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英雄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贰零肆柒
参观路线都是军政府安排好了的,参观会看的事情也早有交代,谢缵泰微笑答道:“我们的弹药非常不足,所以,我们只能藏起来,然后再适当的时候还击。”
听闻谢缵泰语有所指,柏来乐也是笑道:“英国舰队是不应该拦截你们的商船,但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革命军可以和清政府和解。米斯特谢,你们只有不到五千名训练有素的士兵,还有一大批新兵,并且弹药并不充足,这样的情况下,和解对于你们是最有利的。当然,这纯粹是我的个人建议,并不代表任何一个政府。”
“立宪并不能给中国带来期望,反而会使中国更加混乱。”谢缵泰没管这到底是他个人意见还是官方意见,而是郑重其事的道:“乔治,我希望你能把这个意见转告给贵国政府,真的。立宪只会让中国变的乱七八糟,从而减少国民创造的财富,这对于英国是很不利的。如果能有一个廉洁的政府,然后改变现在的这一切,那么对于任何人来说,就是有益的。乔治,只有我们才能把蛋糕做大,换做任何人都不行。”
.全部章节
清末英雄 第八十七章 十年
. .
“把蛋糕做大?”谢缵泰转用杨锐的说法让柏来乐微微一怔,而后他又会心的笑了起来,他看着了看濮兰德,再道:“噢,这真是个新奇的说法。.我喜欢你们这样。”
旁边的濮兰德却是不语,其实英国人当中就他和复兴会打的交道最多,从苏报一案的时候他就开始接触蔡元培、章太炎等人,之前他可以说一直在保护着这些人——更是保护租界工部局的威严,但去年邹容一案又让他走到了复兴会的反面,他的举措间接的造成“沪上血案”,而后他自己也因为某种压力,不得不被迫从工部局总办的位置上辞职,变成泰晤士报在中国南方的专职特派记者。由此,他对于复兴会有一些好感,更有一些怨恨。既希望复兴会这些昔日被他保护的人作出一些巨大的事情来,又期望造成自己的失业的他们成功之后都失败。
“谢先生,现在所有的报纸都在指责你们破坏中国的和平,在这样的情况下,复兴会还要坚持战争吗?”濮兰德忽然问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因为局势的转变,复兴会似乎从英雄变成了一个搅局者,一个不受欢迎士绅的人。
“中国人有句俗话,叫做‘好了伤疤忘了疼’。那写对复兴会的人忘记了满清的妥协是怎么来的。如果我们在将来的某一天被满清政府打败了,我们这些革命者都被砍了头,那么后顾无忧的满清仍然会和以前一样的残暴。权利只有制衡才不会被滥用,而想要制衡那么就不能忘记在身后带着一把步枪,我们就是民众的步枪。而现在,因为残暴的统治者换上了笑脸,说了几句好话,他们就把要把枪给丢了。这是中国人的悲哀!”谢缵泰知道洋人听得懂什么,但是他不能确定自己说的是不是洋人想听的。
“那复兴会将会和政府军战斗到底是吗?”濮兰德面无表情,而是飞快的把谢缵泰的话记下来。之后又问了一个问题。
“我们会战斗到最后一个人!”谢缵泰斩钉截铁的说道:“虽然我们的实力很薄弱,但满清要消灭我们一定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整个政府将会因为这次战争而垮台。”
濮兰德看着谢缵泰认真的神情不自觉的点点头。在记下他的话之后,又在“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和“政府因为战争而垮台”这几个词上做了记号。他再一次的问道:“那复兴会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才会停止战争,或者说什么复兴会想要干什么?”
“光绪必须退位!”谢缵泰说道。濮兰德听的不是很清楚,他再问的时候,谢缵泰再道:“光绪必须退位!所有的权利收归国会,然后按照公民的意愿重组政府;同时,我们还要满人还清所有的政府欠债。”
谢缵泰这一次说的很清楚,濮兰德一边疾笔飞书,一边摇头,他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不过考虑到革命者本性。他对此又很能理解他们的想法。
日间的参观很快就结束,晚上他在杭州城内的住所整理笔记的时候,柏来乐找来了,“濮兰德,有空吗?”
濮兰德知道柏来乐的身份。也明白刚来的他是想了解一些杭州的事情,于是把稿纸放在一边,收起笔道:“嗯,乔治,你进来吧。”
“我是想……”柏来乐其实和濮兰德并不熟悉,他正想找邪的时候,濮兰德道:“是想了解杭州。了解叫复兴会革命组织吧?是的,我很早就认识他们所有人,他们现在的首领蔡,还有被关在监狱里的章,还有那个倒霉的邹……他们真是一群很有热情的革命者!就像是一百年前的法国人,非常的天真……”
“哦。那他们杀人吗,我说的是满族人,我来的时候,很多人都在讨论这边的满族人已经被杀光了,然后埋到了西湖里面。”柏来乐做了一个砍头的动作。本来他的行程是去甘肃、新疆一代探查清国的陆军情况,但是杭州的事情使得朱尔典把他派到这里来了——没有什么比战争更好检验一支部队的战斗力了。他今天才到。
“我是在起义的第三天到的,我并没有听到有残杀满族人的消息,他们只是被关在一个军营里,而且所有不合法的财产都被没收了。他们还组建了一个法庭,然后对那谐疑有罪的人进行审判,其中最多的罪行就是受贿。”濮兰德来的早,看到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他们按照清国现有的法律来审判,受贿一百二十两以上的,绞刑;贪污一千两以上的,砍头。每次有官员砍头的时候,民众都去围观,你知道的,清国人很喜欢看砍头,特别是那些贪官被砍头他们都在一边围观叫好。真是一个野蛮的民族!”
绞刑是濮兰德可以接受的行刑办法,但是砍头他无法接受,只觉那样把头砍下来太过残忍,不过柏来乐毕竟是军人,对此没有感觉到什么不妥,他不想去了解杭州城内怎么样,他只想知道起义军的事情,他道:“那么他们大概有多少部队,有多少人是他们这段时间紧急征召的?他们的武器里有多少是下午我们看的雷明顿步枪?”
“大部分都是雷明顿步枪。”濮兰德说道,其实他的消息是来自躲在拱宸桥租界的杭州将军瑞兴的幕僚说的,他因为丢失杭州,已经被皇帝革职了。“可以肯定的是,现役军用步枪不会超过五千支,并且弹药不足,其他的都是雷明顿步枪和亨利马蹄尼步枪,还有一些清国仿造的仿曼利夏步枪,不过这些枪支据说很不好用……我并不知道他们有多少部队,但是从规模上来看,他们应该不会超过一万人,大概有一半以上的人是最近半个多月征召的,训练并不充分,甚至,我都怀疑他们的军官不会训练士兵——他们并没有进行队列训练……”
“队列训练在作战中已经不重要了,现在对于起义军来说,最关键是教会士兵开枪。”柏来乐纠正着濮兰德,排队开枪时代已经过去了。一支只会排队的士兵只是一群花架子,“还有他们下午的挖土训练也很重要,看到了吗,他们有统一的铲子。并且这种铲子做的很小,很方便携带,这将提高他们在战场上的存活性,这支部队确实是参加过日俄战争的,也许清国的政府军要吃亏了。”
柏来乐对于起义军评价的不同让濮兰德高兴起来,并不完全是他向柏来乐提供信息,柏来乐是一个极富经验的武官,他的观点要比一般的人准确多了,这是泰晤士报需要的。
“那么,那么是不是说。只要时间足够的话,他们可以用单发步枪战胜连发步枪?”濮兰德问道。
“我并没有这样说,起义军几乎没有大炮,并且从今天下午靶场的训练看来,他们使用的子弹发火率不高。”虽然隔得很远。但是柏来乐还是很敏锐的注意到一些细小的地方,“政府军也许会在某些情况下吃亏,但是他们最终会赢得胜利的。就像米斯特谢说的那样,要消灭这一支起义军,政府军一定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濮兰德和柏来乐聊着战事的时候,已经转移到满城杭州将军府的军政部里,一场战前会议正在召开。从东北刚来的参谋周思绪和站在大幅的地图前介绍道:“嘉兴方向,上午的情报说北洋来的第六镇的前锋已经在乍浦上了岸,统制官是一个满人,叫荫昌,一旦第六镇到了,那么加上原有的杭嘉湖巡防营。那这个方向的敌军将超过两万人;江苏的新军也很快,大部已经过了苏州,小部分到了湖州,来的是我们之前推测的第九镇,统制官是徐绍桢;还有就是闽浙总督丁振铎这一次把没有练成的第十镇也调过来了。带队的统制官是孙道仁。”
周思绪一边说,旁边的文书就把三镇的位置都标了出来,“除了第六镇没有到齐外,第九镇已经到平望镇,前锋没有南下而是向西折向了湖州,用意是防止我们向北窜入宣州;绍兴这边也是,丁振铎的主力已经从上虞退回到了余姚,估计也是在等第六镇。天津传来的消息称,北洋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良锡,大规模的租借日本商船运兵,北洋第六镇于昨天登船离港,最迟四日后抵达乍浦。”
周思绪介绍完敌情,环顾四周,都是复兴军的老人了,不慌不急,正等着他说下文,他不由的讪笑下,再道:“总参的意思是,坐以待毙就不如主动出击。现在最早的那批新兵第一期训练马上要结束,同时杭嘉湖一带支持我们的百姓多,所以,趁着北洋第六镇立足未稳之时,大部队放开杭州,直进嘉兴,而后新兵部队过嘉善,直取松江。沪上为租界之所,财税要地,一旦有失,那便涉及到中外观瞻,此为满清之必救之地。届时,平望、湖州的第九镇,乍浦的第六镇,就不得不往沪上方向救援,他们一动,那我们就有机会,或伏击,或取其巢穴,就看当时的形势了。”
说完嘉兴、松江,周思绪再说绍兴,“大部队离杭,在余姚的丁振铎一收到消息,很有可能会趁杭城空虚,从余姚西进。对于第十镇,总参的意思是放他们到绍兴县城,等第十镇过钱塘江的时候再动手,一为退出县城的绍兴民团扰其后路,二为留守杭州的部队于钱江西岸阻敌,三为军装局的那些修好的水雷在战时顺江而放,使登岸的清军没有后援……”
“军装局有水雷吗?”主官会议,张承樾一般不发言,但是他一打下杭州的时候就去了军装局,根本没有看到水雷。
“军装局没有水雷,但是机器厂有。”周思绪说道:“机器厂是光绪十一年的浙江巡抚刘秉璋办的,办到光绪十八年就办不下去了。但这七年造了不少东西,除了步枪子弹之外,水雷也不少,这些水雷虽然锈的厉害,但是军工那边说只要换掉发火引信,还是能用的。”
周思绪很快就介绍完了整个作战计划,众人思索的时候,也是从东北刚来的林文潜上校道:“直进松江是想调动第九、第六两镇东去,可万一在湖州的第九镇,或是第六镇不东调而是直接南下,或者是大部东调,小部分南下的话,杭州怎么办?”
“现在我们并不清楚湖州有多少第九镇士兵,如果清军有超过一协的部队南下,那杭州守不住,只能撤离。如果是小部队南下,那就看它和第十镇之间是不是有配合了,如果双方时间不一致,那我们可以先解决一面之敌,然后再解决另一面之地。或者说,只要清军南下的部队不超过一个协,那杭州还是守得住的。”周思绪对于总参的计划吃的恨透,明白这一布局的要点就在敌军南下。
“那留守杭州的是那些部队?”钟枚问道。
“老兵留第二团的一个营,其余的,包括投诚过来的新军和巡防营都去嘉兴。至于后面的新兵,留下三千人。这样加上二团一营,一共有四千人。”周思绪拿出一张纸,看着上面的数据说道。
杭州因为新兵多,第一期新兵招了两千余人,加上投诚过来的清兵共有四千人,这样刚好可以一个老兵带两个新兵。不过后面再招的,就没有老兵可带了,只能是用东北抽调来的军官团作为部队的支撑。现在二团一个营留守杭州,那就只有三百名老兵,按照三三制配套六百名第一期新兵,这里就只有一千人;再加上后面两期第一期训练未完的三千新兵,硬仗是打不得的,但是只要面对的不是新军的一个协,这四千人还是能顶一些用的。
.全部章节
清末英雄 第八十七章 十年(补)
. .
."那最少要留第二期新兵,他们最少还教过刺刀术,第三期的那些,东南西北都分不清.还有,那些什么同盟会,哥老会的烂人我不要,日知会的那几十个可以给我.其他炮不管,飞雷炮最少要留下一半."林文潜再道.他是辽东山地军第六团的团长,东北抽掉的军官以他的军衔最高.
现在浙江方面军分为两个旅,一旅是以三三制为原则,老兵新兵一配二的原独立旅一,二团扩编的精锐部队,该部有六千余人,为主力部队,武器其本是无烟火药连发枪,少部分用的是黑火药的九子毛瑟毛瑟71/84式;二旅则完全是新兵部队,有八千余人,全是第二期,第三期新兵,没有完成最基本的训练,全靠东北过来的两百名连排长,还有武备学堂的学生支撑着整支部队,武器基本是用黑火药的林明登单发步枪,没有连发枪.同盟会,哥老会的人都是第三期新兵,林文潜对他们不喜,认为连百姓都不如,只喜欢日知会的那些人——这些人很多都是湖北新军的士兵.
林文潜的要求并无出格,而且飞雷炮这段时间也造了不少.不光军装局里面库存的黑火药,就是那孝火不着的黑火药子弹,拆开烘干制成飞雷炮弹也是不错.作战室里的军官商议之后,修补过细节的作战计划发到了东北,东北阅后又发到沪上法租界,最后在穆湘瑶的解说下,蔡元培同意之后,命令又转回了杭州.
当日晚上,作战命令就下发了.留守杭州的是原独立旅二团三营的周肇显部,还有新编的第二旅第一团.其余部队将于近日做好开拔准备,其实说开拔也是做做样子的,真正攻占嘉兴的部队在半夜里就走了.此时嘉兴为清兵所占,复兴军据守桐乡.双方对持于洪合镇一带.少有交火.不过因为这嘉兴并不在京杭大运河线上,加之此地有杭嘉湖的巡防营在.考虑到后勤的第九镇并没有分兵驻守;而北洋第六镇之所以选择乍浦,是因为此地为清末的通商要镇,码头众多,补给通畅.先到的那一个标,也只是谨守乍浦,平湖两地,并不前出嘉兴.
复兴军在暗中前出嘉兴的时候,绍兴这边也做出调整,当日晚间,驻守绍兴的部队和绍兴的民团的负责人就通知到县衙里开会——原先不想设什么绍兴民团,但考虑到要激起绍兴本地人的反清斗志.""//pnxs""target=
>//pnxs"target=
>"//pnxs"target=
>pnxs平南文学网在陶成章的建议下特意招了五百绍兴本地人从军,发了一些未必能打出子弹的江南快利步枪,再整了些统一的粗布衣衫,看上去似乎比正规军还要威武些.
传令的军官把命令宣布完之后.问道:"执行命令有没有什么问题?"
"没有问题!"二团三营的周肇显起立道,他早就想大干一场了.
传令官看向民团的名义负责人陶成章,只见他看了旁边的秋瑾一眼,道:"那我们撤向哪里?"
"随便哪里,关键是要藏起来,等第十镇过境到了萧山渡江的时候,再出来四处破坏.第十镇都是福建人,对于本地没有你们熟悉,河面上乱转一定比不过你们,到时候四处放冷枪就行."说到这里传令官喊来一个卫兵,从他双手捧着的木箱子里,拿出一个比拳头略大的陶罐说道:"扔这个也行.不过这是土制的,威力是小,但是中了就不好受了."
"炸弹?!"陶成章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他绍兴民团里的那徐利枪着实难用,除了上面的刺刀吓人些,其他就只能壮胆,但是有炸弹就不一样了."能给我们多少炸弹?"
"能给你们五千个陶罐子,还有就是足够的黑火药,还有技工可以给你们两个."传令官的意思是要他们自己造.
"这东西我们能造的了?"绍兴是秋瑾陶成章等人的家乡,光复之后愿意投军造反的人有,但不愿意造反的占绝大多数——刚光复的一两天一说要割辫子全城人都躲在家里,秋瑾无奈,改用馒头劝诱,但傻子才会为了两个馒头丢了性命,最后割辫子之事不了了之,全城的人都是把辫子盘在头上——不过,给钱的情况下,要他们做这个还是愿意的.
"完全能造."传令的军官微笑道,其实这东西杭州那边不是不能造,而是故意的要绍兴自己造,究其原因是很恶毒的."这东西其实就是一个大炮仗,没有什么技巧,放好引信,压实了就行了.五千罐若是分到绍兴全城,每家每户也就只要造五十个就好了,也就是一两天的功夫.杭州那边的工价是做一个六十文钱,大家抢着干,已经造了一万多了."
"好!"陶成章看着那箱子里的炸弹就有不少底气,特别是打来的都是福建兵,更想着可以借此鼓舞士气,获取民心."撤出城就撤出城,等灭了第十镇之后,我们定要杀到镇海去."
杭州的反围剿布局其实处于己方完全处于弱势的情况下布置的,作为刚入伍的新兵,有事可干和不断的小胜,将树立他们的信心,而一旦原地等待,或者直接和满清的新军对阵,所有资深的军官都相信,新兵们一定会溃逃——这其中不光是纪律的问题,而是因为满清新军都有成建.[,!]制的炮营,火炮的威力并不为这些刚拿起枪的泥腿子所知晓,只要满清新军的大炮一响起来,自己这边的军心一定是动摇的.
军队这边的命令都已经下发,政务部那边在次日也开始行动,除了筹粮筹饷之外,那些被囚禁的满人,也全部挪到钱塘江边挖战壕.当然,"囚禁"这个词只是濮兰德的说法,谢缵泰很大方的带他参观了整个满营,还准许其拍照.其实满人住的是之前的兵营,居住条件不能算太差,但和早前的满营相比绝对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食物是普通的米饭,菜肴也是百姓常吃的咸菜.在谢缵泰的解释下,复兴会的之所以"囚禁"他们,要他们做工,是因为这些人领了"旗饷",他们用做工的钱来抵消之前所领的旗饷,一旦旗饷还清,那么他们就可以重归自由.
旗饷濮兰德是知道的,他好奇的道:"这也就是说,他们和复兴会是债务关系?"
"不是."谢缵泰笑道:"应该说他们和军政府之间存在债务关系,而他们本身的资产并没有办法证明是合法获得的,所以他们只能通过做工来还债.其实这些钱他们是很难还清的,本着人道主义原则,十年之后他们将重归自由."
"十年?"濮兰德说道.
"是的,十年.如果有人替他们担保或者偿还,那么他们现在就可以离开这里."不处死满人是军政府的确定,从法理的角度说,不比他们的祖先,他们和汉人只存在债务关系,拿了几十年的旗饷总是要还的;从阴谋论的角度看,不杀他们比杀他们更好,一旦清兵再次占领杭州,那么这些拉粪车的,扫大街的,挖战壕的旗人就立马要翻身,显示做主子的威风来,屠杀是一定的——其实就是要满人大规模的屠杀汉人,并且屠杀的越多越好,唯有屠杀才能制造仇恨,也唯有仇恨能唤醒所有沉睡的百姓.
.全部章节
清末英雄 第八十八章 共存亡
. .
.张元济再一次看到蔡元培的时候,只感觉认不得他,原来那个斯文的男子,现在变得双目赤红,胡子拉碴,脸颊也消瘦的很.""//pnxs""target=
>//pnxs"target=
>"//pnxs"target=
>pnxs平南文学网唯有他再次对自己笑起的时候,他才依稀的找到以前蔡元培的样子.他虚礼之后叹道:"孑民,你倒是变了!"
蔡元培大致能猜到他来的目的,也是叹道,"筱斋兄,我却感觉是别人变了."
"非要一战吗?"张元济再问.
"恩,非要一战!"蔡元培说的决然,哪怕眼前这个人曾经对自己有恩.
"那我现在就可以回去了."张元济笑道.
"别!"蔡元培忙的帮他拦着了,"我今夜就要去杭州了.有些事情还是要请你帮忙."
"啊!"张元济大惊,杭州现在已经是死地,蔡元培却要去."孑民,你不能去那里!"
"我怎么不能去?"蔡元培笑的决然,"现在复兴会诸多委员,只有我在沪上,我必须去.带家人一起去."
"可是杭州已经是三面围剿,那可是死地啊.再说,你怎么去啊?"张元济原来是受两江总督端方之托来和蔡元培谈和的,只不过一见面就知道谈无可谈,正想离去却不想蔡元培要举家亲赴死地.
"坐船去啊."蔡元培看他焦急,只好安慰着他,扶着他的肩膀,让他端坐在椅子上,然后道:"既是选择了革命,那就要革命到底."
"可你们到底要干什么,革命可不是送死啊!现在国会已经开了,那皇权一步步的会式微,民权慢慢的的会壮大.这不和你们革命要的结果不是一样的吗."对当下中国张元济和蔡元培一样的忧虑,两人都选择从教育入手去改变现状.只不过蔡元培走的急,而张元济走的缓罢了.
"来不及啊.筱斋兄."蔡元培不好说开国会本是复兴会乱满清之计,国会一开,那满汉矛盾不是缓和.而是激化.如果满人自身行的正还好,可满清那些见不光的事情.一氮国会,那么将会天下皆知.比如,一年四百万两旗饷不提,光是皇室的花费就高达八百多万两白银.远超日本皇室的三百万日元约合两百万两白银,而这八百万两还没有算上内务府每年三四百万两的自有收入,若是这些全加起来,那么每年为满人花费的钱在一千六百万两以上,这些钱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这还是常费,不能有什么庆典,婚礼,葬礼[注:].
张元济看到的东西.想到的东西远没有蔡元培看的那么深刻和彻底,他见蔡元培决心已定,只好颓然道:"那你说吧,只要我能做得到.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