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奋斗在红楼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九悟
片刻后,贾环的队伍放缓马速,来到长亭前,贾环翻身下马,走上前两步,躬身行礼,“属下参见大帅。”
齐驰仰头一笑,从亭中迎出来,道:“子玉辛苦了。二个月平定疏勒,真大才也!”
贾环四月下旬出征疏勒,历时两月而还。出发前,和归来是的地位,当然是完全不一样。齐总督亲迎。
齐总督的看法,曾季高是军略大才,类似于军师,国士啊!贾子玉擅长文政,经世济国之才。
贾环忙谦虚道:“非我的功劳。赖大帅虎威,将士用命。方有此局面。”
齐驰捻须一笑。
贾环再与胡炽,杨渭等人见礼。众人纷纷回礼。“贾兄载誉而归,我辈与有荣焉。”
“子玉为公达兄复仇,我等感激在心。”
“贾兄弟真宰辅之才。治理疏勒,用雷霆手段得以大治。今晚我等在教坊司置酒,向家兄弟请教。”
如果说,之前,贾环促使了北山战役之胜,在齐总督一干幕僚眼中,他是位列幕府第二的人物,那么现在,在幕僚们眼中,他是可以比肩曾季高的大才。
甚至还略要超出。因为,贾环现在独镇一方啊!
众人寒暄毕,骑马返回城中。交接的事宜都留给下属们办理。


夜幕如墨,笼罩着北山南麓。龟兹城内,总督府中,灯火点点。
齐驰下午和贾环谈完。正准备于明日启程,前往北庭金满县。府中的随从正整理着他的行李、书籍。这时,胡炽求见。
“请他进来吧!”齐驰从书架边放了几本书到书箱中,听得身后的脚步声,笑道:“教坊司中新添了不少胡姬,他们几个请贾子玉吃酒。兴斋怎么没去?”
胡炽五十多岁,身材矮小,一个很清廋的老头形象,穿着暗色的绸缎长衫,富商装束。苦笑道:“大帅,子玉给公达兄报仇雪恨,按理说我应当十分感激他。但是,他在疏勒的所作所为,我难以对他保持亲近。”
齐驰笑一笑,转过身,伸手示意,要请胡炽落座。喝着茶,微笑不语。
胡炽接着道:“大帅,子玉在疏勒完全是汉朝酷吏的做派!杀的人头滚滚。唉,我是给他吓到。”
作为豪商,他是很害怕贾环这种当权者的。抄家不需要理由。完全是将他们当肥羊杀。只看是否需要。
齐驰洞察人心,笑道:“兴斋是怕日后受到他牵连吧?”
胡炽点头。汉朝的酷吏,能有几个有好下场?“子玉这酷吏的做派,决定了他的仕途上限。”宰辅未必可期。同时,他今天来,其实有提醒、劝谏齐总督的意思。
齐驰微微一笑,看着胡炽的眼光意味深长,道:“兴斋,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路啊。贾子玉今年不过十八岁,有如此才干、能力。杨文忠公,张江陵十八岁时居何职?他的仕途晋升,不可以常理度之。”
别看他在给朝廷的捷报从未提及贾环的名字。当今天子不喜贾环。但,他确信贾环将来必定是宰辅,而且一定会在一段时间内,执掌大周朝廷中枢!
旭日东升,谁可挡之?
齐驰和胡炽换了个话题,聊起北庭的物资供应,然后,告辞。这段谈话湮灭在历史中,不被他人知晓。
齐驰没有想到的是,他一语成谶!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路。





奋斗在红楼 第八百四十三章 需要时间
大暑节气刚过没几天。龟兹地区还在酷暑中。六月初六的清晨五点许,巍峨的山峦之上掠过几许晨曦来,将雄厚的城墙染成彩色。
城东郊,一队队的周军骑兵、步兵正从龟兹城门中穿出,沿着笔直的官道前行,火红色的队伍一眼看不到尽头。这是龟兹地区最后的精锐部队。
城门口,贾环跟着西域布政司的同僚门,送齐总督一行出征!清晨时分,气氛略安静。充满了大战前的沉默感。
西域总督齐驰自京城带来的西征大军一共五营京营,计四万人。汇合之前左都督牛继宗溃败下来的周军,约八万战兵。北山战役后,整军补充,再在敦煌招募五万汉军。共计十二万大军。
调拨给贾环两万汉军。剩余十万大军,这一次,全数压在北庭上!特别是精锐的八万军队。齐总督随行的是两万龟兹军,由参将荀阳率领。西域各地全部换成守备部队。
当然,只是名义上的守备军队,实际上当中有很多负伤后痊愈的老兵。像康把总就是此类。敦煌整军已经完成后,他们划归守备府。守备府的营兵弹压地方,足够了!
国朝地方上设三司衙门: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司。国朝因看到明朝卫所制度的危害,定鼎时,只继承了都指挥司的框架。各卫所都是募兵。作为地方部队存在。
百年之后,军制变化。都指挥司渐渐的沦为空壳子。都指挥使都成了虚衔。各地设守备司,负责弹压地方。归文官节制。受上级守备司双重领导。
而在边关地区,譬如九边,则是设立军镇、军堡的军事体系,来控制边境,应对蛮族。西域这里则是实行团练制度。
齐总督许诺给贾环的招募十万军队的名额,其实是团练部队名额。团练,自古有之,基于保甲制度,从乡中招募。换言之,这是民兵部队。但是民兵和民兵是不同的。明末总兵秦良玉的白杆兵就是团练。著名的湘军,一样是团练。
可以预见,贾环募兵,绝对不是奔着民兵的战力去的。
齐总督,曾季高之所以“玩”这个名义的花样,主要是避免朝廷问罪。齐总督离京前,只向天子多要了五万汉军的募兵名额。但是,现状是,这些兵力攻占、镇守西域全境是不够的。
封疆大吏,擅自募兵,扩大军队。特别齐总督这个军政一把抓的位置,没有一个说法,只怕得胜回朝之日,就是人头落地之时。
其实,按理说,这十二万大军,都要有朝廷供给粮草,器械。但是,国库早就没钱。齐总督出发前,根本没有向天子要钱粮。当初大军能来西域,靠的是发行西域债3000万银元。
所以,齐总督也好,贾环也好,募兵、养兵都得靠自己。但是,账面上的军队数目,这个形式还是要的!认认真真走形式。
龟兹城东,众官员们辞别的寒暄完毕,齐驰穿着黑色的斗篷,踩着马镫上马。
韩伯安,于右布政使,汪学士,贾环等文武官员二三十人,一起躬身行礼,“下官等恭送大帅。祝大帅旗开得胜,平定北庭!”
齐驰从容的笑一笑。目光落在贾环身上。要完全平定北庭,还要看贾环在疏勒的作为啊!打爆拔野古孝德,问题不大。但是,北庭的西端重镇月弓城可是在突骑施人手中。在马上拱拱手,回礼,“借诸君吉言!驾!”打马前行。
一众幕僚曾季高等人纷纷跟上。督标营的亲卫簇拥着西域总督齐驰一行疾驰而去。尘土飞扬,骑兵风卷如龙!
而数万大军,一张张年轻的,坚毅的面庞,背着行囊、武器,安静的前行着,奔赴战争!“砰!砰!”只有脚步踏在坚实的土地上的声音!他们知道,他们中有些人会长眠在北庭。古来征战几人回?
但是,又何所畏惧?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胡儿杀我汉家子民,要血债血偿!该杀!胡儿马踏西域,令江山画图变色,该杀!


新任的提学大宗师汪璘在六月初,已经由敦煌来到龟兹。送别齐大帅后,贾环推了几个布政使同僚的邀请,和汪学士到酒楼中喝一杯。陪在汪学士身边的是梅前翰林的儿子梅用卿。
第二日,贾环便启程返回疏勒。随行的队伍中,带着一千支燧发枪。几日前,他和齐总督谈了一下午,除了谈北庭战略,谈募兵的钱粮,银元铸造的问题,还有就是这火器装备的问题。
越是精良的武器装备,就越难以制作。很多时候,都要由朝廷来制造,再运往边地。这是武备!同样,这是中央控制地方的一种手段。不过,西域这里,路途遥远,雍治十三年以来,有一批工匠,制造火器,供应大军使用。
一路前行,有戈壁滩,有沙漠,有草原,有城池。一千二百里的路程,贾环思索着他的问题!
两个月的治理,他已经初步取得疏勒地区的人口、钱粮的控制权。有将近两千万银元,他的花销虽然大,但是,供应北庭大军一百万石粮草,问题不大。募军问题不大。
但是,以这些新招募的军队,北上攻击碎叶,这恐怕不行。汉朝时就有“士非教不得征”的规定。他这样送新兵上战场,简直是给突骑施人的奉德可汗送人头。
齐总督和拔野古孝德的战争,恐怕只要一两个月的时间就会分出胜负。
两个月,他的新兵怎么都练不成。
需要时间啊!
还有一个问题,他目睹了疏勒会战,又接受了两万新军,这是周军的正规军,他对他所处的历史节点,有一个大致的推断。
在和粟特商人阿里波夫纵论丝路后,他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而现在,差不多能有一个答案。
周军的火铳,是各种火器的统称。而不是明洪武朝的火铳系列,同样不是永乐时期以及之后的明火铳系列,明后期的鸟铳。周军列装的火铳,混杂着火绳枪和燧发枪。
战斗方式,是将燧发枪将作更快捷的火绳枪使用,三段式射击!
明后期的鸟铳,就是火绳枪。而燧发枪发明于十六世纪中叶,盛行于十七世纪中叶。足足使用了200多年。至1848年,燧发枪才被后膛枪淘汰。
贾环对这些数据资料,记得不准确,但是,他模糊的知道,当年的英国红衫军就是依靠燧发枪在世界各地征战。结合周军的情况:火绳枪、燧发枪各半,现在的世界图,极有可能出在18世纪第一工业革命前夕!
燧发枪的战术,实际上是排枪击毙。欧洲在18世纪的战争,都是这个战术。但凡读过拿破仑传记(1769-1821)的人,都知道。拿破仑的步兵都是使用排枪战术。当然拿破仑皇帝,擅长的是炮兵!
换言之,周军现在赖之横扫天下的三段式射击,要换代。否则就会过时!吊打非火器军队很犀利。等面对那些强盛的国家,诸如沙俄、奥斯曼土耳其,就有可能失败!
精锐的京营,可以拿着火铳,列阵前行,这就是火绳枪式的排枪战术。
火绳枪与燧发枪最大的区别在于什么地方呢?士卒使用火绳枪需要更大的操作空间。更占地方!若是燧发枪,可以让士兵间的间距更短,使用更加密集的队列,提供更大密度的火力,杀伤力更惊人。
这是战术革新,变化。
需要说明,燧发枪无法将骑兵淘汰出历史的舞台。机枪、坦克这样的热兵器才是。用骑兵冲击步兵,一直是有效的战术!拿破仑的爱将内伊就是骑兵将领。
至于,我大清在三元里的笑话,天知道他们怎么搞出来。
贾环仿佛听到了时代的齿轮在咔嚓咔嚓的转动!他意识到了,这是穿越者的见识优势,但是要改变周军的战术,需要时间。
时间啊!


贾环在返回疏勒的途中,一道来自吐火罗的书信,正穿越葱岭而来。这是易俊杰写来的书信。


闰五月五月十二日,易俊杰翻越葱岭守捉。
闰五月十九日,抵达吐火罗的第一个小国:护蜜国。护蜜国国王很热情的在皇宫接待了易俊杰一行。
“贵使所言归顺大周一事,小王一国实在做不了主。还要吐火罗十五国共同决定。通行大周银元,购买粮食都没有问题。只是我国国力弱小,五十万石粮食拿不出来。贵使还要往西行。”
闰五月二十三日,易俊杰一行抵达乌浒河畔的石汗那国。停留两天后,在瑶薄健城与其国丞相伽延见面。
吐火罗地区,今为阿富汗北部,平原与山区交接,夏季酷热。瑶薄健城中充满了异域风情。人口约万余人的小城。
在官衙中,伽延神情略冷淡的招待着易俊杰。他是一名胖乎乎的官员,带着头巾,负责内政,接到瑶薄健城的官员禀报,自王都而来。
“贵使所言之事,实属难办。我国虽然曾为大周的羁縻州。但如今形势不同。此事不必再提。至于银元一事,倒是可以通融。但需要商议兑换比例。吐火罗地区一直都是通行的波斯银币。粮食生意,贵使自与商人商议。”
闰五月二十八日,易俊杰抵达月氏国。吐火罗地区的第一强国:国土千里,胜兵十万。在这里,他受到了出使以来的冷遇。
他亮明身份后:来自周王朝的西域布政司,奉命出使。但沿途的官员只是让他自行前往月氏国的都城阿缓城求见叶护达度,说明他的来意。
态度非常淡漠。




奋斗在红楼 第八百四十四章 出征吐火罗
将近六月初,吐火罗月氏国境内,极其的炎热。这里夏季的平均温度比疏勒要高。
月氏国都城阿缓城,坐落在兴都库什山脉西地势平坦的高原、乌浒河河畔。月氏国下辖十四州,人口约两百万。其都城正是吐火罗地区的第一大城。贵霜帝国曾经在这里创造出辉煌的文明。
阿缓城中人口众多,商贸繁华。南道的丝绸之路上,这里一个很重要的节点。波斯人、突厥人、粟特人、汉人、月氏人;来自信德、旁遮普的天竺人等在城中汇聚经商。
在阿缓城,往西可去呼罗珊的赫拉特,至库法、巴格达、大马士革。往北,经由吐火罗第二大城市,王庭国的都城步师城,解苏国的都城杜尚别,翻越波悉山,抵达河中的水陆枢纽俱战提。
往南穿过兴都库什山余脉,至喀布尔。在往南就是,印度河畔富庶的信德、旁遮普。这里盛产粮食。
阿缓城城北,临乌浒河的一座酒肆中,易俊杰和康把总等人一起饮着酒。眺望着乌浒河上来往不停的船帆,情绪比较低落。
相比于刚进翻越葱岭进吐火罗地区时在护蜜国受到的待遇,现在所受到的待遇,简直是天壤之别。他们在月氏国等了数天,还没有任何官府人员和他们接触。
康把总身材魁梧、健壮,捏着酒碗灌了一口,道:“老易,现在怎么办?”
易俊杰满脸络腮胡子,一身文士衫,满头汗,叹道:“唉…,能怎么办?再等等看吧。”
月氏国是吐火罗诸国中最大的国家。若是无法说服吐火罗归降大周,那其他诸国就不要想。同样的,如果月氏不同意使用大周银元,不同意出售粮食,其他诸国能同意的,肯定比较少。
这样一来,连最低的目标:采购五十万石粮食的任务都很难完成。所以,他只能在阿缓城等着答复。
“唉…”随行的几名军士纷纷叹气。这鬼地方太热了。谁都不想多呆。
众人正说话间,突然酒肆外来了一大群月氏国的兵士,裹着白头巾,宽松的灯笼裤,拿着刀枪。簇拥着一名衣衫华丽的中年男子进来,他身边跟着驿馆的小官。“苏檀大人,这就是疏勒的使者,易俊杰。小人亲耳所听,他在驿馆中辱骂国王陛下。”
名叫苏檀的中年男子,扫了一眼易俊杰,傲慢的道:“你就是疏勒经略使贾环的使者?”
易俊杰还是很有语言天赋的。吐火罗地区流行的是波斯语,他出使吐火罗近一个月,能将波斯语听的七七八八。这时,站起来,用汉语解释道:“这位大人,在下并无辱骂贵国国王之语。”
私下里,发几句牢骚,这算辱骂?那他平日里说几句“特么的”,也是骂人?
苏檀晒笑一声,道:“不必狡辩。我儿跋忽勒在你们的贾经略使手中是何等待遇?不过是城中拔刀而已,就被贬为奴隶。来人,将他们拿下!”
苏檀的姓氏是哈迪德。为月氏国内的三大姓氏之一。身居高位。他儿子跋忽勒的书信,从北庭,经由敦煌,走西域南道,通过丝路传回来。里面详述了周军、拔野古部、北庭的军事、政治情报。
但是,相比于这些,他更在意儿子在敦煌银矿里挖矿的经历。经过询问信使,他知道全部经过。
“锵!”
月氏的士兵迅猛的涌入酒肆中,将试图防抗的易俊杰、康把总等十几人按倒在地,捆起来,再拖起来,带走。易俊杰、康把总等不断的辩解,但是无济于事。
月氏士兵冲进来时,酒肆中肤色、服饰各异的各国商人就都个个避开,看着这些汉人被抓走,议论纷纷,揣测着缘由。消息随后就传遍整个阿缓城。
第二天上午,皇宫门口贴出告示,将于明日上午八时许在城北门口行刑,鞭打周使。
这则消息,引起整个阿缓城的关注。而关于易俊杰等人的身份,过错的信息、资料很快就传遍阿缓城。
六月初一的上午,阳光落在城北的平原上。易俊杰等近五十人赤罗着上身,被绑在城门外的木架上。每一个木架便都有一名拿着长皮鞭的士卒站立。
苏檀穿着一身蓝色的丝绸官服,坐在城门头,头顶上有圆顶伞遮盖着。一干月氏官员、军队簇拥着他。苏檀看着木架四周围观着的众人,数量约有数千人,满意的点头,看看太阳,喝令道:“行刑!”
易俊杰等人犯的错并不严重,不过是辱骂月氏国王萨兰。被判鞭50。
“啪!”
沾水的鞭子抽打在易俊杰的身上。他平日里笑嘻嘻的,喜欢吹牛,心里打定主意不要发出惨叫声。以免丢了大周的威风。他不是商人,而是使者。这鞭子打在他身上,打的是疏勒经略使贾环的脸,打的是大周朝廷的脸。
然而,等鞭子打在身上,他才知道:真疼啊!
“啊…”易俊杰偏着头,惨叫,“嘶…”身上顿时出现一道血痕。而康把总等周军士兵被打的破口大骂,“尼玛的!”“尼奶奶的,杂种啊!”“狗娘养的。”
各种骂声不绝于耳!被挨打,不能还手。还要被人围观,且他们只是私下里发几句牢骚就被那老狗公报私仇,这种憋屈的感觉,令他们极其的愤怒、屈辱!
“啪!”“啪!”“啪!”
鞭子抽打的清脆声音不断的响起。人群中,不少人都在指指点点的议论着。
“打的什么周使?瞎说!如果是真正的周朝使者,苏檀大将军有这个胆?这是周朝地方上一个官员的使者。那名官员还是代理知府。地位很低。而且,此人曾将大将军的儿子贬为奴隶。”
“哦…”有人恍然。
“北庭之战还没有结束。这位周朝的地方官,派一个使者前来,就想我们吐火罗归顺,实在是异想天开!痴人说梦!不知所谓!”
“哈哈。就是!这位代理知府,真是狂妄的没有边。也不照照镜子他是谁?到月氏国来指手画脚!”
易俊杰,周军被士卒用沾水的皮鞭抽的惨叫声不断,身上全是一道道血痕。触目惊心。而随着被鞭打的次数增加,时间流走,在炙热的太阳下,他们无力再骂,奄奄一息。
鞭50,相比于杀头,被贬为奴隶挖矿等刑罚而言,这是一个很轻的处罚。毕竟在人家的地头上。但,这却是一种酷刑!
然而,他们得到的是嘲讽,奚落!
城头上,苏檀看着被鞭打的易俊杰等人,心中郁结的恶气,才算是稍微出了一些!脸上露出一抹笑容。
他的儿子可是给人关在银矿里当奴隶挖矿数月。要不是,他在月氏国力无法做主,他是真想将这些人都送到波悉山银矿中当一辈子矿工。
今年开始的北庭之战,周军未必能胜。漠北准备派出援兵。若是周军失败,那必定无力西顾吐火罗。在周朝没有大败拔野古部联军之前,月氏国不会投降周朝!


易俊杰等人被鞭打后,并没有被打死。而是被人送到阿缓城中的医馆中。当然,诊金,药费都得他们自己出。
医馆之中,在深夜里,略微恢复了些的康把总问身边的易俊杰道:“嘶…,老易,现在怎么办?”月氏国并没有限制他们的自由。但出使的事情肯定泡汤。他现在想回去。
易俊杰平日里嘻嘻哈哈,喜欢吹牛,这时倒像正使,道:“老康,咱们这把算是载了。我打算写信给贾使君,将我们沿途的情况告知他。派一个兄弟送回去。我们继续往南走,听说那边的粮食比月氏这里还要多。”
他是读书人,要忠于职守。
康把总顿时苦着脸,无奈的点点头。本以为跟着易俊杰出来一趟,轻松简单的捞一个功劳。不想到月氏这里白挨了一顿打。被打的死去活来。
受得这个罪哟!谁挨谁知道。


六月十七日晚。才到立秋,疏勒的天空直到晚上六点多,才徐徐变暗。炎热的暑气还在大地上没有消散。很闷热。令人烦躁。
疏勒城中的府衙二堂后的书房中,虽然有冰块供应,但是房中的众人都感到闷、燥、不耐、愤怒、挫折感。
贾环看看他的班底:沈迁,秦弘图,张四水,柳逸尘、杨纪、胡鼐,解参,等易俊杰写的一页书信传回到他手中,沉声问道:“大家怎么看?”
贾环的语气虽然平静,但是透漏出的意思很明确,他想要出兵吐火罗!
厢房中,一时间略有些安静。
要向北庭大军供应一百万粮食,单靠疏勒地区和于阗镇的粮食,绝对是不够的。必须要向吐火罗、河中地区购买粮食。粮食,是战略物资。出口受到管控。
而河中地区正受到波斯势力的影响。军中的斥候,已经将基本的情况打听清楚:波斯人设置了河中总督,联络粟特九国,和北面草原上的乌兹别克人作战。
1...351352353354355...4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