军队攻下了苏伊士运河,这条至关重要的航道终于不再为协约国所掌控。很快,整个地中海都将成为我们的内湖,而英法则将因为不断失血而最终走向崩溃!”
9月14日,威廉在柏林帝国大厦的主会场中表了振奋人心的演讲,包括社会民主党人在内的所有国会议员,无不长身起立、向这位德国至高无上的君主致以最热烈的欢呼和最诚挚的敬意。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这位在1911年与施利芬一同被授予元帅军衔的老军人,其所获得的成就都足以载入史册:他重建了腐朽衰颓的奥斯曼军队,并挥舞着这柄利剑,让英国在海外至关重要的核心基地土崩瓦解。此刻,不仅来自印度、澳洲等殖民地的物资兵员将完全绕道好望角,对英帝国的输血力度大打折扣;通往非洲的大门更是因此被轰然撞开,肥沃富庶的英法大片殖民地,更是就此"chi luo"裸地暴露在了同盟**队的兵锋面前!
几番计议之后,德国确定了之后的战争策略。当前的德军仍旧是以逼迫法国投降、诱俄国内部革命为第一要务,因此必须要将所有力量都集中到对法俄的正面打击当中。席卷非洲殖民地的任务,就交给表现让人眼前一亮的土耳其人身上。以德国当下对伊斯坦布尔青年党政府的影响,根本不怕其在战后不听从柏林政府对殖民地的重新分配。德国统帅部随即也向其他卫星国施压,要求他们整肃军队,对协约国起更猛烈的攻击。
三天之后,似是受到了奥斯曼帝国占领苏伊士运河的胜利消息的刺激和鼓励,刚宣布加入同盟国不久的罗马尼亚便响应柏林政府号召,开始沿黑海之滨向俄国起大规模的进攻了。虽然动员时间不足,但这个人口充裕的巴尔干小国,仍是将2个集团军近3o万人派上了战争的前线。土耳其人在中东战场上的胜利。的确使得布勒加斯特的战争野心空前膨胀,而2个德国师的赶来增援更增加了他们心中的底气。在罗马尼亚人看来,连积弱百年的的土耳其人都能在英国人身上收获胜利,自己又有什么理由还不如这些软弱的欧洲病夫?
在这种自我感觉非常良好的投机心态驱使下,罗马尼亚政府不等本国的军队完全动员完毕,就急不可耐地打响了他们在战争中的第一枪。不过他们的6军,却显然不如长期都在德国教官下调教训练的奥斯曼军队来得有力。罗马尼亚6军长期缺乏训练。部队装备落后,而其政府战前游走在同盟协约两大阵营之间的“灵活策略”,也使得双方对这个骑墙小国都持不信任的态度,几乎鲜有军事援助和合作。总参谋长弗劳雷斯库对这一现象毫不在意,认为鲜亮的服装才是提升部队战斗力的不二途径,并以狂烈的热情亲自投入到了军服的设计中去。
在弗劳雷斯库的努力下。罗马尼亚军队开始无休止的在自己的服装上加上各种金边和穗带,并绣以各军、师特有的纹章标识,就连随军的厨师民夫都配了相应的特制制服。单以美观程度而论,罗马尼亚的军队完全称得上是冠绝欧洲,而如此一来所造成的弊端,却无疑是比身着蓝上衣空裤子的法军还要为甚了。
当罗马尼亚军队出现在战场上时,对面的俄军简直“被一片金蓝青紫的色彩亮花了眼睛”。而后他们便反应过来,朝着这些不知死活的罗马尼亚人猛烈射击。由于俄国政府在本**队的连续失败中,已经有感罗马尼亚将在那个霍亨索伦家族出身的君王领导下对俄宣战;西乌克兰的驻军早早就得到了一级战备的命令,并对罗马尼亚可能动的进攻制定了应对的策略。在俄军的枪弹覆盖下,罗马尼亚军队像兔子一般被接连打翻,面对那一片绚丽的五彩云霓,即便是枪法拙劣的俄军后备人员,都能取得相当理想的命中率!
几场边境战斗下来。罗马尼亚军队便已伤亡破万;从战争爆到当前就没打过几场胜仗的俄**队,终于在罗马尼亚人身上第一次找到了势如破竹的感觉。由尤登尼奇指挥的俄国第8集团军在成功防守之后主动出击,经过两天的激战之后突破了罗马尼亚第1集团军的北部防线,3个师在俄军的进攻之下宣告崩溃,最终得以逃脱虎口的仅有五千之数。当德军援兵前来封堵这个防线缺口之时,从前线失魂落魄败退下来的罗马尼亚军队,竟然将德军军服的野原灰当成了俄军的土灰色。并直接打出白旗、争先恐后地向其投降。在被德军大声喝止之后,这些衣着比花朵还要鲜艳的罗马尼亚人才反应过来自己找错了投降的对象,于是他们纷纷返身折转,准备向真正的俄国人缴械。其丧失程度比起意大利人都不遑多让!
“前天夜里,圣师向我来电报,说他做了一个祥瑞的梦境,圣母玛利亚降临在冬宫之上高唱颂歌。果然,昨天就从前线传来了胜利的消息。”
装潢精致华美的前线司令部内,一身戎装的沙皇尼古拉看着墙上悬挂着的作战地图,脸上满是兴奋和喜悦的神色。自己刚刚亲领俄国总司令不过十余日,就收获了一场堪称辉煌的大胜:要知道尤登尼奇的军队虽然有着集团军之名,但其军队满打满算也不过6个师不到1o万人的兵力;面对人数接近3o万的敌军仍旧能有如此战绩,这无论从哪个角度上而言,都绝对称得上是大书特书的一笔!
“陛下自任总司令以来,我军官兵无不欢欣激动、倍受鼓舞,各军指挥官都摆脱了尼古拉大公那昏聩无能的指挥掣肘,在陛下的英明领导下焕出了前所未有的战意。正因如此,前线士兵才能以完全有别与从前的勇气奋勇前进,获得了以少胜多的伟大胜利。”眼见尼古拉的兴致如此之高,旁边一众肥头大耳,腰若水桶的俄国高级军官连忙献上阿谀之词;不趁着这个时候向沙皇固宠,那么还更待何时?一时间,俄军总司令部内谀浪如潮,所有人都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赞美着沙皇的英明神武和丰功伟绩,在他们的奉承下,尼古拉二世俨然成为了俄国历史上继彼得大帝之后的最伟大的君主,而其革除大公的军职的举措,则更是高屋建瓴、大快军心、挽狂澜于既倒的郑重的正确的决定。
尼古拉二世含笑听着,眼中也不免流露出了一丝赞许之情。在自己下令免去自家亲叔叔的军权之后,朝中大批官员和将领都曾竭力反对;他们纷纷到冬宫中来来劝谏,称大公虽然连遭败绩,但在军中却深孚人望,其调度指挥的才能也是有目共睹,实是总司令的不二人选。而现在在罗马尼亚的胜利事实证明,他沙皇的决定是正确至极了。敢于亵渎圣徒拉斯普京的大公被免职后,圣母玛利亚果然又开始重新眷顾起了俄罗斯,落井下石的罗马尼亚人受到了狠狠的教训。接下来就将轮到奥地利和德国人了。在能与神灵沟通的圣徒拉斯普京的辅佐下,俄军必然是无往而不利。现在尼古拉心中满是对拉斯普京为什么在19o7年才被他现的悔恨,如果能早几年将这位圣人迎奉入宫的话,三代罗曼诺夫君王筹谋了四十年的黄俄大业,又怎么会就这样葬送在了自己的手里?
“阿列克谢耶夫,我们现在的军队情况怎么样了?”
尼古拉感慨之后,又将目光投到了旁边一名蓄着长长八字胡须的老年将领身上,开口问道。由于自知对后勤调度、征召动员、制定作战计划等事务一窍不通,尼古拉很有觉悟的没有拦下全部的大权,而是将一部分管的权力分了出去,让手下帮自己管理后勤和相当程度的战役指挥。不过,这却造成了俄军那原本就匮乏无已的物资补充更加雪上加霜。被尼古拉所依赖重用的一帮将领,几乎全是溜须钻营的能手:要想让他们干点正事,用大公上任时的话来说是“难于上青天”,而在军中上下其手中饱私囊、媚上讨好沙皇和他那位御友拉斯普京的本事,却个个都是登峰造极,他们谦居第二便没人敢僭位第一!
大公在位之时,这些人慑于大公威严与明睿,尚且不敢有什么大的动作;然而现在却换了个好大喜功、对军队内部利害一无所知的沙皇来当总司令,这些人登时便没有了任何后顾之虑。大量粮食、被服、肉禽、辎重、甚至是枪弹军火,都被他们在略施手段之后便暗中扣下,而后再以极高的价格,卖给已经陷入物资匮乏和饥饿的俄国民众手中,以谋求前所未有的暴利。这一来二去之下,无数的俄国国家财富便滚滚流入了这些私人的腰包,而前线军队却饱受物资不足之苦,士气和战斗力更是一落千丈。
.全部章节




重生之第二帝国 第498章 俄国进攻计划
. .
“回禀陛下,我俄罗斯帝国臣民听闻陛下接掌指挥权,热血沸腾,大量民众踊跃参军,工厂更是一刻不停地在生产着各种军需物资。当前,帝国的武装力量总数已经成功动员至560万,超过100个师的新军正在后方进行整编和集训;只要陛下一声令下,他们都将会向德奥军队发起殊死攻击!”
阿列克谢耶夫谄笑开口,脸上的恭奉之色显露无疑。当前俄国拥有1.732亿人口,可用于战争的兵力几乎是德国的三倍;虽然在先前的历场战役中蒙受了颇为惨重的损失,但这个帝国却能够通过动员的方式,将损失的灰色牲口们给尽数补充回来。面对沙皇的垂询,阿列克谢耶夫自然是将自家唯一拿得出手的人力资源给呈报出来了。不过,这却是有阿列克谢耶夫为应付沙皇询问的春秋笔法:560万人的数目虽然看起来大得令人咋舌,但其中大部分都是类似民兵的地方守卫、要塞卫戍和后勤补给人员,真正的野战军数量只有总数的不到一半。
而训练有素的精锐之师的数量就更不必提了。之前几场在东普鲁士和波兰的大战,已经将俄罗斯帝国那一点仅有的能战之兵都给摧残大半;现在除了俄国纵深陆续赶来的原有正规军之外,其余全都是仓促动员而来的后备军“庄稼汉”,其战斗力最多也就和语言不通、宛若一头体型庞大、但末端神经却彻底坏死的野兽的奥匈军队相当。至于俄军当前武器装备极度缺乏的情况,则被阿列克谢耶夫给径直无视;谁又会这般不识时务,在当前心情正好的沙皇面前揭自家的短处?
听到阿列克谢耶夫的答复,尼古拉眼中不禁闪过一丝兴奋之色。饶是他已经知道自己帝国几乎拥有无穷无尽的人力资源,仍是为当前这迅速补充的兵员数量而惊喜交集。他脸上的喜色又浓郁了一分,欣然道:“帝国已经步上了动员战争的正轨,现在是该给予敌人以最沉重的打击的时候了。我们有必要通过一场攻势来挽回当前的不利战况,重新掌握属于我欧洲宪兵的绝对主动权!”
1...191192193194195...3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