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辽东钉子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侯恂急得挥拳猛砸地面,手指鲜血涌出,心头也在滴血。
“侯大人,你何必着急,本官自有妙策!”
骨碌,侯恂一下子爬起来,急忙问道:“张大人,你有什么办法,只要能帮着我过这一关,以后侯恂就听张大人的!”
“侯兄客气了,区区小事而已。如果是闹饷损失了军粮,我们两个都跑不了责任,倒不如就说王青等人夺粮造反。侯大人指挥若定,张某奋力杀敌,如此有功无过,侯兄以为如何?”
“造反啊!”侯恂顿时眼前一亮,喃喃说道:“张大人,这可是灭九族的大罪啊!”
张恪轻蔑地一笑:“管他们作甚,再说了你不是缺少民夫吗,这不就来了!”r1152
.全部章节





辽东钉子户 第一百六十六章 人头滚滚
. .
h2>掩过为功,张恪操作起来一点都不陌生,当初他就帮着王化贞躲过了一劫,如今也是一样。他的手法也很简单,就是把王青等人的罪过夸大,抬高到谋反作乱的程度。
然后他张参将,还,还有侯通判……果断处置,平息叛乱。仅仅损失“两万石”军粮,就显得不值一提。相反有功无过,还能继续高升。
这么做无论是张恪还是侯恂,都有好处。当然要是侯大人清正廉明,不同意提议,张恪也有办法,他接管义州没几天的时间,一切的错都是前任的。
而且侯恂确实保护粮食不利,张恪直接砍了他的脑袋顶罪。反正把官司打到京城,张恪也不会害怕区区一个通判!
“张大人说得好,做得对!”
侯恂突然伸出了大拇指,朗声说道:“怂恿部下劫掠军粮,那就是造反,就是诛九族的大罪!更何况这些军粮都是支持前方将士对付建奴的,为何他们要劫掠?是不是和老奴有所勾结?另外是不是白莲教的残渣余孽还贼心不死,想要在辽东作乱!”
侯恂越说越激动,挥拳说道:“张大人,卑职以为应当严查,把背后的主谋都揪出来,绳之以法。才能对得起朝廷对你我的信任!”
几句话,张恪就不得不对侯恂刮目相看,到底是进士出身,就是比自己无耻!真给安上通奴的罪名,别说灭九族了,就是祖坟都要刨了
狠!
真狠!
“不过,和老子作对,就要承受这样的代价!”
张恪暗暗攥了攥拳头,笑道:“侯大人果然高见,张恪只是一介武夫,还没有想这么多,我看平叛的事情还是交给侯大人指挥吧!”
“这可不行。”侯恂慌忙摆手,笑话,他有胆子指挥张恪吗!
“张大人,您智勇双全,运筹帷幄,下官哪敢……”
“侯大人客气了。”张恪笑道:“我是武将,要功名在疆场上厮杀就是了,平叛的功劳自然要交给侯大人,您初到辽东,就立下大功,我想朝廷一定会赏识大人的!”
张恪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抬举你侯恂,把功劳赏给你,同时也等于是捏住了侯恂的小辫子,日后免不了替张恪办事。
可是侯恂能拒绝吗?
权力就是毒药,十年寒窗苦读,苦吃够了,该升官发财,这是任何正常男人都无法抵御的诱惑,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儿!
侯恂五官扭曲,突然一躬到底。
“张大人,您不计较下官冒犯,下官铭感五内,从今后侯恂一定唯大人马首是瞻!”
双方把条件谈妥了,有了利益联结,张恪和侯恂的关系顿时拉近了。
接下来的事情不消多说,张恪指挥着城内城墙外的士兵平乱。没有领头人的兵痞只能欺负侯恂这样的文官,可是面对着张恪手下的强兵,他们没有一点胜算。
等到天放亮的时候,军营的大火被扑灭,作乱的兵痞除了被毙杀,剩下的几乎都被俘虏。
张恪领着大兵,押着一百多俘虏,浩浩荡荡回到了义州。
迎着初升的朝阳,士兵身上的铠甲反射耀眼的光,雄壮的队伍就好像天兵天将一般。城中的百姓喜极而泣。
昨天夜里的一场大乱,有上百户失去了亲人,还有更多的房舍损毁。真正的切肤之痛。百姓们跪在地上,嚎咷痛哭。
“大人,给我们做主啊!”
“大人,给我们报仇啊!”
……
看着百姓痛哭流涕,张恪的心里何尝不在自责,要不是故意怂恿,兵变根本不会发生,百姓们也就不会承担如此惨痛的后果。
可是不破不立,长痛不如短痛,义州的新时代就要来了。
想到这里,张恪催马到了百姓们的面前,抱拳说道:
“乡亲们,都是张恪无能,乱兵造反,让大家痛失亲人,家破人亡。请乡亲们放心,所有犯罪之人,张恪一定严加惩处,就在大凌河边,开刀问斩,告慰冤死的百姓!另外所有抄没的犯官家产全都分给受损失的百姓,帮着大家重建家园!”
报仇,补偿!
两条全都切中要害,百姓们纷纷擦干了眼泪,就等着看张大人有什么手段。张恪看了一眼侯恂。
活儿来了!
侯恂顿时说道:“经过拷问,作乱兵痞全系王青、韩才长等人部下。犯官纵容部下,图谋不轨,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跟着本官,前去拿人!”
士兵们得令,紧跟着侯恂,猛扑向王青的府邸。
其实在昨天晚上,王青府邸所在的街区就被封锁起来,切断了内外的联系。老百姓坐在家里还无所谓,对王青等人,简直就是最痛苦的煎熬。
坐在家中只能听到爆豆一样的枪声和喊杀声。每一声都像是敲在了心弦上,吓得他一惊一乍,提着心吊着胆,魂儿都飞了一半。不光是王青,韩才长等人也都聚在了府邸,战战兢兢地等着结果。
没用多久,就能看到火光点点,半个义州都笼罩烟火中,夜空被烧得通红。韩才长一看,顿时气得七窍冒烟。
“蠢货,饭桶!让他们闹事,谁让他们毁了义州!就算把张恪扳倒,我们也没有好下场,简直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哎!”郑越绥苦笑道:“韩兄,放火容易救火难,能全身而退就是咱们的福气了!”
这几个人不停走动,从大厅到院子,不时趴着门缝看看,简直就像热火上的蚂蚁,全都没了主见,也不知道惹出来的一把火会把谁给烧了!
渐渐的城中城中喊杀声越来越小,明显乱兵撑不住,要落败了。他们心头的阴影越来越大,张恪的手段他们不是没有领略过,杀周雄的时候,那是何等果决!想想真有些后悔,惹这个煞星干什么,无非要点田产和粮食,不是没要命吗!忍下来算了,何必拿小命冒险!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街道上除了零星的声音,再也没有动静了。
完了!
大家都不敢相信,可是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论起打仗,张恪强过他们一万倍!
郑越绥面如死灰,一屁股坐在地上,痛哭流涕:“城里的没指望了,就剩下粮草了,要是烧毁了,张恪肯定完蛋了!可是那小子狠啊,他要是临死拉个垫背的,把咱们都弄死,那该多冤啊!”
“闭上你的臭嘴!韩才长豁然站起,大声说道:“不能再等了,我要出去!”
“你想找死吗?”
王青阴沉着脸喝道:“我们不出去,无非是士兵闹饷而已,要是你出去了,张恪扣一个谋反作乱的大罪,我们谁担着?”
“那也不能坐以待毙啊!”
王青眼珠转了转,半晌说道:“先上房顶看看情况,要出去也是咱们一起,就说帮着维持秩序。都给我记住了,咱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谁也不准怂了!”
“好!”
几个人乱哄哄地跑出来,郑越绥不知道哪来的劲头,没用搬梯子,蹭蹭上房了,比起猴子还要灵活。
“老郑,怎么样了?能看清外面吗?”地上的人焦急的问道。
“等我再爬高一点,好好看……哎呦!”
郑越绥一声痛叫,从房上滚下来,软肋部砸在了汉白玉的石阶上,钻心疼痛,他差点昏过去。
“老郑,没事吧?”
“有事,有大事啊,来抓咱们的了!”郑越绥哭着说道,也不知是吓的,还是疼的。
这时候大门处一声巨响,士兵们抱着圆木撞开府门,侯恂领着人马冲了进来。看到了王青等人,他顿时咬牙切齿,自己的仕途差点就毁在他们的手上。
“全都给我抓起来,一个别放过!”
“是!”
士兵们一拥齐上,二话不说就抓人,王青等人一看不是张恪,还有些不服气。
“你是干什么的,凭什么抓我们?”
“凭什么?就凭本官是辽东通判侯恂,就凭你们抢夺本官的军粮!”
王青顿时面色铁青,撞上枪口了。侯恂来了,怕是城外也失败了,一瞬间,天都塌下来。王青面如死灰,身上的力气都被抽空了。
士兵们把他们捆起来,带了出来。紧接着就有人冲到各家,把家人全都抓得一个不剩。男女老少用绳拴牢,被士兵驱赶着,就向城外的大凌河走去。
到了河边,一股不祥的感觉扑面而来。
沿河站满了百姓,一个挨着一个,他们全都怒目而视,眼中燃烧着熊熊火焰,好像吃人一样。二十个身披红绸子的彪形大汉,手里拿着明晃晃的鬼头刀。
这是要杀人啊!
王青和韩才长他们互相看了一眼,从对方眼睛里面读到的全是恐惧。真正死到临头,他们扯着嗓子喊起来。
“饶命啊,闹饷的事情我们一无所知啊!”
“没错,我们都是朝廷命官,没有朝廷的旨意,不能杀我们啊!”
“张大人,高抬贵手啊,我们知错了啊,放过小的吧!”
……
十几个男人撒泼打滚,张恪顿时冷笑道:“乡亲们,这些人就是煽动造反,害得大家家破人亡的凶手!”
啪!
话还没说完,一颗臭鸡蛋正好击中王青的脑袋。
“打死他们,一个别放过!”
老百姓们怒吼着冲上来,咬牙切齿,恨不得把他们都给生吞活剥了。
王青的脑袋一下子都空白了。
什么?造反!
“张恪,老子没有造反,你无耻,诬陷好人!”
不光是王青,韩才长也反应过来,急忙大声喊道:“我没有造反,欲加之罪何……”
话没说完,一颗臭鸡蛋正好打在韩才长的脸上,恶臭的液体全都流到了嘴里。士兵们捏着鼻子,把他们带到了木桩前,全都绑好。
“行刑!”
“行刑!”
命令传下来,刽子手将鬼头刀举起,寒光闪过,一颗颗斗大的脑袋,带着不甘落在了黄土上。r1152
.全部章节




辽东钉子户 第一百六十七章 独当一面的压力
. .
从王青算起,一个指挥同知,两个指挥佥事,五个千总,还有九个把总,全都被送上了断头台,随着刽子手的鬼头刀,鲜血迸溅,人头滚滚。
大凌河岸,看热闹的百姓无不拍手称快。有些人还大喊:“砍头便宜他们了,凌迟,一个都别放过,一刀刀剐了他们!”
平心而论,被杀的武官之中,王青的死党最多不过三分之一。其他人多数都是打酱油的,他们看着兵痞作乱,也想趁火打劫,全都撞到了枪口上,让张恪一勺烩了。
说冤枉,他们的确冤枉。可是看着老百姓解气的样子,张恪坦然了,兵痞作恶多端,到了必须清理的时候。
侯恂更是狠茬子,杀了王青等人还不过瘾,当即下令,把带头闹事的兵痞也都揪出来,挨个砍头。
顿时河岸上哭天喊地,刀光闪耀,血光飞溅,愣是把河水都染成了骇人的红色。就连那些刽子手都砍得胳膊肿了,浑身没了力气。
鬼头刀只砍了一半,从伤口中涌出血水,没死的人在地上不停地抽搐打滚,半晌也不断气,简直就像到了修罗地狱一样可怖!
“张大人,不是卑职残忍好杀,只是作乱历来都是大罪,要是杀得不够多,咱们也不好向上面交代。”侯恂虚伪的笑道。
张恪哪里不知道他的心思,不多杀点人,他怎么邀功啊!
“侯大人,这些人罪有应得,不过运送军粮还要民夫,我看还是别杀光了。能用他们就少惊动普通百姓。”
侯恂连忙点头:“还是张大人仁慈。就饶过他们吧!”
兵痞们被通红的河水吓得浑身发软,每次砍头,老百姓的欢呼就像是催命符,萦绕在耳边,他们第一次感到了心虚。做了那么多恶事,报应真的来了!
有人提泪横流,有人哭爹喊娘,有人大小便失禁……
知道太阳下山,砍头才彻底结束,五六十具尸体曝露在河边。触目惊心!提醒着每个人,这就是和参将大人作对的下场!
侥幸逃过一劫的兵痞不知道等待他们的是生不如死的待遇,当他们辛辛苦苦把粮食运到前线之后,又让他们继续做苦役,基本上都活生生累死!
“张大人。下官已经把平叛的折子拟好了,有什么疏漏,还请张大人指点”
“哈哈哈,我哪指点文曲星的文章啊!”张恪笑道:“侯大人义州的事情算是结束了。你马上动身去辽阳,不知道侯大人如何看老奴呢?”
“土贼蛮匪,不值一提!”
侯恂满不在乎地笑道:“张大人,恕下官直言,老奴做大全都是因为辽东文武懈怠疏忽。倘若辽东上下能有张大人一半用心。只怕老奴早就被荡平了。如今袁应泰袁大人到了辽东,势必振衰起敝,要不了多久就能夺回失地。”
侯恂说的义正词严。其实这也代表了清流东林的看法。只是可惜他们的判断只对了一半,如果在十年前、二十年前,野猪皮或许真的不值一提。可是到了眼下,大势已成,想要扭转就困难了。
“侯大人,老奴经营几十年。手下铁骑数万,势力不容小觑。偏偏我大明军队糜烂。冒然出战,只怕会重蹈覆辙。你是袁经略看重的人。侯兄若是能向袁大人多说说,张某感激不尽。”
侯恂知道张恪见识不凡,顿时也忧心忡忡起来,难道辽东不是建功立业的好地方,相反还是一个大火坑!
“张大人,您的吩咐下官自然领命,只是实不相瞒,朝中诸公都主张反击老奴。尤其是兵部户部,拖延下去,耗费钱粮军饷太多了,怕是袁大人也承受不住压力。”
说到底还要看京城的意思,或许只有连续惨败才能彻底打醒虚矫自大的明朝廷吧!
“侯大人,我这里有个方略,若是真想打,最好选择小打,集中几十倍的兵力,一鼓荡平。只要能不断胜利,对朝廷也算是有了交代,当务之急还是练兵为先。”
这已经是张恪绞尽脑汁能想到的最好办法了,他把其中的厉害关系和侯恂掰开揉碎,反复讲解,侯恂当然不笨,很快就心悦诚服。
“张大人放心,下官一定向经略进言。”
“如此,辽东百姓的安危就拜托侯大人了!”张恪暗暗期盼着袁应泰能听他的建议,多撑一段时间。
侯恂在义州逗留了五天,把民夫青壮重新聚集起来,和张恪依依惜别,押运着粮草前往辽阳。
送走了侯恂,屈指一算,快到八月了,卓十三偷偷派人送来了消息,说是入夏以来,万历皇帝多次昏厥,怕是撑不了多久了。
说起来当皇帝可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经验威望缺一不可,没有足够的历练别想掌控庞大的帝国。
就拿万历的爷爷嘉靖来说,炼丹修醮,荒唐程度不下于万历,朝中还有一个大奸臣严嵩,折腾得乌烟瘴气。但就是那样,还能平定东南倭乱。
万历亲政之后,也打赢了三大征,这就是国有长君的好处。平心而论,若是万历再多撑几年,野猪皮未必能占到便宜。
当然这些假设注定不会成立了,万历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接下来的光宗皇帝当了一个月就挂了。天启即位之后,辽东吃了几个惨败,但是好歹天启能重用魏忠贤,压制党争,到了天启后期,辽东局势已经转好了。
可是偏偏天启也是个短命的家伙,等到亡国之君崇祯上台,靠着清流治国,把名声不好却能办事的阉党摧毁,朝局彻底失控,大明也就走到了尽头。
梳理历史的脉络,张恪心里很清楚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必须抓紧时间培植力量,这也是他交好侯恂等人的原因。别忘了胆大包天的袁县令也快要登场了。要是没有足够实力,别说抗击老奴,恢复辽东,弄不好自己都会步毛文龙的后尘!
想到了这里,张恪顿时觉得再也不能等了。立刻下令。手下干将都被叫了过来。孙有光,李谦,镇抚单宏图三个人也参加了讨论。
“诸位,王青等人都伏诛了,义州空下了不少位置。本官不是吝啬的人,大家伙都有高升一步的机会。只是你们要拿出自己的真本事。我们今天就商讨一下,该怎么恢复义州的元气?”
张恪问完之后,在场的众人全都低下了头,用心思索。他们都见识了张恪的强势,跟着这样一个老板。除了实打实的东西,别的都行不通!
王多闻率先说话了,“大人,卑职这几天询问了一下您在大清堡的所作所为。卑职总结起来,有三点:严法纪;兴屯田;练强兵。卑职以为义州也该如此,接着王青等人的死,换上一批听话的官员,把土地平分了。然后再多练兵,要不了一两年,义州就能焕然一新。”
王多闻说完之后。不少人频频点头,显然很赞同他的看法。
不过一直在张恪身旁的邓文通却微不可查的摇摇头。
邓文通的学识甚至超过张恪,当他把注意力放在账目之上,很快就入门了。
“大人,恕我直言,要想在义州推行大清堡的做法。您至少要拿出一百万两银子!”
一百?万!
在场的众人仿佛听错了一般,这位真敢说啊!
邓文通面色严峻。给在场众人算了一笔账。大清堡屯田,农具、耕牛、种子都是张恪提供的。修筑水渠道路也要张恪出钱,做工的还有工钱,匠师的津贴更是高得吓人。至于士兵训练更是烧钱,武器作坊也是一个大黑洞。
“义州的人口至少三倍于大清堡,农具种子耕牛少说要二十万两银子,修筑引水渠,打抗旱井,银子就更多了。最要命的是大人您还规定第一年不收租子,第二年一斗,第三年十抽一。以卑职计算,按照这个方法,老百姓自然得利,可是光第一年,就要拿出五十万两白银,不然休想推动。”
张恪这下子也傻眼了,就算有金矿,可是也掏不出这么多的金子,这简直就是烧钱啊!大明朝一年的岁入才多少,怎么小小的义州就要花这么多钱?
“姐夫,你是不是算错了,屯田真这么浪费钱,大清堡怎么维持的啊?”
邓文通顿时白了张恪一眼,敢情这家伙才是真正不当家花拉的!
“大人,大清堡和镇夷堡等地加起来才两万人。又是剿灭下山虎,又是干掉了白莲教,再加上朝廷的赏赐,这是多少银子?”
是啊,张恪掰着手指头算算,加起来差不多三十万两银子,平均一个百姓头上十五两——令人发指的数字!!!
短期大量的货币投入到了大清堡屁股大的地方,才让几乎不可能的政策推行下去了。真正独当一面之后,张恪才知道是多么侥幸。
“姐夫,原来的办法真的行不通?”
“除非你能弄得五十万两银子!”
张恪翻翻眼皮,无奈地说道:“算我没问。”
提出建议的王多闻也傻了眼,张恪到底不是善财童子。
这时候胖胖的孙有光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张恪急忙说道:“孙老,你有什么好主意?”
“好主意谈不上,就是有几句心里话。”孙有光道:“大人,您爱民如子,老夫很佩服。不过老夫以为凡事过犹不及,要是让老百姓过的太好了,他们也就不思进取。说句不客气的话,谁兜里装满了银子,还舍得孩子去前线杀敌啊!”
张恪脑袋顿时打了一道闪电,没错,这可不是连农业税都免了,种田还有补贴的后世。正所谓慈不掌兵,该压榨还要压榨。
“孙老,你说该怎么办?”(未完待续)r655
.全部章节




辽东钉子户 第一百六十八章 不速之客
. .
只有大清堡的时候,张恪想的很简单,那就是拼命让百姓过得好,死心塌地的支持自己。掌管了整个义州卫之后,站得位置不一样,看到的东西也不一样。
除了施恩,还要立威!
孙有光很废柴窝囊的家伙,不过胜在经历得多,见识也就不一样。
“大人,正所谓升米恩斗米仇,就拿这些百姓来说,要是发给他们每家一百两银子,我敢担保,要不了几天一半的人都会往关内跑,谁还愿意在苦寒之地受罪啊!说到底,要让老百姓的日子慢慢变好,田租也不能一步降到底。”
听了孙有光的话,张恪寻思半晌,从座位上站起来,整整衣襟,冲着老孙躬身施礼。
“孙老,一语点醒梦中人,正所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日后如何施政,还请孙老多多指点,张恪感激不尽!”
“使不得,使不得!”孙有光急忙搀起张恪,惶恐地说道:“我就是胡说八道,大人切莫当真。”
邓文通同样琢磨着孙有光的话,感慨地笑道:“孙老,你要是胡说八道,我们都该找地缝儿钻进去了!屯田该怎么办,田租该收多少,您老给拿个主意吧!”
1...7374757677...26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