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辽东钉子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无数的人商人手里挥着银票,疯狂抢购。很多损失惨重的商人根本来不及反应,他们正犹豫要不要跳楼,看到了真金白银,果断同意。
就这样,经过了半个月的时间,采购才缓和下来。
另一个更加震撼的消息传来,应天巡抚毛一鹭领衔,江南官吏士绅名流,一千多人,联名上奏,请求在松江开辟市舶司,准许向外洋出售货物,恢复江南生机。
直到此时,所有人才恍然大悟
原本那些追着讨债的人全都变了主意,改为追着入股,大有不答应我就死在面前的架势。
就在他们祈求分一杯羹的时候,张恪已经面对着厚厚的清单流口水了,没错,就是流口水
不用笑话他,换成任何人面对着江南三成的财富,只会更加不堪江南已经被张恪买到了手里未完待续。。
.





辽东钉子户 第四百四十七章 记仇的人
.
“国公爷,咱家是真服气了,东南的这些大户桀骜不驯,阴险毒辣,根本没有把朝廷放在眼里。李公公那么好的一个人,愣是被吓得疯魔了,咱家路过南京的时候,特意看了他,别提多惨了”
王体乾唉声叹气地说道:“大冷天,就穿一件单衣,三更半夜在院子里来回跑,手脚都生了冻疮,流脓淌水的。这帮天杀的,实在可恶,这回咱家过来,就要给李公公报仇。还请国公爷能帮着一二,咱家感激不尽。”
“呵呵,王公公,按理说本爵不该剥你的面子,可是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什么事”
“当然是收税的事情。”张恪笑道:“刚刚和大户们谈了,暂定了四种税赋,营业税百分之五,转运过路税百分之三,工厂作坊产出的丝绸瓷器百分之十,至于出口西洋,则是百分之五。”
张恪说着,把纳税的详细说明推到了王体乾的面前。
“王公公,本爵以为眼下应当以稳定大局为先,争取尽快把税赋落实下去,充实国库。如果随便兴起大狱,弄得人心惶惶,恐怕不妥啊”
王体乾看着眼前的薄薄几张纸,眼珠子差点掉下来。
心里只剩下一句话,在不停回荡:“他做到了他做,到了他真的做到了”
商税是大明从娘胎就有的病,老朱同志规定三十税一的商税,而且士绅官僚还不用纳税。在百业凋敝的国初,不是什么问题,可是过了两百年,工商已经取代农业,成为经济的主流。
历代无数名臣,甚至皇帝都想着征收商税,无力例外全都败在了两个字面前:祖制
这一次魏忠贤请张恪南下。只不过想让他收拾一下江南的士绅,然后把三十税一的商税落实下去,每年给朝廷增加一两百万两岁入,就算是完美实现目标。
可是张恪做的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要是真按照这个税率落实下去,哪怕打个对折,大明朝都不用再担心缺钱的问题了。
王体乾激动地两手颤抖,急忙说道:“国公爷,咱家立刻上奏万岁爷,主子一定会重赏国公爷的。”
“慢。”张恪笑道:“王公公。你先别着急。收税的事情牵连甚广,虽然士绅代表答应了,可是还要朝廷做几件事情。”
“没说的,只要不欺君罔上,多少件都行”王体乾大方地说道。
“千头万绪,总结起来就是两个,第一是在松江设立市舶司,便于出口西洋。”
“这个应该没问题,出口越多。朝廷收税也越多,这不是写了吗,有百分之五的税呢”王体乾笑道。
“难得王公公这么开明,此事就需要您向魏公公美言了”
“好说。咱家回去就写信。”
“嗯,第二件就是征税的方法。”张恪笑道:“不瞒王公公,要是按照以往的征税方式,各级官吏势必上下其手。肆意贪墨。朝廷收不上税,商人经营不下去,只是肥了一班蛀虫硕鼠。因此我斗胆提议。改变征税方式,由江南银行代为报税,再由朝廷官吏核定,将税银转入国库”
“国公爷,这个江南银行,咱家没听过啊。”
“说起银行,其实和钱庄差不多,以后凡是所有的作坊豪商,每年营业额在五万两以上的,全都要通过银行走账,一来保证财产安全,二来防止黑市交易,逃税漏税。每年江南银行向朝廷报税,既保证税源稳定,又防止小吏盘剥商人,一举多得,利国利民本爵已经写好了一份章程,还请转交魏公公。”
市舶司涉及到几千万两银子的出口大业,张恪和王体乾还用商量的口吻。可是轮到银行,则是不容置疑,两者的轻重,显而易见
王体乾眉头紧锁,按理说这个银行看起来很不错,对朝廷也好,对商人也好,至于会损失一些官吏的好处,也顾不得了可是怎么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怕是藏着什么埋伏
“王公公”
“啊国公爷,有话请讲”
“本爵知道国用艰难,提议准备了二百万两银子,作为今年的商税,以后每年增加一百万两,江南商民对待大明忠心耿耿,还请王公公将他们的意思转呈万岁”
二百万啊
王体乾咬着后槽牙,眼珠子都绿了,
那是银子,不是石头,随随便便就拿出二百万,ding得上一半的岁入了商税里面的油水究竟多少啊
隐隐约约听说这次几个大户动用了上千万两的银子,简直不可想象,他们才是真正富可敌国,紫禁城的那位只能自诩富有四海,实则弱爆了
这么大的数额,已经不是一个秉笔太监就能决定的,王体乾立刻起身,拱手说道:“国公爷,咱家立刻上报主子和魏公公,告辞了”
“不送”
张恪笑着拱拱手,打发走了王体乾,张恪翘着二郎腿,喝着叶永鑫送来的大红袍,竟然忍不住哼唱起来。
“二八的俏佳人懒梳妆,崔莺莺呦得了不大点儿的病”
外面脚步声,包士卿和方崇文笑着走进来,见面行礼。
“国公爷,文韬武略,您都没话说,可是这唱曲儿啊,还是秦淮河上的高明,小的这就去安排,不出三天,什么四大名旦,八大名角全都给你送来”
“敢编排本爵,来人,砍了他的狗头”张恪笑骂道。
包士卿急忙摸了摸脖子,用夸张地语气说道:“国公爷,手下留情啊,您可不能卸磨杀驴。”
“别耍宝了,有什么好事情赶快说。”
“是是是”包士卿一开口就说道:“国公爷,咱们发大财了”包士卿笑得眼睛里都是铜钱了。
“先是做空粮食,咱们赚了一千万出头,这笔银子以辽东银行的名义贷给大户们。然后再用银子去大采购,苏州城七成产业都挂在江南银行名下,其他的松江、杭州、扬州、镇江,等等各地。最少也有两三成,甚至福建,江西都有我们的产业。听说要设立市舶司的消息,地皮商铺的价钱成倍增加,保守估计,江南银行名下的产业在两亿两左右,还在疯长之中”
两亿两比起张恪给朝廷的,足足多了一百倍
什么叫做富可敌国,这才是真正的富可敌国
不得不说,江南的富庶远远超过辽东。就算张恪把辽东翻了底朝天,也炒不到这么高的价值。看来这次来江南,真的是赚大了,赚得超出想象。
方崇文却没有包士卿这么高兴,他脸色凝重,躬身施礼。
“国公爷,卑职有几句话说。”
“讲。”
“是,此次挑起粮食危机的是东南大户,他们作恶多端。罄竹难书。可是到了如今,他们没有受到惩罚,相反,开了市舶司之后。他们手上握着大把的店铺和作坊,陡然而富,身价成倍增长。恶人不受惩罚,难道就没有是非。没有对错了吗”
方崇文大声地质问,瞬间书房的气压就低了许多。
“这个,士卿。你怎么看”
“回国公爷,卑职以为凡事不能太较真,倘若把十一大家族都杀了,江南的格局必然重新洗牌,没有两三年恢复不过来了。什么江南银行,什么市舶司,都成了空话。通权达变,有所为有所不为,能有如今的局面,已经是出乎预料。”包士卿对着方崇文笑道:“我们商人只看利益,总不能和钱过不去。”
方崇文渐渐低下了头,默不作声。
张恪突然笑道:“士卿说的也对,可是也不对。和本爵作对,他们还是付出代价最少的,要是不给他们点颜色,岂不让人把本爵看扁了”
包士卿心中打起小鼓,暗道:国公爷啊,您都占了天大便宜,怎么还这么记仇啊
“说到底,高贵方他们还是靠着关系起来的,未必有多少真本事,以后东南的工商不能靠他们。”张恪笑道:“士卿,你知道本爵为何要建立江南银行吗”
“这个难道不是为了征税方便”
“哈哈哈哈,那只是冰山一角,银行进来了,银元也就进来了。江南是大明的商业中心,只要银元站住脚,推行全国指日可待。天下金脉我在手里,我们想扶持谁就扶持谁,想捏死谁就捏死谁,没有特权庇护,区区十一大家,早晚会被淘汰掉”
方崇文听得浑身发冷,这才领教了什么叫做无情刚刚还一副宽厚的模样,饶过所有人,可是暗中却动起了真正的刀子
张恪笑着拍了拍包士卿的肩头,说道:“这回你懂了吧”
“哦”
包士卿长长出了一口气,说实话,他从一开始就站在张恪一边,鞍前马后,可是到了分赃的时候,他不过是第十二家而已。包士卿心里当然有疙瘩儿,可是他了解张恪的脾性,国公爷不会亏待自己人,早晚会有补偿的,只是没想到会来的这么快
“国公爷,您打算怎么下手”
“哈哈哈,这就不是本爵考虑的事情了。”张恪笑道:“我准备任命你和崇文做江南银行的副行长,具体的对策你们商量,记住一点,在咱们的人崛起之前,不要让他们觉察了,温水煮青蛙,等到他们清醒过来,再一击致命”
包士卿甚至有些后怕,若是自己当初也犹豫了,只怕此时也会落入张恪的算计之中,想到这里,他悚然而惊。
“国公爷,卑职一定把事情办得漂漂亮亮,请国公爷放心。”未完待续。。
.




辽东钉子户 第四百四十八章 团结对外
.
ds_d_x();
春风送暖,寒冬消散,天启五年的春天格外灿烂!
在经过一场前所未有的粮食危机之后,一条条有利工商发展的好消息不断传来。
江南银行建立,市舶司筹建,平辽公张恪宣布直接在江南采购军粮物资,巡抚毛一鹭准备整修道路,疏浚河道,为商旅往来提供便利。
商人们没有傻子,以往朝廷征税只是从他们身上割肉,他们自然不干。可是张恪的所作所为,令他们耳目一新。
不管是商人有多大本事,基础建设必须朝廷来做。倘若征收上来的商税都用在该用的地方,未尝不可……
大家的心态悄然变化,对于大名鼎鼎的平辽公就更加好奇。
三月三,国公爷要在知府衙门摆宴,约请商人大户前去赴宴。相比上次天妃宫酒宴,这一次是江南震动,稍微有头有脸的都想挤进去。
知府衙门把酒席数量从最初的五十桌愣是提升到一百五十桌,可还是供不应求。无数人打破了头,甚至黑市上有人开价,一张请柬一千两银子!
就算如此高价,可还是有价无市。握着请柬的人都知道,他们手上的是分明是一个金饭碗。
倘若真的开海,无穷无尽的市场就摆在眼前,只要能搭上顺风车,日后就等着数钱吧……
到了酒宴的正日子,早早就人捧着请帖前来,除了苏州,还有临近的杭州。镇江。应天等地之外,山东的,福建的,浙江的,江西的,湖广的,甚至还有一帮山西人。大家伙操着南腔北调,聚集在知府衙门的后花园,高谈阔论。
花园的布置都是包士卿一手操办的,由于人员太多,原有的空地肯定不够,他把假山,水池周围都开辟出来,因势利导,摆满了桌子。阳春三月。微风和煦,水清草绿,别有一番情趣。而且看似随意的摆设,打破了等级,让大家伙能够更加轻松的谈论。
穿着纱衣的妙龄少女宛如蝴蝶一般,不停飞舞。给客人倒茶添水。众人都在等着平辽公的到来。
此时张恪正在知府衙门的书房。有十几个人正在两旁陪坐,其中有毛一鹭、包士卿、方崇文、高贵方、叶永鑫等,此外还有几个新人,张恪的姐夫邓文通,明汝新,还有刚刚从金州赶来的吴伯岩。
众人将书房挤得满满堂堂,好不热闹。
邓文通率先说道“永贞,没想到真让你做成了,我听说你要在松江开市舶司,可是吓了一大跳啊!要说起来。海禁时开时关,都避不开祖制两个字!奈何,奈何!只是这一次开海,可有万全之策?”
实则邓文通早就和张恪谈了三天三夜,把问题早就说清楚了,他无非是给张恪说话的由头而已!
“呵呵,我哪有什么高招,所仰赖的就是大家伙通力合作而已!”张恪笑道“以往的市舶司就是朝廷一言堂,说设就设,说取消也是一句话。这次的市舶司则不同,首先市舶司要兼具征税职能,在松江府专门划出区域,给市舶司配属海陆两军!”
张恪说着,看了一眼吴伯岩和明汝新,笑着向大家说道“吴总兵是我的爱将,出生入死,屡立大功。这次我向朝廷保举他,出任南直隶总兵,所辖部众一万两千人,戍守苏州和松江两地。”
吴伯岩冲着大家伙呲着白牙,笑道“多蒙国公爷抬举,可是伯岩心里明白,我就是给大家伙当看门护院的恶犬,谁敢动市舶司一根毫毛,不管是红毛罗刹,还是天王老子,我都不客气!国公爷文韬武略,以德服人,我吴伯岩只会以猛服人。谁都要小心着,千万别撞在我的手里!”
杀气腾腾,这份自信让大家伙心中凛然,真是张恪带出来的虎狼之师,不可小觑啊!
张恪微笑着头,江南是重中之重,他又怎么会不派枪兵猛将呢!
“哈哈哈,吴总兵说得很好,一万两千陆军就是保护大家的安全。可是光当缩头乌龟不成,还要积极进取!明汝新!”
“末将在!”
“我已经上书朝廷,提拔你为参将,水师提督。你的使命就是精炼水兵,打击海盗,保护商路,务必是海面畅通,商船往来畅行无阻,你可有把握?”
“没有!”
很干脆的回答,在场众人差内伤了!心说国公爷说得慷慨激昂,你这么泄气,不怕让国公爷把你砍了!
张恪倒是没有生气,而是问道“为何没有把握?”
“启禀国公爷,海战不同陆战,以少胜多的例子少之又少。特别是如今海船大量装备火炮,接舷战已经落伍,变成了离着几百步大炮对轰。结果就是大船胜小船,炮多胜炮少,训练精良胜训练恶劣!”
明汝新总结道“卑职力所能及的只是训练和战场指挥,至于船和大炮,卑职没有办法,故此不敢给国公爷打包票。”
“哈哈哈,我算是听明白了,明将军是要船要炮,简单说就是要钱啊!”毛一鹭笑道。
张恪头说道“海军发展的确不易,眼下金州水师能拿得出手的几艘船都是从西洋人手里买来的,说来惭愧,国初的时候,郑和船队七下西洋,雄霸海上,我们这些后辈子孙真给祖宗丢人啊!”
听着张恪的叹息,众人默默无语。
邓文通沉吟半晌,说道“往事不堪回事了,来日可追。我提议日后市舶司收入要提两成用来发展水师,船只军民两用,可以用来运输货物,保证不赔钱。至于暂时么,我提议发行一百五十万的水师债券,用来建造船只火炮。”
听着邓文通的话,大家都觉得荒谬,军队是朝廷的事情,怎么可以发行债券,向商人借钱呢?可是邓文通说起来却理所当然,丝毫没有迟疑,显然已经酝酿很久了。
这时候张恪面色严峻,说道“想必大家心里都有念头,朝廷多取一分,你们就少拿一分,两者是竞争关系,因此拼命腐蚀官员,钻朝廷的空子,能少缴税就少缴,最好一毛钱都不交。”
众人被说得脸上通红,不敢反驳。
“以往或许是对的,可是如今大航海时代开启了,西洋人能漂洋过海,满世界做生意,他们的商人远远比不上你们的实力,所仰赖的就是国家支撑。而你们凭着一家一户,怎么和一个国家争锋,南洋海面,我们的船只渐渐绝迹,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团结一致,共同对外,大家以为如何?”(未完待续~^~)
...
.




辽东钉子户 第四百四十九章 新时代
.
ds_d_x();
历来的改革,都是向既得利益集团挑战,面对着无法想象的超级巨兽,敢做改革家的很少,而成功的例子就更少。
如果仔细推究,就会发现一个规律,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先秦改革成功的不少。可是等到天下一统之后,历代的改革,不论是王莽新政,王安石变法,以及明朝的张居正变法,全都以失败告终。
难道是后世的改革家比不了先秦的前辈有水平?当然不是!
先秦诸侯割据,国家尚未统一,改革成功之后,国力暴涨,就可以吞并更多的土地,获取更多的子民,从而培养出新的利益集团,这帮人就会拼命确保改革成果。这就是商鞅虽然死去,可是变法却依旧维持下来的根本原因。
可是到了后世,中原王朝成型,改革就是在内部动刀子,改革家不能像开国君主一样大破大立,所做的不过是修修补补,根本培养不出新的利益集团,等到他们下台,保守势力反扑,所有改革成果就毁于一旦,甚至会变本加厉。
几千年历史写就的铁律,张恪并没有狂妄到身为穿越者,就能无往不利,把一切都扭转过来。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明末正是大变革的时代,世界连成一体,有无数的商机、财富、土地在等着开拓者。
而大明作为最富裕,最广阔的帝国,只要措施得当,很容易就培养出一批富有进取精神和务实态度的新兴利益集团。
逆天而行,虽有诸葛之才,难免抱憾五丈原。
顺势而为,哪怕是头猪,都能站在风口,随风起舞!
“以商养兵,以兵护商,积极进取,争雄海上!这十六个字,是本爵对东南工商发展的看法。大家都知道,一匹丝绸卖给西洋认,比卖给内地能多一倍的利润,可是大家可曾知道,一匹丝绸,从大明运到西洋,可以获取两倍的暴利!正因为如此,西洋人才远渡重洋,不惜生死海上。我们身为炎黄子孙,几千年来,都傲视群雄,难道愿意被一帮蛮夷超越吗?”
如果对一帮士大夫说这话,只会被鄙视,赚钱有什么了不起的,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可是这些商人则不然,他们和西洋商人接触非常多,看到人家整船整船的金银,不能不眼红。以往凭着他们的能力,根本吃不到,如果张恪能帮忙,那才是求之不得!
张恪喝口茶,润润喉咙继续说道“或许大家觉得有些远,其实不然,只要市舶司成立。我已经圈定了三处,东江镇皮岛,琉球,还有台湾的鸡笼,可以作为商船停泊和贸易的港口,向北,日本和朝鲜,向南,马六甲南洋等地,都是遍地黄金,唾手可得。”
说话之间,方崇文将巨幅地图挂在了墙上,大家都凑过来,仔细看着上面的标注。
有港口,有各种物产,还有当地的军力情况,一目了然。众人当中叶永鑫是做海上走私的,手里还有船队,对地理情况最熟悉。
他只觉得胸膛一股火焰燃烧,血液往脑袋冲,浑身都要沸腾了!
“国公爷,实不相瞒,小人经营过海上生意,每次船队出海,不得不向海盗缴纳过路费,多的时候,一半的赚头都要落入他们手里,简直可恶透。”他咬牙切齿地说道“若是水师能剿灭海盗,我,我愿意捐五十万两,发展水师!”
又被这小子捷足先登了,高贵方顿时抓狂了,急忙说道“国公爷,我们愿意拿出八十万两!”
“高公,你抢什么,难不成想插手海上?”叶永鑫厉声问道。
“嘿嘿,叶公子,看到地图没有,海上这么辽阔,你们一家也吃不下,倒不如有钱大家赚!”
果然是商人重利,利字当头,原本的盟友根本不叫事。
看着他们争抢,张恪微微得意,只要提供良好的平台,大明商人不会比西洋认差!
“呵呵,你们不要争了,海军的发展,本爵有安排,若是缺少经费,会发行债券,你们只管认购就是。”
“国公爷放心,小的们绝不会落于人后!”
“嗯,眼下还有一件紧迫的事情。”
“请国公爷示下!”
“市舶司不同以往,光是账目清算,就要上千名账房先生,还需要精通外语,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才,搜集商业情报,给买卖双方牵线搭桥,对内组织生产,对外要打通海路,事情千头万绪,没有专门的人才绝对做不到。 另外,粮食危机以来,各地官府出了不少害群之马,贪墨无算,囤积居奇,盘剥民脂民膏。”
说到这里,高贵方和叶永鑫都打了冷颤,竖着耳朵听着。
“本爵已经下令,昏聩无用的家伙全都斥退,有犯法的,一律严惩不贷!眼下官府空出了将近一半的吏员名额,再有江南银行也缺少人手,你们可有办法啊?”
商业税赋可比农业复杂一万倍,大明现有的官僚体系根本无法承担开海带来的天文数字般的工作量。
1...189190191192193...264
猜你喜欢