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大魔王娇养指南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风行水云间




第441章 无聊的恻隐之心
    看了一圈,千岁很不屑地发话了:“快走,这里全是丑八怪。”所以燕三郎乖乖退了出来,但的确算作到此一游了。

    回到自己下榻的小院,燕三郎照例都会全屋检查个遍,这才把诡面巢母蛛放出来,听取里面千奇百怪的人声。

    他人手有限,只得在人群流动量最大、消息最密集的地方放置诡面巢子蛛,以收集情报。当然这样听到的消息格外琐碎,并且十有七八都是谣言和废话,剩下的一两成是夸张和变形,或许只余下一成是有用的讯息。

    最后这一样,才是他想要的。

    尽管做着砂里淘金的活儿,燕三郎依旧每天听播,认真记录,没有半点不耐烦。猫儿却受不了这个,老早就上外头玩耍去了,上天入地。

    人们茶余饭后乃至在床头聊天的内容,多半是盛邑里发生的琐事,谁家女人又偷了汉子啦、东边铺子昨个儿着火烧成了一片平地,还有富贾抱怨自己的商队去南方运送物资,结果半道儿上被褐军截了,幸好人没死几个,抚恤不必赔偿太多……燕三郎笔头一动,把这一条记下来了。

    这许多看似无关的小线索就像人身上的经络,仿佛各自独立,可是指不定哪天就可以互相打通,融汇在一起。

    还有人抱怨卫国当下奇高无比的税负和苛政,抱怨民不聊生。国家进入战时状态,一切民生都要为军事让路,这本无异议。问题是卫国的战争持续了太久,百姓也被抽血了太久,此时已经不堪重负。

    这时就有人提起了镇北侯。

    说话背景似乎在酒楼或者饭庄,因为诡面巢蛛还传出了其他各色人声。不过燕三郎也能听清,这人在北地住了十年,费了好大功夫才举家迁到盛邑,现在却后悔了。

    “我们那地方没有大都繁华,吃穿玩没有这样便利,可是东西便宜哪,纳的粮又少又安全。”

    “安全”他的同伴打断道,“我听说北境一直不很太平。”

    “我住在冒良乡,十里外就是镇北军的军屯呢,有大军守着,安全得很。”这人叹气,“军队在那里开屯垦殖,我每次路过都会看到沃田千里。”

    他同伴也诶了一声:“连年打仗,王廷快把我们的钱都刳干净了。为什么这些军队就不能学一学镇北军,自己开屯种粮自己吃。”也轻减一下他们的负担。

    听到这里,燕三郎目光微闪,看来镇北侯在民间的风评不错

    入夜了,猫儿跑进来讨吃的,他就把诡面巢蛛收了起来,去买她念叨了好久的鱼干。

    附近河里的鱼儿又肥又长,本地人抹盐腌到半干不干,再下油锅一煎,烹点糖酒,好吃得要死。他要是不偷偷给自己留点儿,猫咪能把所有鱼干全吞掉。

    总之,这么几天下来,他接到的最重要情报,居然是关于千里之外的起义军。

    褐军自从取得芦花城大捷之后,好似得了上天青睐,北上征途一路开挂、无人能挡,前后二十余仗只输了三场,其他都是大胜。

    他在芦花城救起的那位褐军首领童栗虽然出身低微,但实在是个带兵的奇才。其他褐军将领与之配合,分三路行进,彼此互相照应,队伍居然越打人越多。

    一路上,持续有平民加入褐军,成为新的战力。

    人员多了,队伍庞大了,褐军北上的步伐反而慢了下来。原因其实很简单:

    大军打过安卢桥以后,就进入了卫国最富庶的中府地区。

    这几天监听下来,燕三郎也发现盛邑的人们对于起义军又是劳骚,又是恐惧,十个里面倒有七八个对它心怀抗拒,绝不像南方平民那么欢迎,甚至主动投身到对卫廷的战斗中去。

    卫国中部、中北部发展一百多年,繁华一时,莫说权贵云集,就是普通平民的日子也比南边的老百姓要好过得多。

    能填饱肚皮,谁想造反哪

    有家有业的,反倒要怕南边的穷光蛋们来烧杀抢掳。何况褐军原先攻城以后立刻劫富济贫的手段被无限放大夸张,燕三郎就听到有人绘声绘色地说,褐军每攻下一城一乡,就把当地人的钱财全分光了,越有钱的越惨,因为养尊处优肉嫩好吃,家产被分光以后自己都活不成,会被当作军粮烤着分吃掉……

    褐军在卫国中部、中北部军民眼里,就是活剥人皮吃人肉的恶魔!

    是以褐军走到中府地区,脚步越来越慢,连童栗的军队也经常要停下来等待援军同行,不敢再像先前那样,一意孤军深入。

    大卫立国近二百年,这时才显出了真正的底蕴来,起义军进入其真正的核心地带就像陷入泥淖,每一步都走得步履维艰。

    白猫早不耐烦听诡面巢蛛传来的闲杂人语,自顾自从外头树上捉了只小雀进来,放在桌上扑着玩。这雀子刚长齐羽毛,还不会飞,只能张着翅膀在桌上扑腾。

    每扑腾一下,猫儿就伸爪按住它一下,冷眼看着它徒劳。

    没几下子,小雀儿就累得动弹不得,又吓得瑟瑟发抖,浑身羽毛都紧贴身上。

    它吓蹲在原地,猫儿就不满意了,拿爪子拍它。

    燕三郎看得分明,白猫没有伸出尖甲。小鸟被叼进来,身上也没有一丁点伤口。他的猫娇贵,早被他养得不吃生食血食,但骨子里耍弄猎物的野性与生俱来。

    他走过去,把小雀从猫口救下,发现这小东西抖得厉害。

    白猫丢了玩具,很是不满:“干嘛,我又没弄伤它!”

    这话她是帮芊芊说的。

    他的动作温柔,比抚着猫儿还轻。

    “鸟儿胆小,快被你吓死了。”燕三郎不看她,跳上邻居家的大树,把鸟儿放回窝里。鸟儿已经吓傻了,回巢以后也是半天都不敢动弹一下。

    他进门时,白猫在桌上瘫成一盘,直打呵欠:“悲天悯人,也不知你跟谁学的。”她好心教导这小子四年有余,怎么还没把这种无聊的恻隐之心磨掉呢



第442章 条分缕析
    她真是个失败的人生导师啊!

    燕三郎就当没听见,继续拨弄诡面巢蛛去了。话说过了这几年,蜘蛛对他比对她这原主人听话多了,让它怎么调频就怎么调频,这货认不清自己饲主到底是谁吗

    猫儿有些不高兴了,站起来想跳下桌,燕三郎轻轻按着它,从头顶捋到尾部,一遍,两遍——

    这时诡面巢蛛又传来人声,千岁半眯着眼听了几句,不由得精神一振:“好极,终于等来了想听的消息……这是王不见王了”

    唔,小三捋得挺舒服的,手法不错。猫儿下意识拱起了背。

    那她再给他一个机会,好好服务。

    有货商从南边儿来,把消息带到了酒肆当中。原本在东南前线带兵打攸国的镇北侯,已经抵达了中部的讨逆战场,并且试探性地和叛军打了几仗!

    各有胜负。

    这是韩昭喜欢的路数了,每到新战场、遇到新敌人,都会先打几场小仗做试探。一旦掂准对方份量,立刻就开始加大剂量下猛药。从前在娑罗城前线打攸人是这样,如今在卫国中部对战褐军,也是这样。

    白猫打了个呵欠:“看来韩昭要占上风。”

    “为什么”这还没正式开战吧

    燕三郎一向不大理会身外事,但千岁发现,只要说到行军打仗,他就会很投入、很专注。

    男人,呵呵,骨子里都好战。哪怕这小子还算不上是个真正的男人。

    “这不是明摆着么我们从芦花城到盛邑才用了多久时间,韩昭就从东南前线赶到中部了,那一定是快马加鞭,沿途不知道累死了多少匹马。他带上几个随从还勉强可以这样赶路,如果是带着镇北军,恐怕至少还要再多半个月才能抵达。”

    “所以,他用得最趁手的部队、大名鼎鼎的镇北军恐怕还没抵达呢。现在他指挥的,是其他廷军。”千岁给他分析这些还是信手拈来,“试探褐军的过程,也是他熟悉新军队的过程。”

    燕三郎想了想:“也即是说,茅定胜想要打败韩昭,就要利用这段空档期否则等镇北军的主力杀到中部……”

    “差不多吧。”白猫舐了舐爪子,“眼下是韩昭最弱的时候,茅定胜这时都打不赢,以后就更被动了。”

    燕三郎看看自己身处的小院:“想必攸人也帮了他的忙。”

    “那是当然。好不容易遇上敌国内乱,攸人应该会推波助澜。”还有贺小鸢这样胆大包天的,一上来就想取卫王的项上人头,“有攸人相助,卫国身体当中这颗瘤子才会越长越大、越发恶性嘛。”

    燕三郎站起来,开始收拾行囊。

    他们要南下了。

    不过他才走到檐下收起晒好的腊肠,白猫再度召唤他:“快来,听听这个!”

    “嗯”今天人品爆发了吗,还有什么瓜可吃燕三郎走回去,发现果然是个大瓜,至少对他来说是。

    就眼下的卫国而言,也许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一个的事不关己的传言:

    据诡面巢蛛转述,有人从西北而来,谈起了千里之外的梁国。

    梁国的内乱已经结束,战时各项条例废止,开始休养生息、恢复民力。最直接的措施,就是修订律法,轻徭薄赋。

    这也是正在说话的卫人最羡慕的一点。梁国已经止战养民了,而卫国还沉陷在战争泥淖里,不知猴年马月能把自己拔出来。

    “梁国的国舅沈钦文真了不起,手下人才如云,扶着梁天子把得胜王都打败了!”这人的声音压低下来,转成了八卦的味道,“听说他举荐的左将军,居然是个女人!”

    燕三郎听到这里,眉头一动。

    左将军不就是风立晚她携夫君赵丰回到梁国以后,公开真实身份了啊

    听众也吃了一惊:“女将军,这倒真是少见。”

    “怎不是呢”卫人开始卖弄自己的见识,“听说这位左将军有法度、讲军纪,作战勇猛,还在围剿得胜王时立了大功,结果得胜回朝以后居然就变成了女人,满朝文武眼珠子都吓掉了!”

    后面絮絮叨叨,都是众人的揣度之言。毕竟梁国出了位女将军,好事者免不了要嚼舌根。

    燕三郎听到这里拍了拍诡面巢蛛:“行了,收摊吧。”接着忙活去了。

    白猫也站起来,把晒在阳光底下的软褥叼进书箱,自行铺好。这是燕三郎找人特制的羊绒褥,冬春季铺在书箱底部,又软又暖,深得猫心。

    “芊芊真懂事。”燕三郎把小手炉装好炭放进来,一边拍着猫后背,砰砰有声。

    白猫反嘴就来咬他,冲着他手指就是一顿啃,微麻微疼,但最后也没破皮。

    燕三郎一脸无辜:“干嘛,我表扬的是芊芊。”又不是你。

    掰扯不清。猫儿松开牙,给了他一个可视化的大白眼:“看来,风立晚可以继续当他的将军了。”

    剿灭得胜王,这么大的功劳足可免掉欺君之罪。风立晚选择在天下人面前公开自己的女子身份,梁王就没有纳她入宫的机会了。

    “这跟木铃铛的任务,到底有什么关系”燕三郎掐指算了算,“看来她回国不久,木铃铛的任务就完成了。”正好是那个时候拿到了奖励的报酬呢。

    现在他们已经知道,触发木铃铛的任务的,其实并非是鸳鸯谱的错漏。那么它的触发和结束原因,就更扑朔了。

    “管它的,能完成任务就得了,一切功劳归结于我们运气好。经我们插手,原本的因果早就面目全非,未必能再回溯。”尤其他们距离梁国太远,连这一点情报都是从路人嘴里听来,于细节全不了解。白猫打了个呵欠,“看天色这么好,你是不是该启程赶路了我先睡一觉哈。”

    (《化局(中卷)》至此结束,从下一章起进入新卷《化局(下卷)》,也是这个大卷的最后篇章。目前这是本书最长的一个大卷。我是风行水云间,感谢您的正版订阅支持。)



第443章 做成了肉条?
    卫国大军和起义军的主战场,在临羡平原。

    双方经过了初期的试探之后,很快进入了真刀真枪的拼杀阶段,打得半斤八两、各有胜负。

    几轮拉锯下来,临羡平原的中南部被战争的巨轮反复推犁了好几遍,土地都要烂了。

    但是明眼人都清楚,这局面只是暂时。

    燕三郎从歌舞升平的盛邑赶到战火纷飞的前线,恍如隔世。

    此时已到夏季,中南部本来就比北方更热一点,但这丝毫不能影响少年的胃口。

    他坐在一个小吃摊上,吃下第三大碗浆子,顺便抹一抹额头上的汗。

    两个糖三角儿、两个芝麻烧饼已经下肚,他正在对付第三个饼。

    少年的食量惊人,但周围人并不惊讶。都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十四五岁的年纪,谁能比他们更能吃

    周围的食客不羡慕他的饭量,但羡慕他的宽绰。本地物价飞涨,一大碗浆子从前只要两个铜板,现在要十二铜板了。燕三郎这一顿,就把别家两顿饭的饭钱都吃掉了。

    其实他远还未吃饱,只是不太想引人注目。

    “喂,你的饭量是不是又见长了”白猫的声音从背后传来。这小子越来越能吃了,给他一头牛,他是不是也不在话下啊

    “嗯。”他最近时常都有饥肠辘辘的感觉,“第九条经脉已经打通了。”这是他在南下过程中完成的一大修为进展,突破得自然而然、毫无滞阻,从此周身气血蓬勃,进入了全新境界。

    新陈代谢太快,消耗的自然也就多。

    “吃了也是白吃。”千岁切他一声,“块头也不见长,不知道饭都吃哪去了。”

    燕三郎抿唇。

    这是他心底的隐忧。十二岁的日子已经过完了一半,时人成婚都早,女子十四五岁、男子十六七岁就能娶妻。

    他的个头却迟迟不长,真是奇哉怪也。

    要知道他的气血运行远超常人,运动量更不在话下,按理说这会儿早该有长大的迹象了。

    燕三郎抓药时,也偷偷给自己多配了仙茅、知母等草药,以求温促。但到目前为止,好像都没有生效呢。

    铺子里过早的客人很多,看起来人人忙碌,氛围却不好。

    这里最靠近中南前线,饭余最主要的议题当然就是前线战事。燕三郎不动声色旁听,听到的多半都是客人们的忧心忡忡。
1...135136137138139...5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