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奋斗在红楼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九悟
贾环对这场争端的倾向性是很明显的,但是话说的很圆润。
朱鸿飞心里倒没有多少不舒服,毕竟银子给他拿来了,拱手道“在下久闻贾朋友大名,今日时机不对,改日再痛饮。诸位,告辞。”他刚和老乡产生纠纷,也没心情与贾环等人吃酒。
事情解决,围观的路人便逐步的散去。瘦高的童生商彧忙向贾环几人道谢。
东庄镇护卫队的队长石旷带着五名队员匆匆赶过来。一水的黑色制服,带着袖框,提着木棍,识别度很高。见贾环、公孙亮、罗向阳都在,连忙过来行礼。这三位才是镇上真正的大人物。咸亨商行的掌柜、董事们都是听他们的。
贾环将商彧交给石旷,说明情况,吩咐道“务必追银钱。”
石旷保证道“贾副使放心,我一定追查到人,拿银钱。”
贾环就笑,“我那个副使职位早就还给朝廷。”摆摆手,和同学们一起往院的南门走去。
一个小插曲,不过十几分钟的时间就处理完。春天的夕阳在天际燃烧着。喻示着明天的好天气。
罗向阳脸色有不好看。闻道院的招生工作,之前是他负责的。闻道院确实有免考试的招生途径。但那不是区区十两银子就能办得的。
针对富户大族的子弟,闻道院收费标准是200两银子免试入学。
这当然是贾环的主意。和美国常青藤等私立大学学的富豪子弟,只要父母捐钱给学校,成绩都是浮,直接入学。这每年都是有名额的。
庞泽道“长文不必如此。世情、实务如此。否则,院哪里有银子来供应寒门子弟?东庄镇这里也难以发展起来。只要清理那些骗人的”说着看向贾环。
贾环补一句,“中介”。
“嗯,只要清理那些骗人的中介即可。”庞泽拍拍罗向阳的肩膀,他在实务上很有见地。
罗向阳心中释怀,苦笑着头,“交给他们去办吧。我们明日就要启程去京师了。”
会试在即。
天下闻名的教坊司位于京城内城东,几条胡同在天黑之后边逐渐的热闹起来。
贾琏因在京城中经营蜂窝煤、胭脂,手头余钱不少,今晚在勾栏胡同的凝姑娘处宴请相熟的朋友喝花酒。
精美的楼二楼中,贾琏、冯紫英、裘良、史盛、三等伯石光珠之子石友仁、马尚之子马伯宗,侯孝康之子候翀围着八仙桌而坐,谈笑、吃酒。身边各有一个漂亮的美人相陪。
头牌姑娘凝姑娘自是坐在贾琏身边,奉承着琏二爷。贾琏将来注定是要袭爵,来往的都是勋贵府上的继承人。
如今,贾贵妃在后宫之中正得宠,勋贵势力格局变化。以贾家、北静王为首的四王八公,及其相交的一些勋贵世家,这个体系的力量大增。
像汝阳侯、襄阳侯这些在太宗时期分封的第二批勋贵势力就消停了许多,不再蹦跶。
至于,当朝的大事,与勋贵们相关的就是天子在追查历年的拖欠,不少勋贵人家闹了笑话。
当然,今天贾府琏二爷请客,谈的便不是这些八卦。也不谈谁谁斗鸡走狗,眠花宿柳的趣闻。而是改谈即将进行的礼部会试。这是三年一度的读人的盛会、大考。
因为,贾贵妃亲口称赞贾家的庶子,如今名满天下的贾环,“吾弟有公卿之才”。这什么意思,大家能不明白?
冯紫英一身玉色长衫,容貌俊朗,搂着身边的美人,笑着道“贾兄弟最是绝情,我早和他约好正月里吃酒,他却径直去了院。”
石光珠也道“我何尝不是?”
凝姑娘是个十五六岁的女子,瓜子脸,秀丽姣好,笑吟吟的“贾先生身负重望,当然要以读为重。”
几名勋贵子弟都是很给面子的笑起来。不是给名妓凝面子,而是给贾环面子。
贾琏容貌英俊,锦衣玉带,王孙公子的装束,拿着折扇一指众人,谈笑风生,“别说你们家,水王爷亲自派大管家来下帖子,环兄弟都没理会。”
这话说的众人都是释然一笑,与贾琏举杯共饮。
贾琏一口喝完,凛冽的酒液入喉,十分舒爽。环兄弟是个清醒人、明白人,知道什么事重要,什么事不重要。
今日已经是十六日晚,十八日就是会试。不知道环兄弟京城没有?
即便没,应该也快了。
东庄镇在夜色中渐渐的归于平静。即便是京城西郊的明珠,每日吞吐大量的银钱、货物,但夜晚的娱乐活动非常匮乏。
这和咸亨商行的控制有关。禁止青楼、私寮、赌场进入东庄镇中。这些产业,在临近的十里开外的龙泉镇中十分兴盛。
贾环吃过晚饭后,在卧室里安静的看着。大考将近的气氛,已经越来越浓了。作为一名曾经的学霸,在临考时如何调整心情,是很熟练的事情。
这个时候,不要想,考完高中之后,我会如何的风光。也不要想,考完落榜之时,如何的凄凉、悲伤。什么都不要想。脑子里安安静静的一遍一遍的过着知识就行。
雍治十三年,乙卯科恩科,礼部会试时间是二月十八日开始第一场,二十一日第二场,二十四日第三场。每场的考试内容与乡试相同。重首场,重四五经题。
贾环、公孙亮、罗向阳三人的行程是明天二月十七日上午至京城贡院青街左近的一处旅舍住宿。二月十八日凌晨入场。住宿问题,咸亨商行早就安排好。
清秀的小姑娘如意在屋里细心的帮贾环准备着考篮。笔墨纸砚,吃食,被子。二月里是仲春,但夜里、清晨还是要防寒。扭头见贾环放下,不好意思的道“三爷,是不是我弄得响吵到你了?”
贾环笑着摆摆手,“和你没关系。”起身到桌边,自己给自己到了杯茶,轻轻的抿一口。
他来东庄镇上读,只一个月的时间。晴雯便没有跟着来。只有如意跟着他。彩霞,他自是没带。
这时,门口一个仆妇进来道“三爷,如意姑娘,镇上林掌柜派雨儿姑娘送东西来。”
镇上林掌柜就是林芝韵。
贾环轻轻的头,“让她进来吧。”
说着话,就见一个身子娇小、俏丽的丫鬟提着食盒进来,巧笑倩兮的进来,一袭藕荷色的裙子,驾轻就熟的将食盒放在桌子,道“贾公子,这时我家姑娘亲手做的抹茶绿豆糕,味道极好,你可以带进考场里去吃。”
雨儿看着身姿娇小玲珑,大约只有1米5几的样子,但她今年实际上已经十六岁。肌肤白皙,眉眼如画,精致的五官很有立体感。很美丽的少女。
据说林芝韵从人牙自手中买下她的时候,她就已经是个小美人胚子。
贾环看着至少能给八十五分的雨儿,好笑的道“你家姑娘不是这么吩咐的吧?”他在金陵和林芝韵有信往来。来东庄镇上,也去她家里和她一起吃过顿饭。
她心底的想法,还是要夺林家的祖产,这少不了和晋商派系冲突。当日,低价买走林家生意铺子、资产的吕承基便是晋商。这一,贾环是支持她的。在扬州,贾环查抄郑家,早就把晋商群体给得罪了。据他的了解,贾家争夺贵妃之位时,晋商和汝阳侯有些牵扯。
林芝韵的性情,他还是了解的她是御姐的性子。即便是朋友,很好的朋友,她也不会说将她的心带到考场里去吃。吃坏肚子,谁负责?
雨儿娇俏的吐吐舌头,道“小贾老爷果然目光如炬。”
贾环笑着摇头,收下心,打发雨儿离开,继续温。
十七日上午,朝霞万丈,给东庄镇上披上红妆。东庄镇上中心路口处,几辆马车等候多时。
闻道院北门,叶鸿、何经业、院的讲郎,同学,送着贾环、公孙亮、罗向阳三人。这一次,院只有三人应考,就没有赴乡试时的大场面了。
公孙亮精神饱满,神态轻松,看看师长、同学,笑道“贾师弟,这可比十一年时,送行我和罗君子人多。”他心态很放松。
贾环就笑,“我们是否名登黄甲,不看送行的人数啊。”这话说的大家都笑起来。
叶鸿将近四十岁,一身灰袍,形容清廋,温和的一笑,道“子玉、文约、长文都是我院之俊杰,一时之选。今日去京师与天下士子争锋,望一路顺风,盼雁塔留名。我等静候佳音。”
贾环、公孙亮、罗向阳三人躬身行礼,道“谢先生吉言。”又再次对来送的人们拱手作揖,“谢诸位师长、同学相送”这才登车出发,前往京城。
丹霞似锦,连绵的青山尽染。雍治十三年的礼部会试,就要开始了。
东庄镇的路口,生食府二楼,两道人影伫立,目送着三辆马车消失在官道的尽头,消失在灿烂的霞中。
雨儿叹口气,道“姑娘,你为什么不下去送贾公子?”
身姿高挑、婀娜的女郎,金红的晨光照映着她的容颜,清丽如许。她微微摇头,心中祝福着少年高中。
看无防盗章节的小说,请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来.),各种小说任你观看





奋斗在红楼 第四百二十六章 会试开始!
一场会试,天下瞩目!
举人是缙绅阶层、统治阶级,享受免税、见官不拜等等特权。而进士,则是天下读人中精英,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仕途资格,是在不久将来,牧守一方,施展个人抱负的开始。
儒家士大夫的理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每一个真正的读人心中,又岂会没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雍治十三年,二月十八日会试开始的时间已经传至大周的疆域南北直隶,十三承宣布政司。海内外所共知,在临近考试的时间里,士人们纷纷将目光转向会试。
而对举人们而言,十年辛苦涉风尘,昔日龌龊不足夸。只为这,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金陵。秦淮河边的大功坊张府中,寂寥的灯火在夜色中跳跃。张安博在灯下读,峨冠博带,问着进来的长子,“几了?”
金陵风波已散,张承剑又重新胖起来,道“父亲,亥时三刻了。你该睡下了。”再几个时辰,京城里参与会试的士子就要入场了。
张安博摇摇头,叹道“我不知道子玉京后准备的怎么样了。担心他啊。”
他那个弟子,性情是非常沉稳的,不可能出现学问倒退的情况。正常发挥,中,肯定是能中的。他想贾环考的更好一些。若是,没有这场恩科,等到明年再考就好了。
张承剑安慰道“父亲,国朝并无非翰林不得入的规矩,子玉只要取中,以他的年纪、能力,贾贵妃的支持,总能走出一条路子来。”
张安博哑然失笑,“你啊”
官场最是风莫测的地方,子玉在权谋上能力出众,但谁能保证一辈子都能赢。他宦海多年,多少英才折戟?所以,这会试,还是要尽可能的考好,高中。
自贾珍死后,尤氏便将宁国府的正房让出来,给贾蓉、秦可卿居住。而贾蓉和秦可卿的关系早就破裂,贾蓉好几年没来正房里过。
雍治十三年,二月十八日,凌晨二更时,宁国府的正房中,依旧是灯火明亮。
夜里,春寒阵阵。秦可卿依靠在精美的床榻上,身下垫着枕头,娥眉不展。娇媚动人的美人发愁,亦是美丽无端,另有一番风韵流泻。
丫鬟宝珠尽心的服侍着,在床榻边端着茶碗。
秦可卿心里还在反复的琢磨着贾环委托西府珠大嫂带过来的话,感受着其中的暖意凡事不要往极端里想,我都知道,一切等我会试之后再说。
这几句话,是她近来能在宁国府里待下去的勇气所在。当天晚上,她和宝珠抱头痛哭了一场。
秦可卿是个一句话都要想三天的人,心思细腻,何况于这样鼓舞她的话?此时,又在心中细想了一,轻声问道“宝珠,环叔该起床了吧?”
贾环会试,贾府上下,谁不关注?会试的地,时间,流程,宁国府、荣国府两府中人人都能说上几句。
宝珠熬到现在,脸色也是疲倦,打着哈欠,笑道“奶奶,三爷是何等妥当的人啊?岂能有不中的道理?”
秦可卿给自己的丫鬟说的一笑,心情稍好,双手合十,虔诚而又声音温柔的道“阿弥陀佛,佛祖保佑。保佑环叔,那样的好人高中。”
宝珠亦是在心中默念,真心的祝福。
若是三爷落榜,她们奶奶不知道又要吃多少苦啊!三爷高中,她们奶奶的处境才会越好。
四更的时分,客栈外就听到微微的响动。客栈里清幽的院落厢房中,贾环还在平静的睡眠中。凌晨1至3,这本就是人最疲倦的时间段。
隔壁厢房里,大师兄公孙亮辗转反侧。他平日里是个很潇洒的人,翩翩君子,温润如玉。但科场下场,他经常会出现莫名的失误。这是他和罗君子第二次参加会试。
公孙亮倒不是担心学问,他、子玉、长文三人的经义水平如何,都是心中有数的。他是想着科场里的事情。别又遇到些杂七杂八的事。
据说,遇到臭号,估计今科就白来了。还有,清明前后,估计很容易下雨,要是考舍漏雨,又是麻烦事。雨落到卷面上,卷子就是蓝卷,不会被录取。
诸如此类种种。想着,公孙亮便爬起来,拿火石了灯,检查自己的考篮,准备物资、工作。他是信贾环的话,运气坏,说明是准备工作没有做细致。考试,这是可控的。
听着左右隔壁屋里两道平稳的呼吸声,公孙亮在桌子边,一声苦笑。
五更时分(凌晨三至五),客栈的掌柜带着伙计前来提醒,拍着门道“贾老爷,该起床出发了。”又依次拍着公孙亮、罗向阳的厢房。客栈就在内城中,距离贡院不远。贾环他们并不需要早起。
贾环醒后,穿好衣服,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去客栈的大厅中与大师兄、罗君子一起吃过早饭。另有十几个举人也是住在这间客栈中,相互间拱拱手,简单的问候一声。考试在即,亦没有人有太多的谈兴。
座中一名胖乎乎的举人,打量了贾环几眼,拱拱手,微微一笑,“在下黄冈士子萧梦祯。”
闻道院的三人组很好认。贾环的年纪,不满十三岁的少年,全天下独一个。想不认出来都难。公孙亮二十二岁,面若冠玉,丰神俊朗,气度温润。这样的出色的男子,吸引女子的目光相当正常,而对士子们而言,一眼就会认出来。
贾环神情沉静的了一礼,道“宛平贾环。”荣国府位于京城西城,隶属于京师宛平县。
吃过饭后,客栈外听着的马车已经等着。马儿在凌晨的微风中打着响鼻。众人带着奴仆,将行李搬到马车中,着月色,往贡院而去。距离贡院越近,人潮便越拥挤。
各处高呼声不断。贡院入场分不同的入口。北直隶的举人都是分配在一处排队。贾环三人也因此而遇到不少同年乡试亚元石赋,汝阳侯的胖儿子赵星辰,与闻道院交好的士子上官昶等。
上官昶一张国字脸,相貌英俊,消息灵通,感慨的对公孙亮道“三位同年真是沉的住气。京城中早就文会满天飞,天天有人出名,独你们还在山脚下读。喏,那便是今科状元的大热门翁宗道,字兆震。”
这边几人排队交谈时,侧面的一处人群涌动、喧闹,引得众人纷纷眺望,火把下就看到一个神态谦和的二十多岁士子与好友们缓步而来。
公孙亮着黑眼圈,头赞道“果然是人物出众。”
一起的北直隶乡试亚元、行情看跌的石赋冷哼一声,道“谁是状元,还说不定呢。”
众人都是笑着摇头。石朋友还是欠火候。
说着话,很快就是搜检入场。搜检入场后,过了龙门,在文昌槐前,贾环扛着行李,与大师兄、罗君子道别,“大师兄,罗君子,我们就此别过。预祝我们考试顺利。”
三人的考棚号不在一处。
罗君子小肚子微凸,背着行李,也道“子玉,大师兄,我往这边去了。”
半刻钟后,贾环抵达自己的考房。按照前辈们教授的经验,首先是检查考房的情况,打扫,布置一番。
等忙完这些后,天色已经大亮。贾环静坐在狭窄的考房中,等待考试开考。忽然见,有些思绪飘飞。
想当年,他和罗君子一起府试时,何等的意气风发。罗君子要取头名。而今,分别之时,大家都很沉稳。会试的压力,确实非常大。没有乡试解元之才,放豪言,只会让人耻笑。
但是,既然是一时的人才,尖子生,谁会愿意在这样一场“高考”中陪跑?谁不没有高中之心?
不说状元,至少要进二甲前十吧?这有资格,参与馆选庶吉士,进入翰林院,成为士林华选,读人精英中的精英。
休言少年非英才,夜夜龙泉壁上鸣!
贾环情绪飘飞时,考场正中的明远楼处响起板声。考试开始。贾环拆开试卷。第一场,考三天,共7道四五经题。随即,第一题映入眼帘。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贾环的呼吸骤然一紧。
看无防盗章节的小说,请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来.),各种小说任你观看




奋斗在红楼 第四百二十七章 破题
京师贡院中,中央是明远楼,考官俱是云集于此。┡.Ωm北面为至公堂。考生位于东西两侧。
京师贡院最多可容纳2万人考试,国朝文教之盛,可见一般。不过,今科的礼部会试并没有每个考舍都坐满考生。约3千人的举人分布在“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八个考场区域中。
贡院内的考舍都是砖瓦结构,构筑成一个个的巷子,巷子里是隔断间。贾环此刻就是位于“地”字号考舍区域中。场中不时的有号兵来回巡弋。
会试的搜检比乡试要松散,毕竟是一群举人老爷,相当于半个官身,要留几分情面。
考试开始不久,明远楼中,此处会试的正副主考官:排名第三的大学士刘飞白,礼部尚书,天下文坛领袖方望,并十八房同考官都在楼中闲谈。
十八房同考官,大部分是由士林华选的翰林充任,科道言官数人,六部官员数人。
书吏杂役们在一旁侍奉着。
居中而坐的主考官刘飞白今年五十多岁,中等身量,圆脸长须,神态温和。他是雍治六年从户部尚书任上,加衔大学士,入值军机处。
见众人都是三三两两的左右攀谈着,刘大学士抿一口茶,开口道:“老夫奉皇命主持今科会试,听闻这次士子中不乏才俊。在京中有名中便有十几人。待今日之后,希望能有几份可堪入目的卷子。”
便有人道:“刘枢臣何必担忧?稍晚,必定会有好卷子令我等一睹为快。”
翰林院编修梅和歌罗列道:“我在翰林院中对一些晚辈名字亦有所耳闻。比如:宜兴周慎行候官翁宗道华亭唐道宾黄冈萧梦祯永丰范锡爵等人。”
有人附和的笑道:“正是。”
众多考官都是在二月初接到朝廷的任命,就住到贡院中,这是为了避嫌。不过,大部分人都还是听说刘大学士赞赏候官士子翁宗道的事情。
明远楼中气氛轻松。考试历来都是学生辛苦紧张,从来没有监考官和阅卷官紧张的道理。
翰林院侍讲蔡宜道:“贾环此子亦是不错的。”他是林如海的至交,虽然贾环还没有来拜访他,但金陵的事传到京城中,他对贾环的印象还是不错的。
若论名气,贾环无疑是这一科士子中最大的。但是论经义水平,没有人会认为他是顶尖的。一干考官都是笑着望。
刘飞白捻须一笑,问道:“望溪以为如何?”
古人,平辈相交,多称呼表字。而若是有号,则称号,不称字。方望,字凤九,号望溪。他是贾环的乡试座师,同时也是他一力推举贾环,打破国朝压制神童的惯例。
方望五十多岁,容貌清瘦,衣着简素,坦然的道:“国家科举取士,是以经义来取,务求公平无私。我对我那弟子能否通过会试都拿不准。更遑论其他?”
方望这是表明态度,他并不会为贾环争取什么。能否通过会试,全自己的水平。
当然,方宗师这话是费而不惠。因为,会试是糊名制。他想争取,也没什么好争取的。也因为如此,众考官才敢在这里公开讨论士子水平的优劣,名气,而不用担心给别人指责舞弊不公。
众人都是笑着恭维了方宗师几句。心中,倒是认可方望的说法。那位天下闻名的神童诗词名家,能不能通过会试还在两可之间,名次就先别想了。
科举考试,有小三关,大三关的说法。小三关,便是童生试的三次考试:县试府试院试。通过之后,便是生员。
大三关指的是:乡试会试殿试。会试一般都在二月,谓之春闱大比。录取比率比乡试三十比一要高一些,约为十比一。举人们只有通过会试之后,才有资格参与殿试。
但由于自宋朝以后,殿试便不再往下刷人,因而成为排名考试。状元榜眼探花,二甲,三甲就是在殿试上决定。
这样一来,会试,实际上成为读书人在科举路上的最后一道淘汰的关卡。一过,便是鱼跃龙门。
熟悉贾环文章经义水平的人,如张安博叶鸿云等人,都不会担心他的会试是否能通过。不熟悉的人,才会有这样那样的山长等人担心的是贾环名次。会试的头名称会元,其余的排名,似乎不重要。因为,殿试还要再考一次。
但是,熟悉科场潜规则的读书人都明白,绝对没有掉在会试末尾的士子能在殿试中进入前十。
会试的成绩,于殿试而言,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京城贡院中答题开始,士子们笔走龙蛇。
1...182183184185186...4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