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纪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殷扬
酒酣耳热之际,秦异人放下酒爵,道:“天下一统,是好事,是喜事,应该好好庆贺,原不该在这酒宴上说事,以免搅了兴致。然,寡人还是不得不提醒诸位:疆域的一统,仅仅是开始!接下来的治理才是最为重要之事,你们一定要尽心尽力!”
“谢君上教诲!”与宴之人无不是肃然起敬。
在酒宴间提及这事,着实有些搅兴致,众人又是不得不服气,秦异人总是那么精明,看得远,谋得深,在这种欢庆时刻也没有忘掉大事。
三日的欢庆,秦异人只举行一次酒宴,就未再设酒宴了,因为他很忙,忙得快没时间吃饭睡觉了。
上书房中,秦异人看着堆在地上的竹简,大为头疼,道:“这都是贺词?”
“是呀,君上。”尉缭的眉头紧拧着,道:“天下一统,太令人欢喜了,凡在咸阳的人,不管是秦人也好,还是山东之人也罢,他们难抑欢喜之情,就写了这些贺词呈上来了。”
“贺词固然令寡人欢喜,然而,这能派上用场吗?”秦异人眉头一挑,道:“传旨,自今日起,不再接受任何贺词了。要是他们上书陈治理之策的话,寡人大是欢迎。”
“君上,这不太好吧?这次一统是千古未有之巨变,他们太欢喜了,要是不让他们上贺词的话,这有些不近情理。”尉缭提醒一句。
“治理迫在眉睫,寡人时间有限,没时间来看这些贺词,不近情理就不近情理吧。”秦异人右手一挥,非常笃定。
就这样,秦异人的旨意传下,一时间,贺词断绝,再无人上贺词了。
.全部章节
秦皇纪 第三章 千古积弊
. .
上书房中,秦异人跪坐在短案上,正在处置公务。而面前的短案上堆满了竹简,等着秦异人处置。
一阵沉重的脚步声响起,在尉缭的指挥下,几个铁鹰锐士又抬着几大捆竹简进来了。
秦异人一瞧就是一阵头大,这天下一统之后,事务多如牛毛,各地的奏章言事者不知几多,秦异人忙得没有时间吃饭,没有时间睡觉了。
“放下吧。”秦异人挥手。
铁鹰锐士放下竹简,见礼告退。
“进来。”尉缭冲门下吩咐一声,只见十几个读书人快步进来,冲秦异人见礼,道:“见过君上。”
“你们是……”秦异人把这十几个读书人一打量,没有一个认识的。
“君上,他们是饱学之士,能识多种字。”尉缭抚着额头,颇有些头疼,道:“眼下收到的奏章中,有不少是赵齐楚魏韩燕写的,臣恐君上不识得,找了他们来,君上但有疑惑,可以向他们问询。”
秦异人想说上几句,却是不知从何起来,右手重重拍在自己额头上,道:“尉缭,你做得很好。”
秦异人站起身,把刚刚送进来的竹简一阵翻找,眼珠子差点掉在地上了。
正如尉缭所说,这些竹简来自全国各地,所用的字五花八门,齐、魏、赵、楚、韩、燕,无不应有尽有。
“一国之中,竟然有如此多的字,真是天大的笑话!”秦异人抚着额头,倍觉头疼。
“君上,天下刚刚一统,各地的字依然在实行。比如说一个‘马’字,就有近十种写法,一个‘敢’字就有二十余种写法。”一个读书人上前一步,冲秦异人一礼,颇为感慨。
“你叫什么名字?”秦异人把这个读书人一打量,只见这人中等个头,却是很精神。
“臣叫周青臣。”此人忙回答,甚是荣耀,昂头挺胸。
秦异人第一个就问他的名字。他很是自豪。
“周青臣?”秦异人眼中精光一闪,打量着他,暗道:“引来焚书坑儒之人?他在后世背负了骂名,实际上他说的是实话,很有眼光。”
“是的”。周青臣忙道。
“一个‘马’字就有近十种写法。一个‘敢’字有二十余种写法,骇人听闻啊,这字必须要统一。”秦异人眉头一轩,沉声道。
造成字如此混乱,不用说,当然是天下不一,诸侯力征的必然产物。往昔里。与诸侯较着劲,倒还不觉得,如今,天下一统了。把这些由各种字写成的奏章摆在一起,方知其不方便如斯。
这仅仅是秦异人遇到的积弊之一,随着王翦他们的归来,秦异人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哪一件不是千古积弊?
王翦、李牧、司马尚、李斯、黄石公、王绾、范增、郑国、李冰他们先后赶到咸阳,秦异人把他们召集在一起商议。
“在你们往回赶的这段时间。寡人这里的政务增加了十倍都不止,随着治理的铺开,这政务会更多。”秦异人抚着额头,轻笑道:“不一天下,不知事务是如此之呀。”
原秦异人已经把治理的事务想得够多的了,临到事儿来了的时候,方知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
“再多也得撑着。”范睢揉揉发红的眼睛,很是困乏。
范睢是个精力旺盛的人,入秦这么多年来,就少有见他困乏的时候,如今他都累成这样了,由此可知政务之繁重。
“幸好你们都赶回来了,可以分担一些了。”秦异人把李斯他们一打量道。
李斯、黄石公、王绾、范增政才不凡,有他们帮忙,相信会好上很多。
“接下来的治理是重中之重,干系着一统伟业能否存续的大事,绝不能掉以轻心。为此,寡人特命各地官员赶来咸阳,参与大朝会,共商大事。”秦异人的眉头一挑,道:“然,在举行大朝会以前,我们得先好好商议商议,拿出个章程来。”
大朝会主要目的是给各地的官员统一认识,明确如何治理一事。在大朝会之前,秦异人他们这些高层就要达成共识,拿出如何治理的纲领,不然的话,一切都是空谈。
“首先要解决的当然是积弊。”秦异人眉头一挑,很是头疼,道:“这些积弊可不得了,很多是千年积弊,存在上千年呢。你们从各地赶来,遇到什么问题,都说说吧。”
“君上,臣率军东进,先是征韩,后是灭魏齐,再灭楚,深入江东之地,足迹遍布华夏各地,感慨最深的当数交通不便了。”王翦抚着额头,第一个发言,一脸的感慨,道:“交通之不便不仅仅是地形各异,还在道路难行,宽窄不一。从咸阳去临淄,要经过韩地、魏地,韩地通行的车辆不能适宜魏地道路,魏地道路不适宜于齐地道路,太难行了,太难行了。”
华夏分裂,诸侯力征,各自有各自的道路标准,要是好走了就成了怪事。
“没错,上将军之言深获我心。”一片附和声响起,出自众人之口。
“寡人也是为此事感慨万端呀。”秦异人深知战国时代的道路是如何的难行了,不仅仅是自然环境,更多的是人为。
“还有,关卡多如牛毛。”王绾一脸的感慨,扳着手指头,细数起来道:“臣在韩地时,随便找个方向出行,不要走太远,就走百八十里,就会遇到三五个关卡不等。若是走上千里地,遇到的关卡竟然多达四五十个。”
“哎!”一片叹息声响起,一众人大摇其头,一脸的感慨。
上千里之地就有四五十个关卡,平均算下来就是二三十里就有一道关卡。
关卡如此之多,就在于韩地实行的是分封制度,韩王要分封他的大臣,大臣还要分封家臣,家臣还有家臣……层层分封下来,每多一次分封就多了一道关卡,人人都有权力在自己的封地上设关卡收税。
“韩地还算是好的,楚地更加令人震惊。”尉缭摇头,道:“在大世家的封地上,还算好的。大世家的封地大,关卡数目要少些。在那些小世家的封地上,那才叫一个令人震惊,我曾经看见十里之地就四道关卡,细算下来,三两里地就有一道关卡。”
“这些关卡不能留,一定要废。”秦异人亲眼见过山东的关卡是如何的恐怖。
“臣在魏地数载,亲眼所见世家豪强是何等的猖狂。”李斯摇着头,大是气愤,道:“世家豪强在山东之地根深蒂固,虽然推行秦法后有所收敛,却仍是不容小觑。那些世家大族大养门客,少则三五人,多则数百上千,为他们爪牙,多行不法之事。”
战国时代,养门客成风。所谓的门客,其实就是游手好闲之辈,依附有钱有势之家,为虎作伥,欺压良善,巧取豪夺。
养门客最有名的便是有着“战国四公子”之称的孟尝君田、平原君赵胜、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这四人有着丰厚的身家,所养门客多达数千,为他们奔走吹嘘,把四人吹得跟花儿一样,“贤名”满天下。
其实,这四人背地里尽做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和一个“贤”字挨不着边,不过是沽名钓誉之辈罢了。
春申君竟然干起了篡国的勾当,这能当得一个“贤”字?
在山东之地推行秦法,这些豪强之家虽然有所收敛,却是根基仍在,时不时就会做出坏法之事。
要知道,在战国大争之事,侠客多如狗,刺客满地走,一言不合便要拔剑而起,杀人泄愤,要想在短时间内根除这些豪强,那是不现实的,是以,尽管韩魏齐三地已下数年,豪强仍是很猖狂。
“六国旧贵族、世家、豪强必须连根拔起,不然的话,山东不宁,国人庶民难有好日子过。”秦异人与平原君、信陵君和春申君多次交手,深知这些人有多么猖狂。
以前,天下未一,秦国还腾不出手来对付他们,眼下是该惩治这些人的时候了。
“货币不一,不便商贾贸易。”范增道。
七大战国各有各的货币,齐刀赵币各行其地,秦国忙着一统天下,还未整顿经济秩序,眼下各大战国的货币仍在流通。要是不进行整顿的话,不便经济的发展,经济不发展的话,国人庶民难有好日子过。
“货币必须要一统。”秦异人重重点头。
货币的重要性不需要说的,谁都能明白,此事没有任何商量余地。
“臣路上所见所闻,国人庶民多为尺度不一,衡器不一而苦恼。更有那些不良豪强世家,以此做欺诈之事。”李牧右手紧握成拳,一脸的气愤。
战国时代,天下大乱,度量衡多如牛毛,一个国家有一种甚至数种度量衡,乱得一塌糊涂,不法商贾、豪强世家从中渔利,牟取暴利。
有些国家的度量衡可以达到十数甚至数十种。这点,楚国最为明显。因为楚国实行的是分治,世家林立,世家的势力很大,就是楚王都难以控制,他们是为所欲为,度量衡如何制订,还不是他们一句话的功夫?
“度量衡必须一统。”秦异人当然知道度量衡混乱的可怕后果。
就这样,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畅所欲言,所说无一不是千古积弊。
.全部章节
秦皇纪 第四章 大朝会
. .
致歉:第三章发布时间设错了,请朋友们谅解。
随着大朝会的时间临近,赶到咸阳的各地官员、名士、饱学之士,多不胜数,咸阳人满为患,连住的地儿都没有了。秦异人得报后,下了一道特旨,要咸阳城里的国人庶民接待,才把这一难题给解决掉。
咸阳城外,来了四个读书人,为首的是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年人,模样儿清奇。他是齐地名士,淳于越,就是引来焚书坑儒的那个。
“咸阳城真够气派的,好多的人。”
“久闻咸阳城宏伟,今日一见,果是如此。”
一众读书人把咸阳一打量,大为惊讶。
进入咸阳城后,他们更加惊奇了,只见到处都是人,热闹非凡,而且街瞿整洁,没有丝毫杂物,看着就令人舒服。
“临淄虽是天下间最大的城池,繁华热闹在咸阳之上,然而,却是凌乱,不时就会看见杂物脏物,哪有咸阳这般整洁。”有读书人感慨。
“咸阳整肃,天下闻名,果是不假呀。”立时响起一片附和声。
“你们在感慨咸阳整肃,却不知秦人因此而吃的苦头。在秦国,乱倒灰尘要割鼻,不就是一点儿灰尘吗?用得着如此较真?被割鼻的秦人多了,秦人就不知‘无鼻之丑’了。”淳于越一脸的讥嘲之色,大为不屑。
秦人“无鼻之丑”早就传遍天下,为山东人讥嘲鄙夷秦人的铁证。
“你这人好生没道理。”淳于越讥嘲的话刚落音,就有一个秦人怒气冲冲的站到他面前,指着他的鼻子数落起来:“你也不放眼瞧瞧,咸阳城多么整肃。放眼天下间,有哪座城池能有咸阳整肃?我过去新郑。去过大梁,去过临淄,徒自大罢了,脏得那叫什么事儿,比牛圈还要脏。没给你说,大秦的牛圈都比他们住的地儿宽敞清爽。哼!”
“你……你一区区寻常人,干你何事?”淳于越被抢白了,有些发懵,一时间无言以答。只得讥嘲此人的出身。
“区区寻常人?”这个秦人嘴角都快裂到耳根了,满脸的讥嘲,道:“亏你说得出口,你也不睁大你的眼睛瞧瞧,我是谁?我是大秦的高爵。没给你说,八等爵,靠的是斩首建功而升八等爵的。”
“你有爵位?”几个读书人如同在听天方夜谭似的,一脸的难以置信。
爵位在山东之地是属于传说中的存在,只有那些出身好的人才有资格获得爵位,不然的话,即使你有天大的功劳也不会有爵位。乍闻这个秦人之言。这些读书人还真不信。
“让你开开眼界。”这个秦人特别自豪,从怀中掏出一块牌子,抛给读书人,几个读书人凑在一起一瞧。果是一块爵位证明,眼前这人真的是凭军功得八等爵。
“这……我不会眼花了吧?”几个读书人还真是有些不太相信。
“你们这些来自山东之地的读书人,还在用往昔的老想法看问题。这是大秦,不问出身。只要你立功,就能得爵。哪怕你和君上有仇。立了功,君上还得赏你。”这个秦人昂头挺胸,很是自豪。
“你如此说话,不怕秦帝治你的罪?”淳于越有些不信,一双眼睛睁得老大,打量着这个秦人。
“秦律可没有一条如此说话要获罪的。”这个秦人脱口而答。
“不是说秦法苛暴,秦人不敢说话,见了面道路以目吗?”淳越于绝对不会相信。
“你这书都读到狗肚子去了吧?你就会人云亦云?”这个秦人讥嘲不已,一脸的不屑:“道路以目是说的秦人惜时,见了面不想多说话而浪费宝贵的时光,就打个眼色问候一下。”
“你说的是真的?”淳于越如同在听天方夜谭。
“你读过秦律吗?秦律可没有一条不准人说话的。”这个秦人昂头挺胸。
“这……”淳于越脸一红,他还真没有读过秦律。
“要不要我背给你听?”这个秦人咧了咧嘴角,冷笑道:“连秦律都没读过,就在这里大发妄言,真是信口开河,不知所谓。”
“你还能背秦律?”有读书人不太相信。
“你这话怎生说的?秦人成年之后必修之事就是背秦律,要时时刻刻记得秦律,不要犯错。”这人个特别自豪,道:“我们记得秦律,自己不用犯罪。到时,就是别有用心之人想要诬陷我们也不成啊,我知晓秦律,谁敢诬陷我?”
每一个成年秦人必须得背秦律,这是自商君变法时起的必修课。人人都知道秦律的可怕,谁敢触犯秦律?正是因为人人皆知法懂法,别有用心之人也不敢诬陷他人。这是秦国政治清明的一个重要原因。
几个读书人个个目瞪口呆,他们万万想不到,就连寻常秦人都能记得秦律,原以为是秦人的吹嘘之言,眼下不得不信了。
“这也太……”他们觉得不可思议。
“不说这些了,你们是想投店是吧?我给你们说,眼下没有地儿住了,要想住,去我家吧。”这个秦人转移话题。
“住你们家?”读书人有些不信。
“你也不想想,眼下是什么时节?天下归一的大喜日子,君上要举行大朝会,把各地的官员,还有你们这些读书人,饱学之士请到咸阳来,人能少吗?你们来得晚了,没地儿住了。幸好君上圣明,下了特旨,允许我们款待你们。”这个秦人道明原因。
“好吧。我们随你去,住得下吗?”读书人有些担心。
“你放心吧。我们秦人不仅吃得好喝得好,住得也不差,哪家没有几间宽敞的房屋?”这个人特别自豪,冲淳于越道:“你就莫要来了,我不喜你,你另找住处吧。”
“你……”淳于越没想到这个秦人是如此的直接,差点气歪鼻子了。
“我们秦人不会什么弯弯绕,就喜直来直去,你受不了就自己抽耳光吧。”这个秦人转身离去,留个后脑勺给淳于越。
“虎狼秦人。”淳于越气愤不已,脸红脖子粗。
赶到咸阳的人越来越多,到后来,就是国人庶民家里也住满了,这是自商君变法以来,咸阳人最多的一次。
在大朝会举行的前一天,蒙骜和韩非终于从西域赶回来了。
蒙骜是秦异人的师傅,对秦异人如同亲人一般,在秦异人的心目中,蒙骜就是长辈,听闻他来了,亲自出迎。
一见面,只见蒙骜已经须发皆白,苍老了许多,不过身子骨很是壮健,满面红光,说起话来如同洪钟似的。
“老将军老了,这西域得换个人去。”秦异人把蒙骜这苍老样儿看在眼里,大是心疼。
“君上怜惜,蒙骜感激。不过,臣的身子骨还硬朗着呢,还能干上好些年。”蒙骜豪气冲天的道。
“见过君上,韩非谢君上厚恩。”韩非快步上前,冲秦异人见礼,一句话说得挺顺溜。
“你……”秦异人指着韩非,一脸的诧异。
范睢、王翦、李斯他们个个一脸的不信与震惊。
谁都知道韩非口吃,说话结结巴巴,如今儿这般流利者,还是头一遭见到,要秦异人他们不惊讶都不置,如同见到太阳从西边升起似的。
“君上,你可是在惊讶韩非为何说话如此流利吧?”蒙骜捋着胡须,脸上泛着笑容,冲秦异人道。
“你这不废话吗?谁个不知韩非口吃,他说话很累,我们听他说话更累。”秦异人没好气的翻翻白眼。
“君上,这都是拜你所赐呀。”蒙骜眼中精光闪闪。
“哦。此话怎讲?”秦异人大为不解。
“君上,你把韩非贬到西域时,下过一道旨意,不得使韩非有片言只语入关。臣心想,这个韩非年纪不大,能耐不小,要想无片言只语入关难度不小呢。臣思来想去,终于想到一法,就把韩非关起来,不准他写字,他就只能一个人在屋里嘀嘀咕咕。这嘀嘀咕咕时间一长了,他说话竟然流利起来了,虽然与正常水准还有些差距,已经好得太多了。”蒙骜得意洋洋的解释,大拇指一竖,道:“君上,臣可是找到一条治口吃的妙法呢,以后但凡有口吃者,交给臣,准治好。”
“哈哈!”众人放声大笑,极是舒畅。
韩非才华不凡,就是说话不流利,要是给他高位的话,这办事的效率很可能不会太高。要是他不口吃,那就不会任何问题了,秦异人大为欣慰,笑道:“寡人没想到,把韩非发去西域,竟然有如此收获,不错不错。”
众人进入王宫,秦异人令人设宴,席间问起西域之事,蒙骜一一道来。
眼下的西域比起刚刚征服时好得太多了,西域人已经知晓秦国的兵威,不敢有丝毫异心,无不是老老实实,奉公守法。
当然,这也与秦国带给他们好日子不无关系。如今的西域,虽然仍是经济不够发达,与中原内地比起来有很大的差距,然而,西域人已经能够吃上饱饭了,这是西域历史上的头一遭,非常难得。
次日,大朝会如期举行。
秦异人在范睢、王翦这些重臣的簇拥下,来到朝殿,放眼一瞧,差点一头栽倒在地上。
不为别的,只是因为人太多了。
朝殿是秦国王宫最大的一座宫殿了,可以容纳数千人,而此时的朝殿中没有一万人,也是差不了几多,可以说是人挨人了,想要转个身都有些困难,跟人进人出的菜市口没什么差别了。
.全部章节
秦皇纪 第五章 梵书坑儒祸首:淳于越
. .
不仅秦异人震惊,就是范睢、王翦他们哪一个不是很震惊?
天下归一,这是从未有过之盛事,赶来咸阳的人必然很多,可是,当亲眼看见时,方知人之多已经超过了想象。
“君上,这还是经过一再遴选,还有两千余人没能进入朝殿呢,要不然的话,连转身都困难了。”黄石公忙为秦异人解释一句。
“久闻前来的人很多,当亲眼见到时,方知人之多已经超过了想象。”秦异人颇为感慨。
“天下归一,千古未有之盛事,要想人不多都不成呀。”范睢笑眯眯的道。
“见过君上。”朝殿中的人冲秦异人见礼,声音洪亮,整齐,还有兴奋。
秦异人完成了很多人想做却没有做成的一统伟业,他的名声早就传遍天下了,引起无数人的兴趣,这些赶来参加朝会的人也不会例外,无不是睁大眼睛,打量着秦异人,想要瞧个明白,生怕错过一个细节似的。
“免了。”秦异人挥手,示意免礼。
秦异人并没有坐下,而是站着,扫视殿里,把人人兴奋的样儿看在眼里,微微一笑,打趣道:“寡人这么一瞧,只见你们眼睛瞪得比牛眼睛还要大,你们一定听过很多传闻,有人说寡人是青面獠牙,吃人不吐骨头,你们瞧清了,寡人是不是那么凶狠可怕?”
秦国素有虎狼秦之名,其历代国君都是山东之人谩骂贬低的对象,秦异人也不例外,损他者不知几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