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而东瀛日本则是进入美洲新大陆的跳板,至于西夷西班牙则窃取了自古以来就属中华的那一部分美洲土地,真是太可恨了。
鹿儿岛海战大捷之后,西班牙国应该无力阻挡天朝东进,而日本国也只能乖乖当个跳板了......
另外,约莫是万历年间被西班牙国窃取的吕宋岛,这回应该也能拿回来了!
大明的疆土,看来又要大大的扩张一下了!
看着大臣们一个个都喜形于色,朱皇帝也笑着问道:“众卿都知道鹿儿岛海战大捷的情况了?那就说一说吧,咱们下一步该怎么办?”
“陛下,老臣以为除恶务尽!现在西虏的舰队虽然惨败,但是还有三两千西虏水兵泅水上岸,已经和倭寇岛津一族合流。而岛津一族世代都是倭寇首领,昔日朝鲜之役时就作恶多端,神宗先帝就想发天兵直捣其巢穴,只可惜当初我朝没有堪用的水军,才未能成行。如今我朝水师已经制霸太平之洋,而且已经打到了倭寇岛津的门口,何不一鼓作气,破门而入,夷灭岛津一族?”
第一个站出来喊打喊杀的是首辅路振飞,他觉得日本国老远的,去一趟可不容易,不如多干点事儿,顺手把岛津家给灭亡了。
“陛下,如今日本国内德川、丰臣之争又起,岛津乃是丰臣一方的骨干,所以不需要我们糜兵费饷,只要断了西虏的外援,德川幕府自然可以灭亡岛津。”
反对灭亡岛津的是郑芝龙,他是知日派,知道日本国就是个泥坑,多的是不好好种地的武士——当然了,也没那么多的地可以种。以大明现在的国力,要推平岛津家的城堡,在萨摩藩杀个几千几万都没什么难度。
但是要长久的统治九州岛实在太费劲儿,而且亏本啊!
“陛下,如今德川幕府一心投靠天朝,”郑芝龙又道,“我朝坐观其成即可,不必扩大日本征伐之事。朝廷的兵力应该转而南向,一是救护暹罗;二是收复吕宋。”
郑家和德川幕府的关系密切,所以维持德川幕府对郑家最有利。而另一个对郑家有利的事情就是开拓南洋了!
南洋有香料、米粮、木材、贸易四大利益。其中香料为荷兰独有,米粮利益则属于暹罗、金瓯、静海、安南,木材之利主要属于暹罗和金瓯,贸易之利则为英国、荷兰、郑氏、葡萄牙、西班牙等各方瓜分。
郑芝龙觉得现在的形势大好,大明,哦,也就是他家应该再多占一点......至少把西班牙的那一份都吃了!
所以他就鼓动朱皇帝进军吕宋,反正吕宋已经有个“成功湾”了,再进一步拿下整个马尼拉湾也没多困难吧?
朱慈烺呵呵一笑,不置可否。
“陛下,”大元帅府军师吴三辅开口了,“四川、云南还在流寇之手,川滇百姓还在水深火热之中,正翘首以盼王师啊!”
什么?四川、云南的老百姓都在水深火热当中?朱皇帝心说:这是川滇百姓说的,还是你吴三辅代表他们说的?朕可不是昏君,一定要调查清楚了再做决定。
“陛下,”兵部尚书李若琏道,“臣以为国之大患,始终在北不在南,在陆不在海......东征之战应该速决,下一步可以攻占鹿儿岛城,以震慑倭寇,然后就该趁胜收兵,移师东征!”
是啊,多铎还等着死呢!他现在要死不死的吊着,也不是长久之策啊!
朱慈烺笑了笑,依旧不置可否。
礼部尚书钱谦益对朱慈烺还是了解的,知道他不表态的原因是没有听到合自己心意的话。
而朱皇帝的心思,恐怕是在新大陆吧?
“陛下,”钱谦益道,“臣以为东方新大陆乃是天选王霸之地,我朝想要千秋万代,制霸四海,就应该尽快抢占新大陆的地盘......而要东跨大洋,就必须以日本为跳板!”
行啊!朱慈烺笑着,钱老头进步很大啊!
钱谦益看着朱皇帝咧了咧嘴,觉得自己找准路线了,于是又道:“老臣以为我朝应该一鼓作气,压服日本,使之去僭越之号,改皇为王,顺服天朝,克守藩礼!”
一鼓作气?怎么鼓呢?
朱慈烺心想:也不能对钱老头要求太高了,还是看看罗大公吧!
罗大公是新设立的外交部尚书,主管和外国、藩国的交流,包括外贸。
“陛下,”罗大公这个时候也起立发言了,“臣以为鹿儿岛海战之胜,并非对萨摩倭寇,对西班牙征伐之终,而是长久战事之始。要如何应对鹿儿岛大捷后的局面,必须从长计议,通盘考虑......计议考虑的重点,则是八国联盟是否需要维持?同德川幕府的关系应该如何重新定位?是否要保持日本国内的两派分裂?”
朱慈烺算是听到了比较合自己心意的建议了,于是就嗯咳了一声,开始说话了:“自古骄兵必败,鹿儿岛海湾之胜固然可喜可贺,但是我们也要戒骄戒躁!
千万不要以为鹿儿岛大胜之后,我大明就能无敌于天下了!鹿儿岛海战之胜固然显示我陆海军实力强大,但同时也是明、英、荷、法、葡诸国联手之功。
现在万不可忘却他人的功劳,以为靠大明一国之力就能收复美洲都护府之地了!”
这话的意思就是要低调!没打胜的时候要低调,打胜了更要低调!
朱皇帝顿了顿:“首先,现在不考虑扩大吕宋岛的战事,继续控制和营建成功湾即可。
因为吕宋岛牵着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神经,同时也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和法兰西人想要染指的宝地。如果咱们打下马尼拉......悬念就要变成怨念了!
其次,现在也不考虑攻占鹿儿岛城,现在得留着岛津家,得让德川家吃点苦头,才能任凭咱们拿捏。我们如果帮着德川家把仗都打了,那还怎么迫他们当大明的忠实藩国?
第三,救援暹罗的作战可以开始,但是不需要大举救援,因为朕还期望纳雷王入朝呢!
最后,是时候让英格兰、法兰西、荷兰、葡萄牙都尝点甜头了!”





抢救大明朝 第998章 白银帝国(求订阅)
“陛下,您说要给英格兰、法兰西、荷兰、葡萄牙都尝甜头?可哪有那么多甜头可以给?”
说话的是大明首富郑芝龙,不过不是在朝会上说的,而是在饭桌上说的——朝会结束后,郑芝龙、罗大公两人都“留了堂”,朱皇帝请他们共进午餐。
“陛下,”罗大公也开口了,“这甜头是不是吕宋岛啊?咱们是不是要让英、法、荷、葡共管马尼拉?”
朱慈烺听了这话哈哈一笑,对罗大公道:“大公,你这个外交部尚书对外事还是不够了解啊!英、法、荷、葡四国能共管马尼拉?他们不得打起来?而且马尼拉还在西班牙人手里呢!
朕说的油水是这个!”
说着话,朱慈烺摸出一枚海商银行铸造的“一两银”银币摆在了饭桌上。
“一两银”是一种重一两,含银约九成的打制银币,并不是大明户部发行的,而是由户部委托海商、盐商两大银行发行的。除了“一两银”外,还有一种“半两银”,同样也是两行发行的手打银币。
另外,两行还受户部委托铸造制钱,制钱一面有“洪兴通宝”的字样,另一面则是铸造行的名号。
当然了,由户部委托商行铸造银币、制钱,并不是准许民间私铸,而是让大明最有实力,也是最先进,最高效的两家“皇有银行”分润一点铸币的利益,同时承担一大堆由于铸币而引起的麻烦——铸币当然麻烦,不是机制的,而是手打的,而铸银币特别麻烦!
各种伪造,各种私铸,各种破坏(刮下一点银子),层出不穷,根本没办法禁止!
所以由两行打造的制钱(铜钱)是户部承认的法定货币,可是“一两银”和“半两银”却不是法定货币,法定的货币是“银行两”。
也就是纯度在九成以上的白银,以“两”为计算单位。
不过这些“银行两”不会铸造成一个个大号银锭送到户部库房藏起来,而是存在两行的户部帐号上的银子。
而银行两和一两银银币的兑换价格,则会根据一两银的含银量决定,目前固定在一比一。
这样的安排看起来好像有点多余,直接由户部发行银币不更方便?但是朱皇帝很清楚大明官僚的操守和效率......如果把铸造银币的差事交给他们,说不定铸着铸着,银子就没有了!
而且户部发行的银币掺了假,也没什么人敢质疑,而且以两大银行为核心的金融系统也没有消除私铸和掺假货币的动力,说不定还会加入私铸银币的队伍当中。
所以朱慈烺干脆把铸币权发包,再根据铸币量收取铸币税,同时也把维护银币市场的责任推给了两行和与之关联的小银行、钱庄、当铺等金融机构。
在大明的金融体系中,两行就是总闸,控制着下面一堆中小金融机构的资金流量和息口。所以两行可以很容易的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将私铸、伪造、破损的银币隔绝在金融体系之外——这些银币只能根据重量和纯度由两行折价回收,而不能存入银行、钱庄,成为基础货币。
这些“一两银”、“半良银”在明朝的工商业活动中,只是充当大额现金。而真正的大买卖,还是要用“票据”的,而所有的“票据”,都是以“银行两”为单位的。
另外,大明官府所取的税收、田租中的现金部分,也是以“银行两”计算的,所以纳税人必须将相应的银币、白银、制钱存入银行和钱庄,换取票据,再交给税官。
在整个纳税过程中,税官(军田司)是看不到银子和铜钱的......
而使用“银行两”作为货币单位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容易建立起一个国际通行的货币体系。
哪怕是西班牙这个正在和大明天朝打仗的西方帝国主义,也不可能不承认“银两”啊!
只要大家都承认银两,那么大明天朝就能利用自己的经济规模优势和金融体系的高效、完善,逐步建立起一个以自己为核心的全球金融体系!
“陛下,”郑芝龙看着那枚银币,已经明白了朱皇帝的心思,“您是想借钱给英、法、荷、葡等国?”
“呵呵,”朱慈烺笑着,“英、法、葡这仨穷鬼都伸长脖子等借银子呢!没这个好处吊着他们,咱们能在美洲占大便宜?”
朱皇帝又道:“至于荷兰,他们是有钱的!虽然不能和咱大明比,但是以荷兰国的大小,他们的钱绝对不少了。不过钱多也有钱多的难处......荷兰人最难的,大约就是把那么多钱往咱们这里运了!前几年打英荷战争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装银子的船叫英国人给打沉了,抢走了,损失惨重啊!如果能有一个银行能在欧洲和天朝之间做飞钱汇款的生意,荷兰人一定高兴吧?省他们多少麻烦?”
在如今的东西方贸易中,东方是持续的顺差,而西方则是持续的逆差。
作为在东西方贸易中占了最大份额的荷兰,每年都得向东方运送不少白银,而这些工作费时费力,而且非常危险——即便没有英格兰私掠船,海上还有风浪,有时候还会触礁,还会迷航!
如果能一家值得整个欧洲信任的银行可以从事跨越大洲的汇兑业务,对荷兰商人一定是非常有利的。
而这家银行还可以通过和大明的两大行以及欧洲当地的银行进行业务往来,将自己变成一家国际结算银行。
另外,这年头的长距离汇款可不是发个电子信号就能完成的,必须要有人携带票据飘洋过海,所以完成汇兑的时间会比较长。而这个过程中,银行是不会向客户支付利息的,非但不付利息,而且还要收取汇款的手续费,如果涉及货币兑换,又得再收一笔......
其中的利润空间有多大就可想而知了!
而且欧洲现在有那么多的乱党,几乎每个国家都有!
法国有扔石头党,西班牙有加泰罗尼亚造反党,英国的王党(以后王党上台后克伦威尔家族又得跑路),荷兰有奥兰治家族,神圣罗马帝国就不提了,乱党一箩筐啊!
所以各种乱党不得存点钱在外国银行?
而在台上的,谁知道一转身会不会变成乱党要流亡?存点钱在外国银行里不会有错吧?
对欧洲的各种乱党和预备乱党来说,存钱在东方白银帝国大明王朝背书的银行里面,应该是绝对放心的吧?
所以朱皇帝根本不必从户部帐号上拿钱去借给洋人,用他们自己存的钱借出去就足够了......
“老泰山,”朱慈烺对郑芝龙道,“你和荷兰人关系不错,你去找布鲁斯.范.迪门说一说......这个银行可以给荷兰东印度公司入两成股份,保证赚钱,等着分红就是了。”
荷兰东印度公司是必须栓住的,他们可是国际汇兑业务的大客户!
“老臣这就跑一趟南京。”
朱皇帝接着又对罗大公道:“大公,外交部派个机灵点的去一趟日本国吧......厦门侯的奏章上说,德川家要送个公主给朕,好像还蛮漂亮的,但是朕不好美色,所以不能接受,除非这次联姻能够有利于两家的联合!”




抢救大明朝 第999章 日本武士的朱爸爸(求订阅)
罗大公听着朱皇帝的话,满脸都是敬佩的表情,不过心里面却跟明镜似的——准是德川家的小娘子太矮小了,不和万岁爷的心思......
朱慈烺接着又吩咐道:“如果德川家真的有诚意,就该给那个公主一个汤沐邑。”
汤沐邑?
郑芝龙和罗大公一下都愣住了。
朱皇帝身为大明最富,还缺这三瓜俩枣的?
罗大公问:“不知陛下想要哪里?”
“长崎!”朱慈烺说,“朕要长崎!”
“长崎?”罗大公吃了一惊,他知道长崎是什么地方!
那是日本国的门户啊!
“不可能......”郑芝龙连连摇头,“德川幕府不会给的!”
朱慈烺瞥了郑芝龙一眼,笑道:“会给的!德川家当然会给的......等到他们被岛津、毛利两家的军队收拾惨了,就会给了!”
“陛下,德川家的军队可没那么弱。”郑芝龙提醒道,“这些年德川家从咱们这里进口了不少火炮和马匹,加上他们本来就能制造火枪,军力已经大大增强了。”
什么?朱慈烺稍微一楞,德川家从大明买了大炮和马匹?谁卖给他们的?不会是郑家吧?你们家也真是什么都敢往外卖啊!
“没用,”朱慈烺没和郑芝龙计较太多,而是继续说日本国内战的事儿,“郑建功的奏章上说,约莫有两三千西班牙人游到了鹿儿岛港......这些人加入萨州军后,倒幕军队的战斗力将会大增。”
“可他们都是海军啊,”郑芝龙说,“海军上岸还能干什么?”
朱慈烺摆摆手:“欧洲那边海军、陆军分得不大清楚,有些人海陆兼修。而且西班牙舰队中一定有不少技术过硬的炮兵和工匠,也许还有专门的陆战兵......他们加盟后,岛津家的力量一定会大增。
另外,朕还打算让郑建功、李元胤放弃樱岛。集中兵力守卫五岛列岛、种子岛、长崎町,并且收复琉球国。”
明军之前抢夺樱岛,不过是为了避免西班牙舰队以内鹿儿岛湾为基地进行私掠破交战。
现在西班牙舰队已经惨败,损失了三分之二以上的舰船,余部已经够不成威胁。
所以明军也没必要占据樱岛——樱岛并不是个能让大军持久驻扎的好地方。因为樱岛的地形复杂,距离萨摩半岛、大隅半岛都太近,容易被不要命的日本武士渗透。
如果不是为了威慑鹿儿岛城,牵制岛津家的兵力,驻扎樱岛就没什么用处了。
朱慈烺道:“先让日本人自己斗一斗,等德川幕府吃了亏,自然会答应朕的要求......现在,我们该去美洲多占一点地盘了!
种子岛已经到手,这座岛屿上有不少良田,石高在一万以上。今年秋天已经能征购到不少粮食,如果能有五千石,应该就能支持1000——1500人移居新大陆了。所以咱们暂时不需要从日本获得更多的东西了。”
移居新大陆是个渐进的过程,第一批过去的只有三十户,就是去试水的。
根据计划,第二批飘洋过海去新大陆的人就多了,有1000——1500人。有了第一批移民积累的经验教训,他们在新大陆的开拓会容易一些。
在这一批移民站稳脚跟后,第三批开过去的移民人数就该有三四千了!
不过以这个速度向北美移民还是太慢了——一年三四千,十年才三四万啊!
所以为了多快好省的运输移民去抢地盘,海军司在去年河南号出发后,就向大明的四大船厂下达了专用太平洋移民运输船的设计合同......要求价廉物美,能够适应北太平洋的风浪,还要能多拉快跑,所用的水手要尽可能的少,以便减低成本。
移民北美抢地盘的事儿,在朱慈烺看来,其实就是一个殖民成本之争。谁的成本最低,谁就能抢到最多的份额。
不过光有价廉物美的太平洋移民专用船也不能保证以较低的成本向北美洲送人,因为大明距离北美太远,必须要有日本国这个跳板。
从日本到北美的距离,比直接从中国出发中间不在日本停留近了2000里——5000里,这意味着船只可以少带10——20天的补给,从而可以多载许多乘客,人均成本自然就低了。
可别小看10——20天的补给,人一天要和2000毫升的水才,差不多就是4斤,10天就得喝下40斤,20天就是80斤,再加上其他消耗,20天的补给品重量都能赶上一个成年男子了。
“陛下,”郑芝龙问,“您要长崎是为了给东去美洲的船只添加米粮和酒水?”
“当然不是!”朱慈烺摇摇头,“添加米粮、酒水的最佳港口应该在仙台藩一带。”
“那长崎是......”
朱慈烺笑了笑,道:“朕要在长崎招募武士军队!”
除了去北美的途中需要在日本添加补给,日本国还能为朱皇帝的天朝帝国提供另外一样必需品——炮灰,质优价廉的炮灰!
“武士军队?”郑芝龙还是一头雾水,“咱们大明的天兵不比那些小萝卜腿的日本武士强?”
朱慈烺叹了口气,道:“要看用在什么地方!草原、雪域、巴蜀、云贵、关外,乃至北美,都用不着他们。但是南洋瘴痢之地呢?金瓯军、静海军、东宁军这几年报了多少病亡?争北美比的是运人,争黄教蒙古比的是游牧骑兵,争关外比的是精兵,而争南洋......比得就是谁家的战士人命不值钱了!
日本的那些所谓武士,除开少部分家业富庶的,绝大部分说是士,其实就是挺会砍人的叫花子,性命不值什么钱。如果朕出二三十石的俸禄,在长崎招募浪士去南洋从军,再依照浪士的功绩在南洋赏赐土地,数万乃至十数万乡、浪之士也能有吧?一年的俸禄不过一二百万之数,如果要从中土募兵,千万之数都不足啊!
而且朕也不忍让子弟之兵,在蛮荒之地,死于瘟疫瘴气。”
这年头没有奎宁,也没青蒿素,把部队送去南洋的熟地还好些,那些地方经过清理开发,滋生瘴痢的空间就小一点,不容易发生瘟疫。可要是把部队派去开发不足的荒野,病死个半数都不足为奇!
如果说争北美是烧钱,那争南洋就是烧人命了!
朱慈烺道:“死点日本乡浪之士没什么......这些人本来就是日本国的隐患,多死一些,对德川幕府也没坏处的!”
“老臣明白了!”郑芝龙的嘴角稍稍浮出了一丝微笑。
天子果然是雄才伟略,现在不光盯着北美,还在虎视南洋......
罗大公也道:“臣也知道该怎么去做了!”
朱慈烺点点头,轻轻一抬手,示意两人告退。他和郑芝龙、罗大公三人是边吃边谈的,现在面授机宜已毕,饭也吃得差不多了,可以开始下午的皇帝工作了。
“黄小宝,下午去那里?”朱慈烺目送郑建功和罗大公离开后,就问伺候自己的司礼监大太监黄小宝。
“万岁爷,玛丽姑娘约了您去她的新家。”黄小宝说。
“她的新家?”朱慈烺问,“安排在哪儿?”
“在汤泉别业,”黄小宝道,“离皇后娘娘的汤泉宫很近......奴婢让人修了甬道,直接可以从汤泉宫过去,非常隐秘,不会让人发现的。”




抢救大明朝 第1000章 谁的钱最好赚(求订阅)
黄小宝果然是个忠诚能干的好太监,办事儿麻利而且牢靠。
朱皇帝是一个月前让他为玛丽.曼奇尼准备个妥帖的住处的,省得这美人一直住在孔代亲王府上——孔代亲王得多难受啊!那么好的小洋马,只能看不能骑的......
现在小洋马已经有了属于她自己的“小家”了,在汤泉镇的边缘,紧挨着汤泉宫的一堵高墙。原来的主人的崇祯上皇那边的信天主教的大太监庞天寿,庞太监因为信洋教,所以特别喜欢西洋风格的东西,除了玛丽这样的小洋马,一点不喜欢,看见就烦!
可是再烦小洋马,现在也只好把才建成没多久的西式大宅子转让给了玛丽.曼奇尼——当然不是无偿的,黄小宝花了朱皇帝两万五千两银子才把宅子盘下来,又花了五千两添置家具、修建甬道,完工后才安排玛丽.曼奇尼住进去。
对了,还安排了专人“伺候”玛丽小姐。
在往“庞家花园”(为了掩人耳目,这处住宅的名称仍然是庞家花园)去的路上,黄小宝还和朱慈烺说了玛丽.曼奇尼“卖身”的条件。
1...327328329330331...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