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所以奥朗则布必须得紧张起来,得尽一切努力来确保他的印度大帝国不会被人抢走!
支持和联合奥斯曼帝国去推平奥地利,终结那个既不是罗马,也不神圣的神圣罗马帝国,只是奥朗则布保卫印度的众多手段之一。
而神圣罗马帝国的终结......则必将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世界历史,特别是欧洲历史的走向,也必将因为维也纳的陷落,而发生重大的改变。
“父皇......这个哈布斯堡王朝可以发展到如今的局面,其实就是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和西扩所促成的。正是由于欧洲的基督教徒在东罗马帝国覆灭后,需要一个可以抵御奥斯曼帝国的强大国家,才会合力推动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崛起和兴盛。如果奥斯曼帝国夺取了哈布斯堡王朝的核心领地,那么哈布斯堡王朝领导的神圣罗马帝国必将崩溃,而欧洲的基督徒一定会努力推动法兰西的波旁王朝成为能够抵御奥斯曼帝国的新罗马国!
到了那个时候,法兰西、西班牙、意大利......乃至德意志北部,设置包括波兰,都会臣服在太阳王路易的脚下!法兰西将会变成新罗马,而路易十四也将成为凯撒大帝和奥古斯都大帝......咱们大明可就要面对一个空前的强敌了!”
正在一间充满了法兰西式的奢华房间内,捧着一杯曼奇尼奶茶和朱慈烺分析着奥斯曼帝国攻占维也纳可能产生的后果的,是一个长得相当英俊,拥有一张半中半西的混血面孔的青年。
这个青年的名字叫朱亨利,是朱慈烺和玛丽.曼奇尼所生的儿子。因为玛丽.曼奇尼的身份是“皇家情妇”,所以朱亨利一开始并没有进入玉牒宗谱,所以也没有按照大明皇家的字辈起名儿。
不过他后来还是成为了大明的皇子,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不仅可以继承玛丽.曼奇尼名下的巨额财产,还有了一大片海外地产——亨利岛(新西兰)。
和那些一生下就入了玉牒宗谱的皇子不同,朱亨利并没有被培养成一个职业军人——他可以自由的选择人生道路,哪怕成为一个“宅王”,一辈子不去亨利岛就国,朱慈烺也不会过问。反正这个亨利岛的开发进程很慢,没个三五十年的开发,压根不会有立国的条件。
不过亨利打小却展现出了极高的读书天份,在老山中学毕业后就考入了应天太学。也不知道是不是生了一张西洋面孔,又有个洋妈妈,他在太学学习的时候,就对国际事务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还曾经向朱慈烺提出,要在太学毕业后去法兰西求学。
当时朱慈烺也同意了儿子的要求,而且还让玛丽.曼奇尼写信给她的妹妹奥林匹亚.曼奇尼(就是弗朗索瓦.欧根的母亲),请她替亨利申请巴黎大学。
不过因为大明和法国现在处于战争状态,所以朱亨利就没机会去巴黎上大学了。但他还是希望去母亲的故乡欧洲游历,因此在太学毕业后他就进入了大明外交部,成了一位外交部的官员。
他本以为自己会在战争结束,或者谈判开始之后被外放欧洲,没想到战争才一开始,他就得到了外放的机会。也会去欧洲......不过不是去巴黎,而是去伊斯坦布尔。
而且朱慈烺还打算交给他一个很有可能会改变世界的重大任务!
朱慈烺希望朱亨利作为大明特别使团的副使,跟随“包租王”朱慈炋一块儿前往印度和奥斯曼帝国,去促成印度帖木儿帝国支援奥斯曼帝国去进攻维也纳。
朱亨利得知了父亲的计划之后,立即就提出了异议——他是真正的知欧派,所以很清楚维也纳一旦陷落,哈布斯堡家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就将崩溃,而波旁王朝的法兰西王国就会趁势而起,成为一个强大无比的“新罗马”!
在他看来,一个统一的新罗马对大明帝国肯定是不利的......
朱慈烺听了儿子的提问,只是赞许的点点头。
这个儿子不错啊......自己都没怎么关心过他的教育,就自己考上了大明朝最难考入的太学,毕业还考入了大明外交部,而且熟知欧洲事务,是真正的欧洲通啊!
看来这儿子将来大有前途,说不定能当上外交部尚书。
朱慈烺笑道:“亨利,一个统一的新罗马对我们大明而言,未必是不利的......其实为父也希望在西欧的土地上,能有一个统一的西罗马帝国。”
“统一的罗马帝国对咱们有好处?”朱亨利实在想不明白老头子在打什么算盘?
现在碎成一堆的欧洲已经有那么多列强了,要是统一起来还了得?真要有了罗马帝国,大明将来还不头疼死?
“统一好啊!”朱慈烺笑道,“统一了......就没那么多麻烦事儿了!而且波旁王朝一统罗马后,威望一定会大涨,统治也容易稳固,对咱们也是有好处的。”
是啊,小法国都变成大罗马了!
地图大大的,巴黎人民看看也开心啊!要推翻波旁王朝的话,也许就没有大罗马了,到时候地图上小小一块,多难看啊!
而且波旁王朝到时候还是天主教的捍卫者,没有波旁,没有大罗马,奥斯曼的苏丹和印度的埃米尔没准就要杀进巴黎,到时候就不许再信上帝,就得信姓真主或是信婆罗门了......
法国大革命什么的,不说一定没有,至少也得推迟。
而法国大革命要是没有或推迟了......那么对大明封建王朝是不是有好处?
另外,法兰西版大罗马一旦出现,波旁王的外部压力和扩张的动力就会大大减少——对波旁王朝而言,巩固新罗马的统一和自家的皇权才是最重要的。
这个欧洲分裂了那么多年,统一之后不得好好巩固?
而且法国人知道要怎么巩固一个大帝国的统一吗?大明这里有很多先进经验啊,都可以传授给波旁王朝的。
比如科举制度就很进步!
得让新罗马人的知识分子都来考试做官,考个罗马进士,给波旁王朝好好当官吧,不要再闹什么革命了......
再比如以文御武,得让罗马进士出身的阁老们把一帮无法无天的军事贵族都管起来,不能让他们到处惹事生非。
当然还有中央集权......这一点法兰西已经在学了,路易十四就是“朕即国家”,但还是不够啊,还得加强!得强干弱枝,得把边地的兵权都集中到中央!
所以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新罗马的主要精力一定会用在内部,和大明争霸的动力就不太足了。
抢救大明朝 第1489章 大一统VS分散投资
在老山宫西北数十里开外,紧挨着卧龙山皇陵的地方,有一处富丽堂皇的寺庙,名叫卧龙山皇觉寺。这寺庙守着皇陵,当然不会香火鼎盛了。毕竟皇陵周围,也不可能是什么繁华热闹的所在。只有一些守陵的陵户(也不是世袭的身份,而是和农庄挂了钩,承包农庄,就要承担守护皇陵的义务)和被承包皇陵营建的商人,雇来这里施工工匠,住在皇觉寺附近。
而且这个卧龙山皇陵是给崇祯、洪兴,以及之后的大明皇帝在龙驭宾天后使用的。可崇祯上皇还没有要来卧龙山长住的意思,洪兴皇帝就更不着急了......他还想再为大明人民奉献个几十年呢!
别看现在大明帝国的国运扭转,已经不是中兴,而是辉煌鼎盛了。但是朱皇帝还是很不放心的......因为他是知道这个封建王朝,距离末路已经没多少年了!哪怕他能如愿以偿搅了法国大革命的局,也不见得能将革命风暴推迟多少年。
因为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那么多,最后不都一个个垮台了?新罗马的波旁王朝真能例外?如果真的能有新罗马,这个国家也是欧洲分裂了一千多年后才出现的一个大一统帝国,它就像历史上的秦帝国一样,并不知道应该怎么维持一个大一统官僚治理的国家。
虽然新罗马可以抄大明的作业,但是新罗马的国情毕竟和大明不一样,而且路易十四也不大可能用武力踏破西欧、南欧诸国,实现兵吞列国式的统一。
新罗马很有可能会变成一个神圣罗马帝国式的“统一国家”,这样新罗马也许就抵抗不了大革命了!
因此朱慈烺还想利用自己的余生,好好的给大明王朝多打些补丁,好让大明的国运尽可能的维持。
所以他一点都不想来卧龙山皇陵这边......
不过今天他还是来了卧龙山,还是跟崇祯上皇一起过来的。虽然崇祯、洪兴两父子来了卧龙山,但是偏偏没有进陵区参观,而是进了陵区外面的皇觉寺。不过他们也不是来皇觉寺进香的,而是来给人送行的。
皇觉寺外面不远处的官道上,停着一长串车马,还有衣甲鲜明的侍卫军的护兵和仪仗。这些侍卫军官兵和车伕乃至跟随的仆役,这会儿都由皇觉寺供了素斋,就在官道两边,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汁水淋漓的吃喝着。
能够让皇帝和太上皇一块儿送出几十里的,当然不是一般的人了。
皇觉寺内一处干净明亮的禅房内,这时正有不多的几日,围着个八仙桌坐着。一边吃着皇觉寺和尚准备的素斋,一边在讨论着什么事儿。
其中有三个年级较大的,分别是崇祯上皇、洪兴皇帝和外交部尚书魏忠诚。另有两个年轻的,是包租王朱慈炋和朱亨利。
原来今天就是朱慈炋、朱亨利所率领的使团出京远行的日子——他们俩这一去,真不知道几时能回了?
由于马六甲海峡已经被法荷顺葡联合舰队封锁(中立国家的船只还是可以通过),所以朱慈炋和朱亨利没有办法走海路出行,就只能走陆路,远行万里去印度了——具体的路线是先去西楚共和国,然后再南下穿过准格尔王国,进入印度的塔吉克省。
如果可能的话,他们将会在印度帖木儿帝国的拉合尔和奥朗则布会面。在得到了奥朗则布的支持后,使团就会走印度河出海,再搭乘奥斯曼帝国的船只前往巴士拉,再从巴士拉前往伊斯坦布尔去。
在一切都很顺利的情况下,明年春天,朱慈炋、朱亨利就能抵达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了。
父子祖孙,分别在即,倒也没说什么一路珍重之类的话——这样的话在离开老山宫的时候,已经说了不知道多少遍了。
这会儿他们几个正在议论的,是一个特别大的话题,到底是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好呢?还是分散投资好呢?
这个话题是崇祯上皇在等着开饭的时候提出的,这老爷子人虽然退下来了,可是这心却还在上面,对大明王朝的将来,还是非常上心的。而且他还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这些年一直在跟儿子学本事。
跟着儿子学习了那么多年后,他治国理政的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升.......如果能让现在的他穿越回崇祯元年,那大明朝就不用朱慈烺来抢救了。
已经学会怎么当皇帝的太上皇崇祯,当然能看出朱慈烺正在放弃秦一统天下以后,被绝大部分王朝所奉行的大一统路线。
甚至,朱慈烺也没有实行周制,建立一个诸侯拱卫天子,上下等级分明,礼法严格的大封建帝国。
而是建立了一堆制度各异,和大明天朝之间的关系也五花八门的所谓藩属国......实际上就建立了一个松散的大中华联盟。
早年间还挺当回事的《宗藩之约》,也因为新洲合众国、南洲联合王国、西楚共和国、准格尔王国这几个“无父无君”之国的出现,变得可有可无了......或者说,《宗藩条约》只对一部分大明藩国有效。
譬如朝鲜、日本、安南、察哈尔、土默特、暹罗、老挝、吕宋、济州、苏禄(郑氏苏禄)、加庆、望加西(位于苏拉威西岛,由一部分大明宗王投资建立的王国)、三宝颜(位于棉兰老岛,也是宗王藩国)、亚齐、勃尼、新琉球还有马六甲十二公国这些,都是签署了《宗藩条约》,目前仍然在遵守的,被一些大明的读书人称为“守礼之邦”——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国家才是真正的大明藩属国。
而新洲合众国、南洲联合王国、西楚共和国、准格尔王国这四个“无父无君”之国,以及被准格尔控制的和硕特王国,被刘文秀控制的尼八剌国,还有那个自以为是大明藩臣,但是朱慈烺压根没搭理过的拉达克王国,并不是真正的大明藩属国......一群吃饱了撑了的大明读书人还给这些国家起了个让人哭笑不得的名称——非礼之邦!
朱慈烺这个雄主还在,那几个实力强大的“非礼之邦”当然得乖乖听话,可是朱慈烺不在了呢?
这些“非礼之邦”还会听朱和幸的话?想都别想!
可是这样的局面,似乎又是朱慈烺故意放任而成的......特别是“非礼之邦”中的新洲合众国、南洲联合王国、西楚共和国等三国,干脆都是“亲邦”。
对于朱慈烺这种放任亲藩失控的做法,不仅崇祯不理解,就连“包租王”和朱亨利都不大理解。
现在分裂了不知道多少年的西欧都有统一的可能,大一统那么多年的泱泱中华,怎么出现了这种“非礼亲邦”,这是要干什么?
面对崇祯、包租王、朱亨利等人的疑问,朱慈烺也只好耐着性子进行解释——这的确是个问题啊!
“这几个非礼之邦本来就没法守咱大明的礼......咱们的礼是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而新洲合众国、南洲联合王国、西楚共和国、准格尔王国,虽然有咱们皇家的投资。但这四个国从根底上说,都不是靠着大明朝廷的投入建立的,而且也不是朝廷的兵马能护着他们的......
这四个国根本就不是君父之国,而是持枪暴民之国啊!”
抢救大明朝 第1490章 顺民吃草,暴民吃肉!
“持枪暴民之国……”
崇祯上皇听见这个,脑袋都疼起来了!
他当皇帝那会儿,兢兢业业的干了十七年。现在看来是干了不少昏聩的事情,但总归是非常努力在当皇帝的,可是大明王朝却差一点就被造反的暴民给推翻了。
而那些个暴民,还不是人人有枪,最多就是人人有刀。有刀都那么危险,有枪的话……
“父皇,这人人持枪暴民之国要如何治理啊?”朱亨利眉头皱着,心里有点埋怨父亲,因为他也有个暴民之国!
那个什么亨利岛的,倒是土地肥沃,气候舒适,地盘也挺大。可是岛上就有一群打赤膊的土著暴民,很不讲理!
不肯好好劳动,也不肯乖乖交税,甚至不要他们干活和交税也不行,还要来抢移民团的东西!
被曼奇尼茶行和葡澳公司派去亨利岛上开辟殖民地的移民,和这群不讲理的土著暴民发生了许多次冲突,可是死了不少人!
不得已之下,只好给所有的移民都配了燧发枪!
所以亨利岛如今就是个人人持枪的暴民之岛啊……以后他要去就了这个国,这王要怎么当?不会被暴民给枪毙了吧?算了吧,还是在国内当个太平官吧,以后生了儿子叫他去给暴民当王。
朱慈烺笑着道:“亨利,你不要担心持枪暴民,为父教你一个诀窍……暴民得吃肉,人人持枪,就得人人吃肉!暴民顿顿吃肉了,就不会造反了。”
吃肉?朱亨利心想:可是肉很贵啊!在大明这里当个九品芝麻官的收入,都不能让一家老小天天吃肉,暴民那里还要顿顿吃……
“那顺民吃什么?”崇祯上皇好奇地问:“暴民吃肉,顺民吃什么?”
朱慈烺瞄了他一眼,笑道:“父皇说笑了,顺民吃什么,父皇不知道吗?顺民吃草啊!
如果草都没得吃,就该揭竿而起了......到了那个时候,顺民就变成了暴民,都要吃肉了!咱们大明朝的老祖宗,不就是从顺民变成暴民,再由暴民变成肉食者的?”
顺民和暴民,暴民和膏腴纨绔,都是会互相转换的。而顺民之所以会变成暴民,一是为了适应环境;二是生活所迫。
新洲、南洲、西楚的持枪暴民是当地的生存环境逼出来的,枪是必须品啊!
而在大明的土地上,暴民往往是因为生活所迫......人地矛盾明摆在那里,平分土地以养民的政策是不能持久的——因为会造成人口更快的增长!
“包租王”朱慈炋吸了口凉气:“暴民吃肉,顺民吃草……那岂不是人人都要争当暴民了?可哪有那么多肉给他们吃啊!”
他是“包租王”嘛,肯定是害怕革命的,革命了……就不能愉快的收租了!他那么聪明一人,当然能认清革命的本质——革命的本质就是有人要抢了他的房产和土地!
朱慈烺摆摆手,“不怕……咱大明的百姓终究还是顺民多!只要让顺民们都有口吃的,就不那么容易变成暴民了。而暴民的数量只要不太多,总会有肉给他们吃的。大明本土的肉不够吃,就送他们去外面肉多人少的地方去吃。”
这话听着很没有志气,但是现实就是如此!
朱慈烺顿了顿,又道:“而新洲、南洲、西楚三国,就是用来吸收这群暴民的……只要这三个国能持续不断吸收咱们这里的多余的暴民和活不下去的顺民,咱大明的天下就能安稳,这就是朕不在乎新洲、南洲、西楚是否守礼的原因。”
说穿了,新洲、南洲、西楚就是朱慈烺为他的封建王朝打造的三块特大补丁!
至于这三个补丁是不是君父之国,其实并不重要。就如同历史上闹了独立的那个美利坚那样,哪怕和英国打了两场战争,国内反英情绪始终高涨(直到一战前),但是这个国家仍然在吸收英伦三岛乃至整个欧洲混不下去的穷人。在客观上极大的稳定了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旧秩序......没有美利坚这样的吃肉暴民国在那里努力的吸纳混不下去的欧洲劳苦大众,世界革命早就爆发了!
朱慈烺看着朱慈炋:“老六,你是聪明人,等到了西楚之后,好好观察一番,就什么都知道了!”
朱慈烺这是要栽培“包租王”呢!
福王朱慈炋聪明过人,又没什么太大的野心,而且和吴三妹非常亲近(吴三妹早年总生不出儿子,朱慈炋就被她当儿子领了一段时间),和好运太子的关系也很好。
历练一下,将来也许能当个“租阁老”了。
……
老朱家的父子兄弟在讨论暴民吃什么的时候,在安北集宁卫被人忽悠拿了“暴民卡”的牛老六一家,现在已经过了太平洋,抵达了北新洲大陆上的暴民之国——旅途并不愉快,海上的风浪很大,他们一家所乘坐的帆船颠簸的非常厉害,除了常年跑海的水手,所有人都吐得一塌糊涂。不过这并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夏季北太平洋海面上常见的浓雾。
北太平洋的冬季常见大风浪,很容易掀翻海船。所以借助黑潮向东航线的船只,往往会在夏季时离开日本。但是夏季的北太平洋上又常见浓雾,容易造成迷航和船只碰撞......在向东航行的途中,牛老六一家所在的船队就发生了一次严重的碰撞事故,两条载重几百吨的木船被撞残,其中一条无法修复,只好放弃。有好一百多人因为这场事故受伤,还有七八个人落水失踪,后来还有几个人伤重不治而亡。
不过和牛老六同船的水手却告诉他,他们这一次的航行还算顺利,损失的人员也不算多......淹死的、摔死的、病死的,加在一块儿还没达到百分之五!
所以到了目的地后,水手们都能得到一笔丰厚的奖金!
牛老六一家是在新洲合众国的美州海港城下船的,下船的码头属于一处军港,四周戒备森严——这是怕他们跑了!新洲这里可以挖金子、可以猎毛皮,肥沃的土地也多......所以牛老六一家要在这里舒舒服服过日子并不难。
老六带着老婆孩子下船后,就被守在那里的新洲合众国的陆军官兵,直接带去了一处军营。
在那里,牛老六又见到了那个诓骗他来新洲的汪千户。
汪千户还是那么客气,一点官架子都没有,带着一伙人亲自守在大营的校场上,给新来的军户一个个办理入户(入游牧万户)登记,发放生活必须品和口粮。
看见老六一家,就乐呵呵地说:“牛老六......有七口人啊!一二三四五六七......都在啊!行,一人一身毛皮衣服、一条毛毯、一支燧发枪、一把刺刀、一把砍刀、三支标枪,一户一套炊具......”
牛老六怀疑自己没听清楚,又问了一句:“千户爷,您说一人一支燧发枪?”
“一人一支,”汪千户点点头,“你家领七支燧发枪!”
“七支?可是额家就俩大人,还有五个都是娃娃,人还没枪大,其中三个还是女娃......”
汪千户笑着道:“娃娃怎么了?养几年不就大了?玩枪也得从娃娃练起来啊......现在学装弹,学好了再练打靶,长大了就是神枪手了。赶紧的,领完了枪就去领口粮。”
:。:
抢救大明朝 第1491章 ???肉越多,事儿越大!
枪在安北军镇境内也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儿,牛老六虽然没当上兵,但他也会打枪。他大哥牛老大家里还藏着两支祖传的斑鸠脚火铳,有时候还会拿出来给兄弟几个拿去草原上打狼。
但是他从没想过枪这个东西,在新洲大陆这里居然是生活必须品......举止在西海岸城市和农庄里面的新洲人差不多是家家有枪,而牛老六这样的新洲军户因为上一线去抵抗印第安人和欧洲人,所以必须人人有枪!
因为北新洲太辽阔了,西部沿海汉人多一点的地方还好些。往东走那叫一个地广人稀啊!
一个200户的庄子,往往就是方圆一二百里内唯一的汉人定居点。而且这200户也不能死守着庄子不出门,要不然他们就没法开展生产,也没办法获得补给。而要放牧要耕种要捕猎要运输物资,就一定会和土著发生冲突——农耕民族,是很难和游猎的土著和平共处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