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秦皇纪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殷扬
第五件事就是立太子,至此很多人这才明白过来,清夫人亦有贤德,没有被立为皇后,原因就在这里,因为秦异人要立嬴政为太子,子以母贵嘛,赵姬必然为皇后。
嬴政不过十三四岁,却是聪慧过人,才华初显,朝臣大为赞叹,他做太子,没人有异议。
就这样,嬴政正式成了太子。
秦异人之所以如此早就立太子,一是因为嬴政的才华不凡,他最适合当太子。二是因为秦异人不想重蹈历史之覆辙。历史上,扶苏未被立为太子,这是赵高李斯能够矫诏的原委所在,若是扶苏被立为太子,他继位就是名正言顺了,兴许秦朝不会灭亡。
最后一件事,就是赐群臣酒宴,让他们痛饮一番。然后,秦异人就下旨,要他们赶回去,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全部章节





秦皇纪 第十二章 征伐异族
. .
登基之事一完,秦异人立时把范睢、王翦、李牧、司马尚、李斯、韩非、蔡泽、范增、蒙骜、蒙武这些顾命大臣召集在一起,商议大事。
秦异人扫视众人,只见众人一脸的欢喜之色,如同吃了蜜似的。这也难怪,秦异人登基当皇帝了,这是前无古人之事,他们躬逢盛事,由不得他们不乐。
“你们很欢喜,是吧?朕也很欢喜,大秦拼杀数百年,终于大功告成,一统华夏了,这是自盘古开天地以来,从未有过之盛事,是该欢喜。”秦异人脸上泛着笑容,说到这里,话锋一转,道:“然而,朕不得不提醒你们,治理天下,刚刚开始,还得努力。”
“谢陛下训诲。”范睢他们神色一凛,齐声领训。
“周武王伐商后,以为天下安定,从此无忧也,就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他太想当然而然之了,天下真的就此平安无事吗?”秦异人缓缓摇头,颇有些不屑,道:“没过几多时间,刀兵再起,周室不得不再次征伐,就因为周武王的这一昏招,令周室吃足了苦头。孔子孟子这两个迂腐之徒,竟然还在为周武王吹嘘,赞扬他有仁德,却是狗屁不通,大秦绝不能犯这种错误。”
周武王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向天下诏示周天子无意于兵革,其影响很深,有好的,也有坏的。好的一面就是令人放心,以后不再有刀兵之灾了。坏的一面,那就是那些别有用心之人心中暗喜,你刀枪都入库了,马放南山了,你不再想打仗了,那就轮到我了。这无异于助涨了那些人的异心。最终刀兵再起。
当然,其影响远远不止这些,到了三国时代,司马炎统一中国,他一心要仿效周武王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想要解除武备,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引发了一场大争议。最终,晋朝真的解除了不少武备。
这事导致了“八王之乱”。当八王造反时,晋朝这才发现没有武备,虽然平定了八王之乱,却是令晋朝衰败,无力抗击北方的胡人。最后的结果就是长达数百年的南北朝大分裂,五胡乱华。
“大秦不能有这种迂腐之举,武备应当常备不懈。”秦异人脸一肃,沉声道。
秦国虽然统一了天下,然而,山东的残余势力仍在,要是象周武王那般马放南山。刀枪入库,那无异于告诉这些残余势力,你们反吧,我无力镇压你们。这种蠢事。秦异人肯定不会干。
要想令这些残余势力不敢乱动,唯有武备不松懈,只要你敢冒头,直接打过来说是了。
这话很有道理。范睢他们无不是点头赞同。
“天下初定,当休养生息。不再兴刀兵,有两处必须以刀兵解决之。”秦异人右手上举,伸出食中二指,道:“一是平定岭南,二是击破匈奴。”
秦国一统天下之后,平定岭南和击破匈奴,已经是必然之举了。这将是华夏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对付外敌,很是令人振奋,范睢他们无不是热血沸腾。
“岭南之地,早在夏末商初,就有中原人进入岭南,传播中原明。到了商末周初时,因为商末战乱而进入岭南的中原人就更多了。尤其是,春秋战国之际,天下大乱,诸侯力征,黎民苦战国,苦不堪言,为躲避战火,中原人大量进入岭南,极大的促进了岭南的发展。”秦异人脸色肃然,道:“经过千多年的发展,岭南已经与中原大为接近,若是不能并岭南之地,我辈就是愧对列祖列宗了。”
中原人进入岭南可以追溯到夏末商初,只是那时候进入岭南的人并不多。到了商末周初时,中原人进入岭南之地是一次。这一波之后,到了春秋战国之时,中原战火频繁,为了躲避战火,不少中原人进入岭南之地,这又是一波。
这些进入岭南的中原人带去了先进的明,先进的技术,极大的促进了岭南的发展,与中原比起来,虽然仍有差距,却是已经大为缩短了。
可以这样说,岭南之地是中原无意中发展的“殖民地”。
楚国虽然名义上征服了岭南之地,却是无力控制,岭南之地想服从就服从,不想服从就反抗,楚国对岭南的拥有是有名无实。
不管怎样说,岭南之地与中原息息相关,必须要拿下来,不然的话,就是有愧华夏的祖辈了。
“陛下圣明!”平定百越,占领岭南之地,这已经是共识了,范睢他们不会有异议。
“至于匈奴,你们都知道的,那是华夏的北方大患,一日不除,北方一日不宁。”秦异人的脸色肃然,冷声道:“数十年前,匈奴大举南下,幸得赵雍击破之,使得匈奴元气大伤,不得不退回漠北休养生息。十年前,匈奴想要趁着大秦大举东进之机南下,幸得大父英明,接受了李牧的求援,放弃东进,朕率三十万大秦锐士北征,河套一战,歼灭匈奴百万之众。这些年来,匈奴退回漠北,正在休养生息,积蓄力量,要不了几多时间,就会再度南下,是以,大秦与匈奴必然还会有一场生死大战。”
漠北苦寒,虽然是匈奴的大后方,可以令匈奴休养生息,积蓄力量,然而,匈奴必然不会在漠北呆多久。只要匈奴的力量恢复了,匈奴南下就是必然之事,与秦朝必有一战。
“往昔,中原大乱,诸侯力征,不能拧成一股绳,力量不能集中使用,即使以大秦之强也不能彻底击破匈奴。”秦异人的声调转高,道:“如今,大秦一统天下,大秦的实力更加强大了,具备了彻底击破匈奴的实力,朕决心大秦这一次要攻入漠北,捣毁匈奴的老巢,使匈奴不再为祸华夏。”
匈奴的危害谁个不知,哪个不晓?击破匈奴,还华夏安宁,谁个不想?秦异人这话说到众人的心坎上了,无不是眼中精光暴射,振奋异常。
“如何方能完成这两件事,你们就说说。”秦异人冲众人道。
“陛下,臣以为大秦要完成这两件事,必先做一件事。”王翦率先开口,道:“这件事就是重新部署大秦之军。往昔,大秦只有蓝田一座大营,如今天下一统,这已经不适用了。”
“善!”众人齐声赞扬。
蓝田大营是秦国最为重要的兵营,也是当天下间最大的兵营,符合当时的情形。如今,天下一统了,秦朝的疆域更加辽阔了,一座蓝田大营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重新部署秦军已经是势在必行了。
“王翦,你说说要如何重新部署?”秦异人微微颔首道。
“陛下,臣以为应当在新郑、大梁、蓟城、临淄、郢、寿春、长沙设立兵营,分军驻守,镇守各地。”王翦早有思谋。
“臣赞成。”范睢他们大为赞成,没人有异议。
“如此甚好,朕也是如此想的。”秦异人冲王翦,道:“大秦锐士重新部署,就由上将军和李牧共同处置。”
王翦是上将军,位高权重,此事是他份内事。至于李牧,有着杰出的才干,虽不是上将军,也是令人心服,他也应当参与。
对这事没人有异议,尽皆称善。
“击破匈奴这事就交由李牧谋划,平定北越之事就由上将军谋划。”秦异人冲二人道。
李牧久在北地,对匈奴最是熟悉了,由他牵头来谋划此事最好不过了。
“陛下,臣以为平定百越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保证后勤辎重。”王翦道出紧要事务。
百越虽大,包括现在的福建、广东、广西、越南和浙江一部分,就是现在整个华南之地。然而,百越内部却是四分五裂,而且还没有中原那么强大的经济实力,秦国要平定岭南并不是问题,问题就在于能不能保证秦军的后勤辎重。
历史上,秦始皇发五十万大军平定岭南,一开始秦军打得非常顺利,很快就攻占了现在的桂林。然后,问题也就来了,后勤补给不上了,通过五岭那险恶的道路难以供应足够的粮草,令秦军没有饭吃,没有衣穿,秦军几乎是饿着肚子在作战,士气低落,军心不稳,战力低下。
更可痛者,秦军的统帅屠睢,更是在一次百越的偷袭者丧生了。
后勤不解决,南越难以平定。王翦不愧是杰出的军事天才,一语切中要害。
历史上,秦始皇平定岭南之时,王翦已经病逝了。若是他还健在,说不定以他敏锐的洞察力,会先一步发现这问题,秦军就不会打得那么艰苦。
“上将军所言极是在理,只是这后勤辎重要如何解决呢?”范睢也犯愁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对于一支军队的重要性不需要说的,是个人都能明白。
五岭道路难行,要想通过五岭运输足够的粮草,那是痴人做梦,众人无不是拧着眉头,大为焦虑。
“无妨。此事朕早就部署。”秦异人道:“把郑国叫来。”
孟昭领命,忙去带人。
没过几多时间,郑国带着他的学生史禄进来了。二人冲秦异人见过礼,秦异人冲郑国,道:“郑国,上次在长沙之地,朕要你勘察之事如何了?”
“陛下,这事臣是有愧于陛下之托,无计可施。然,臣的学生史禄却有妙想,还是让他来说吧。”郑国冲秦异人一抱拳道。
.全部章节




秦皇纪 第十三章 提倡商业
. .
“先生大才,修得郑国渠,你的这个学生史禄如此得你高看,想必非凡呐。”范睢已经从郑国的话语中读出了不同一般的韵味。
郑国是绝世水工,他都没有办法的事儿,他的学生史禄却有办法,可想这个史禄是何等的了得。
众人大为惊奇,目光炯炯,集中在史禄身上。
史禄虽然年轻,不过二十余岁,却是镇定自若,并没有丝毫异样。要知道,在座之人个个都是非凡了得之辈,只要他们跺跺脚,就会风云失色,要是换个人,要么激动难已,要么惊恐不安,史禄平静异常,实是不凡。
“好!”范睢他们齐声赞好。
“史禄,你说。”秦异人当然知道这个灵渠的设计和修建者非凡了得,要不然的话,不会修成灵渠。
“诺。”史禄应一声,开始陈述起来。
“史禄与老师奉陛下之命,查勘把湘水和漓水连接之事,经过实地勘察,颇有些想法,要是不妥,还请陛下训诲。”史禄不卑不亢,先是来一句开场白,然后就切入正题,道:“湘水高而漓水低,若是要把两水相连,实为不易。然,并非没有办法。以史禄之见,可以在山上环绕,以减缓水流,就能通航。”
历史上,秦国一共修了都江堰、郑国渠和灵渠这三大著名的水利工程。在这三大水利工程中,最有名的要数郑国渠了,因为这事引发了“逐客”风波,秦始皇差点犯下最为严重的错误。这也是后世谈论的好题材,是以被渲染得很是出名。
然而,平心而论,在这三大水利工程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应该是灵渠。
灵渠的设计思路身就是一奇,象修盘山公路那样,在山上建渠,进行环绕,减缓水流速度,就可以达到通航的目的。
“善!”众人齐声称善,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构想,令人有醍醐灌顶般的感觉。
“先生想法虽好,然。要想通航有两难。一是湘水有不足十里高低起伏,不便于通航。二是一到枯水期,无水可用时,又是难以通航。”王翦却是眉头一挑,提出了两个问题。
秦异人的目光落在王翦身上。大为诧异,这个王翦的洞察力真是了得,这也知道。
湘水比漓水高出数百米,即使修通了,也不能通航,为解决此事,就得把运河象盘山公路那般修。
不过。湘水有四公里长的落差太大,不能通航,王翦的第一问题就是针对此点。
“这事不难办。”
史禄却是信心十足,道:“湘水那不足十里处不能通航。却可以改变河道,只需要如此修便成。”
一边说,史禄划出一个“s”形。
湘水身不便通航的这四公里,就这样被史禄解决了。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构想。
“妙!”王翦右手轻拍着额头,大声赞好。
“真是奇思妙想啊。”范睢他们一脸的赞叹。
“至于枯水期不便通航一事。可以筑堤坝蓄水,到了枯水期放水调节水面便成。”史禄接着道。
筑堤坝就得用船闸,这是世界首创,是整个世界上最早的船闸,能够很好的起到调节水位的作用,可以令灵渠一年四季都能通航。
“妙!绝妙!”一片赞叹声响起,出自众人之口,个个一脸的赞叹。
就是秦异人也是不免赞叹一番,虽然秦异人早就知道灵渠是史禄的杰作了,然而,当他亲耳听见史禄说出构想,仍是叹为观止。
我们的祖先拥有大智慧,创造了很多杰出的工程,灵渠只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
“若想修渠的话,就得先派一支军进入岭南,攻占漓水。”王翦眼中精光暴射。
“这事就由上将军定夺便是。”秦异人很能放权,把这事交给了王翦。
王翦说得没错,要想修灵渠,就得先把现在的桂林攻占了,然后再来修,方有安全保障。
“诺。”王翦欣然领命。
灵渠连接的是湘水和漓水,其实是把长江和珠江连接在一起,因为湘水通长江,漓水通珠江,这两大水系就因为一条灵渠就通航了,可以极大的促进中原与华南的交通,可以促进华南之地的经济发展。
“只要此渠修成,后勤辎重就不再是问题了,平定岭南是必然。李牧,击破匈奴之事,你有何谋划?”秦异人冲李牧道。
“君上,臣以为欲要彻底解决匈奴问题,必得两路出兵,一路直取单于王庭,一路直捣匈奴祭祖圣地狼居胥山。”李牧对匈奴很是了解,侃侃而谈,道:“眼下的情势,大秦只能一路出兵,就是从河套之地所筑的朔方城出发,这难以给匈奴以致命一击。臣的意思,要想开辟另一条出兵道路,就得出兵辽东,扫灭燕国的残余势力,顺势击破东胡。如此,方能两路出兵。”
漠北甚大,若是一路出兵的话,要击败匈奴不是问题,难以彻底解决匈奴问题,是以,两路出兵是必然之举。
历史上,汉武帝发起的“漠北决战”,就是把汉军一分为二,由卫青和霍去病各领一支军,横绝大漠,直捣匈奴老巢,打得匈奴一蹶不振,最后灭亡。若是汉朝一路出兵,打胜不是问题,却不能把匈奴灭掉。
李牧这话切中了要害,秦异人大为赞赏,道:“李牧所言极是有理。出兵辽东,击破东胡之事刻不容缓,李牧,你就择机出兵吧。”
“诺。”李牧欣然领命。
东胡虽是时不时就要滋扰边关,却给华夏的威胁并不大。然而,若是不破东胡,难以解决匈奴,因为东胡会威胁秦军的补给线,不得不先击破之。
再商议一些细节后,王翦和李牧告辞,离开咸阳,去准备平定百越和出兵辽东之事了。
秦异人又投入处置政务之事中,忙得不可开交。时间过得很快,很快的,清夫人前来禀报,清夫人出面邀请的那些商贾已经来到咸阳了。
清夫人是天下间最大的商贾,在商贾中有很高的威望,她出面相邀,这些商贾不得不来,来到咸阳的商贾大大小小不下上千家。
秦异人在清夫人的陪同下,率领范睢、李斯、蔡泽、王绾、范增这些臣,来到朝殿,放眼一瞧,好家伙,好多的商贾,个个衣锦,一身的奢华之气。
商贾啥都不多,唯独金多,要想他们不一身铜臭味都不行。
而且,这些商贾打量着秦异人,一脸的紧张,如同进屠宰场的猪似的。
商贾冲秦异人见礼,秦异人挥手,要他们免了。
然后,秦异人笑道:“朕这么一瞧,你们个个紧张万分,你们是不是在想,朕是不是盯上你们的钱袋子了?”
这些商贾还就是担心这事,要是秦异人盯上他们的钱袋子了,只需要秦异人一道旨意掷下,他们还不乖乖把钱财奉上?
听了秦异人的话,他们更加紧张了,有人的脸色都白了,身子发抖,以为完蛋了。
“你们尽管宽心吧,朕不会做这种竭泽而渔的事儿。”秦异人笑道:“朕把你们请来,是有一笔大买卖要和你们做。”
“陛下,您说笑的吧?您是天子,怎会与我们这些商贾做交易呢?”没人说话,猗顿氏不得不说话了。
如今执掌猗顿氏的是老猗顿的儿子,约莫四十来岁,很是精明。
“是呀,是呀,陛下说笑的。”打死这些商贾,他们也不会相信秦异人要和他们做买卖,一定是骗他们的。
商贾们的心思,秦异人当然知道,笑道:“朕说的是真的,你们用不着担心。你们都知道,朕修改了徭役法,服徭役者不得超过家所在之地百里,超过者,一律以钱粮充数。如此一来,国人庶民是方便了,却是没有了民夫,难以筑路修水利,这事如何解决呢?”
修改徭役法一事已经传遍天下了,国人庶民是拍手赞好,大是赞成这事。以后,再也不用去很远的地方服徭役了,只需要交点钱粮就成,完全可以守着自己的家,谁能不欢喜?
然而,此法一出,却是减少了民夫,很多工程就没法做了。秦异人这话很能勾起人的兴趣,这些商贾也不例外,无不是睁大眼睛,打量着秦异人。
“朕就想到了你们这些商贾。”秦异人直道原委,道:“朕出钱出粮,你们召蓦人手,共同来做这事。当然,你们会从中获得你们想要的利钱。”
“陛下,当真?”商贾好利,果是不假,前一刻还在担惊受怕,此时一听有厚利,无不是期盼。
“千真万确。”秦异人重重点头,冲蔡泽,道:“摆上来。”
蔡泽应一声,令几个杂役抬来一幅巨型地图,这是秦朝的山川地理图,整个秦朝都在上面,最为明显的是四条红线。
“这四条红线就是四条直道,这是大秦的第一批工程。第一条直道从咸阳始,一直到九原;第二条同样是从咸阳始,直通临淄;第三条直道是从临淄始,直到九原;第四条直道是从九原始,直到长沙。”秦异人指着地图为商贾们解释,道:“有了这四条直道,就能纵贯东西南北,就能周流货汇,是以,这四条直道必修。”
商贾们眼里一片火热,个个激动难已。
这四条直道工程浩大,要是能弄到手的话,获利不知几多,比起贱买贵卖还要多得多,谁能不心动呢?
.全部章节




秦皇纪 第十四章 革除积弊
. .
这火热只持续了极短时间,紧接着,一众商贾就是大摇其头,一脸的惋惜。
“你们是不是在想,这四条直道工程浩大,你们吃不下,是吧?”秦异人把他们的惋惜样儿看在眼里,笑道。
秦异人说对了,他们就是为此而惋惜。这四条直道,长达数千里,其工程之浩大可想而知了,即使清夫人、猗顿氏、白氏、卓氏和田氏这天下五大商贾也是觉得很吃力。
明明有赚大钱的机会,却是因为自己的实力不够,而无法赚到钱,谁能不惋惜?
“朕给你们一个建议,一家吃不下,可以数家,甚至十数家,数十家,上百年家联合起来,共同发财嘛。”秦异人早就想过这事了,为他们想到一个好主意。
“联合?”一片惊呼声响起,这些商贾脸上的惋惜之色荡然无存,代之而起来的就是一脸的兴奋。
真要把拿下这四条直道的话,他们就会赚得盆满钵满,会发大财的,谁能不欢喜?即使是从中分一杯羹,也是厚利啊。
“谢陛下。”一众商贾齐声致谢。
秦异人的提议是解决他们眼前困境的好办法,谁都得服气。
“陛下,若是把这四条直道交给我等来修,那大秦又做什么呢?”齐地田氏出了一个田单这样的大才,其眼光不凡,立时问了一个很紧要的问题。
一众商贾的眼睛盯着秦异人,竖起耳朵,生怕错过一个细节。
“你问了一个很好的问题,也是你们最担心的问题,是吧?你们担心大秦是利用你们,甚至出辣手。把你们的家财夺了。”秦异人右手一挥,很是大气的道:“你们尽可以放心,大秦绝不会做这等事。大秦把这些浩大的工程交给你们来修,大秦只需要做三件事:提要求、监管、验收。”
提要求,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提出标准,这些商贾得按照官方的要求来修,这是必须的。
监管,更不用说了,要是不监管的话。这些唯利是图的商贾还不以次充好?还不偷工减料?真要如此的话,那直道就是品质低劣了。
验收,也是必然之举。这些商贾所修的直道质量怎么样,得由验收来说话。
“善!”秦异人提的这三点是天经地义,一点也不过份。商贾们都能接受,无不称善。
“陛下,真要如此的话,我等愿意修直道。”一众商贾大为兴奋,齐声叫嚷起来,如同雷鸣似的。
1...283284285286287...29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