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奋斗在红楼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九悟
但,不服归不服!天子作出决定就意味着对此事下了定论。现在的问题,是怎么处理闻道书院和清洗张安博的朋友们。
这两日,真理报上的舆论住在被压制状态。京中大小二十多家报纸,无一家为闻道书院喊冤!这个时候,不值得把自己搭进去。没见锦衣卫的缇骑已经去京西抓人、查封?
二十三日下午,翰林侍讲、雍治十四年的状元费敏政至西苑求见天子未果,到华墨府上见华墨,力陈不要扩大化的意见。费状元一身正气!华墨当面答应!
国朝六帝,到雍治朝,天下公认的正人君子,是雍治十三年恩科、雍治十四年丙辰科的两位状元:翁宗道、费敏政。
二十四日沐修。上午时分,左庶子、日讲官蔡宜到武英殿大学士宋溥家中拜访。
蔡宜,南直隶扬州府人。表字伯宗,时年四十七岁,累迁翰林检讨、编修、侍讲、侍讲学士。年少时,与林如海、汤奇等为友。曾被王子腾举荐为日讲官。得谢旋、何朔两任领班军机大臣看重!
蔡学士的位置,再往上走便是六部侍郎,尚书,军机大学士。属于储备的高级干部。若是在明朝,这是妥妥的储相!将来必定入的人物!
这样的官员来访,宋溥不得不见。宋溥本来正和几名心腹商议,听到奴仆来报后,中断议事,在书房里见蔡宜。
书房的陈设一如士大夫的审美,书橱、书桌,文玩,带着浓浓的文雅气息。
宋溥年近七十,但身体康健。背微驼,带着眼镜。他当年在前朝下狱十年,在狱中读书,视力受损。迈过门槛,笑着道:“蔡伯宗今日何事来老夫府上?”
每一个官员都是有故事的人。不经历磨难,哪里能登临顶峰?
跟随着宋溥进来的长随倒茶,然后退出去。
蔡宜作揖行礼,道:“下官见过宋相!下官为闻道书院的事来。”他说的非常的明白。
宋溥微笑着点头,做手势请蔡宜落座、喝茶。心中不以为然。他业已经决定,要将贾环牵扯到闻道书院的案子中。他早看出来,天子对贾环不爽!
当年,他在贾环手上吃的亏他怎么能忘!折损他好几个学生、心腹。
蔡宜坐下来,平静的道:“满朝以为宋相即将清洗张安博一系的官员,下官以为宋相不取,过犹不及!何太师、华相处,宋相当考虑。”
宋溥奉命承办张安博、闻道书院案。这是一个箩筐,可以把想要清洗的官员都装进去!但是,对于正在巩固地盘的华墨而言,他会怎么想呢?
如果说华墨还可以沟通一二。分果子嘛,可以谈。国朝的前首辅何太师哪里呢?
张安博宦海多年,他与何太师交好,与南京右副都御史、苏松巡抚沙胜,翰林侍讲学士、左中允魏原质为友。若是这些人都被清洗掉,何太师必定会有话说的。
宋溥看了蔡宜一眼,微微沉吟着:过犹不及,这四个字敲在他心头!他以前就吃过这样的亏!


蔡宜自宋溥府中出来,心里松口气。当日贾环为他引荐,他得何太师赏识,才得以担任《仁宗实录》的副总裁官。步入官场快车道。
今日,他将贾环从闻道书院案中摘出来。但是,贾环不受此案牵连,处境依旧危险。宋溥未必肯放弃,他和贾环的恩怨太多,只是暂时搁置而已。
蔡宜转身到吏部文选司郎中汤奇府中。信息要传到。但他不宜和贾环直接接触。


京城中,暴风骤雨来临时,费状元等人自发的奔走,用“得道者多助”来形容,有些过了。但确实是一种人心所向!
有点类似:明朝时,清流们上书天子受责罚,被廷杖,或被贬谪。顿时就会名望暴涨?为什么呢?体现出官员们的矛盾心态。他们知道天子是错的。但,计算利益,自己是不出头的!风险太高!
而有人出头,被天子责罚,他们出于一种补偿,或者精神上支持的心态,给予高大的评价,口头传诵。当然,亦或许沾光、刷名声的原因。
当然,明朝后期纯粹的博取名声的清流做法,不值得褒扬。而成化、弘治、正德年间的君子们,为国建言,无愧青史。
在费状元、蔡宜等人为闻道书院体系奔走时,贾环并没有在家中,痛苦的等待着最终的结果:山长被斩!他还在做最后的努力!
二十三日上午,贾环在家中得到卫大学士消息后,通知了夕韵堂里的张四水一声,带着长随到北城的蜀王府中见蜀王宁恪。他希望杨皇后能再尽一次力,条件可以谈!
北城,昭回靖恭坊,蜀王府。
明媚的春光落在幽雅的小厅中,字画俱是价值千金。自杨皇后得势后,蜀王便不缺银子使用。贾环无心欣赏字画,坐在梨花木交椅中,沉思不语。但他不断的在喝茶,流露出他内心的焦虑!
“贾大人,我家王爷外出踏青饮酒未归。”蜀王府的奴仆如此说。


在贾环苦等时,蜀王宁恪其实正在府中后宅中,正在雅轩里的书桌边提笔写字。
蜀王妃沈秀得知消息后,从正房里过来,等蜀王写完一幅字,奇怪的道:“殿下怎么不去见贾子玉?”她是沈迁的妹妹。而沈迁是贾环的姐夫。
宁恪一身淡蓝色的亲王服,玉树临风,英俊潇洒,苦笑着解释道:“秀儿,我没脸见他啊!”他性情豁达,并非刻薄之人。但,真是没脸见贾环。
贾环委托他和母后谈合作的条件。双方基本谈成:待天子驾崩,贾环派人刺杀晋王,雍王登基。换取母后保张安博、贾环。
但,母后其实根本没有在天子面前为张安博美言。原因是,雍王的老师礼部郎中尹言反对。
“天子杀张安博之意坚决,皇后娘娘素来不问政事,此时进言,见恶于天子。这必将坚定天子立晋王之心。娘娘不说,贾子玉如何知道?”
他知道尹言的心思。若用贾环之策,日后雍王会不会拜贾环为师呢?没有人规定天子的老师只有一个。尹言有和贾环竞争的心思。
同时,作为顶级的谋士,尹言确实在为母后、雍王考虑。留幼主当国,太后干政,当今天子如何肯?特别是,吴王已经在放风:请立晋王。
母后身份最有用时,是天子驾崩后!现在,确实不宜轻举妄动,为雍王减分。
现在,天子的谕令早传遍京城。他自是知道。贾环再来他府中求援,他实在无颜面对。他做不到出面,糊弄贾环。只好找一个理由,避而不见。
蜀王妃沈秀蕙质兰心,想一想,道:“这样避而不见也不好。殿下还是派人去前头说一声吧。或者,我派人去?”
蜀王一想,点点头,“也好!”


蜀王府前院里幽雅的小厅中,贾环苦等时,门外传来脚步声,片刻就见一名中年仆妇进来,看装束像蜀王府的内管事。
中年仆妇跪地行礼,道:“贾三爷,奴婢是王妃殿下的陪房。王妃打发小人来和三爷说一声:殿下不在家中,府里怠慢了。望三爷见谅。”
贾环看着面前仆妇,懂她的意思,仰天长叹一声,道:“我知道了。告辞。”
蜀王不会见他。


贾环离开蜀王府,坐进马车,吩咐钱槐一声,声音有些低沉,“去吴王府。”
以贾环的权谋水平,蜀王不见他,意味着什么,他岂会不懂?其一,蜀王认为,或者是不愿意杨皇后卷入此次风波中。其二,杨皇后无意为山长说情。
那么,这说明一个问题:杨皇后究竟有没有在天子面前为山长美言?
答案恐怕是没有。杨皇后背信弃义!
也是啊!
杨皇后为什么一定要帮他呢?他有什么条件可以打动杨皇后?刺杀晋王?杨皇后不会自己找人?指不定一杯茶,就可以结果晋王。何必冒风险?
杨皇后背信,他又能如何?他如今深陷政治漩涡,再非雍治十七年时,那个在武英殿上横扫的少年!现在,天子已经表露出对他的杀意!他自身难保!
再非以前!雍治天子以其倾向性的态度,摧毁了他在政坛上博弈、交换的的基础!
所有的政治博弈,最终的结果,都是要汇聚到天子面前,请天子裁决。他打杨皇后牌,思路没错。然而,靠山山倒,靠人人跑!
局势是如此之苦,如此之难!他能如何?他能如何啊?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屩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奋斗在红楼 第九百二十三章 请你们也不要后悔
“三爷到了。”
贾环从角门悄然的至吴王府中。钱槐提醒了一声,贾环微微过神,下了马车,派人请弟子宁澄来见他。正好永清公主宁潇在吴王府中。
宁潇带宁澄,请贾环到吴王府后花园的小轩中赏景小酌。时间将近中午。奴仆们都在幽静的小轩外。紫儿、纪婉儿两人送上美食、美酒,再退下去。
临去前,纪婉儿期盼的看贾环一眼。她寄希望于贾环为她纪家复仇。
宁澄留着胡须,时年十八岁,笑着摇头,起身给贾环斟酒。先生自己都难啊!西苑的消息,吴王府这里已经收到。毕竟,他姐姐喜欢关注时事。
宁潇一袭月白色绣花宫装,明丽如花。此时,美丽的鹅蛋脸上残余的冰雪之色消融,清泉似的丹凤眼落在贾环脸庞上,问道:“贾先生自外面前来,神情沉郁,愤懑。为今日西苑事?”
温暖的春风,从雅致的花园吹到幽静的小轩中。吹动着潇公主的衣裙。风中带着花草的芳香。清新的味道,弥漫在小轩中。八仙桌前,三人对酌。
贾环看着潇公主依旧令他惊艳的容颜,自嘲的饮酒,并不隐瞒,道:“一半一半。我刚才从蜀王府过来。宁恪不肯见我。宁澄,你下午替我到晋王府里跑一趟。晋王若肯出手求情,我愿意出两百万两。”晋王的财路早四五年前就断了。他知道晋王现在很缺银子。
宁澄就笑,放下筷子,欣然的道:“先生,哪里用下午去?救人之事,急于星火。我现在就去。”说罢,起身就往外走。他其实感觉的出来,他坐在这儿有点多余。
他姐姐和雍治十七年中式的余姚人傅正蒙成婚,感情破裂,每日心中郁郁。只有在见到贾先生时才会展露笑容。
而贾先生的“心事”,只怕不会和他谈。和她姐姐谈一谈才对。他姐姐明眼如炬,政治水平很高,是皇族这一代中的第一人。
贾环并没有拦宁澄,举杯向宁潇示意,仰头饮尽杯中酒。清冽的白酒,直入喉中、胸腹!
他来吴王府,请宁澄帮他去晋王府传话,只是尽人事。他知道晋王没有那个本事!
晋王要是有能力改变雍治天子的主意,现在早就是太子。哪里会是像如今这样?雍王、杨皇后还有念想!
宁潇素腕持杯,月白色宫装宽袖垂下,举止优雅的饮尽一杯白酒,道:“九哥并非刻薄的人。必定是杨皇后不肯尽力。如今天子对张尚问罪的谕令下达,贾先生现在什么打算?”
以宁潇的政治水平,只从贾环的只言片语中,就知道贾环的计划,且推断出事情大致的脉络。
正月里,贾环来吴王府中拜年、吃酒。她当时相信贾环可以破开这个死局。然而,情况至此,已经非常严重了!潇公主语气着透着担忧。怎么能不担忧呢?张尚死后,或许就是贾环的死期。
贾环没有答,执壶倒酒。
他来吴王府的路上,想了很多!他必须要直面他现在面临的困局:山长的命,他救不来!他内心的痛苦,就如同毒蛇一般吞噬着他的心!强烈的让他无法呼吸!
但是,他必须要勇敢的面对!
他自西域京城,面临着困境,他首选还是在框架内寻求解决。他准备的最后方案,在太平盛世之下,谁敢轻言动用?他身上,担着一家人,一族人的性命!
为此,他不惜去和他内心中有看法的杨皇后谈合作!政治是理智的、现实的,不能为情感左右。贾皇子的仇,他何曾忘却?大姐姐还在宫中与古佛为伴!
然而,随着局势的变化,这都只是无用功!
没有人是小说的主角,没有人是位面之子。雍治天子作出倾向性的表态,杨皇后背信。
这是在逼他作出决定啊!他刚才心中业已下定决心,将最终方案改版,乾坤一掷!
此刻,潇公主问他,又引起他心中的情绪、感触!
贾环信的过宁潇,潇公主的性子十分大气,再饮一杯,反问道:“潇公主,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
宁潇尤其明艳的丹凤眼微微黯然。若是在平时,她倒是要笑贾环几句幼稚!政治是各凭手腕,而不要去讲道德、干净与否,成王败寇!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但,此时,她不能去笑贾环。她从贾环的语气中听出极度绝望、哀痛入骨髓的情绪!令她莫名的有些心疼!贾先生是人,不是神!他也会遇到挫折,也有情绪!
宁潇起身,拿起银壶,给贾环斟酒,轻声道:“贾先生,这如何去评论呢?每个人标准不同罢!请!”
贾环和重新坐下的宁潇一起再饮一杯。
宁潇雪腻的鹅蛋脸上闪过酒后的微红,更添她几分明艳的风姿,吃了几筷子菜,有些担忧的再问道:“贾先生,你现在的想法呢?”她或许可以帮贾环参谋一二。
贾环看着宁潇倾城的容颜,感受到她的善意、关心,吟道:“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语出尚汤誓。这是商汤讨伐夏桀的文章!
白话文:你这个所谓的太阳王,什么时候才去死啊?我愿意和你同归于尽!
宁潇微怔,随即苦笑,美丽的凤眼中带着感动、欣赏。
她身为吴王女,自是读过儒家经典。贾环这句话的意思她岂能不懂?贾环憎恨当今天子,有反意!这种事,她还怎么给贾环出主意、参谋?
如此大的决定,贾环竟然就这样告诉她。可知贾环心中对她的信任。
而她的欣赏,是贾环面对如此困境时的态度!贾先生,从西域归来,已非少年!但,他依旧是当年的那个生!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贾环喝了三杯酒,就向宁潇告辞了。他并没有等宁澄带晋王的消息,他已经不寄希望于奇迹发生!院那里,他出门的时候就已经派易俊杰去通知,让叶先生、大师兄他们逃走。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万分之一概率的奇迹不会无缘无故的发生,用马哲来解释:偶然中有必然!
他从上午得知雍治天子要杀山长,要查封闻道院,他做了最后的努力:求见蜀王。他得到的是绝望!现在,他接受这个残忍、冷酷的现实!
没有道理可讲。有什么道理呢?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他认命!
但是,请你们也不要后悔!
二十三日,西苑议事的结果出来,锦衣卫的缇骑百人立即拿着驾贴出京,前往东庄镇,查封闻道院。
带队的是指挥使邢佑的心腹千户张辂。贾环送给邢佑那一万两银子,还是有些效果。这并非锦衣卫变成慈善机构,而是此案天下瞩目,群臣上!雍治天子还有多久可活?
锦衣卫指挥使邢佑的性子,并非前辈们那样凶狠,他愿意留一条后路。当然,主要的案犯,肯定得带来。
锦衣卫的缇骑到东庄镇闻道院时,闻道院的士子们正在照常上课。缇骑到来,令院师生沸腾!自国朝定鼎以来从未有院被查封之事!
院院长叶鸿得知锦衣卫千户张辂的来意后,召集院里的讲郎,下令解散院,转移院典籍。
闻道院,老校区,明伦堂中,叶鸿一身灰袍,坐在木椅中喝着茶。他心中非常的紧张,但为之奈何?多年读,养气功夫还在,强撑着。
当年,子玉他们便是在此地赈灾!前事已矣。他难以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
张辂身穿飞鱼服,配绣春刀,坐在椅中身姿挺拔。明伦堂的院落外,士子们义愤填膺的口号声声隐约传来。这些人若是闹起来,锦衣卫都难处理!
张辂和贾环有私交,不欲为难院的师生,带着锦衣卫一直等在这里。这时,钦佩的看着叶鸿,闲聊般的问道:“叶院长怎么不提前逃走?”
他们锦衣卫是办理了驾贴才出京。耽搁了至少一个时辰。他不相信贾环没有对院传讯示警。而他们到东庄镇上有些时间,一样足够叶鸿逃走!
叶鸿微微摇头,轻声说话,感慨难言,道:“张千户,你不懂!院是我毕生的心血所在。院被封!我活着也等于死了。再者,我若逃走了,谁负责?”
圣旨是要拘捕院的首脑。他不想这个责任,又落到贾环身上!
张辂点点头。
明伦堂中的对话发生时,闻到院临东庄镇的新校区中,大师兄公孙亮正在宽敞、明亮的藏楼下,指挥院的师生、杂役,将院的典籍转移。
易俊杰在一旁急得跳脚,“大师兄,你赶紧走吧!锦衣卫的带队千户虽然有些情分,但不会在明伦堂待多久。”
公孙亮一身青色儒衫,面若冠玉,身姿修长,玉树临风。额头上冒着汗,指挥完一个弟子拿走几卷,带着易俊杰走到藏外,在梧桐树下,沉默了一会,问道:“老易,子玉传信来是怎么说的?拘捕其首脑!我算不算?”
易俊杰叹口气,“大师兄,你当然算!但子玉给我千叮万嘱,一定要我劝你离开院。叶先生决定不走。锦衣卫捉拿住叶先生,就有个交代了。”
公孙亮笑一笑,笑容有些凄凉,看向天空,道:“老易,京中的事,我不知道怎么会如此!明明我岳父都和我说,没事了。想必子玉是有难处的。院这里,叶先生之外,还要拿几个人吧?我逃走,其他人顶上?”
易俊杰道:“大师兄,那不一样,你还年轻,你是院的希望”他知道他这么说很无耻,但人都是有亲疏之别的。他奉贾环的令来传信,他知道贾环和公孙师兄的交情。
公孙亮正要说话,这时几名士子过来找他,问撤离的事情,他是院的主心骨。公孙亮转身离开梧桐树下。
易俊杰看着公孙亮的背影,无可奈何,又敬佩着!此去京中,下诏狱,恐怕生死难料。




奋斗在红楼 第九百三十四章 岁在甲子
雍治二十一年,二月二十三日。仲春。
前左都御史、工部尚张安博下狱将近一个月零四天,又有新的罪名加在他身上:诋毁天子,心怀怨怼!天子在西苑当着众大臣的面直言:其心可诛!其罪当斩!若天子不更改决定,这位国朝的大儒,必定会死!
二十三日,雷声霹雳!当天下午,锦衣卫查封闻道院。将闻道院主要人物带京中:叶鸿、公孙亮、江讲郎、吴讲郎四人。俱是闻到院的元老级。
人犯们都关在都察院中。由都察院、大理寺、刑部三法司会审。审讯由大学士宋溥主持,左都御史齐驰、大理寺寺卿李康适、刑部周尚协审。锦衣卫派人旁听。案件直达天听!
随后的数天时间里,无数的消息汇聚到贾环这里。费状元、蔡学士等人的奔走。吏部文选司郎中汤奇派老仆夜里来传讯、告知。同年好友唐道宾、范锡爵散衙后过来说说话。没有提山长的事,言语里多是对他心情的开导。
北静王夜里请他过府一叙,西平郡王相陪,席间感慨,安慰:“子玉,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张尚求仁得仁!你不要做傻事。”最怕贾环压抑不住心中的愤怒,写两首诗出来。那可是给宋溥、华墨送把柄。
二十六日上午,去都察院里探望过张安博、公孙亮后,魏翰林叫贾环到府中吃午饭,酒后在贾环面前失态的怒骂:宋溥那个老匹夫,老夫与你誓不两立!日后若有机会,他定会报复。
二十六日下午初审,山长的儿子张承剑到都察院陈情,请求以身代父受刑。自古忠臣孝子是连在一起。张承剑的请求,引得审讯时一干官员同情。宋溥在公堂的主位上,看看跪在地上、胖乎乎的张承剑,不动声色。消息传出后士林称赞张承剑的孝行。
但,这些消息、事情,终究是细微末节的旁支,落井下石的时刻来临了!
二十三日下午锦衣卫查封闻道院,第二日,顺天府府尹陈飞派衙役等两百多人前往东庄镇拆除闻道院。自院院长叶鸿下令解散院后,来自各地的士子,有的返京城、家乡;有的士子在东庄镇上居住,等待复课。有的士子则自发的聚拢在院里,继续学习、读。
冲突由此而爆发!其中细节不足言叙。事态终究是压下去。院的所有建筑被摧毁,夷为平地。约300多名士子,有的被捕,有的逃散。京城中的常备武力:上十二卫的燕山卫奉五军都督府的命令调动。昔日繁盛的院成为白地,学术之火熄灭。
还是生员的贾兰、甄宝玉在东庄镇里目睹了这一切,院承载着他们的青春、梦想,痛彻心扉。他们给贾环带来最新的消息!
但这并非终结,而只是刚刚开始
官位等于权力。而权力关联着各种利益。闻道院系倒塌。各方势力闻风而动:政治、经济利益、学术、恩怨!各种势力迅猛的扑过来。与张安博、闻道院、贾环相关的官员受到御史的弹劾!这往往意味着某种开始!
稍后,闻道院丧失了对东庄镇的控制。这其中的搏杀,不必细说。暗渠、荒野埋藏着人命。咸亨商行的业务全线收缩,顺天府、宛平县的状子都收了一摞摞。
墙倒众人推的态势非常的明显!风暴愈演愈烈!
自去年底十二月初,纪兴生政争失败,流放西域后,年初对纪系的清系就开始。现在,可以加上闻道院一系。对于某些够资格下棋的大佬们而言,比如:华墨、宋溥。这是一场饕餮盛宴。所需要注意的,仅仅是吃相而已!
1...382383384385386...4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