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英雄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贰零肆柒
从章太炎那边。王季同倒是了解复兴会的现状,整肃的文件他也是看过了,只是重逢的喜悦没让他来得及问这个,现在听闻杨锐说起,便道:“竟成,难道行善非要作恶不可么?”
听闻王季同又是善恶道德。和章太炎、程莐没有分别,这样的话他听的多了,无非是从个人的道德律出发,质疑革命中那些超越道德违反人性的做法,杨锐对此却有些倦了。不过因为问话的是王季同,他只得用他的口径道:“善恶解释不了革命。孤立的看,革命就是一种罪恶,但是长远看,它是一种善,虽然它的过程无比邪恶。”
“可我们这些作恶的人呢,该怎么办?”杨锐的解释王季同在文件和宣传里倒也能看到一二,他对此不知道是附和还是反驳,只觉得人若是作恶了,那么一辈子都会良心不安的。更何况这些恶,不是对满清,是对自己,对毫无干系的百姓。
“死后下十八层地狱好了。”杨锐无所谓的说道:“我们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必定要这样吗?”王季同再问。
“必定要这样。我们落后的太多了,不多死人,不多作恶,国势就拉不回来。之前我以为大家和和气气一起革命,或许可以漂漂亮亮的把它做好。但杭州之后,我觉得这绝无可能。革命如果不能统一思想,不能毫无顾虑,那么最终完不成革命的使命。每一个国家的崛起都是血腥无比的,在欧美是压榨外人,在日本则是压榨自己的同时还压榨中国,对于我们来说,谁也欺负不了,只能压榨自己。要这样的话,那复兴会就必须整肃,一切的束缚都应该去除,不然革命无法成功,复兴也无从谈起。”杨锐开始说的时候平静,但到最后有些激动起来。
“这就是理由?”王季同还是一脸沉静,似乎丝毫不为杨锐的话语所动。
“这难道还不够?”杨锐反问。
“脑子里感觉是够了,但是心里却怎么也感觉不够。”王季同道,语言无比的诚恳。
“我也是这样。”杨锐同样如此诚实的说道,“但不这么做,就会有别人替我们这样做。”
“别人?”虽然有感于杨锐的坦诚,但王季同还是奇怪杨锐口中的‘别人’是谁。
杨锐却笑:“满清是整个根子都烂透了,他们要做的事情自己做不了,所以最终将由我们来替他们做,所以我们把他们给推翻了;而我们接手之后,如果不能扭转国势,富强国家,那么自然而然就会有人把我们推翻,接手我们要做的事情。其实啊,我们这个国家虽然沦落到这个境地,但是所有人的骨子里还都是骄傲的很,只要中国一日不富强。他们就无一日不牢骚满腹。不管死多少人,付多大代价,只要国家富强了,这些人的心里就平衡了;若是要一味的讲道德廉耻。弄的和满清一样毫无作为,那最终的结果便是被新的革命取而代之。照实说,刑罚早已被历史宣判,这是落后民族必须支付的代价,而我们,无非是一个行刑的侩子手罢了。这便是我们革命者的无奈之处,残忍的话,日后便会有人说我们残忍;不残忍,那么日后必定被人推翻,然后被诬陷成反动和。反正不管怎么说,我们横竖都是历史罪人!”
杨锐把革命党说的这么无奈,王季同倒是笑了起来,不过他这也是苦笑,他没有反驳。而是说着另外的道理,“这样的做法,只会让所有人都毫无道德和约束,最终……这样最终会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甚至会大到我们不可承受。狂热可以让国家崛起,也可以让国家覆灭。”
王季同似乎有些词不达意,但杨锐还是明白他的意思。对内残酷也就是多死人罢了,但是养成残暴和不择手段的性格,它最终就不可能只对内而不对外,可一旦对外,那么就会面临战争,而战争那就等于着毁灭。这不由得的让杨锐想起了日后的日本,他们因为疯狂而崛起,又因为疯狂而覆灭。
想到此的杨锐笑道:“不会的,有我在不会的。”
“不。即使你在也不能扭转局面,复兴会再强大。也无法和大势相抗衡。”王季同像是一个悟道已得的高僧,言语平和的很,但是话里头的意义却透出一种不可反驳的哲理。
“不会的。”杨锐再一次肯定的道。他相信,二战的时候只要不去招惹美国,那么不管怎么样中国都是一个赢家,这是他可以控制的。不过他却忘记了,民众疯狂的时候,他能控制只是自己而已,甚至在一些时候,他连自己都无法控制。历史便是如此,因为什么而兴盛,便因为什么而溃败。
见杨锐还是如此坚持,王季同沉默下来,两个人不说话,会客室便安静的很。屋子里安静,屋子外的盖温特上校却很不安,担心他们在笔谈。早上他收到安排在老巡捕房暗线急报,说有一个酷似杨竟成的人正在和王季同会面,便立马赶来了。会客室是可以窃听的,于是他便躲在墙后面想看看他们说些什么。
盖温特早就对这个杨竟成很是好奇了,之前他向谢缵泰提出过和杨锐会面的请求,但是被谢缵泰以枪伤未愈而推辞了。其实是杨锐不想见他,盖温特虽然说是一个上校,但最终只是个情报官而已,他若是外交官那是一定要见的,情报官那就免了的好。
杨竟成虽然没有见着,但是盖温特却收集了许多和他有关的情报,有满清的,有日本的,有大英其他地方的。在他看来,这个杨竟成比另外一个革命者孙逸仙神秘多了,最少那个孙逸仙是有迹可查的,特别是他在檀香山教会学校和香港医学学校的记录是很清楚的,可这个杨竟成革命之前的一切资料都无可查证,他在美国的资料无法查证,他在英国的资料同样如此——据说他曾在伦敦大学旁听课程,还在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里学习过,还有就是接受了一个开中餐馆亲戚的遗产,但这些都是难以查证的,伦敦的中国人不多,但也不少,他们除了开洗衣店就是开中餐馆。
可以说,这个杨竟成最早的资料就是有一次在沪上见义勇为救了一个德国人。而这个德国人以前是德皇支援布尔人的德军军官,这估计就是复兴会获得布尔人军火的原因;更怪异的是,这个德国人在去年又参加了日俄之战,指挥中国的土匪部队,歼灭日军一个联队(被中国土匪围歼旅团的事实一直被日本封锁,十几年后撰编日露战史的军官被永远被停留在大佐军衔),为俄军后撤赢得了生路,他为此还获得沙皇的勋章。
并不是所有德国人都会和俄国友好,毕竟他们在东欧是一种竞争关系,不过再联系到沙俄和复兴会下面的教育会成立的哈尔滨大学堂。那就很容易判断,帮助俄国人守住后路的不是土匪,应该是复兴会,或者最少这里面有复兴会参与,除了这些,盖温特上校还怀疑在旅顺,那个给俄国人提供日军进攻情报的神秘中国人,估计也是复兴会的人,这应该是他们渗透了日本大本营弄出来的消息;还有伦敦交易所的日俄国债在奉天大战前的诡异波动,虽然他没有证据证明什么,但他还是怀疑这和复兴会有一种说不清的牵连。
这真是一个极度狡猾的人!他一方面通过拒俄获得中国人以及西方的好感,一方面又通过抗日获得俄国人的好感,现在还因为辽东的关系和美国人凑在了一起。一方面在战场上帮助俄国和日本,一方面又在债券市场上给他们放血。盖温特想到这个杨竟成的种种作为,又开始有点相信杨竟成的那些无可查找的经历了,因为一个野蛮且固执的中国人是做不出这些事情来的。
.全部章节
清末英雄 丁卷 第十八章 未来
. .
盖温特少校的担心没过多久就消失了,不过之后的谈话仍然和之前一样云里雾里,这让他很怀疑身边翻译的能力,不过在交谈的最后,他终于听到‘德国’‘总领事’的字眼,只是这已经是道别了。.在屋子道别的时候,盖温特少校喊过一个巡捕,要他去把会客室的那个人请过来,他太想见见这个人了。
杨锐和王季同交谈没有什么争执,但谈话并不畅快,王季同并没有说杨锐这样想或者这样做错了,只是认为凡是异常的做法都会带来异常的损害,这是天下至理,没有办法避免的。特别是这个异常的损害会不会把之前的努力毁于一旦的问题。王季同认为,十有会毁于一旦,到最终还是要从头做起,而杨锐则自持对今后的历史走向极为清楚,他认为一切损害都将在控制范围之内,损害不可避免,但是能降到最低。两人到最后似乎是在印证哲理般的辩论,谁也没有说服说,看着探视的时间已到,杨锐只好告辞了。
辞别王季同的杨锐脸色更是阴沉的很,这种阴沉源自于同志的不理解,同时也是出于王季同所说问题的担心,未来会怎么,他此时似乎又有些迷茫了。在这个时候,一个白人巡捕走了过来,道:“先生,有一个先生想见您。”
听闻有人想见自己,杨锐一点也不慌张,他早就猜到那个叫盖温特的少校估计会得到自己探视的消息,其实他的本意就是想见见这个人。看看是不是有油水可捞。
杨锐被带到二楼的一个房间,一个三十多岁的白人站在那里,金色的头发白色皮肤并没有让人感到特别。只有那一对看似漫不经心,但却极为犀利的眼睛让人印象深刻,杨锐正在打量他的同时,他也打量着杨锐,高大的身材,昵制的灰色大衣,整洁的马甲、白色衬衣以及一丝不苟的领带。如果不是黑头发,盖温特完全要把他当成白人。
“米斯特杨,见到你很高兴。”盖温特客气着。伸着手用英文说道。
虽然眼前这个人恨之入骨,但杨锐还是把礼貌摘下点头示意,而后客气的道:“少校先生。”手和他握在了一起,这个英国人手很冰冷。但又有些滑腻。让杨锐感觉抓着了一条蛇。
手握了一两下便分开了,盖温特少校请杨锐坐下后便微笑着没有说话,他想等杨锐开口,而杨锐也是沉默,在一边看着盖温特微笑,他现在还不知道眼前这个人就是后世电影里的007,以为他只是英国海军或者陆军的情报官,不过即使是这样。他的墨镜也没有摘下来,人的眼睛会出卖很多秘密。他不想让这个英国人看到什么。
见对方优雅在等自己的说话,盖温特手动了一下,然后道:“米斯特杨,我想我是不是应该叫你wang-qi-nian?”
盖温特一说到王启年,杨锐心里便是一震,瞳孔忍不住收缩,不过幸好他的墨镜还在戴着,他笑道:“少校先生,如果没有记错的话,王启年似乎是一个马匪,你看我像么?”他说完把墨镜摘了下来,让盖温特看到自己的脸,枪伤之后杨锐苍白消瘦,颧骨微突,而他在东北的时候胡子拉碴、脸膛发黑,壮实的很。再加上相由心生,盖温特即使看过日本人提供的王启年细致画像,也感觉两人真的不像。
其实在盖温特刚才的观察里,杨锐是一个很有防备的人,所以他想一开始就用言语让他的心防松动,好对自己敬畏,一旦达到这一点,那么后面的谈话就会很顺利了,不过刚才杨锐的眼睛的变化他没看到,摘下墨镜之后两人又确实不像,他只好再道:“威廉,雷奥先生难道会给一个马匪做参谋官?”
盖温特射来的‘王启年’那一箭被杨锐化解,后面的话就更好应付,杨锐暗自呼气,让心跳变慢,然后道:“德国佬在乎的只是钱,当年他便把工部局的赔偿给独吞了,你真认为一个德国佬会毫无目的的帮俄国人打战?”
“是这样吗?”盖温特知道那一次工部局似乎赔了不少钱给德国人和眼前的杨竟成,但不知道他们之间拿到钱之后怎么样。
“一个不信仰祖国的人还能在乎什么?不过,他倒对你们挺恨的。呵呵。”说到这,杨锐不由的轻松的笑了起来,独立军的事情是绝对不能认的。他同时埋愿自己太过粗心了,雷奥就是一条明晃晃的线索,因为枪击一事自己和他联系起来,而后雷奥所做的一切都会让熟知这件事情的人想到自己。
看着杨锐坦诚的眼睛,还有他脸上自然表情,盖温特没有办法去印证自己的猜想,他只好退了一步,然后道:“许多德国人都不喜欢英国人,还有法国人。米斯特杨,你如果和德国人走的太近,那么我们很难支撑你在租界的活动。”
“那我能和英国走近吗?”杨锐笑着道,似乎完全没有了之前的紧张,“我在英国人读书的时候,就一直希望中国能变成英国那样文明,只不过,你们对于革命并不支持。”
杨锐对于英国的吹捧让盖温特从心里产生一种警惕,他没笑,而是变得更严实,“不。站在英国的立场,我们并不希望中国发生战争,这是不文明的行为。现在清国政府马上就要召开国会,现在各地都在选举,我建议……”
他的话没有说完就被杨锐打断了,“少校先生,请相信这只是这个国家混乱的开始!其实也并不只是我这么认为的,袁世凯在贵国度假,难道不是出于这种考虑吗。”
“不,他只是私人访问。”盖温特有一种果不其然的感觉。他记得前面是自己再问他的,可现在却轮到他试探英国政府的策略来了。“米斯特杨,我还是建议你应该和平处理和清国政府的分歧。战争一定不会被各国政府所接受,特别是有德国参与的叛乱,英国政府将坚决反对。”
盖温特的话语隐隐有威胁警告的意思,杨锐并不把它当回事,即使是沪上总领事对他说这句话,杨锐也洒脱的很,英国人一向是务实的。他们并没有一个发神经的皇帝,只要形势变化,那他们总有一天会忘记之前说的话的。这便是民主国家的特点。
“少校先生,难道你今天找我就是为了做满清的说客吗?还是朱尔典先生有过类似的交代?”杨锐不以为然的道,只说的盖温特一愣,其实他只是一个情报官员而已。并没有权利做外交上的决断。他之所以说德国,只是因为刚才偷听到杨锐说‘德国总领事’这几个字眼,“坦白的说,我其实很希望得到你们的帮助,在扬子江流域建立一个独立国家,可是你们的那些大人物并不认可这一点,所以……我只好另外再想办法。不过,因为上一次的失败。即使是有人资助我们,那也要在好几年之后才有起义的可能。少校先生。到那个时候,你觉得你说的话还有作用吗?”
“如果你和德国人走在一起,那么我的话依然有效。”盖温特有些理屈词穷了,只好拿德国人说事。杨锐不想跟他在这个事情继续争论,而是再问到:“少校先生,这一次来难道就是来告诉我这个的吗?”
“当然…不是,”盖温特只感觉谈话似乎并不是按照自己预定的来,他心中暗骂一声该死,而后道:“米斯特杨,你们是不是对日本人很了解?”
绕了半天,终于说到正事了,杨锐暗骂一声,再道:“有些了解有些不了解。他们太过敌视我们了,所以……”
听杨锐说的含糊,盖温特只好道:“我希望能从获得一些日本人的情报,当然,德国人的也可以。”
“有什么好处?”杨锐反问。
听杨锐一说什么好处,盖温特思索起来,道:“我能够给的东西并不多……”
“是吗?”杨锐笑道:“可我们对于德国人在青岛的情况更加了解,包括他们的舰队、作息、船坞、炮台等等等等,这些都是中国人帮忙建造的,我想如果你去打听怕是不方便吧。”
问一个日本人,却跑出来个德国人,盖温特心头忽然火热起来,这不就是他现在的任务吗?不过心里火热之后他又在想,这个革命份子会不会把英国的情报卖到德国,然后互相赚钱?他想了想这些个问题,最后道:“米斯特杨,你需要什么?钱吗?”
“我需要你支持我们革命!”杨锐狮子大开口,不过见他摇头,又笑道:“我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帮我们培养几个情报人员,没有专业人员,德国在远东的情报是没有办法获取的。”
“就这么简单?”盖温特看了杨锐两眼,不知道他想干什么。
“当然,就这么简单。但是我希望我的人能活下来,所以,给予他们的培训必须是完整的,如果他们接二连三的被德国人侦破,那么对于我们双方都是损失。其实我并不喜欢德国人,真的!和他们在一起你就会感觉自己是一个仆人或者其他什么,而且他们还非常的贪婪,强硬。我不喜欢他们!”杨锐再一次的表示自己的态度,他希望这些话会被盖温特记录在案,而后被领事,或者其他什么人看到,这或许对以后会有所帮助。
盖温特少校在杨锐说话的时候看着他的眼睛,似乎感觉他说的是真的,同时再想这个狡猾的人到底要干什么,只待杨锐说完看着他的时候,他才回过神来,道:“我会把这件事情向领事汇报的,如果会被同意,我会通知你的。”
事情似乎都说完了,杨锐站起身向他告辞,盖温特少校很热情的把杨锐送到巡捕房的门口,他正想在告诫杨锐不要被德国人迷惑的时候,忽然见到巡捕房外面停满了人力车,那些车夫的目光都是望向这边,他心里猛地的一震。突然明白了些什么。这个时候杨锐也发现了外面的那些车夫,但他并不好向盖温特解释,只好假装看了下天色。笑着道:“今天天气不错。再见,少校先生。”
盖温特听他告别,也不好说什么,只好附和的道:“是的,天气不错。再见,米斯特杨。”而后他就看着杨锐向他点头之后上了马车,然后远远的去了。
盖温特少校刚刚对于杨锐提出刺探德国人情报的计划并不认可。但是刚刚巡捕房外面的那些人力车夫却让他明白这个人在中国的力量,他并不是孙逸仙那样的海外流亡者,他一直在中国的各处筹划着各种行动。如果真的能和他合作刺探德国人的情报,那是再好不过了。为什么不呢?盖温特少校问着自己,难道害怕他吗?想的这里,他便立马转身回去写报告了。
给英国人做马仔是杨锐之前想好的套路。而要想打动英国人只能是出卖德国人。同时。复兴会的情报系统太烂了,虽然现在虞自勋和钟观光正在欧美寻找这样的专家训练特科和军情局的人,但是如果能有英国人的全面训练,那将会更好。想到刚才盖温特少校的差一点就把复兴会的老底全摸了,杨锐坐在温暖的马车里还是心有余悸,英国人能够称霸全球,情报收集能力完全是一流的,自己以后的行事要更加小心。
而且对于雷奥那边的漏洞。还是要补救才是,第一则是要把在东北见过自己的人干掉。比如那个俄国人马德利多夫,不过据说他现在已经回国了;再就是洛伦索马贵斯那边的军火、部队都要隐藏好,万一英国人从雷奥查到那里,再来一个突击搜查那就完蛋了;最后就是东北,要囤积粮食弹药等物资,以防英国人把自己是王启年的消息传给日本或是满清。想到这,杨锐又感觉通化兵工厂炮弹的产量太少了,最少要月产三千到五千发才成,这样一年下来有三万发炮弹……他想到这里还是觉得少,日俄大战的时候,一个战役就是四五十万发炮弹,够自己生产十几年的了。炮弹厂还是要提高产量,最少一年能产十万发。
杨锐坐在胡思乱想的时候,马车已经过了威尔森桥,上了黄浦路,看着约定的时间没到,他便在礼查饭店停了下来,和陈广寿进去要了两份牛排,用餐完毕,杨锐又在想下午见德国总领事的事情,他问向陈广寿道:“那个,叫卜利的,你再说说他的情况吧,省得见了面不好说话。”
陈广寿也是跟着杨锐吃了一顿好的,闻言飞快的拿出之前的简报说道:“这个卜利1860年出生,海德堡大学法律系毕业,1886年进入外交部,三年后去到桑给巴尔、开普敦、比勒陀利亚任副领事,”听闻陈广寿说到这里,杨锐就是摇头,正如复兴会关注满清大员一样,各国公使和领事也是关注的要点,在研究中发现,1895年之后,各国在中国的领事都换一波人,新来的这些人都有过在非洲的领事经历——他们最擅长就是拿着尺子在地图上画线,以确定自己的势力范围,现在听到新来的领事有过非洲的经历,杨锐不由得有些失望。
陈广寿见杨锐摇头,不明所以的停了下来,杨锐见他停下来便道:“继续说吧,他还有什么阅历。”
“他在1895年之后又回到了德国,而后在1900年才以总领事的身份出使各国,先是瑞士,而后去了澳大利亚悉尼,最近才到了中国。”
陈广寿说完杨锐把这个人的经历回想了一下,有点摸不透底细,他有些搞不懂这个人是非洲外交官的作态,还是正常外交官作态,不过想到是个什么样子还是要见了才知道。他只见越好的时间已到,便出门去德国领事馆了。
在德国驻沪总领事保罗.冯卜利男爵的记事本里,前任克纳贝交代的复兴会以及杨竟成占了满满的好几页,他大致的成长轨迹德国人都是很清楚的,从开始的味精工厂,到后面的通化铁路;从开始的威廉.雷奥,到东北的独立军,就这么一个人普通的中国人,几年之内便成为中国的一股政治势力,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还有那让人震惊的杭州起义。卜利不敢想象,若是起义发生在山东的话,那对于德国的在华事业是多么大的帮助啊!他每次想到这个就很是疑虑。为什么这个素来亲德的人不在山东、而是要去浙江起义呢?这样最终的结果是被英国人封死了补给通道,间接造成起义军的失败——即使保罗.冯卜利男爵是一个绅士,但是对这么一个野蛮落后的国家,他也绅士不起来,即使德国在远东的扩张处于低潮,但若是能够在为帝国的殖民事业锦上添花,也是会让皇帝陛下‘龙心大悦’的。
带着这样的想法。卜利在和杨锐闲聊之后,便开始旁敲侧击的复兴会在山东的打算。而一旦不利说到山东,杨锐的心里就咯噔一下。直呼来了。他从容的道:“男爵阁下,现在我们已经没有力量再去发动另一场起义了,”他话说完卜利就很疑惑,按照之前的情报。复兴会在东北可是有近两万部队的。杨锐似乎知道他的疑虑,再道:“日俄战争结束之后,部队就遣散了。俄国人给了不少钱,你知道的,中国人有钱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娶老婆和买土地,而士兵们一旦有了土地和老婆,那么他们就没有心思再打战了。杭州起义,我们已经把所有的力量都抽调过去了。如果有两万部队,那我们现在就不会躲的深山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